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国外“社会文化”视角下科学学习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国外“社会文化”视角下科学学习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国外“社会文化”视角下科学学习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国外“社会文化”视角下科学学习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国外“社会文化”视角下科学学习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奇逊 日 期:趁业6 1f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夏鱼叁 日 期:塑:垄:2 电话: 邮编: 摘要 一个民族的繁荣与进步和科学素养密切相关。当今,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科学教育的 核心目标。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科学学习问题。因此,科学学 习成为了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科学学习问题进行了广泛 的研究,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加深我们对科学学习的理 解,改进科学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这对于我国的科学学习研究也具有 借鉴价值。因此,本文主要对国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加以梳理、分析,期望能对我国科学 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 本文涉及的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学生的社会文化身份对科学学习的影响; 从个人、人际、文化三个层面对学生的科学学习进行分析;语言等社会文化因素在科学 学习中的作用;对科学教育中观念转变理论的社会文化反思;建构主义科学学习观的探 讨。 通过介绍和分析这些国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科学教育实际,对于我国科学教育 得到两方面的启示。在科学学习研究方面:增加社会文化的研究视角,重视对学生日常 生活中科学观念的研究,借鉴人类学的研究经验等。在科学教学方面:改变对特殊身份 学生的社会文化偏见,使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提高科学 教学的文化兼容能力;深化对科学学习的理解,促进科学教学方式改革;构建科学学习 共同体,创建文化生态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科学学习;社会;文化;建构主义 a b s t r a c t a n a t i o n sp r o s p e r i t y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i s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i t ss c i e n t i f i cl i t e r a c y n o w a d a y s s c i e n t i f i cl i t e r a c yh a sb e c o m et h ec e n t r a lg o a lo fs c i e n c ee d u c m i o n i no r d e rt o i m p r o v et h es c i e n t i f i cl i t e r a c yo fs t u d e n t s ,w em u s t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s t u d e n t s 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 t h e r e f o r e 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h a sb e c o m eo n eo fh o ti s s u e si ns c i e n c ee d u c m i o nr e s e a r c h n l e f o r e i g ns t u d yo f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f r o ms o c i o c u l t u r a lv i e w sr e s u l ti nal o to f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n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s er e s e a r c hh a v ei m p o r t a n tv a l u ef o rt l st oe n r i c h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 。i m p r o v i n gs c i e n c ee d u c m i o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 r ea r es o m e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sf o ro u rs t u d yo f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 t h e r e f o r e ,w en e e dt os o r to u tt h e s e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 s , a n da n a l y z et h e m h o p i n gt os e r v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f o ro u rs c i e n c ee d u c t i o n 1 1 1 i sa r t i c l ed e s c r i b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so ft h e s es t u d i e sm a i n l yi n v o l v e dt h ef o l l o 砸n g a s p e c t s :t h es o c i o c u l t u r a li d e n t i t yo f l e a r n e r sa n di t se f f e c to nl e a m i n go fs c i e n c e ;t h ea n a l y s i s a b o u t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a c t i v i t i e sf r o mp e r s o n a l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c u l t u r a ll e v e l s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a b o u tt h el a n g u a g ea n do t h e rs o c i o c u l t u r a lf a c t o r so nt h ei m p a c to f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 ;t h e r e f l e c t i o na b o u tc o n c e p t u a lc h a n g et h e o r yi n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f r o ms o c i o c u l t u r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c o n s t r u c t i v i s mv i e w so fl e a r n i n gi n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 b yi n t r o d u c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t h el a t e s td e v e l o p m e n t so ft h e s es t u d i e s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 r e a l i t 、,o fo u r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 , t h e r ea r et w oa s p e c t so fr e v e l a t i o nf o ro u rs c i e n c e e d u c t i o n 。