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评价与启示.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评价与启示.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评价与启示.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评价与启示.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评价与启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 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整个世界都因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是文化产业给人 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显示出其弊端,如享乐主义的盛行、艺术的陨落、传统文化 的危机、个人内心的空虚等。于是,如何看待文化产业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如 何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学术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代宗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 20 世纪 中期就提出了自己的文化工业理论。他的这一理论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加上特殊的 个人经历的基础上产生,因而不免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他对文化工业持否定态度, 并著书立说来批判文化工业,号召大众抵制文化工业。阿多诺是第一个提出“文化 工业”概念的学者,他的文化工业理论虽然带有极强的片面性,但也有它的合理之 处,可以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规避弊端,发挥优势的一个参考。 本文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力图 给予此理论一个辩证又合理的评价,既揭示出它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又展现出它的 合理性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论述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 示,主要是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如何尽量避免种种负面影响的出现。 发展文化产业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不能因为出现了消极影响就放弃文 化产业,关键的问题是要推动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唯有如此,文化产 业才能真正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关键词关键词:阿多诺;文化工业;工具理性;启蒙;批判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the culture industry in china is developing very fast. it enriched peoples spiritual life and promoted the economic to increase swiftly. all the world has changed because of the culture industrys development. but besides the welfare, the culture industry also brought harm to people which included the prevalence of hedonism, the perish of art, the cri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individual void and so on. therefore, how to regard the culture industry became a big topic in the scholars discussion. the academic circle devoted to solute the question of how to develop the culture industry. as a great master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and a representative of western marxism, adorno advanced his theory of culture industry in the mid-20th century. his theory founded on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pecial personal experience, so it unavoidably was provided with his subjective thinking. his attitude to the culture industry was negative, thus he wrote books and established theories to criticize the culture industry. he even called out people to resist it. adorno is the first scholar to propose the concept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although his theory of culture industry has greatly strengthened one-sidedness, some ideas are reasonable. it can be a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to avoide defects and display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this article has specifically elaborate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main contents of adornos culture industry theory. it tried hard to give this theory a dialectical the reasonable appraisal, which not only revealed its one-sidedness and extremalization, but also showed its rationality and influence. and then it elaborated the inspiration of adornos culture industry theor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ts main purpose is to avoid all sorts of negative influences in process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as far as possible.