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三维人脸识别中三维数据对应关系的研究.pdf_第1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三维人脸识别中三维数据对应关系的研究.pdf_第2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三维人脸识别中三维数据对应关系的研究.pdf_第3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三维人脸识别中三维数据对应关系的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 是其中最为活跃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一。通常采用的人脸识别技术 都是针对人脸二维图像的,随着三维数据的获取技术的发展,有很多 研究者已经开始尝试利用三维深度图像,进行三维人脸识别的研究。 而三维人脸识别的研究中又集中于三维数据的校准问题,校准后数据 的特征提取问题以及计算量问题的研究。三维数据校准是进行三维人 脸识别的预处理步骤,其处理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三维人脸识别的 后续步骤,本文主要任务是找到三维扫描仪得到的两个或多个真实的 人脸数据之间的点与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便于人脸识别后续工作 的展开。本文的主要成果包括: 1 认真研究了基于i c p 的立体匹配算法的原理,对该原理给 出了简要的证明,并分析总结了基于i c p 的立体匹配算法的每一个步 骤的可改进处。 2 针对i c p 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s o f t a s s i g n i c p 算法。 并结合b i r k h o f f - v o n n e u m a n n 伯考夹,冯纽曼定理和线性规划问题的相 关定理对s o f t a s s z g n 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分析了 s o f t a s s i g n i c p 计算量问题,并且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双向 s o f t a s s i g n i c p 算法和r b f - s o f t a s s i g n i c p 算法,并给出了这 些算法的详细步骤。 3 建立了一个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三维数据间对应关系的求取, 并且该系统能够详细反映实验的全过程,便于不同算法之间的比较。 关键词:人脸识别 立体匹配最近迭代点 s o f t a s s i g n 径向基插值线性规划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o fb i o l o g i cr e c o g n i t i o ni sd e v e l o p i n gm o r ea n dn l o r e q u i c k l y a n df a c er e c o g n i t i o ni s a r ti m p o r t a n tf i e l di nt h er e s e a r c h m a n y r e s e a r c h e r sh a v ed o n eal o to fw o r ka b o u tt h e2 - df a c er e c o g n i t i o n w i t h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q u i p m e n tw h i c hi su s e dt og e tt h e3 - dd a t a ,m o r e a n dm o r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3 - df a c e r e c o g n i t i o na p p e a r e d ,i n c l u d i n g3 d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g e t t i n gt h e3 - df e a t u r e ,t h ec o m p u t a t i o nc o m p l e x i t ya n d s oo n t h i st h e s i sf o c u s e do n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3 dc o h e s p o n d e n c e t h e w o r kw h a tw eh a v ed o n ew i l lb el i s t e da sf o l l o w i n g : 1m u c h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i t e r a t i v ec l o s e s tp c i n ta l g o r i t h m ,w h i c hi st h e m o s t p o p u l a rm e t h o do fs o l v i n gt h e3 d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p r o b l e m ,h a v e b e e nd o n e 2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d e