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概论精华版.doc_第1页
国际经济法概论精华版.doc_第2页
国际经济法概论精华版.doc_第3页
国际经济法概论精华版.doc_第4页
国际经济法概论精华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1、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国际经济法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国际经济法是各国统治阶级在国际经济交往方面协调意志或者个别意志的体现;国际经济法是巩固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变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2、国际经济法的含义(1)狭义说。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新分支。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专门用来调整国际公法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所以,它属于国际公法范畴,是国际公法的一个新分支,是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国际公法。代表人物:英国的施瓦曾伯格、日本的金泽良雄、法国的卡罗等人。(2)广义说。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跨国)经济关系的国际法、国内法的边缘性综合体。此说认为:国际经济法是用来调整从事跨越国境经济交往的各种公、私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它的内涵和外延,早已大大突破了国际公法单一门类或单一学科的局限,而涉及国际私法、国际商法以及各国的经济法、民商法等,形成了一种多门类、跨学科的边缘性综合体。代表人物:美国的杰塞普、斯泰纳、瓦格茨、杰克逊、洛文菲尔德以及日本的樱井雅夫等人。(3)对以上两大学派观点的分析.狭义说严格划分国际法与国内法、“公法”与“私法”界限,从理论上而言,此说具有界限分明、避免混淆的长处。但衡量当今国际经济交往的客观情况,却存在着不切实际的缺陷。持“广义说”的学者的基本研究途径是沿着学以致用、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方向进行的,从方法论上看,是面向实际、有所创新和可资借鉴的。但是,其中某些美国学者的基本立场却带有浓烈的殖民主义、扩张主义、霸权主义气息。这是应当批判的。当代的中国法律学人,应当顺应国际经济秩序除旧布新的潮流,对国际经济法学这门新兴边缘学科的现有知识和现有体系,“拿来主义”和“消化主义”并重,取其养分,弃其糟粕,逐步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体现第三世界共同立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学科新体系和理论新体系。3、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国际经济法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强权国家保持和扩大既得经济利益、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与贫弱国家争取和确保平权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从宏观上分析,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约在公元前数世纪至公元17世纪期间。主要包括:罗得法;罗马法中的万民法;中世纪的国际性商事法典;汉萨联盟式的商务规约等等。汉萨联盟:1417世纪期间北欧诸城市国家结成的以北德意志诸城市为主的商业、政治联盟组织,其主要目的在于互相协调和保护它们的贸易利益和从事贸易的公民,并且共同对付联盟以外的“商敌”。对于联盟内部各盟员城市间商务争端,则应当按有关规定交付仲裁。联盟为了共同的商业利益,有权对外宣战、 和及缔结条约。(2)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约在17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主要包括:双边国际商务条约;近现代国际习惯或惯例;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多边国际专项商品协定;近现代国际商务惯例;近现代各国商事立法等。平等的双边国际商务条约:国力大体相当的两个拥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在自愿基础上签订的以互利互惠为内容的商务条约;不平等的双边国际商务条约:国力相差悬殊的两个国家(其中一个国家主权不完整)之间,在一方受威胁或暴力而不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以片面特惠为内容的商务条约。(3)转折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约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主要包括:布雷顿森林体制和关贸总协定;创立国际经济法新规范的斗争(含第一次亚非会议,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以及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的发展;区域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公约的出现;国际商务惯例的发展;各国涉外经济法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与国际经济法面临的新挑战。3、国际经济法与内国经济法的联系和区别。内国经济法是指各国涉外经济立法或经济立法中的涉外部分.内国经济法是国际经济法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要注意排除来自西方某些强权发达国家的两种有害倾向:即排除或削弱其域内效力以及扩张或强化其域外效力.4、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务惯例的联系和区别。国际商务惯例既不属于国际公法范畴,也不属于国际私法(冲突法)范畴或各国经济法的范畴,主要是指各种国际性非政组织制定的用以调整分属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商务规则。国际商务惯例是国际经济法的有机组成部分。5、 简述国际商务惯例的特征。(1)其确立并非基于国家立法或国家间的缔约。(2)它对于特定当事人具有的法律约束力,并非直接源于国家的主权或其他强制权力,而是来源于当事人的共同协议和自愿选择。(3)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对于某一项现成的国际商务惯例,只要双方合意议定,可全盘采用,也可有所增删。(4)国际商务惯例对特定当事人的约束力的实施或兑现,往往须借助国家的主权或其他强制权。6.