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矿管理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汇编【含11个实用管理制度】 _第1页
XX煤矿管理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汇编【含11个实用管理制度】 _第2页
XX煤矿管理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汇编【含11个实用管理制度】 _第3页
XX煤矿管理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汇编【含11个实用管理制度】 _第4页
XX煤矿管理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汇编【含11个实用管理制度】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XX煤矿管理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汇编 2 编 制 说 明 XX 煤矿管理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 理制度汇编(以下简称制度汇编)是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116号文件、 XX集团班组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的要求,结合本矿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形成的。 制度汇编 用 以规范矿井的安全管理,是矿井安全管理合法有序地运作及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也是 XX煤矿管理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共制定制度 36个,内容包括煤矿企业必 须建立的管理制度、人员方面的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管理制度及辅助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矿各级管理人员及广大员工使用。 3 1 目 录 1 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 1 2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1 3 风险管理制度 . 2 4 本质安全管理例会制度 . 3 5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 4 6 安全技术审批制度 . 4 7 文件记录管理制度 . 6 8 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 7 9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 8 10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 24 11 人员准入制度 . 25 12 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 29 13 班前会制度 . 36 14 入井人员及车辆检查管理制度 . 37 15 现场交接班制度 . 41 16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 41 17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 42 18 班组安全活动制度 . 46 19 班组建设管理制度 . 47 20 群安员管理制度 . 50 21 管理人员下井带班管理制度 . 53 22 本质安全的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 . 55 23 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 65 24 安全评审制度 . 74 25 安全结构工资考核与分配制度 . 75 26 安全生产管理职务过错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 81 27 不安全行为的奖罚制度及处罚标准 . 84 28 安全创水平奖和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 . 92 29 安全生产举报制度 . 94 2 30 “三违”及未遂事故管理 . 95 31 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 . 96 32 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制度 . 101 33 XX煤矿管理处本质安全管理专家顾问制度 . 103 34 安全管理信息公开制度 . 103 35 环境管理制度 . 105 36 健康管理制度 . 106 1 1 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安全目标管理要求:总体控制、分解细化、健全机构、明确责任、绩效考核、奖惩分明、定期评审、持续改进。 1.1 每年年初,要结合上年度安全目标完成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本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和管理方案。 1.2 根据年度安全奋斗目标,将安全指标层层分解,细化到区队,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1.3 每年年初处长与各区队队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队长与区队员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1.4 管理方案制定时,必须包含目标实现所需的措施及人力、物力支持条件。 1.5 每月由驻矿安监处对各单位的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 1.6 每年年末对本年度安全目标实施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制定下年度安全目标管理方案。 2 安 全生产责任制度 2.1 每位员工必须依据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相应的职责,员工出现失职时驻矿安监处及相关业务部门要根据其性质、影响范围、损失情况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2.2 员工有事不能上岗时,必须提前 16 小时与所在单位主要领导请假,相关单位负责人应安排具有同种资质的人员替岗作业,严禁空岗。 2.3 顶岗人员在上岗前,所在单位负责人必须安排专人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培训,熟悉本岗位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2.4 当岗位之间或某一项任务职责不明时,由现场带班队长、分管业务部门或分管矿领导进行协调。 2.5 各 岗位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履行职责,不能越权行事。 2.6 当本岗位工作任务出现重大变化无法按规定完成时应该及时向上级汇报,说明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 2.7 各岗位要积极参加矿上组织的其它义务活动。 3 风险管理制度 3.1 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3.1.1 识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制定有效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3.1.2 各单位技术员负责对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1.3 作业规程由区队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在编制过程 中要充分考虑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在规程中要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3.1.4 当作业场所、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工作任务等发生变化时,各单位技术员必须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制定通过审批的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否则不准施工。 3.2 危险源辩识管理职责 3.2.1 矿属各单位及驻矿单位成立各自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生产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 3.2.2 驻矿安监处、体系办负责风险管理方法的培训,对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 3.2.3 驻矿安监处、体系办负责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并负责监督指导。 3.2.4 各业务部门负责对风险管理要素的审核。 3.2.5 各单位技术员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级分类。 3.2.6 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危险源,各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到相关的作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预防和控制措施。职能部门、安监处进行跟踪监管,使其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3.2.7 体系办根据各单位职责合理划分井下责任区,明确危险源管理责任。 3.2.8 各业务部门和驻矿安监处必须熟悉本部门监管的所有危险源,并负 责对危险源的监测,督促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完善和补充。 3 3.2.9 安监处 、体系办每年年初要组织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审核,负责危险源的增减和升降级管理。 3.2.10 各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员工岗位风险辨识计划,充分利用班前会组织当班人员进行本岗位危险源辨识。 3.3 工作前风险评估制度 3.3.1 工作前风险评估是根据进入作业状态前,根据当班的工作任务、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等,评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3.3.2 根据评估出的风险,要相应制定改进或防范措施,及时 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3.3.3 工作前风险评估工作在每天的班前会上进行,生产班由当班带班队长负责组织工作前的风险评估,检修班及其它作业班组,由机电副队长或技术员组织进行工作前的风险评估,评估后要认真填写风险评估记录。 3.3.4 保留日常风险评估记录,必要时及时追加到正式风险概述中。 3.3.5 经评估有危害人员及设备运行的重大隐患,要立即向调度汇报,经相关业务部门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作业。 4 本质安全管理例会制度 4.1 会议时间每月第 2-3号 4.2 会议形式: 与矿安全例会合并召开 4.3 主 持 人:处 长 4.4 参加人员 : 矿属各单位、驻矿单位及承包商 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 4.5 会议内容包括 : 4.5.1 全矿安全情况汇报 : 1) 驻矿安监处总结上月的安全工作及安全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2) 驻矿安监处通报上月各单位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次数,并进行原因分析,安排本月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重点; 3) 体系办通报上月体系检查考核情况,颁发流动红旗; 4 4) 各部门汇报上月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安排本月安全工作重点; 4.5.2 本质 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 布置当月 安全工作重点。 4.4.3 体系办形成会议纪要并公布。 