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期末笔记整理.doc_第1页
国际法期末笔记整理.doc_第2页
国际法期末笔记整理.doc_第3页
国际法期末笔记整理.doc_第4页
国际法期末笔记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国际法导论Introduction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二)国际法的定义、邵津国际法:或称国际公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二、国际法的主体(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直接在国际法上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具有独立进行国际求偿能力者。(二)国际法主体必备的的条件1、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 2、直接承受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能力。3、独立进行国际求偿的能力(三)现代国际法主体的类型1、国家(国际法的基本主体) 2、正在争取解放的民族或民族解放组织3、国际组织三、国际法的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2、国际法的制定主要是通过国家间的协议来实现的。3、国际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4、国际法的强制主要靠自己,无司法机关。第二节 国际法的渊源、编纂(二)国际法渊源的种类1、国际条约(国际法的基本渊源)含义:国际法主体所缔结的以国际法为标准而确立他们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2、国际习惯(a general practice)1)含义:各国重复类似的行为而产生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是国家间的默示协议。三、近代国际法(一)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1648-1914)1、结束三十年(1618-1648)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定1)三十年战争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2、1625年格老秀斯的经典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格老秀斯(1583-1645)荷兰人,国际法之父四、现代国际法(一)现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前期( 1919-1945)后期(1945 )第四节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Law一、含义:国际法何以对国家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具有拘束力。二、理论分歧6、通说:(意志协调说)国际法是各国统治阶级的协调意志-求同存异基础上的协调。理由: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不可能只代表一国统治阶级的意志,因为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的统治阶级不可能有共同的意志,而只能是各国的协调意志。第五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一)一元论 (国际法与国内法同属于一个法律体系) 1、国内法优先说(佐恩,考夫曼,耶利内克) 弊端:忽略了国际法的约束力 2、国际法优先说 (凯尔逊) 弊端:与国际现实情况不太一致)(二)二元论(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体系)(特里佩尔 奥本海)弊端:将国际法与国内法完全对立。(三)我国学者的观点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存在区别,也存在联系,他们之间相辅相成。 1、区别 主体、调整对象、法律渊源、效力根据、实施 2、联系 1)在国际层面 2)在国内层面第六节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被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强行性原则。特点: 1、具有普遍适用性 2、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3、构成国际法的基础 四、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一)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平等)1、主权的概念和特征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对内具有最高权,对外具有独立权和防止侵略的自卫权。其特征:1)固有性、2)相对性3)总是与独立联系在一起2、主权平等3、关于主权问题的两个基本命题 主权与国际法的关系 主权的消亡只能是主权者自己(二)互不侵犯原则(主权原则的引申和保障)1、含义国家在其相互关系中不得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使用武力、威胁或其他方法侵犯别国的主权,不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核心是禁止侵略。主要内容禁止使用武力进行实际侵略。禁止以武力相威胁,作武力准备和战争宣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以其他方式破坏民族独立。