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自得的方法论.doc_第1页
有感于自得的方法论.doc_第2页
有感于自得的方法论.doc_第3页
有感于自得的方法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者论坛有感于“自得”的方法论张晶有感于现今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某种状况,我不由得想起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自得”的方法论观念,这对我们是有非常现实的启示意义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中,主张以“自得”的方法来治学的颇有其人,如孟子、郭象、程颢、朱熹、陆九渊、陈献章、唐鹤征等。他们并非在同一历史时期,也不属于一种思想体系,却一致倡导“自得”,而他们自己也可以说是以“自得”的方法论来取得自己的独特成就的。所谓“自得”,就是不傍人藩篱,不拾人牙慧,不人云亦云,而以自己的独到体验来获得属于自己的亲知,从而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孟子在其离娄篇下首先提出“自得”的方法命题,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从孟子之意来看,“君子”深造应按照正确的“道”也就是学术方法、原则,这种方法、原则是什么?就是“自得”。“自得”就是自己的独立探索、亲身体验而得到的认识。由“自得”而获的认识、观点,根基深厚,左右逢源,所以“君子”为学,要以“自得”为其方法、原则。程颢发挥孟子的“自得”思想说:“学不言而自得者,乃自得也。有安排布置者,皆非自得也。然潜心积虑,优游厌饫于其间,然后可以有得。若急迫求之,则是私己而已,终不足以得之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程颢强调“自得”不是语言概念相传的途径,而是在研究对象中潜心积虑、优游厌饫,自然而然地得之于心。朱熹阐释孟子语云:“言君子务于深造而必以其道者,欲其有所持循,以俟夫默识心通,自然而得之于己也。自得于己,则所以处之者安固而不摇,处之安固,则所籍者深远而无尽;所籍者深,则日用之间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无所往而不值其所资之本也。”(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八)也是强调“自然得之于己。”晋代著名玄学家郭象注庄子释云:“明夫至道非言之所得也,唯在乎自得耳。”(南华真经注疏卷七)他认为,“至道”是非靠语言概念的传播所可得的,而在于亲自体验的“自得”。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的学术成就,也是从孟子处“自得”而来,其学术心得云:“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同上)明初大儒陈献章论学颇重“自得”,他说“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之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闻见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陈献章集卷一道学传序)陈氏的“自得”,主要是强调在治学中的主体性。明代王学后学南中王门的著名学者唐鹤征论学云:“为学为教,舍自得别无入路。”“非悟,非自得,何由知哉!”(见黄宗羲编明儒学案卷二十六南中王门学案二)把“自得”作为唯一正确的认识途径。这些思想家都主张以“自得”作为能够得到真知的方法,这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颇应值得注意的。鉴古而知今,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科学研究,有相当深刻的借鉴意义。“自得”的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主张去除外在功利之欲的蔽塞,而能够“潜心积虑”地进入研究对象的幽赜之处,而将它的独特之处揣摩体悟出来,这样才能真正有所得。对于那种浅尝辄止、急于求成的学风来说,这不啻是有力的针砭。“自得”不能事先“安排布置”,不应以先验的结论为演绎的起点,而应是在对研究对象的深入探索中自然而然得出的认识。理论的独创性,正是来源于这种“自得”的升华。依我之见,作为一个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果真的要有所作为,要得到具有真正创造性的学术成就,而不仅仅为了满足功利需要,这“自得”二字是非常值得我们践履的。“自得”就是要有独立的探索精神,要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一步步地艰难攀登,这样才能领略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无限风光。这是一种老实却又是非常可靠的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每个观点,每篇论文,每部著述,都应该出自于你的“自得”,你才有可能真正地卓然成家。针对学术界现在存在着的浮躁现象,譬如那种人云亦云、夸夸其谈、故弄玄虚,甚至剽窃抄袭的作法,在治学的问题上倡导一下“自得”是很有好处的。从另一个角度说,“自得”也不妨视为一种学术规范。是不是“自得之见”,这是可以看得出来的。一篇文章、一部著作,有无“自得之见”,可以作为判断其学术价值有与无、高与低、真与伪的一个很实在的尺度。对于前述的那些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