f i c i e n c yo fi c pa l g o r i t h man e wm e t h o d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t h es o f t a s s i g n t e c h n o l o g yi sd e s c r i b e di nt h i st h e s i sa n d 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o f a p p l y i n gs o f t a s s i g nt e c h n o l o g yt o i c p a l g o r i t h mh a sb e e na p p r o v e d t h ec o m p u t a t i o nc o m p l e x i t yo fi c p a l g o r i t h m a l s oh a sb e e n d i s c u s s e d an e wm e t h o dn a m e d r b f _ s o f t a s s i g n i c pi s p r o p o s e d t os o l v et h e p r o b l e m o f c o m p u t a t i o nc o m p l e x i t y 3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a s y s t e mt od e s c r i b et h ee x p e r i m e n tp r o g r e s s a n di nt h e s y s t e m ,t h ep r o g r e s sc a l lb es e e ni nd e t a i l i no r d e rt o c o m p a r et h e d i f f e r e n ta l g o r i t h m s k e y w o r d s :f a c e r e c o g n i t i o n 3 d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i t e r a t i v ec l o s e s t p o i n ts o f t a s s i g n r b f l i n e a rp r o g r a m m i n g 独创性声明 y 7 4 1 9 4 9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 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本人所知,除 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 京交通大学或其他教学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起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签名:在枞 日期:旦年土月旦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论 文中所有创新和成果归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 术学院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拷贝。版 权所有,违者必究。 本人签名:壅整 日期:旦年三月旦日 一堡垄 一 1 综述 1 1 选题意义及背景 1 1 1 人脸识剔背景f f l 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 是其中最为活跃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它结合了认知科学、神经 心理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机器视觉和模式识别等多个研究 领域,研究成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人脸识别能够用于身份识别,主要因为人的面貌属于人本身固有 的生物特征,这种特征具有不可复制,难以伪造的特点,弥补了密码、 签字、口令、证件等传统手段容易泄密、遗忘的缺点。理论上,人的 生物特征只要具有唯性和相对稳定性,都可以作为身份识别的依 据。而人的面貌特征是众多生物特征中比较方便获取的,可以在非接 触、不侵犯隐私条件下得到待识别人的特征,更易为人们接受,也更 为实用。 本文是在国家自然基金及9 7 3 项目基金的支持下开展工作的。 1 1 2 选遂意义 通常人脸识别的研究是针对二维静态图像或者二维视频序列的。 由于其数据获取方便、成本低并且计算复杂度小,二维人脸识别技术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基于二维图片的人脸识别技术同时也面临 着许多很难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姿态问题,实际应用中不可能精确的 捕捉每个待识别人的正面像,如何从二维图像得到其三维姿态也是一 个大问题。第二是光照问题,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得到的图像有很大的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区别。另外,面貌、表情也影响着识别结果。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面貌特征本身是三维的,而 照片是对三维面貌进行投影的结果,投影的过程必然会损失一部分信 息。