5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5.1 本质安全投入保障资金,按照公司统一规定提取,列专项资金管理帐户。 5.2 专项资金的使用由矿各业务部门制定计划,经营办汇总,经领导审批后上报公司,公司通过后予以实施。 5.3 经营办负责协调专项资金的使用,当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时,经矿领导批准,及时向相关部门以书面形式反映。 5.4 对所批复的资金使用不当或未按时实施而导致事故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5 驻矿安监处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确保 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6 安全技术审批制度 为了进一步抓好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各种安全技术措施等的审批与管理工作,明确各方面技术人员的职责,规定审批的程序、标准、时限、审批级别、审批人员职别和资格,明确各级审批人员责任,保证规程和各种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充分、正确,内容具体、全面、可行、可靠,能够有效指导生产作业和操作,特做如下规定: 6.1 审批内容 为避免作业规或措施出现漏洞,必须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6.1.1 资料完整,内容全面具体,层次清晰,用语准确规范,避免出现有歧义的语句; 6.1.2 各种技术措施要符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6.1.3 技术措施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有关法律法规及现行安全制度的有关规定; 6.1.4 是否制定合理的避灾路线。 5 6.2 审批程序和有关规定 6.2.1 基层单位技术员根据工作任务联系书,按照公司统一规定编制规程或措施,编制完成后首先要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有经验的工人进行初审,然后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及基层单位参加会审。会审前要提前通知有关单位或人员做好准备,以提高会审质 量。会审要做详细记录,履行签字手续,并由主持会审总工程师进行总结,提出会审意见。 6.2.2 措施签批后应存档备案。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重大技术问题的工程的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要上报公司有关领导和部门审查、批准。 6.2.2.1 需公司审批的规程措施有:矿井或采区第一个综采工作面的规程;使用新采煤方法的工作面作业规程和“三下”采煤工作面的作业规程;掘进工作面采用第一套新的机械化作业线组织生产并使传统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规程;火区恢复生产、回收巷道煤柱和旧采区复采所制订的特殊安 全技术措施等。 6.2.2.2 凡报请公司审批的规程措施,首先要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然后再报送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部、动力部、安监局、地测公司、煤质处、总调度室等部门会审,最后由公司总工程师签字批准后实施。 6.2.3 规程的修改补充。对规程的具体内容,在执行中发现有不适合现场具体情况的地方,可由执行人员向队长或技术负责人提出意见,由队长和技术人员研究后提出临时执行意见,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能实施。因生产地质条件等发生变化,与规程不符时,区队技术负责人必须及时修改规程或补充安全技术 措施。新修改的作业规程仍必须履行同原规程一样的审批手续,并向区队人员贯彻执行。补充规程要与原规程一并装订成册。 6.3 审批标准 6.3.1 规程、措施制定的工程技术标准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6.3.2 规程、措施制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公司有关规定; 6.3.3 规程、措施制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技术作业规程等有关规定; 6.3.4 技术作业规程的制定必须符合安全技术作业规程或有关行业法规、行 6 业标准的规定。 6.4 审批时限 6.4.1 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审批时间分为两种情况:可提前分析预测地质条件变化的规程措施审批手续要求在新工作面开工前 10天结束,审批后的规程(措施)一式七份,分发矿总工程师、生产办、生产调度中心、机电组、通风队、驻矿安监处、施工队各一份,区队要留有分发记录,施工前贯彻到负责施工的每名员工;不能提前分析预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问题必须停止生产,立即制定安全措施或变更作业规程,由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批准后,方可继续施工。 6.4.2 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必须上报集团公司审批或备案的 规程、措施以及采用和实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重大技术问题的工程的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在工程开工前 15天签批完毕后,上报公司审批和备案。 6.4.3 新、改、扩项目必须执行“三同时”原则。 6.5 各职别审批人员资质的责任 6.5.1 矿总工程师对规程、措施的审批负主要责任。 6.5.2 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由总工程师签批,总工程师因故不能签批时,由处长指派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主管领导审批。 6.5.3 参加审批人员在措施审批后,要在措施上签字。 7 文件记录管理制度 7.1 矿党政各类来文,均由矿综合办公室负责收取、登记、编号、拟办、呈送、传阅、根据领导批示落实、催办,事后返还综合办存档。 7.2 行文种类、格式及规则按公司的规定要求行文。 7.3 起草文件要由部门负责人核稿,综合办文字把关,处长或处长委托有关领导签发。 7.4 矿党政综合性公文起草办理由综合办公室负责。专业部门代为起草有关专业方面的公文。 7.5 公文承办单位,对所承办的文件要认真进行阅研,根据领导批示,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落实。 7 7.6 公文承办部门要对承办事项抓紧催办、查办。紧急公文的 办理要提出办理时限,跟踪催办、查办。 7.7 公文办完后,应根据文书档案管理规定,及时将公文原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及时立卷、归档,个人不得保存应归档的公文。 7.8 各类记录及非正式文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编号。 7.9 矿综合办负责建立全矿文件、记录、法律法规清单,明确受控责任单位。 7.10 体系书籍统一由综合办发放,加盖受控编号,并记录。 8 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8.1 按照“企业负责,国家监督”的原则,矿是事故隐患排查制度的责任单位,应及时组织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驻矿安监处负责对事故 隐患排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 8.2 处长对矿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负责,副处长、总工程师对处长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业务部门负责实施本职范围内的隐患排查。 8.3 矿井事故隐患,是指煤矿生产现场、技术管理、装备设施上所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其种类分为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火灾、水灾和其它十类。 8.4 按照严重程度和解决的难易程度,将事故隐患分为 A、 B、 C 三级。 A 级:难度大,矿里解决不了,需由公司解决的隐患。 B级:难度较大,区队解决不了,需矿解决的隐患。 C级:由区队 或业务部门能够解决的隐患。 8.5 矿在其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每月进行一次矿井事故隐患等级确认,按级别每月逐级上报, A类事故隐患应在当月末报公司,事故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定期上报,直到事故隐患整改完成为止。 8.6 事故隐患的整改执行“四定”的原则,处长全面负责,分管副处长、总工程师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事故隐患的整改、措施落实、资金材料落实、时间落实、责任落实。 8.7 驻矿安监处负责事故隐患的综合管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并负责统计上报工作,且按照统一报表纳入计算机管理。 8.8 事故 隐患的监督检查。 C级事故隐患整改由相关业务部门监督检查, A、 B级 8 事故隐患整改由上级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8.9 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作业场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无措施不得生产。 8.10 因事故隐患整改不落实,导致事故发生,要给予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9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9.1 防治水管理 9.1.1 处长对本矿防治水管理负领导责任,总工程师对防治水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生产办是本矿防治水管理的技术主管部门。 9.1.1.1 生产办负责组织防治水配套工 程的施工,如水沟、排水系统、水仓、排水设施、井口防洪、地面截流等工程的具体实施;负责制定“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水措施并组织实施。 9.1.1.2 生产办会同地测部门制定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矿年度防治水计划,编报年度水害预防处理计划并实施; 9.1.1.3机电组 负责矿井及各工作面排水系统的形成,按最大涌水量配备足够能力的排水设备和配套的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畅通。 9.1.2 地测公司驻矿地测站按照矿井要求做好防治水的设计和施工工作: 9.1.2.1 必须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编制中长期防治 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勘探和观测工作,查明各种充水因素、水害因素,分析地面和地下水的规律并进行预测预报,为防治水提供技术依据; 9.1.2.2 负责调查、收集和核实矿相邻小窑采空区范围及积水情况; 9.1.2.3 负责查明地表水、泉、河流、沟谷、水井等的流量及水文情况; 9.1.2.4 负责矿涌水量、井下各工作面涌水量、采空区水位水量等水文日常观测和分析,并进行水害预报; 9.1.2.5 负责编制年、季、月度水害预测预报和年度采掘工作面水文预测预报, 9 制定综合防治水 措施。 9.1.3 矿年度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必须包括有水害预防措施,在水害危险地段设置安全出口路标。 9.1.4 每年度必须制定和完善地表防治水措施,要求: 9.1.4.1 地测部门必须查明矿附近的地表迳流、水系及汇水、可能引发洪水等详细情况,并且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 9.1.4.2 井口及工业场地高程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水位时,必须采取修筑堤坝、泄洪沟渠及填堵等措施,预防地表水体流入井下; 9.1.4.3 及时封堵采空区地表裂隙,无法封堵的地方要建引水渠引流,防止地表水漏入井下 形成水害; 9.1.4.4 雨季必须做好井口防洪工作安排,制定井筒防洪措施,并且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9.1.5 开采薄基岩厚含水层地段时,必须制定完善严密的预防溃水溃沙措施: 9.1.5.1 设计采掘工作面前必须首先由地测部门查明矿开采煤层上覆基岩、松散层、含水层的厚度和地表迳流等水文地质情况,对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不明的区域在未探明前不允许进行采掘设计和施工; 9.1.5.2 地测部门必须每年度、每月度对采掘工作面进行水文预测预报,对特殊水文地质情况要提前预报,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9.1.5.3 对上覆基岩小于 30米、含水层大于 20米的富水区域必须在探放水工作后才能安排工作面开采,并在掘进回采过程中密切注意顶板淋水及顶板裂隙发育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和设备,进一步探测确定。 