2、侵略的定义(452页)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略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与本定义所宣誓的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有关侵略的具体规定3、武力的合法行使1)单独或集体自卫2)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或采取的行动3)在外国统治下的民族和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武装斗争(三)互不干涉内政原则1、干涉的形式:武装干涉;经济干涉;外交干涉;不干涉的干涉2、干涉构成的条件:具有胁迫的手段;被干预国从事的行为具有真正同意的欠缺。3、不构成干涉的行为(1)对威胁和破坏和平以及侵略行为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2)国家通过国际组织对某一国破坏国际和平行为通 过的协议或采取的其他措施。(3)对一个粗暴的践踏国际准则,国际义务的国家采取的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行为。(4)对侵略国采取的限制行为。(5)两个国家处理某项事务,但这项事务涉及第三国的利益,第三国提出的抗议不构成干涉。4、干涉理论1)传统国际法关于干涉的理论:依据权利的干涉,人道主义的干涉2)新干涉主义:一个国家内部“压迫”造成的“人道主义问题”足以构成“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别国或国家集团有权以武力进行干涉。(四)平等互利原则1、基本含义:平等、互利2、有关国家平等的国际习惯(五)和平共处原则1、基本含义:国家在其相互关系上,应彼此尊重对方现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其他任何方法改变对方的社会经济制度,根据国际法的要求,实行广泛的合作,发展友好关系,和睦相处。3、主要内容(六)民族自决原则1、概念:被外国奴役下的民族有权采取国际法规定的合法手段,摆脱殖民统治,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选择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并得以发展的权利。2、自决的本质 自决等于独立(前民族自决权)自决等于自治(后民族自决权)3、自觉的主体:一国全部人口的国民(七)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八)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第一节 国家的要素和类型State Elements and Types一、国家的概念和要素(一)国家的概念 国家是定居在特定的领土之上,并结合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力之下的人的集合体。(二)国家的要素1、固定的居民 permanent population 2、确定的领土 defined territory3、政权组织(政府)government4、主权 sovereignty三、特殊类型(一)永久中立国(permanent neutralised states) 概念:根据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在国际关系中保持一种中立地位的国家。 条件:1、自愿、明确宣布奉行中立政策。 2、承担中立义务。 3、永久中立地位由国际条约保证。战时中立国概念:一个国家在战争中宣布中立,或国家之间平时缔结的条约规定在缔约一方与第三方发生战争时,应守中立.战时中立国义务:1自我约束的义务:(展开)2.防止的义务(展开)3.容忍的义务(展开)(二)教皇国(Holy See)1929年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国家(三)被保护国(protected state) 依据条约将本国一部分外交权和防务权交由保护国控制。第二节、国家的基本权利二、国家基本权利的内容(一)独立权(right of independence)国家自主地处理其主权范围内的事物,同时不受外来干涉。(二)平等权(right of equality)每个国家在国际法上都享有平等地位的权利。(三)自卫权(right of self-defence) 当国家遭到外来的武力攻击时,有权实施单独的或集体武装自卫以打击侵略者包围国家。(四)管辖权(right of jurisdiction)1、管辖权的概念国家对其领土及其国民行使主权的具体体现。2、管辖权的分类1)属地管辖权2)属人管辖权3)保护性管辖4)普遍性管辖三、国家主权豁免(一)国家豁免的概念一国本身及其财产依照国家法的规定在另一国法院享有管辖豁免。(二)国家的范围(四)我国的立场坚持国家豁免原则,但对国家豁免作出某些限制。1、国家本身或以国家名义从事的一切活动享有豁免权。2、国有公司或企业是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经济实体,不应享有豁免权。案例:“交易号”(自己看原来笔记)第三节 国家和政府承认二、对新国家的承认(一)新国家产生的情势1、国家独立(independence of state)2、国家合并(merger of state)3、国家分离(separation of state)4、国家分立(dissolution of state)(二)国家承认的条件1、新产生的实体具备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要素(实体要求)2、新国家必须符合国际法原则而产生。(程序要求)三、对新政府的承认(二)政府承认的原则1、托巴主义2、艾斯特拉达主义3、不承认主义(史汀生主义)4、有效统治原则(通行的原则)有效统治原则(通行的原则) 一个新政府要获得其他国家的承认,必须在本国领土内建立起对大部分领土和居民的实际控制和有效行使政权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与服从,并能代表国家独立的进行对外交往。