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细节”成就“大智慧”.doc_第1页
关注“小细节”成就“大智慧”.doc_第2页
关注“小细节”成就“大智慧”.doc_第3页
关注“小细节”成就“大智慧”.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小细节”成就“大智慧”“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互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足以影响全局。充分关注、探究每一个能够影响学生思维的“小细节”,小处人手,大作功夫,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成就学生的“大智慧”,促进学生有价值思维的发展。 关注细节之一:智慧的起点即“现实”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是否能成为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是否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利用当地的、最新的、最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体验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借助“现实”这座桥梁与学生连接。 笔者在教学第八册找规律一节时,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师:六一快到了,你准备今年的六一怎么过? 生1:我想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 生2:我想让爸妈带我去游乐园。 生3:我准备去奶奶家钓鱼。 师:小丽“六一”要参加舞蹈比赛,不知道选择哪套服装参赛最漂亮。小丽的上衣有两件(红色、黄色),裙子有三条(紫色、绿色、银白色),谁愿意给小丽当一回“服装设计师”? 生4:我给她的建议是红色上衣配上紫色裙子。 生5:我觉得她穿上黄色上衣和银白色裙子比较漂亮。 (自由表达) 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从现实出发,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强烈愿望,点燃思维碰撞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 关注细节之二:智慧的转折点即“失误” 有人说:“垃圾也是宝贝。”对教学而言,学生的失误同样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重视的。我们既要充当“垃圾简”,包容学生的失误,又不能仅仅充当“垃圾箱”,把“失误”当废品一样一倒了之,而应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挖掘学生失误中的“可回收点”,去审视其在教学中的再利用价值,使失误转化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有效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学生看图简单认识了几分之一后,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折出1/2,并涂上颜色。学生完成任务后,再要求学生用纸折出1/4,并涂上颜色。这时,一个小男生偷偷地将纸塞进了课桌,老师就问他怎么了? 生:老师,我折错了,我折成了1/8。 师:谁能说说他错在哪儿吗? 生1:他上课没在听。 生2:他可能把1/4听成了1/8。 生3:1/4,只要把这张纸对折2次就可以了,他对折了3次,多折了一次,如果这一次不折的话,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张纸的1/4。 师:同学们,现在这张纸已经平均分成了8份,还能得到这张纸的1/4吗? 生1:我知道,只要再涂一份,就能表示这张纸的1/4了。 生2:对。8份中涂上2份,就正好和我们折出的1/4一样了。 师:你现在能把它修正过来吗? 生:我能的。 师:那你们还有不同的方法折出这张纸的1/4吗? 生1:当然,还可以把它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就是了。 生2:折成32等份,涂上8份也行呀。 生3:还可以 课堂上能及时地捕捉到学生有价值的小失误,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失误”在学生的探索中修改与完善,而同时“失误”又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关注细节之三:智慧的生成点即“差异”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过程,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比赛往细颈瓶里用筷子夹黄豆,看哪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往瓶里夹的黄豆最多,于是学生们匆忙进行操作,结果在交流整理数据中发现大部分小组只夹7、8粒黄豆,最少的只夹3粒黄豆,只有一组出奇的好,共夹了15粒黄豆。于是老师请最好的小组谈谈他们小组的操作过程。 生:我们小组先分工,由一人负责夹黄豆,一人负责扶细瓶,一人负责统计数量,这样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师:大家听了有什么想法? 生:他们小组合作得非常好,我们小组与他们比就差多了,因而只夹了6粒黄豆。 (其实刚才操作时很多小组没有分工协作,是黄豆夹少的直接原因。) 而后教师让成功的小组展示小组合作的方式,同时让其他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总之,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离不开对教学细节的关注与研究。当然,以上仅是笔者对于影响学生生成智慧方面的几个细节的一点思考,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互动过程中每一个不容错失的细节,并用灵动的教育智慧去灵活处理,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动态生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生成让我们的教学充满了挑战,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精彩。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双慧眼,及时将鲜活而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巧妙地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呢? 一、巧用意外演绎精彩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进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生成性。所谓的生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时的实际情况而生成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在教材上和教师的预案中是没有的,教师往往也没有预料到的,而是需要随机更改教学预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面对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只要有一丝价值,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为生成而为,教师为生成而教,学生为生成而学”,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在教学小动物体检时,我让学生充分看图之后,自由说话。一生说:小松鼠来到长颈鹿面前说:“小鹿哥哥,我比你小,你让我先体检吧。”我们要求尊老爱幼,显然这个说法不够合情合理。面对这一错误的生成,本来我想进行一番思想说服教育,之后要求学生重新来写。但我突然想:这既然是一节口语交际课,何不将难题交还学生,让学生们自己通过辩论、研讨,自己来进一步强化本单元的主题“团结合作,先人后己的品质”的教育呢。于是,这节课我暂时停下了下面的讲评,而是进行了“我小,我先来”的话题讨论。自然,这次口语交际由于一个美丽的错误,使课堂生成出人意料的精彩。课堂上,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地导入与本课相关的教学“环节”,使课堂“生成”了未曾意料的精彩。 二、质疑问难绽放精彩课堂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道出了问题的价值及意义。人们每天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发明家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而由此发明了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样是生成性课堂的关键。 