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保险诈骗罪研究.pdf_第1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保险诈骗罪研究.pdf_第2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保险诈骗罪研究.pdf_第3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保险诈骗罪研究.pdf_第4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保险诈骗罪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摘要 保险诈骗罪是一种较新型的金融犯罪,随着近几年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及 保险领域的不断拓展而呈现出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尤其是随着金融体制的 改革和市场的放开,国内市场与国际体系的逐渐接轨,保险活动中各种不规 范的现象日益突出,发生在此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大有泛滥之势。为了惩 治与防范保险领域内的各种犯罪活动,维护保险秩序的稳定,我们应该加强 对该类犯罪的研究深度与力度。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保险诈骗罪的历史、现状写起,分析其形成的原 因,关对该罪的立法摸式进行了简单评述。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保险诈 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从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入手,具体分 析了该罪的实质构成,以此对该罪的本质特征有一个详尽细致的把握,从 而有利于更深入地认识和剖析保险诈骗罪。第三部分,在分析保险诈骗罪 的构成要件的基础上,结合总论方面的理论问题,详细论述保险诈骗罪有 关共犯、着手、既未遂形态、罪数问题上的疑难分歧,进一步明确保险诈 骗罪的实质。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保险诈骗罪在刑罚适用上的问题。通 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清晰该罪的性质,解决该罪理论疑难分歧,以达到正 确定罪量刑的目的。 关键词:保险诈骗罪犯罪构成要件既未遂形态罪数刑罚适用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l i 页 a b s t r a c t s t u d yo n t h ei n s u r a n c ec r i m eo ff r a u di st h a to n ek i n do fm o r el a t e - m o d e l f i n a n c ec o m m i t sac r i m e ,s o c i e t y sr e f o r m a t i o ni sw i t ht h ep a s tf e wy e a r sw i t h d e v e l o p i n ga n db e i n gs u r et h a tt h ef i e l dc e a s e l e s s n e s so p e n su pa ne x h i b i t i o n b u td i s p l a y st h en e w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d e v e l o p i n gt r e n dl e g i s l a t i o n ,w h a t j u d i c i a r y a n dc o r p o r a l p u n i s h m e n tt h e o r yw o r k e rp a y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 c o m m o n l y , e s p e c i a l l y w i t ht h e m o n e t a r ys y s t e m r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t h e m a r k e t p l a c el e tg o ,h o m em a r k e t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r e c e i v eat r a c k g r a d u a l l y ,b es u r et h a tf i e l di n n e rc r i m i n a lo f f e n s e su s i n gp e r s o n a li n f l u e n c e b e i n gh i tb yv a r i o u sn os t a n d a r dp h e n o m e n o n sb e i n go u t s t a n d i n gg r a d u a l l y , h e r eh a p p e n e dh a sm u c ho fp o w e ro fb e i n gi nf l o o d f o rt h ea l lk i n d so fc r i m e a c c o r d i n gt ol a wp u n i s h i n ga n dk e e p i n gw a t c hi n s u r a n c ei n t r a - a r e a ,s m o o t h e n s u r i n gi n s u r a n c es y s t e mb u i l d sa n dp e r f e c t s ,s t a b i l i t yd e f e n d i n gi n s u r a n c e o r d e r , t oo w i n gt h ef i e l dr e s e a r c hl a t ey e a r s 。 k e yw o r d s :t h ei n s u r a n c ec r i m eo ff r a u d ;c o m m i t sac r i m ec o m p o s i n g i m p o r t a n tc o n d i t i o n ;s e t sa b o u t ,n o wt h a tt h ea b o r t i v ef o r m ;c r i m en u m b e r ; c o r p o r a lp u n i s h m e n ta r es u i t a b l ef o ru s 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里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侈哆 日期: 旧s - 7 关于论文使用和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南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该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鸽移 导师签名汤 一乡、了, 、 。 