四、承认的方式和法律效果(一)承认的方式(manners of recognition)1、明示承认和默示承认2、法律上的承认和事实上的承认3、单独承认和集体承认(二)承认的效果(effects of recognition)1、为建交奠定基础。2、被承认国作为国际法主体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得到承认国的尊重。3、承认新政府即意味着对旧政府的承认的撤销。4、承认有追溯的效果。五、我国的承认实践1、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是政府的承认,不是 对国家的承认。2、承认是一种政治法律行为。3、承认不应有任何附加条件,并提出逆条件承认。4、坚持不干涉内政,对外国武力扶持的傀儡国家或政权,采取不承认主义。5、坚持新政府有效统治原则。6、坚持相互承认7、要求承认国必须贯彻承认的效果。第四节 国家和政府继承二、国家继承(一)国家继承概述1、国家继承的概念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的国家之间权利义务的转移。被别国取代的国家称为被继承国,取缔别国的国家称为继承国。2、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领土变更3、国家继承的对象:国家财产、条约、债务、国家档案(二)条约继承(succession to treaty)1、条约继承的两个原则与国际法主体相关的条约-不继承(人身条约)处分性条约:继承(非人身条约)2、条约继承的有关规定(了解)国家和并国家分离或分立新独立国家:白板规则(the clean plate rule)(三)财产继承(succession of public property)1、财产继承:被继承国对国家财产的权利转移给继承国。2、财产继承原则被继承的国家财产要与领土有关联。1)转属原则。(与领土有关)2)实际生存原则3)公平原则(与领土无关)(四)债务的继承(succession to public debts)1、债务的种类1)按债的使用范围:国债:以国家名义所借,用于全国的债务。地方化债务:以国家名义所借,用于国家领土某一部分的债务地方债务:地方当局用于当地所借债务。2)按债的性质:善意之债:有正当用途的合法之债。恶意之债:与国家和人民利益相违背的用途或违背国际法原则而承担的债务。2、国家债务继承的一般规则1)恶债不继承2)只偿还国债、地方化债务(五) 档案的继承1、国家档案的概念泛指属于国家所有并由他收藏的记载本国历史及社会情况的一切文件材料。2、档案继承的具体规定(1)合并情况(2)国家分离或分立情况(3)附属领土独立情况三、政府继承及其规则(一)概念在同一国家继续存在的情况下,由于革命或政变导致政权更迭,代表该国的旧政府被新政府所取代,从而引起的权利和义务的转移。(二)政府继承的原则1、一切不平等的掠夺性的条约,以及与新政府所代表的国家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条约不应继承。2、恶债不偿原则。(三)政府继承的内容 、条约的继承、财产的继承、代表权的继承4、债务的继承案例:光华寮案 湖广铁路债券案国家继承与政府继承的区别第五节 国家责任二、国家责任的构成(知道)(一)主观原因:该行为按国际法可归因于国家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有两种情况国家可以不承担责任:1、叛乱或革命运动机关的行为。(但是革命成功后,要负责任。)2、非代表国家行事的个人行为。(但该行为是在国家纵容、唆使下行使的,国家应承担责任。)(二)该行为违背了该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 (国家的不法行为)1、国际罪行2、国家侵权行为1)国家司法机关的国际不法行为“司法拒绝”2)国家公务人员的国际不法行为3)国家对私人或私人团体的国际不法行为没有给予充分注意,或在事后没有给予适当的国内救济或其他失职行为四、国家责任的免除(一)同意(二)自卫(三)反措施(四)不可抗力(五)危难(六)危急情况 五、国家责任的形式(一)终止不法行为(二)赔偿(三)恢复原状(四)补偿(五)赔礼道歉(六)保证不重犯(针对严重国际不法行为,是预防性的)(七)国际求偿(八)限制主权:国家责任中最严重的一种,适用于国际罪行。第三章国际法上的居民第一节 国籍二、国籍的取得(一)出生取得(原始国籍)1、血统主义(单系、双系)2、出生地主义3、混合制 四、国籍的冲突(抵触)及其解决(一)概念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籍(国籍的积极冲突)或者不具有任何国籍(国籍的消极冲突)的法律状态。积极冲突: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籍。具有两个国家的国籍称为双重国籍,具有两个以上国家的国籍为多重国籍。消极冲突:指一个人不具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籍,又称无国籍,(二)原因(三)影响(四)解决五、我国的国籍立法及实践(二)基本内容1、在原始国籍赋予上,采取双系血统主义和出出生地主义相结合。2、在申请加入、退出和恢复国籍问题上的规定3、结婚的妇女采取国籍独立原则。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二) 对外国人的管辖权1、外国人受所在国(居留国)的属地管辖2、受其国籍国的属人管辖外交保护权(三)外交保护权1、外交保护权的概念一国对其国民在国外的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违反国际法行为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所实行的保护。2 行使外交保护的条件1)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的侵害2)被保护的外国人必须具有保护国的真实国籍 “诺特鲍姆案” 3)在所在国已经“用尽当地救济”三、外国人的待遇 (一)国民待遇(National Treatment)1、概念:国家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其实质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国人享有不低于本国人的待遇;二是外国人不得要求高于本国人的待遇。