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r e s e a r c h :a d dt h es o c i o c u l t u r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o f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 r e s e a r c h ,a t t a c hi m p o r t a n c et os t u d e n t s s c i e n t i f i cc o n c e p to fe v e r y d a y1 i f e ,l e a r n i n gf r o m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o fa n t h r o p o l o g i c a lr e s e a r c ha n ds oo n s c i e n c et e a c h i n g :c h a n g i n gt h es o c i o c u l t u r a l p r e j u d i c eo fs p e c i a ls c i e n c e1 e a r n e r s 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 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 s t u d e n t s ,i m p r o v i n g t h ec u l t u r a l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f o rt h es c i e n c e t e a c h i n g d e e p e n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 ,p r o m o t et h e r e f o r mo fs c i e n c et e a c h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c o m m u n i t y , c r e a t i n gt h ec u l t u r a la n de c o l o g i c a ll e a r n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k e yw o r d s :s c i e n c el e a r n i n g ;s o c i a l ;c u l t u r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v i s m i l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i i i 一、绪论1 ( 一) 概念释义1 ( 二) 研究背景3 ( 三) 研究目的4 ( 四) 研究价值4 ( 五) 研究方法与思路5 二、国外“社会一文化刀视角下科学学习理论研究的渊源6 ( 一) 思想萌芽: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7 ( 二) 理论奠基:社会文化理论的提出7 ( 三) 深化发展: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8 三、国外“社会一文化力视角下科学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1 1 ( 一) 学生的社会文化身份成为重要研究主题1 1 ( 二) 通过对学习者的多层次分析来研究科学学习1 3 ( 三) 语言等社会文化因素成为科学学习研究中的焦点1 6 ( 四) 对科学观念转变理论展开了社会文化反思2 0 ( 五) 建构主义科学学习观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2 1 四、国外“社会一文化一视角下科学学习理论研究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2 5 ( 一) 对我国科学学习研究的启示2 5 ( 二) 对我国科学教学的启示2 6 结语2 9 参考文献3 0 后记3 3 i l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绪论 ( 一) 概念释义 在对科学学习问题进行研究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科学”和“学习 本身的认 识。因为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科学学习的理解。因此,有必要 对“科学 和“学习”这两个概念加以解读。 1 科学 对于科学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科学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本文 所指的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这里我们主要从科学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角度来阐释人们 对科学的认识。1 4 世纪初,宇宙论者奥卡姆的威廉( w i l l i a mo f o c c a m ) 为了把科学 与神学区别开来,提出科学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这种“科学是知识 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笛卡尔认为科学真理是真正的知识,而无关信仰。这 时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处于与社会文化割裂的状态。后来,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 夫指出:科学的本质不在于认识已有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 识,而是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即是一种科学生产。固这时,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开 始与社会联系起来。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指出,科学通常被用来指:( 1 ) 一组特定 的方法,知识就是用这组方法证实的;( 2 ) 通过应用这些方法所获得的一些积累 性的知识;( 3 ) 一组支配所谓的科学活动的文化价值和惯例;或者( 4 ) 上述任何 方面的组合。 这种看法看到了科学不仅是静态的知识体系的一面,还看到了科学 的方法,看到了科学和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还有学者提出应该把科学看做人类 的一种活动,这样既可以探讨这种活动的结果与导致结果的过程,又可以探讨这 种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认为:科学是一种建 制;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科学是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 的主要因素;科学是构成我们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的势力之 一 o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逐渐认识到科学与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 更广阔的视域来看,科学文化也可以理解为社会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社会建构主 义认识论认为,近代科学是受文化制约的一种看待自然的方式。科学的目标、知 识内容、实践都是社会建构的。固认识到科学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助于丰富我们对 科学的理解、深化对科学学习的认识。 肖巍刘学礼,吴海江科学:思想史、方法论与社会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8 4 伏尔科夫科学学一问题、结构、基本原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1 9 8 4 3 7 默顿科学社会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3 6 2 - 3 6 3 张雁贝尔纳的科学本质n i j 河海大学学报2 0 1 0 ( 3 ) :4 7 - 6 7 b h a s k a ru p a d h y a y s c i e n c e r e l i g i o n ,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v i s m :c o n s t r u c t i n g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r e a l i t y 【j 】c u l t u r a ls t u d i e so f 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 ,2 010 ,5 ( i ) :41 4 6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学习 “学习 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其内涵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有所不 同。