虽然可以采用多幅照片或者利用人脸面貌规则,根据图像中的光 照及阴影情况恢复三维信息,但由于目前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尚未对人 的视觉机理有突破性的理解,所引入的人脸知识规则有很大的局限 性,限制了识别算法的精确度和准确度。针对这些问题,近段时间以 来,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研究机构开始尝试基于三维的人脸识别的研 究,但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研究还不是很广泛,应用于实际的系统 几乎还没有。 由于三维人脸识别主要是弥补二维人脸识别在姿态,光照方面的 问题。而姿态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不同姿态的三维数据之间的对 应关系,从而便于特征提取等后续步骤的进行。根据上述情况,本课 题侧重于不同姿态的人脸三维数据之间的匹配问题的研究,并且探讨 相关应用系统的设计。 1 2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 2 1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 入脸识别真正始于7 0 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结合了认知 科学、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模式识别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9 0 年代达到了研究的高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实用的产品,并 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业。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7 0 年代初主要集中于研究进行人脸识别所需的面部特征,这 2 一阶段并没有彻底解决人脸的描述问题,后续有很多人继续研究这一 人脸识别的基本问题。但是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的解 决。 二、人机交互式识另十阶毂,这一阶段产生了入脸识别的基本方法,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已经有基于特征和基于统计的方法之分。主 要有0 0 d s t i o n ,h a r m o n 和l e s k 用几何特征参数来表示人脸正面图像。 鼬v a 和k o b a y a s h i 则采用了统计识别方法,用欧氏距离来表征人脸。 t k a n a d n a g a o ) 戳t 了个高速且有一定知识导引的半自动回溯识 别系统,创造性她运用积分投影法计算出一组脸部特征参数,再利用 模式分类技术与标准人脸相匹配。总的来说,需要利用操作员的某些 先验知识,仍然摆脱不了人的干预l l l 。 三、真正的桃器自动识别阶段。近十余年来,随着高速度性能计 算机的发展,机器入视觉的研究,人脸模式识别方法有了较大的突破, 提出了多种机器全自动识别系统构架,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方 向。 1 2 2 三维人脸识嬲的研究现状 目前,由于三维数据的获取方式越来越便捷( 如三维激光扫描技 术、c t 成像技术、结构光方法等) ,获取设备越来越廉价,使得图形 技术的应用变为可能,有很多研究者已经开始尝试利用三维深度图 像,进行三维人脸识别的研究。三维人脸识g b 最初是从几何方法发展 而来的,出发点是希望利用三维的处理技术,解决传统二维照片识别 中因为人脸的姿态、光照等对识别造成的干扰问题,在三维的基础上 进行特征的提取和识别将有更丰富灵活的信息可以利用。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前三维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三维数据的校准问题;即三维数据之间的匹配问题。 校准后数据的特征提取问题;目前主要的特征提取方法有分析 三维人脸曲面的曲率等几何特征,对人脸曲面进行凹凸区域的 分割,正侧面轮廓边缘的提取等。最早对三维图像人脸识别的 研究有l a p r e s t e 提出的基于轮廓线的方法,通过对人脸面貌曲 率的分析,提取轮廓线上的特征点,利用轮廓线作为特征进行 识别,l e e & m i l i o s 从人脸面貌深度图像中抽取凸区域,这些凸 区域形成了特征集,计算出所有凸区域相关的扩展高斯图,两 幅面貌特征的匹配就是利用这些扩展高斯图像进行的 计算量问题,由于三维数据数据量大,汁算复杂,难以满足实 时相应的要求,因此如何降低算法的复杂度,减少计算量也是 目前集中研究的问题。 1 2 3 三维数据匹配问题的研究现状【3 9 1 三维数据匹配的方法根据用以匹配的原始材料,可以分为三大类: 基于区域的匹配,基于特征的匹配,基于相位的匹配。这三类算法因 匹配基元的不同,它们判断对应点匹配的理论依据也有所不同,同时 匹配基元的稳定性、致密性和歧义性程度直接决定了各类算法的基本 特性。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匹配基元相似性撄度的算法模型可以是 通用的,比如都可以用距离测度来进行匹配度量,各类匹配算法中也 不乏一些共有的约束条件,比如m a r t 立体视觉计算理论中提出的唯 一性、相容性和连续程约束。必须充分分析各类算法的个性和共性, 依靠科学的评价手段阻综合的观点进行算法设计,推出更佳的理论模 4 型。 基于区域的匹配是指给定同一场景的两幅图像,粗尺度上凰像对 间的相似性程潼更为接近。如果将图像对空间量化为许多图像块 任意一图像块看上去将魄量化前与对应图像块更为相似。