2、作用:保证一国内的内、外国人之间的地位平等。3、特点:1)互惠2)具有一定的范围(二)最惠国待遇(Most Favored-Nation Treatment)1、概念:一国(施惠国)给予某外国(受惠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他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2、作用:保证在内国的各外国人的地位平等。3、特点: 1)条约义务2)自动享有3)运用范围有所规定4、例外5、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的区别第三节 庇护和引渡一、庇护(一)庇护的概念:(asylum) 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外国追诉和受到迫害而请求到本国境内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并给予保护。(二)庇护的对象:主要是政治犯其他避难者二、引渡(extradition)(一)概念: 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三)引渡的依据、对象1、依据 国际法:引渡是条约规定的义务。 国内法:各国制定的引渡规则2、对象 被他国指控为犯罪的人,这种人可以是请求国的国民、被请求国的国民,或第三国的国民。(四)引渡的条件、程序、和效果 1、条件 1)符合相同原则。(principle of identity) 2)对所控罪行的惩罚达到一定的严厉程度。 2、程序1)提出引渡请求 2)被请求国的审查 3)引渡的执行 3、关于引渡的效果1)罪行特定原则(principle ofspecialty )2)未得到被请求国同意,不得再次将该人犯引渡到第三国(五)拒绝引渡的理由 1、强制性理由 2、任择性理由第五章 国家领土 State Territory第一节 领土概述二、领土的组成部分 (一)领陆国家疆界以内的全部陆地。(大陆、岛屿)(二)领水一国疆界以内的水域和与陆地疆界邻连的一带水域。(内水+领海)内陆水:一国领陆范围内的一切水域。内海水:领海基线所包围的向海岸的水域。(三)领空领陆和领水以上的空气空间。(四)地下层(底层领土)领陆和领水的底土。第二节 领土的取得和变更二、国际法规定的领土取得的方式(一)先占概念:对无主土地实行最先且有效的占领,从而获得该土地主权的方式。条件:1)必须是无主地 2)必须对这块土地能行使有效的占领和管理(持续和平稳地行使国家权力)(18世纪中叶)时际法的概念:一项法律事实必须根据与其同时存在的法律,而不是根据有关该事实的争端发生或解决时的法律,来予以判断。时际法因素:(权利在时间上的效力分为权利创造和权利的存在两个阶段) 权利的创造必须根据创造该权利时的法律加以判断,若一项权利产生时,符合当时的国际法,就是有效的。权利的存在必须根据涉及该权利存在的关键时候的法律予以确定。即按照权利产生时的法律而取得的权利如果要保持,还得符合演进的国际法予以维护,如果不符合演进的国际法,这种权利就会丧失。(二)时效:一国对某些他国领土进行安稳的占有后,就取得了该土地法律上的权利方式。(三)添附:由于自然力或人工的作用而形成的新的土地,是国家增加原始领土的一种方式。(四)割让:领土所有国根据条约将领土转移给其他国家。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五)征服:一国以武力占领他国的全部或一部分,并迫使被占领国停止反抗,从而取得该领土主权的方式。三、国际法规定的领土变更方式 1、全民投票2、民族自决第三节 对领土主权的限制三、国际地役1)概念:根据国家间的特殊协定,一国为他国利益而对其部分领土施加限制和提供给他国长期使用。2)国际地役分类:积极地役:一国根据条约允许另一国在自己领土上从事某种活动。消极地役:国家承担义务,承诺不在其有关领土上从事某种行为。 第四节 国家的边界和边境一、国家边界(一)边界的概念和种类国家边界(state boundary):简称国界,习称边界,是分隔一国领土与他国领土或国家管辖范围与国家管辖范围之外区域的界限。边界可分为:陆上边界、水上边界、空中边界、地下边界(二)边界的形成1、历史边界: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根据相邻国家的行政管辖范围确定的边界。这种边界是相邻国家之间的相互默示承认形成的。2、条约边界:根据条约划定边界。3、继承边界:从原国家领土界限或者从原国家国内行政管辖范围继承而来的边界,主要是指新国家的边界。(三)边界的划分方法、程序(知道)方法:1、地形国界:又称自然边界,是根据地形的特点和自然形成来划定国界。2、几何边界:采用几何的方法划定边界。3、天文边界:采用天文定位的方法确定国家的边界。程序程序:1、定界:有关国家通过谈判,签订专门的边界条约确定国家边界,在条约中规定边界的主要位置和基本走向,并对边界线予以明确地描述。(母约)2、标界:缔约双方代表联合组成的划界委员会进行实地勘察、标明疆界。3、拟定边界文件: 标界完成后,有关国家拟定边界议定书,并绘制地图,议定书和地图经双方代表签字或政府批准生效后即作为边界条约的附件。(子约)三、中国的边界和领土主权问题钓鱼岛(尖阁列岛)等岛屿问题第五节 南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二)南极条约体系1、概念:以1959年南极条约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国际法律制度,以南极大陆及其沿海以及其中的人类活动作为规范对象。该体系除南极条约外,还包括与南极条约相联系却又独立的法律文件。第六章 空间法二、空间法的渊源(二)空间论 主张依空间的某种高度来划分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五种主要学说)5、人造卫星最低限度说现在基本倾向:以人造卫星运行最低限和航行器飞行最高限,即离地面100公里左右的空间作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二)领空主权原则1919年关于管理空中航行公约即巴黎公约规定了对其领土上空的完全的排他的主权,但是提出了对民用航空器的无害通过制度。