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专业论文)地下水生物除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_第1页
(市政工程专业论文)地下水生物除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_第2页
(市政工程专业论文)地下水生物除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_第3页
(市政工程专业论文)地下水生物除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_第4页
(市政工程专业论文)地下水生物除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 i a s s i f i e dl n d e : u d c : x 5 2 3 y 1 8 0 3 0 考百。 d i s s e r l a l i o nf o rl h em a s l e rd e g r e ei ne n g i n e e r n g s t u d yo nb i o l o g i c a l m a n g a n es er e m o v a lf r o m g r o u n d ,a l t e ra n di t se f f e c t i n g f a c t o r s c a n d i d a t e : s u p e r v i s o r : h u a j i f e n g p r o l ij i n c h e n g a c a d e m i cd e g r e e a p p l i e df o r :m a s t e ro fe n g i n e e r i n g s p e c i a l 钾: d a t eo fo r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 u n i v e r s 蚵: m u n i c i p a le n g i n e 甜n g d e c e m b e r2 0 0 9 q i n g d a ot e c h n 0 1 0 9 i c a lu n i v e r s 毋 硕士学位论文 地下水生物除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学位论文答辩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 青岛理工大学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第1 章绪论1 1 1 引言1 1 2 地下水中锰的性质及危害2 1 2 1 地下水中锰的来源及性质2 1 2 2 锰的危害3 1 2 3 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中锰的浓度标准3 1 3 常规除锰技术4 1 3 1 自然氧化法除锰4 1 3 2 药剂氧化法除锰5 1 3 3 接触氧化除锰技术7 1 4 生物除锰技术8 1 4 1 生物氧化除锰的机理8 1 4 2 锰细菌及其研究现状9 1 4 3 生物氧化除锰的优点1 l 1 4 4 生物氧化除锰的研究现状1 1 1 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 2 第2 章试验研究方法及材料 青岛理工大学 2 1 试验用水1 3 2 2 试验装置1 3 2 3 试验方案1 4 2 4 菌种的选择1 5 2 5 试验测试项目及检测方法1 6 第3 章生物除锰滤柱的启动。1 7 3 1 启动的方式1 7 3 1 1 营养液配制1 7 3 1 2 生物除锰滤柱的接种1 8 3 2 生物除锰滤柱的成熟2 0 3 2 1 培养实验条件的控制2 0 3 2 2 实验培养结果2 1 3 2 3 活性滤膜中的微生物2 6 3 3 小结2 7 第4 章生物除锰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讨论2 9 4 1 滤速的影响2 9 4 2p h 值的影响3 0 4 3 有机物的影响3 2 4 2 1 投加有机物前后的试验结果分析3 2 4 2 2 投加不同浓度的有机物的结果与分析3 3 4 2 3 生物除锰滤柱对有机物的去除特性分析3 7 4 4 滤柱短期停用对生物滤柱除锰效果的影响4 0 1 1 青岛理工大学 小结4 0 第5 章生物除锰滤柱对高浓度含锰水的去除特性试验研究4 2 5 1 锰浓度为3 4 m g l 时的去除结果和分析4 2 5 2 锰浓度为4 5 m g l 时的去除结果与分析4 4 5 3 锰浓度为5 6 m g l 时的去除结果和分析4 6 d 、2 吉4 6 结论与建议 4 9 参考文献5 2 附录a i i i 青岛理工大学 摘要 我国很多地区的地下水含锰量严重超标,本课题在实验室通过模型滤柱试验, 研究了含锰地下水的生物氧化除锰的特性。试验对生物除锰的启动进行了研究; 并对p h 、滤速、有机物、滤柱的短期停用等因素对生物除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试验还研究了高浓度含锰水的生物去除效果和特性。通过试验研究,主要得出如 下结论: 1 、生物除锰的启动试验结果表明,石英砂滤柱在接种成熟滤料洗脱液的启动 方式下,成熟的时间为3 7 天,可以有效的去除原水中的锰,出水合格而且稳定。 在自然培养的方式下,石英砂滤柱经过近两个月的运行,对锰的去除率在 3 0 乡扣4 0 之间,没有生成生物除锰活性滤膜。