9.1.5.4 在煤层上覆基岩 30-60米的区域开采时,采掘过程中必须进行井下日常观测,密切注意顶板的淋水及裂隙发育情况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采掘进行探测; 9.1.5.5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9.1.6 长壁工作面回采必须制定防治水措施,并执行以下要求: 9.1.6.1 工作面设计要考虑采空区积水的影响,联巷间的密闭要坚实可靠,位置合理,保证工作面采后煤柱及密闭不被压裂压垮。若上一工作面采空区积水较大而上覆基岩含水丰富补水量大而排水费用高时,工作面间要留设足够的防水隔离煤柱,隔 10 断采空区积水与新工作面的联系。 9.1.6.2 工作面开采前必须对工作面水文地质进行详细的预测预报,特别是相邻工作面采空区积水和地质构造带涌水,要详细探明,在作业规程中制定可靠的专项防范措施。 9.1.6.3 当工作面前方有导水裂隙带发育且上覆基岩含水丰富或与老窑积水区、地表河流沟 通时,以及在河流水体和薄基岩下开采时,要提前探明含水储量及补给情况,并根据水量补给情况预先采取探放水、疏排水或跨采等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开采。 9.1.6.4 工作面推进期间,要随时进行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在可能有涌水地段的低洼处,提前布置好排水设备。 9.1.6.5 必须根据工作面涌水量预测预报配备足够能力的排水设施,满足工作面最大涌水时的排水要求。 9.1.6.6 随时观察采空区地表塌陷情况,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及时封堵地表裂隙,防止地表水渗入到采空区。 9.1.6.7 回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 沟通地表的地段,开采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否则必须采取专门的防范措施,并在开采后对沟谷裂隙进行及时封堵。 9.2 防灭火管理 9.2.1 机电组 负责 井下消防管路的安装设计和安装组织,确保井下管路(包括主管、支管)的管径选择,满足生产和消防用水的需要 ,消防 管路系统覆盖井下所有未封闭的巷道 , 所有管路正常供水。 9.2.2 生产调度中心组织生产办、 机电组 、通风队、施工单位以及维护管理单位对井下所安装的消防管路设施进行验收,并按责任分工进行移交。 9.2.3生产调度中心 每季度组织 机电组 、通风队、经营办、 机运队 、综采 队、连采队、 车间、 生产服务队等相关单位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处理。 9.2.4综采队负责综采工作面、综采上顺槽 50m范围内、综采下顺槽至移变列车段消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保持采高,减少采空区丢煤,及时 11 清理作业区域的煤尘和浮煤。 9.2.5连采工作面消防设施由连采队进行管理和维护, 主运输系统及综采胶运顺槽消防设施由 机运队 进行 管理和维护,辅助运输巷道、集中回风巷、综采回风顺槽、总回风巷消防设施由生产服务队进行管理和维护。 9.2.6负责井下消防管路的维修。 9.2.7管理维护单位根据生产布局的变化及时回收消防附属设施(消防胶管、管盘、消防标识),按照规定设置责任区内的消防器材。 9.2.8管理维护单位发现管路及附属设施存在问题后,要及时向通风队和 机电组 进行反馈处理。 9.2.9 消防 管路上的三通设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除皮带巷每隔 50m设置一个三通外,其他巷道每隔 100m 设置一个三通),每一个三通上必须设置阀门和支管,并接有相应规格的胶管或消防水带。 9.2.10通风队对矿井消防材料库进行日常管理,配备齐全消防器材。 9.2.11 驻矿安监处、生产调度中心、体系办、机电组、通风队每周 对井下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9.2.12 生产调度中心、机电组协调安排 采掘设备的日常检修,确保综采工作面正常推进。 9.2.13通风队根据矿井生产布局,制定并落实矿井防治自然发火的专门措施。 9.2.14 通风队负责矿井火灾预测预报工作,每周对采空区防火墙、废弃巷道、采掘工作面及其回风巷、综采工作面上隅角、其它可能发热地点的气体成分、气温、水温以及漏风情况进行检查。 9.2.15 通风队要控制好矿井通风负压。在采掘过程中,落实岩粉撒布 、均压措施等防火措施;在综采工作面回采完毕后,立即安排施工防火密闭,并安排专人对防火密闭的施工过程进行现场监督。 9.2.16 通风队每日安排专人对综采上下顺槽的联巷密闭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处理。 9.2.17 由通风队固定专人每半月对采空区地表塌陷区进行检查,对出现的地面裂缝及时及时协调落实填堵措施。 12 9.2.18 生产办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矿井自然发火的诱发因素,制定完善的防灭火设计方案。 9.2.19安监处、通风队对入井人员携带自救器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9.2.20 安监处、生产调度 中心、机电组、通风队对井下电气焊作业进行检查和监督,对没有措施、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电气焊作业单位进行制止和处罚。 9.2.21 安监处、生产调度中心、机电组、通风队对各单位防灭火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9.2.22 各单位必须及时向员工贯彻防灭火措施,所有员工都要熟知避灾路线、井下作业区域内消防器材的设置地点和器材的使用方法。 9.2.23所有入井人员都要熟知隔离式自救器的存放地点和使用方法。 9.3 瓦斯管理 9.3.1处长、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队长、 通风队 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 煤机司机、抽水人员、安监员入井时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仪。瓦斯检查员必须携带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 9.3.2 通风队每年进行一次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对矿井瓦斯进行管理,根据井下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制订瓦斯检查点设置计划,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瓦斯检查点的设置、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9.3.3安监处、通风队对专兼职瓦斯检查员瓦斯检查操作情况以及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井下交接班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9.3.4井下所有放炮作业地点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 ,必须执行安监员、瓦检员、放炮员“三人连锁”放炮制度,严禁瓦斯超限作业,炮眼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散、透老空等情况时,都不准装药放炮;安监处、生产办、生产调度中心、通风队对井下爆破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 9.3.5安监处、机电组、生产调度中心、通风队对局部通风机的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无计划停风进行追查处理。 9.3.6各生产单位、生产辅助单位、通风队按规定配备瓦斯检测仪器,在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严格检查作业地点的瓦斯浓度,杜绝瓦斯超限作业,井下所有作业地点吴 13 瓦斯积聚;采掘工作面、井下 放炮作业的地点,每班必须有专人检测瓦斯浓度。 9.3.7瓦斯检查员必须持证上岗,杜绝空班、脱岗、假检、漏检,瓦斯检查做到“三对口”。 9.3.8各单位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盲巷,表现及时采取封闭、设置栅栏、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等措施进行处理。 9.3.9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长期停风区域必须在 24 小时内封闭完毕。 9.3.10通风(瓦斯)日报表每日上报处长、总工程师审阅。 9.3.11 非防爆车辆不得进入回风巷道内,如需进入作业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经批准后,由当班专职瓦检 员检测并确认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符合规定,方可允许其作业;且作业车辆的司机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检仪。 9.3.12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瓦斯检查员必须在现场交接班: 9.3.12.1发现瓦斯超限和积聚未处理完的。 9.3.12.2排放瓦斯工作未结束的。 9.3.12.3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未查明原因和未进行处理的。 9.3.12.4发现工作地点风流不正常未查明原因进行处理的。 9.3.12.5发现可能危及安全生产的隐患事故未安排处理的。 9.3.13 当出现瓦斯积聚时,由通风队制定并落实瓦斯排放措施。瓦斯排放必须严格 遵循“ 三级排放 ”的原则,安监处对瓦斯排放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对违章排放瓦斯的作业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 9.3.14 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瓦斯积聚地点、原因、时间、积存量、排放时间、排放方法、排放瓦斯控制浓度的要求、排放瓦斯流经的路线、风流控制设施的位置、瓦斯传感器设置、停电撤人范围和详细地点、设置栅栏和警标、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等。 9.3.15 排放瓦斯措施由通风部门负责编制,应有编制人、审批人的签字或盖章。措施应经通风、生产、安监、机电、调度以及救护等部门会审,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 9.3.16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措施应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14 9.3.16.1因主要通风机停转造成一个采区或全矿井瓦斯积聚。 9.3.16.2因主要回风巷积水、冒顶等,造成无风,导致一个采区或一翼瓦斯积聚。 9.3.16.3贯通已封闭的采空区、老窑及其它情况不明区域需进行排放瓦斯的。 9.3.17 局部通风机因故停风,必须断电、撤人;恢复通风前,必须先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 1%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 1.5%,且局部通风机附近10m 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 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否则,必须 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必须制订安全排瓦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排放时回风系统内必须停电撤人,其他地点的停电撤人范围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9.3.18 矿井因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地点因故造成瓦斯积聚的,必须制定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按排放瓦斯措施进行排放。 