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to develop the culture industry is the requirement and the trend of of the times.we cant reject the culture industry just because of its negative effec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promote the culture industry to develop continuously and healthily .only in this way, the culture industry may really serve our country and people. key words: adorno;the culture industry;tool rationality;enlightenment;critique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1.1.1 选题的缘起选题的缘起 阿多诺(theodor wistuqrund adorno,19031969)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位学者, 他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通过对媒介产品、科学技术、传播机制的批判性分析,表明 现代西方社会通过文化工业对整个社会进行掌控的现实本质。虽说阿多诺的文化工 业理论隶属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们经典马克思主义是 具有启示意义的,能够加以借鉴丰富我们的理论。中国的文化工业在 90 年代只是零 星地出现,而在现今社会已实现大规模渗透。它对中国社会影响之巨大迫使我们必 须对文化工业进行思考和研究。当今中国社会出现的音乐商品化、通俗化,电视节 目雷同化,文学创作的媚俗化等现象同时促使学界和政界人士关注文化工业。文化 工业致使传统文化、精英文化被排挤到边缘,并抗衡主导文化,冲击人们的精神生 活,腐蚀公众的思想意识,因此,正确理解文化工业,规避它的缺陷,显得非常重 要。如今,文化研究在我国学术界方兴未艾,重新阅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理 解他对文化工业的犹豫、批判态度的根源一定有助于我们的文化研究。 1.1.2 选题的意义选题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1)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是大众文化研究的一个理论高峰,它可以用来解释 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现象。但是他的文化工业理论并不完美,有待后人去超越, 文章通过对其文化工业理论的辩证评价,挖掘理论中有生命力的部分,批判其糟粕, 吸取其精华,可以丰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可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 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2)自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引入我国学界以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已有近三十年。理论界出版了不少著作,也发表了许多论文。但是从深层次理论逻 辑的意义上去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其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阿多诺 文化工业理论的解读和评析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推动意义,它也是我们马 克思主义研究必须深入探讨的领域。 2) 现实意义 (1)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这个概念时正好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文化工业现 象大张旗鼓之时,而当今的中国遇到了同样的情境娱乐业迅猛发展,文化成了 娱乐,各色文化产品极力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却压制其反思;文化艺术与工商业融 为一体,艺术家沦为资本家赚钱的工具;文化工业就像鸦片一样麻木了人的神经, 支配着一种异化的,假的文化。面临这样的文化境遇,我国的文化产业应如何发展, 文化建设应如何进行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解读阿 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在当今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2)如何去评判文化工业现象关系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文理性的重构,而正 确地理解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评判文化工业,从而更好地引 导我们的文化产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评析阿多诺的文化工业 理论有其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概况国内研究概况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经典形态。阿多诺对 文化工业有系统的阐述,并以“否定辩证法”来奠定文化工业理论的哲学基础。因 此他的文化工业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下就是国内学者对其理论进行研究的成 果总结。 1) 关于文化工业特征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特别是最近几年的文章对文化工业的特征有深入的阐释。 崔徳香提出,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主要从表现的模式化、思想的平面化、个性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的虚假化、意识与潜意识的操纵四个方面来考究。 1童丰生则认为文化工业具有同质 性、操作性、欺骗性的特性。 2杭慧提出大众文化具有标准化、商品化、伪民主化的 特征。 