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_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考前知识回扣课件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_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考前知识回扣课件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_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考前知识回扣课件_第3页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_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考前知识回扣课件_第4页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_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考前知识回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5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1.早期儒学,2.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春秋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三、(加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c)1.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2.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3.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地位。2.董仲舒的主张:(1)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及时更化。(2)君权神授。(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文化一统和政治一统是一致的。3.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五、太学的创建(b)1.创立: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2.影响:(1)对教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促进文化的传播。(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对思想: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六、(加试)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有利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有利于官僚队伍扩充;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第6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加试)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传播冲击了儒学的地位。2.唐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3.北宋:北宋士大夫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孕育而生。,二、(加试)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c)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宋明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四、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1.主张:(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2)君臣平等。(3)提出限制君权: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4)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5)反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2.影响:他的主张(工商皆本)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五、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1.主张(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2)(梁启超概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2.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六、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循天下之公”的主旨,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2.哲学:发挥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其哲学思辨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七、(加试)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1.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b)1.发明与改进:考古表明,在西汉早期可能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在西汉,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并存。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蔡侯纸”。2.影响: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二、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b)1.发明:战国时期:“司南”(韩非子);北宋时期:指南鱼(武经总要)、指南龟;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技术。2.传播:12、13世纪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3.应用:北宋开始用于航海。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b)1.发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2.应用:(1)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2)宋朝: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3)明代: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定时炸弹和架火战车。,四、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b)1.发明和进步历程(1)868年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2)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3)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4)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的应用。2.影响: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五、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b)字体的演变(1)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2)汉字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脉络演变。(3)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六、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b)1.东晋:王羲之,擅草书、行书,“书圣”;代表作有兰亭(集)序、丧乱帖。2.唐代:楷书: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草书:张旭、怀素。3.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被称北宋四大书法家,以行书名世。,七、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b)1.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2.类型多样(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又有工笔和写意的区别)。3.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特点:讲究布局构图,气势雄伟,意境深远,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4.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唐代诗人王维是鼻祖。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八、(加试)京剧的产生和发展(c)1.形成与发展:乾隆末年,安徽的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2.特色: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音乐以二黄和西皮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3.地位: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九、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b)1.春秋诗经(现实主义)(1)概况: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内容分为风(精粹)、雅、颂。(2)影响: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2.战国离骚(浪漫主义)(1)概况: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充满奇特的幻想。(2)影响:文学上通常以“风”(指诗经)、“骚”(指离骚)并称。“骚”和“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十、“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b)1.盛唐:“诗仙”李白李白以激情和浪漫著称,后人称他为“诗仙”,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狂放炽烈,想象丰富,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2.由盛转衰:“诗圣”杜甫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诗作更多的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诗风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杜诗被后人称作“诗史”,杜甫本人则有“诗圣”的美誉,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十一、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b)1.北宋:(1)豪放派苏轼:打破了词与诗的界限,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2)婉约派柳永:流传最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2.南宋:(1)豪放派辛弃疾: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2)婉约派李清照:南渡后,作品中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十二、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b)元杂剧代表人物,作品揭露黑暗的现实,讴歌反抗精神。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十三、明清四大长篇小说(b)1.出现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2.四大长篇小说简介(1)三国演义: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