生物滤膜显微镜照片显示生物滤膜 内除锰细菌以杆状菌居多并有相当数量的细菌同时联结成长链,而且成为滤层中 的优势菌群。 2 、实验分别研究了滤速、p h 、有机物、滤池短期停用等因素对生物除锰滤柱 的影响。滤速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滤速的增加,滤柱下部的含锰量逐渐增 加;本实验条件下,滤速最高只能提高到1 3 m h ,否则,出水锰含量开始超标。 在研究p h 对生物除锰的影响方面,生物过滤除锰对p h 值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当 p h = 5 2 瑚7 时,生物滤柱即有很好的除锰效果,出水含锰量可一直稳定维持在 0 1 m g l 以下,但当p h 9 0 时才会发生化学氧化作用。在p h 处于7 5 9 o 之间时,在化学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接触催化氧化。在中性和 偏酸性的条件下,主要为生物氧化作用。 1 2 2 锰的危害 地下水是少受污染的优良饮用水,但是往往有些地区地下水中含有过量的 锰。地下水中锰含量过高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对人体的影响:在我国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锰及其无机盐 类被列为极度危害物质( 1 级) ,并且经实验验证是致癌物质【5 1 。锰的过量摄入对 人体是有慢性毒害的,尤其在以含铁含锰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的地区,人们 常年饮用含铁含锰水,人体所受危害的隐患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供水上应尽 可能地对水源中的铁、锰进行处理,使饮用水中的铁、锰含量降低甚至完全去 除掉。 对生活用水的影响:铁和锰都能产生色度,锰所形成的色度是相同浓度铁 所形成色度的1 0 倍3 1 ,所以锰对衣物和卫生器皿的污染能力很强。水中含有过 量的锰,在洗涤的衣物和光洁的卫生器具表面能附着上黄褐色的锈斑,给人们 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对工业用水的影响:含锰地下水作为洗涤用水或生产原料时会降低产品的 白色、光泽、颜色鲜艳性等质量,甚至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对纺织、印染、 针织、钛白粉和胶卷等行业影响尤为突出。水中的铁和锰能固着于纤维上,在 纺织品上产生锈色斑点。染色时,铁和锰能与染料结合,使色调不鲜艳。 对给水管道的影响:铁锰沉淀物会逐渐积累在输水管道壁上,从而使管径 变小,输水能力降低。当沉淀物剥落下来时,会发生水质在短时变“黑水”或 “黄汤的问题,甚至堵塞水表及用水设备。此外,铁锰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 共生,能加速金属管道的腐蚀。 对水处理的影响:随着水处理设备的长期运行,铁锰沉淀物会固着于滤料 或者离子交换树脂上,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对电渗析交换膜的沉淀危害尤其 大。 1 2 3 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中锰的浓度标准 青岛理工大学 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 b 5 7 4 9 8 5 ) 和2 0 0 1 年卫生部正式公布的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锰的含量最高不超过o 1 m g 几,总铁为0 3 m g 几。 表卜l 为一些代表性地区饮用水中锰含量的标准。 表l 一1 一些国家饮用水中锰含鼍的标准( m g l ) 水中存在的铁、锰,对工业而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下, 都希望水中铁、锰的含量越少越好。经过研究,日本学者建议各种工业用水的 铁、锰标准如表l 一2 所示嘲。 表1 2 部分- t 业用水的铁锰标准( m g l ) 1 3 常规除锰技术 1 3 1 自然氧化法除锰 自然氧化法包括曝气、氧化反应、沉淀、过滤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曝气 4 青岛理工大学 是先使含锰地下水与空气充分接触,让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同时大量地 散除地下水中的c 0 2 ,以提高p h 值。地下水中m n 2 + 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后发生 如下的反应: m n 2 十+ 1 2 0 2 + h 2 0 = m n 0 2 + 2 h + ( 1 2 ) 锰是过渡性元素,锰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铁,m n 2 + 比f e 2 + 难以氧化。在溶 解氧充足的条件下,水的p h 值对铁、锰的氧化速率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地下 水经曝气后,p h 值范围一般在6 o 一7 5 之间。应用研究结果表明【8 】,f e 2 + 在这一 p h 范围内自然氧化速度较快,f e 2 + 氧化为f e 3 + 并以f o h ) 3 形式析出,再通过沉 淀、过滤得以去除。