9.3.19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 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1.5%,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 3.0%时,由通风部门采取安全措施后负责就地排放。 9.3.20停风区中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3.0%时,必须制订 排放瓦斯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9.3.21 只有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 1.0%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 9.3.22 排放瓦斯人员的矿灯及所携带的甲烷检定器等应符合防爆要求。如需进入停风区内检查瓦斯,必须 2人同行进行。当氧气浓度低于 18%或瓦斯、二氧化碳浓度达到 3%,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规定时,必须停止检查并立即撤出停风区域。 9.3.23排放瓦斯工作必须在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由指定 人员负责),并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等,方可在现场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下排放瓦斯。排放瓦斯应合理控制风量,严禁“一风吹”,确保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 1.5%。 9.3.24排放瓦斯结束后,送电前必须将高浓度瓦斯(指瓦斯浓度在 3%以上)淹没区域的电器设备开关盖打开,排除内部积聚的瓦斯后,方可人工复电。 9.3.25每次排放瓦斯都要由通风队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15 9.4 粉尘管理 9.4.1机电组负责 井下防尘管路的安装设计和安装组织, 确保 井下管路(包括主管、支管)的管径选 择,满足生产和防尘用水的需要,所有管路正常供水。 9.4.2各生产单位和生产辅助单位对责任区域内防尘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9.4.3采掘作业单位 对采掘机械的防尘装备、责任区域范围内的防尘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采掘设备的内外喷雾装置必须完好,综采面液压支架自动喷雾、连采机负压诱导式除尘系统必须正常使用,采掘作业区域内所有转载点都要进行封闭或采取转载点喷雾措施。 9.4.4机运队对责任区域内的防尘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所有固定运煤转载点都必须进行封闭,按照规定安设水幕和底皮带喷雾装置,每月对皮带巷的积尘进行一次冲洗和清理。 9.4.5 生产服务队对辅助运输系统和回风系统防尘设施 进行管理和维护,及时安装矿井隔爆设施。 9.4.6通风队负责防尘管路的维修。 9.4.7各单位所有防尘设施都必须保持完好,每周对责任区内的防尘设施进行一次自检和维修。 9.4.8工作面防尘设施在投产时必须完善并经过验收。 9.4.9通风队每半月必须对井下产尘地点进行粉尘浓度测定,根据测尘结果制定矿井综合防尘计划的制定,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每周检查一次井下隔爆设施的完好情况,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9.4.10 安监处、机电组、生产调度中心 、通风队对防尘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确保防尘设备、防尘设施均有良好的降尘效果。 9.4.11 根据总工程师确定的巷道冲洗周期,各单位及时安排人员对责任区进行全面冲洗,冲下的煤泥及时清理干净;否则按责任区划分进行责任追究。 9.4.12 皮带巷的防尘管路每隔 50 米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的防尘管路每隔10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 9.4.13净化水幕要封闭巷道全断面,灵敏可靠,雾化好。保证使用正常。 16 9.4.14井下巷道杜绝有厚度超过 2mm、连续长度超过 5m的煤尘堆积(用手捏成团经振动不飞扬,不在此限)。 9.4.15 合理控制井下风速,增加风量或改变通风系统时,必须相应调节风速,防止煤尘飞扬。井下风速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一条和神东煤炭公司“一通三防”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回采工作面的风速超过 2.5m/s时,必须加强喷雾等降尘措施,其它巷道当接近最高风速时亦应加强防尘措施。 9.4.16所有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9.4.17任何人或单位不得破坏、拆除防尘管路和防尘设施。 9.4.18当班机关跟班人员、安监员、瓦检员要对防尘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破坏防尘设施、不按规定使用防尘设施 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罚。 9.5 顶板管理 9.5.1 顶板管理要严格按照“事前预测预报,事中过程控制,事后信息反馈”的理念,本着防控结合的原则管理顶板。 9.5.2 矿井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顶板管理责任制及奖罚办法。矿总工程师是矿井顶板管理的技术总负责人,必须抓好技术管理工作,把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矿生产办是顶板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对各项措施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定期深入现场,探清顶板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掘队对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驻矿安监处负责本矿顶板管理的监督检查管理。 9.5.3 各采掘队遇到异常顶板条件时必须及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向生产技术办汇报,由生产技术办组织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和领导共同研究审定安全技术措施,各采掘队及时组织实施。生产办不定期对各矿井的顶板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9.5.4 各掘进巷道、工作面设计时, 矿生产办与公司地测部门及时取得联系,由地测站在每个工作面开始采掘前二个月提供该工作面的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测预报资料,为顶板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地质依据。 9.5.5 加大顶板管理的技术投入,进一步为支护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一方面要 17 提高地质勘探程度 ,加强特殊地质构造条件下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另一方面要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掌握顶板岩性规律,实现对顶板的事前控制。 9.5.6 进一步与科研机构合作,对矿井特殊的顶底板及矿压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总结掌握适应本矿井的顶板矿压显现规律及控制技术,深入优化矿井工作面设计,同时对支护设计方案坚决执行会审制度。 9.5.7 每一工作面回采结束后要对采空区及时进行封闭,时间不得超过 20天,密闭形式为防火、防水砼密闭。 9.5.8 掘进 工作面支护设计 9.5.8.1 每一工作面开工前两个月由地测部门提供掘进工作面 地质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将工作面的煤层、顶底板的地质条件全面阐述清楚。 9.5.8.2 支护设计前要进行巷道断面优化,巷道断面形状及尺寸应根据掘进设备、巷道的用途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选择、确定。要求巷道净宽度一般不大于 6米。 9.5.8.3 支护设计应采用工程类比法、理论验算法及监测分析法。 9.5.8.4 支护设计的依据:工程地质的详细资料、预想地质素描图、详细的围岩类别分类及围岩特征,相关已掘井巷工程详细状况。 9.5.8.5 支护设计的一般原则:优先采用单一锚杆支护方式,锚杆长度不得小于1.8米,锚杆的锚固力必须达到 5吨以上。对于复合顶板或有特殊地质构造顶板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补强支护;对有片帮危险的巷道必须对巷道两帮采用帮锚杆加木托盘进行支护,受二次采动影响的巷道要用帮锚网或帮锚索加槽钢帮网进行加强帮支护(正帮使用塑料网)。 9.5.8.6 开拓巷道及服务年限较长的准备巷道在上述支护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喷砂浆或混凝土的方式进行补强支护。喷层选择的原则:服务年限 3 年以上的准备巷道一般采用 30-50mm厚喷射砂浆,开拓大巷一般采用不小于 50mm厚喷射混凝土,根据具体情况要加钢带或金属网。 9.5.8.7 矿井工作面支护设计由矿生产技术办完成,矿总工程师组织严格审查把关,充分考虑特殊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下支护的安全性,保证支护设计科学经济、安全可行。 18 9.5.9 综采工作面支护设计 9.5.9.1 综采工作面开工前两个月由地测部门提供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按规定将工作面煤层的地质条件全面阐述清楚。 9.5.9.2 矿总工程师提前两个月组织技术人员依据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特性,结合已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对准备使用的液压支架进行技术性能特征分析和参数验算,使配套液压支架架型结 构、初撑力、支护强度、护帮护顶能力等适应围岩及矿压特性,保证安全生产。 9.5.9.3 回撤通道支护原则:工作面在采通前一个月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召开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设计专题会议,结合以往或相邻矿井回撤通道支护经验及支护强度的矿压实测研究,确定合理的支护形式及参数,由矿生产办完成支护设计,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由生产服务中心执行。 9.5.9.4 综采工作面两顺槽的超前支护距离不低于 30 米,对有片帮危险的顺槽巷道两帮顶部采用帮锚杆挂金属网进行支护,超前距离不小于 50m;遇顶板破碎或其它地质构造,可配合金属 网加工字钢、十字顶梁对上下出口进行超前加强维护。单体液压支柱要进行牢固的防护联接,防止倒柱伤人。 9.5.9.5 综采工作面上下两顺槽靠副帮及顶板各 1.5m范围内必须进行挂网支护,顶网和帮网要求连成一体。当顺槽巷道高度局部大于单体支柱支护高度同时也没有使用超前支架时,综采队要及时补充支护安全技术措施。要采取全断面挂网、架设棚梁、补打锚索等有效支护方式进行补强支护。 9.5.9.6 综采工作面安全出口和超前支护必须设专人维护,随时检查支护情况和冒顶、片帮的可能,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责任区在规程中有明确划分。 进入工作面通过上、下出口的所有人员必须先观察顶、帮,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过。 9.5.9.7 综采面两顺槽要根据顶板结构和岩性安装顶板离层探测仪观测顶板,矿要派专人对顶板观测仪定期观测、记录分析,要根据观测结果指导巷道支护设计。 9.5.10 连采机掘进巷道顶板管理 9.5.1 .1 连采队技术员负责本队的顶板支护技术管理,队长负责各项措施的落实。连采队必须根据掘进工作面支护设计制定加强顶板支护和施工管理办法及严格的 19 奖罚措施,明确每道工序的施工责任,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奖罚兑现。 9.5.10.2 连采队的当班班长是顶板管理的直接责任者,支护施工必须达到支护设计质量标准,支护工(锚杆机司机)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顶板岩层变化或构造的出现,发现特殊地质变化及时采取补支措施。并汇报代班队长,由技术员汇报矿生产办和总工程师,以便及时调整支护措施。 9.5.10.3 连采队每班的锚杆机司机打锚杆时要对顶煤的留设厚度进行探测标识,同时在交接班时向下班班长交代清楚,以便掘进司机掌握。 