。卜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第一章绪论 保险诈骗罪是一种较新型的金融犯罪,随着近几年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和 保险领域的不断拓展而呈现出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而为立法,司法及刑法理 论工作者普遍关注;尤其是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的放开,国内市场与 国际体系的逐渐接轨,保险活动中各种不规范的现象的日益突出,发生在此 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大有泛滥之势。为了惩治与防范保险域内的各种犯罪 活动,保障保险体系的顺利建立与健全,维护保险秩序的稳定,对该领域的 研究在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刑法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但其研究的深度与力度都 值得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以理论的研究推动立法与司法实际操作方面,巫 待加强。 文章主要从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入手,具体分析了该罪的实质构 成,更深入地认识和剖析了保险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总 论方面的理论问题,详细论述保险诈骗罪有关共犯、着手、既未遂形态、罪 数问题上的疑难分歧,划清了罪与非罪的界限。最后在保险诈骗罪的刑罚适 用问题上进行了探讨,并对该罪刑罚适用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第二章保险诈骗罪概述 一、保险诈骗罪的起源、现状及成因 人类自有保险以来,保险诈骗行为就如影随行地困扰着保险市场。世界 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保险市场不被欺诈性的索赔所困扰,各种类型的保险欺 诈日益泛溢和猖獗的现状,迫使保险业不得不将“通过欺诈手段获得保险利 益”当作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纳入保险运营成本,保险欺诈己被确定为当前 对保险业盈利构成危胁的最大部分。在保险事业高度发达的美国,仅1 9 8 9 年因医疗保险欺诈而增加的医疗费用就高达6 0 0 亿美元,占医疗保健预算总 额的十分之一,2 0 世纪9 0 年代初期其保险索赔总支出的1 0 5 - 2 0 往往被骗 赔者收入囊中。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保险事业起步较晚。至到1 9 7 9 年,保险事 业才在我国恢复。所以在1 9 7 9 年刑法典制定时,就没有保险诈骗罪单独规 定,司法实践中只有极少的保险诈骗案件,因此一般是按照普通诈骗罪来处 理的。即使在8 0 年代末期,诈骗犯罪中保险诈骗也仅占2 左右,但到了1 9 9 2 年,该类案件上升至4 5 ,1 9 9 4 年末的统计表明,保险诈骗已上升至6 , 可见随着保险市场的日益壮大,保险诈骗罪也呈现出迅速增长之势。鉴于保 险诈骗的危害性及对其打击治理的迫切性,1 9 9 5 年6 月3 0 日第八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以下简称保险 法) ,增设了保险诈骗的内容。同时又颁布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 罪的决定,其中专门规定了保险诈骗罪的罪状及法定刑。到1 9 9 7 年3 月 1 4 日在新公布的新刑法典中将保险诈骗罪正式以独立的罪名确定下来,至 此中国刑法对本罪有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目前保险诈骗正呈逐步上升的势头,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 一) 属于保险机构方面的原因 第一,保险机构内部管理不善、机制不健全、防范意识薄弱。这是当前 诱发保险诈骗犯罪产生的直接的主要原因。尤其有些基层的保险公司在管理 苏惠祥主编:中国商法概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3 7 1 页 何志永、何志晓:黑色的浊流 ,载上海保险1 9 9 4 年第四期 中国保险报 ,1 9 9 5 年6 月3 0 日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和制度建设方面还很欠缺,或者不能严格执行已有的规章制度,经常出现违 章操作的现象,使得保险诈骗案件难以被识破和制止。如发生投保车辆碰撞 或人身伤亡事故后,保险公司不能尽快到现场去勘查,而是等坏车修好、伤 员出院,凭他们所提交索赔申请书和发票上记载的款额予以赔付,使保险诈 骗犯罪分子较易得逞。 第二,理赔调查不仔细,单纯依靠部分证明进行理赔。保险机构收到索 赔申请后应立即对保险事故案进行仔细、认真的调查,查清事实真相,以决 定是否赔偿。但实践中,有些保险公司在理赔时,或由于人力、财力不足, 或由于工作人员主观的原因,导致理赔调查不够详尽,对有关单位的保险事 故证明有较大的依赖性。但是医院、修理厂等并不是经济责任的承担者,它 们同其所开具的上述证明文件之真伪及准确程度并无直接利害关系,加之当 前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证明文件也有虚假之处,如扩大损失的程度,或 扩大损失金额、加大保险责任等。在这种情况下,如过分依赖上述证明文件, 缺少仔细的调查,也很难对保险诈骗予以防范。 第三,部分保险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承保了一些不符合承保条件的 保险业务。在当前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大形势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部 分保险机构盲目扩大保险业务。它们的工作人员,一部分四处出击、到处拉 保,即拉保人:另一部分在保险机构内从事保险业务。“拉保人”的工作业绩 和收入直接与其所招揽的保险业务量紧密相连,这当然会很容易造成其工作 责任心下降不顾客户的实际情况,承保了不符合承保条件的保险业务,保 险人诚信度的不可靠容易诱发保险诈骗犯罪。 