m n 2 + 则需将水的p h 值提高到9 5 以上时自然氧化速度才明显 加快,在实际应用中甚至通过强曝气设施,尽最大可能地散除地下水中的c 0 2 , 来提高p h 值也不能达到这一条件,有时为了提高p h 值,需向地下水中投加碱( 如 石灰) ,使工艺流程更复杂,处理后水的p h 值太高,需酸化后才能正常使用,进 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及运行费用。该工艺系统复杂,设备庞大,投资多,且除 铁、锰效果不甚理想。 1 3 2 药剂氧化法除锰 1 、氯气( c 1 2 ) 氧化法【1 】 氯气氧化法其原理是先向含锰水中通入足够的氯气,当水流过滤砂表面覆 着着m n 0 ( o h ) 2 的砂滤层时,水中的m n 2 + 在接触催化剂作用下迅速氧化为m n 4 + 并和滤砂表面原有的m n o ( o h ) 2 形成某种化学结合,新生的m n o ( o h ) 2 继续催 化氯气对m n 2 + 的氧化反应,从而使反应得以继续。 吸附反应: m n ( h c 0 3 ) 2 + m n o ( o h ) 2 = m n 0 2 m n o + 2 h 2 0 牛2 c 0 2 ( 1 3 ) 再生反应: m n 0 2 m n 0 牛3 h 2 0 牛c 1 2 = m n o ( o h ) 2 + 2 h c l ( 1 4 ) 总反应: m n o ( o h ) 2 + m n ( h c 0 3 ) 2 + h 2 0 + c 1 2 = 2 m n o ( o h ) 2 + 2 h c l + 2 c 0 2 ( 1 5 ) 此方法的优点是氯气制备方便,成本低,氯气既是消毒剂,同时也是氧化 剂。缺点也比较明显,当原水中含有有机物时,会产生氯仿等有害物质,影响 青岛理工大学 出水水质。 2 、二氧化氯( c 1 0 2 ) 氧化法【1 6 】 二氧化氯较氯气能更快地氧化水中的m n 2 + ,其反应式如下: 2 c 1 0 2 + 5 m n 2 + + 6 h 2 0 = 5 m n 0 2 ( s ) + 1 2 h + + 1 2 c l 。 ( 1 6 ) 3 、臭氧( 0 3 ) 氧化法【1 】 臭氧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在比较低的p h 值( 6 5 ) 和无催化剂的条件下, 也可以使二价锰完全氧化: 2 【1 1 2 + + 2 0 3 + 4 h 2 0 - = 2 m n o ( o h ) 2 + 2 0 2 + 4 h + ( 1 7 ) 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控制臭氧的投加量,因为过量的臭氧可能会将锰氧化 为m n 0 4 。,而m n 0 4 。容易穿过滤池,进入输水管线。m n 0 4 可能在管网中被还原 为二氧化锰,使水呈现黄色,影响出水水质。研究结果显采2 8 1 ,由于在水中的 氧化反应较复杂,单纯采用臭氧氧化法不能十分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锰。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多种化合物,而且消耗量少,速度快,同时 不产生污泥,用于处理饮用水,工业废水与循环冷却水,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效 率远高于氯消毒,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水中的色度、嗅、味、铁、锰等物 质同时被去除。 其缺点是臭氧发生装置价格昂贵,成本较高。用臭氧去除铁、锰时,可将 臭氧投入水中或砂滤池前,并要保证一定的接触时间,因此要有接触室,增加 投资。 4 、i 1 0 4 化学氧化法【1 6 】 将高锰酸钾投加到含有二价锰离子的水中可直接将二价锰离子( m n 2 。) 氧化 为m n 0 2 ,而高锰酸钾本身则被还原为m n 0 2 ,生成的m n 0 2 经混凝沉淀过滤去 除。工艺流程为:曝气一k m n 0 4 化学氧化一沉淀一过滤。洫0 4 的氧化反应 公式如下: 3 m 一。+ 2 m n 0 4 + 2 h 2 0 = 5m n 0 2 + 4 h 十 ( 1 8 ) 使用i 1 0 4 的主要优点:当原水中含有有机态铁、锰或其它有机物以及氨 氮含量较高时,不会产生卤代烃副产物。反应速度快,它比氯气快很多倍。同 时,反应速度相对来说不受h + 浓度的影响。其缺点是:成本较高。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很多除锰的方法,比如:离子交换法、电解法、混凝 6 青岛理工大学 法等。但由于这些方法都存在种种的缺点,实际应用比较少,在此不一一介绍 了。 1 3 3 接触氧化除锰技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起,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除锰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 实践;到了七十年代,在接触氧化除铁的基础上发展了天然锰砂接触氧化除锰 工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对接触氧化法除锰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 国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接触氧化除锰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条件,使接触氧化除锰工 艺迅速在国内推广。 