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FTTx网络规划建设--江苏移动_第1页
城域FTTx网络规划建设--江苏移动_第2页
城域FTTx网络规划建设--江苏移动_第3页
城域FTTx网络规划建设--江苏移动_第4页
城域FTTx网络规划建设--江苏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ebmoney 1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城域 FTTx 网络规划建设指导意见 (暂行) 一、城域 FTTx 网络 定位 (一)城域 FTTx 网络定位 城域 FTTx 网络是指覆盖城市及其郊区 、 开发区、 工业园区、 中心 乡镇 ,以城域光纤物理网为依托, 主要面向客户接入的综合业务接入和承载 网络 。 FTTx 网络将光纤 网络 的带宽优势 与分组化的承载 技术结合在一起 , 为客户 提供丰富的 业务类型和 可管理可监控的 电信级网络质量。在现阶段, FTTx 网络建设主要是以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大楼 /楼道)、 FTTO( 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办公室)为主。 ( 二 )城域 FTTx 网络承载的业务 FTTx 网络应满足包括话音、宽带上网、 IPTV 等 全业务承载需要。接入对象主要包括集团客户(企业单位、高等院校、星级酒店、商务楼宇、政府机关等)、营业厅及代办点、微蜂窝及分布系统、 WLAN 热点 、居民社区 等,同时也可接入 室外一体化基站、光纤拉远 基站 等 末端通信网元或网络设备,但 原则上不包括 宏蜂窝基站 。 宏蜂窝基站 接入 、通信网元或网络设备的中继电路 、高可靠性要求的专线电路出租 等仍以 SDH/MSTP/WDM 等城域传送网现有传输 接入手段 为主 。 /webmoney 2 二、城 域 FTTx 网络 结构 在城域网的核心层、汇聚层, FTTx 网与现有的 SDH/MSTP/WDM 网共用相同的光纤物理网络。 FTTx 网络主要面向客户接入层面。 ( 一 ) FTTx 网络结构特性 FTTx 网络结构的重要特性是分层分区 。 FTTx 目标网络应满足“层次清晰、布局合理、调度灵活、管理方便”的要求,以满足网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FTTx 网由接入主干层、接入汇接层、末端接入层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组成。 通常在用户桌面终端与 FTTx 网之间,会有一段 由铜线、无线 或 同轴电缆 等构成的用户驻地网 , 一般 情况下用户驻地网 不包括在 FTTx 网 的 范围内。 2、 在每个城域网 内 划分 多个综合业务接入区 ( 或 称全业务接入区) ,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内 包含 综合业务接入点 (或称全业务接入点) 、分纤点 (或称光纤资源分配点) 、管道杆路、光缆、配套设备、接入设备等各种接入资源,这些接入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 构成 城域FTTx 网络 。 ( 1) 设置 综合业务接入区 的主要目的是 按区域 完成集团客户管线预覆盖并规划建设 FTTx 网。 ( 2) 设置 综合业务接入点 的 主要目的是 作为综合业务接入区内的光纤物理网中心节点、业务归属点和与城域网汇聚层的衔接点。 ( 3) 设置 分纤点 的 主要目的是作为综合业务 接入点配纤、纤芯/webmoney 3 调度功能的延伸,辅助综合业务接入点完成光纤物理网的层次化收敛 ,简化末端接入光缆的布放 ,通常没有有源设备或只有功能简单的少量有源设备 。 分纤点一般不作为业务归属点,也不直接与上层网络连接。 3、 通过 建设综合业务接入区 、 设置综合业务接入点和分纤点,并围绕它们来组建层次清晰的 FTTx 光缆网, 每个 末端 客户 应有 明确及 唯一 的区域归属和节点归属,其上联光缆路由清晰明确,在已 完成管线预 覆盖 的前提下即可 实现快速 、有序的 接入 ,并且 能够适应末端客户的频繁 变化 。 综合业务接入区示意图如下: 汇聚节点末端接入点(集团客户)综合业务接入点至汇聚节点光缆接入点接入光缆完成管道预覆盖建设未完成预覆盖集团客户分纤点接入路径为:末端客户 分纤点 综合业务接入点 汇聚节点 ( 二 ) 综合业务接入区 内的分层 结构 接入主干层 是指 位于 综合业务接入点 与 上层汇聚节点 之间的网络层次 。接入汇接层是指 位于综合业务接入点与 分纤点之间的 网络层/webmoney 4 次 。末端接入层是指末端 客户与 分纤点 之间的网络层次 。