1944年芝加哥公约规定:一切不从事定期国际航班飞行的航空器有飞越或飞经其领土而不降停或作非商业性降停,但飞经国有权令其降落。各国对此可保留。 1974年我国政府承认该公约并提出保留。 国家对其领土上空享有完全的、排他的领空主权。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自保权、管辖权、管理权、支配权二、国际航空的法律制度国际航空是指航空器经过一个以上国家领土之上的空气空间进行的飞行活动。(一)航空器的分类及其国籍国家航空器、民用航空器航空器在何国登记即取得何国的国籍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法律保护东京公约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海牙公约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 制止在为国际民用航空服务的机场上的非法暴力行为的议定书1991年蒙特利尔公约关于注标塑性炸药以便探测的公约(四)刑事管辖权的确立1)犯罪地国。2)航空器登记国。3)航空器及嫌犯降落地国。4)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如果没有主要营业地则为永久居住地。(五)惩治规则:或起诉或引渡海牙公约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70年签订)(71生效)(80年对中国生效) 1、主要内容:1)公约对空中劫持罪作下了定义: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任何人用暴力或用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的犯罪行为。2)规定了对空中犯罪有管辖权的国家3)对引渡问题作了的规定 2、“飞行中”的定义从装载结束,机舱门关闭开始,直至打开任一机门。(三)蒙特利尔公约关于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签订:71、9、23 生效:73、1、26)1、其主要内容:1)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而足以危及航空器安全。2)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对该航空器进行损害,不能飞行,或足以危害其飞行安全。3)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别人放置装置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害以致不能飞行或足以危及其飞行的安全。4)破坏或损坏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航行安全5)传递他明知是虚假的情报,由此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安全。2、使用中一词的范围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人员对飞行前的准备时起,到降落24小时止。二、外层空间法的原则和制度(一)基本原则(244页)(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制度、外层空间营救制度(3方面)、空间物体损害赔偿制度(4方面)、空间物体登记制度、月球开发制度(8个方面)三、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空间技术及其应用的原则联大以决议形式通过了三个原则(一)卫星直接电视广播原则(二)卫星遥感地球原则(三)外层空间使用核动力源原则四、外层空间活动新的法律问题(一)地球静止卫星轨道1、含义:一条距离地面35871公里与赤道平行的空间地带。2、该轨道的特点:静止、有限。3、1976年12月3日波哥大宣言 目前,关于地球静止轨道分配使用问题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第七章 海洋法 第一节海洋法概述一、海洋法(一)概念确定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并调整国家间在各海洋领域内从事各项活动而形成的相互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第二节 基线一、基线的概念基线,即领海基线,是测算沿海国领海和其他管辖区域宽度的起算线。海洋的不同区域:内水、领海、毗连区、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区域。二、基线的种类1、正常基线:也称作自然基线,即以落潮时海水退到离海岸最远的潮位线。(低潮线法)2、直线基线:指以连接海岸和近岸岛屿的最外缘上所选的基点的直线作为领海的起算线。直线基线的限制3.混合基线第三节、内水、领海、毗连区一、内水 海湾 海峡(一)内水的概念和法律地位内水: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狭义)内陆水和内海水(广义)(二)海湾1、海湾:海洋深入陆地而形成的明显水曲。但只有当水曲面积大于或等于以曲口宽度为直径所划的半圆时,称为海湾。2、内海湾:海岸属于一国的海湾,其天然入口处两端低潮标的距离不超过24海里。3、历史性海湾海岸属于一国、其湾口宽度超过24海里,但有关国家对该水域在长时期内行使主权,而其他国家也默认这一事实的,可认为是该国的海湾,即历史性海湾。(三)海峡1、海峡的概念、特征海峡是指两端连接海洋的狭长水道。其特征:处于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洋 天然形成2、海峡的分类二、领海领海外限的画法(一)领海的概念和特征1、领海:是邻接国家领陆、内水或群岛水域,受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2、特征:邻接着领陆或内水受一定宽度的限制受国家主权的管辖和支配(二)领海的划定1、起算线:领海基线(正常基线、直线基线)2、宽度:公约规定不得超过12海里。