李圭白院士的研究表明n 1 ,含锰地下水曝气后经滤层过滤,能使高价锰的 氢氧化物逐渐附着在滤料表面上,形成锰质滤膜,使滤料成为黑色或暗褐色的 “锰质滤砂”。这种自然形成的成熟滤砂具有接触催化作用,可大大加快锰的氧 化速度,使水中二价锰在比较低的p h 条件下就能被溶解氧氧化为高价锰而从水 中去除。这种在熟砂接触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氧化除锰过程,称为曝气接触氧化 法除锰。在滤料表面形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氢氧化锰滤膜,称为“锰质活性滤 膜”。 实验表明,新滤料都有一定的除锰能力,这是由于新滤料能吸附水中的二 价锰离子的缘故。随着除锰过程的进行,在滤料表面逐渐形成锰质活性滤膜, 出水水质慢慢改善。其除锰过程是水中的二价锰离子首先被锰质活性滤膜吸附, 然后再被溶解氧氧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滤料表面膜物质越积越多,滤层的接 触氧化除锰能力越来越强。当接触氧化能力的增加速率超过吸附氧化除锰的衰 减速率时,滤层出水含锰量开始下降;从而使出水含锰量出现一个峰值,峰值 过后,滤层便以接触氧化除锰为主,当出水含锰量降至( 5 时,生物滤柱的除锰效率将不受p h 变 化的明显影响。 4 3 有机物的影响 天然含铁、锰地下水中常含有各种有机物【2 8 1 。本实验主要研究地下水中的 有机物对生物过滤除锰效果的影响。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同时为了便于实验 控制和测定数据,本实验通过投加葡萄糖配制实验用水,初步探讨有机物的浓 度等因素对生物除锰的影响规律。 4 2 1 投加有机物前后的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通过对投加葡萄糖前后进行分层取样,比较出水锰浓度等,分析投加 葡萄糖( 投加3 m l 葡萄糖) 对生物过滤除锰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4 5 所示。 进水锰浓度在1 4 m l 左右,通水后2 0 小时后进行分层取样,l 样取样口处( 即 滤层表面下1 0 c m 处) 出水锰含量就从未加葡萄糖时的1 0 2 m l 下降到投加葡 萄糖后的0 4 9 m l ,其去除率从2 7 1 升至6 0 2 。有效滤层厚度由9 0 锄变 为5 0 伽。 ,、 j 吕 - 蜊 姻 1 5 l o 5 o o1 03 05 0 7 0 9 0 出水 滤层厚度( cm ) 图4 5 投加葡萄糖前后m n 2 + 浓度分层取样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少量葡萄糖的投加对生物氧化除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 可能是由于锰细菌里除了嘉利翁氏菌( g a l l l o n e l l a s p ) 和氧化亚铁硫杆菌两种铁 菌是专性自养菌外,少部分是兼性自养菌,如褚色纤发菌( l e p t o t h r i x o c h r a c e 3 2 01 03 05 07 09 0 出水 滤层厚度( c m ) 图4 6 投加葡萄糖( 3 m g l ) 的m n 2 + 浓度分层取样结果 青岛理工大学 一 雪 一 创 蠖 龋 1 4 2 1 o o1 03 05 07 09 0 出水 滤层厚度( c m ) 图4 7 投加葡萄糖( 5 m g ,l ) 的m n 2 + 浓度分层取样结果 1 2 广 1 毫o 8 酱 o o 6 黔4 耀0 2 o o 1 03 0 5 0 7 09 0出水 滤层厚度( c m ) 图4 8 投加葡萄糖( 7 m g 几) 的m n 2 + 浓度分层取样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大,滤柱出水锰的浓度始终都是痕量, 但生物除锰滤柱有效滤层厚度由9 0 c m 减少为7 0 c m ,有时甚至为5 0 c m 。当投 加葡萄糖浓度为3 m l 时,3 号取样口( 即5 0 c m 滤层) 1 小时后取样的去除率 为4 3 3 l ,2 0 小时后的去除率提高为8 7 5 0 ;当投加浓度为5 m l 时,3 号 取样口( 即5 0 c m 滤层) l 小时后取样的去除率为7 4 6 3 ,2 0 小时后的去除率 提高为8 0 1 0 ;当投加浓度为7 m l 时,3 号取样口( 即5 0 c m 滤层) l 小时 一 青岛理工大学 - _ i l i _ - l _ _ l l i - l i i i _ - l l _ _ - i - _ l _ - _ - _ l i _ - _ l _ _ i _ _ i l - l _ _ _ _ _ _ 后取样的去除率为8 0 2 9 ,2 0 小时后的去除率提高为9 4 3 l 。 2 q1 5 凹 置 v l 型 秘5 o 1 4 1 2 拿 1 普o 8 - 蜊0 6 蠖o 4 滞0 2 o o 3 05 07 0 9 0 出水 滤层厚度( c m ) 图4 9 不同葡萄糖浓度在通水后l 小时的出水锰浓度分层结果 o 3 05 07 09 0 出水 滤层厚度( c m ) 图4 一l o 不同葡萄糖浓度在通水后2 0 小时的出水锰浓度分层结果 分别比较图4 9 不同葡萄糖浓度通水1 小时后和图4 1 0 通水2 0 小时后的 分层取样结果也可以看出: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锰含量去除曲线也变得越 3 5 来越陡峭,生物滤柱的有效滤层厚度由9 0 c i i l 减少为5 0 c m 。