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县水利基础设施及其效能现状调查.doc_第1页
兴仁县水利基础设施及其效能现状调查.doc_第2页
兴仁县水利基础设施及其效能现状调查.doc_第3页
兴仁县水利基础设施及其效能现状调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仁县水利基础设施及其效能现状调查6月5日,记者在巴铃镇小坪寨村调查关于王关坡村民截断落水洞村民组出入村的必经之道的深层原因时获悉,世代睦邻友好的两组村民,近年因为争夺灌溉用水曾多次发生过群体性摩擦。今年因为大旱之故,冲突更为严重,已上升至王关坡村民全体出动,以堵路的方式胁迫通路心切的落水洞村民让出对水源的使用权。为了捍卫各自对水源的使用权,两组村民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产生这一切矛盾的根源源于水!水!水!还是水! 缺水之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平均降雨量1325mm,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总量达17.49亿m2的兴仁县并不缺水,非但不缺,甚至是丰富。可就在去秋持续至今春的这场与旱魔的博弈战中,兴仁县却有51.5万亩农作物受灾,44.25万亩夏粮绝收,造成1.8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水却无法取用的窘况,成了兴仁水利人心里永远的痛! 兴仁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西高东低,最高海拔2014.6m,县城平均海拔1300m,高山峻岭与深沟峡谷毗邻而居,年降雨分布呈冬春干燥、夏秋多涝的不均之势。虽然降雨量充沛,因为水利设施缺乏之故,既蓄不住天上水,又用不上地下水,一到雨季便洪水泛滥,枯水季节则极度干涸。在大量水资源白白流走的同时,全县16.8万亩水田的有效灌溉面积却只有10.64万亩,保灌面积则低至6.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工程性缺水,使并不缺乏水资源的兴仁人却成了用水的“贫困户”! 瓶颈之源 投资不足,形成工程性缺水。 工程性缺水指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存不住水,缺乏水利设施留不住水。 自去年8月以来,全县降水普遍偏少,部分河流断流,农田板结、开裂,大部分水源干涸。在与旱魔的拉锯战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与薄弱暴露无余。 据县水利局局长周凡军介绍,兴仁县现有小()型水库4座、小()型12座,山塘43个,其中4座水库属于需治理的病险水库,大部分山塘需维修改造。这些水库大多建于50至70年代,受当时勘探技术、工程资金和后期管理及养护投入的严重不足等因素制约,大批水库现因存在垮、堵、淤、漏等病险隐患而不能发挥功能效益;引水工程142处,提水工程29处;从2000年至今,建成农村人畜饮用水池410个,水窖3657口,田边地角水浇池15000个。虽然工程总供水量为4621万m3,但由于年久失修,实际供水能力只有2300万m3。 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兴仁县在水土保持、安全饮水、小型农田水利、烟水配套工程、“三小”工程、水库除险加固、石漠化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上已共计投入资金10946.025万元,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水利设施建设的需求。目前,列入国家投入计划的基本上都是大中型工程。地处山区、小型工程居多的兴仁,很难争取到国家的大型投资,加之地方财力有限,无力建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各个部门投资分散,形不成集中连片解决,建设的工程零星分散、规模小、运行难,在旱灾中难以形成合力。 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兴仁县大部分乡镇至今还没有水利工程覆盖。缺少高效率蓄水工程而形成的工程性缺水,使水资源丰富的兴仁县却无水可用或利用率极为低下,如流经马场乡九盘村的北盘江,因为海拔低至493m,河床远远低于两岸农田,当地农民眼巴巴看着滔滔江水流经家门口却无法取用。至2009年底全县尚有3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大部分农田灌溉靠“望天水”,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如遇灾年还会促成返贫现象;在枯水季节,则连县城10万人口的供水都显捉襟见肘。 工程性缺水,成了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生态失衡,加剧土地石漠化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人为活动所致的荒漠化生态现象,是水土流失的顶级表现。 兴仁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农业大县,石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1%,是全国石漠化治理重点县。在这场百年不遇的旱灾中,人畜饮水最困难的就是石头裸露、石漠化严重的地方。 缺乏人才,导致工程进展慢。 缺少专业的水利工程人才,技术力量薄弱,是兴仁县水利建设步伐滞后的又一原因所在。县水利局副局长唐玉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颇为无奈地说:“水利工作需要开展大量的外业工作,长年累月行走在田间地头和崇山峻岭间,艰苦的自然条件,使外面的技术人才根本不愿进来。