1、张扬个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想象,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当学生提问成习惯时,教师再不断地启发、点拨、激发学生,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如执教一群光头男孩儿一课,提问:“你还能想出什么别的办法,帮助布莱思吗?”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学生的答案也确实五花八门,但又合情合理。 2、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生成性课堂要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倾听不只是倾听他们的想法,更是倾听孩子们的内心,敏锐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置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如在教学谁是真正的朋友一课时,课后练习是:熊到底说那句话了吗?学生的回答都是:没有。当问到为什么没说那句话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个令我满意的答案。可就在我快要结束这道题目的探讨时,我发现一个一向调皮捣蛋的男生还举着小手,我本来不想让他回答了,但是犹豫之后,我还是让他说出了自己的见解。“熊是动物,它怎么会说话呢!”大家啼笑皆非,之后我让学生展开讨论。最终,这一预设之外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之下,得到了合理的答案:借熊之口,说出了对朋友的看法。这个答案也正升华了文本的主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对朋友的内涵认识。 三、拓宽课堂延续精彩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强调课文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必须凭借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内容,引导学生有机地扩充延伸,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学生见识。教师应巧妙地联系学生的课外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教师的谈话交流,所得信息远远超过文本信息。对这样的“生成资源”。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引申,甚至延伸至课外生活,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走向无比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 生成是动态可变的、丰富多彩的,它需要“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以教师特殊的职业眼光随时把握教学中闪动的亮点,课堂上就能生成更多的精彩。“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是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面对课堂中的随机生成,我们教师应以微笑面对,以积极的心态把握,以灵活的教学机智处理,将生成视作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因为有了生成,才使得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灵性,充满了精彩。 善待生成演绎精彩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在课堂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变动不居的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蕴含了丰富的生成性。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学生的真实认知点上综合把握,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生成”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元性的特点。“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讲,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从思维发展角度讲,它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它是由“不会”向“学会”,从“生疏”到“熟练”的提升;从情感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从个性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文本为教学资源,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知、情境感受、情感感染、心灵感动的语文学习中,内化知识、建构意义、发展语言、张扬个一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笔者就下面几个案例分析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谈一些反思,希望能够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一点帮助。 【案例】七色花一课教学片断 学生在讨论我的提问:你觉得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答案是最后一片,因为是帮助别人的,正好与我的设计相符。但是,有一个学生突然高高举起了手,表示有异议。我微笑地说:“你有意见吗?”只见那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珍妮要从北极回来的那一片花瓣最有意义,因为是他觉得生命是很可贵的,如果不回来的话,会没命的,而且爸爸妈妈也会十分伤心的。”我听了频频点头。又有一位同学大胆地站了起来:“我觉得珍妮让打碎的花瓶变回来的那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因为这是妈妈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她会很伤心的,说明珍妮很爱妈妈,懂得妈妈的最爱,这也是说明珍妮心中有别人。”多好的答案啊!我惊讶于学生大胆的思维。 【反思】面对学生这一“另类”的声音,我的处理是尊重的、民主的。我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你有意见吗?”引发了学生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平等的交流使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心中有他人”“珍爱生命”的道理。这种情感是真心感受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动态生成”需要有积极的“生态环境”,只有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才能真正使课堂从“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孩子个性张扬的天空。 【案例】火烧云一课教学片断 这一课时,针对教学内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火烧云像什么?” 很多同学说:“像斑马、犀牛” 说的都是动物,但有个同学说:“像白色的大被窝”。 都是想象,好像没有多大区别,其实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模仿,是模仿课文想象的想象,后者是创新,是创造性的想象。当时我就觉得应该做放大处理,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于是我就抓住这个“生态资源”启发、引导学生说:“刚才很多同学说的都是动物,是模仿课文说的。能模仿进行想象,很好;离开模仿课文,发挥创造性想象,更好。刚才这位同学把火烧云想象成白色的大被窝,就不是想成动物,大家再想想,火烧云像什么?”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能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事物去想象,有的说像“一面很大的红旗”、有的说像“一幅水彩画”。 这样的生态资源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维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