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商品学.doc_第1页
外贸商品学.doc_第2页
外贸商品学.doc_第3页
外贸商品学.doc_第4页
外贸商品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1.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2. 使用价值的两重属性: a. 自然属性是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主导因素,是商品有用性的物质基础。指由商品体自身固有的成分、结构决定的,与其他事物发生关系时所表现出的性质、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电性能、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等)、形态特征或特点。如外形、构成成分、结构、包装、性质、功能等 1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 2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3商品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 4商品质量标准 5商品检验、包装、贮藏b. 社会属性商品有用的主观的社会性,商品满足任何社会需要的特征、特性的总和。如时代性、流行性、地域性、民族性等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在理论界被称为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3. 商品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a. 商品学的理论化: 公元767年中国陆羽的茶经(世界第一部商品学专著)b. 商品学的学科化:公元1793年,德国哥丁堡大学的约翰贝克曼出版商品学导论,明确建立了商品学的学科体系(现代意义商品学的创始人)c. 商品学的国际化:1976年10月,奥地利的萨尔斯堡成立国际商品学会4. 商品一般应具备的质量要求:商品满足需要、符合使用与消费要求的基本质量特性实用性 满足一定用途或预定使用目的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性能或功能安全卫生性 (一方面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保障使用者人身安全与健康的性能;另一方面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直至废弃阶段,不给社会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牙膏含氟问题 苏丹红事件寿命和可靠性 、美观性 、经济性 5. 市场的变化对商品质量的要求(知道)1)适销对路,推陈出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风土人情和生活水平a.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各民族的爱好不同而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禁忌b. 生产技术水平、消费结构和购买力互有差异,对商品质量的要求有高低之别c. 对商品的时尚性反映敏感,要求商品的花色、品种、规格和款式随社会时尚的变化而不断改变2)符合不同国家对商品质量的有关规定或要求6. 国际贸易中表示商品质量的方法:概括起来,国际贸易合同中表示商品质量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以样品(也称实物)表示和以文字(也称说明)或图表表示。两类方法在买卖双方订立商品贸易合同时,作为合同品质条款的主要内容予以规定。品质条款规定的内容是日后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检验商品或进行仲裁或法院解决质量纠纷案件时的依据。A. 商品规格及等级、标准表示法 规格(Specification) 等级(Grade) 商品的标准号(Standard)B. 商品样品表示法 样品(Sample)C. 商品品牌或商标表示法 品牌(Brand)D. 技术说明书或图样表示法 技术说明书和图样(Description and Illustration)E. 产地名称表示法 产地名称(Name of Origin)7. 商品中的杂质杂质是对商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成分 商品生产或流通过程中由外界混入的金属、泥沙等矿物性物质,以及与商品本身并无相同使用价值的其他有害物质混入的部分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少量商品体存在于商品内部并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不利影响的其他成分例如:硫化物-原油;硫和磷-钢材;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8. 商品中的水分含量表示法(一)水分的百分率表示法 商品中水分重量含水量(或水) = 100 商品重量(二)水分的回潮率表示法 商品中水分重量回潮率% = 100% 商品重量商品中水分重量回潮率用于计算公量,公量即“公定重量”是国际上买卖棉花、生丝及羊毛等天然纺织纤维的重量标示。公量=商品干净重公定回潮率商品干净重干净重也称干物质重量,即商品净重商品中水分重量。 1 + 公定回潮率 公量 = 商品净重 1 + 实际回潮率 商品净重为商品的实际重量;公定回潮率系标准水分9. 商品的结构商品结构的主要类别: 1、宏观结构。天然产品是先天形成,其宏观结构反映了商品的品种特征及成熟度;加工制造的商品的宏观结构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其宏观结构反映了加工过程的精细程度即加工质量。2、微观结构。商品的微观结构包括商品的内部结构和显微结构,必须借助于各种仪器进行分析观察10. 商品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理生化和微生物性质: 为何研究商品的性质:a. 性质能反映商品的质量特征,是决定商品质量的重要因素;b. 是判断许多商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c. 是确定科学的商品包装、储存、使用、运输和养护方法和使用条件的依据。11. 商品的物理性质是指商品在正常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重量、比重、塑性、弹性、应力、强度、硬度、颜色、光泽等方面的特性,或者是商品在光、电、热、水、压力等外因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不改变商品本质的相关特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a. 