若区内没有分纤点,也可以是指末端客户与综合业务接入点之间的网络层次 。 分层 结构示意图如下: 一般城市城区均按照主干 /汇接 /末端三层网络结构建设。对部分郊区、县城或中心乡镇等接入需求量不大的综合业务接入区,目前可按主干 +末端接入两层结构建设,待将来业务需求较大时再建设接入汇接层 光缆,改造为三层结构。 三、城域 FTTx 网络 规划 建设策略 (一) 合理规划 城域网综合业务 接入 区, 尽快 完成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各层次网络搭建。 (二) 重点落实 综合业务接入点及分纤点建设、 接入主 干层及接入汇核心层 汇聚 层 综合业务接入区 末端接入 层 接入主干层 综合业务接入点 末端 接入点 分纤点 二次 分纤点 接入 汇接 层 综合业务接入区 汇聚节点 核心节点 接 入 层 /webmoney 5 接层光缆建设、管线 预覆盖建设 三个方面的工作 , 做好基础资源 储备。 (三) 依托层次清晰的城域光纤物理网络, 以 PON(无源光网络) 、SDH/MSTP 等光纤接入技术为主,无线接入等作为补充手段, 支撑 全业务竞争 。 (四)注重 FTTx 网络与上层城域数据网和软交换网等承载网、业务网的有机衔接、协作配合, 统一考虑 设备端口、 VPN 规划、 QOS 规划、IP 地址规划和分配、 VLAN ID 规划和分配、用户认证和带宽限制、 号码资源分配、 业务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 (五) 网络建设过程中 应加强 设计施工规范性要求,注重 主设备、配套设备和 线路器材的质量把关,确保 FTTx 网络 能够 在恶劣 环境下 长期稳定运行 。 四、城域 FTTx 网络 规划 建设原则 (一)综合业务接入区的 规划 建设 要求 1、在城域综合业务 需求 密集区域,包括各地、市、县的城区及其郊区、开发区 、工业园区 及 中心乡镇 , 依据 客户密集程度、 业务发展潜力、管线 资源分布情况 ,以城市道路、街区、公路、铁路、河流等为分界, 合理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 2、 综合业务接入区覆盖范围: ( 1) 在 主要的繁华商业区、 城市中心区域 , 建议 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的 覆盖范围为 1 2 平方公里。 ( 2) 在用户密度较高的普通 城区 ,以及成熟的开发区和工业园/webmoney 6 区 等处 , 建议 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的 覆盖范围为 2 5 平方公里。 ( 3) 在用户密度较低的城市郊区、新建开发区、新建工业园区,以 及中心 乡镇 等 处, 建议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的覆盖范围为 5 10 平方公里。 3、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的覆盖范围一旦划分确定,不再随意变动, 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以利于区内的 网络 建设, 但 可 根 据业务 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少量的 分拆、归并或 调整。 4、 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要求 ( 1) 相邻的 综合业务接入区 之间应有明确的边界。 ( 2)区内 各综合业务接入点 布局合理, 能够覆盖全区内的末端客户。 综合业务接入点向上至汇聚节点有 2个 ( 或 2 个以上 ) 稳定 可靠 的 物理路由 。 接入主干层光缆紧密围绕综合业务接入点进行建设。 ( 3) 区内分纤点规划布局合理, 能够分片收敛末端客户接入光缆。综合业务接入点至分纤点之间有稳定可靠的物理路由。 接入汇接层光缆紧密围绕分纤点进行建设。 ( 4) 区域 内重点集团客户 管线 预覆盖率达到 90以上。 ( 5)区 域内的断头管道应不 影响接入主干层、接入汇接层组网 。应合理利用 管孔资源 ,避免 小芯数光缆重复 布放 和 光缆迂回穿放。 ( 6) 管线和节点基础资料 应 完整清晰, 并 及时录入管线资源管理系统, 便于 光纤物理网 维护 管理。 (二) 综合业务接入 点 的 规划建设 要求 1、 一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应设置 1 2个综合业务接入点,原则上/webmoney 7 禁止一个综合业务接入点带两个综合业务接入区或一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内设置 3 个及以上的综合业务接入点 。 