3 2)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影响和启示研究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这一领域的研究罕见,虽说出现过 几篇相关文章,如李宁的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童丰 生的阿多诺的文化产业观及其对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等,但是文中大都是 论述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内容,至于对文化产业发展有何启示涉及很少,只用短 短几句话概括,比如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引导或是用公共财政支持文化事业等, 具体应如何来发扬文化工业的优势,规避文化工业的缺陷,如何进行我国的文化产 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有待于后人研究。而关于文化工业理论对我 们应如何看待中国的大众文化现象的启示,崔徳香提出,要吸收阿多诺文化工业批 判理论中的“非同一性思想”去看待中国现今的大众文化现象,不但要做出性质判 断,而且要深入考察其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内涵。 4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影响是 巨大的,张静静认为一方面阿多诺遭到了许多理论家的批评;另一方面阿多诺的文 化工业批判理论又成为许多理论家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的重要理论资源,也成为马 克思主义大众文化理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的资源。 5 3) 文化工业的效果研究 王凤才在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一书中提出,文化工业过滤 了整个世界,它表现在文化工业控制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文化工业欺骗大众以及 文化工业为现存社会秩序辩护这几个方面。 6陈燕认为文化工业的作用表现为,一是 文化工业制造虚假幸福;二是文化工业通过传播媒介进行意识形态控制;三是文化 1 崔徳香.阿多诺大众文化理论的精神内核与生成根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1). 2 童丰生.阿多诺的文化产业观及其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启示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 3 杭慧.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阿多诺大众文化理论再解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2). 4 崔徳香.阿多诺大众文化理论的精神内核与生成根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1). 5 张静静.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8(1). 6 王凤才著.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工业使其接受者失去了个体发展的机会,沦为外在力量的屈从者和依赖者。 7凌海衡 提出文化工业最大的罪恶在于它通过占领超我,迎合本我,有效地削弱了自我进行 理性思考的能力,最终造成了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全面物化。 8谢志文认为可以 从三个层面来看待文化工业的批判,一是哲学层面,文化工业的图式化运作弱化个 人的思考,致使大众从一种蒙昧走向另一种蒙昧状态;二是在政治经济学层面,文 化工业将文化产品变为商品,并借助大众媒介,实现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宣传;三 是在心理学层面,文化工业占领超我,迎合本我的需要,削弱自我的抵抗能力,实 现对消费者的全面统治。 9 4)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局限性研究 杭慧提出阿多诺对于大众文化理论的批判过于极端化,主要表现为对大众本身 多元性和复杂性的忽视以及对大众文化的否定具有片面性。 10李辉认为阿多诺文化工 业批判思想存在三方面的不足,第一是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是相 分离的,而非完全的标准化生产;第二是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并非就是艺术的灾难, 不能只看到商品化的祸害而无视它的正面效应;第三是消费者在意识形态宣传面前 并非无能为力,言听计从,也并非所有的文化产业都与统治阶级保持统一战线。 11孙 立军等人认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把人类文化分界为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并且 反对二者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这将不利于大众精神的提升。 12 5)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中的中介思想研究 吴亚南着力于从中介范畴来探究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他认为中介是阿多诺 文化批判理论体系内在的支撑点。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剥夺了主体的特性,应强调 客体的优先地位,这种主客体辩证法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他对文化工业的反思。吴亚 南用阿多诺的中介理论对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思想进行论述,认为文化工业就是启 7 陈燕.阿多诺意识形态理论探析j.求索 ,2007(2). 8 凌海衡.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j.外国文学评论 ,2003(2). 9 谢志文.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思想的理路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5). 10 杭慧.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阿多诺大众文化理论再解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2). 11 李辉.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7(10). 12 孙立军,高金萍,张长明.理解和超越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蒙倒退为反启蒙具体体现。 13在吴亚南的另一篇文章中,他谈到技术是阿多诺抽象的 中介理论的一个具体化的表现。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是通过“现代艺术技术 文化工业”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来构建的,一方面,文化工业的技术整合作 用危害了现代艺术的纯粹性和神圣性,另一方面将新技术运用于现代艺术之中又在 某种意义上蕴含着艺术复兴的潜在希望。 14 6)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生成语境和生成根源研究 汪利平认为应从历史背景,个人经历和文化因素三个语境来考察阿多诺的文化 工业理论。