正是葡萄糖的加入, 为一部分锰细菌提供了碳源,从而促进了生物除锰滤柱中的锰细菌更好地发挥 其生物氧化作用。 2 34 图4 一l l 投加葡萄糖过滤周期图 1 一未加葡萄糖的过滤周期 3 一投加5 m l 葡萄糖的过滤周期 一1 雹 。 水 辎 孰 2 0 2 一投加3 m l 葡萄糖的过滤周期 卜投加7 m l 葡萄糖的过滤周期 时间( h ) 图4 1 2 投加葡萄糖水头损失变化图 3 6 l。i_fj,rii广l 0 0 0 0 0 0 0 o o 8 7 6 5 4 3 2 l 5 星蓉煺捌 分层取样, 的去除效 0 滤层厚度( c m ) 图4 一1 3 投加葡萄糖( 3 m g 1 ) 的c o d m 。值分层取样结果 出水 图4 1 3 结果表明:随着通水时间由l 小时延长到2 0 小时,生物除锰滤柱 对水中c o d m l l 的去除率由3 5 5 6 逐渐升高到4 6 5 3 ;通水2 0 小时后,出水 c o d m n 降为2 6 2 m l 。这可能是由于生物滤柱能通过吸附、生物降解等作用, 去除部分有机物。部分锰细菌在氧化锰的过程中能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把葡 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最终去除葡萄糖。由于饮用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 ( m l 数量级) ,有利于贫营养微生物如芽孢杆菌、纤毛菌等的繁殖。这种微 3 7 青岛理工大学 生物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小的最大微生物比增大速率、很低的内源呼 吸速率常数( b ) 和很小的饱和常数( k ) ,对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具有很大的亲和力, 因此在过滤过程中可以去除部分有机物。 在生物滤柱内,有机物的去除随着滤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因为滤层厚度 的增加也意味着接触时间的增加,而接触时间的增加可以使微生物更充分地降 解有机物。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滤层上部3 0 c m 处c o d m 。的去除率已达到总去 除率的9 0 以上,说明微生物主要富集在滤层上半部3 0 c n l 内,这部分滤料发 挥着主要的生物降解和吸附作用。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饮用水源中 有效基质浓度比较低,水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铁和锰沿着水流方向不 断被微生物降解、吸收和利用,到达下半部分后,水中营养已经不足,满足不 了大量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因此在滤层的下半部分没有生成大量的有较强降 解能力的菌胶团,故在滤层下半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甚明显。 5 4 i3 昌 差2 o u 1 0 01 0 滤层厚度( c m ) 9 0 出水 图4 一1 4 投加葡萄糖( 5 m g i ) 的c o d m 值分层取样结果 图4 一1 4 结果表明:当葡萄糖浓度为5 m l 时,通水l 小时后,进出水c o d m n 由4 8 0 m l 降为3 6 9 m l ,此时去除率仅为2 7 7 4 ;通水6 小时后进出水 c o d m i l 由4 8 4 m g l 降为3 1 2 m l ,此时去除率最高,为3 5 4 6 ;当通水2 0 小时后,此时c o d m n 的去除率与通水1 小时后的锰的去除率接近。 青岛理工大学 6 一 d 之4 b o 三3 c 兰 昌2 ( _ ) 1 0 + 通水2 0 小时后 卜 01 03 05 07 0 9 0 出水 滤层厚度( c m ) 图4 1 5 投加葡萄糖( 7 m g ,1 ) 的c o d m n 值分层取样结果 从图4 一1 5 结果可以看出:当葡萄糖浓度为7 m l 时,c o d m n 值的分层取 样结果随着通水时间由l 小时增加到2 0 小时的变化与投加葡萄糖浓度为5 m l 时的变化情况相似,有机物总的去除率在2 0 3 5 。最终出水c o d m n 值高于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 b 5 7 4 9 2 0 0 6 中规定的最低c o d m 。( 3 m l ) ,出水已 经不合格。 6 5 拿4 b 0 s3 c 砉2 u l o o1 0 3 05 07 09 0 出水 滤层厚度( c m ) 图4 一1 6 不同葡萄糖浓度在通水后l 小时的c o d m 。值分层结果 从上面的图4 1 6 我们可以知道:通过改变葡萄糖浓度,比较通水1 小时 后c o d m n 的去除率,投加3 m l 葡萄糖的去除率为3 1 1 1 ;投加5 m l 葡萄 3 9 青岛理工大学 糖的去除率为2 3 7 4 ;投加7 m l 葡萄糖的去除率为2 2 1 2 。这主要是因为 过滤初期当起始浓度较低时,浓度越高则吸附速率越高,去除率越高,但超出 一定的浓度后,由于吸附速率总是有限的,故去除率会降低。 4 4 滤柱短期停用对生物滤柱除锰效果的影响 由于学校放假,生物滤柱停用了2 3 天。滤池停用前将3 群生物滤柱内的水排 空。