第四,部分保险从业人员水平不高、业务素质低下。从理论上讲,保险 从业人员应当具备下述知识或技能:一应熟悉有关保险的法律和办事章程; 二应熟悉保险标的的各类特性,如承保汽车保险的业务员应懂得如何确定汽 车的类别、新旧和磨损程度等以判定其实际价值;三应熟悉保险业务的处理 流程:四应具备与投保方面当事人交往的社会经验和技能,五应熟练掌握和 运用保险事故现场的勘查方法以及各种调查方法,有查清事故真相的能力。 我国自8 0 年代初期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机构日益增加,队伍也在迅速 扩大,但同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保险事业不相适应的是,对保险从业人员的业 务培训不够,一些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不具备识破保 险诈骗犯罪的能力。 另外,前些年保险机构对发现的保险诈骗案件处理较宽松,很少追究诈 骗分子的刑事责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放纵了保险诈骗犯罪分子,使此类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犯罪进一步泛滥。 ( 二) 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方面的原因 保险诈骗犯罪的发生除了保险机构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属于投保人、被 保险人和受益人方面的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进行保险诈骗犯罪活动,主 要是贪财图利之心太重,为谋不义之财而不择手段。但在每一具体的欺诈活 动中,诈骗分子的心理状态又是不同的,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状况: 第一,参加保险、蓄意谋利。这种人投保,其目的就是妄图利用保险这 一特殊方式谋取非法利益。他们违背了保险是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的主旨, 不是为或然性风险寻求有效的保证,而是一心想“发保险财”,这又分为四 种情况:一是诈骗入即投保人也是受益人,他们投保的动机和进行欺诈的动 机是一致的,投保时就蓄谋诈骗,一旦诈骗犯罪时机成熟就付之于行动;二 是诈骗人即投保人但不是受益人,受益人一般是投保人的法定继承人或特别 指定的人。如投保人明知自己身患绝症而向保险公司投人寿保险,目的在于 自己死后家属或其他利害人获得保险金;三是诈骗人不是投保人而是受益 人,他们为了早日实现保险利益常常损坏保险标的,甚至伤人、杀人以促成 保险事故的发生;四是诈骗人不是投保人和受益人,但冒充保单持有人提出 索赔,以假乱真、冒名顶替。 第二,为寻求所谓“心理平衡”而进行诈骗。有些投保人有一种不正常 的心理,认为交了保险费就是付出了代价,这种代价就应当得到回报,如果 交了保险费,而保险标的未出保险事故得不到赔款,就是“吃了大亏”不划 算,于是就不借铤而走险用欺诈的手段骗取保险金。 第三,临时因素的诱发。这种人原来并没有用欺诈的手段骗取保险金的 想法,只是后来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作用才产生了欺诈的念头。例如有这么 一个案例:某地一名汽车车主的车因意外车祸致使车辆损坏,但他的车并未 投保,一位朋友却以为他的车已投保,就提醒他说:快去保险公司报案索赔。 这句话使他大受“启发”,于是萌发了先出险后投保,再骗取保险金的犯罪 意念。应当指出的是,就他欺诈念头的萌生来说,他朋友的话是个诱发因素, 但这仅是外因,产生这种念头反映了他头脑中贪财图利的思想和缺乏诚实信 用的道德。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很健康,行为很本分,就是有人直接唆使他去 做,他也不会为之所动的。 第四,为帮助亲友而进行诈骗。这种用欺诈的手段骗取保险赔偿金的人, 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获利而是为了帮助亲友度过难关。其中有的是自己投了保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但未出险,而其亲友未投保却出了风险为了使亲友获得经济上的补偿,便 报假案、谎称自己的保险标的出了险,这种手法也就“将非保险标的转化为 保险标的”,将亲友的经济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这种为帮助亲友而进行诈 骗的犯罪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对此,有些人不仅不揭发、举报,反而予 以“赞许”。认为是一种义举。这种情况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阻力。 从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方面来讲。实施保险诈骗犯罪的根本原因,有 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法制观念淡漠。这也是许多违法犯罪滋生的根本原因之 一。虽然我国保险法和( ( 刑法) 都己规定了保险诈骗罪及其处罚,但仍 有人不学法、不知法,根本不知道上述规定。也有人知法犯法、公然藐视法 律的尊严、心存侥幸;二是对保险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像前面所述的“为 寻求心理平衡”而进行的诈骗就属于这种情况。他们的认识错误在于:首先, 不了解保险合同的规定,投保人用支付保险费的代价换取了出现保险事故时 获得赔偿的权利,也就是取得了风险保障的权利。但这种风险是或然性的风 险,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对于全社会而言,这是一种等价交换关系。 但是,对于某个具体的人而言,可能交了保险费后保险标的并未出险,得不 到任何补偿,也可能是发生了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因而得到了高于保险费 几百甚至几千倍的赔偿;其次,他们不了解保险赔偿同侵权行为的赔偿是不 同的。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加害人要有违法行为,而且这种违法行为同损 害事实之间要有因果关系。保险赔偿则是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而不是由于保 险人的不法侵权行为,这种约定与保险事故的发生也没有因果关系,确切地 说保险赔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赔偿”,而是保险人按合同约定给予保险人、 受益人的经济上的“补偿”,因此,不能用对侵权行为加害人的要求对待保 险人。可见,如果把保险关系和其他民事关系混淆起来,就会发生错误的认 识,从而导致错误行为。 