益君康益生菌与宝乐安的异同概述.doc_第1页
益君康益生菌与宝乐安的异同概述.doc_第2页
益君康益生菌与宝乐安的异同概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宝乐安与益君康的区别浅析益生菌宝乐安与益君康两者都是益生菌制剂,有什么区别呢?下面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概述之区别:第一,剂型不同。宝乐安益生菌是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是散剂,服用方便,在低于40度的温水中就可以很快溶解并给孩子服用,而且口感好,儿童喜事;益君康益生菌是片剂,儿童用需要研碎,导致二次污染。而且没有指出儿童的用法用量。其次,保存方法不同宝乐安在常温条件下就可以保存,服用,携带方便;益君康阴凉(21以下),按药品法规定需要放冰箱保存。第三,成分不同。宝乐安的主要成分是酪酸梭菌,能修复肠粘膜:分泌酪酸(丁酸),修复营养受损的肠粘膜;益君康的主要成分是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粪肠球菌)、枯草杆菌,不能分泌酪酸,没有修复肠粘膜的作用;其中枯草杆菌和粪肠球菌都是条件致病菌,对身体存在潜在的致病性。下面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条件致病菌肠球菌的危害性。过去认为肠球菌是对人体无害的共生菌,但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它是严重的条件致病菌,具有潜在致病性。肠球菌可产生许多与宿主病理改变有关的因子,粪肠球菌产生的多形核白细胞趋化因子可介导或至少是部分介导通常与肠球菌属感染有关的炎症反应。肠球菌属亦可产生一种质粒编码的、可增加感染严重程度的溶血素(cytolysin),其毒力因子还有聚集物质(AS)、表面蛋白(esp)、心内膜炎抗原(efaA)、明胶酶(gelE)、胶原结合蛋白(ace)、胞外超氧化物(O2)、透明质酸酶、性信息素等,从而引起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还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和脑膜炎等,死亡率达21.027.5%,主要见于免疫力低下或过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肠球菌感染是新生儿败血症的第3位病因,近几年新生儿和儿童肠球菌败血症的发病率增加了6倍。据报道肠球菌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医院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检出率仅次于大肠杆菌。有资料统计,在引起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中,肠球菌感染居第2位;腹腔、盆腔感染,肠球菌居第3位;败血症,肠球菌居第3位,病死率12.6%57%。当抗生素大量使用或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宿主与肠球菌之间的共生状态失衡,肠球菌离开正常寄居部位进入其他组织器官,它首先在宿主组织局部聚集达到阈值密度,然后在粘附素的作用下粘附于宿主细胞的胞外矩阵蛋白,分泌细胞溶解素、明胶酶等毒力因子侵袭破坏宿主组织细胞,并通过质粒接合转移使致病性在肠球菌种间扩散,并耐受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肠球菌还极易形成耐药性,其耐药性包括固有耐药、获得性耐药及耐受性3种。由于其细胞壁坚厚,肠球菌对许多抗生素表现为固有耐药。肠球菌的耐药性在20世纪70年代表现为对氨基糖甙类耐药,如庆大霉素和链霉素,80年代表现为耐-内酰胺类及糖肽类,1986年首次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90年代以后,由于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加之侵入性治疗以及过度使用氟喹诺酮类和口服头孢菌素类药物等因素,导致肠球菌耐药菌所致感染菌株及病例不断增加,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因。由于这类细菌所引起的耐药菌感染治疗难度大,加之肠球菌对抗生索的耐药现象比较复杂,目前,在临床分离的肠球菌中有许多是多重耐药菌株。美国医院内监测系统表明由VRE导致的医院感染1989年为0.3%,1993年为7.9%,在ICU内则增加至13%,至1997年,超过15的医院内肠球菌感染为VRE。VRE耐药谱广、易造成感染和流行并且能将耐万古霉素基因转移给其它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同时肠球菌属在干燥的物体表面可存活数日至数周,无疑可以从被污染的手和衣物表面进行携带传播。肠球菌属具备毒力和流行性,本身又可产生介导炎症反应的能力,以及它的耐药性和播散性(包括耐药因子的播散),都对临床患者有潜在的危害,加重病情的进展。另外,美国研究人员在医学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粪肠球菌能产生有害化学物质,破坏DNA,进而引起促发直肠癌的基因活动。他们在实验室中仔细研究了直肠细胞对粪肠球菌的反应。结果发现在发酵状态下,粪肠球菌会生成一种叫“超氧化物”的氧分子,这种氧分子会破坏周围细胞的DNA,但粪肠球菌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这种超氧化物会给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发出强烈信号,改变一些肠道寄生细胞的生长、分裂方式,甚至还会增强致癌基因的活动。研究证实,发酵状态下,与人体重要生理过程相关的42种细胞基因都受到了粪肠球菌的影响。因此,InternationalProbioticsAssociatio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均建议:益生菌中不宜使用肠球菌!预计不久的将来,我国政府也会出台限制肠球菌用于微生态制剂的规定。一些微生态制剂中含有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在临床试验中曾报道了一些病人在服用真菌类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后,有胃部不适或腹胀感。还有一些微生态制剂中含有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或枯草杆菌,像思连康,整肠生,益君康等,这三种芽孢杆菌均为需氧菌,据称其有效机理是进人肠道后可通过耗氧效应,造成肠内环境低氧状态,创造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而发挥作用。但问题是也促进了有害厌氧菌的生长。而且,据报道蜡样芽孢杆菌还是条件致病菌,具有潜在致病性,临床上可致脓肿、肺炎、骨髓炎、心内膜炎及败血症等,以引起食物中毒最为常见,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居前3位。 参考文献:1MalikRK,MontecalvoMA,RealeMR,eta1.Epidemiologyandcontralof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iinaregional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PediatrInfectDisJ,1999,18(4):3522MalikPK,MarisaAM,MarioRR,etal.Epidemiologyandcontrolof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iinaregional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PediatrInfectDisJ,1999,18(4):352.3DavidFM,ArthurEB,GaryJN,etal.Aninvestigationof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iccifaeciumwithinthepediatricserviceofalargeurbanmedicalcenter.PediatrInfectDisJ,1998,17(3):184.4唐晓丹.肠球菌感染研究现状.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3):221-223.5GrayJ,MarshPT,StewartDetal.JHospinfect,1994;27:179-1866马立艳,许淑珍,马纪平,肠球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56-3607李光辉,肠球菌感染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26:4718赖晓全,王洪波,儿童肠球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3113139侯美荣,76例肠球菌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04,6(19):72-7310郑颖,李从容,李艳,668株肠球菌的耐药性分析,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2):157-15811欧阳范献,徐秀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流行现状、治疗及预防对策.中国热带医学,2002,2(1):565912MartnezL,BaqueroF.Interactionsamongstrategiesassociatedwithbacterialinfection:pathogenicity,epidemicity,andantibioticresistance.ClinMicrobiolRev,2002,15:647-679.13MooreDR,KotakeY,HuyckeMM,EffectsofironandphyticacidonproductionofextracellularradicalsbyEnterococcusfaecalis.ExpBiolMed(Maywood).2004Dec;229(11):1186-119514Food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