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定稿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定稿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定稿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定稿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逊克二中“以学为主,双案合一”师生共用讲学稿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3月主备人:刘雪松 审核人:王易新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主要思想及作品。2、体会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3、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4、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学习过程: 一、初步感知:1、请学生介绍鲁迅先生,教师提问学过的关于鲁迅的作品。2、题解:结合资源评价内容。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什么含义?3、结合问题小组阅读全文,勾画生字词。借助生字词表学会疑难字词。二、分析课文: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为什2、“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4、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5、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赏析作品: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作者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分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体会语言特色。学后记: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还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写一段文字,400字左右。写在周记本上。教后记:2、爸爸的花儿落了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 3月主备人:刘雪松 审核人:王易新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悟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疑难字词。2、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评论补充。3、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4、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二、研读与赏析1、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2、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3、“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4、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学后记: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完成练习。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教后记:3、丑小鸭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3月主备人:刘雪松 审核人:王易新 学习目标:1、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了解作者 二、清除阅读障碍。三、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四、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理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6、引申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在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7、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后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你能给大家讲一个类似的故事吗?教后记:4、诗两首 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3月主备人:刘雪松 审核人:王易新 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品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导入:诗人简介。二、师生共品读。1、听读,齐读,议读,交流体会。解读诗歌大意 。2、结合体验,研讨问题:(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2)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3)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4)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品读未选择的路一、朗读诗篇,合作探究:1、请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2、全诗共5小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4、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二、写法指导: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学后记: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课下交流。