9.5.10.4 各连采队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不同巷道、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掘进设备条件下的循环进度,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执 行,严禁超循环作业。特殊地质构造条件,如断层、复合顶板、地表薄基岩、河流下掘进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9.5.10.5 如为复合破碎顶板,采用锚索加强支护,锚索长度根据直接顶厚度及锚固段基岩性质进行选择,长度一般在 3-8米。 30米以下薄基岩地段、特殊破碎顶板地段、易破碎顶板各个交岔点和大断面硐室,必须及时紧跟工作面施工锚索。如发生高冒区则可采用架棚等加强支护,支护必须接顶密实,牢固可靠。处理高冒区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矿总工程师审批后由施工单位严格落实,保证安全快速处理冒顶。 9.5.10.6 对已施工巷道,尤其是顶板特殊地质变化段及受二次采动影响的保留巷道,必须由专人分段进行日常检查,采用敲帮问顶的办法加强观察。发现顶板有变化时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组织研究补强措施并积极落实。对未进行补强支护的巷道必须设置警示牌,严禁人员入内。 9.5.10.7 新开掘巷道与已施工巷道交岔布置,在施工贯通后需对已施工巷道进行挑顶或开帮,对两巷道交岔区域进行专项支护。 9.5.10.8 新开掘的硐室、巷道要做到一次掘进成巷,对因施工工艺要求,需二次掘进或永久支护滞后临时支护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9.5.10.9 连采机在掘进过程中如遇故障需就地检修时,必须先进行支护,支护到位后方可进行抢修,严禁空顶作业。 9.5.10.10 连采工作面各岗位司机(运煤系统或 梭 车司机、铲车司机、煤机司机、 20 锚杆机司机)必须在驾驶室内作业,随时观察顶板,身体任何部位严禁露出驾驶室外,在拖拽电缆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有支护且顶板完整的区域内,并随时观察顶板,发现问题及时同司机取得可靠联系。 9.5.10.11 掘进巷道,在完成一个循环进度后,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进行支护,空顶时间不得超过 2小时。 9.5.10.12 锚杆支护必须严格按规程、措施作业,要求锚杆扭矩必须达到 100N.m,锚固力达到 5t以上。保证安全可靠的支护质量,控制巷道、交岔点悬顶面积,必须最大限度减小空顶面积。严禁空顶作业。 9.5.11 敲帮问顶制度 (见 23.2) 9.5.12 联巷口与交叉点安全管理 9.5.12.1 联巷开口必须在主巷支护完毕后进行,开口根据现场巷道顶板条件,选择在顶板稳定的位置,尽可能避开顶板裂隙、破碎和有淋水的地段,无法避开时必须采取短掘短支、加强支护措施。联巷开口顶板与主巷顶板衔接平整。 9.5.12.2 按规定进行开口及抹角,严禁随意开口、抹角及加大抹角宽度。联巷开口最大循环进度不超过 6米,然后及时进行支护。 9.5.12.3 矿生产技术部门必须加强对井下联巷开口施工日常监督检查,对不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施工的必须立即令其整改,并进行严格处罚,处罚必须落实到责任人。 9.5.12.4 矿安监处必须对井下联巷开口施工重点顶防,对不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施工的必须立即令其强制整改或下达停工指令,并进行严格处罚,处罚必须落实到责任人。 9.5.13 锚索支护管理 9.5.13.1 需施工的锚索,必须由矿生产办及时 给施工单位下达施工联系书。施工单位接到施工联系书后,必须按联系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及技术参数要求立即组织施工,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9.5.13.2 施工锚索时,由矿方在施工地点提前准备好电源及水源接口。 9.5.13.3 锚索施工单位必须加强锚索施工机具的日常检修、维护及配件、易损件、消耗件的准备工作,保证所有锚索施工机具均处于完好状态,确保施工任务的完 21 成。 9.5.1 .4 锚索施工队伍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经 处领导 及相关业务部门审批后,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给作业人员贯彻执行、考试合格后方可 作业。 9.5.1 .5 必须保证锚索锚固段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中。锚索施工队伍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要根据岩性变化及时调整锚索长度和锚固段长度。 9.5.13.6 锚索队施工使用的树脂、钢绞线、锁具、托盘必须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无证的严禁使用。 9.5.13.7 如遇到淋水、松散岩层等特殊地段时,必须采取特殊措施: 9.5.13.7.1 增加锚索锚固段长度,采用特殊树脂。 9.5.13.7.2 增加涨壳式钢管,增强锚索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力。 9.5.13.7.3 及时与矿生产办联系,矿生产办要及时变更设 计,加长或缩短锚索长度,以便锚索能够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中。 9.5.13.8 锚索施工队伍必须有施工记录,记录中必须标明施工位置和锚固力。 9.5.14 施工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自保、互保意识,绝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空顶区域下作业,在施工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9.5.15 每一班作业人员必须按正规循环进行作业,严禁超循环作业。遇特殊顶板及时采取有力的支护措施。 9.5.16 作业人员必须现场进行交接班,上一班班长必须向下一班班长交待清楚各工作面顶板条件、掘进进度、支护及联巷开口等情况。 9.5.17 综采工作面强制放顶管理 9.5.17.1 综采工作面初采时必须进行强制放顶。 9.5.17.2 综采工作面切眼高度尽可能减小,能满足安装要求即可,使初采顶板冒落矸石易于充满采空区,从而降低老顶来压显现强度;同时掘进准备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顶煤留设厚度,增加底煤留设厚度,以利于防火。 9.5.17.3 综采工作面准备完毕,必须将切眼及联络巷内杂物、浮煤、废料等清理干净。 9.5.17.4 综采工作面探放水工作必须提前进行,不得影响强制放顶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22 9.5.17.5 综采工作面 准备完毕前 15天,由生产办根据工作面设计及掘进揭露的具体情况编制综采工作面强制放顶施工设计,内容包括炮眼布置图(标明炮眼深度、炮眼长度、炮眼角度、炮眼位置、炮眼直径)、装药方式示意图、爆破原始条件、放炮说明表(说明装药量、联线方式、放炮顺序、爆破器材以及其它材料消耗等),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后执行。 9.5.17.6 综采工作面回采前,由生产办联系地测公司按照编制的综采工作面强制放顶施工设计编制施工措施,完成炮眼施工工作。 9.5.17.7 综采队必须详细编制强制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对综采工作面 所有设备、材料及人员的安全要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和要求,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后执行。 9.5.17.8 工作面强制放顶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强制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9.5.17.9 综采工作面强制放顶,必须成立由生产副处长、矿总工程师、矿生产技术部门、安监部门及有关科、队领导组成的工作面强制放顶领导机构,责任到人,对强制放顶期间措施的执行情况、安全状况全权负责。 9.5.18 综采工作面端头维护管理 9.5.18.1 综采工作面顺槽掘进支护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顶板掘进支护安全,而且要充分 考虑回采受采动影响时端头的维护安全,保证回采时安全快速推进。 9.5.18.2 顺槽掘进时,严格按要求进行施工,绝不允许不合格巷道留至综采回采安装后再进行返工处理。 9.5.18.3 根据综采工作面顶板状况及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端头支护设计,同时制订详细可靠的端头超前维护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9.5.18.4 如胶运顺槽有浮煤杂物,则必须在工作面前 50米处理干净,保证推机头时底板干净畅通。 9.5.18.5 工作面两端头维护必须保证质量,单体液压支柱成一线, 间、排距符合规程要求,单体之间用 防倒绳 相互联接。 9.5.18.6 工作面采煤机每刀割至两端头时,及时 回撤 对割通有影响的单体液压支柱, 严禁 超前回单体液压支柱。 9.5.18.7 综采队指定班长统一协调指挥端头的支护 ,对复合破碎顶板的端头维护 23 要选择责任心强且有丰富端头支护经验的熟练工人。 9.5.18.8 超期压力大时, 要求胶运、回风两顺槽副帮行人侧的顶部要采用挂网和打帮锚杆进行支护,顺槽的片帮要随时处理,尤其要注意采面上下行人出口附近的片帮煤。工作面必须在指定的地点机头和机尾放置处理片帮的专用工具。当班班长负责观察、组织处理,防止片帮伤人 。 9.5.19 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管理 9.5.19.1 每一工作面必须采用科学的观测手段对回撤通道进行矿压观察,分析计算出合理的支护强度,确定回撤通道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批回撤通道支护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公司生产服务中心组织实施。 9.5.19.2 工作面回撤辅巷与回撤通道间均匀设置联络巷(每隔 40 50米设置一个)。主回撤通道内顶板、副帮、联巷抹角处 10米必须挂网。 9.5.19.3 回撤通道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型式分段统一,即工作阻力、支撑高度统一,保证工作面支 撑强度均匀分布。 9.5.19.4 通道支护所使用的垛式支架及单体液压支柱性能必须良好,工作面各支护初撑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支护工程质量经验收符合标准。 9.5.20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9.5.20.1 综采工作面老顶初次垮落前,要尽可能降低采高,使易于冒落的直接顶尽可能充满采空区,以减弱老顶初次来压时的强度;同时尽可能多留底煤少留顶煤,从而有效防止采空区浮煤自燃发火。 9.5.20.2 工作面初次来压期间,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帽,随时观察工作面顶板来压状况,加强对顶板的监察,出现老顶来压预兆时 ,工作面采取停电、停水、断电撤人到安全地点等安全措施。 9.5.20.3 综采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后,必须及时封堵地表裂缝,并随工作面的推进定期检查、及时堵漏,以防采空区漏风。 9.5.20.4 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工作面设备的检修力度,支架状态保证良好,同时必须进行及时随机移架,升架后保证达到初撑力(额定泵站出口压力的 80) 252bar;工作面工程质量达到“三直、两平、一净、两畅通”。当遇有明显 24 的顶板来压征兆时,要留有足够的仓 位 ,以确保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迅速甩开压力。 9.5.20.5 成立矿压观察组并与科研院所合作,采用科学先进的矿山压力监测手段,分析来压步距及来压显现规律,现场根据来压显现及来压步距,相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保证综采工作面初放及周期来压过程中回采安全,从而发挥综采高效生产。 9.5.20.6 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 100mm/m 。 9.5.20.7 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综采工作面支架前梁接顶严密。 9.5.20.8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必须达到支架初撑力;上下顺槽超前支护必须按作业规程和补充措施进行支设。 