重量与重量相关的质量指标主要有平方米重、比重和容重等(纺织品、纸张)b. 吸湿性与溶解性含义:商品吸着和放出水分的性质。商品的含水量与商品吸湿性大小成正比。类别: 商品表面吸附 与水发生离子或分子的结合吸湿性是易溶性商品如食糖、奶粉、食盐等的主要物理性质,以及吸湿性大的商品如纸张、纺织品、皮革和某些化工商品等的重要物理性质c. 渗透性透气性:商品能被水蒸气或其他气体透过的性质(皮革及其制品、纺织品)透水性:商品被液态水透过的性质(雨衣、雨靴、伞布以及滤布)d. 导热性与耐热性导热性:商品传递热能的性质。金属及其制品用比热表示;纺织品用导热系数表示。导热性差的商品是最好的保温隔热材料,如各种防寒的衣着用品及保温瓶等商品都应具有极小的导热性。耐热性:即商品的抗热性能,是指商品经受温度变化而不致破坏或显著降低强度的性质。导热性大并且膨胀系数小而均匀的商品,耐热性就高-如某些高速工具钢和耐热钢等。12. 商品的机械性质a. 弹性与塑性弹性:物体承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当除去外力后能自动恢复原来形态程度的性质。橡胶制品 塑性:物体承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当除去外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态程度的性质。塑料制品钢材在常温、常压下具有弹性,而在高温时则是良好的塑性体b. 强度与硬度强度:商品抵抗外力作用而保持体态完整的性质计量指标: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 松木(顺纹)最强、抗磨强度、抗冲击强度、抗顶 强度、抗疲劳强度等。硬度:商品表面抵抗其它较硬物体对其刻划或压入的能力。 建筑用钢材、轮胎、橡胶制品、硬质塑料等,均要求具有与其所承受的压力相适应的硬度c. 韧性和脆性是反映商品坚固耐久性的质量指标韧性反映商品抵抗交替变化弯曲外力作用的能力。材料在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这种性质称为韧性。商品的脆性反映商品抵抗冲击性外力作用的能力。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材料发生突然破坏,且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性质的材料称脆性。脆性大的商品受冲击性外力作用时易发生破碎。硬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等的脆性一般都较大,在储运过程中,应避免受挤、压、撞等外力作用而引起商品破碎。13. 商品的化学性质商品组成成分在氧、光、热、水、酸、碱、盐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化学反应(氧化、分解、腐蚀、燃烧、老化、爆炸等)的能力。例如塑料、橡胶制品在日光、氧气以及温度等作用下极易发生“老化”现象。使弹性和塑性降低,表面发粘或发生龟裂,商品整体质量下降。A. 商品的耐酸、耐碱性商品抵抗酸和碱对其进行腐蚀的能力。如羊毛、蚕丝纤维中的蛋白质耐酸不耐碱,而棉、麻纤维中的纤维素成分耐碱不耐酸,维尼纶则既耐酸又耐碱。B. 热稳定性是指商品在某一温度条件下,其化学成分抗裂解的性能。商品的热稳定性与商品的耐热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变化的机理完全不同,前者是由热引起的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14. 商品的生理生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1、呼吸作用:有机体商品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源物质在氧化还原酶的作用下降解,并放出能量的过程。而呼吸停止,就意味着有机体商品生命力的丧失。因此,要使有机体商品保鲜保活,就既要保持有机体商品适当的正常呼吸,又要控制其旺盛呼吸,即设法控制其呼吸强度。要保持较弱的有氧呼吸。温度、空气成分15. 商品的分类标志是指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方面的一些本质性特征和特性,人们依据这些特征能将商品唯一地、稳定地、明显地区分开。16. 常见的分类方法:a. 普遍适用分类标志用途、大小尺寸、原产地、原材料、加工程度等。普遍适用的分类标志主要作为商品高层次类目的分类标志,作为划分商品大类、中类、小类、品类的经常采用的分类标志。b. 局部适用分类标志包装形式、化学组成、保藏方法、收获季节、颜色、功率、效率等。局部适用的分类标志是指部分商品共有的特征,特征具体、容易区分,常用于某些商品种类、具体商品品种,以及规格、花色、质量等级、型号等细目的划分。商品分类体系中,每一个层级只用一个适宜的分类标志。c. 以商品的用途分类d. 以商品的原材料来源分类例如,食品按其原料来源可划分为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矿物性食品,不同种类的食品在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方面有明显的差别。e. 以加工程度分类可将全部商品分为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例如,煤按照煤化程度的分类,即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国际上通常将全部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制成品。药材成药;红糖白糖冰糖。f. 以化学成分分类以主要化学成分作为分类标志。例如,黑色金属主要是指铁、锰、铬元素及其合金如钢、生铁、铁合金等。 有色金属主要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金属元素(共79种)及其合金。以特殊成分作为分类标志。例如,钢材根据特殊成分也可分为碳钢、硅钢、锰钢、不锈钢等。采用杂质作为标志也成为一种商品分类方法,用以明显区分各类商品之间在品质方面的差异。g. 以商品的加工制造方法分类h. 以商品的外观形态分类i. 以商品的性质分类如,原油根据油质轻重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小麦按麦粒粒质可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j. 以商品的生产季节分类按照生产季节的不同可以将某些农产品和畜产品进行分类,例如:羊毛按生产季节不同分为春毛、秋毛和伏毛;小麦按播种季节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稻米按照收获季节分为早籼米、晚籼米、早粳米、晚粳米等k. 以商品的产地分类例如:生丝按照放养方式和放养地的不同可分为家蚕丝(桑蚕丝)和野蚕丝(柞蚕丝);鱼类按照捕捞水域的不同被分成咸水鱼和淡水鱼两大品种。