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教后记:5、伤仲永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 3月主备人:刘雪松 审核人:王易新 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正确进行翻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学习过程: 初步感知:一、预习提问,导入新课。二、初步感知:1、检查预习,指名朗读。齐读。圈点勾画句子停顿,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教师随时指正。全班齐读全文。2、作者作品简介及题解: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3、自读课文,掌握大意: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自由诵读。利用课文注释和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教师补充课文注释。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句式。圈点勾画。4、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5、初步感知课文: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 6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教师小结。揣摩体会:一、整体把握: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二、揣摩语言,质疑探究: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三、体验与反思: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学生自由发言。学后记:你认为方仲永的遭遇可悲吗?为什么?写出你自己的看法。教后记:综合性学习(一)成长的烦恼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 3月主备人:刘雪松 审核人:王易新 学习目标: 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2、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培养、搜集、组织材料并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重点难点)学习过程: 一、导入:二、漫谈成长烦恼:1、调动回忆,走进成长的烦恼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哭过吗?恨过吗?生过气吗?心烦过吗?小组交流,要求讲具体,提示说具体的小窍门,做到五W:when、where、who、what、why。2、明确感受的基础(筛选材料)完成以下环节:将成长的烦恼列成清单静思回忆比较筛选出感受最深刻的事脑中细化具体情节(为什么烦恼?哪些情景至今无法忘怀?)心中对重要环节整理成片段。3、在交流中具体指导点评。三、美话“成长烦恼”1、先让我们看看名家们是如何表现烦恼的?2、指导点拔增强语言感染力的技法:(1)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2)修辞(3)联想与想象(4)环境烘托3、尝试借助以上技法为刚才筛选出的材料“染色”。4、先在小组内交流,组内同学相互提出修改建议。5、在交流中具体指导点评。四、我手写我心(片段作文训练)在以上两个“蓄势”环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我口”、“我眼”、“我耳”、“我鼻”、“我脑”,写出自已心灵的“真实对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用片段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1、想好了再动笔。2、注意感情的表达,写出真实情感,写出个性。3、理清思路,要言之有据、有序。五、分享提高1、学生组内互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2、从中选出2-3篇,由作者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谈感受,教师点评。六、靓化“成长的烦恼”你该怎么走出烦恼呢?课后静下心来,再次把自己沉浸在“成长的烦恼”中,完成一篇完整的成长的烦恼的作文,写出独特感受,写出真情实感。七、佳作示例(一)成长的烦恼暖风阵阵送来了初夏,蝉声阵阵伴随着盛夏,在不知不觉中,烦恼已经伴随在我的身边。成长的烦恼这个作文题目让我一见到就有无限的感慨要倾诉,有一肚子的牢骚要发泄,有满肚子的惆怅要吐露。好亲切的题目!烦恼,像雾,像雨,像风,死死地缠着我不放。烦恼是我的家常便饭,是我的常客。考试、作业、练习的烦恼毫不留情地向我袭来。无数的已知、求证、证明、解答等着我。例1:已知:现在是沙田时间,夜间22时25分,有两篇作文、十几页的数学题、几页的英语作业、历史的论文大脑正在催促着我去睡觉。求:继续做还是去睡觉?分析:去睡觉吧。不行,不行。如果没完成作业,老师明天将用怎样的脸色和眼神对待我?我又会落得怎样的下场?早知道这样,下午就不该去玩了。可是我还是个孩子,哪有不玩之理呢?我首先是个孩子,其次才是个学生唉,睡吧!批改:快把作业完成,谁叫你下午去玩。你首先是个学生,其次才是个孩子,而且是个听话的孩子!快做!批改者:老师订正:继续做吧,苦海无边嘛。证明:我不想长大,不要长大。例2:已知:去年的衣服,今年已经不能穿了。解:我的个子比去年高了,我在长大。批改:光长个子,不长脑子。批改者:父母证明:我不想长大,又不得不长大。例3:已知:每天都有7节课,还有两节晚修,一学期20周,读过的书,做过的练习不下几百本。求:我学会了什么?解:1我会写作文;2我会阅读文章;3我会做阅读题;4我会解方程;5我会解应用题;6我会电脑;7我会绘画;8我会打字看来我没有浪费光阴,十年前我只会吃、喝、拉、撒、睡。批改:我要长大,成长的烦恼我不怕。批改者:自己证明:我要长大,我要快快成长。我要说:少年不畏愁,少年识得愁滋味,少年成长的烦恼不烦恼。评点本文写出了当代一些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态,意在提醒教育管理部门尽快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立意深刻,文章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青少年有启发作用。