二、保险诈骗罪立法模式的评析 诚如前述,保险诈骗犯罪严重地危害着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鉴于保险 诈骗犯罪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许多国家或地区一般都十分注重运用刑法武器 对其进行打击。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具体情况不同,惩治保险诈骗犯罪 的刑事立法方式也不尽相同。综观世界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刑事立法体例, 保险诈骗犯罪的刑事立法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在刑事法律中没有专门规定保险诈骗罪罪名的模式。对于骗取保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险会的犯罪适用刑法关于诈骗罪或者相关犯罪的规定。如,日本刑法中没有 规定保险诈骗罪,对保险诈骗行为,以行为的具体状况处理。如果行为人的行 为确属牵连犯,则按牵连犯处断,否则,依照数罪处理。例如,放火行为、杀人行 为不认为是诈骗罪的牵连行为,因而行为人放火或杀人后再请求保险公司给 付保险金的行为,就构成两罪,即放火罪或杀人罪与诈骗罪,因为行为人的行 为侵害了两个法益,符合两个罪的构成要件。o 第二,在刑法典中专门规定保险诈骗罪的罪状和法定刑的模式。如德国、 意大利、奥地利、荷兰等。澳门刑法第2 1 2 条规定:借作出下列行为,收取或 使另一人收取全部或部分保险金额者,处3 年徒刑或科罚金:( 1 ) 使风险已被 承保之某一结果发生,或明显使风险已被承保之由事故所造成之结果更为严 重;( 2 ) 使风险已被承保之本人或他人身体完整性之损害发生,或使风险已被 承保之由事故对身体完整性所造成之损害之后果更为严重。 第三,在附属刑法规范中规定保险诈骗行为的模式。如法国的新刑法典 没有专门规定保险诈骗罪,但是法国的社会保险法典第3 3 7 - 1 条和第 3 3 7 3 条规定:任何人为获得或使人获得,或企图使人获得不应获得的补助金 或赔偿金犯有欺诈行为或进行虚假申报的,处3 6 0 法郎至2 0 0 0 0 法郎的罚金, 并不影响根据其他法律处以其他刑罚。 综观以上关于保险诈骗罪的立法模式,笔者认为,在附属刑法规范中规 定或在刑事法律中不规定保险诈骗犯罪均不利于发挥刑法的一般预防效果, 因为附属刑法规范不具有刑法典的形式,其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的威慑力容易 被社会忽视。因此在刑法典中单独规定保险诈骗罪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其 一,保险诈骗罪的特殊性是普通的诈骗罪不能比拟的。台湾学者林山田指出, 保险诈骗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以可预见不久于人世的人为被保人,非法取 得不实的健康证明,而与保险公司订立人寿保险契约,期于保险事故后,领取 保险金。第二,订立火灾保险而故意纵火。烧毁保险标的物,以诈领保险金。 此种犯罪形态偶尔还会引起公共危险罪与杀人罪。第三,为亲人或自己订立 人寿保险契约,而后谋杀亲人,或觅人替死,以诈领保险金。此种犯罪形态因 其以杀人为手段,常造成极为残酷的犯罪结果。很显然,较之普通的诈骗罪, 保险诈骗罪危害的利益,危害的范围,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却是普通的诈骗 罪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将保险诈骗罪与普通的诈骗罪分立,特别规定处罚, 关淀菲缤译:保险欺诈,中国检察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2 5 1 页 林山田: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 。三民书局2 0 0 2 年版,第9 8 页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很有必要;其二,有利于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如果不将保险诈骗等金融诈 骗犯罪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为满足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势必迫 使立法者在普通诈骗罪法条中规定死刑,如此一来,交给司法者是否适用死 刑的自由裁量权力过大,有可能将不该适用死刑者予以处死。对此,有的学者 可能认为,不妨在普通诈骗罪中针对诈骗的各种复杂情形将法定刑档次予以 细密化,同样能够限制死刑的适用。但是,这样做势必会使普通诈骗罪的法条 过于庞大,从刑事立法科学性的角度考虑并不可取。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 在刑法典中专门规定保险诈骗罪的罪状和法定刑的立法模式是比较科学可 取的。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第三章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二一、保险诈骗罪的客体 保险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还是简单客体,对此存在两种不同的 观点一是认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一一保险补偿制度。这种观点认 为,保险孙偿制度是一种经济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法律关系。保险诈骟是对 这一保险补偿制度的损害,也就是说破坏了保险补偿制度赖以存在的前提。 我们知道,因为有意外事故的危险,才有可能或者必要建立保险补偿制度。 无危险则无保险。而且,保险中的危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即危险发生与 否、发生的时问、可能造成的损失都是不确定的。正是这一点,才是保险补 偿制度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如果说,某一危险必然发生,或必然发生在某 时,或必然造成某种比较确定的损失的话,也就没有任何人愿意承担保险责 任,这一制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保险诈骗正是行为人人为地制造保险 事故,人为地改变事故发生的时间或扩大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而损害保 险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保险诈骗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尽管大多数学者 赞同复杂客体论,但他们的观点又不尽一致,如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1 、 认为保险诈骗直接侵犯的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与国家的金融秩序:回2 、认为 保险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保险公司的财产权和保险市场的经营秩序:圆3 、 认为保险诈骗罪侵犯了保险管理运作秩序与保险人及其他投保人的财产权。 