3、领海的外部界限:一条其每一点同基线最近点的距离等于领海宽度的线。4、领海外部界限的划定方法 交圆法(适用正常基线) 共同正切线法(适用直线基线) 平行线法(适用上述两种情况)(三)领海的法律地位领海是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处于沿海国主权之下,国家主权及于领海的水域、上空、海床及底土。国家对领海内的一切人、物、事件具有排他的管辖权。(四)领海的法律制度1、无害通过制度 在不损害沿岸国和平、安全、良好秩序的情况下无须事先通过或征得许可而继续不停地穿过领海或为驶入内水或自内水驶往海洋而通过领海的航行。特点:穿过领海而不进入内水 。 为驶入或驶出内水而通过领海。 这种航行不能停止,只有在不可抗力况下,才可停船和下锚。 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一)法律地位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享有一定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利用资源方面的主权权利;与开发和利用资源权利有关的管辖权(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三)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三、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划界分歧:中间线原则和公平原则结论: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划界,应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指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第五节 大陆架一、大陆架的概念地理概念:邻接和围绕大陆领土,坡度比较平缓的浅海地带。法律概念: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边缘不到200海里的,则扩展到200海里,超过200海里的,最远不超过350海里。二、大陆架的法律地位(一)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1、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2、建人工岛屿、设施的权利,并行使专属管辖权。3、外国船舶和飞机可在大陆架上覆水域或水域上空自由航行。4、所有国家都有在大陆架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其路线的划定须经沿海国同意。三、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原则1、等距离中间线原则:(方法)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进行大陆架划界时所作的一条其每一点均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相等的界限。 等距离线适用于海岸相邻国间“横侧”划界; 中间线适用于海岸相向国家的“中间”划界。2、自然延伸原则:3、公平原则:4、协商原则:北海大陆架案五、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关系(一)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是密切联系的1、范围上的重叠。在200海里内是一个重叠区域2、 法律制度上的雷同:1)沿海国在该区域行使的都是主权权利,并且这种主权权利是以勘探和开发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2)公约关于该区域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规定完全一致;3)公约关于该区域的海洋科学研究制度的规定相同。(二)区别1、两者在范围上有所差异。2、两者的法律制度不同:1)专属经济区要以沿海国的宣告为准。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是固有的;2)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权利涉及所有自然资源;大陆架的主权权利,以非生物资源为主。第六节 公海一、公海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一)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二)公海的法律地位:1、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2、公海应只用于和平目的;3、任何国家都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二、公海自由(一)公海自由原则的内容航行自由;捕鱼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公海上空飞行自由。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科学研究的自由。三、公海上的管辖权(一)船旗国管辖(船舶国籍国管辖) 船旗国的管辖是指各国有权对在公海上的具有该国国籍的船舶及其人、物和事件实行的管辖。1、行使行政、技术等事项上的管辖和控制。2、对船舶采取保证海上安全所必要的措施3、军舰和政府非商业性船舶享有不受船旗国以外任何其他国家管辖的完全豁免权。4、船舶在公海上碰撞或其他航行事故有关责任人的情况规定。5、船旗国当局以外的任何当局,即使作为一种调查措施,也不应命令或逮捕船舶。(二)普遍管辖 为了维持公海上的良好秩序,各国有权对公海上的违反人类利益的国际罪行以及某些违反国际法的活动进行干涉和管辖。