关于学习的定义,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尚未达成广泛的共识。有观点认 为:学习是个体( 人或动物) 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 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互动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 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 响。这里我们不对“学习”的定义做严格的辨析,而是把分析重点放在不同学习 理论所反映出来的对学习的不同认识上,这对我们理解学习更富有价值。 自从对学习问题进行研究以来,产生了各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这些不同取向的学习理论,形成 了对学习的截然不同认识。纵观有关人类学习的各派理论,我们发现主要分两大阵营: 一方强调学习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事,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包括行为取向、认知取向的 学习理论;另一方则强调学习的社会性质,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学习的主要方 式,包括以社会建构主义及情境认知等为代表的学习理论。圆 以行为、认知取向为代表的传统学习理论对我们研究学习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但是它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学者认为,传统的学习理论至少存在四个值得置疑 的方面:( 1 ) 传统的学习研究者们通常只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头脑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来 研究,忽视了真实世界对人脑运用的影响,无视人在真实世界中的学习,从而使学习远 离经验,把学习和真实世界分割开来。( 2 ) 传统的学习理论还将学习从人类活动中区分 出来。( 3 ) 传统学习理论片面强调学习是对现存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获取,却无视实践中 出现的新知识、隐形知识与默会知识,也不承认实践当中一切有意义的痕迹、多样化的 活动、不同的目标和情景,在特定情形下通过一个关联的事件都可以构成认知与学习。 ( 4 ) 传统学习理论涉及的仅仅是个人的学习过程,却无视学习的社会历史文化脉络以 及学习过程中的社会性协商与合作。固 传统的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大都把学习者看成是孤立的了,而事实上学习者 总是属于这个社会的,学习者的学习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 联系。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社会本质,甚至主张从社会性 的视角来看待整个教育活动。他对学习的社会属性极其敏感,写到:实际上,每 个个体都是在社会环境中成长,而且必须是在社会环境中成长,这是不容争辩的 事实。就是因为个体在一个具有既定意义和公认价值的环境中活动与生活,个体 的反应才会愈来愈明智,或者他的反应会获得意义自我并不是独立重构知识 的孤立心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社会属性,他认识到儿 童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能力是社会学习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 习理论”中将模仿视为理论的核心,根据他的理论,在孩子每天与他人互动的情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l 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1 1 1 郑葳学习共同体一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7 6 9 赵健学习共同体一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6 序言 d c 菲利普斯,乔纳斯f 索尔蒂斯学习的视界【m 】尤秀译| 匕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6 6 4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境中都会发生这种类型的学习。社会文化以其复杂的方式和学习发生联系和相互 作用,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与关注。随着人们对学习的研究,对学习的社会文 化属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无疑也会对科学学习的理解产生重要影响。 3 科学学习 科学学习就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等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科学 教育中,传统的理论观念认为科学学习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情,与社会文化基本无关, 学生有足够的理性能力去接受科学思想。但是现在人们意识到,科学学习不仅是在科学 世界里发生的,不仅是在人的头脑内部发生,科学学习也深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 影响。对科学和学习多角度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以更丰富的视角研究科学学习。 ( 二) 研究背景 1 国际科学教育界高度关注科学素养,关注科学学习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 明显。要持续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就必须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而提高国民科 学素质的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界,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成为了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美国科学促进会( a a a s ) 于1 9 8 5 年启动了一项面向2 1 世 纪人才培养、致力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跨世纪的“2 0 6 1 计划。在1 9 8 9 年和1 9 9 3 年, 美国科学促进会分别发表了两个重要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和科学素养的 基准。这两个报告确立了为了全体学生的科学教育理念,全面系统的提出了科学素养 的具体标准。随后他们又出版了科学素养的设计、科学素养导航图等文件,对科 学素养基准的联系进行了绘制,对组织设计科学课程和教学提供了一些指导。美国在 1 9 9 6 年发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在科学探究的产物触目皆是的世界,具有良 好的科学素养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圆要建立以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国家课 程体系。维多利亚课程及标准框架( 简称c s f ) 等其他相似的国家科学教育文件都旨 在通过把发展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特 别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课程理念中有一条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可见,科 学素养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教育界的重要话题。 