加上在职人员知识老化、断层,致使兴仁县水利建设面临着青黄不接的技术饥荒;除了建设资金极度匮乏和技术力量薄弱外,影响兴仁县水利建设进程的还有诸多因素。一是工作经费不足。经省州批复的专项建设管理经费落实不到位,靠有限的地方财力,难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如期推进。二是老百姓不理解。对在涉农水利建设中占用的土地或受损的庄稼,国家没有补偿款项,可老百姓根本不理解,动辄漫天要价,寸步不让。如果当地村干部配合不得力,我们光是花在与老百姓协调上的工作就要浪费许多宝贵的人力和时间。三是工程所需炸材没有保障和附加成本过高。具体体现在手续审批过程冗繁、难度大;工程所需炸材用量小,有资质的爆破单位和人员不愿承接,最终导致工程成本增高和工期延误” 另外,项目工程建成后,由于后续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专项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和维护之故,一边是急需水利工程,一边则是早年修建的工程因年久失修、污染严重而处于效益低下、不装水只盛泥的尴尬处境。 6月2日,由省政府参事室专家组成的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情况调研组在实地考察了兴仁县的潘家庄、屯脚、李关等乡镇的水利工程建设条件后,感慨地说:“没有想到拥有如此丰富水资源的兴仁,用水竟然可怜到这种地步!” 固本之方 直面特大旱灾的严酷拷问,兴仁县怎样才能蓄住“天上水”、留住“地表水”和利用“地下水”呢?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在去年秋季持续至今春的特大旱灾中,记者对走访过的雨樟、李关和新马场等乡镇就有无水利设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意味着什么做了个比较,结果发现凡是有水利设施的地方如李关乡的鹧鸪园等,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而在水利设施缺乏的大山、新马场、回龙等乡镇,放眼本应生机盎然的田间地头,却看不到多少绿意。形同枯槁的农作物和灌木林,使田野山脉一派萧条,了无生机。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西南旱情时指出:“要痛定思痛,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水利建设。” 抓好大、中、小各型项目的申报,积极争取中央、省、州的投资项目和资金扶持,以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是兴仁县水利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目标任务。 兴仁县目前已进入临建工程和两坝肩开挖阶段的打鱼凼水库项目工程距县城26公里,集雨面积403km2,是集灌溉、发电、供水和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中型规模水利工程,建成后不但可满足兴仁县城市发展和工业用水的需求,同时还能解决大山片区和民建乡4.46万亩农田灌溉及10万人的饮水难题。工程静态投资为49430万元,已到位资金为12000万元,余下的资金缺口正在积极争取中。位于潘家庄镇,库总容量1595万m3、预计总投资为3.06亿元的尖山水库,工程覆盖区域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群众要求迫切,目前正在争取立项。该工程建成后主要解决城镇供水和覆盖区域的农田灌溉。 目前兴仁县已经上马的抗旱应急临时工程有33个,在缺水严重的大山乡,兴仁县已投入65万元建取水管道。另外,投资25万元的回龙小高寨提水工程已经建成验收。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有助于兴仁县提高自身抗旱减灾和抵御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 立足长远,标本兼治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证。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遵循自然之道,逆道行事则等同自寻短路。水土严重流失的石漠化地区,脆弱的生态在抵御旱魔的入侵时,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干旱在加剧石漠化进程的同时,助纣为虐的石漠化也在加重着干旱的危害程度。 “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森林通过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再分配来实现水源涵养。森林的被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所以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之道。 记者熟知的回龙镇三妹孔村,在林木参天、浓荫蔽日的当年,一年四季从树林深处渗出的山泉清冽甘甜,源源不绝。一路欢歌的小溪,兔子出没、野果酸甜的山林,不知给村里孩子的童年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后来,因为森林遭到毁灭性砍伐,近年村民饮用水别说清冽的山泉,就是浑水都难以为继。劳累时痛饮一口清泉的酣畅,已成了遥远的记忆。 作为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兴仁县,在如何平衡开采和保护的杠杆上,一直是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话题。由于煤山污水的排入,导致如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