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路网优化研究.doc_第1页
城市建设与路网优化研究.doc_第2页
城市建设与路网优化研究.doc_第3页
城市建设与路网优化研究.doc_第4页
城市建设与路网优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建设与路网优化研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的其它生产部门能够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化大生产能够高效运行的先决条件,同时交通运输也是使社会再生产得以延续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一、路网与城市发展城市路网系统是一个城市的机能能够正常运转的至关重要的部分,要想把一个城市做大做强做优,交通是关键要素,交通跟不上,什么都跟不上;没有快速交通,就没有快速发展。路网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社会活动以及国防建设等诸方面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综观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经济与交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但凡是经济、文化和科技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先进的交通运输体系做保障,路网对当地城市建设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路网能够加快城市建设速度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路网是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之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过程联系的纽带和载体,是现实生活中人与物在位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运输方式。路网肩负着市民日常生活中必须的衣食住行四方面中“行”的任务。“要想富,先修路”这一观点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证实,在任何范围内,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是从城市交通建设开始的,路网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经济发达的地区相较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言,其路网都要更发达、更完善:而同一城市的中心城区则比郊区有着更为便捷的路网。快速便捷的路网能够加快区域内部的经济循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路网在提高地区资源整合度、促进城镇化建设和物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城市路网是城市建设的血管,如果堵塞,形成“血栓”,那么现代城市建设将陷于瘫痪。路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的市民能够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建设和扩张有赖于路网系统的强力支撑。路网能够加快城市建设速度具体体现在:(1)路网的发展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改善。(2)路网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如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3)路网的发展使得各地之间人才流动、信息流动加快,能够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4)路网的发展能够改善城乡结构,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5)路网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增加收入来源。(6)路网的发展能够提高全社会生产质量。(7)路网的发展能够大大促进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推动人们的生活质量向高层次阶段迈进。2. 路网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便利完善的路网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路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路网系统的发展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时,路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同时刺激经济的增长:当路网系统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时,就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倒拖“作用。从宏观角度来看,路网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能够沟通生产和消费。路网的优化使得运输条件改变,而运输条件的改变可以使流动资本从一个地区释放,在其他地方作为固定资本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运输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及其重要的一种要素投入,较好的运输条件能够提供较低的货运成本,使得企业服务的市场逐渐扩大,进而能够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从事和开拓大规模生产。发达的路网是一个城市招商引资的活招牌,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水平高、路网发达的地区会成为投资商进行工业选址的首选地点,工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地区的发展,从而路网会为更快更好地实现当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服务。二、镇江市路网现状分析镇江,濒临长江,襟山带水,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南京经济圈和苏锡常经济圈的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重要港口和江苏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之一。自古以来是富饶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和华东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具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镇江水运横贯南北,通江达海,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使镇江形成了独特而优越的“十字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镇江公路四通八达,沪宁铁路横贯镇江市,市区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常州机场仅60公里,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不到300公里,并有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相连,具备了成为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的条件。镇江市路网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服务城乡发展,加快推进交通建设,积极落实各项改革,优化提升服务环境,交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交通投资由量的投资向质的增长转变,“铁、公、水”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至2009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6732.