佳作示例(二)成长的烦恼深夜,万籁俱寂,偶尔闻听一些虫鸟残声,孤寂的心更增几分凄凉。缥缈的空中,星星若隐若现,皎洁的明月时儿被丝丝云儿遮住。此时夜阑人静,而我却睡意全无,是呀,我能睡着吗?“都13岁了,还看什么动画片!”随着父亲那刺耳的高8度,电视机“啪”的一声被关掉,我的心也失落了不少。“看书去!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能吃吗?!”“孩子啊,你父亲供你上这个实验班已十分不容易了,你可得对得起父母的血汗呀!咱家三个闺女,你最懂事”母亲也替父亲伴奏着。是呀,这电视机比我的年龄还大!我只能默默叹气,虽说这“高8度”抑扬动听,那“小提琴伴奏曲”也悠扬悦耳,然而怎么也引不起我的兴趣。我清楚家里的条件,也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可是我刚从书中出来不到5分钟,现在又要昏头胀脑地在书的海洋中游来游去。我无话可说,只能轻轻一叹:“唉!”自从上中学以来,我似乎已和七彩斑斓的童年告别,像一只无拘无束的小鸟突然被囚在笼子里,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我的那片蓝天,失去了一切。当我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学生时,我对美丽的中学充满幻想,充满希望,充满憧憬,而现在,我仿佛置身于地狱。美好的憧憬全已破灭,只有失望和恐惧。藏在枕头里的那本花季雨季不翼而飞,不由让我心惊胆战。这本书会不会像上次那本小百花集一样,葬身于火海呢?会不会像女生贾梅一样,重演“五马分尸”的悲剧呢?或者像牛虻一样,惨遭毒手呢?我不敢再往下想,不敢想“看看看,有钱就买这些不三不四的书看!我的血汗钱专给你买闲书啦?政治记得啦?历史会背啦?英语单词全能记啦?还真有闲功夫!人家考试得第一,你就拿过第6名回来!真不像话!”我浑身一颤,隔壁房传来父亲恶狮般的怒吼。“你爸是为你好,先把课内搞扎实。你也太不该啦!进实验班时考了第4名,段考考个第6名,拿了659分,这怎么对得起我和你爸爸呢?”母亲紧绷着脸,话虽不重,但严肃的表情已使我感到一股沉重而无形的压力,让我透不过气来。书被火无情地燃烧着。我不敢求父亲把它留下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火化为灰烬。我真想大哭一场!但是,我的泪已流干了,流尽了黑板报总算大功告成。我不由长长吁了一口气。看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板报,看着这精美的杰作,我浅浅地一笑好久未这样开心地笑了。是呀,初中以来,那个天真浪漫、活泼开朗的我已销声匿迹,只有一个沉默寡言、郁郁寡欢的我了。天晚了,该回家了。我骑上车,驶上归家的路。这路让我亲切,而家却让我感到陌生,感到遥远,感到心寒。“又出黑板报去啦!”父亲厉声问道。看着父亲那紧锁的眉头,那利剑般的目光穿透我的五脏六腑,咄咄逼人的眼神蕴含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支支吾吾地答道:“是是的。”“不是叫你向班主任辞掉宣传委员的职务吗?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是呀,家里的家务活还等你做,误了功课又怎么办?!明天我去学校和你们老师说一说!”母亲也生气了。“不!妈妈!家务活我会很快干完的,学习也不会耽误的!”我急忙说道。“不行,”爸爸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不!你们还嫌不够吗?剥夺我一切兴趣爱好的权力,难道现在连我仅有的为集体贡献光和热的一份热情,你们也要无情地剥夺吗?现在社会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爸爸,妈妈,你们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程序简单的机器人吗?”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大喊起来,泪水浸湿了我的衣襟。父亲惊讶地看着我,静静的,沉默许久,父亲喃喃自语道:“我懂了”柔柔的月光洒满整个房间,淘气的小星星一闪一闪,一切如此美丽。没有了高8度,没有了小提琴伴奏曲,更没有了恶狮般的怒吼和紧皱的眉头。我的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舒畅和轻松,从未有过的欣慰和高兴。因为,我为自己争回了那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看!一颗流星划过星空佳作示例(三)成长的烦恼 蓬鸥中学初一成长,烦恼并快乐着,而更多的是被烦恼的矛盾所包围。对于一个花季少女,应该是天真烂漫,充满快乐。然而我却在为一个双面的我烦恼着。在家里,我要充当乖乖女的角色,只有在外面没有妈妈在的地方,才是真正展现自我的天地。我已经长大了,骨子里已经萌发出一种叫做活力的东西,本应有的活力却被妈妈压迫得不敢透露出来。这个双面的我,使我困惑,我无时不刻不想重新绅士自己,做回自己;而妈妈却一直在为有我这样一个女儿而感到自豪。可是,在我心中却有难以言语的悲哀每次出门之前,妈妈总要唠叨一番:女孩子坐要有个坐样,站要有个站样,不能大声笑,见到熟人要问好其实这一切,我已经听得滚瓜烂熟,差点就可倒背如流了,妈妈只不过是“例行公事”,重复一遍罢了。可是这些在我看来,是在我真实的外表披上一层虚伪的外套。只有在外边。没有妈妈的约束,我才能和同学们大声地笑,尽情地舞,随心所欲地唱无拘无束地享受着成长的欢乐。尽管街上路人看见了都感叹我们这些少年太疯狂,没规矩。可是这些并不能阻挡我们,我们依旧进行着我们的欢乐。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妈妈的乖乖女?活力的青少年?还是路人眼中的疯狂少女?不,我就是我,我不必掩饰我自己,我是一个活力的青少年。我不再受大人控制了,我长大了。以后,不,从现在开始,在家里,我文静但不死板;在外面,我活力但不疯狂。这又是一个双面的我,可是,我爱这个我,这个双面的我。成长的脚步离不开烦恼,我成长着,感受着成长,享受着快乐,也享受着烦恼!总评话题作文的文题一般不用话题,但这三篇文章的题目都是以话题为文题,不是很完美。第三篇例文比较接近一般的初一学生的水平,适宜推广。第二篇则有散文气息,适宜提高篇。第一篇的构思是比较怪的。学后记:你怎样评价自己的作文?教后记:6、黄河颂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3月主备人:宋艳萍 审核人:王易新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走近光未然,了解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为配合音乐家而创作的组诗,它共有 个乐章。