从历史背景看,德国法西斯社会和战后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社会是两个 重要的语境;从个人经历看,童年的富裕生活和日后颠沛流离生活的极大反差、德 国纳粹的极权统治,使阿多诺的理论极具悲观主义和批判色彩;从文化因素看,阿 多诺具有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文化情结,加上他个人从小培养起来的艺术气质,这 些让他对大众文化有一种内在的反感。 15崔徳香认为文化工业理论的生成根源之一是 借鉴了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根源之二是他的非同一性哲学思想。 16云慧霞 认为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和本雅明的机械复制 理论,其现实土壤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现象。 17 7)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其它研究 王开智认为文化工业的繁荣和文化产品的铺天盖地,阻碍了人类通往自由之路。 文化工业中个人的阶级意识和主体意识被物质消费的盛宴与精神肤浅的文化产品所 削弱,人日益异化,人的自由日益消解。 18 杨耕认为文化工业造就国际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下将越来越 显示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目前发达国家正是谋划着用强势文化来冲击发展中 13 吴亚南.启蒙辩证法:文化工业的神话与启蒙的倒退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j.韩山师范学 院学报 ,2007(8). 14 吴亚南.功能主义辩证法:技术中介下的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j.滁 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6). 15 汪利平.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生成语境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7(9). 16 崔徳香.阿多诺大众文化理论的精神内核与生成根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1). 17 云慧霞.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浅析j.语文学刊 ,2000(1). 18 王开智.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中的自由元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借助文化的优势地位来征服整个世界。 19 1.2.2 国外研究概况国外研究概况 1969 年 8 月阿多诺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但是这并不是说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 论的影响就此消失了,后人对阿多诺及其理论的研究一直在延续。 1) 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评价 施密特被认为是批判理论和阿多诺的正统继承者和接班人,他提出阿多诺创立 的文化工业理论是适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变体” 。杰姆逊是拥 护阿多诺的学者,他在 1990 年出版的晚期马克思主义:阿多诺或辩证法的坚持 一书中,指出阿多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探讨,为当今精神空虚,内心空洞的大众树 立榜样。杰姆逊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方式唤起了一批英美学者如奥斯本、赫亨戴尔、 胡思等对阿多诺的关注,他们着重维护阿多诺理论中的辩证理性思想。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持批判态度。欧美的一些新左派认 为阿多诺只是满足于解释世界,而没有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改造。他的文化工业理 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却缺乏实践性。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建构在对阿多诺文化工业 理论的批判基础之上。1972 年在纪念本雅明的论文意识的提升或救赎的批评 瓦尔特本雅明的当代性一文中,哈贝马斯肯定了本雅明批判大众文化的同时还 为大众的解放找到了现实的基础,从而间接地指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无实证依 据,理论缺乏支撑。 2)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超越 美国社会学家甘斯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进行批判,提出了“品味文化”理论。 “品味文化论”打破了文化工业理论中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绝对对立,并用一种 动态思维考察二者的关系,更符合现实的文化情境。费斯克把大众文化研究由法兰 克福学派的哲学的外在研究推进到了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社会学的内在研究,在他 的代表性著作理解大众文化和阅读大众文化中,他批判阿多诺的“大众” 概念忽视了大众文化的复杂性、多元性,试图建立一种超越悲观主义和精英主义的 19 杨耕.国际强势文化单向流动的哲学思考述评阿多诺的文化工业论j.北方论丛 ,2006(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大众文化理论,并提出“生产性成本”概念,发展了大众文化文本理论。 20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的创新之处 在以往的著作和文章中,对于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研究很多,但是 对于这个理论的评价以及理论对于我们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这两方面的研 究甚少,因而也成为本论文的一个创新之处。随着中国加入 wto,经济实现全球化, 它为文化的全球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化工业由西方向东方国家演进,中国的文化 工业现象越来越显露出来。作为第一个提出“文化工业”概念的学者,阿多诺及其 文化工业理论自然受到中国文化界人士的重新关注和解读。但是理解和解读的目的 是为了借鉴和运用。从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中,我们可以了解文化工业带来的负 面效果,那么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如何避免这些负面因素产生,这是文章重点 要讨论的,也是文章的难点所在。 