简述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以及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主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主旨,是要在世界范围内促进货币和金融方面的国际合作,从而促进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相对稳定和自由化。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主旨,是要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关税和贸易方面的国际合作,从而促使国际贸易自由化。7.简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中所体现的法理原则的内容。(1)确认了各国的经济主权是不可剥夺、不可让渡、不可侵犯的。各国对本国的自然资源以及境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享有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各国有权对它们实行切实有效的控制管理,包括必要时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有化或将其所有权转移给本国国民。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遵守东道国的政策法令,接受东道国的司法管辖和管理监督;不得强行索取特惠待遇,不得干涉东道国内政。(2)确认应当按照公平合理和真正平等的原则,对世界财富和经济收益实行国际再分配,以遏止和消除富国愈富、贫国愈贫的危险趋向和恶性循环。为此,必须在国际生产分工、国际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国际税收、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资金融通、国际运输、公海资源等领域,全面地逐步变革现行的不合理、不公平的体制,并对发展中国家采取各种不要求互惠的优惠措施。(3)确认一切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一切世界性经济问题上都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决策权和受益权。国家不论大小,不论贫富,应该一律平等。8、概述创立国际经济法新规范的斗争。(1)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4月,包括中国在内的28个摆脱殖民统治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在印尼的万隆集会,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下,讨论了弱小民族的切身利益问题,并以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的形式,向世界宣告了亚非弱小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行动准则。会议首先吹响了发展中国家共同为改造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团结战斗的号角。(2)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联合斗争下,联合国大会于1960年底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庄严宣布必须迅速和无条件地结束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在1962年底又通过了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首先明确提出了国家的经济主权的原则:承认各国对本国境内的一切自然资源都享有不可剥夺的永久主权;尊重各国的经济独立,一切国家都有权依据本国的利益自由处置本国的自然资源;为了开发自然资源而被引进的外国资本,必须遵守东道国的各种规章制度,服从东道国国内法的管辖;在一定条件下,东道国政府有权对外资企业加以征用或收归国有。(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发展中国家的倡议下和推动下,1964年底组成了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为联合国在经济方面的一个常设专门机构,发展中国家通过这个组织,依靠自己表决权上的优势,专门针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开发方面的问题,逐步制订和推行比较公平合理的新原则、新规范,以逐步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此,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南斯拉夫在1964年联合组成了77国集团。1964年和1968年先后两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国际贸易方面倡导和率先制定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非互惠的普惠待遇”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承认。(4)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及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50年代和60年代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法在除旧布新方面取得的初步成就,为70年代国际经济法的重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联大于1974年4月召开了第6届特别会议,围绕着原料和发展这一主题,专门讨论了反对殖民主义剥削和掠夺、改造国际经济结构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安排,一致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第二章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 南北关系南方国家是指广大的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包括亚洲南方地区的国家;北方国家指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如欧洲国家、北美国家。南北关系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南北关系既充满矛盾与对立,又存在依存与合作,其实质在于打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剥削。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2、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南北矛盾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贯穿于国际经济法始终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原则,包括经济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全球合作原则以及有约必守原则。