9.5.21 工作面的 所有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敲帮问顶制度,发现顶板有冒落预兆要及时处理;对一时难以处理的要设置“禁止入内”牌板,并设专人看管,严禁任何人进入未支护区域。 9.5.22 进行敲帮问顶作业时,要本着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的原则进行。处理时要安排专人为其进行观察,处理和观察工作应安排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在处理操作时,要使用长柄工具,并戴手套,操作时动作不能太大,以免伤及自己及他人;处理顶板时,操作人员必须预先留设后撤通道,以防顶板垮落伤人。 10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当矿井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的人 员必须立即将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范围大小、 受灾人员 数量、事故点附近有无重要设备特别是移变及电控设备等反馈到调度室,由值班调度员立即按照事故汇报流程向矿值班 处领导 及公司相关部门汇报,并通知事故单位负责人和矿救灾指挥部各成员。 10.1 发生事故时由处长根据事故的情况,下达启动相应的预案;当处长出差或其它情况不在单位时由处长指定一名在矿的领导下达启动相应的预案; 10.2 预案启动后,矿救灾指挥部必须迅速查清灾害发生地点、性质和波及范围,并迅速组织井下所有地点的工作人员按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 处理计划中规定的路线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10.3 在煤矿发生事故后,矿救灾指挥部立即集合抢险救灾突击队,在条件允许 25 的情况下参加井下救灾工作。 10.4 在参加井下抢险救灾时必须有保证参加抢险救灾人员人身安全的措施。 10.5 在井下抢险救灾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特殊装备、材料与公司总调度室联系协调解决。 10.6 在救灾过程中对入井人员要严格控制,只有持有救灾指挥部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才可入井。 10.7 对井下人数的清点工作由各单位单位负责人、井口值班人员、灯房值班人员、调度值班人员共同 完成。 10.8 在煤矿事故处理过程中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在需要时组织好人员参加抢险救灾。 11 人员准入制度 11.1 人员准入制度 11. 1 每年末,矿经营办配合公司人力资源部完成全矿的定编、定岗和定员工作。一般在年底前经营办根据生产岗位需要、矿技术岗位余缺情况编制各工种及大中专毕业生需求计划 , 经 处领导 审核后报公司人力资源部。 11.1.1 定编、定岗、定员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因事设岗的原则,实现“人、岗、事”三者之间的合理匹配,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二是优化工作流程的原则;三是规模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11.1.2 定编、定岗、定员的主要内容有: 定编,即明确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定编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矿井经济效益和规模的分析,确定矿井人员编制总量,从而达到对人员编制实行科学的动态管理,为矿里优化劳动力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定岗,即明确本单位需要设立什么样的岗位。定岗的基本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位体系,实现职责覆盖无交叉、无空白,工作饱满,相互协作;定员,即明确保持岗位正常运转需要的人数。定员的基本目标是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和人员编制计 划来确定适合该岗位的人员任职要求及数量。 26 11.1.3 在编制设置具体岗位需求计划时,必须明确具体岗位的能力标准,重点考虑岗位的能力要求、重要性、风险程度等要素,具体人员准入岗位能力标准的规定如下: 11.1.3.1 文化程度及工作经历条件: 1) 矿区队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和从事煤矿井下工作 2年以上的经历,经正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担任。 2) 从事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井下工作一年以上的经历。其中,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从事井下工作 2年以 上的经历。 3) 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至少应在生产一线锻炼 1 年以上,才能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4) 综合办、经营办、工会、生产办、生产调度中心、机电组各岗位须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各生产单位采煤、机电、掘进工程师须具备相关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 5) 引进设备维护检修工须具有中专或以上学历。引进设备操作工、瓦检员、测风测尘工、电器检修工须具有高中、技校或以上学历。 6) 其它各工种须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11.1.3.2 身体条件: 1)井下生产、辅助单位各工种:身体健康,无下列病症之一: a.活动 性肺结核病及肺外结核病; b.严重的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 c.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胸膜病变; d.心、血管器质性疾病; e.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粉尘作业的其他疾病; f.风湿病; g.严重的皮肤病; h.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视力、听力障碍; i.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井下工作的其他疾病。 2) 原煤仓岗位工:身体健康,无恐高症。 27 3) 综合办、经营办、工会、生产办、生产调度中心、机电组、地面其它生产辅助单位各岗位人员健康状况良好。 4)承包商及短期劳务工人员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年龄在 20-55 周岁 ,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无以上各种煤矿职业禁忌病症。 11.1.3.3 岗位应知要求: 1) 综合办、经营办、工会、生产办、生产调度中心、机电组各岗位:了解与本岗位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本岗位的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具备与本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 各生产单位采煤、机电、掘进工程师:了解本单位各种设备的结构、技术特征;熟悉本单位生产工艺流程;掌握排除本单位相关设备各种故障的方法。 3) 设备维护检修工、操作工:了解本岗位各种设备的结构、技术特征;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安全规 程。 11.1.3.3 岗位应会要求: 1) 综合办、经营办、工会、生产办、生产调度中心、机电组各岗位: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技能;会使用计算机。 2) 各生产单位采煤、机电、掘进工程师:熟悉本单位使用的各种设备性能及维护保养知识;会使用计算机。 3) 设备维护检修工、操作工:熟练掌握检修和操作本岗位设备的技能,会处理各种故障,发现事故会应急处理。 11.1.4 当矿生产经营状况发生较大变化时,需修改定编定员计划,如生产规模扩大或减小、上级公司因管理需要时要求改动的、经营状况变化时需调整定编定员计划。修改 或调整定编定员方案时依据生产经营实际及定编定员标准进行。 11.2 按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管理程序,解决各单位人员的需求,原则上在公司现有的人员中调剂;在不能调剂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向社会招聘,招聘人员(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外聘、内部调动人员、专业军人等)经必要的上岗培训合格后配备到各单位。 11.2.1新招聘人员 11.2.1.1 新招聘人员入矿前必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由总医院建立保存员工健 28 康档案。 11.2.1.2 新员工入矿培训结束委托区队培训实习期间,各单位要对实习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及个人素质进行考 核,确保个人发展与企业需求能得到最佳的结合。 11.2.1.3 新员工试用期结束后,由经营办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进行新员工岗位能力综合考评,出具考评结果,对不符合要求者填写不予录用的意见并上报公司人事部门。 11.2.2短期劳务人员 11.2.2.1 各区队根据本单位设置提前一个月向矿经营办报用工计划,经营办根据全矿用工状况及生产接续实际情况做出矿短期用工需求计划,经分管 处领导 审批后报生产准备处短期用工办公室、具体管理制度见短期劳务工人员及生产服务队管理办法。 11.2.2.2 对于短期劳务工人员,必 须由国信人力资源公司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并由国信人力资源公司保存档案。 11.2.2.3 短期务工人员,派遣到矿后先由经营办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员由经营办组织各区队、驻矿安监处、分管 处领导 面试,面试合格后接受安全培训,面试不合格的务工人员退回生产准备处。 11.2.3 承包商 11.2.3.1 对于进入矿内施工的外委施工单位,招标前必须经公司安监局对其资质及人员进行审查。矿内自营(零星)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由驻矿安监处进行。 11.2.3.2 施工单位所承担工程范围在所持资质范围内,项目 经理、技术员、安全员、特殊工种必须持有经国家有培训资质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件。 11.2.3.3 施工单位要有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必须确保每班作业现场有带班队长。 11.2.3.4 新进矿外施工单位必须将资质审查后的原件交驻矿安监处,驻矿安监处和生产办对照公司安监局审查后的资质逐项进行复查审验,到场人员必须与资质审查人员相符(包括安全资质、人数、姓名、工种的核对)。 11.2.3.5 外施工单位人员经审查符合要求后,由安监处组织入井前的安全培训。新入井人员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72学时。只有施工人员经培训考试 合格取得入井安全 29 资格证后方可入井作业。 12 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12.1 总 则 12.1.1 为规范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实现矿井本质安全,根据国家及神东煤炭分公司有关安全技术培训的规定,结合 XX煤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1.2 职工培训贯彻按需施教,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学用结合,保证质量的原则。各从业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做到持证上岗。 12.1.3 职工教育培训主要包括:安全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外委培训。 12.1.4 本办法适用于 XX煤矿新进矿员 工、在册职工、短期务工人员和外委施工单位在本矿的作业人员。 