20 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 宋伟杰译 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年 8 月第 3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2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提出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提出 “无数的悲泣消融了盔甲,唯有脸上印有泪水的痕迹。 ” 21撒缪尔白克特的这 句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阿多诺忧郁和悲观主义的一生。 1903 年 9 月 11 日在法兰克福大街一个富裕的犹太酒商家中, 诞生了一位当代德 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美学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就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 西奥多威森格朗德阿多诺(theodor wistuqrund adorno,19031969) 。在西 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中,他被认为是上承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柯尔施 (korsch karl,18861961) ,下启哈贝马斯(habermas j rgen,1929)的一代中间 人物,他以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研究,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新课题。 他的早年生活是舒适而愉快的,但是他的后半生却在漂泊流浪中度过,他一生都在 对晚期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最终却在论敌的羞辱中死去。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重心在诸如社会,艺术,文化等上 层建筑领域,在他看来,现代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经济,也不是政治,而是人 类文化的辩证运动。阿多诺的“星丛”中有五种基本因素:美学现代主义、上流文 化保护主义、犹太人的自我认同、拆构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五股力量当中, 最有魅力和影响力的当属其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更确切地说是其批判理论,特别 是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他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 、马尔库塞 (herbert marcuse,18981979) 、洛文塔尔(lowenthal leo,19001993)等都致 力于构建文化批判理论,理论的价值与意义在大众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得到认同和 重视,成为后人理解和研究大众文化的重要参照。 2.1 “文化工业”释义“文化工业”释义 1947 年,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 21德阿多诺著. 残局试解j.新德意志批判 ,1982 年春夏合刊号(26).第 126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欺骗的启蒙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文化工业” (culture industry)的概念。 “文化 工业”指的是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它主要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 制和传播文化产品来欺骗大众。阿多诺后来又在 1963 年的文化工业再思考一文 中对文化工业进行了具体的论述,以区别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他 说: “文化工业必须和大众文化严格区分开来。文化工业把古老的和熟悉的东西熔铸 成一种新的特色。在某个分支中,那些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或多或少是按计划生 产的。某些分支具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至少说是彼此相通,它们被置于一个几乎没 有差别的系统之中,正是通过技术手段以及经济和管理的集中化,这一切才有可能 实现。 ” 22文化工业侧重文化的生产过程,而大众文化侧重于文化的形态,与精英文 化相对应。阿多诺之所以采用了“文化工业”而非“大众文化” ,主要是为了防止将 大众文化和大众的文化相混淆。大众的文化是大众自发创造的文化,大众是文化创 造的主体。而大众文化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加以传播的文化,大众不是文化创造的 主体,而只是消费的主体。 文化工业是一种技术化和商业化的文化生产,它使文化产品趋于一律。 “文化工 业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大规模生产各种复制品。这种方式将所有的创作活动化为 技术制作,构造化为计算。 ” 23在阿多诺看来,大众文化是由文化工业造成的,文化 工业对大众操控和压迫,最终迫使大众服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文化工业至始至 终被阿多诺赋予一种贬义色彩,从提出“文化工业”概念时他就开始了对文化工业 的批判。 2.2 文化工业理论的历史背景文化工业理论的历史背景 每一种理论的提出都要和提出者所处的历史背景相联系,只有了解当时的社会 环境,才能更彻底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1947 年,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他们合著 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工业理论。当我们去考察阿多诺的 22 德阿多诺著.文化工业再思考m.新德意志批判 ,第六期,1975 年秋季号.第 12 页. 23 衣俊卿等著 20 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年第 99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文化工业理论,探究阿多诺的个人经历及其所在的社会现实就成为一种必需,因为 每一种理论都能找到蕴育它的现实土壤。 2.2.1 德国法西斯主义统治德国法西斯主义统治 阿多诺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他还处于成 长时期,不谙世事,过着富足而又有文化滋养的生活,毫无忧虑地研究音乐与哲学,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它成为阿多诺思想与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1931 年,阿多诺以基尔凯廓尔:美学的建构一文获得了他的大学教师资格, 他本可以在法兰克福大学一边教学,一边继续他的研究,但是自从 1933 年希特勒出 掌大权,阿多诺作为一个大学教师的前程就日益渺茫,甚至从此过上漂泊异乡的生 活。