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民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越两国闪电联手,更验证了美国欲在中国周边构筑“c形包围圈”是真实的,而非耸人听闻,有媒体对此形象地称“亚洲版北约”正在形成。对其具体解读正确的是()a美越两国闪电联手:继承了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美越结盟关系b“美国在中国周边”: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先后发动对朝鲜和越南的战争c“c形包围圈”:此处“c”是英文“china”开头字母的代指d“北约”: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答案d解析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c形包围圈”中的“c”是就“南北围堵”中国之态势而言的。2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答案c解析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abcd答案b解析美苏全面对峙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美国发起的局部热战更是使世界充满了战争的乌云,故带的项排除。420世纪70年代,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的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a北约集团内部要分裂b国际局势的发展要求北约加强合作c西欧各国要摆脱美国的控制d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答案d解析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5“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于是,欧洲开始采取措施改变上述局面,这些措施始于()a1951年b1952年c1967年d1958年答案b解析二战后,欧洲传统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而且以欧洲为主战场的美苏“冷战”使欧洲更强烈地要求联合与合作。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52年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从此,欧洲走上了寻求经济、政治和军事一体化的道路。6“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上述维克多雨果的预言主要通过什么事件得以基本实现()a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b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的签订c欧盟的建立及其发展d战后接受马歇尔计划实现经济复兴答案c解析抓住两个特点:“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7“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民主国家)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摘自约翰肯尼迪1963年在柏林的演讲)该演讲词意在说明()a柏林墙的建立与美国无关b柏林墙既是对历史也是对人性的冒犯c柏林墙被推倒令肯尼迪感慨万千d美国是自由的国度,从没有关押人于监狱的现象答案b解析柏林墙拆散家庭,造成妻离子散、骨肉分离,把希冀统一的一个民族分成两半。本题易错选为a或c。a不是其真实意图,c中“柏林墙被推倒”是在1989年,两德统一前。8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某些地区的冲突和局部战争,说明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和呼声消沉了美国单独主宰了世界,插手别国事务被冷战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地区霸权主义引发危机和战争a b c d答案c解析冷战结束后,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和呼声越来越高。9周恩来总理怀着兴奋的心情,精神抖擞地登上主席台,发表了开幕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有色人种会议,是世界历史的新起点。殖民主义并没有死亡,必须予以铲除!”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本次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b“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这次会议圆满成功c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鼓舞着当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支持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会议是亚非会议。10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中印友好掀起热潮,周总理所到之处响起“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和“潘查希拉金德巴”(_)的欢呼声。句中括号内横线处省略的句子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岁b万隆精神万岁c支持日内瓦公约d力争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答案a解析从时间和“中印友好”等主要信息上可推断为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周恩来总理1953年12月接见来北京谈判中印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关系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提出的。112010年1月4日,凤凰网转载“某同学历对中国双边关系重要性看法不同”调查示意图,据调查示意图发现()所有群体都将中美关系列为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学历越高的群体越认为中美关系重要学历越高越倾向于认为中俄关系比中欧关系更重要认为中俄关系为最重要双边关系的人数比例逐渐减少abcd答案b解析示意图显示,随着学历的升高,更多人倾向于认为中美关系为最重要的中国双边关系,而认为中俄关系为最重要双边关系的人数比例则逐渐减少,不正确。12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准确的是()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共同点就是指双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bcd答案a解析中美两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再加上台湾问题,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所以正确;双方要改善关系只能是求同存异,正确;台湾问题是双方矛盾的一个焦点,不可能是共同点,错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34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 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材料二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设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材料三 2008年12月27日29日,以色列战机连续三天对加沙地带发动攻击。各主要国家均对当前加沙局势表示关切,呼吁有关方面立即停火。联合国安理会呼吁立刻结束加沙的暴力局势,并敦促冲突双方解决加沙的严重人道和经济需求问题。中方反对用武力解决争端,呼吁有关方面保持最大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请回答:(1)据材料一,“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多极”应包括哪些力量或力量中心?(8分)(2)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哪一外交政策基本方针?目前“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6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多极合作时代”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目前是否具备?为什么?(4分)答案(1)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多极: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原因:冷战思维;意识形态冲突;国家利益冲突(领土争端、资源争夺)。(3)答案一:具备。理由: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答案二:不具备。理由: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14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使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材料三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材料四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材料五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材料六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上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4分)(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6分)(3)20世纪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结果怎样?(10分)(4)材料五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简要分析出现这两种历史现象的原因。(8分)(5)有人依据材料六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答案(1)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削弱。(2)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任重道远;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出现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3)变化:美国由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孤立及军事上封锁中国转变为承认中国。主动行动: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原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结果: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漫画一: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