因此, 基于区域的图像匹配将图像对量化为许多图像块或改变图像对的 尺度大小而确定对应的区域。区域匹配以基准图的待匹配点为中 心龟8 建一个窗口,用邻域像素的灰度值分布来表征该像素,然后 在对准图中寻找这么一个像素,以其为中心创建同样的一个窗口, 并将其邻域像素媳氇分布来表征它,两者间的相似性必须满足一 定的阈值条件。基于区域的匹配,根据所选用的区域又可以分为 基于一般亮度域的匹配和基于变换域的匹配。 区域匹配算法一般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立体视觉问题: 光源可理想化为无穷远处豹点光源。场景中的物体表面为完全漫 反射。图像对之间的几何畸变和辐射畸变( 或不一致的程度) 很小。 区域匹配算法的实质是利用了局部窗口之间灰度信息的相关程 度,它在地势平坦而纹理丰富的地方可以达到比较高的精度,并 且能取得致密的视差场。此外,匹配的理论精度还可预先算出。 但是,区域匹配选取一定大小窗口内的灰度分布特性作为匹配基 元决定了该算法具有以下缺陷: 1 对仿射畸变和辐射畸变较敏感。 f 2 1 匹配窗大小难选择窗口选择过大,在高度间断处会出现误匹 配,选择过小,区域内的灰度分布特性未得以充分展现。 r 3 :) 计算量大,速度慢 针对以上缺陷,不断地有改进算法出现,下面归纳出一些主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算法以供借鉴【3 9 l : 处理仿射畸变和辐射畸变: ( 1 ) 采用互补策略将不同类型的匹配算法结合使用。m o r i 从包含边缘特征的区域获得高置信度的匹配结果,然后内插产生 视差图。i l a n n a h 将兴趣算子、多分辨率尺度结构、区域相关结合 在一起,充分利用了特征匹配的鲁棒性和区域匹配的致密性。 ( 2 ) 直接估计仿射变换矩阵。o t t o 等的最小二乘法根据最小均方误 差准则迭代求解仿射变换矩阵,经重采样计算搜索区对应点的坐 标。 改善匹配窗口不易选择的缺陷:利用单个的深度数值描述有 限区域的深度信息的量化过程必定导致局部误差为解决此类间 题,区域匹配通常借助于窗口形状技术来改善视差不连续处的域 匹配,使得定位的准确性不再受到区域量化的影响。k a n a d e o 和 k u t o m i ”l 根据局部灰度变化以及局部视差变化的统计分析,自适 应地调整匹配窗口的大小。该算法能够较有效地处理视差突变区 域,通过迭代还可达到子像素精度。r o s e n h o l m 4 1 】等提出关联窗1 1 1 1 法解决平滑区域和重复纹理区域的匹配问题它是在表面连续性约 束条件下同时进行多个窗口的匹配,这种方法更充分地利用了先 验知识和图像中的结构信息。 快速算法的设计:搜索空间较大是导致区域匹配计算速度慢 的主要原因。粗一精匹配策略能大大地减少搜索空间的大小。对 于将区域互相关系数作为相似性测度的匹配算法,与匹配窗口大 小无关的快速互相关运算能显著地提高运算速度。为进一步缩小 搜索空间,s a m 在采用粗一精匹配策略的同时,将图像按照视差的 不同范围分割成多个子图像,然后在子图像上运用快速互相关运 算,该快速算法对于视差变化显著的图像对十分适用。 基于特征的匹露是为使匹配过程满足一定抗噪能力且减少歧义性 问题丽提出孵。般地,用于匹配的特征应满足以下特性:唯一 性、再现性、具有物理意义。作为匹配基元的特征分为局部特征 和全局特征两大类。局部特征包括点、边缘、线段、小面或局部 能量。全局特征包括多边形和图像结构等。基于特征的匹配一般 含有特征提取t 和定位、特征描述、特征匹配三个步骤。面向点, 线,面和局部能趋等局部特征提取的算法很多。全局特征的定义 和提取跟具体应用有关,如用于人脸匹配的三角形网格结构就是 全局特征的一种。 在基于特征的:匹配中,也可从另一个侧面进行分类,大致分 为基于数据本质特征的匹配和基于几何特征的匹配f 3 j 。 在许多方面特征匹配处理立体视觉问题十分健壮特征匹配 基元包含了令九满意的统计特性以及算法编程上的灵活性。算法 的许多约束条件均能清楚地应用于数据结构,而数据结构的规则 性使得特征匹配适用于硬件设计。其中基于线段的特征匹配算法 将场景模型描绘成相互联结的边缘线段,而非区域匹配中的平面 模型,因此能缀好地处理一些几何畸变问题。此外,特征匹配不 直接依赖于灰度,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而且计算量小,速度快。 由于边缘特征往往出现在视差不连续的区域。特征匹配较易处理 立体视觉匹配中的视差不连续问题。同样地,特征匹配算法也存 在着些不足: ( 1 ) 特征在图像中的稀疏性决定特征匹配只能得到稀疏的视差场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获得密集的视差场必须辅以插值过程,而为了保证插值点的精 确度插值过程往往较为复杂。 ( 2 ) 特征的提取和定位过程直接影响特征匹配结果的精确度。为克 服以上缺陷,近年来有不少改进的特征匹配算法出现,这里归结 如下: ( t ) 互补策略可以克服特征匹配视差场的稀疏性以及精确插值的 复杂过程。k o n r a d 以区域匹配结果内插特征匹配结果得到致密的 视差场。c e i g e c 等利用视差空间图技术求取视差,将特征匹配结 果作为匹配路径的一个全局约束,而特征之间的匹配通过动态规 划算法实现。 ( 2 ) 利用统一的对高频噪声不敏感的模型提取和定位特征。一般的 特征匹配中必须首先建立提取特征的先验摸型,这样只能检测出 单一类型的特征。为检测出不同类型的特征并摒弃 建立先验模型的步骤,m i c h a e l 蛾4 4 j 等用局部能量法统一定位多方 向的亚像素特征,这种非梯度算子不会放大高频噪声而引起特征 的虚假定位。 相位匹配基于这么个假定,即认为像对中对应点的局部相位是 相等的。根握傅立叶平移定理,信号在空间域上的平移产生频率 域上成比例的相位平移。频率域信号分析在数学表达上更有助于 区域分析。继区域匹配和特征匹配后,k u g l i n 和h i n e s 4 3 】等提出了 第三种立体视觉匹配算法一相位匹配考虑傅利叶交换的空间支 撑为无限,一般地,相位匹配方法对带通滤波信号的相位信息进 行处理而得到像对间的视差。