马尔库塞这样描述当时德国的时代状况: “该时代是一个充满集权恐怖的时代: 纳粹统治的力量登峰造极,德军的铁蹄践踏着法兰西。西方文明的价值和标准,不 是与法西斯制度的现实同流合污,就是被法西斯制度的现实取而代之。 ” 24对于德国 法西斯主义统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反犹主义 世界上每个法西斯主义者都希望能根除犹太人,犹太人在他们心中不是少数民 族,而是敌对民族。犹太人太聪明,他们利用上天赋予的智慧赢得巨大财富。法西 斯主义者的愿望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拥有所有财产,攫取无限权力。法西斯主义的领 袖以平等为借口掀起了一阵反犹主义的大潮,而大众对领袖的极度崇拜又将这一潮 流推向了最高端,于是犹太人被赶尽杀绝,犹太人的财产落入法西斯主义者的腰包。 犹太人或者被杀,或者逃离法西斯主义的统治,奔走异国他乡,过上羁旅生活。 阿多诺先是来到英国流亡,并在牛津默顿学院担任高级研究员,而后又去了纽 约。尽管他并不喜欢美国文化,因为美国文化和德国文化差异太大,但他却在那里 一直生活至 1949 年才返回德国。他一直期待着纳粹政权的灭亡,这样他就能回归故 土,补救自己的学术生涯,他始终认为,只有德国的语言和文化才能最好地诠释自 己的思想。 24 美马尔库塞著 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上海:三联书店,1989 年第 1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2) 反知识分子 法西斯主义领导层和纳粹分子持有的共同观点就是反知识分子。作为一项原则, 希特勒曾拒绝接受名誉博士的头衔。知识分子在纳粹社会是没有地位可言的。知识 分子在法西斯主义统治下毫无自由和尊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选择了与现行制度合 作,生存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下被放在了第一位,至于信仰和思想已不再重要。这就 像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文字狱,对反对统治者的书籍文稿全面销毁,对藏有这 些书籍文稿的人全面诛杀;法西斯主义者同样不容许反对声音存在的,具有批判主 义思想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在纳粹体制下无法生存。希特勒的暴力威慑让知识分子选 择保全自己,选择与法西斯合作,知识分子从“刺猬”变成了“羔羊” ,从时代的启 蒙者变成时代的追随者。 3) 宣传控制 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与法西斯主义的宣传是紧密联系的,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合二为一。纳粹掌权之后,开始对宣传全面垄断,以掩盖反对的声音。1933 年,德国对媒体工作人员全盘清洗,德国的宣传部掌控了全国上下所有的媒介机构, 并对其运行进行详细的指导。另外,出版发行也必须接受纳粹分子的审查,作家和 艺术家如果想出版作品、展示书画或是公开表演,必须符合纳粹的要求,以避免任 何对纳粹学说和实践的直接批评。 法西斯何以能操纵群众,赢得千百万人民的支持,阿多诺对此有所研究,他在 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模式一文中,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他借用了勒庞的群众心理研究来支撑自己的理论。勒庞认为,当人的意识消失,无 意识便得势,思想和情感在无意识中被引向某一方向,情感化为行动,这时个人不 再是自主的个体,而被其他意志支配。群众的意志被法西斯主义操纵,最终以欺骗 的方式把群众变成了自己的同谋。在这其中,广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连希特 勒自己也承认,无线电广播帮助他征服了德国。纳粹分子免费向公众提供收音机, 并强制公众收听,希特勒的话语就这样传播到群众之中,唤醒公众内心深处的无意 识。他曾说过, “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不仅表明个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性的死亡,而且表明人性的死亡人重新成为无差别的物。 ” 25 反犹主义情绪迫使阿多诺背井离乡,内心痛苦,他对纳粹充满仇恨;反知识分 子情绪造成德国社会的分崩离析,文化贫乏,精神价值衰退,人的自由和个性被束 缚;纳粹的宣传导致罪犯变成英雄,英雄愚弄公众。正是带着这种在法西斯统治下 形成的伤痛和思维模式,阿多诺来到了美国,见识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文化, 他把批判思维置于大众文化之上,继而形成了“文化工业理论” 。 当我们将法西斯主义的宣传与美国大众文化的宣传加以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 二者的相似之处。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曾提出著名的“五 w”传播模式,即谁 (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对谁说(whom)效果如何 (how)。 26借用拉氏的理论将两种宣传方式进行对比,可以证实上述论断。 传者 讯息 媒介 受者 效果 法西斯 宣传 希特勒等人 谎言与神话 无线电广播 大众 蒙蔽 大众文 化传播 大众文化生产者 信息与谎言 电子媒介 大众 蒙蔽 从表中的五个要素可以看出,除了传者,其他四项基本相似。阿多诺从大众文 化身上看到了法西斯主义的阴影,电子媒介不断播放商业广告如同纳粹分子通过广 播播放纳粹的行话暗语,大众文化的接受者就像法西斯统治下的公众一样毫无抵抗 力,他们欣然接受甚至极力拥护大众文化的热情和群众支持法西斯的热情不相上下。 无论是文化工业理论的提出,还是日后对文化工业持之以恒的批判,阿多诺的 批判激情和救赎冲动都与法西斯的统治相联系,他的批判之旅从对德国纳粹分子的 批判开始。 25 德阿多诺著 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m伦敦出版社,1967 年第 34 页. 26 邵培仁著 传播学 (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45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2.2.2 美国文化工业的兴盛美国文化工业的兴盛 1938 年 2 月,阿多诺来到纽约,在由拉扎斯菲尔德领导的广播研究规划中作兼 职音乐指挥,一直到 1949 年他返回德国,期间他都生活在美国,他亲身体验了美国 文化工业的兴盛和躁动。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的发现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影、广播及电视等全新的电子媒介和电子传媒产业因此而诞生。 文化的传播从简单的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拓展到声音与影像符号。 广播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处于鼎盛时期,在 1929 年1939 年短短十年间,美国的广播广告占全国广告总 收入从 4%上升到 27%。电视特别是商业电视也不甘示弱,它运用比广播更为生动形 象的声像结合形式感染了更多的受众。 27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经 典的好莱坞影片让美国人欢呼雀跃。