3、 经济主权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过程。(1)1952年1月,联合国大会第六届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发展与通商协定的决议,率先肯定和承认各国人民享有经济上的自决权。(2)1952年,联大第7届会议通过了关于自由开发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权利的决议,把自然资源问题与国家主权问题联系起来。(3)1962年,联大第17届会议通过了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正式确立了各国对本国境内的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基本原则。(4)1974年5月,联大第6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从全世界国际经济秩序实行重大变革和除旧布新的全局上,再次确认和强调了各国对本国境内的全部自然资源以及本国境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享有完整的、永久的主权。会议明确肯定了发展中国家对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各项基本要求,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维护经济主权的正义主张。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具体内容:(1)各国对本国内部以及本国涉外的一切经济事务,享有完全、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利,不受任何外来干涉.(2)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3)各国对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4)各国对境内的外国资产有权收归国有或征用。(5)各国对世界性经贸大政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4、新争议的缘起:乌拉圭回合与世贸组织WTO的前身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采取重大举措是要求全体一致,到乌拉圭回合时,通过谈判磋商,协调各方一致,达成共识,签订“一揽子”的多边国际条约。在谈判磋商过程中,要求在何种范围、何种程度上限制他国的经济主权,愿意在何种范围、何种程度上限制本国的经济主权,就成为讨论和争执的核心和焦点。5、 公平互利原则1974年先后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把互利原则和公平原则联结起来,突出地强调各国经济交往必须贯彻公平互利。公平互利原则的主要宗旨在于树立和贯彻新的平等观,纠正虚假的形式上的平等,实现真正的实质上的平等,从而逐步纠正全球财富国际分配不公造成贫富悬殊的现状。公平互利原则的实践:非互惠的普遍优惠待遇。非互惠的普遍优惠待遇是指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中,发达国家(给惠国)应当给与发展中国家(受惠国)“普遍的、不要求互惠和不加以歧视的待遇”。(1)实施非互惠的普惠待遇,并不是发达国家恩赐与施舍,也不是发展中国家的讨赏和乞讨。(2)从全局、长远的角度来看,给惠国实际上从受惠国不断取得重大的回报和实惠,蕴含着等价有偿原则。(3)实施普惠制,只不过是等价交换和等价有偿等公平原则的恢复和重建。(4)国际社会中各类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和互相补益的。6、全球合作原则 (1)全球合作原则的中心环节:南北合作。南北合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基于互相依存和互相补益的密切关系而进行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合作。南北矛盾是全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南北矛盾根源在于世界财富的国际分配严重不公。南北矛盾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力图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发展中国家力图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南北合作的实践:洛美协定与科托努协定。洛美协定的全称为欧洲共同体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以欧共体成员国对非加太国家的贸易优惠和补贴贷款的协议为主要内容。是当前南北关系中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缔约国已达86个。最初签订于1975年,后经过1979年、1984年、1989年三度扩充、续订和更新。2000年签署的伙伴关系协定(科托努协定)取代了洛美协定。(3)洛美协定式的南北合作的局限性。1.在南北国家的贸易交往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等价交换。非加太地区国家向欧共体出口的绝大部分是初级产品,欧共体向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的则大部分是中高级制成品,两类产品价格存在着明显不合理的“剪刀差”,而且呈逐渐扩大的趋势。2.关税上的普惠待遇往往伴随着种种非关税壁垒的重重限制。欧共体往往巧立名目,以卫生条例、质量规定以及其他行政手段,对来自非加太地区的产品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施加新的限制。3.用以稳定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收入的补贴和给予这些地区的财政援助,其绝对数量虽不断增长,但相对于这些贫弱国家发展经济的现实需求相距甚远;4.由于在殖民地时代形成的畸形经济,迄今积重难返,许多非加太地区国家不得不接受外来指令,在农业生产或牧业生产上仍然实行单一种植、单一经营和单一出口,从而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难以彻底摆脱经济落后状态。(4)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开展经济合作,国际上通称为“南南合作”,主要表现为七十七国集团。南南合作的伟大战略意义:1.现行的国际经济体制,是在经济实力基础上形成的,要改变它也需要实力,南南合作可以发展和壮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2.历史表明,经济上依赖发达国家并不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南南合作,联合自强才是第三世界国家增强经济实力的可靠途径;3.实行南南合作,联合弱小国家,对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对话、南北谈判中的地位具有现实意义;4.南南合作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弱者互助互济、公平互利基础上的。本身就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种体现;5.