二、合作交流 文本探究1、诗中多次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三、课内检测 巩固提高1、阅读“我站在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这一部分回答问题。a. 文中字统领下文。b.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1)近镜头特写:(2)鸟瞰全景式总写:(3)纵向描写黄河:(4)横向描写黄河:学后记:我们常常把黄河比喻自己的母亲,学完这一课,你最想对黄河母亲说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是什么?写在下面教后记:7、最后一课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3月主备人:宋艳萍 审核人:王易新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知识链接:一.背景介绍:教材课下注释1二.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三.小说文体简介: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作用: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作用: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掌握解词表中本课的词语。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二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三合作释疑 研读文本1体会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有什么作用? 2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总结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四课堂小结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是一位线索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展开情节,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后记:当韩麦尔先生说完放学以后,假如教室里只剩下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请你设想一下他们俩会做些或说些什么? 教后记: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2年3月主备人:宋艳萍 审核人:王易新 学习目标:1、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李大钊:2、课文背景(看教材课下注释(1)二、合作探究:1、雄健的国民具有雄健的精神,“雄健的精神”指什么?结合课文内容阐释一下。2、作者的雄心壮志是通过比喻表现出来的,试指出题中的本体,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长江大河 浩浩荡荡 比喻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曲折回徊,崎岖险阻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3、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三、总结存储:表达爱国感情的诗句、名句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学后记:通过学习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教后记:9、土地的誓言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3月主备人:宋艳萍 审核人:王易新 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解决字词表里的生词。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A、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B、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C、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D、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二、合作探究:1、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2、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4、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学后记:完成课文后“研讨与练习”二教后记:10、木兰诗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3月主备人:宋艳萍 审核人:王易新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的字、词、),了解本诗所运用的修辞。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3、评价花木兰,提炼诗歌主题。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介绍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二、自主学习 1、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列练习 ,翻译加点字词。木兰当户织 军书十二卷 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鞍鞯 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赏赐百千强 安能辨我是雄雌 出门看火伴 对镜帖花黄 2、翻译句子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三、合作探究1、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2、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3、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4、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后记:有人说木兰太傻,为国立了功,连皇上封赏都不要。