最常用的相位匹配方法有相位相关 法和相位差一频率法。 在相位匹配的滤波过程中,满足一定条件的带通滤波器均可 采用。目前,大多学者都选择比加窗傅立时变换核更可靠的、符 合a 眼视觉生理特征的g a b o r 变换核。但是,对于方差固定的 g , a b o r 函数,其伸缩平移系在相空间中的分辨率是固定韵,因此, 有些学者采用以双正交小波基为变换核的相位匹配算法。 相位匹配与前醺两种传缆方法相比,其匹配基元相位 本身反映的就是信号韵结构信息,对图像的高频噪声有很好的抑 制作用。相位匹配适于并行处理,对几何畸变和辐射骑变有很好 的抵抗能力,能获得亚像素级精度的致密视差。但是,当局部结 构存在的假设不成立时,相位匹配算法因带通输出信号的幅度太 低而失去有效性,也就是通常提到的相位奇点问题。此外,相位 匹配算法的收敛范厨与带通滤波器的波长有关,通常要考虑相位 卷绕,随视差范围的增大,其精确性会有所下降。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有几中比较典型的方法,这些方法对 三维数据匹配问题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这些方法 作简要的介绍【3 m 。 i c p m e r a t i v ec l o s e s tp o i n t ) ;迭代最近点 i c p 算法是由b e s l 和m c k a y 针对三维形状的匹配提出的,它已成 为个比较流行韵求解三维数据匹配问题的工具,并且在后面的 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扩展。i c p 的基本思想是采用待匹配集合的 子集,在迭代过程中求取一个最优变换,求取子集间点与点之间 的对应关系。在辅助其它方法,求得整个集合上的对应关系。i c p 算法属于基于特征的匹配方法,算法中用来计算对应关系的子集 可看作待匹配集合的特征子集。i c p 算法采用的是刚体变换的模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型,其主要优点是不用在迭代过程前估计确定的对应关系,而是 在迭代过程中选取最近点的子集,估计变换,将变换应用于原始 的待匹怒集合,_ 并且t c p 算法虽然采用、的是网体变换模型,但是 它能够运用于具有较小非刚体变换的三维数据匹配中。当然,由 于i c p 算法属于基于特征的匹配算法,它也存在着基于特征匹配 算法的不足,本文正是从这些不足出发,来研究改善i c p 算法的。 h o m o t h e t i cm o t i o n - n c a 变换 相似变换能够代表表面的均匀扩张或者收缩,其扩张或收缩由其 拉伸因子锣来袁征,因此相似变换能够近似代表非刚体变换。最 优拉伸因子日可在变换前由领域的高斯曲率求得,并且,可由得 到的拉伸因子口计算所求对应关系的错误率,具体求解过程见文 献1 3 1 l 。 a m i n i 算法 3 3 j a m i n i 和d u n c a n 主要采用t h i n p l a t e 模型,基本思想是求取 t h i n p l a t e 变换的最优参数,这些最优参数使形变能量最小,形变 能量定义如下: m = 旯 “茁,) 。一( r 1 ) 。) 2 + ( ( r :) 。一( r 2 ) 女) 2 + c 等一每,2 + c 筹一暑,2 + c 每一2 , 这里盯。,r :是主曲率。 经过计算有使式e 。:fr a i n 。最小的参数即为晟优参数。 一e , w a n g 算法【3 4 】 综述 w a n g 算法是由w a n g 等提出的,主要用于解决大脑图像1 匹配的问 题。算法将歇氏距离和微分几何信息组合在一起。算法与前面提 到的算法不同,它不要求三维数据,而是从二维图像中来估计数 据的对应关系。 w a n g 算法采用的错误函数为 e := d - , t l q f q 欧氏距离d 。定义为 d 口= 1 十、f o 。一书+ ( y 。- y + ( z 一z 单位法向量匹配尺度定义为n j , “口;2 一& ,n , 特征匹配尺度厶基于曲率,只应用于大脑图像的匹配。 w a n g 算法即是用三个匹配尺度来衡量匹配质量,从而找到最 优对应关系。 1 2 4 三维物体的表示方式 三维人脸数据是三维物体的一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对应不同的处 理方法,下面将简要介绍现有的三维物体表示方法,并且给出本文采 用的三维物体表示方式。 1 2 4 1 基于数学描述的表示方法 3 8 1 由于基于数学描述的表示方法对物体的几何描述是完全的,整个 物体都能被完整地描述,因此物体的任何一个姿态都能通过模型的一 个特定角度表示出来。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数模型参数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的生产设计以及其他 物体建模系统中,参数模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数学上的描述是完整的 采样比较容易 便于设计 能够用于表示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物体 通常,用于表示三维表珂的参数模型为 p 。厂 ,v ) 1 s 心4 蹉剖 函数厂 ,v ) 堪,v ) ,h ( u ,v ) 以0 ,v ) 为自变量,不失一般性, ,v ) 定义 域为 0 , 1 x 【0 , 1 】 最常用的参数公式为非均匀有理b 榉条,描述如下 s ( u ,p ) 一b ? ,“ ) m 。( v ) i j 这里。( “) 和 f 。j ( v ) 是b 样条基函数,序号为女和l ,b ? ,是控制点的 齐次坐标。