南南合作并非意味着与北方发达国家割断联系,更不是要取代南北合作,而是为了更公平的促进南北合作,实现世界各类经济的普遍繁荣。(5)南南合作的实践:七十七国集团。1964年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为扭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被动地位,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自此称为七十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是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1994年达成建立南方中心协定。7、多哈回合(DDR)(1)2001年11月10日,WTO于卡塔尔首都多哈通过多哈宣言,决定:以全球发展普遍面临的发展问题为中心,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全球性多边贸易谈判,以便对现有的WTO体制和规则,即现有的国际经济立法,加以必要的改善和更新。宣言中特别强调要把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和利益放在中心地位,并明确规定,依据本宣言设定各项议题进行新一轮的多边磋商,应当在2005年1月1日以前结束。(2)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首屈一指的议题和难题是农业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利害冲突的焦点和核心,也是南北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3)许多发达国家对本国市场采取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在“市场准入”上设置重重障碍,同时对本国农业给予多种国内资助,对本国农产品出口给予各种出口补贴,扭曲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秩序,严重损害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权益。8、有约必守原则。(1)有约必守原则的基本内容。1有约必守原则,包括条约必须遵守和合同(契约)必须遵守两重涵义。2.就国家间的经济条约而言,有约必守指的是当事国一旦参加签订双边或多边经济条约,就要在享受该项条约赋予的国际经济权利的同时,也受到该条约和国际法的约束,否则,就会构成国际侵权行为或国际不法行为,就要承担由此引起的国家责任。3.就自然人、法人互相间或他们与国家之间的合同(契约)而言,各方当事人一旦达成协议,依法订立合同,就受到合同约束,必须信守合同,履行约定义务,否则就构成违约行为,就要承担由此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2)有约必守原则的前提:条约或合同(契约)必须合法。(3)有约必守原则的限制。1.合同或条约必须是合法、有效的;2.合同或条约往往受情势变迁的制约。情势变迁原则是有约必守原则的例外。但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1.发生情势变迁的时间必须是在缔约之后。2.情势变迁的程度必须是根本性的改变。3.情势变迁的实况必须是当事国所未预见的。4.情势变迁的结果必须是丧失了当事国当初同意接受该条约拘束的必要基础或基本前提。5.情势变迁的影响必须是势将根本改变依据该条约尚待履行的义务的范围或程度。6.情势变迁的原因必须不是出于该当事国本身的违约行为。7.情势变迁原则适用的对象必须不是边界条约或边界条款。第三章 国际货物贸易法1、国际货物贸易国际货物贸易,又称国际货物买卖,是指营业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进行的有形货物(动产)的买卖活动。调整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就是国际货物贸易法。它是国际货物买卖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和各国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及其冲突规范的总称。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营业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为进行的有形货物(动产)的买卖活动而订立的合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实质要件主要表现为发价和接受。形式要件表现为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合同成立的时间:接受到达发价人时为合同成立的时间;在被发价人以某种行为表示接受的场合,被发价人作出行为之时成为合同成立的时间;依据我国合同法,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合同成立的地点:接受到达地,即发价人所在地,是合同成立地;在被发价人以某种行为表示接受的场合,被发价人作出行为的行为地为合同成立地。依据我国合同法,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合同成立地为签订确认书之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条款:标的物条款;价格条款;运输条款;保险条款;支付条款;检验条款;免责条款即不可抗力条款;索赔条款;法律适用条款;争议解决条款。双方的义务:依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卖方的主要义务为交付货物,移交一切与货物有关的单据并转移货物所有权。交付货物,要“货物相符”,而且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即卖方承担权利担保的义务。买方的义务有二:支付货物价款和收取货物。合同的终止:合同已按约定条件得到履行;由于障碍,履行合同义务成为不可能;双方当事人就终止合同达成协议;宣告合同无效。3、关于发价发价的含义: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价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成发价。一个有效的发价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应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二是建议的内容必须十分确定,以便对方考虑。三则必须表明发价人在其发价一旦得到接受就将受其约束。被发价人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发价相当于我国合同法中的要约。发价的效力:发价于到达发价人时生效,发价人即受其法加的约束,对被发价人来说,他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还可以还价,即就发价的内容按自己的意思加以改动,送还发价人。发价的效力,因被发价人的拒绝而消失,发价还会因发价人的撤销而丧失效力。被发价人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发价的撤回和撤销:如果发价人的撤回通知于发价到达被发价人之前或同时送达被发价人,构成发价的撤回。如果发价的撤销通知于被发价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被发价人,构成法家的撤销。