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教后记:综合性学习(二)黄河,母亲河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4月主备人:宋艳萍 审核人:王易新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习重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体会“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二)知识探究 :采用比赛的形式,测评同学们对有关黄河的了解程度 ,包括对黄河的历史、黄河的文化、黄河的未来的认知和展望。1、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带“黄河”的词语(包括一般成语、俗语、谚语)十个。 2、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有关带“黄河”字词的诗句。 3、谁能唱一首或几句关于“黄河”的歌?参考答案:黄河大合唱:黄河颂黄水谣黄河船夫曲黄河怨怒吼吧,黄河保卫黄河等。4、你能举出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吗?(三个即可)参考答案:(1)旧石器文化:陕西的大荔沙苑遗址、山西的沁水下川遗址。(2)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3)青铜器文化:商城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5、你知道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了哪些都城吗? (至少说出三个。)参考答案: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市)东汉定都洛阳、魏晋均定都洛阳、隋唐均定都长安、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6、你知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参考答案:毛泽东在撤退延安时说的。8、你知道黄河干流有多长、流域面积有多大吗?参考答案:全长5464公里,面积79.6万平方公里,流经九个省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你知道黄河容易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参考答案: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使下游河床逐渐抬高,甚至高于农田、乡村、城市,一有大水,必然泛滥成灾。10、你知道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吗?参考答案:是人类对水资源的用量超过其自然的限度,及人类的需求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剧烈的反映。(三)写作拓展 : 话题一:面对黄河的过去和现在,展望黄河的未来,写一篇作文(可以抒情和描写,也可以记叙和议论。)话题二:“我心中的黄河”,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范文:(一)我心中的黄河黄河,一个孕育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母亲河。我虽无缘领教它的峰回路转,它的豪迈气势,和它的一泻千里,但在我的心中却一直没有忘记勾勒它那经久不衰,伟大雄浑的形象看啊!黄河波涛滚滚,浩浩荡荡,犹如一条巨龙横在中原大地上。“黄河之水天上来”,你们瞧,那黄色的水雾,此水真是只应天上有啊。再看看那茫茫水雾中辽阔的黄河又多么地像一卷巨幅画轴伸向远方、连接蓝天呢?浪花四溅,河水像沸腾了一般,无处不是泡沫和浪花。黄河的巨流从宽阔的河床缓缓地聚拢,骤然间水势迅猛,坠入一道狭窄的深不可测的石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河就这样一直不停地向各方奔涌着。它两岸的苍山夹峙,险峻陡峭,堤坡上青草覆盖,河堤两侧林带苍翠,多么另人神往啊让我们再瞅瞅黄河的壶口周围,小溪淙淙潺潺地流淌着,流淌着而真正的壶口瀑布呢,如同仙人轻托着一壶黄水倾天而倒,那巨浪,摆动着、翻滚着,并猛烈地冲击着周围的石壁;如同利剑震动着黄色刀锋劈开河床,那巨浪,狂跳着、颠动着,并快速地掀起了遮目的黄尘。那拥有着泥土芳香的水雾,让人感觉似乎置身于梦幻的境界听啊!黄河日夜不停的咆哮着。它的隆隆轰鸣震耳欲聋,气吞山河之势暴露无遗,犹如千万条巨龙缠绕厮咬,挟雷裹电,咆哮翻滚,齐刷刷地跌下万丈深渊有时又好比千万根桩在振击地面,发出排山倒海的巨响。它气势如虹,声声都显示着自己气势磅礴夜阑人静,再次勾勒曾经想象的黄河,追寻我们在它那诞生的民族精神。我们作为一个华夏子孙难道不应该随着黄河那跳动着的永恒的心律,唱出永不疲倦的民族之歌吗?就让黄河那亘古不竭的水流和万载不息的波涛成为我们诠释出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的内在动力吧!让我们以华夏子孙的身份对它说:“谢了,母亲河”!我们领先世界的文明是因为有它,我们东方古国的美称是因为它,我们永不退缩的精神也是因为它!黄河没有愧对文人墨客用精妙绝伦,豪迈壮观的语句来形容它,因为它,一条伟大的河流,一位坚强的母亲,不仅孕育出了一个不屈的民族,还造就了一群永不言弃的人们中国人!我们将带着它那雄姿和气魄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向四方!(二)黄河魂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哺育着中华儿女,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伟大的奇迹。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西段北麓卡日曲河的涌泉,蜿蜒东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在黄河沿岸,可以追寻到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场所,仰韶文化遗址,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地,伏羲陵以及邻近众多姓氏发源地,从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古代重镇三门峡,千年古都格阳,商城郑州,宋都开封等,都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兴衰。