自然二次曲面( 例如球面,柱面,锥面等) 都能够用参数 模型表示,齐次坐标使对这些陆面的描述很灵活a 这种描述方式已经被用于计算机视觉系统,但是b e s l 3 5 时也解 释了参数模型没有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一很难用由参数矩形定义的曲 面去表述物体表面上特定的区域。并且,齐次控制点既不容易得到也 不是唯一的。 隐函数曲面曲面能够被隐台定义于一个函数等式,中: s ; l 茗,y ,z m , ,y ,z ) ;o 如果f 是多项式并且由单个曲面采样得到的样本集已知,那么就可由 这些已知的样本去估计多项式的系数。这种方法已经被应用于解决图 像分割和图像识别的预处理问题。 超元组超元组s ( n ,口) 定义如下: s r 叩,盯,2 囊圣】2 s ( x ,y ,z ) = 口1c o s 6 ( r ) c o s 。向) a 2c o s “( 叩) s i n 。( 珂) 口3s i n “( 叩) 孔氕 一i 5 叩墨i ,“s 8 螂 p 影卜i z ,z i i ( 三) i + ( 上) ii 1 + ( 一, 【q j = 0 p e n t l a n d 【3 6 和s o l i n a , b a j c s y : 3 7 】曾将锥化,缠绕,弯曲的形变加在超 元组模型上来表示各种非规则物体。 超元组模型已被用于识别一组数量较多的物体,并且被用于表示 合成部分,但是超元组模型不能有效地表示非规则物体表面上的形状 变化。 多边形网面 多边形网面模型定义为o = cp ,v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里= 饥,v 。 为数量为n 。的三维顶点集合,v = 口。,y 。,z ,) 7 p 一 n ,p 。 为数量为n ,的多边形集合,每个多边形由若干个三维 顶点组成p ;= 以。,u 。 ,若对所有的i 都有n v := 3 ,那么就是三角形 网面模型。 物体三维形状模型的更一般表示是多边形网面表示,其中应用最 为普遍的是三角形网面表示。一个物体三维形状数据通常有两种途径 得封:一种是根据实际物体的几何形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 c a d ) 方 法建立,这种方法对于规则形状的物体建模非常有效;对于形状非常 复杂的物体,则可以利用测距成像或立体成像系统来获取,然后再用 三角形网面表示出来。 多边形网面在计算机图形学上已有很长的历史,并且近来在计算 机视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应用之所以越来越广泛主要是 由于计算机存储能力,处理速度的提高以及稠密排列传感器的广泛应 用。并且多边形网面模型能够在任意要求精度忠实的表现出具有复杂 结构的物体。 本文处理的数据是从三维扫描仪中得到的稠密排列数据,采用三 角形曲面模型描述。 1 2 4 2 基于体积描述的表示方法1 4 1 三维物体可以用该物体所占三维空问的非重叠子区域来表示,即 空间占有量。一般非重叠子区域可以分为标准和非标准两大类。标准 子区域是指正方体,长方体等基本体素,利用这种体素构造物体的方 法称为体素表示。非标准子区域是指三维物体本身具有的特定的体积 单元,利用这种体元构成的三维物体表示称之为单元分解表示方法。 1 4 综述 单元分解将三维物体分割成更小的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闻不菇享体 积,将相邻单元之阊韵这种关系称为准不连接,唯一的运算是粘接。 空问占有量表示方法包含了物体的详细描述,这是一种低层次的 描述。这种类型的表示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得到物体的特定特征,以使 得假设生成过程成为可能。 1 3 谋题研究内容 论文主要任务是针对三维扫描仪得到两个或多个真实的人脸数 据,找到它们之间的点与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综述 本章奔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首先简要介绍了人脸识别 提出的背景及相关的研究发展,目前的工作和研究领域。然后介绍了 三维人脸识别的相关研究发展情况,目前的工作和研究领域。然后详 细介绍了三维人脸识别中逛配阔题的相关的研究发展,目前的工作和 研究领域,现在存在的问题,匹配的分类及优缺点,最后一部分介绍 了论文的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基于i c p 的三维数据匹配 i e p 是一种基于几何特征匹配的算法。本章首先介绍了基于 几何特征匹配的原理和实现步骤。然后详细介绍了基于i c p 的立体匹 配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并且对基于i c p 的立体匹配算法的原理给 出了简要的证明。最后总结了基于i c p 的立体匹配算法的每一个步骤 的可改进处及其相关改进算法。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基于s o f t a s s i g n i c p 的三维数据匹配 s o f t a s s i g n 的基本思想是由r a n g a r a j a n 等在1 9 9 8 年提出 的 2 1 ,主要用于各类匹配问题中点与点之间对应关系的求解过程的 优化,最优解结果的改善以及对o u t l i e r 的处理。本章首先介绍了 s o f r r a s s i g n 算法的基本思想,并结合b i r k h o f f - v o nn e u m a n n 伯考夫 冯纽曼定理对s o f t a s s i g n 算法的可行- 陆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然 后介绍了s o f l l a s s i g n 算法的具体步骤。