科学教育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问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不能回避科学 学习这个话题。学习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成为大家研究和关注的 焦点。在国内外科学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科学素养的背景下,对学生的科学学习的研究自 然成为了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d c 菲利普斯乔纳斯f 索尔蒂斯学习的视界【m 】尤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6 6 9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困家科学教育标准【m 】戢守志等译_ e 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 9 9 9 1 1 9 9 5 年澳大利弧维多利砸州学习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学校教育的一个单程碑式的文件 l y nc a r t e r g l o b a l i s a t i o na n d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 :r e t h i n k i n g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 s j j o u r n a lo f r e s e a r c h i ns c i e n c et e a c h i n g , 2 0 0 5 ,4 2 ( 5 ) :5 6 1 5 8 0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国际科学教育界以丰富的视角来研究科学教育相关问题 科学教育有其遵循普遍的教育学规律的一面,但是科学教育也有其特殊的一面。为 了解决科学教育的特殊性问题,加深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大家从更广阔的视角、更深的 层次上去研究科学教育相关问题。在这样的研究趋势中,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 知识社会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也加入到了科学教育研究中来。这些必将为我们解 释科学教育的特殊性、重新审视科学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在这种以广阔视角研究科学教 育的背景下,国外研究者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学生的科学学习问题,产生了大量研 究成果。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注意到科学不是纯粹客观的、价值中立的, 而是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对科学、科学学习的研究都应该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 作用。 ( 三) 研究目的 科学学习不是科学知识被动的接受过程,科学知识的获得远不仅是个体行为的结 果,而是在各种变量、因素的相互建构中生成的。在科学教育与建构主义的研究中,人 们越来越注意到社会建构主义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刘兵认为:国内教育研究者主要集中 关注的是认知心理学类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将这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各 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将另外一类来源于科学知识社会学并影响到科学史的社会建构论 几乎完全忽视。比较之下,国外科学教育研究对这些思想都有所关注。总的来看,在 国外科学教育研究中不仅仅把建构主义视为一种学习理论,他们对科学史、科学哲学和 科学社会学中重要指导思想都给予相当多的关注,注意到了科学本身的社会文化属性。 在这种认识下,必然会对科学教育、科学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前面已经谈到国内与国外科学教育研究中对于建构主义理解的一些差异,当然差异 肯定远不仅如此。通过比较这些差异,可以寻找我们的不足,以谋求我国科学教育事业 的发展。国内对科学学习的研究已经开始注意到社会文化的联系了,但是相比国外还不 够深入和系统。因此,本研究拟对国外“社会一文化 视角下科学学习研究进展加以关 注,探讨科学学习的社会文化建构属性等问题,以加深我们对科学学习的认识,从而促 进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 ( 四) 研究价值 1 理论价值 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科学教育理论。科学教育经历了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科 学教育思想理论,科学教育理论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科学 教育研究者由于深受原有科学知识观的支配和影响,所以他们不能深入地认识对科学教 育进行研究的必要性。认识到科学和社会文化的深刻联系,可以使我们以更开阔的视 刘兵摹础科学教育研究与建构主义:中国与西方的差异阴科学学研究2 0 0 2 ( 6 ) :5 7 1 - 5 7 6 楚江亭科学知识的社会生成一当代国际学术界科学知识性质研究的新进展及启示们北京科技大学学 报2 0 0 7 ( 2 ) :1 3 5 - 1 4 0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野来审视、研究科学教育。教育理论至少要考虑三方面: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途径、 学习理论。我们熟知的建构主义改革运动主要处理第三个方面:学生是如何学习的。随 着建构主义与教育研究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教育中也应该有所反思。国际上已经广泛 关注社会建构主义和科学教育的联系,而不仅仅是个人建构主义。反映在学习理论中, 我们的科学教育也要加强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所以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待科学学 习,对于扩大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的视角,从更深层次解释科学教育的特殊规律,丰富我 国的科学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借鉴国外科学学习的研究方法,无疑会为 我国科学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带来启发。 2 现实意义 。 转变科学教学观念,指导科学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科学学习。人类的认知是一种复 杂的社会现象,学习、科学学习也是如此,它们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科 学教育领域中人们既要注意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取向的建构主义,也要充分重视以维 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取向的建构主义。关注科学学习的社会文化属性,对于转变我 们的科学教育观念,指导我们的科学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科学学习都具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五) 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主要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来介绍和阐释国外“社会一文化”视角下科学学习研 究的相关问题。