12.2 管理机构与职责 12.2.1 处长是安全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主管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安监处长主管全矿安全培训工作,经营办具体负责职工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矿成立员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小组: 组 长:张有河 副组长:邵水才 范文亮 王丕亮 王振祥 吕清旭 马成珠 成 员: 陈竹 卢文忠 王志辉 张成飞 刘宜龙 方保明 崔小荣 杨建文 李宏斌 吴魏 惠国庆 白巴特 秦海 白飞 白忠强 郝海荣 马子欣 李臣利 12.2.2 经营办负责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的编制、组织实施、操作证件的管理与发放、内业资料的整理及培训档案的建立,做好培训记录等日常管理工作。 12.2.2.1 制定本单位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制度,每年底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及时编报年度培训计划与实施计划; 12.2.2.2 及时选送学员参加公司举办的安全培训,并协助教育培训中心搞好特 30 种作业人员培训; 12.2.2.3 组织本单位在册员工、劳务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12.2.2.4 做好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件管理工作,原件由经营办统一保存,作业人员上 岗时持扫描复制件。 12.2.3 各区队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培训工作,技术员具体负责本单位培训工作的实施并做好培训记录。 12.2.4 驻矿安监处负责全矿安全培训工作,监督检查各区队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执行情况,负责入井安全资格证、入井卡、矿灯证的办理。 12.3 培训资源投入 12.3.1 每年矿里的培训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公司集中统一按不低于工资总额的 2.5%提取,并划入教育培训经费账户,由教育培训中心统一管理、支付。矿里支出的培训经费,根据分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实施后,到教育培训中心 报销。 12.3.2 矿设立安全培训教育室,隶属经营办管理,主要使用单位为安监处、经营办,主要承担新进矿员工培训、“三违”人员待岗培训及其它培训任务。 12.3.3 培训教师选择实行内部聘用与外部聘用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根据培训内容选聘矿内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对个别工种可根据需要委培或请进教师讲授。 12.4 培训管理 12.4.1 所有入井作业和参观实习的人员,必须学习入井安全知识,了解有关事故发生预兆、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以及井下自救、互救和急救的基本知识。 12.4.2 通过对员工培训,所有上 岗作业人员必须持“入井安全资格证”,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12.4.3 培训教师要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备。要结合实际,把事故案例分析充实到培训内容中,充分利用课堂培训、现场实物模拟操作培训、电化教育培训、多媒体、动画、漫画等图文并茂的直观方法进行培训,力求达到良好效果。同时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好会议视屏系统进行培训 ,减少教师重复培训劳动 ,提高培训效 31 率。 12.4.4 每期培训根据培训人数由经营办确定培训地点,安全培训室、俱乐部、区队会议室是矿职工培训的主要地点,区队级 培训一般在本单位会议室组织进行。各培训教师按照培训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培训,培训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员实行闭卷考试。 12.4.5 职工参加教育培训期间,各单位应保证职工的学习时间。同时所有培训人员必须按规定时间、地点、内容完成培训任务,如有事必须办理请假手续。 12.4.6 针对外委施工单位人员服务时间短、流动性大的特点,为加强外委施工单位人员管理,及时准确掌握外委施工单位用人情况,对外委施工单位人员入井安全资格证实行抵押金制度。抵押金标准 100元 /每证,退证全额退还抵押金。 12.4.7 从 事特种作业的员工,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职工工种变动,必须进行转岗培训。 12.4.8 因分公司一年内原则上举办两次大规模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所从事工种须保持相对稳定,无特殊情况特种作业人员在办证后一年内不准调换工种。 12.4.9 各单位要及时报送需办理各类安全证件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 12.4.10 内培教师要按照矿培训要求提供教案、试卷、考试成绩台帐等内业资料,所有内业资料一律使用 A4打印纸 (特别说明试卷使用 A4双面打印纸 ),并报送经营办。 12.4.11 把安全培训与安全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的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术比武、安全文艺宣传等活动,使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达到人性化、实效化的要求。 12.4.12 对于每期的培训,培训教师、时间、操作等具体事宜按照培训实施计划执行。 12.5 分层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12.5.1 新上岗的员工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72学时。 32 12.5.2 新上岗员工岗前矿级培训主要针对如下内容: 12.5.2.1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12.5.2.2 安全 生产基本知识; 12.5.2.3 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 12.5.2.4 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自救互救和急救的方法; 12.5.2.5 有关事故案例。 12.5.3 新上岗员工岗前区队级、班组级培训如下内容: 12.5.3.1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12.5.3.2 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12.5.3.3 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 12.5.3.4 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12.5.3.5 本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12.5.3.6 有关事故案例。 12.5.4 员工应按国家及分公司的有关安全培训规定自觉参加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6 学时,其他人员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0学时。每年对员工再培训如下内容: 12.5.4.1 新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两级公司安全生产文件及上级领导指示精神; 12.5.4.2 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及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12.5.4.3 公司历年事故案例; 12.5.4.4 其 它需培训的安全知识。 12.5.5 各区队要设专人负责本单位职工安全培训,保证按时参加矿年度培训计划,同时对员工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包括 矿山安全法 、 煤矿安全规程 、 技术操作规程 、 作业规程 以及国家企业制定的安全法规。 33 12.5.5.1 施工作业规程 ( 技术措施 ),开工前保证每人不少于 l6 小时的学习时间,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严格执行规程签字制度。单项工程施工工期超过三个月时,每季度要进行再培训; 12.5.5.2 各工种的技术操作规程,上岗人员要求每半年培训一 次,通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2.5.5.3 国家企业法规每年全员性培训不得少于一次。 12.5.6 要充分重视班组安全教育工作: 12.5.6 l 班组长要严把人员关,对未经培训 、无证上岗人员有权不接收,并作到岗位到位,不串岗、不脱岗,强化当班人员安全意识,确保当班安全生产; 12.5.6 2 班组长要经常在本班内进行“三不伤害 ”和自保互保意识方面教育,对当班安全情况从人员素质上、工作面条件上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12.5.6 3 班组长布置当班人员工作的同时要布置安 全工作注意事项,杜绝违章蛮干。 12.5.7 开展 事故案例分析讲座 12.5.7.1 通过定期开展事故案例分析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案例分析作为一项制度性、经常性工作加以实施。 12.5.7.2 驻矿安监处要经常注意收集整理同行业、本单位、兄弟单位发生的采、掘、机、运、通等方面的典型事故案例,绘制事故草图,制作图片、幻灯或牌板以方便日常案例教育使用。 12.5.7.3 事故案例分析讲座根据全年安全工作实际适时开展。全矿全员(包括外委施工单位)的事故案例分析讲座由安监处具 体安排实施,每年至少组织一期事故案例宣讲。 12.5.7.4 各单位要利用班前会或班组安全活动日经常性的开展案例教育。区队每个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事故案例分析、宣讲,要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反“三违”、查隐患、堵漏洞,确保实现无隐患下作业。 34 12.5.7.5 制作的案例宣传教育牌板要摆放在员工办公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通过对这些事故案例的学习,使员工及时受到安全警示教育,敲响安全警钟。 12.5.7.6 对本矿发生的各类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进行组织追查分析,从现场管理、技术装备、人员培训等方方面面进 行剖析,提出改进意见,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12.5.7.7 各单位要在会议室等场所设立事故回顾橱窗或回顾专栏,将事故经过、事故现场图片等展出,使广大员工能够了解本区队、本单位和本公司最近发生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应吸取的教训。 12.6 奖 罚 12.6.1 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矿安全培训有关规定,按时完成培训计划,积极配合做好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 12.6.2 职工必须服从本单位的各类培训安排,按时按规定参加学习,无故不参加培训,按旷工论处。 12.6.3 特种作业 人员自行使用非法印制、伪造、倒 卖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给予 1000元罚款。 12.6.4 培训教师要认真备课,严禁敷衍了事。对培训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给予200元罚款。 12.6.5 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必须按规定时间、内容完成培训任务,对无故缺勤或迟到、早退多次,违反课堂纪律、刁难教师、情节特别严重者,一律按“三违”处理。 12.6.6 严格考勤制度管理,对无故迟到、早退的学员,每发现一次罚款 50元,旷课一次罚款 100 元,旷课连续三次取消培训资格。情节特别严重的,对其停职检查处理。 12.6.7 培训人员要认真听课,严格遵守课堂纪 律,不得在教室内接打手机、大声喧哗,违者罚款 100 元。情节特别严重的,停止工作处理。 12.6.8 对于内培考试不合格者,必须接受再培训,第二次培训考试仍不合格者, 35 取消其上岗资格,待岗处理。对于外培不合格人员,下期自费培训。 12.6.9 区队领导要严把用人关,对未经培训、无证人员有权不接受。凡私自安排无证人员上岗的,对责任人处以 500元罚款。 12.6.10 为了提高广大员工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凡经矿审批同意参加学历教育的员工,学习期满取得毕业证书者给予报销学费;每季度给予函授班培训管理人 员补贴 750元(仅限于矿内在册职工)。 