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教育局工作计划的安排和集体备课小组的统一教学方案,结合班级学生及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争取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复习依据 初升高考试语文的主要测试的范围主要有:语言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课外现代文考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考查、名着阅读和作文。语文教师将根据以上几方面把课本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试题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 三、复习提要 1、 语言积累和运用。 2、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4、 作文复习。 5、 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重点: 1、 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规范书写,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考虑词语义的轻重(引人注目与引人入胜)、正反(门庭若市与门可罗雀)、感情色彩(原形毕露与锋芒毕露)、使用范围(精巧绝伦与美轮美奂)等。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翻译文言语句要做到信、达、雅(文言翻译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词语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文言断句口诀: 联系全文前后看,紧紧抓住曰云言,常用虚词是标志,词性词义要判断,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4、赏析诗歌关注表达技巧、关注锤词炼字和关注情感主旨等方面的训练。 5、 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难点: 1、 关键词语的揣摩。 2、 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 理解诗歌的意境。 4、 作文的选材立意。 四、课时划分: 1、 积累与运用(4课时)。A、拼音汉字、改正错别字。B、古诗、名句的默写。C、仿写句子、广告标语、综合性学习。D、名着导读。 2、 现代文阅读(4课时)。 3、 文言文阅读(4课时)。 4、 作文(2课时)。 五、具体安排 : (一)基础知识复习: 1.时间:4课时。 2.形式:专题复习和训练评讲相结合。 3.内容:本册书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形声字,同义词,反义词,修改病句(用词不当、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及赘余、表意不明、褒贬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 4.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4)辅差工作不放松。 (5)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6)加强检查的落实,必要时动用小组长和班干协助,力求重要地方人人过关。 (三)作文复习; 1.时间:2课时 2.形式:习作欣赏、修改和临场指导 3.内容:进一步提高审题、选材能力,本学期自己的习作修改,进一步提高。 4.措施: (1)对于中下生加强写得出的个别指导。 (2)书写习惯的纠正。 (四)具体复习内容: 一、二单元:新闻 记叙类文体(小说、散文) 人物(同上) 散文 写法:先抑后扬,有详有略,前有铺垫、后有烘托 第一课:新闻两则 (新闻) 1. 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 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 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教材P7、8) 4.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 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6. 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8. 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小说)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 1.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 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 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 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 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17、18、47、53、60、61小节) 过于自信和自尊(第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 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 第三要素:环境描写 星星 第小节 水鸟 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苇子 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 侧面描写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 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 第三课:蜡烛 (通讯) 1. 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 2. 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 3.感人因素 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 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 3. 细节描写 炮火:11次 (反复描写) 蜡烛:7次 黑围巾:5次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散文) 1. 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2.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性格: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胸怀博大。 3. 本文所用的修辞:反语。 作用:有讽刺意味,极其尖锐、辛辣。 总评:世界奇迹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4.圆明园 分说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充满赞美之情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散文) 1. 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 2.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理解、尊重 日本作家:自私的狡辩-鄙弃、孤立 3.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第一单元综合学习 1.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战争名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 (散文) 1.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2.阿长的形象: 阿长是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没有文化,不识字,粗俗、好事 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善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3.叙八件事 4.我的感情变化:讨厌 空前的敬意 憎恶 新的敬意 5.写法:(第4、8小节)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6.铺垫蓄势:1922小节:买山海经之前 不写:买山海经的过程 2329小节:买山海经之后 称赞烘托:写我震悚、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的心情。 第七课:背影 (散文) 1. 文体:回忆性散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学者、诗人。 2. 主题: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儿子对父亲的感念。 3.四次背影,四次流泪,五句话 4.结构【1】思念父亲,惦记背影(开篇设疑) 【26】回忆往事 【23】别时家境,祸不单行,家境惨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45】细心关照(铺垫背影) 【6】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7】别后的思念,再现背影 5. 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的? 答:外貌描写。写衣帽 呼应开头,表现家境惨淡 与我的紫毛大衣对比,突出深切的父爱 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细致地描写父亲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突出深切的父爱。 用自己的情感反应来烘托背影,被深切的父爱感动落泪。 第八课:台阶 (小说) 1. 文体:小说。 2. 父亲的形象:非常要强,有志气,渴望提高地位,获得尊重,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老实厚道,谦卑。 第九课:老王 (散文) 1. 线索:我和老王的交往。 谋生手段艰难 命苦 生理上有缺陷 2. 老 居住条件恶劣 王 为作者送冰 善良 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 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送香油和鸡蛋 作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者 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3 . 的 老王送香油鸡蛋,我坚持给钱 善 关心老王,询问他能否维持生活 用善良体察善良 良 女儿送鱼肝油 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 4.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选自杨绛散文,着有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唐o吉诃德。 5.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着有小说围城和学术着作谈艺录和管锥编。 6.第1316小节:体现老王朴实、善良的品质。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第十课:信客 (散文) 1. 选自秋雨散文。余秋雨,上海人。着有文化苦旅。 老 说明信客职业特点-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阅历丰富等(现实社会需要大大提倡的) 2.