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了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的就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它在中国的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灵魂。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那土黄的浪滔无令人叹为观止。进入龙门,黄河两岸森然,绝壁万韧,河水波涛翻卷,气势磅礴。而在三门峡,大自然鬼斧神功力劈三门,有高山平湖,碧波苗漾,船行柳林,重峦叠嶂,又有跌宕冲撞,奔腾而来,咆哮而去的大河气度。这里可看到烟泼浩森的容颇,又可领略排山倒海的气势,这里是阳刚与柔美的结合。古代就有对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美赞。它集中华五千年来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以顽强的毅力“游”遍中原大地;凭一身的傲骨冲过绝壁断崖;以万丈豪情跨过坦荡平原;以无限勇气挤过崎岖险境。华夏因你而辉煌腾达!(三)我心中的黄河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黄河意味着民族,意味着腾飞,意味着母亲。我很不幸,因为在这十几年中,我未曾拜访过母亲,民族的母亲黄河,对于一个华夏子孙来说,这是一种不孝,一种莫大的不孝。人们都说母亲是宽宏的,母亲是无边的,虽然我未曾领略过母亲的魅力,但在梦中,在心中,母亲用她的惊涛骇浪浊流宛转,激励着我,关怀着我。一声声浪声,让我的心飘进了母亲的怀中,母亲用她的气吞山河之势领着我前进领着我奔腾,领着我感受母亲的豪迈。人们尽情的吮吸着黄河,吮吸着母亲的乳汁,他们渴望母亲的爱抚,他们需要母亲的滋润。文人墨客用精妙绝伦,豪迈壮观的语句来形容黄河,望着日夜奔腾的黄河,望着我心中的黄河,我太过心酸,千年不停的流动,母亲累吗?母亲微笑着告诉我,为了这个民族,为了爱她的儿女,这是一种必须,一种必须的付出,为了华夏子孙能够腾飞,为了民族精神能够延续,她必须不停的流动,不停地提醒华夏子孙能够腾飞,必须滋养这个民族。腾飞,子孙我眼睛湿润了,为了她爱的人们,她甘愿受到风吹日晒,甘愿受到上天的折磨,只要民族能够腾飞,为了子孙能够过的比她好,她甘愿随这一切,“只要你过的比我好。”从风中,从浪中传来一阵阵呐喊。泪水情不自禁的在心中,在我的血液中泛滥,母亲啊!母亲你目睹这你的子女为了自我而自相残杀,为了自己的幸福甚至将魔爪伸向了您,可您却甘愿随,甘愿忍受,甘愿不辞辛苦的传扬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啊!我伟大的母亲我心爱的母亲,你让我敬佩,你让我感动,你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你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腾飞,带着您的精神,您的祝福流向世界,流向辉煌,我懂了,我懂了,我深爱的母亲,我心中的黄河。擦干眼泪,将对心中黄河的爱化作一种永恒,带着母亲给予我的责任,我该起程了,我该付出了,我该道别了。“母亲,请好好珍重,您的儿女不会让您失望,带着我的祝福,继续滋养您的儿女们吧,一路保重,保重。”别了,心中的母亲河黄河,带着希望,带着祝福,带着必须腾飞的信念,我开始奔腾,全华夏子孙们开始了辉煌的征程。学后记:写一条保护黄河的公益广告语。教后记:11、邓稼先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3月主备人:张新蕾 审核人:王易新学习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学习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和特点。学习过程: (一) 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元勋( ) 孕育( ) 罗布泊( ) 夐( ) 曛( ) 铤( ) 鲜( )为人知 鞠躬尽瘁 ( )2、解释词语可歌可泣: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 家喻户晓: 当之无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元勋: (二) 整体感知1. 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2. 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3. 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4. 文中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三) 思考:你能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吗?学后记:你还知道哪位科学家的事迹?简介一下。教后记: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 型:新 授 时 间:2011年3月主备人:张新蕾 审核人:王易新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精当剪裁的方法。2、学习文章将热烈充沛的感情融入文章字里行间的写法。3、注意结合时代背景了解闻一多其人其事以及他的崇高精神品质。学习过程: 一、 掌握基础(一)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内容1、 臧克家 (1905.10.082004.02.05),汉族。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2、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二)读准字音、掌握字形弥高( ) 锲而不舍( ) 赫然( ) 迭起( ) 兀兀穷年( ) 小楷( ) 迥乎不同( ) 潜心贯注( )气冲斗牛( ) 沥尽心血( ) 群蚁排衙( )提纲挈领( )衰微( )二、 整体感知、 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 、 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 、 文章怎样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