o 保险诈骗罪从其发生的领域看,应当属于金融犯罪的范畴,但从另一角 度来看它仍然属于诈骗罪的一部分,尽管它已从传统的诈骗罪中独立出来, 可它们的共性依旧很突出,故而保险诈骗罪是金融犯罪与诈骗犯罪相结合的 产物,它应当兼具两者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在保险诈骗罪的客体问题上, 应当坚持复杂客体的标准。 就以上关于复杂客体的三种观点来看,它们的主要分歧在于公共财产的 所有权,除保险诈骗者外,其他投保人的财产权,国家金融秩序是否为保险 诈骗罪的客体。笔者通过思考分析赞成第三种观点认为本罪的客体应为以下 舒建明主编:中国金融刑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敝,第2 3 9 页 赵长青主编:经济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2 8 页 王新:金融刑法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2 7 页。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三个: ( 一) 保险管理运作秩序 根据刑法9 1 条规定,属于公共财产的有以下四种情形:l 、国有财产; 2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3 、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专项 基金的财产。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管理、使用、 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由此可见,只有国有或集体性质的保险 机构的资金才是与公共财产,但由于近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入驻我 国,就打破了国内保险公司的垄断局面,也揉入了非公有制的经济因素,所 以保险诈骗罪的客体不能笼统地定位公共财产所有权。笔者认为由于保险具 有融资功能决定了它金融活动的范畴,而且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保险诈骗罪 实质上也是一种破坏国家金融秩序的犯罪,但因此就认为本罪的客体是国家 金融秩序似乎不太妥当,因为金融领域十分庞大,而保险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两者是从属关系。国家金融秩序应当是保险诈骗罪于其他金融犯罪的同类客 体而非直接客体。如果认为国际金融秩序是保险诈骗罪的客体就会在一定程 度上扩大本罪的范围了。 然而,保险业之所以能够良性运转是因为保险也有其自身独特的运作管 理制度,即保险人所要承保的风险应该满足以下要求:第一,经济上具有可 行性,即损失的潜在严重性很大,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第二,损失 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第三,损失是可以确定和计量的;第四,不会发生特大 的灾难事故。保费的缴纳是由保险费率决定的,保险公司在制定保险费率 之前,首先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造成的损失和费用进行预算,然后将这 些费用在不同的投保人中进行分配,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和修改, 以达到一种平衡。但是,正是由于保险诈骗的肆虐,破坏了这种平衡,进而 破坏了保险业正常的运作秩序。因此,本罪的客体之一应该是保险管理运作 秩序。 ( 二) 保险人及其他投保人的财产权 基于破坏保险运作管理秩序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人的财产权 在保险诈骗的践踏下,遭受了巨大的伤害,这也是本罪犯罪人所要达到的直 接目的。然而,保险人财产权并不是全部,保险诈骗行为的实施还损害了其 孙祁样;保险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2 4 2 7 页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0 页 他投保人的财产权。由于保险运作的特殊性,保险人必然在其承保前进行精 确预测,并将预测的危险率作为收取保费的标准,在保险诈骗同益泛滥的情 况下,保险人必定要将避免欺诈的风险计算在内,这样就会导致保费的提高, 而提高的保费还是要由广大的投保人来承担,从这个角度来看,最终承担保 险诈骗恶果的还是除保险诈骗者以外的广大投保人。因此,当保险诈骗犯罪 分子在成功骗取巨额保险金而没有被追赔的情况下,首先直接损害的是保险 人的财产权利,但是保险人发现承保的风险增高,导致承保的成本加大,基 于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必定使保险人增加同种保险的保费,增加 保费就意味着其他投保人的经济负担加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其他投 保人不必要的保险金额的投入,侵害其他投保人的财产权益。 ( 三) 除保险人及其他投保人财产权以外的人的财产权、被 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健康权或生命权 根据我国刑法第1 9 8 条的规定可知,在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以 骗取保险金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或危害公共安 全;在故意造成被保险人伤亡或疾病以骗取保险金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 就侵犯了他人的健康权甚至生命权。有的认为故意损坏公私财物和故意伤 害、故意杀人的行为是故意损害公司财物罪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客 体,而不是保险诈骗罪的客体,对于此看法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对本罪的罪 状有了非常明确的描述,故意损坏公私财物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是本罪法 定的旅行行为的一部份,那么保险诈骗罪的整个行为也要对部分行为所侵犯 的客体负责。