电子媒介成为大众文化的载体,使大众文化成 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 阿多诺是在印刷文化的背景下成长的,当他来到电子媒介所生成的视觉文化中 时,他震惊了。大众坐在电视机前欣赏节目,他们以一定的方式付出了时间和精力, 获得的却是满脸的茫然,他们成为一种外部力量的牺牲品,成为电视节目运营的受 害者。可悲的是,大众并不知晓自己已然成了一个“电视人”或“容器人” ,他们乐 于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阿多诺认为,电子媒介是一种退化媒介,它使得大众 心神涣散,缺乏思考,智力退化到婴幼儿状态。书籍能够作为一种个人思想的贮存 所, 在沉思默想中被理解。 28印刷文化在阿多诺看来是一种能够启发思考, 提高觉悟, 增强理解力和判断力的文化形式,他所要批判的是现代技术手段带来的视听文化, 他丝毫不能容忍大众成为精神侏儒,成为毫无理性的个体。资产阶级的文化工业越 繁荣,好莱坞的票房越高,阿多诺的批判热情就越高;他所生活的城市纽约是美国 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工业发展最快的城市,这让他的批判焰火燃烧得更加旺盛。 27 蔡尚伟、温洪泉等著 文化产业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204 页. 28 英戴维莱恩著,艾晓明等译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138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2.3 文化工业理论的理论渊源文化工业理论的理论渊源 2.3.1 马克思的商品生产理论马克思的商品生产理论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是以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的商品生 产(特别是精神生产spirit production )理论为依据,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制 度下,商品具有拜物教的性质,商品中凝聚着人的劳动已经脱离了人的质而用量化 了的“物”的价值来测知。 “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 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 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 29在资本主义的 商品世界里,一切都可以用物来衡量,甚至连书籍、绘画、表演等精神产品也沦为 商品。物淹没了人的存在和价值,换句话说,物的世界对人进行统治。商品出现后, 生产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人的社会劳动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之上。 “作家所以是生 产劳动者,并不是因为他生产出观念,而是因为他使出版他著作的书商发财。 ” 30马 克思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商品生产的实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都是为 了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获得其中的价值。 阿多诺受马克思商品生产理论的启发,并认为“具有典型文化工业特征的文化 不仅仅是商品,而且是完全彻底的商品。 ” 31文化工业产品具有商品的一切属性,它 的生产动机依然是利润的驱动。 2.3.2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乔治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与阿多诺同为犹太人,1923 年 5 月 他出版了此生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研究 ,书中第四章“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是卢卡奇物化理论的集中表现。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物化现象造成的物化意识影响了无产阶级意识 29 德马克思著 资本论第 1 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 8889 页. 3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1 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 149 页. 31 t.w.adorno.the culture industry.j.m.bernstein ed.routledge.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的觉醒,因而也影响到无产阶级的自觉行动。他借鉴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 性质,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物化理论。 “商品关系变为一种具有幽灵般的对象性 的物事物,它在人的整个意识上留下它的印记:他的特性和能力表现为 人占有和出卖外化的一些物 ,像外部世界的各种不同对象一样。根据 自然规律,人们相互关系的任何形式,人使他的肉体和心灵的特性发挥作用的任何 能力,越来越屈从于这种物化对象化形式。 ” 32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 进入物化时代,整个社会都物化了,物成为控制人的物,人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反过 来控制了人。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以物为本”的幽灵在整个社会侵 袭,人类的精神世界不断被物质主义挤压。物化的社会造成了物化意识,物化意识 磨灭无产阶级的批判和改革精神,导致无产阶级的顺从。卢卡奇进一步探索了克服 物化现象的方法。他认为,只有当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认识到整个资本主 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然后通过实践,与资产阶级斗争,并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才能 最终克服物化。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影响深远,对存在主义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有着重要的启发 作用。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以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的批判 为基础而扩展的。阿多诺很重视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文化工业本身也是一种物化现 象,他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也是对物化现象的批判。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