然后开始详细介绍本文提 出的i c p 中s o f t a s s i g n 思想的应用一先对s o f l 、a s s i g n 应用于i c p 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证明,然后详细介绍了本文提出的 s o f t a s s i g n i c p 算法的具体步骤。最后分析了s o f t a s s i g n i c p 计算量问题,并且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双向s o 阿a s s i g n i c p 算法 和r b f s o f t a s s i g n i c p 算法,并给出了这些算法的详细步骤。 第四章实验结果分析 本章首先给出了实验得到的数据,包括i c p 算法, s o f t a s s i g n i c p 算法,r b f 调整脸部网格模型算法, r b f s o f t a s s l g n i c p 算法的实验结果。并且根据这些实验结果作了 数据上和理论上的分析。 第五章实验系统的实现 前几章给出了本系统所使用的各种算法。本章主要介绍整个三三维 人脸识别中立体匹配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其实现的软件平台,硬件 平台,三维数据的输入格式以及算法实现的具体步骤。并且本章最后 给出了立体匹配系统的运行方式,使用说明等相关文档。 1 6 综述 第六章结束语 本章将对本论文的工作做出总结,并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和今后 的研究方向。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基于i c p 的三维数据匹配 c p 是一种基于几何特征匹配的算法。本章首先介绍了基于 几何特征匹配的原理和实现步骤。然后详细介绍了基于i c p 的立 体匹配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并且对基于i c p 的立体匹配算法 的原理给出了简要的证明。最后总结了基于i c p 的立体匹配算法 的每一个步骤的可改进处及其相关改进算法。 2 1 i c p 基本原理 2 1 1 基于几何特征的匹配 i c p 是一种基于几何特征匹配的算法。本节首先简要介绍一 下基于几何特征的匹配问题。基于几何特征的匹配实质上是在待 比较的两个数据集中找到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使两个数 据集间的“距离”最小,这里的距离可以是人为定义的某种距离。 定义如下: 。 定义两个点的集合,p = 切, 有j v 。个点,x ; t ) 有。个点, 寻找一个刚体变换,使得式( 2 1 ) 最小 。( r 力= 寺誊i i r * p i + t - y ;| 12 = 万1 著n i k r p i + t ) 一c ( p 。) | | 2 ( 2 1 ) 这里r 是刚体变化中的旋转矩阵,t 是刚体变换中的位移矩阵, n 为p 与x 之间的配对数。 c :p x l 却: j d 。) p ,y := c ( p 。) x( 2 2 ) 2 1 1 1 基于几何特征的迭代匹配 自1 9 9 2 年以来,已经有几位学者开始研究基于几何特征匹配 1 8 基于i c p 晦三雏数据匹配 的解决算澍哪5 3 1 6 j ,他们采用的方法都比较相似,算法的主要思想 是:如果待匹配的两个数据集已经经过了粗匹配,即第一个数据 集里点与其在第二个数据集里鲍黠应点比较靠近,那么就能找到 一种变抉使它们更加接近,接着再在这个基础上重复不断的进行 上述过程,匹配结果就会越来越好。 因此,在每一次迭代过程中,寻找使式( 2 1 ) 最小的变换都会 进行一次,式( 2 1 瞰写为 e 【雹,。卜万1 善n 她( 砌。+ r ) + t x - c ( n 州2 ( 2 3 ) k 为迭代次数,鹾优变换矩阵( r ,t ) ,经过数次迭代得到,迭代 过程如下: r = r r k ( 2 4 ) f = t + “ 而基于几何特征的迭代匹配的各种算法的差异主要在于怎样 确立点与点之间的最近关系。例如b e s l 采用欧氏距离来衡量点与 点之间的距离nt h e n 采甩法向量等【6 1 。 2 i 1 2 粗匹配 如2 1 1 1 所述,基于几何特征的迭代匹配收敛( 即能够找到 最优变换矩阵) 的条件是,待匹配的两个数据集己经经过了粗匹 配。因此必须使两个数据集在进行基于几何特征匹配迭代以前, 达到粗匹配,以满足收敛条件。已经有很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进 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s t e i n 采用高级特征进行粗匹配f7 1 , 3 d s e a n n e r 采用硬件辅助的方法进行粗匹配( 8 1 ,j o h n s o n 采用方向 特征进行租匹配哆b e m a r d i n i ,采用对其激光点投影的方法进行粗 匹配f 1 0 1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2 基本i c p 迭代最近点基本原理 i c p 算法是种基于几何特征的迭代匹配算法,它能够较好 解决满足粗匹配条件的匹配问题。i c p 是一种在迭代中求取点与 点对应的优化算法,其迭代的过程实际上是最优解的求取过程。 下面介绍i c p 算法的步骤: 输入:两个点的集合,p ;侈,) 有,个点,x ;饥 有虬个 点 输出:找到个最优化解矗,t ,使得忙+ p + f x l 的值最小 s t e p l 初始化七= o ,r ;p ,t = ( o ,o ,0 ) ( 2 5 ) s t e p 2 第k 次迭代: 计算p 上每个点在x 上对应的最近点 采用欧氏距离:d ( p ,盖) = 妒一x i | 2 ( 2 6 ) 定义砭; y 。 为最;扫。 的最近点 y m2c ( 只,t ) 4 x l 卿d ( p 琳,z ) ( 2 7 ) 计算r 。,t 。