不可撤销的发价除外。如有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发价不得撤销:1、发价写明接受发价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发价是不可撤销的;2、被发价人有理由信赖该项发价是不可撤销的,而且被发价人已本着对该项发价的依赖行事。4、关于接受接受:被发价人声明或作出其他行为等同意发价的意思表示,是对发价的接受。被发价人表示发价,合同成立。接受相当于我国合同法中的承诺。接受的生效时间:世界上有投邮主义和到达主义两种主张。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我国1999年合同法采取的是到达主义。逾期的接受:接受没有在应到达的时间内到达,是为逾期的接受。逾期的接受无效,可以视为由被发价人做出的新的发价。例外情况下,预期的接受有效:1.如果发价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将预期的接受仍有效这一意见通知被发价人。2.如果载有逾期接受的信件或其他书面文件表明,它是在传递正常、能及时送达发价人的情况下寄发的,则此项逾期接受应被认为具有接受的效力,除非发价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通知被发价人发价已经逾期失效。接受的撤回:在采用到达主义的情况下,被发价人在其接受达到发价人之前,可以撤回接受,只要撤回的通知能在接受到达之前或与接受同时送达发价人。4、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订立:198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在1964年的海牙公约,即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的基础上制订的,主要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订立程序和规则、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风险的转移等。基本原则: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原则;平等互利的原则;照顾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原则;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则。适用主体范围:公约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但必须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之一:或者双方当事人营业地所在国都是缔约国;或者虽然当事人营业地所在国不是缔约国,但根据国际私法规则导致应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适用客体范围:公约适用的客体范围是货物买卖。但并非所有的国际货物买卖都属于公约的调整范围,公约排除了以下几种买卖:(1)以直接私人消费为目的的买卖;(2)拍卖;(3)以执法令状或法律授权的买卖;(4)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5)船舶、气垫船或飞行器的买卖;(6)电力的买卖;(7)卖方绝大部分义务是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买卖。没有涉及的法律问题:合同的效力,或其他任何条款的效力或惯例的效力;合同对所有权的影响;货物对人身造成的伤亡或损害的产品责任问题。允许的保留事项:公约允许的保留事项有三:1)关于 “合同的订立”或“货物销售”部分的规定;2)关于“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的规定;3)关于“合同的订立、更改或终止,无须以书面为之”的规定。我国在对公约作了两项保留:(1)对“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的规定保留;(2)对书面以外形式的规定的保留。经声明保留的条款,在我国便不适用。“第三方要求”问题:所谓“第三方要求”的问题,也就是权利担保问题。1)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2)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5、公约对预期违反合同所作的规定。(1)如果订立合同后,另一方当事人由于下列原因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义务:他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严重缺陷;他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显示他将不履行其主要义务。(2)如果卖方已将货物发运,可以阻止将货物交给买方,即使买方持有其有权获得货物的单据。(3)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论是在货物发运前还是发运后,都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经另一方当事人对其履行义务提供充分保证,则必须继续履行义务。6、根本违反合同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的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根本违反合同的明显表现:卖方不交货,买方不付款。根本违反合同的后果:没有违反合同的一方可以宣告合同无效,并有权要求损害赔偿。宣告合同无效的后果:宣告合同无效则使已经生效的合同自始无效,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的义务接触。在宣告合同无效后,货物、价款应分别归还。买方一般需按实践收到货物的原状归还;卖方归还价款,应同时从支付价款之日起支付价款的利息。由于违反合同而造成的损失,宣告合同无效的一方仍然可以要求损害赔偿。宣告合同无效不影响合同中关于解决争端的任何规定,也不影响合同中关于双方在宣告合同无效后权利和义务的任何其他规定。7、违反合同及其补救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他方有权要求其进行补救。违反合同特别严重,视为根本违反合同,表现为卖方不交货、买方不付款或卖方所交货物,违背了权利担保义务,使买方不能将货物在某一国转售。卖方违反合同,买方可以采取的救济方法包括:要求卖方实际履行义务,或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物、或要求对货物进行修理,或宣告合同无效,也可减低价格。不论采用何种补救方法,均可同时要求损害赔偿。买方违反合同,卖方除可要求损害赔偿外,卖方可以采取的补救方法有:要求买方支付价款、收取货物或其他履行义务,或在一定条件下,宣告合同无效。8、公约对风险转移的时间的规定。合同履行中的风险转移指的是对合同履行中风险造成的损失承担的转移。风险转移问题的要害在转移的时间,即风险在什么时候从卖方转移给买方。