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1页
《问说》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2页
《问说》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说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问说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问说(节选)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 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 1】对下列 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致:招致,取得 B忌之而不愿问焉忌:避免戒除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轻:轻视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度:揣测【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焉以求一得问之人以试其能 B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C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好学而不勤问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小题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非问无以广识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询天下之异文鄙事 以快言论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智者千虚,必有一失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 B C D【小题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 1)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3 分) 译文: (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3 分) 译文: ( 3)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2 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4】( 1)那种用义和理等问题互相询问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 人) ,不多见了。( 2)(用)非常难解答的事情,向别人询问,来穷究别人的短处。 (3))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或孔夫子、夫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或赏识他)。答案解析:【小题 1】 试题分析: B 项:忌:妒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 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 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3.利用 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 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6.语境分析推断。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项:均为表目的的连词,用来; B 项:介词,比 /介词,对; C 项:句末语气词 /兼词; D 项:表转折关系连词,却 /表并列关系,而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翻译;而“用法”却不是这样,某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 则的,它具有稳定性。所以,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用法”产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辨析。 【小题 3】 试题分析: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是问的原因。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点评:“筛选文中的信息”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1审清题干,明确方向。题干是筛选信息的“纲”,明确题干要求是解题的前提。 2判明性质,识别错项。题干的要求往往是用抽象概念表述出来,而命题者所列选项,则又多为对具体事实的叙述,这就需要考生能够准确地判断“事实”的内涵、 性质,由此判断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3把握规律,辨明陷阱。了解高考文言文筛选信息题中干扰项的常见陷阱,把握命题,把握规律,辨明陷阱规律,有利于快速准确地排除错误,筛选正确答案。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1)“以”用;“咨访”访问请教;“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两个宾语前置句。 ( 2)“事之至难解者”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穷”穷究。 ( 3)“耻”意动用法;“下问”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贤”意动用法,认为道德学问高。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这三个翻译句子考查知识点较全面,有 词类活用,有宾语前置句式,省略句,同时还有课本中学过的词。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 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 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 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 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