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家训有哪些.doc_第1页
我国的家训有哪些.doc_第2页
我国的家训有哪些.doc_第3页
我国的家训有哪些.doc_第4页
我国的家训有哪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训又称家规、庭训等。古人非常重视以修身为主的家庭教育,认为“子不教,父之过”,道德与文化的传承是“齐家”的主要内容之一。古代家训的内容非常丰富,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美德成为家风、家训的核心,用以谆谆教诲后世子孙,要他们重德修身,将美好的德行和圣贤的智慧代代相传,从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以下摘录数则: 一、周公诫伯禽书 周公旦,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惟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而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二、徐勉诫子崧书 徐勉,是南北朝时期郯城人,为官清廉,家无蓄积,自称遗子以清白,徐勉也有一篇著名的诫子书诫子崧书,其中有这样的训诫:“吾家本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每念叨窃若斯,岂由才致,仰藉先门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尔。古人所谓 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徐勉认为,作为父辈,留给子孙的不应是物质财富,而是高尚的人格风范,他说,自己出身清廉,常居贫素,对于置办产业,从未钻营谋求;如今虽然有高官厚禄,但不是因为自己有才智,而是依靠先祖良好的风范,福分惠及子孙而得到的。所以古人讲“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把清白留给子孙,不是最丰厚的财富吗?留给子孙黄金满箱,不如教给他们一部经书啊。 三、唐太宗诫皇属 在历代家训中,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 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都教育,经常告诫其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告诫皇属们说: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唐太宗李世民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你们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 四、欧阳修诲学说 诲学说是北宋名士欧阳修劝诫子孙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的文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 文章虽然短小而蕴理深刻,大意是:玉和人相同之处在于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不同的是,玉虽然不雕琢,但玉的本性永远不会更改;而人的习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质环境影响的,若不能时刻砥砺自己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了。我们能不常常铭记吗?” 五、范纯仁诫子弟言 范纯仁是名相范仲淹次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范纯仁为人正派,性格平易宽厚,从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但坚持道义时挺拔特立,决不屈从。从布衣到宰相,廉洁勤俭始终如一,他教子甚严,处处以俭朴和忠恕熏陶子弟,在诫子弟言中说,“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即使是再愚蠢的人,对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也往往是看得很清楚的;即使是再聪明的人,容忍自己错误的时候,也往往总是很糊涂的。如果能用苛求别人的心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不怕做不成圣贤!” 六、袁采袁氏世范 袁氏世范写于南宋淳熙五年,作者袁采。袁采秉性刚正,为官廉明,颇有政绩。当时的通判隆兴军府事刘镇认为这部家训不仅可以施之于一家一县,而且可以“远诸四海”;不仅可以行之一时,而且可以“垂诸后世”、“兼善天下”,成为“世之范模”,因而更名为袁氏世范。 在处己篇里,袁采对家人子弟立身处世的教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处富贵不宜骄傲,礼不可因人分轻重。“富贵乃命分偶然,岂能以此骄傲乡曲”?如果本身贫寒而致“富厚”、“通显”,也不应“以此取优于乡曲”;若是因为继承父祖的遗产或沾父祖的光而成显贵,在乡亲面前耍威风,那更是可羞又可怜。 其二,人贵忠信笃敬,公平正直。袁采认为,忠信笃敬、公平正直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是最重要的“取重于乡曲之术”。 其三,严己宽人,过必思改。袁采认为,对忠信笃敬、公平正直这一做人的重要准则,应该自己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做到。所谓“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他认为,人不能无过,但过必思改。同时要宽厚为怀,以直报怨,不要计较人情的厚薄。 其四,谨慎交游,近善远恶。其五,处事无愧心,悔心必为善。他说:“今人有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见不闻,安然自肆,无所畏忌。殊不知人之耳目可掩,神之聪明不可掩。凡吾之处事,心以为可,心以为是,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之处事,心以为不可,心以为非,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告诫子孙人的耳目可以遮掩,但神之聪明不可欺骗,所以一定要慎独,知悔改过为善,为人处世应无愧于心,不可自欺欺人。 七、明宣宗寄从子希哲 这是明宣宗朱瞻基写给儿子希哲的家信。朱瞻基在位期间任贤纳谏、与民休养生息,政治较为清明,所以在历史上有“明有宣宗,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之论。作为比较开明的帝王,朱瞻基严谨治家,对儿子处事、做人、交友严格指导,要求儿子行好事、做好人、交好友。 他在家信中写道:“自汝之去,吾朝夕思汝,又朝夕忧汝。思,非为别离,惟欲汝做个好人;忧,亦非为汝劳苦,惟恐汝做些不好事。汝今在泾野门下,须服从其言,观法其行,乃真为弟子,否则虽见好人,不行好事,反不如凡夫也。待文王而兴,己非豪杰之士,文王所不能兴汝道,他比得凡夫否?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学,四方人才所聚,若所交俱英才,及忠厚有德者,其益不可胜言。若只泛交,与说闲话,为无益之事,其损亦不可胜言。谨、默 二字,可铭诸心。 ” 家信言词恳切,“朝夕思汝,又朝夕忧汝”的原因并非因为别离的思念和忧虑其劳苦,唯恐子孙不能做好人好事。告诫他在贤士门下要效法其言行,交友要结交英才和忠厚有德之士,亲近可以辅助自己提升道德品行的益友,远离有损德行的损友。文章至今读来仍感人至深,颇有借鉴意义。 八、杨继盛给子应尾应箕 杨继盛直隶容城人,明代著名谏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因弹劾严嵩而死,他生性耿直,刚正不阿,以直谏、气节著名。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被投入死囚牢。临刑有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于后人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 当时,杨继盛已知自己必死,于狱中写就两份遗嘱,即愚夫谕贤妻张贞和父椒山谕应尾、应箕两儿,后世合称为谕妻谕儿卷。次日即被杀于菜市口。杨继盛于临刑前夕以为人夫、为人父的身份写就的这两份遗嘱后被杨氏后人悉心保护和珍藏,成为警示其家族子孙的珍贵家训。 在给儿子应尾、应箕的遗嘱中,杨继盛从为人、治学、治家等几个方面做了最后的教导,言之谆谆,洋洋洒洒,拳拳之心溢于纸上。他教育儿子首先要做个正直的好人,要立志做个君子。“人须要立志”,“若初时不先立下一个定志,则中无定向,便无所不为,便为天下之小人,众人皆贱恶你。你发愤立志要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气来。”而要做君子,首先“休把心坏了”,因为“心为人一身之主,如树之根,如果之蒂”,“心里若是存天理,有公道,则行出来便都是好事,便是君子这边的人;心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