然后重新通入与停用前基本相同的水质,并对滤柱进行正常的反冲洗,恢 复时的试验条件:迸水含锰量为o 6 0 1 5 0 m l ,p h 为6 5 7 0 ,f e 2 + 小于 o 1 m l ,滤速为8 m l l ,d o 为5 0 6 0 m l 。过滤开始后,分别在om i n 、1 2 m i n 、 3 0 m i n 、1 h 、2 h 、3 h 、等时刻取样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如图4 1 7 : p h b o g 蜊 避 炳 一 口 甘c o o 吲n hdhe q 时间( h ) 图4 一1 73 4 生物滤柱恢复后进、出水锰浓度 从图4 1 7 可见,生物滤柱恢复初期的出水锰浓度大于0 1 0 m 玑,但在过滤 开始3 h 后出水锰浓度达到0 1 0 l l l l 以下,8 h 后达到0 0 5 m 虮以下。此后连续 7 天测定锰浓度结果一直保持在0 0 5 m l 以下。而在正常运行期间,反冲洗后 过滤不到2 0 血n 的出水就达到0 1 0 m l 以下。以上情况说明滤池较长时间的关 闭对生物滤柱的活性影响很小,对除锰效果虽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是短 时的。 小结 本章主要研究了生物培养滤柱培养成熟并稳定运行后,滤速、p h 、有机物 - i i 耵n _-_-l 一 -_-_l 曲。il如兰 6 4 2 l 8 6 4 2 0 l l l 儿l i 眦 青岛理工大学 等因素对生物除锰效果的影响。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在研究滤速的影响方面,随着滤速的增加,即接触时间的减少,滤柱下部 的含锰量逐渐增加;本实验条件下,滤速最高只能提高到1 3 i 眺,否则,出水 锰浓度开始不达标。 在研究p h 对生物除锰的影响方面,实验结果表明:进水p h 5 2 时,生物滤柱的除锰效率 将不受p h 变化的明显影响。 在研究有机物对生物除锰的影响方面,实验中,投加了三种不同浓度的葡 萄糖,然后测定滤层深度方向的除锰效果,并测定滤层出水c o d m n ,得出如下 结论: ( 1 ) 葡萄糖的投加对生物除锰有促进作用,由于葡萄糖的投加,生物除锰 达标取样口逐渐上移。比较不同葡萄糖浓度在通水l 小时后的出水锰浓度分层 结果可以看出,滤层达标深度由9 0 c m 逐渐变为7 0 c m 。 ( 2 ) 投加葡萄糖后过滤周期缩短,而且随着葡萄糖投加量的增加,周期越 来越短。投加葡萄糖后水头损失变化更明显,而且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水 头损失变化更加陡峭。 ( 3 ) 葡萄糖的投加对出水水质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投加浓度的增大,出水 c o d m n 值逐渐增大而不达标。本实验条件下,生物除锰滤柱对葡萄糖的去除率 在2 0 一4 0 之间。比较不同葡萄糖浓度在通水后l 小时的出水c o d m n 值分层 结果可以得出,随着葡萄糖浓度由3 m l 增加到7 m l ,总去除率则由3 1 1 1 下降为2 2 1 2 。 实验过程中,生物除锰滤柱停用了2 3 天,然后再恢复运行。定时取样结果 显示,开始时出水锰含量超标,但3 小时后出水锰含量降到了o 1 m l 以下,8 小时后,出水锰含量达到0 0 5 m l 。滤柱停用2 3 天对生物除锰影响不大,生 物除锰效果恢复很快。 4 l 青岛理工大学 第5 章生物除锰滤柱对高浓度含锰水的去除特性试 验研究 一般地下水锰含量为0 5 1 嘶l ,经单级生物除锰过滤能够很好的去除。 但也有些地区地下水中锰浓度很高,属于高浓度含锰水,例如东北地区黑龙江 省,该省以高铁高锰的地下水而著称,已经发现的铁的含量最高超过6 0 m l , 锰的含量最高是5 m l 。辽宁省铁的含量最高是1 8 m l ,锰的含量最高是 4 m l 。现阶段对高浓度含锰水的生物去除特性的研究比较少,本实验通过考 察高浓度含锰水的生物去除特性,为二级乃至多级生物除锰的实际运行提供必 要的参考。 5 1 锰浓度为3 4 m l 时的去除结果和分析 3 5 3 qz5 警 2 蜊1 5 蠖l 炳 o 5 9 8 5 0 9 8 0 0 、 9 7 5 0 芭 斛 9 _ 7 o o 篮 稍 9 6 5 0 0 t = = = = 型t = = = = = 士= = = = = = = = = = 曼= = = 一9 6 0 0 2468l o1 2 时间( h ) 图5 一l 滤速为4 n l l l 时锰的去除效果 4 2 青岛理工大学 3 5 3 q2 5 誉 2 划1 5 蠖1 耀 0 5 0 ,- 、 j b 0 昌 、_ 蜊 蠖 耀 24681 01 2 时间( h ) 图5 2 滤速为8 油时锰的去除效果 1 0 0 0 0 9 0 0 0 踟0 0 7 0 o o 、 印0 0 琶 5 0 0 0 m 1 4 錾 3 0 0 0 永 2 0 0 0 1 0 0 0 0 o o 时间( h ) 图5 3 滤速为1 2 m l i 时锰的去除效果 一、 长 _ 褂 笾 稍 从图5 一l 、5 2 、5 3 中可看出,当滤速为4 r 眺时,出水含锰量浓度逐 渐降低,而且出水锰浓度在o 1 m l 以下,出水锰含量浓度也在达标范围内, 去除率由9 6 9 5 提高到9 8 3 3 ;当滤速为8 m i l 时,去除率仍然在7 9 以上, 但出水锰浓度随着通水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通水8 小时后,出水锰浓度达到 o 3 1 8 m l ,出水开始不合格;当滤速提升到1 2 l 砒,出水锰浓度由1 1 5 m l 增加到1 9 0 m l 。