公约对风险转移的时间作出了如下规定:按照以交货时间作为风险转移时间的原则,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将交货分为以下几类:(1)如果销售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但卖方没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交货,自货物按照销售合同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转交给买方时起,风险就转移给买方;(2)如果卖方有义务在某一特定把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在货物于该地点交付给承运人以前,风险不转移到买方承担。卖方保留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并不影响风险的转移。(3)但是,在货物以货物上加标记、或以装运单据、或向买方发出通知或其他方式清楚地注明有关合同以前,风险不转移到买方承担。(4)对于在运输中出售的货物,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但是,如果情况表明有此需要,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时起,风险就由买方承担。(5)如果买方有义务在卖方营业地以外的某一地点接收货物,当交货时间已到,而买方知道货物已在该地点交他处置时,风险开始转移给买方。9、保全货物保全货物指的是在合同履行中为了不使货物遭到可以避免的损失,而对货物加以照管。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以保全货物。保全货物的合理措施包括寄存和出售。保全货物的义务,有时需要卖方承担,有时需要买方承担。(1)卖方承担保全货物的义务。如果买方推迟收取货物,或在支付价款和交付货物应同时履行时,买方没有支付价款,而卖方仍拥有这些货物或仍能控制这些货物的处置权,卖方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以保全货物。(2)买方承担保全货物的义务。买方承担保全货物的义务有两种情况:一是买方打算退货时,他有义务保全货物;二是买方代表卖方收取货物,即发运给买方的货物已到达目的地,并交给买方处置,而买方行使退货权利,则买方必须代表卖方收取货物。10国际货物买卖惯例国际货物买卖惯例是在长期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贸易规则,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的法律障碍。现在常用的是国际商会制定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其中包括了如FOB CFR CIF等13个贸易术语的解释。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惯例主要有3个:(1)华沙 牛津规则。(2)美国1941年对外贸易定义(3)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影响最大、适用最广泛的术语。11、国际贸易术语贸易术语分类的规律。基本分类是把13个贸易术语按照卖方承担义务大小分为E 、F、 C、 D四组,E组卖方承担的义务最小,F组次之,C组再次之,D组的买方义务最大。E组术语为装运地实际交货合同,F组、C组为装运地象征性交货合同,D组术语归类为到货合同,在到达地实际交货。(1)E组术语:E组术语只有EX WORKS一个术语。卖方承担的义务最小,卖方只要在其所在地将货物交给买方,即完成交货义务。(2)F组术语。(主运费未付的装运地象征性交货)。F组术语包括:FCA 装运港或交货地点,货交承运人。FAS 装运港,船边交货。FOB 装运港,装运港船上交货。F组术语中买方需要承担货交承运人或装船以后的风险费用,需要办理出口手续和承担出口通关费用。FCA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其它两种术语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3)C组术语。(主运费已付的装运地象征性交货)。C组术语包括4个术语:CFR 目的港,成本加运费。CIF 目的港,成本加运费保险费。CPT 目的地,运费付至。CIP 目的地,运费保险费付至。C组术语中卖方要承担运费,订立运输合同,有的还要承担保险费,订立保险合同。义务进一步增加。但是风险转移界限与F组术语相同,都是在装运地交给承运人,或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转移风险。CPT,CIP适用于多种运输,CFR,CIF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4)D组术语。(到达地实际交货)。D组术语包括5个术语:DAF 指定的点,边境交货。DES 指定港,目的港船上交货。DEQ 指定港,目的港码头交货。DDU 指定目的地,未定交货。DDP 指定目的地,定后交货。D组术语为卖方承担义务最大,卖方不仅要订立运输合同、保险合同,支付费用,而且要承担货物到达目的地以前所有风险。其中,DDP卖方承担责任最大,卖方要负责办理进口手续,负责费用和进口许可证。除了DES、DEQ以外,其他3种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口 诀 :B、R、F三字母,装运船舷风险移,交货转移在其余。 出口结关E组买,进口卖结DDP,卖出买进中间觅。 此先开门作说明,其余再听吾来提。 E、F、C、D四组语, E、F两组连装运,C、D后边指目的, 买卖双方区分好,下边解题方不迷。 买方运输前2组,卖方运输为C、D。 F、C组交单即交货,D组交货求实际; F与C交装运,承运人员源有异。 卖方投保怎么记,术语有“I”勿质疑。 卖方义务渐加大,卖货成本步步巨, 双方义务呈相对,买方喜欢往下去。 贸易术语很重要,请君没事多回忆。 名称 交货地点 风险转移 运输 保险 运输方式 各组特点 EXW 卖方工厂交货 卖方工厂 交货时 买方 注1各种方式 内陆交货 FCA 货交承运人 交承运人 交货时 买方 注1各种方式 装运合同 主要运费 未付 FAS 装港船边交货 装运港船边 交货时 买方 注1海运内河 FOB 装港船上交货 装运港船上 装运港船舷 买方 注1海运内河 CFR 成本运费 装运港船上 装运港船舷 卖方 注1海运内河 装运合同主要运费已付 CIF 成本运费保险费 装运港船上 装运港船舷 卖方 卖方 海运内河 CPT 运费付至 交承运人 交货时 卖方 注1各种方式 CIP 运费、保险费付至 交承运人 交货时 卖方 卖方 各种方式 DAF 边境交货 边境指定地点 交货时 卖方 注2陆上运输 到货合同 DES 目的港船上交货 目的港船上 交货时 卖方 注2海运内河 DEQ 目的港码头交货 目的港船上 交货时 卖方 注2海运内河 DDU 目的地未完税交货 指定目的地 交货时 卖方 注2各种运输 DDP 目的地完税交货 指定目的地 交货时 卖方 注2各种运输 关于主要义务主菜:清风货运煲(方便记忆) 清清关:买进卖出两例外风风险转移:除非“三舷”交货转货交货地点:恭喜发财货交到运安排运输:好运平分做买卖煲保险义务:有爱(字母I)的术语必保险(一)清关:通常情形“卖出”(卖方负责出口清关)“买进”(买方负责进口清关)。只有两个例外掐头去尾。头:EXW,尾:DDP。(二)风险转移:除非是三个涉及船舷的术语:FOB、CFR、CIF的风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发生转移。其他的都是在交货时发生转移。(三)交货地点(卖方于此地点完成合同项下的交货义务)E组:就一个卖方义务最小的EXW,在卖方工厂交货; 采集者退散F组:(汉语拼音fa“发”)C组(汉语拼音cai“财”)的交货地方都是于卖方所在的“发”(fa)货地点交货。D组:(汉语拼音dao“到”):卖方必须将货“交到”(拼音dao)买方所在的某个地方才算完成合同项下的交货义务。(四)安排运输(水运方式下即为负责租船定仓)“好运平分”E、F、C、D四组术语“平分”为二:前两组E、F组“买”方负责安排运输,后两组C、D由“卖”方安排运输,即“做买卖”前两组由“买方”负责,后两组由“卖方”负责。