17. 商品分类体系是指按照特定目的,以商品的某些共性为依据,并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延性、兼容性的原则,将适用范围内的所有商品逐级逐次分成大类、中类、小类、品种等,所构成的商品名称和编码的集合总体。 商品目录是商品分类的具体表现和应用,实际上是一种粗的商品分类体系。(国际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部门或行业商品目录、企业商品目录。)编码制度:a.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采用5位数字编码,即每个基本项目编制一个5位数字代码,每位数字表示分类的一个层级。总的分类原则是先将各种商品以加工程度进行划分,然后再按照用途进行细分。在国际贸易中,一般习惯把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b. 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于1988年1月1日生效,成为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的一种“标准语言”。1992年1月1日,中国实施了协调制度,同年6月加入了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公约。 协调制度按层次分类(层次编码法) 基本上以商品所属的生产行业作为类的划分依据,以商品的自然属性(原料性商品)或所具有的功能和用途(制成品)为设章原则,即不同原料、功能、用途的商品分别归入不同的章。 协调制度中类次及同类内的章次多依照动物性商品在先,植物性商品其次,矿物性商品再次的顺序排列。 协调制度一般将相同原料制成的商品编排在同一章内。尼斯协定于1961年生效,我国于1988年开始采用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并于1994年加入了尼斯协定。尼斯协定建立了为商标注册目的而使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包括商品34个大类,服务8个大类,其中,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制成品原则上按其功能、用途进行分类,原料、未加工品或半成品原则上按其组成的原材料进行分类;成品或半成品按其组成的原材料分类时,如果它们是由几种不同原材料制成,原则上按其主要原材料进行分类;用于盛放商品的盒、箱之类的容器,原则上与该商品分在同一类。18. 商品编码指赋予某类商品一种代表符号或代码的过程。商品编码与商品分类密切相关,有时在实践中也统称为商品分类编码。商品分类和编码是分别进行的,商品分类在先,编码在后。商品编码按其所用的符号类型可分为数字型代码、字母型代码、数字/字母混合型代码、条形码等4类。19. 商品条形码也称商品条码,就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商品信息并贴附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的条纹标识。商品条码包含有商品生产国别、制造厂商、产地、名称、特性、价格、数量、生产日期等一系列商品信息。20. EAN条形码u EAN码的标识方法有两种类型:标准版、缩短版。u EAN的标准版由13位数字及条码符号构成,称为EAN-13代码。u 代码的前3位(或2位)数字为国家或地区代码,称前缀码,用于标识商品来源,并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总部分配和管理。u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我国(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前缀码(国家代码)为“690”-“695”,因此,以这5个数字为前缀的国际通用条码称为中国商品条码,表明所标示商品的注册地在中国。前缀码后面的4位(或5位)数字是各国或地区的EAN编码组织分配给其成员的标识代码,称为制造厂商代码。再后面的5位数字称为商品代码或商品项目代码,用以标识商品的特征及属性或表示具体的商品项目,即具有相同包装和价格的同一种商品。最后1位数字为校验字符或称校验码,用以提高条形码数据的可靠性和校验数据输入的正确性。EAN的缩短版由8位数字及条码符号组成,称为EAN-8代码, 该条码中各项的含义与EAN-13相同EAN-8条码主要用于印刷空间不足的小包装商品,如化妆品、香烟、口香糖等。国际物品编码协会规定,只有当EAN-13条码所占面积超过总印刷面积的25%时,使用EAN-8条码才是合理的。校验码的手算10的倍数(奇数位之和+偶数位之和3)=校验码求EAN条码692283442233的校验码:(6+2+8+4+2+3)+(9+2+3+4+2+3)3=25+233=94 10094=6校验码为621. 商品标准的概念 商品标准是对商品质量以及与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如商品的品名、规格、性能、用途、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储存等)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是评定、监督和维护商品质量的准则和依据。 22. 商品标准的分级: 国际标准 区域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专业团体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公司)标准a. 国家标准 指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影响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农业产品(如种子、化肥、农药,通用零部件、元器件、构配件、工具、计量器具以及有关安全要求的建筑材料等)的标准;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如药品、食品、化妆品、易燃易爆品、锅炉压力容器等)的标准;配合通用技术的术语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即由其负责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工程建设、药品、食品卫生、兽药、环境保护、的国家标准,分别由国务院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草拟、审批,其编号、发布办法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b. 