对于客体的认定不能取决于该罪的实施行为是否同时与数个刑 法条款相关,而应该取决于该罪的实施行为实际产生的侵害和威胁。犯罪的 实行行为并不一定就是必须严格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是直接侵害或者威 胁法益而为完成该种犯罪所必需的行为。因而实行行为就应当是开始实施具 有侵害法益的危险行为,只有联系法益侵害这一事实才能正确理解实行行 为。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将实行行为理解为是实施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 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忽视了实行行为与法益侵害之间的密切联 系,脱离了法益侵害而从形式上去理解实行行为,就保险诈骗罪来说,在故 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以骗取保险金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可能侵犯 他人的财产权利或危害公共安全;在故意造成被保险人伤亡或疾病以骗取保 张明楷著:法益初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1 4 页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1 页 险金的情况下,尽管其实行行为的方法各异,但是其行是为了达到骗取巨额 保险金的目的。直接侵害和威胁的是保险业的运作秩序,而不是故意损坏公 私财物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中单纯的危害他人的财产权益、健康权或者 生命权。因此保险诈骗罪侵害的客体之一还应该包括除保险人及其他投保人 财产权以外的人的财产权、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健康权或生命权。 二、保险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根据我国刑法典中的明文规定,保险诈骗罪主要有以下几种 客观表现形式:故意虚构保险标的的骗保;夸大、虚构事故原因的骗保; 编造事故事实的骗保;故意制造事故的骗保;故意毁坏标的、伤害被保险人 致伤亡的骗保。 ( 一) 故意虚构保险标的的骗保 所谓“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是指行为人违背法律关于诚实信原则,在保 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时,在保险对象上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具体表现 为: 第一,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保险标的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而后谎称标 的物因发生保险事故毁坏、灭失,向保险人索赔。 第二,以非保险标的冒充保险标的。即行为人拥有多个相同种类物时, 只为其中之一投保,当其他物发生损失时,即以该物冒充投保物,以骗取保 险金。 第三,超额投保。即行为人在投保时提供虚假的证明资料,抬高保险价 值,以便在损失事件中获得比保险财产价值更高的保险金。 第四,恶意重复投保。所谓重复投保,是指行为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 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行为 法律允许重复投保,但是根据保险法第4 0 条的规定,在重复保险中, 投保人应当将重复投保的有关情况通知各保险人,并且在重复保险的保险金 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时,各保险人的赔偿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恶 意重复投保”是指行为人在重复投保时不将重复保险有关情况通知保险人, 以便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取得总额超过保险价值的多份赔偿金。这种情况的行 为人实际上是将价值较小的保险标的虚构成较大的保险标的。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2 页 第血,隐瞒保险危险,以不合格的保险标的冒充合格标的投保。比如, 投保人明知某人身患绝症,故意提供虚假健康证明,与保险公司订立人寿保 险合同,以骗取保险金。这种手段实际上是将不符合保险要求的标的虚构为 符合保险要求的标的。 ( 二) 夸大、虚构事故原因的骗保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或者夸大 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我国保险法第1 8 条明确规定,保险合同应当 包括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一般保险合同对保险事故发 生后的赔偿责任都明确规定了责任范围和除外条款,保险人只对因保险责任 范围内的原因引起的保险事故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保险事故发生后,确定 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成为确定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责任、确定是否予 以理赔的重要依据。所谓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是指投保人、 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为了达到骗取保险金的日的,对事故原因作虚假陈述或 者隐瞒事故发生的真实原因,企图把不符合赔偿责任范围的事故编造成赔偿 责任范围内的事故的行为。例如:为货物投保后,将因疏于管理导致的灭失 说成是发生了天灾。而所谓夸大损失程度,则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 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故意夸大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的程度,企图 取得超过损失程度的保险金的行为。例如,投保人投保意外伤害险后,故意 将轻伤害伪装成肢体失去功能的重伤害等。 ( 三) 编造事故事实的骗保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这是指为了达到骗取保险金的目的,在根本没有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编 造谎言,声称发生了保险事故,要求予以理赔的行为。如2 0 0 2 年3 月,湖 南省常德市的罗某声称家中捷达轿车被盗,要求保险公司予以赔付,但经当 地公安部门查实得知根本就没有发生轿车被盗的案件,而是罗某将该轿车私 下转移给其亲戚徐某谎称被盗,企图以此为借口骗取大额保险金。o 上述案 例就是典型的以编造根本没有发生的保险事故,声称发生了保险事故,要求 予以赌付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以该种手段进行保险诈骗的情况比较泛滥, 王子林著;经济犯罪案件实倒 ,南海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3 页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 页 因此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到赔付通知之后进行实际赔付之前一定要做好 现场事故勘察,仔细分析事故原因,认清事实的真伪,以避免某些不法分子 任意编造事故事实进行大额的骗保行为,维护保险事业的安全运作。 ( 四) 故意制造事故的骗保 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这是 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限内,故意人为地制造保险标的出现 的保险事故,造成财产损失,以骗取保险金。例如,2 0 0 4 年6 月,广东省 中山市海珠镇王某通知保险公司,声称自家投保的面积为五百余平方米的房 屋一栋失火,造成房屋全部烧毁,要求保险公司赔付其保险金五百万元,结 果经过保险公司勘察入员的调查,发现该投保房屋烧毁的原因并菲王莱声称 的失火,而是有人故意放火烧房所致,经过迸一步的调查,发现故意放火人 居然就是王某本人。国该案例就是典型的故意制造事故,造成财产损失,以 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此种骗保方式在实际案件中较为多见,也难以发现和防 范,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调查保险事故发生原因时要认真调查、谨慎分析, 避免这种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进行骗保的犯罪行为。 ( 五) 故意毁坏标的、伤害被保险人致伤亡的骗保 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入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这是指投保人或者受益人为了达到骗取保险金的目的,故意采用杀害、伤害、 摧残虐待、遗弃、传播传染病或其他方法,致使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 的行为。这种保险诈骗行为一般发生在人身保险中,因为人身保险是醣被保 险人的生命、身体和健康为保险标的的,并且一般是以被保险人发生死亡、 伤残或者疾病为赔偿条件的。投保人或者受益人为了达到骗取保险金的目 的,就必然促成赔偿条件的发生。例如,2 0 0 6 年4 月,重庆市李某为其妻 胡某投保了高达二百万的人身保险并设定自己为受益人,其后不久其妻遭遇 抢劫致死,李某遂向保险公司要求巨额保险金的赔付,但经当地公安机关侦 察案件发现,杀害李某妻子的抢劫犯是李某在事前专门雇用的,目的就是要 造成其妻死亡的结果,以此作为获取巨额保险金的目的。此种保险诈骗的手 段尤其恶劣,它往往以牺牲他人身体健康甚至生命的方式来达到其罪恶的目 王子林著;经济犯罪案件实例,南海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4 页l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 页 的,是所有骗保行为中必须严厉打击和防范的类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与司法实践中的保险诈骗远非这五项,具体还有如下 两项:冒名骗保行为;事后投保骗保行为。 , ( 六) 冒名骗保行为 冒名骗保行为,即冒充投保人、被保险入、受益人诈骗保险金的行为。 以1 9 9 4 年查处的银川保险情谊卡案为例,行为人先大量收购保单,然后在社 会上寻找已发生事故的家庭,让他们拿着数十张上百张这种保单索赔,使保 险公司蒙受巨额损失。刑法第1 9 8 条对此却没有加以规制,学界有的认为应 定诈骗罪,也有的认为应定保险诈骗。其中主张认定为诈骗罪而不认定为保 险诈骗罪的理由是;第一,保险诈骗的成立,必须以行为人与被诈骗的保险人 之间存在有保险合同为前提,行为人正是利用了这种合同关系的存在实施保 险诈骗行为的:第二,冒名者的骗保行为一般均需要被冒名者的帮助方能成 功,行为人难以单独实施有关骗保行为,因所有保险手续或合同均在被冒名 者手中,要取得保险赔偿必须凭合同或身份证等证件或文件:第三,冒名者提 出保险赔偿后,保险公司还要作一定的调查确认,如果没有真正投保人的帮 助配合,冒名者是很难骗得赔偿金的,若冒名者与被冒名者有共同骗赔的故 意,这时冒名者的骗赔行为完全依靠被冒名者与保险人之间业已存在的保险 合同关系进行的,而故意实施帮助配合等行为的被冒名者又完全符合保险诈 骗罪的主体要求,尽管冒名者不符合,可以作为共犯加以认定。若冒名者与被 冒名者没有共同骗赔的故意,因犯罪主体非保险关系人,对冒名者显然不能 以保险诈骗罪的论处,就只能按普通诈骗罪论处。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案 件的犯罪主体明显具备保险诈骗的主观意图并且也对保险诈骗罪的客体实 施了侵害,只是其使用的行为手段无法在法条的明文规定中找到,根据“法 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这种行为就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然而“不能 得到应有的惩罚”又会产生两种恶果:1 、如果冒名骗保者不以保险诈骗罪 论处而以普通诈骗罪论的话可能造成“罪责刑不相适应”的后果,因为普通 诈骗罪的量刑最高可为死刑,而保险诈骗罪的最高量刑却仅为1 5 年,如此 悬殊的量刑就可能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就可能导致放宽死刑适用的尺 度,这与刑法的谦抑性及“轻刑主义”的主流思想相悖了;2 、如果冒名骗 保者不够以普通诈骗罪论处又不予认定为保险诈骗罪的话恶果就更加明显, 刘宪权,卢勤忠t 金融犯罪理论专题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5 页 即实际受到损害的合法利益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骗保人逍遥法外。这与刑 法所要体现的公平性、补偿性又背道而驰了。 ( - t z ) 事后投保骗保行为 事后投保( 先出险后投保) 。