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7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3.5公里、一级公路631.1公里、二级公路735.8公里、三级公路769.3公里、四级公路4442. 8公里。全市二级以上公路比重为22.6%。内河航道总里程达597.2公里,其中四级航道18.5公里、五级航道24.3公里、六级航道46.2公里、七级航道22.3公里,等外航道485.9公里。通航船闸1座。内河码头泊位139个,码头总延长7544米。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项目2009200820072006公路线路里程6732647562195181高速(公里)153153146105一级(公里)631611505385二级(公里)736708702671三级(公里)769796592511四级(公里)4443420742563484公路客运量(万人)132751009287437441公路货运量138371063292387965公共汽车营运线路数(条)66535349公共汽车营运线路311285587715网长度(公里)公路桥梁(米)73624721657012553013表1 镇江市近年路网发展状况(资料来源:镇江统计年鉴)2009年,镇江市公路、水路交通服务业增加值达45.2亿元,较上年增长15.5%,年度增幅超过全市地区gdp1.8个百分点。完成公路客运量1327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01574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6.9%和17.6%;完成公路货运量8740万吨,周转量41599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6.7%和16.8%;完成水路货运量665万吨,周转量15999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6.5%和19.5%。运力稳步增长。全市拥有营运载客汽车3941辆,64001座位,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1%和10.2;营运载货汽车16094辆,105417吨位,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1%和33.7%;营业货船479艘,178091吨位,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7%和22.7%。谏壁船闸的船舶通过量达到了0.95亿吨,辖区内干线航道货运量近1.2亿吨。在镇江市”十一五”建设的道路中,天桥路极大地缓解了南门高架桥的交通压力,使得行人、自行车、电动车再也不用穿梭于飞驰的车流中;纬七路完善了新区丁卯片区路网体系,极大改善了丁卯地区居民出行及学校办学条件:健康路西延建设有效地缓解了中山东路交通压力,改善了沿线综合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禹山东路使新区大港片区与老城区的交通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拉开城市框架、疏解老城人口,改善了道路周边投资环境和居民的出行条件;江滨大道东延与新建成的滨江旅游专线共同形成我市新环长江风光带,展示了焦山新形象,提升了旅游品牌效应。这些道路的建设都使得市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1.镇江市路网特征分析一个城市的建设是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现在,镇江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正在路网建设中填空补缺。交通的枢纽优势是镇江发展的资源,长江岸线、夹江、苏南运河以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都是镇江宝贵的交通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交通资源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镇江如果把交通优势谋划、运用好,那么镇江落户大企业、集聚高端产业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镇江在下一轮发展中的将会具有更强的爆发力。镇江市的路网建设呈现如下特征:(1)路网投资逐年呈现大幅度递增趋势。镇江“十一五”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0亿元,是“十五”投资的3.25倍,其中对路网建设的投资有100多亿元,建设道路66条,总长达150.49公里,面积约582.53万平方米,为全市的跨越式发展打通了脉络。“十一五”期间镇江市的城市路网建设规模和数量都创历史新高,初步形成了“三横九纵、十字双环”的内部交通格局,主次干道及支路系统更加完善。城市路网建设的全面推进,使得镇江的城市服务功能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突破400亿元,加快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区内部路网结构,拓宽改造市区次干道和支路,形成快速、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重点是强化沿江、沿沪宁线、沿运河等经济带的三大复合交通通道,建设镇江至丹阳、句容、扬中的三条快速直达通道,构建市区路网外连的五凤口高架、官塘桥路、沪宁支线等三条快速对接通道。预计“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城市道路总计64条,长度达176.8公里,全面建成环城快速通道。在铁路建设上,我市将建设“三横两纵”铁路网,打造高铁交通新格局。“十二五”期间,投资100亿元,建成京沪高铁、宁杭高铁,开工淮扬镇、沿江两条高铁,配套建设一批厂区、园区铁路专用线。预计到2015年,我市通车和在建铁路里程将达到300公里。(2)交通服务业实现了逆势增长。镇江市交通部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把服务企业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拓展现代化服务手段,加快推进交通服务业发展。近年来,全市公路、水路交通服务业的增长均高于gdp的增幅。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内河港口吞吐量等主要运输指标也均实现了逆势增长。(3)着力推动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镇江市把发展农村交通作为支持农村建设,服务农民需求,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把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路网的完善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加强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改建、整治农村公路和危桥,与此同时,进一步理顺完善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县、镇两级农路管养机构设置到位,日常管养工作全面展开。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新开并改造多条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在村村通班车的基础上,截至2009年,镇江的班车数量就达到了286辆,还有74%的乡镇实现了城乡公交覆盖。2010年的班车数量和公交覆盖率又有了进一步提高。(4)拉大骨架引导城市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修建的许多城市道路,都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区道路的通行能力。现在,市区宽3.5米以上铺装道路总面积达2144.93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已达19.72平方米。健康路西延、江滨大道东延、花山东路东延、南徐路西延等都是近几年镇江新建的城市道路。“十一五”期间,根据“三横九纵、十字双环”的整体规划,建设部门加紧了路网建设步伐,一条条道路拉开了城市框架。