(五)保险义务:CIF、CIP有“I”的由卖方负责投保。关于卖方交货时是否负责卸货小菜:四碟(D)发菜(一)四碟(拼音die)四个D组术语:DAF、DES、DDU、DDP除了DEQ。(二)发菜FCA(汉语拼音facai发菜),但当卖方在其所在地交货时,由卖方负责装货。适合的运输方式:只适合陆运的“大发”:DAF(拼音daf)只适合水运的三舷:FOB、CFR、CIF以及“汽水”:DEQ(q拼音qi汽)、FAS(s拼音shui水)、DES(s拼音shui水)适合各种运输方式的其他术语。12、重点掌握的国际贸易术语根据2000年通则的规定,主要介绍在国际贸易中常用的3种国际贸易术语:FOB、CIF、CFR。(1)FOB(装运港船上交货),是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的英文缩略语,意思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卖方承担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货物越过船舷后的一切风险由买方承担,也称为“离岸价”。按FOB成交,由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卖方应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船时越过船舷,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在FOB条件下,卖方要负担风险和费用,领取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证件,并负责办理出口手续。卖方义务 :(1)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以及提供符合销售合同规定的货物和商业发票或有同等作用的电子讯息,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证明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其他任何凭证。 (2)卖方必须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办理货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3)卖方必须在约定合的时间或期限内,在指定的装运港,按照该港习惯方式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的船上,并及时通知买方。(4)卖方必须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直至货物在制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5)卖方必须支付直至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时为止货物有关的一切费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支付货物出口需要办理的海关手续费用及出口时应缴纳的一切关税、税款和其他费用。 买方义务 :(1)支付价款。(2)买方必须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办理货物进口和在必要时从他国过境时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3)买方必须自付费用订立从指定的装运港运输货物的合同。(4)买方必须在卖方交货时受领货物。(5)买方必须承担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起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6)买方必须支付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起与货物有关的一切费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支付货物进口应缴纳的一切关税、税款和其他费用,及办理海关手续的费用,以及货物从他国过境的费用。(2)CFR(成本加运费),是COST AND FREIG(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的英文缩略语,意思是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卖方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即完成交货义务,不过要负担货物自装运港至目的港之间的运费和费用,但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风险由买方承担。卖方义务 :(1)卖方必须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以及提供符合销售合同规定的货物和商业发票或有同等作用的电子讯息,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证明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其他任何凭证。(2)卖方必须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办理货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3)卖方自付费用,按照通常条件订立运输合同,经由惯常航线,将货物用通常可供运输合同所指货物类型的海轮(或依情况适合内河运输的船只)运输至指定的目的港。(4)卖方必须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直至货物在制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5)卖方必须支付运费。买方义务 :(1)支付价款。(2)买方必须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办理货物进口和在必要时从他国过境时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 (3)买方必须承担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起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3)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是COST,INSURANCE AND FREIG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的英文缩略语,意思是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卖方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即完成交货义务,不过要负担货物自装运港至目的港之间的运费和保险费,但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风险由买方承担。卖方义务 :(1)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以及提供符合销售合同规定的货物和商业发票或有同等作用的电子讯息,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证明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其他任何凭证。 (2)卖方必须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办理货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3)卖方自付费用,按照通常条件订立运输合同,经由惯常航线,将货物用通常可供运输合同所指货物类型的海轮(或依情况适合内河运输的船只)运输至指定的目的港。(4)卖方必须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直至货物在制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5)卖方必须支付运费。(6)卖方必须支付保险费。买方义务 :(1)支付价款。(2)买方必须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办理货物进口和在必要时从他国过境时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 (3)买方必须承担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起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掌握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应注意的问题:三者的交货地点相同:都是在装运港的船上。适用的运输方式相同:都可以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风险划分的分界点相同:都是装运港船舷为界。交货性质相同:都是象征性交货。三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费用分担,或者叫价格构成的不同。13、国际货物买卖支付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买方的主要义务是支付货物价款。货币、票据是支付手段。常用的支付方式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1)汇付。买方通过银行汇款方式履行自己对卖方的支付义务,有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方式。(2)托收。卖方向银行开具汇票委托其向买方收取货款的支付方式,可分为即期付款交单、远期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等方式。托收的当事人:委托人,通常是卖方;托收银行;代收行;付款人,通常是买方。(3)信用证。指银行应买方的请求,开给卖方的在一定条件下保证付款的凭证。这种支付方式,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被广泛采用。为了调整信用证关系,国际商会制订出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信用证的当事人:开证申请人,即买方;开证行;受益人,即卖方;通知行;议付行;付款行;保兑行;偿付行。保兑行不一定有,议付行、付款行有时就是通知行。14、信用证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1)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开证申请人是委托人,开证行是受托人。(2)受益人同开证申请人没有直接关系;当然,他们之间存在着原来的合同关系,但不是信用证关系。(3)受益人与开证行之间是以信用证条款为内容的合同关系。(4)通知行与开证行是委托代理关系,与受益人之间没有合同关系。议付行、付款行、保兑行与受益人之间也不存在合同关系。15、信用证的业务流程。信用证的业务流程随不同类型的信用证而有所差异,但基本环节大体相同,流程如下:(1)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2)买方申请开立信用证;(3)开证行开立信用证;(4)通知受益人;(5)受益人交单议付;(6)议付行凭单索偿; (7)开证行或指定付款行向议付行偿付;(8)开证申请人付款赎单。16、简述反倾销。 所谓“倾销”,指的是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口,并由此对国内已建立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国内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那么一种情况。当倾销情况发生时,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反倾销措施,以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反倾销措施,各国的普遍做法是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各国法律一般都规定了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基本条件,包括:(1)构成倾销,即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2)对进口国同类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7、简述反补贴。进口产品直接或者间接地接受出口国给予的任何形式的补贴,并由此对国内已建立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国内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时,国家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接受补贴进口的产品,可能以低于实际成本的价值在国内市场出售,极易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损害,这时,采取反补贴措施就成为必要。反补贴措施,各国的普遍做法是对接受补贴的产品征收反补贴关税。各国采取反补贴措施的条件包括:(1)进口商直接或间接接受补贴。(2)对进口国同类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3)补贴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法1、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一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向另一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收取报酬的活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贸易定义为:(1)跨境提供。自一成员境内向另一成员境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在一成员的境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到另一成员境内设立商业机构或分支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4)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到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