12.6.11 为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对于在安全技术及管理体系培训考试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和务工人员给予 100 500元的奖励。考试不及格或未达到考分要求的人员罚款 50 100元。 12.6.12 对于安全意识淡薄或对体系掌握甚少的职工和务工人员,对其再培训,如经过再培训仍不合格者,在册员工给予调离本岗位(转岗)或待岗处理,短期务工人员辞退。对在本安型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给予奖励和处罚。 12.6.13 体系 办专职人员要深入基层宣传体系相关知识,了解员工对安健环质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时可采用现场提问或笔试等方式,并做好记录。 12.7 培训效果评价 12.7.1 每期培训完成后,经营办组织从学员中征集培训效果评估表对培训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估,并形成绩效评估报告。 12.7.2 培训效果评价包括培训组织、培训课程设置、考务管理、培训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评价,还有培训教师业务水平、培训考核及工作态度的评价。 12.7.3 经评估对培训组织不好、课程设置不合理或考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要制定改进措施,便于下期培训改进完善 。对综合评价低的培训教师今后不予聘用。 12.8 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档案 经营办应建立各类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包括 : 12.8.1 培训基本资料 :培训管理制度、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实施计划、培训总结 36 或绩效评估报告等; 12.8.2 每期培训班必须有如下资料 :培训班实施计划、考勤表、培训课程安排表(或培训内容)、教案、培训教材或资料、试卷及成绩、培训绩效评估报告等; 12.8.3 建立培训管理台帐,台帐要详细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成绩等; 12.8.4 经营办保存处长资格证、助理级以上管理干部 安全资格证复印件,原件由本人保管;特种作业操作证由经营办统一保管,本人持扫描复制件上岗。 13 班前会制度 为确保安全均衡生产 ,各区队必须每班召开班前会;每位员工必须按时参加班前会。会议具体内容如下 : 13.1 由参加矿调度会的队领导传达当日公司及矿调度会议精神,布置当班生产任务及当班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 13.2 技术员贯彻学习“三大规程”及其它内容。 13.3 带班队长根据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安排当班的安全工作。 13.4 班组长布置当班的具体工作,并对当班的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险评估结果 ,强调应遵守的安全技术措施。 13.5 班组成员对当班的生产任务提出合理化建议。 13.6 每班组织 1 2名班组成员对本岗位从事的生产任务进行风险评估口述。 13.7 当班人员及队领导评价整个工作的风险评估内容是否齐全,对有遗漏风险或问题进行补充。 13.8 做好会议内容的相关记录。 13.9 班前会时间应控制在三十分钟之内。 37 14 入井人员及车辆检查管理制度 14.1 入井须知: 14.1.1 每位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矿灯、必须戴安全帽、携带自救器,戴防尘口罩。进入综采工作面时,必须要佩戴 防护眼镜。 14.1.2 入井前严禁喝酒,入井时严禁携带香烟和点火工具,严禁穿化纤衣服。 14.1.3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合格,取得经 XX 驻矿安监处处长签发并加盖安监局公章的入井安全资格证方可入井。 14.1.4 参观及上级部门检查的人员必须有 处领导 或职能部门人员陪同方可入井。在井下因某种原因走散时,要在原地等待接应,不得自行寻找。 14.1.5 所有入井人员、机电设备、车辆必须按规定接受检查。对不配合检查者,检身员有权阻止其入井。 14.1.6 入井人员要主动出示入井证接受检查,乘车入井 的人员(包括司机)必须下车接受检身员的检查。 14.1.7 入井人员和车辆在井下巷道必须执行右侧通行的原则,严禁进入采空区、盲巷、未支护的巷道及机电硐室、水仓等与本人工作无关的区域。 14.1.8 参观检查人员不得随意操作设备,不得妨碍现场正在进行的作业,不得随意跨越和攀登运转中的设备。 14.1.9 如遇险情,要沉着冷静,在现场有经验的人员统一指挥下,顺着避灾路线共同脱险。 14.1.10 入井人员乘车时,要等车辆停稳后有序上下,严禁抢上抢下,上车后要坐稳扶好,严禁在车厢内打闹、站立和将身体任何部 位超出车身以外,司机开车前要查看人员乘坐情况,开车前要鸣笛示警,车辆行驶中或未停稳时不得扒跳、上下车。 14.1.11 入井车辆严禁客货混运和驾驶室超员。 14.1.12 每一入井人员有权制止任何人违章作业;拒绝任何人违章指挥;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并撤到安全地点;当险情没有得到处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有权拒绝作业。 14.1.13 每一入井人员入井前必须熟知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操 38 作规程及应知应会。 14.1.14 井下与地面调度室联系电话“ 8236101”、“ 8236102” 或直拨“ 9”。 14.2 入井人员检身制度 14.2.1 进入井下的任何人员(包括司机)都必须主动出示入井证,接受井口检身员的检查。 14.2.2 检身员必须严格按照检身制度的要求,对每一入井人员进行严格检查。 14.2.3 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必须制止其入井: 14.2.3.1 未戴安全帽的; 14.2.3.2 未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或所携带矿灯、自救器不完好(过期)的; 14.2.3.3 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未携带便携式瓦检仪的; 14.2.3.4 携带烟草及点火物品的; 14.2.3.5 穿化纤衣服的; 14.2.3.6 酒后入井、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意识不清的人员; 14.2.3.7 无入井安全资格证的; 14.2.3.8 无职能部门或 处领导 陪同的参观者、服务工程师等非本 单位 或与施工无关的人员。 14.2.4 对需要入井的女性由工会女工主任负责检身。 14.2.5 工作认真,待人礼貌,检查入井人员衣裤口袋及上身至灯带处有无违禁物品。 14.3 入井车辆检查制度 14.3.1 有下列情况的车辆必须禁止其入井: 14.3.1.1 工具箱内、司机室、车厢内有烟头和 点火物品; 14.3.1.2 无灭火器材或灭火器不合格的车辆; 14.3.1.3 无 处领导 及业务部门批准的电气焊措施,而装有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的车辆; 14.3.1.4 装有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的车辆,虽有 处领导 及业务部门批准的电气焊措施,但未配备至少两个灭火器的; 39 14.3.1.5 外施工单位无安监局签发的入井许可证、驾驶员无驾驶证和车辆操作证的车辆; 14.3.1.6 无审批措施入井的装载机; 14.3.1.7 无安全措施装有柴油发电机的车辆; 14.3.1.8 装有无防爆合格证电气 设备或无“检验合格证”的电气设备车辆; 14.3.1.9 人货混装的车辆,自卸车车厢内乘人的车辆; 14.3.1.10 大灯不亮,挡风玻璃及倒车镜不完好,无喇叭,车容不整洁的车辆; 14.3.1.11 装载货物超高、超宽、超长、绑扎不牢固或货物倾斜、装载不稳的车辆(超高规定:车辆所载货物不能超过司机室护架以上 20公分,如拉运设备时,超出规定高度,要经生产调度中心批准。超宽规定:车辆所载货物不能外露到车厢以外,如拉运设备、机架时,必须超出车厢,由责任单位制定措施,经审批后方可入井。超长规定:车辆所载货物 不许超出后车厢一米,超出此长度,必须制定措施,经审批后方可入井); 14.3.1.12 各种车辆司机室,车厢所乘人数不符合规定的车辆(规定双排客货司机室含司机乘 6 人,车厢不超过 8 人;加长五十铃车司机室含司机 3 人,车厢不超过15人); 14.3.1.13 马槽挂钩不齐全可靠,马槽不完整车辆,后车厢卫生差有杂物、淤泥或碎石的车辆; 14.3.1.14 车辆装运的碎石没有低于马槽高度 50mm。 14.3.2 检身员每检查一次后,都必须认真填写入井登记表,记录入井时间、入井车辆的编号、单位、入井人数。 14.3.3 每一出入井车辆、及车辆上每一入井人员必须下车接受检身员的检查,对不接受检查的,阻止其入井,并通知分管部门给予罚款。 14.4 入井、升井人员车辆清点制度 14.4.1 入井人员接受检身后及时统计人数并做好记录,详细记载入井时间、单位、总人数。 14.4.2 车辆入井要记录车号、单位、数量。 40 14.4.3 外单位参观学习人员入井必须由本 处领导 或职能部门人员陪同。准确记录总人数。 14.4.4 升井人员及车辆必须在距井口 10 米处停车,检查记载升井人数、单位及车号。 14.4.5 车辆升井 要严格检查驾驶室、车厢内、车架上所有材料设备,并记录清楚。 14.4.6 对升井人员及车辆如发现携带属于矿井设施或材料必须扣留,并及时汇报。 14.4.7 检查发现有偷盗矿井财产、设备现象,记录好车辆司机姓名、工作单位,及时汇报调度。由调度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核实处理。 14.4.8 检身人员必须严格清点出、入井人数,对当班井下人员总数统计准确,每班向调度汇报一次,并随时与充电室核对入井人员的数量,准确记录井下现有人员数量和车辆数量。 14.5 检身人员奖罚办法 为加强井口检身管理工作,有效控制违规人员 及车辆,避免事故和财产损失,提高检身人员责任感,特制定以下奖罚办法: 14.5.1 有下列情况对检身人员给予奖励: 14.5.1.1 检查发现并抓获私自藏雷管炸药者,奖励 500 1000元; 14.5.1.2 检查发现并抓获偷盗企业矿用安全设施和重要材料者,奖励 500元; 14.5.1.3 检查发现并抓获一般偷盗行为者,奖励 100 300元。 14.5.2 有下列情况对当班井口检身人员罚款 200元。 14.5.2.1 有带香烟和点火器具入井人员; 14.5.2.2 使用火工品施工单位未按规定办 理入井手续或当班无专职放炮人员; 14.5.2.3 使用电气焊单位无审批措施。 14.5.3 有下列情况允许入井对当班检身人员罚款 100元。 14.5.3.1 无安全资格证入井; 14.5.3.2 无驾驶证件驾车入井; 14.5.3.3 酒后入井; 41 14.5.3.4 人货混装; 14.5.3.5 安全帽、自救器佩带不齐,管理人员不带便携式瓦检仪; 14.5.3.6 乘坐不准乘人车辆上下井不加制止; 14.5.3.7 不按规定进行认真检身、检车; 14.5.3.8 清点人数、车辆不负责任, 记录填写不准确、混乱。 14.6 井口检身人员的权利 井口检身人员有权对不服从检查的人员实行罚款,罚款额 200 500 元。对拒绝检查制止无效或无理取闹者罚款 500 1000元。 15 现场交接班制度 15.1 交接班人员必须按时进行交接班,接班人 员 必须提前到达作业地点,在指定的地点交接班。 15.2 交接班如发现下列情形者不交接 15.2.1 接班人员如喝酒或精神异常; 15.2.2 接班人员不齐; 15.2.3 岗位文明生产不符合要求; 15.2.4 交班人对当班情况交代不清; 15.3 交接人员如发现有其它问题时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以求解决。 15.4 交接班时应交代清楚以下问题 15.4.1 当班设备和作业环境的情况; 15.4.2 当班存在的问题; 15.4.3 下班次应注意的事宜; 15.4.4 队领导的要求; 15.4.5 各种记录。 16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16.1 所有生产设备均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42 16.2 在用设备的操作规程各单位必须每三个月学习一次,并保留相应学习记录。 16.3 新型的设备在使用前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结束考 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16.4 新上岗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签订师徒协议,师傅有义务教导新员工正确的操作设备,新上岗员工在没有取得安全操作资格证时严禁操作设备。 16.5 同台设备需要几个人共同操作时,人员的使用单位要尽量考虑小组人员的素质,以便更好地合作。 16.6 员工在作业时必须按章操作,做到“三不伤害”。 16.7 机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如防护网、防护罩不符合要求,技术指标不达标,机身的设计不符合人机工程的要求,操作人员有权提出改造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