行业标准 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如行业的工艺规程标准,行业范围内通用的零配件标准,行业范围内通用的术语、符号、规则、方法等基础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审批和发布,并需报国务院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行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国家标准相抵触。在发布实施相应的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c. 地方标准 指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如本地区特色产品、特需产品所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审批和发布,需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不得与上一级标准相抵触。在发布实施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后,该项标准即行废止。d. 企业标准(内控标准)指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时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在该企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发布,并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争优质、创名牌。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可以不公开、不备案。企业标准不得与有关法律、法规或上一级标准相抵触。23.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上有权威的专业组织制订, 并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和通用的标准。通常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订的标准,以及经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订的权威标准。国际标准: (1)ISO和IEC制定的标准, (2)及经ISO认可并收集到国际标准题录索引中加以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他们已为大多数国际承认和不同程度地采用。24. 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国际组织有: 国际计量局-BIPM 国际合成纤维标准化局-BISF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关税合作理事会-CCC 国际电气设备合格认证委员会CE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IWO. 不下于32个组织25. 商品标准的代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代号 “ GB ” - 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 “ GB/T ” - 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 其编号方式为:(国家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 - 发布年号。例如: GB18168 2000 表示 2000 年发布的第 18168 号强制性国家标准。又如: GB/T12113 1996 表示 1996 年发布的第 12113 号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中,发布年号的表示, 1996 年以后发布的标准用四位数字表示,之前的用二位数字表示。行业标准也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表中给出的是强制性行业标准代号,推荐性行业标准的代号是在强制性行业标准代号后面加 “/T” ,例如农业行业的推荐性行业标准代号是 NY/T 。其编号方式为:(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号)。例如: NY1234 94 表示 1994 年发布的第 1234 号强制性农业行业标准。又如: JB/T4192 1996 表示 1996 年发布的第 4292 号推荐性机械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代号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为: DB + 地区代码。 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为: DB + 地区代码 /T 。 其编号方式为:(地方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 (发布年号)。其中,地区代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为位数字,如 11 表示北京市, 12 表示天津市, 13 表示河北省, 14 表示山西省等。例如: DB11/0681996 表示 1996 年发布的第 068 号强制性北京地方标准。又如: DB34/T166 1996 表示 1996 年发布的第 166 号推荐性安徽省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代号由“ Q ”和斜线加企业代号组成。企业代号的规定由分两种情况:一是凡中央所属企业的企业代号,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二是各地方所属企业的企业代号,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规定。企业代号可用汉语拼音或阿拉伯数字或两者间用表示。 其编号方式为:(企业标准代号)(即 Q /- - - )(标准顺序号) 9 发布年号)。 例如: Q/EGF024 1997 表示 1997 年发布的北京市某企业的第 024 号企业标准。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标准,还要在其企业标准代号“ Q ”前 加上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汉字。如“京 Q /- ”、“皖 Q /- ”等。26. 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意义和作用:1)、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1)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能力。