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同步测试一、选择题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2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交通c政策 d技术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45题。4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势平坦 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5阶段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下图是甲、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变迁图。读图,回答67题。6. 这种土地利用变迁过程被称为()a专业化 b集约化c机械化 d商业化7导致土地利用变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a农业机械的发展 b新作物的引进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灌溉技术的提高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影响“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c科技因素 d交通因素9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变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农业技术的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c市场需求的变化 d自然条件的改变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完成1011题。10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 d旱作谷物农业11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下图为某农场的良性生态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13该农场成为良性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羊粪还田,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a bc d二、综合题1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3)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15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4月20日,第12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这里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的技术逐渐引进,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1)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2)寿光蔬菜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等,其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3)下列措施不适合寿光蔬菜发展道路的是()a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b提高技术含量,培养新品种c禁用化肥农药,发展绿色有机蔬菜d种养结合,形成混合农业模式参考答案答案:1.b2.a3.c解析: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热量条件,使有些在自然界低温下不能够生长的蔬菜,通过人工方法升高温度能够在不适宜的季节生长。该村位于烟台郊区,靠近城市这个大市场,所以才能很好地发展蔬菜生产。大棚里的蔬菜由于昼夜温差小而养分积累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光照条件一般在大棚内外没有太大差别,而在冬季大棚里的热量条件要好于自然界的。答案:4.c解析:蔬菜、花卉等农产品易腐烂、变质,不易长距离运输,一般分布在距离城市(消费市场)近的郊区。答案:5.c解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答案:6.a7.c解析:本题组考查对地理事物变化过程分析理解的能力。从图中可知甲、乙两地区农业土地利用越来越专业化,甲区逐渐成为水稻专业生产区,而乙区逐渐成为甘蔗生产基地,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答案:8.b9.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发展规模呈波动式变化,这显然是影响该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发生变化的结果;结合本节知识可知,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经济因素常存在明显的变化,该地生产规模的变化,最可能是由于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逐步转变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答案:10.c11.b解析:第10题,据图示,该农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为混合农业。第11题,混合农业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科技含量高,市场适应性强。答案:12.c13.d解析:第12题,该农场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小麦和牧羊,既从事了畜牧业又从事了种植业,因此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第13题,该农场的土地分三种类型,让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此外,羊粪还田,也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答案:14.(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纬度较高,气候温凉,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解析:解决该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根据经纬度位置或区域轮廓形状可确定甲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乙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2)联系所掌握的知识,总结出甲、乙两区域中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3)影响农业区位的不利因素可利用农业科技克服。答案:15.(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日照充足;平原地形,土层深厚肥沃。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2)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3)d 解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