信 年轻信客接班 客 用自己丰富的经历,指点年轻信客; 用自己惨痛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 三、四单元:说明文体 事物说明文:11、13、14、15、19课 事理说明文:12、16、17、18、20课 第四单元:科普文 说明文知识P99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两种说明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分-总)事物说明; 故宫博物院 中国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 递进式 事理说明 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落日的幻觉)、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到概括 说明方法及作用:(中国石拱桥和大自然的语言) 下定义:对某样事物的定义; 简洁严密 举例子: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说明什么对象的什么特点; 作比较:更突出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比喻):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分类别:层次分明;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引用 : 更权威地印证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画图表 :更直观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摹状貌:更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说明文中能否换成或能否去掉的回答方法:肯定或否定;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这个词在是什么意思;这个词不在是什么意思;下结论(所以能或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 1. 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着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 【12】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历史悠久 【3】我国石拱桥特点 分布广泛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地理位置 历史悠久 修建时间 结构坚固 【45】介绍赵州桥 结构特征 (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 历史悠久 【68】介绍卢沟桥 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形式多样 【9】我国的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由主要到次要) 【10】写石拱桥在解放后的发展 3.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的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从概括到具体: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 从概括到具体 从整体到局部 从主要到次要 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引用 列数字 摹状貌 作比较 4.主题:本文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第十二课:桥之美 1. 芦苇丛上的石桥 疏朗开阔之美 江南乡间的石桥 阴柔阳刚之美 桥 水天间的长桥 丰富想象之美 山区的风雨桥 安闲自在之美 索桥-高山峡谷-具有生命力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1. 本文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剧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 1.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16】: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 b紫禁城正门内外 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 2. 太 外形 和 内景 前 殿 位置 用途 朝 中和殿 概貌 用途 保和殿 用途 前朝内廷分界地带 2. 本文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第十五课:说屏 1. 屏的定义 主 屏的作用 体 屏的种类 屏的设置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课文引用古诗词的好处: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增添情趣,留有余味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1. 第一部分【13】说明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队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13】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表达方式:描写(主要)、说明 【610】 由大到小 说明顺序 由主到次 由空间到时间 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 1. 本文是按逻辑顺序来写的 2. 举例子和四个小标题让这篇文章更易懂,深入浅出。 第十八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 本文两篇短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发现问题 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第十九课:生物入侵者 1. 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好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第二十课:落日的幻觉 1. 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原因) 五、六单元外加课外十首诗是古诗文内容,熟练背诵及默写25、30课,还有课外十首诗;重点复习21、22、26、27课,尤其是文中的一些重点实词、虚词解释,通假字,一词多义, 会一些名句的翻译,整体把握课文,能回答一些重要问题。 二十一课:桃花源记 1. 本文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着名诗人。被喻为田园诗人。选自陶渊明集。 2以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3. 世外桃源:指与外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也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环境优美、宁静 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劳动 4.桃源 生活安乐幸福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没有战争,没有剥削 5.主题:反映我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写法:层层设疑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 写法:托物言志 陋室铭 1.第一层:提出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二层:景人事志: 第三层:以古代贤者自喻表明自己高雅的情趣。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2. 主题:表达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爱莲说 3. 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4. 菊:正面衬托。隐逸者:孤傲清高,避世退隐。 牡丹:反面衬托。富贵者:追名逐利。 莲:君子。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谦虚、正直。 5. 主题: 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第二十三课:核舟记 1. 说明文:说明对象-核舟。 体积上:小 2. 特征 (奇巧) 构思上:巧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内容多) 3. 结构: 总 【1】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 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分【25】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 总【6】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 4.主题: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 第二十四课:大道之行也 1. 本文选自礼记o礼运。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特征:天下为公。 大同:指理想社会。 3. 全文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23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 主题: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圣;杜甫的诗-诗史。 望岳 1.一、远望-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用齐鲁广大的平原烘托泰山的高大雄伟) 二、近望-神奇秀丽,遮天蔽日(虚写、实写) 三、细望-高大深远 (由景生情:胸怀激荡、眼界开阔) 四、神望-抒发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春望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所见 忧国伤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感(对偶) 感时伤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书珍贵,对家人的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叹自己苍老念家悲己 石壕吏 主题:赞美了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也含蓄地揭露了差吏的残暴 一. 致词的由来 二. 对比(差吏凶残、老妇悲苦) 三. 主体 写老妇致词 四. 尾声 暗示老妇被抓 第二十六课:三峡 1. 写法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大笔点染的手法 动静结合 2. 一:先写山 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二:再写水 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奔放美(江水上涨、水流湍急) 春冬:清悠美(素、绿、清、影) 秋:凄婉美(寒、素、凄、哀) 写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 引用渔歌: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反衬三峡秋季凄凉萧瑟的气氛。 4. 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选自水经注。 第二十七课: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被称为山中宰相。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北宋人。选自东坡志林。 表达了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闲人:有闲情雅致的人;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第二十八课:观潮 1.【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结构:总-分-总 顺序:由远而近 方面:形状、颜色、声音、声势。 修辞:比喻、夸张、引用 【2】写水军演戏的精彩场面(动静相衬) 【3】弄潮儿的英姿(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4】写观潮人多-侧面描写,突出潮水的雄伟壮观, 也突出了表演的精彩。 2. 以潮为线索 ,写出钱塘潮的奇观 船只多 第 阵势大 3. 二 个人作战技艺高 节 战斗激烈 迅速撤退 第二十九课:湖心亭看雪 1. 回忆性山水小品文。 2. 本文作者张岱。字宗子,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