这说明锰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生物滤柱对锰有稳定的 4 3 青岛理工大学 去除效果。 、 - _ b o e 蜊 蠖 耀 5 4 o o 1 03 05 0 7 09 0 滤层厚度( c m ) 图5 4 除锰滤柱分层取样结果 从图5 4 可以看出:除锰滤柱分层取样结果显示,随着滤速从4 m 增加 到1 2 i 肌,锰的去除率由9 9 4 3 降为5 0 6 5 。1 4 取样口( 即l o 锄滤层) 的去 除率由7 9 4 3 降为2 0 0 6 。 5 2 锰浓度为m g l 时的去除结果与分析 2 4681 01 2 时间( h ) 图5 5 滤速为4 m l i 时锰的去除效果 8 4 0 0 8 2 0 0 8 0 0 0 7 8 0 0 弓 7 6 o o 鐾 7 4 0 0 稍 7 2 0 0 7 q0 0 6 5 4 3 2 l o 13mv越蛏耀 青岛理工大学 4 5 4 3 3 5 瓷3 口 o2 5 型2 蠖1 5 蟮l o 5 0 、8 0 0 0 4681 01 2 时间( h ) 图5 6 滤速为8 m h 时锰的去除效果 7 0 0 0 印0 0 5 0 0 0 主 _ 4 0 0 0 槲 3 0 0 0 篮 2 0 0 0 水 l o 0 0 0 0 0 时间( h ) 图5 7 滤速为1 2 n l h 时锰的去除效果 一、 术 - 槲 笾 啪 从图5 5 、5 6 、5 7 中可以看出:当滤速为4 m 时,出水含锰量浓度 在1 m l 左右,去除率在7 2 8 2 范围内;当滤速为8 n l l l 时,去除率先由 6 5 2 9 增加到7 1 9 9 ,然后又下降为4 5 0 5 ,在测定时段内,通水1 2 小时后, 出水锰浓度最高,达到2 5 m l ,出水进一步恶化;当滤速提升到1 2 i n l l ,去除 率呈现出和滤速为8 m m 时的去除率相似的变化规律,即去除率先有所提高然后 再下降,通水6 小时取样时的去除率最高,为6 0 5 2 ,最低去除率为3 1 8 2 , 出水锰浓度最低为1 7 m l ,最高出水浓度为2 8 3 m l 。 4 5 青岛理工大学 、 j b o 吕 蜊 装 耀 0l o3 0 5 07 09 0 滤层厚度( c m ) 图5 8 除锰滤柱分层取样结果 图5 8 表明:与进水锰浓度为3 4 m l 时的变化规律相似,去除率随着 滤速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滤速从4 砌,h 增加到1 2 m ,锰的去除率由8 1 9 1 降 为4 0 7 7 。1 群取样口( 即1 0 c i i l 滤层) 的去除率由3 9 5 7 降为1 8 8 7 。 5 3 锰浓度为弘6 m g l 时的去除结果和分析 时间( h ) 图5 9 滤速为4 m l f h 时锰的去除效果 9 3 0 0 9 2 0 0 9 1 0 0 9 0 0 0 8 9 0 0 集 8 8 o o 。 8 7 0 0糌 8 6 o o篮 8 5 0 0悄 8 4 o o 8 3 0 0 8 2 0 0 青岛理工大学 24681 0 1 2 时间( h ) 图5 1 0 滤速为8 m l l 时锰的去除效果 8 0 o o 7 0 0 0 6 0 0 0 5 0 0 0 集 4 0 0 0,、, 付 砸0 0 篷 2 0 o o 米 1 0 o o 0 0 0 时间( h ) 图5 一l l 滤速为1 2 m l l 时锰的去除效果 永 _ 料 篮 稍 从图5 9 、5 1 0 、5 1 1 中可看出:当滤速为4 l 砒时,出水含锰量浓度 在1 m l 以下,去除率先由9 0 5 3 降为8 5 7 7 然后又升高为9 1 7 2 ;当滤速 为8 m 时,去除率由6 9 6 8 下降为4 1 6 7 ,在测定时段内,通水6 小时后, 出水锰浓度迅速增高,最高达到3 1 5 m l ;当滤速提升到1 2 舢,通水6 小时 后,出水锰浓度迅速增高,最高为4 1 m l ,去除率由5 6 3 9 降为2 0 3 9 。 4 7 7 6 5 4 3 2 l o 1暑v越避蟮 青岛理工大学 ol o3 05 07 09 0 滤层厚度( c m ) 图5 一1 2 除锰滤柱分层取样结果 从图5 一1 2 可以看出:去除率随着滤速从4 m 增加到1 2 桃,锰的去除率 由7 5 3 9 降为2 3 1 1 。1 群取样口( 即1 0 c i i l 滤层) 的去除率由3 6 3 降为7 4 8 。 小结 单级生物除锰滤柱对高浓度锰的去除效果有限,出水水质随着锰浓度的增 高逐渐恶化。本实验条件下,进水浓度一定时,随着滤速的增大,生物滤柱的 去除率逐渐减小。滤速一定时,随着进水锰浓度的增大,水头损失逐渐增大, 过滤周期不断变短,出水水质恶化。 青岛理工大学 结论与建议 在本实验过程中,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 1 ) 对生物除锰的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生物膜中的锰细菌的存在状 态进行了研究。 ( 2 ) 对滤速、p h 、滤柱短期停用、有机物等生物除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 试验研究。 ( 3 ) 对高浓度含锰水的生物去除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以上试验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 1 ) 本实验2 拌滤柱通过循环进水接种的方式,使含有大量锰细菌的成熟滤 料的洗脱液固定在石英砂表面,投加配制好的营养液,尽量创造有利于微生物 生长繁殖的条件,使滤柱在运行3 7 天后生物除锰滤膜就已经成熟,出水合格而 且稳定。