2、综合业务接入点机房应具备光缆进出方便、供电稳定、机房安全有保障、机房面积满足设备和光纤分配架安装需要等条件。 3、节点机房建设要求 ( 1) 面对全业务竞争应加强 各类节点(包括汇聚节点、 综合业务接入点、 分纤点 等 ) 的 自有产权 机房建设,提高节点机房的自有产权比例。 节点机房 原则上应 优先 考虑与基站合建。 ( 2)节点机房的选择要与城域传送网、数据网的规划方案保持一致,节点机房的选址建设进度 可 适度超前于城域传送网、数据网的建设进度。 ( 3) 首先 , 应 利用 现有自有产权 的 基站 和 营业厅 作为 节点机房 。其次 可选择租期长、合作关系稳定的基站 和营业厅 ,作为网络层次上重要程度相对较低的节点机房。 在现有机房 资源 确实 无法满足需要时 ,可适当新购 节点机房 , 并 按关于明确本地传送网传输节点机房建设相关问题的通知(江苏移动 20061066 号) 的要求 执行 。 ( 4)在自有产权的营业厅中, 可 划分 10 平 方 米左右作为节点机房 专用面积 。 后续 新建 节点机房 应 采用与基站选址统一规划、合建的方式 。 (三)分纤点的规划建设 要求 1、 分纤点应 选在收敛 末端 客户 光缆 便利 、 周边管道资源到位 的合理位置 。 在客户密集或管道资源紧张的区域,综合业务接入点至末/webmoney 8 端客户之间 可设置 1 2 级分纤点进行逐级分纤 ,但原则上不超过 2级。 分纤点的配纤能力应与接入汇接层光缆芯数、周边客户数量相匹配。 2、 一个综合业 务接入区内设置的一级分纤点数量原则上不超过8 个。二级分纤点可根据需要来设置, 但原则上只用于收敛 邻近 的末端客户 光缆,并上联至一级分纤点。 3、 分纤点 设置优先选择室内分纤 方式,要求分纤点稳定(自有产权或长期租赁,如自建营业厅、基站等)、 安全可靠、 光缆和人员进出方便 。 4、 在室内分纤点选择困难的情况下 , 可采用室外光缆 交接箱作为分纤点 建设的补充手段 。 室外光缆交接箱设置时应重点考虑安全性要求,可优先考虑 安装 在 单位 院落 内 等 安全 位置 , 必须放置在道路旁时, 优先考虑 安装在 绿化带内等 相对安全 的位置。 室外落地式 光缆 交接箱 配纤 能力 (不含直通纤芯) 应不低于 288 芯。 5、 原则上不采用 接头盒作为分纤点。 接头盒分纤 方式 仅 作为 临时 过渡手段 。 (四)管 线 预覆盖建设 要求 管 线 预覆盖 是 快速应对 客户接入需求的主要手段。管 线 预覆盖的目标是末端管井进入 客户的楼宇内、院落内或贴近院墙边,以便于将来有业务需求时原则上能够在签订业务合同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光纤 接入。 管道建设过程中,应对集团客户 、住宅小区 等 客户 进行 全面 梳理,/webmoney 9 在客户密集分布区域,可适当提高管道孔数或考虑在道路双侧建设管道 ;为便于快速接入客户,应考虑客户门口 人手孔 预留和 横向过路管道 建设 。 (五) 各层面光缆 的规划建设 要求 接入主干层、接入汇接层光缆要求统一规划、集中实施;末端接入层光缆 按照“按需建设”的原则 。 1、 接入主干层光缆 是指沟通综合业务接入点和上层汇聚节点的光缆路由,以 双路由 环形结构为主 。 接入主干层光缆在综合业务接入点及汇聚节点原则上 采用光纤 全进全出 的配纤方式, 原则上应采用室内配纤 。 光缆 芯数一般为 36 芯 144 芯。 2、 接入汇接层光缆 是指综合业务接入点与分纤点之间的光缆。接入汇接层光缆建设应根据区内用户分布情况,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确定纤芯规模。接入汇接层光缆纤芯数一般为 24 芯 144 芯,建 议繁华商业区、城市中心区域选择较大芯数的光缆。 原则上应以室内配纤为主、室外配纤为辅。 组网结构 和配纤方式应 优先采用环形公共纤结构,部分县城、郊区及乡镇的接入汇接层光缆建设可根据用户分布情况采用树形主干公共纤结构,公共纤比例应根据客户分布情况及组网需要设置 。 3、 末端接入层光缆是指综合业务节点至末端 客户 或分纤点至末端 客户 的光缆。 环形、链形、星形结构都可采用,重要业务应采用 双路由 环形组网。末端接入层光缆 根据需要可选择 8 芯 48芯 光缆 。 ( 六 )接入技术的选择 /webmoney 10 现阶段, 对于高等级、高可靠的专线接入需求(金融机构、 政府专网等),仍采用 SDH/MSTP,为用户提供 2M、 FE、 155M 专线。对于普通集团客户, 可 采用 PON 与 SDH 网络 、数据网络 相结合的方式,将客户就近接入城域数据设备,分别提供语音、宽带和专线接入 。 对偏远 或零星 的集团客户,仍可 灵活 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