尝试通过梳理和分析这些研究进展,挖掘科学学习的社会文化内涵,加 深对科学学习问题的理解,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从而得出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本论文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s t e v e nt u m e r k a r e ns u l l e n g e r k u h ni nt h ec l a s s r o o m l a k a t o si nt h el a b :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o r sc o n f r o n tt h e n a t u r e o f - s c i e n c ed e b a t e j 1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h u m a nv a l u e s ,19 9 9 2 4 ( 1 ) :5 - 3 0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国外“社会一文化 视角下科学学习理论研究的渊源 以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待科学教育起源于2 0 世纪6 0 年代,这主要得益于当时人文 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但是科学教育中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和认知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融 合在一起。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就指出,2 0 世纪6 0 年代末和7 0 年代,在发 展心理学中希望把认知的观点和社会文化的观点合成的研究是令人失望的。当时科学 教育中的社会文化方面的观点都较为宏观。后来,随着人们逐渐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研 究成果大量增加,研究层面更加微观,这使得科学教育研究的社会文化趋势更为明显。 为了直观地呈现这种趋势,我们通过c n k i 精确并列检索“科学教育 与其它一些 关键词,对1 9 9 9 年和2 0 1 1 年的中文文献检索情况做了对比: 表l :中文文献检索情况 :裳j 文化社会语言民族 检索区间 1 9 8 7 年一1 9 9 9 年 2 2 25 4 61 67 4 1 9 9 9 年一2 0 1 1 年 1 4 4 52 6 6 51 1 13 4 8 我们通过e r i c 并列检索“科学教育( 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 ) 和其它一些关键词, 对1 9 9 9 年和2 0 1 1 年的外文文献检索情况做了对比: 表2 :外文文献检索情况 一 文化社会语言种族 检索区间 1 9 6 6 年一1 9 9 9 年 1 8 3 62 5 3 22 2 0 14 8 4 1 9 9 9 年一2 0 1 1 年 7 8 92 0 6 5 3 8 51 2 2 从上面两个表格的对比情况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科学教育和社会 文化联系的关注都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科学学习和社会文化的 联系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了能对“社会一文化”视角下 的科学学习研究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把握,我们有必要了解其研究的渊源。 j l l c m k c a r t i c u l a t i n gc o m m u n i t i e s :s o e i o e u l t u r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s0 1 1s c i e n c ec u e a t i o n 【j j o u m a lo f r e s e a r c hi ns c i e n c e e d u c a t i o n 2 0 0 1 3 8 ( 3 ) :2 9 6 - 31 6 表格中部分数据来自:j l l e m k e a r t i c u l a t i n ge o m m u n i t i e s :s o c i o c u i t u r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ns c i e n c ee u c a t i o n 【j j o u m a lo f r e s e a r c hi n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 ,2 0 0 1 ,3 8 ( 3 ) :2 9 6 - 31 6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思想萌芽: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 对科学学习的社会文化审视谙含着浓厚的建构主义色彩,建构主义思想成为了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科学学习进行研究的思想萌芽。建构主义被认为是科学教育 实践的个范式,它也包含了很多和学习话题相关的专业领域。圆 1 9 世纪意大利哲学家巴蒂斯塔维柯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 构的一切。 康德也指出,人类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 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在2 0 世纪教育领域中, 对建构主义思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当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 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 构得到发展的。维果茨基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 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维果茨基的语言习得理论是社会建构主义 的重要理论基础, 因此,西方大多数学者视维果茨基为社会建构论者。美国心理 学家布鲁纳也呼吁认知探索应回到意义建构问题的研究,他论述了文化环境对教 育的影响,探索文化、语言、价值对人类智力成长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人类知识是被建构的,学习者是在先前学习的基础 上建造新知识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因 此教学应该以这些经验为生长点来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建构主义还认为 学习不是知识被动传递和信息的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在 这个过程之中包含着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学生 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凸显了“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这四个要素,这也 是科学学习的社会文化研究的关注重点。 著名科学哲学家、科学教育家马修斯指出:“建构主义是当代科学教育与数学教育 中一种主要的影响”。 人们对科学知识本身和学习过程的建构主义属性的认识,成为了 对科学学习问题进行社会文化研究的萌芽。总之,对科学学习的社会文化研究极大地受 到了建构主义思想的影响,它本身也构成了建构主义思潮的重要部分。 ( 二) 理论奠基:社会文化理论的提出 2 0 世纪3 0 年代,维果茨基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认为人的高级 k e n n e t hg e o r g et o b i n t h ep r a c t i c eo f c o n s t r u c t i v i s mi n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 m l a w r e n c ee r l b a u ma s s o c i a t e s ,1 9 9 3 l n a ek a n g j e o n g i mc h o i ,k y u n g w o nc h a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v i s tr e s e a r c hi n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v i e w a n df u t u r ep r o s p e c t s j a s i ap a c i f i ce d u c a t i o nr e v i e w 2 0 0 7 8 ( 3 1 :3 9 7 - 4 1 2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 m i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8 4 孙可平邓小丽理科教育展望【m 】t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1 2 1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 