1、管辖对象:海盗行为、贩运奴隶、贩运毒品、非法广播、拒不展示旗帜等 2、管辖的方式:登临检查、扣押、逮捕登临权(right of visit):又称邻检权,指各国的军舰或经授权的政府船舶在公海上遇到外国船舶有从事公约所列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嫌疑时,可以靠近和登上该船进行检查的权利。(三)保护性管辖 沿海国为维护其本国利益对某些违反其法律和规章的行为的管辖延伸至公海实施的情况。紧追权(rihgt of hot pursuit):沿海国的军舰或军用飞机对于在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内违犯了该沿海国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追逐直至公海仍可继续以期拿捕的权利。有关紧追的规则第八章 外交与领事关系法(一)外交关系的概念、形式国家间为了实现各自的对外政策,通过互设常驻代表机构、参加国际会议、缔约等形式的外交活动进行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国家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并通过他们进行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其形式:1)正式的外交关系2)不完全的外交关系-半外交关系3)非正式外交关系4) 国民外交(二)领事关系1、领事:一国根据与他国的协议,派驻在他国某一城市或特定地区以执行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在当地的民商事利益等职务的代表。2、领事关系:两国为了处理两国间的侨务和商务事宜而根据协议相互在对方一定地区设立领事馆和执行领事职务所形成的国家间的关系。(三)外交关系与领事关系比较1相同点:1)两者都是执行派遣国对外政策的常驻对外的机关。2)两者都是依据协议而建立,馆长都由派遣国国家或政府派遣。3)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也就意味着同意建立领事关系;建立了领事关系也为建立外交关系打下了基础。但是断绝外交关系,不等于断绝领事关系。4)领事官和外交官同属外交人员系统,由外交部领导。5)外交使节可同时执行领事职务;无外交关系时,领事可兼办外交事务。 区别 1)职务不同 2)特权与豁免不同 3)行动区域的全国性与地区性 第二节 使馆制度三、外交特权与豁免(一)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1、 治外法权说、代表说、职务需要说(二)使馆的特权与豁免 1、使用国旗和国徽。 2、馆舍不受侵犯。 3、档案和文件不可侵犯。 4、通讯自由。 5、行动和旅行自由。6、捐税和关税的豁免。(三)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外交职员)、人身不可侵犯、寓所、财产和文书信件不可侵犯。、行动及通讯自由、查验的豁免、管辖豁免:刑事、民事、行政、作证义务五、外交团1、概念:各国驻在一国首都的外交人员的总称。第三节 特别使团一、特别使团的概念是指由一国经另一国同意,为了就特定问题同另一国进行交涉,或为了执行同另一国有关的特别任务,而派往另一国的、代表其本国的临时使团。三.领事的派遣与接受领事任命书(委任书)由派遣国外交使节递交驻在国外交部。领馆馆长须经接受国发给“领事证书”后,才能执行领事职务,一国拒绝发给证书,无需说明理由,可随时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四.领馆及其人员的特权与豁免(一)领事馆的特权与豁免(286页)1、使馆工作的便利2、使用国旗、国徽3、馆舍不可侵犯4、领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5、通讯自由6、行动及履行自由7、免纳捐税、关税8、与派遣国国民通讯和联络。(二)领事官员的特权与豁免1、人身自由受保护2、一定限度的管辖豁免3、一定限度的作证义务的免除4、免纳捐税、关税和免受查验五.领馆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1、尊重接受国的法律规章2、不得干涉接受国的内政3、领馆馆舍不得用作任何与执行领事职务不相符的用途4、不应在接受国内为私人利益从事任何专业或商业活动简述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权有什么不同?第九章 条约法 Law of Treaties二、条约的种类和名称(一)种类:、缔约方的数目: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条约的性质:契约性条约和造法性条约、条约的内容:政治、经济、法律等条约、地理范围:区域性和全球性条约5、条约义务履行持续性:执行性条约和处分性条约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二)缔约原则1、自由同意原则2、可履行原则3、合法性原则(二)多边条约1、条约的缔结2、条约的加入3、条约的保留三、条约的保留(一)保留的含义和适用缔约方在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面的声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使用的法律效果。1、保留应在表示接受条约约束时做出;2、保留可以采取任何措辞或名称,属于单方面法律行为3、保留的效果是排除条约中某些规定对提出保留的缔约方的约束力。适用:只适用于多边条约。(二)不得适用保留的情况1、条约本身禁止保留2、条约中禁止保留的条款3、该项保留与条约的目的、宗旨不一致(三)保留的法律效果、保留国与接受保留国之间,按保留的范围,改变该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条款规定。、在未提出保留的国家之间,仍适用原条款。3、若反对保留的国家如果未反对该条约在两国适用,那么仅就保留条款不在两国适用,并以保留的范围修改保留所涉及的条约规定。(四)保留的接受1、如果保留经另一缔约国反对,条约在反对国与保留国之间并不因此而不发生效力,除非反对国确切地表示了相反的意思。