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物探勘查滑坡小结.doc_第1页
地质灾害物探勘查滑坡小结.doc_第2页
地质灾害物探勘查滑坡小结.doc_第3页
地质灾害物探勘查滑坡小结.doc_第4页
地质灾害物探勘查滑坡小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述 为了初步查明泾县茂林镇铜山村麻岭滑坡空间分布形态、地质结构及滑床埋藏情况、软弱夹层的分布、覆盖层厚度等。受安徽省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地调所委托,对该处滑坡范围开展物探勘查工作。本次物探工作于2014年 7月28日至7月29日进行了物探野外工作。本次物探工作方法采用高密度电阻率剖面测量工作方法,观测参数为视电阻率s。依据本次物探工作所需解决的任务与目的,结合测区的施工条件在该处滑坡范围内布置两条相互垂直的高密度测量剖面,剖面号为I剖面、II剖面(见附图1),完成剖面长度共计600m,采用温纳四极装置进行观测,剖面数为16,点距MN5米。通过以上工作,掌握了指定区域内指定深度内各地层分布状况及部分地质构造情况,对滑坡区域内滑坡的空间分布形态、地质结构及滑床埋藏情况、软弱夹层的分布、覆盖层厚度等进行了初步查明,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二、 自然地理、地质概况与地球物理特征(一)自然地理及工区现场施工证明工区地处泾县境内,位于茂林镇铜山村麻岭,交通便利,植被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高,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性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小垂直变化大,气候资源丰富。冬季雨量少,偏北风多,显得干冷;夏季雨水多而光照充足,显得湿热;春秋是冬夏的过渡季节,多气旋活动并有小高压盘距, 风向不定天气多变。因而四季气候有春暖、夏凉、秋爽、冬寒的季节特征。下图为工区现场工作照(二)地质概况 1、地层 茂林镇铜山村麻岭滑坡滑坡区内及附近分布地层主要有二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在测区内分布有地层及其岩性特征简述如下:11、二叠系下统(P1)栖霞组(P1q):测区内滑坡滑床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产状为倾向北北西向,倾角为46,为逆向坡。12、第四系(Q)测区内场地为第四系地层覆盖。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dl)残坡积堆积层,岩性自上而下是,含碎石亚粘土层,向下部碎石稍多,亚粘土碎石层,碎石大小混杂,无分选,棱角状,碎石成份明显与下伏母岩有关;(二)、地球物理特征根据本次工作成果和以往我院在勘查区周边地区物探工作资料,统计区内各地层电性特征如下表1 宣城市泾县地区地层电性特征统计表 表1序号岩石名称视电阻率值(m)备 注1粘 土25452砂 砾 石30603粉 砂 岩50804灰 岩100300三、 工作方法及质量简述(一) 测地工作(1)测区内通过GPS控制点,对手持式GPS进行了校正。(2)本区测地工作是以甲方提供的工作区地形图为基础。各剖面的端点、剖面间隔50米的点位均采用手持GPS进行定点,定点精度为6m。各电极点布置采用罗盘定向、测绳及皮尺丈量相结合定出。在地形平坦地段采用电缆标记,当地形复杂,电缆标记不能满足精度要求时,采用测绳及皮尺丈量。经检查,布极方位误差小于5o,点距误差小于1%。满足电法对测地工作的要求。(二) 电法工作1、 仪器: 电法仪器为重庆奔腾数控研究所研制的WDJD-3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及WGMD-3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并配套的相应的电缆、电极和供电电源等。各仪器及设备性能优良。2、 工作方法:高密度采用温纳四极装置观测,MN点距5.0m,剖面层数为16层,单条剖面长度为300m;下图为温纳四极装置观测示意图。3、野外工作执行规范:野外操作按DZ/T007293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393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要求执行。3、 质量评述:对高密度电法工点检查观测采用剖面检查观测,检查剖面号II#2,占总工作量的10%,检查结果为:均方相对误差M4.2%,原始观测与检查观测的地电断面形态基本一致,符合质检要求。(三) 方法有效性评述高密度电法具有一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映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两种方法的综合探测能力。在滑坡勘查中滑坡体与滑床之间以及不同岩性的地层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电性差异,具备电法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高密度电法对查明滑坡体的规模,纵、横向发育及展布情况,空间形态特征、滑动面埋深等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若辅以测区部分工程勘探钻孔的资料,方能为本次物探工作采用的高密度剖面工作方法的解释推断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四、资料的解释推断经室内资料整理,所有野外观测数据都经过BTRC2004应用软件进行预处理,主要有数据格式转换(2D RES格式)、数据坏数的剔除、数据文件编辑等,预处理的数据由2D RES应用软件自动绘制成高密度电测深等s断面图;且各剖面选用最小二乘反演,反演结果达到要求误差范围内后,由应用软件自动生成反演成果图;并根据以上数据处理结果对本次物探工作分别进行推断解释并绘制相应I、II剖面电阻率反演断面图及地质断面推断图(见附图23);现根据以往物探工作经验以及本区地层的电性特征,结合本区的地质资料对本次物探工作的各剖面进行推断解释如下:1. I剖面I剖面线位于测区内呈南西北东向展布,方位角为53(附图1);电阻率反演断面图及地质断面推断图(附图2)反映该剖面地层纵向表现为由地表第四系地层(低阻)及和基岩(高阻)组成;第四系覆盖厚度为1.08.0米,为含碎石粉质粘土,西端第四系覆盖层较厚,至剖面中段覆盖稍减,向北东均匀变薄,至剖面北东端点处最薄;基岩岩性推断为灰岩,从反演断面图(附图2)上可看出覆盖层在80号点至200号点处呈低阻凸出形态,覆盖厚度为23米,容易滑动,测线其他段的等s曲线较为平缓,覆盖层及基岩平整,不易滑动,仅有局部段基岩随地形起伏稍有变化。2. II剖面II剖面位于测区内呈南东北西向展布,方位角为323(附图1);电阻率反演断面图及地质断面推断图(附图3)反映该剖面地层纵向表现为由地表第四系地层(低阻)及和基岩(高阻)组成;第四系覆盖厚度为1.06.0米,南东第四系覆盖较厚,地形平缓,至剖面中段覆盖逐渐变薄,地形陡峭,至剖面北西部分变厚;基岩岩性推断为灰岩,从反演断面图(附图3)上可看出在0号点到100号点处呈现明显的高低阻分界形态,覆盖层基本为46米,但地形平缓,不易产生滑坡;中部110号点到180号点附近覆盖层呈低阻凸出,覆盖层厚度为34米,地形陡峭,基岩对覆盖层无阻挡,易产生滑坡;其余地段基岩完整,240号点附近基岩平缓,对覆盖层有阻挡作用。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根据剖面电性变化特征,对测区范围内的第四系地层覆盖情况、断裂构造、基岩完整性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认为测区内分布的第四系地层覆盖情况基本一致,差别不大;在I剖面范围内,80200点之间覆盖层厚度为23米,受地形等影响容易产生滑动,推测为滑坡体;在剖面范围内,110号到180号之间覆盖层厚度变化不大,最厚处为4米,其余地段厚度均在3米左右,该段覆盖层为推测滑坡体;综合两条剖面可以看出,该处滑坡滑坡体长约70米,最大宽度约120米,大部分厚度均在34米,部分地段稍厚,滑体为第四系残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滑床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滑动面为岩、土体接触面,见I、II剖面电阻率反演断面图及地质断面推断图(附图23)。通过本次物探工作后,对区内的滑坡的空间分布形态、地质结构及滑床埋藏情况、软弱夹层的分布、覆盖层厚度有了基本查明。本次工作基本上完成了物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