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课件 新人教版(4).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课件 新人教版(4).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课件 新人教版(4).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课件 新人教版(4).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课件 新人教版(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1 了解 列子 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句式2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理解故事的寓意 感受愚公精神4 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考点链接 考点1 理清本文曲折的情节愚公移山 虽得家人赞同 但其妻却说出了很多困难 幸好 家人想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 可那智叟却前来阻止 并嘲讽愚公的无能 机智的愚公对他进行了严厉的驳斥 愚公移山的精神惊天地 泣鬼神 最后他得到了神的帮助 至此 愚公移山有了个圆满的结局 文章情节可谓波澜起伏 曲折多姿 考点2 体悟本文的寓意 1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2 本文借助愚公的形象阐述了克服困难需不畏艰难 下定决心 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考点3 反衬 对比写作手法的运用 1 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 对比 如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对比 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智叟和愚公的对比 表现了 愚 者并不愚 智 者并不智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本文选自 列子 其成书于战国前期 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御寇所著 列御寇 战国前期思想家 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承学于黄帝 老子 主张清静无为 今本 列子 八卷 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 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写的 全书共载民间故事 寓言 神话传说等134则 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 题材广泛 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愚公移山 反映了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 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的事实 2 内容梳理 根据课文填空 理清文脉 眼光长远 不愚 对比 名师导练 一 字词解释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杂然相许 2 且焉置土石 3 何苦而不平 4 寒暑易节 5 毕力平险 纷纷地 哪里 愁苦 这里指担心 更替 尽 全 6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7 固不可彻 8 年且九十 9 惩山北之塞 10 河曲智叟亡以应 指草木 通达 这里指改变 将近 苦于 同 无 没有 2 文言词汇选择 1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b 以君之力 不以疾也c 其妻献疑曰 及其家穿井d 投诸渤海之尾 国人道之 c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我之死 虽乘奔御风b 而山不加增 结友而别c 虽我之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 以残年余力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a 二 句子翻译 1 甚矣 汝之不惠 2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3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也太不聪明了 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铲除 又能把 这么多 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 你思想顽固 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连寡妇和幼儿都比不上 4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5 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 为什么担心不能铲平 这两座山 呢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 一座放在朔方东部 一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面 三 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2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3 最能体现移山艰辛 时间漫长的句子是 4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5 愚公移山的结果是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冀之南 汉之阴 无陇断焉 2 内容理解简答 1 愚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2 这则寓言以神话作结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 你从 愚公移山 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愚公是一个理想远大 不惧困难 意志坚强 毅力顽强 不怕吃苦 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以神话作结使本则寓言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赞美了愚公移山的诚心和坚定的意志 增添了寓言的瑰丽色彩 富有浓厚的想象力 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 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 突出了寓言的主题 做事要有恒心 要不畏艰难险阻 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 有志者 事竟成 3 综合分析选择 1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 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 知难而退 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 作者除了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 还用遗孤 相助 山神 求告 天帝 感动 等情节来衬托愚公 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 高大 c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 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反对移山 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 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 所以坚持移山 d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 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 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 这是应该批判的 d 2 用科学的眼光看 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 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 宣扬封建迷信思想 夸大神的作用 b 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 宣传人定胜天 不必用科学 只需用苦力的思想 d 批判不求进取 知难而退 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b 课外延伸 沈宣词尝为丽水领 自言家大梁 时 厩常列骏马数十 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 客有马求售 洁白而毛鬣类朱 甚异之 酬以五十万 客许而直未及给 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公遂曰 竟未尝乘 因引出 至则奋眄 殆不可跨 公遂怒捶之 又仆 度终不可禁 翌日 令诸子乘之 亦如是 诸仆乘 亦如是 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 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 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 上最爱宠 为当时名马 选自 唐语林 注释 家大梁 家在大梁 今河南开封 即古之大梁 奋眄 举头斜视 不驯服的样子 贡马 向皇帝进贡的马 飞龙 指皇家 1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客许而直未及给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 客有马求售 因求前所直售宣词c 亦如是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d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百里奚举于市 b 2 请用两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