,使得 吼= 古勃r k * p i , o + t t - y i k 1 2 眨s , 最小 将得到的r 。,f 。应用于晶,得到 尸;r t8 只o + t ( 2 9 ) 如果达到迭代次数或者达到迭代终止标准,则终止迭代, 2 0 基于i c p 的三维数据匹配 否则继续迭代 下图为i c p 算法的流程示意凰 x,x,pkx ,p ¥ 幽2 1 i c p 算继流程图 2 1 3 基本i c p 收敛性证明 i c p 算法总是单调收敛于局部最小,证明如下: 对于任意一次迭代( 不妨设为第k 次迭代) ,数据集只和k 之 间的均方差被定义为d 。, 小击弘厂蚝。| 2 c z 加, d 。最小化后,均方差 = 寿弧f f l , o + t t h 胛= 古n ;叫巾 根据i c p 定义有吼s d 。又因为y m + j 是n n 的最近点,所以 l i p 。ry l , k + l j l 2 l i p 耻厂y l , kl 2 i ;k , ( 2 1 2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此以。se 。,又因为为均方差,所以对任意k ,芑0 ,综上 所述,对任意k 有如下结论: 0s p k “s d e “墨p s d 2 1 3 ) 得证t c p 单调收敛于局部最小。 2 1 4 基本i c p 的缺点 未经改进的i c p 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对于在另一个数据集中 找不到匹配点的数据点,i c p 表现出来的鲁棒性较差,t c p 尤其 对于噪声数据非常敏感;计算速度较慢,在i c p 的迭代过程中, 最近点的查找需要大量的计算,因此计算速度较慢,如何提高i c p 的计算速度,一直以来也是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另外针对人脸 识别,由于入脸是一个三维的非刚体,i c p 中采用的刚体变换在 某些情况下将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2 1 5 基本i c p 中最优变换矩阵的计算 每次迭代( 不妨设为第k 次) 都对应一组最佳变换矩阵 ( r ,f 。) ,因此最佳变换矩阵的计算每次迭代都将进行一次,即对 等式( 2 8 ) 中矩阵( r 。,t 。) 的计算。主流算法共有三种,这四种算 法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用最小二乘的思想来求取矩阵r + 和 f 。它们的区别仅在于两点:旋转矩阵r 。的不同表示方法和数学 计算过程采用不同的数值计算方法f 1 1 1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种主 流算法的原理和实现的具体步骤。 一:基于s v d 奇异值分解的最佳变换矩阵的计算: 基于i c p 的三维数据匹配 旋转矩阵的表示: 采用3 3 的单位正交矩阵来表示旋转矩阵风。 旋转耀阵的计算过程: 输入:i 丙4 a 的集合,p = 伽i 有_ ,个点,并= 瓴 有。个 点 s t e p l :定义: 三;三每。 n 白 i 一1 挚p 。 n 台1 茁c 盏石r 一石 一 f 2 1 4 ) p c , 2p i p 这样,等式( 2 8 ) 可以表示为: ? 小抹南。 均 2 蓍魄7 一p 疆t ,一2 x 。r r p j s t e p 2 :定义:h = p q z 。,7 ,对矩阵进行s v d 分解 i 一1 h = u 氏y t s t e p 3 :计算最优矩阵r = 阿7 位移矩阵t 的计算 t 女= z r 女p 二、基于正交分解的最佳变换矩阵的计算 旋转矩阵的表示: 采用3 3 的单位正交矩阵来表示旋转矩阵r 。 ( 2 1 6 ) ( 2 1 7 ) ( 2 1 8 1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旋转矩阵的计算过程: 输入:两个点的集合,p = 扫0 有。个点,x = 扛;) 有。个点 s t e p l :定义: 12 专芎t 石t 2 x f 一一 。:,。, p 2 专p 以z 邓c 叩 这样,等式( 2 固可以表示为; s t e p 2 :求取式f 2 2 0 1 的最小值等价于求取式( 2 2 0 ) 最后一项 的最大值,也就等价于求取t r a c e ( rm ) 的最大值。定义 m = h 7 t 罗z t p : ( 2 2 1 ) “1 1 s t e p 3 :计算最优矩阵 假设m 是非奇异的,那么m 可以被分解为 m = u s ( 2 二zj 这里 u 。m s ,s :7 m ) ( 2 2 3 ) 并且u 为正交矩阵 当t r a c e ( rm ) 最大时 函圳再u l ur 】+ 箦t + 筹, 皿z 4 , 加 0 p r 脏 h 艮 一 硝 ,既 b 以 剖引一 = r 工 ) i 0 眠。喀 基于i c p 的三缝数据匹配 这里轨 和岳, 为矩阵膳7 吖的特征值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 三、基于四元数的最佳变换矩阵韵计算 1 q 四元数是一个四元矢量罐;( 吼,q ,孽:,q 3 ) ,可用来表示坐标轴 x 2 + y 2+z2 + 2 = 1 ( 2 2 6 ) 靠+ 口i 2 + 鼋;+ 鼋3 2 ;1( 2 2 7 ) 每一个单位四元数和其反极点一q 。( 一q 。,q 1 , - q 2 , - q ,) 都表示三 f q ;+ q ? + q ;+ g ; 2 ( q q2 一q o q 3 ) 2 ( q l q ) + q o q :) 1 尺( q ) :jz ( q ,q :+ q 。q ,) q ;一q + q ;一日; 2 ( g :q ,一g 。g ,) l ( 2 2 8 ) z ( q 、9 3 一q o q :) z q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