】e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8 5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4 7 0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 1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8 1 1 g e l l o fk a n s e l a a r c o n s t r u c t i v i s ma n ds o c i o - c o n s t r u c t i v i s m 【e b o l h t t p :i g i t u r - a r c h i v e 1 i b r a r y u u n l f s s 2 0 0 5 一0 6 2 2 1 8 3 0 4 0 1 2 3 0 5 i x t 2 0 11 - 3 1 m a t t h e w smr i n t r o d u c t o r yc o m m c n t so np h i l o s o p h y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v i s mi ns c i e n c ee d u c a t i o n 【j 】s c i e n c e & e d u c a t i o n ,19 9 7 ,( 6 ) :5 - 1 4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 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文化理论是在文化历史心 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的认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强调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相互依存。维果茨基指出,儿童一切 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 断内化的结果。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认知不仅是个体建构的,还是人们在参与相关文化活动中 相互建构的。 人的发展离不开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生活在社会文化之中。个 体的思想、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人的高级思维功能是在社 会文化的大环境中建构生成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文化背景 中发生的,那么理所当然对人类活动的考察就离不开对其的社会文化分析。在课堂学习 中,社会文化理论经常被用来分析孩子们是如何帮助彼此学习理解的。在本文后面介绍 的案例中对课堂对话的分析正是以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的。 社会文化理论有很强的“社会建构 的色彩,与社会建构主义极为相似。维果茨基 的理论与建构主义思潮融汇,产生了作为建构主义重要范型之一的“社会建构主义”。锄 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文 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 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社会建构主义与其它建构主义理论一样,社会建构主义 也把学习看成个体自己建构的过程,但是这种取向的建构主义与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 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更关注这一建构过程中社会的一面, 它更为强调个体发展的社会 文化背景,更为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在对科学学习进行社会文化研究时,科学 学习者与社会文化之间互动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社会文化理论为科学学习的社会 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三) 深化发展: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科学学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元勘研究起到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把科学本身作为学术考察的对象形成了“科学元勘”,主要包括科学哲学、 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文化批判等研究。这些研究使人们对科学的本质属性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人们深刻认识到科学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史研究, 科学社会学研究,文化人类学中的民族科学研究,当代科学研究等都挑战着这样一种观 点:“科学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知识和方法,而无涉于文化、信仰、价值”。历史学家,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 匕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3 7 ,3 8 j o h n - s t e i n e r v e r aa n dm a h n ,h o l b r o o k s o c i o c u l t u r a la p p r o a c h e st ol e a r n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v y g o t s k i a n f r a m e w o r k j 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i s t , 1 9 9 6 3 1 ( 3 ) :1 9 1 2 0 6 j i l lr o b b i n s c o n t e x t s ,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a n dc u l t u r a lt o o l s :as o c i o c u l m r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o i lr e s e a r c h i n gc h i l d r e n s t h i n k i n g 【j 】c o n t e m p o r a r yi s s u e si ne a r l yc h i l d h o o d , 2 0 0 5 6 ( 2 ) :1 4 0 1 4 9 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j 】外围教育资料,1 9 9 9 ( 4 ) :l o 1 4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1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1 9 5 王文静社会建构主义研究叨拿球教育展望2 0 0 1 ( 1 0 ) :1 5 一1 9 刘华杰科学元勘中s s k 学派的j 力史与方法论述评【j 】哲学研究,2 0 0 0 ( 1 ) :3 8 “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科学是一个人文化的活动,是一个和社会文 化密切相关的活动。科学研究已经挑战到了自认为是价值中立的、客观的,是普遍真理 的西方科学传统观点,从而揭示了科学知识的社会文化建构,这和其它各种不同的本土 科学观点共存。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科学知识被看成是暂时的人类建构。总之, 对科学本身的研究发现科学本身绝对不是无涉于社会文化的,相反,科学本身与社会文 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就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这样的观点对科学学研究、对科 学教育、科学学习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另外,从人类学理论和新维果茨基观点来看,科学教育被看作是第二个社会化的或 专业教化的亚社会,皮亚杰儿童自主建构科学的观点、康德的认识论、柏拉图的逻辑框 架沿着维果次基的路线被修订都将考虑到学习者的逻辑、语言和符号资源的社会和文化 渊源,考虑到社会相互作用在学习和正常发展中的角色。 考虑到这点,就要对在这个 亚社会( 学习共同体) 中的成员之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