2、一国表示同意受条约约束,而附有保留的行为,主要至少有另一个缔约国已经接受该项保留,保留则为有效。3、一国在接到保留国的通知后12个月的期间届满之日没有提出异议,那么该项保留就为该国接受。(五)我国在条约保留方面的实践1、在条约中有关将争端交付仲裁或提交国际法院的一类条款提出保留。2、在条约中,载有承认台湾是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条款予以保留。3、对某些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符或与我国对外政策不一致的问题的条款提出保留五、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条约原则上只对缔约方发生效力不约束第三方。(一)条约为第三国创设义务1、创设义务的条件当事国有此意思表示第三国以书面形式明示接受2、例外情况: 1)联合国宪章有关条款的规定2)一些客观制度的规定(二)条约为第三国创设权利当事国有此意思表示第三国表示同意(可推定)三、条约的解释规则(一)条约解释的原则1、善意原则2、通常意义原则3、目的原则4.整体原则四、条约的修订(一)条约修订的分类1、修正2、修改(二)条约修订的程序和效力(三)多边条约修改的限制第五节 条约的终止、无效和暂停施行一、条约的无效(一)无效的概念:条约缔结时未满足国际法规定的必要条件,因而使条约不能有效成立。(二)条约无效的主要情况1、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2、错误3、诈欺4、贿赂5、强迫6、与强行法规则冲突二、条约的终止和暂停施行(一)条约终止和暂停施行的概念终止:条约由于到期或其他原因而失效。暂停:在一定期间内,暂时停止条约所发生的一些法律效果。(二)二者的区别条约终止后,不再对当事国产生法律效果;暂停施行后,条约可以恢复对当事国的法律效果,并非永久停止。(三)条约终止与暂停施行的原因1、 按照该条约规定终止或暂停施行条约2、 全体当事方同意该条约终止或暂停施行3、一般国际法规定的原因()情势变迁的概念:在条约缔结以后,若情势发生重大变化,而使条约中规定的义务的履行所依赖的基本情况已不存在,该缔约方有权终止或退出条约。()适用情势变迁的情况:()不得适用情势变迁原则的情况:不得援引其作为退出边界条约的理由;当事国自己的原因引起情势变迁的,不得以此退出条约。第十章 国际争端的解决二、国际争端的种类(一)法律争端可裁判的争端 争端当事国的各自要求和主张是以国际法为根据的争端,也是可以通过法律方法解决的争端。这类争端通常关系到国家的被法律认可和保护的权利和利益。(二)政治争端不可裁判的争端 起因于有关国家的政治利益的争端,这类争端一般对争端当事国的独立和主权等有重大影响,通常是不能通过法律方法或有关争端当事国不愿意通过法律方法解决的争端。_(三)混合型争端。 既涉及争端当事国的法律权利,也涉及其政治利益。(四)事实争端。 起因于有关国家对某项事实、某种情况的真相争执不下的国际争端。国际争端解决方法及有关国际文件(一)传统国际法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1、和谐解决方法1)政治的方法:谈判、斡旋、调停、和解、国际调查; 2)法律的方法:仲裁;司法解决。、强制方法:反报、报复、平时封锁和干涉。(二)现代国际法解决争端的方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报和报复的区别第二节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一、政治解决方法的特点1、运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争端。2、争端当事国的主权得到充分的尊重,是在争端当事国享有充分的自由的情况下提出和采用的。3、不影响争端当事国今后采用其他的争端解决方法。二、种类(一)谈判与协商、概念2、谈判或协商的共同优点1)争端当事国之间直接接触,无第三方的参加;2)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国际争端;3)是各国最经常用来解决争端的方法,并有实效;4)保密性强、节省费用、有利于维持争端当事国之间的友好关系;5)争端当事国地位平等;6)可以在任何时候采用,并可同时适用其他的解决方法。、谈判或协商的结果谈判与协商的区别(二)斡旋于调停1、概念2、斡旋的特点:第三方主动地或应邀进行有助于促成争端当事国之间直接谈判的行动,但斡旋者本身不参加谈判;3、调停的特点:第三方以中间人的身份推动和协助争端当乎国采取和平的方法解决它们之间的争端,包括提出建议作为争端当事国进行谈判的基础,并且直接参加争端当事国之间的淡判,促使争端当事国达成妥协第三节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一、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1 只适用于解决法律性质的争端或混合型的争端。2 裁判争端由临时设立的或常设的机构进行,有相对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比较固定的程序规则,裁判主要依据的是法律规则。3 仲裁裁决和司法判决对争端当事国有拘束力。4 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后方法,争端当事国一般不得再诉诸于其他争端解决方法。2、国际法院的管辖权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诉讼管辖权(1)自愿管辖:争端发生后,经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通过双方特别协议)(2)协定管辖:现行条约中特别规定的事件或争端。(3)任择性强制管辖:(国家单独作出的,在与接受同样义务的国家发生法律性质的争端时,承认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而不需另行订立特别协议)2)咨询管辖权 应国际组织或机构请求,对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权威性的意见,国家和非国际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