即某项财产原本没有投保,在该财产发生事 故造成损失后,再隐瞒事故向保险人投保,将其转化为保险标的,以骗取保 险金。比如,隐瞒无证驾车的事实,在发生车祸后先向保险人投保再索赔; 诊断出疾病后再保险索赔等。由于刑法第1 9 8 条对此未加以规制,实践中为 了给处理这类案件寻找法律依据,大多将之解释为属于采取“对发生的保险 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手段诈骗保险金的行为,这 不仅过于牵强,不合逻辑,而且已逾越了扩张解释的范围,实质上属于类推解 释,类推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是根本矛盾的,禁止类推解释被公认为罪刑法 定原则的派生原则,因而此类案件严格地讲按照保险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是 没有法律依据的但它们又是基于保险合同实施的侵犯保险制度和保险秩序 的行为,但依现行刑法规定,无法纳入保险诈骗罪范畴而以普通诈骗论处,从 而在一方面降低了打击力度,在另一方面又有可能造成司法上的尴尬( 如冒 名骗保行为) 。 鉴于保险诈骗的手段十分复杂,法定的犯罪手段不能包容许多常见的、 严重的保险诈骗行为,为严密法网,笔者建议参照合同诈骗、贷款诈骗、信用 证诈骗罪等立法模式,在保险诈骗罪中增设一项“兜底条款”:其他利用保险 合同关系诈骗保险金的行为。以达到司法界定的统一。 三、保险诈骗罪的主体 ( 一) 关于主体问题的理论分歧 关于本罪主体的理论主要分为两派:一、认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理由为我国刑法第1 9 8 条中仅出现了由投保人、被保险入、受益人构成本罪 的文字。依照“罪刑法定原则”,就只有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可以成 为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二、认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认为不应 该把本罪的主体局限为保险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只要是有骗保行为,又具备 江礼华、周其华t 保险诈骗罪的几点研究) ,袭新刑法研究与适用) ,人民法院出舨社2 0 0 0 年版。第4 3 5 页。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6 页 骗保故意并对保险市场秩序并同时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人均应作为 本罪的主体。 ( 二) 对特殊主体论的否定 笔者认为,保险诈骗罪主体的立法存在问题。新刑法把本罪主体规定为 特殊主体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保险法对这三种人有着明确的 规定:投保人是指与保险入订立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入:被保险 人是指其财产或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受益人是指 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第一种 观点据此认为,构成本罪必须以行为人与保险人之问订有保险合同为前提。国 这样,就只能将保险代理人或保险经纪人进行保险诈骗或者第三人冒充投保 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进行保险诈骗的犯罪行为定性为合同诈骗罪或诈骗 罪,但因为这种行为是利用金融交易关系,主要侵犯保险市场秩序并同时侵 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的行为。笔者认为,本罪以及整个金融诈骗罪的立法在指 导思想上存在一定问题,这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新刑法对金融交易主体的保 护不够全面和对等。实践中,金融交易的任何一方主体都有可能对与其地位 相对的其他主体进行诈骗,既有客户( 包括冒充客户的) 诈骗金融机构的,也 有金融机构诈骗客户的,这些诈骗行为都侵犯金融秩序并侵犯交易对方财产 所有权。同时,市场经济法律制度需要确立财产所有权一体保护原则。回但我 国刑法规定的金融诈骗罪,往往仅规定一方诈骗另一方,而缺乏对应的规定。 例如,保险诈骗罪仅规定惩治诈骗保险公司保险金的行为,而没有规定惩治 保险公司及其代理入( 包括冒充保险公司的) 诈骗投保人保险费的行为。保 险法第1 3 2 条第1 款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隐瞒与保 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构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新刑法没有规定这一专门罪名,在缺乏规定的情况下, 这方面的行为只能按诈骗罪论处,但这与行为性质不太相称。现实中保险代 理人与保险经纪入诈骗保险费的犯罪星层出不穷。例如,从2 0 0 3 年4 月1 5 日到5 月5 日的2 0 天里,深圳平安人寿保险公司仅售出3 0 0 余张航空保险单, 然而据机场登记处抽样调查统计,约有1 4 万人购买了这一保险,资料显示, 从1 9 9 7 年4 月至9 月,仅深圳一地就有6 0 多万名旅客拿着毫无兑现可能的 关沅非:保险欺诈,中国检察出版社1 9 9 2 年版。 李玉泉主编:保险欺诈及其法律对策,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 9 9 9 年版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7 页 假保险单飞离深圳。同年3 月和6 月,湖北、北京等地也相继发现销售假中 保人寿保险公司航意险( 航空人身意外险) 保单的现象。经犯罪人交待,北京 发现的假保单是从上海某航空服务公司机票代售处领来,并有某财产保险公 司洞头县支公司的委托书和河头县支公司的保险业务代理许可证。由此,有 关部门查封了印制假航空保险保单的厂家,在保险市场无序恶意竞争的情况 下,一些保险公司财险部门违背保险法,擅自经营不属于自己业务范围的寿 险业务,并非法印制假保单以牟取暴利。又如,某保险公司通州支公司所属的 一个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张某自1 9 9 7 年6 月起,通过伪造某保险 公司北京分公司营业部印章和私刻某保险公司国内业务部专用章,非法与9 家单位签订保险协议,并采取收储金到期还本付息的形式,承保人身意外伤 害险业务。张某利用通州支公司提供的银行账户及印鉴、公司印章、财务收 据及保单,在收取储金时,采取了以下作案手段:开阴阳式收据,蒙骗保户,并 利用多个账户来回倒账,如给某投保单位开具的保费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