生物滤柱培养成熟后,随着滤层深度的增加,锰到去除率逐渐增大。 滤层深度为7 0 c m 时,锰得去除率接近9 0 。以石英砂为滤料的除锰滤柱在未接 种微生物的情况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自然培养,对锰的去除率始终在3 0 4 0 之间,出水不合格。生物滤膜显微镜照片显示生物滤膜内除锰细菌以杆状菌居 多并有相当数量的细菌联结成长链,而且成为滤层中的优势菌群。 ( 2 ) 实验分别研究了滤速、p h 、有机物、滤池短期停用等因素对生物除 锰的影响。在研究滤速的影响方面,随着滤速的增加,即接触时间的减少,滤 柱下部的含锰量逐渐增加;本实验条件下,滤速最高只能提高到1 3 砒,否则, 出水锰开始不达标。在研究p h 对生物除锰的影响方面,实验结果表明:进水 p h 5 2 时,随着p h 的降低,滤柱出水含锰量迅速升高;进水5 2 p h 8 o 时, 生物滤柱的除锰效率将不受p h 变化的明显影响。 滤柱短期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滤柱停用2 3 天对生物除锰影响不大, 生物除锰效果恢复很快。滤柱恢复运行3 小时后出水锰含量降到了0 1 m l 以 下,8 小时后,出水锰含量就降为o 0 5 m l 。在研究有机物对生物除锰的影响 方面,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4 9 青岛理工大学 一定量的葡萄糖的投加对生物除锰有促进作用,由于葡萄糖的投加,生 达标取样口逐渐上移。比较不同葡萄糖浓度在通水后l 小时的出水锰浓 度分层结果可以看出,滤层达标深度由9 0 c m 逐渐变为7 0 c m 。 投加葡萄糖后过滤周期缩短,而且随着葡萄糖投加量的增加,周期越来 越短。投加葡萄糖后水头损失变化更明显,而且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水头 损失变化更加陡峭。 葡萄糖的投加对出水水质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投加浓度的增大,出水 c o d m n 值逐渐增大而不达标。本实验条件下,生物除锰滤柱对葡萄糖的去除率 在2 0 4 0 之间。比较不同葡萄糖浓度在通水后l 小时的出水c o d m n 值分层 结果可以得出,随着葡萄糖浓度由3 m l 增加到7 m l ,总去除率则由3 1 1 1 下降为2 2 1 2 。 ( 3 ) 单级生物除锰滤柱对高浓度锰的去除效果有限,出水水质随着锰浓度 的增高逐渐恶化。本实验条件下,当滤柱按稳定运行滤速8 m 虮运行时,进水 锰浓度极限为3 m 叽,当进水锰浓度大于3 m 班时,出水开始不合格。进水浓 度一定时,随着滤速的增大,生物滤柱的去除率逐渐减小。当滤速一定时,随 着进水锰浓度的增大,水头损失逐渐增大,过滤周期不断变短。 问题与建议: 由于试验条件及其他外界因素所限,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本次试验未进行生物除锰滤层对水中亚硝酸盐氮、氨氮、硝酸盐氮、 氟化物等物质的去除作用。 ( 2 ) 对锰细菌未能进行纯种分离和鉴定。 ( 3 ) 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未能对生物滤层内的生态和营养机理进行深入 研究。 ( 4 ) 由于本课题的试验大部分是在试验室进行的,与现实中运行的地下水 生物除铁除锰厂存在一定的差距,试验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未能得到有效证明。 因此建议下一步能在不同地区的除铁除锰水厂做一些相关性研究,确定生 物除锰工艺最佳的启动和运行参数。同时对生物滤层内的生态、营养机理及菌 青岛理工大学 种鉴定进行深入研究。 5 l 青岛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圭自,刘超地下水除铁除锰( 第2 版)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 9 8 9 2 刘凤娟,黄贤仪,张月明等锰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环境与职业医学, 2 0 0 2 ,1 9 ( 3 ) :1 3 9 1 4 2 3 杨宏,李冬,张杰生物固锰除锰机理与生物除铁除锰技术 j 中国给水 排水,2 0 0 3 ,1 9 ( 6 ) :1 5 4 王占生,刘文君微生物水源饮用水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9 9 9 ,2 2 3 ;2 8 3 5 :5 8 6 9 5 胡存丽,邵文我国锰毒性研究现状卫生毒理学杂志,2 0 0 0 ,1 4 ( 3 ) : 1 8 5 1 8 7 6 s e p p a n e nht e x p e r i e n c eo fb i 0 1 0 9 i c a li r o na n dm a n g a n e s er e m o v a l i nf i n l a n d j j i w e m ,1 9 9 2 ,6 :3 3 3 3 4 1 7 v a n d d e n a b e e l ej ,d d eb e e r m a n g a n eo x i d a t i o nb ym i c r o b i a lc o r k o r t i a f r o m ,s a n df i l t e r s j m i c r oe c 0 1 1 9 9 2 8 张杰,杨宏,李冬,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