镇江市另一项重点建设项目是南徐大道西延工程。以戴家门路为界分东、西两段,全长4450米,总投资约1.65亿元,按城市主干道级标准设计。建成后的南徐路西延,不仅满足了园林景观需求,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三纵四横干道框架结构,加强了南徐新城外部交通,而作为连接工业园区的重要道路,更能大大改善整个西部投资环境。2.镇江市路网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镇江原有的城市规模、框架、道路以及基础设施等都已难以承载现实的容量,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而且居民对城市功能、城市建筑、城市环境与城市形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目前情况下,镇江路网的发展依然寻在在许多的问题。(1)镇江路网管理不到位,设施不完善。丁卯桥路改造是一项重要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目的是将其打造成快速通道。然而通车后,路面条件虽然得到了改善,但通行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路网的管理不到位、设施不完善。在丁卯桥路沿途的路面中间虽然有隔离护栏,但是在路段上存在大量的豁口,车辆随意左转弯时,对面车道的车辆只能被动等待,且大量豁口的存在导致车辆随意左转弯时掉头现象非常严重,这是影响这条道路通行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交通设施不完善这一问题在镇江市的道路中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在中山东路,650米长路段上的绿岛被踩出84条“便道”;九华山路,设置了混合道(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合用),但路面颠簸,骑车的市民上机动车道与汽车抢道;连通火车站南北广场的金广路与中山西路交会处,交通信号灯久未启用;禹山路延伸段开通后,监控探头长期未安装;长江路、学府路等路段上,绿化植物密集高大,遮挡视线,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已经成为制约镇江交通顺畅的主要原因。(2)断头路较多,道路现状症结多。镇江断头路多,这是我市道路的一大顽疾。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断头路得以打通,使得交通环境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但是仍有一些断头路以及缺乏前瞻性的道路规划建设,困扰着城市交通。中山东路是镇江最为典型的一条断头路,外国语学校坐落在其路口,继续往东则是密集的居民区,现实状况使得中山东路的东延计划实施起来寻在非常大的难度。健康路目前也是一个交通瓶颈,全线目前的道路规划只有四车道,这条路连接众多人流量密集的节点,如不慎重规划,交通拥堵问题的改善只能是天方夜谭。镇江市某些道路没有很好的替代路线也是镇江路网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丁卯桥路,是镇江新区、谏壁乃至扬中等东部地区联系主城区最便捷的通道,目前几乎没有很好的替代路线,如遭遇修路或重大车祸等突发情况,不便于疏导。同样的例子还有市区南北大通道官塘桥路,该路是主城区连接丹徒新城、沪蓉高速以及未来官塘新城的便捷道路,尽管也是6车道,但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目前也开始出现拥挤现象。另外,梦溪广场和青年广场的转盘也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设立环道转盘交通的初衷是使所有直行和左、右转弯车辆在交叉口不必停车,连续不断逆时针环绕运行,避免红绿灯管制时周期性的交通停滞。但目前随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数量暴增,非机动车辆在环道外侧绕行时,对机动车进出环道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旦交通流量过大时,很容易在环道上造成堵车。(3)公交线路的设置欠合理。据统计,在目前镇江市的公交线路中,经过大市口的公交线路多达20条。大市口公共交通方便的同时却造成了交通的拥挤,也无形中引导了人流往大市口集中,导致车流人流的混乱与繁忙。与大市口的公交车扎堆现象形成反差的是,在南徐大道、长江路等路段,公交线路分布很少,等车极其困难。而且在所有的公交线路中,夜班车相对较少,只有少数几条线路开通到晚上10点左右,绝大部分线路晚上6点以后就结束运行,给选择公交出行的市民带来不便。此外,在一些新建道路、小区和商业圈,公交没有及时延伸或运力不足也是我市公交面临的一个问题。(4)机动车增长速度迅猛,停车难现象严重。“m”、“v” 、“u”字头,镇江市区道路上的车,车牌翻新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2007年我市市区机动车总数为4.4万辆,到2009年,这个数字暴增到了6.3万辆,增加了近2万辆。2010年以来,汽车新增3.63万辆,单月最多净增近5000辆。目前我市汽车保有量已达18.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3.8万辆。镇江市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图1 镇江市近年汽车保有量变化情况(资料来源:镇江统计年鉴)但是与汽车保有量逐年急剧增长情况不同,停车场的数量的增长相较而言就显得极为缓慢,停车难是目前有车一族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由于无处停放,大量的汽车就向小区外蔓延,将马路上有限的停车位长时间占据,造成市区停车难,并进一步恶化成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秩序和道路的畅通。三、优化镇江市城市路网的思路和建议镇江市的路网优化必须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城市路网建设项目,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使城市路网结构更加合理,城市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增强,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环境,促进镇江发展大跨越,真正使镇江建设成为适宜人居、适宜企居的“双宜居”城市,努力推进镇江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具体思路如下:1.科学布局,优化路网结构。在编制镇江的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交通规划的要求,按照路网先行的基本思路和道路标准适当超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科学规划城市路网,合理确定道路等级、设计车速、干道间隔、通行能力等。”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投资275亿元,分三个层次加快公路建设。一是建成“两横三纵”主骨架,形成高速公路大外环。二是扩大路网规模,提升等级水平。加快建设快速干线公路,市区和辖市、区实现高速路、快速路和一级路连通。按照金港大道建设理念,重点建设官塘桥路、五凤口高架、沪宁高速支线、镇江至丹阳快速路,建成104国道句容段、338省道镇江段、238省道夹江改线(扬中四桥及接线公路)等项目,启动312国道改造,镇江至句容快速路等项目。三是强化对外交通、快速干线与农村公路“三大网络”间的衔接。到2015年,全市公路网总里程达到7500公里,形成“外成环、内成网”的快速通达公路网络,实现1小时到达周边城市、半小时到达各辖市区,市区及辖市15分钟上高速的目标。2.着力加强公交、客运和水运系统建设。“十二五”期间,镇江市将按照国家级公路枢纽的定位和要求,根据镇江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形成“一主四辅”的公路客运枢纽体系。新建1个“哑铃式”主枢纽:即以城际轨道和高铁镇江站为两端、用brt相连接,整体布局好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城市候机楼,组合成一个多功能、开放式的客运主枢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新建4个“卫星式”辅站:即天桥路站、谷阳站、大港站、高资站。在水路方面,镇江市内河港口总体布局规划与内河航道网规划同期规划、同步实施。规划内河港口码头岸线12400米,有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