(2)保证进口商品符合国内生产使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 要求,否则不允许进口销售,甚至可销毁或实行法律制裁(3)保证引进技术设备,符合本国标准体系和计量制度统一的要 求,增进对外经济和技术合作(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做好技术贸易2)、有利于消除贸易的技术壁垒、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4)、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经营管理27. 商品标准化的有关概念l 标准化概念: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l 性质:标准化实质是一种制定、发布、实施和修改标准的活动 过程。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中心。 标准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除了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外,还包括科学、技术、管理等社会实践领域。 标准化的目的是通过其活动使其研究对象达到统一,并最终获得最佳秩序。l 商品标准化: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它是商品标准的制定、发布、贯彻实施和修订的整个动态实践的过程。l 商品标准化的形式(1)简化: 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商品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商品标准化形式。一般在事后进行,是商品类型、品种进行有意识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2)统一化: 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式归结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商品标准形式。(3)系列化: 是对同一类商品中的一组商品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4)通用化: 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通用化以互换性为前提。(5)组合化: 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列通用性较强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商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l 统一化与简化的区别与联系统一化着重取得一致性,后者着眼于精炼。统一化的要点:A、要运用预测技术和经济效果分析等方法,正确地确定统一的时机。B、通过调查研究,合理地规定商品的哪些指标该统一或严格统一或灵活或不统一C、正确地规定指标的水平和灵活度统一化有两类:绝对的统一和相对的统一28. 商品检验检疫的目的和作用:1)保证商品质量,防止欺诈,维护贸易各方合法权益2)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3)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维护国家经济安全4)减少浪费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商品管理水平29.进出口商品检验的依据与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检验标准一般通过谈判被规定在贸易合同(包括信用证)当中,有时在双边贸易协定当中规定。但是,当涉及到商品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时,有关检验标准或检验依据就常常作为强制执行的规章由进口国或出口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对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法定检验)依据的具体规定: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进行检验;尚未制定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应当依法及时制定,未制定之前,可以参照国家商检部门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其中的“目录”,是指由国家商检部门制定、调整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我国已经于2000年公布并实行了这个目录,即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30.商品质量检验的方法:l 感官检验法是利用人的眼、鼻、口、耳、手等感觉器官,通过眼看、鼻闻、口尝、耳听、手触等方式,对商品的外形、色泽、气味、透明度、滋味、硬度、弹性、回声、外观疵点等感官特性以及包装的结构和装潢等的检查,据此判断商品质量。 (易受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实践经验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l 理化检验法是借助各种仪器、器械和化学试剂分析和测定商品质量的方法。理化检验法能用精确的数字表示商品的质量(如商品中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商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等),能深入阐明商品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探明商品内部的某些瑕疵病状。l 实用性检验法也称实际使用效果评定法,是指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或消费者实际使用的手段来检验商品质量的方法。实用性检验法是商品经营部门经常采用的评价商品质量的有效方法。具体检验方法包括:1)模拟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 2)试穿、试用 3)消费者的使用信息反馈31. 商品质量监督的概念商品质量监督主要是指根据国家的质量法规和商品的技术标准,由国家授权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社会团体以及消费者对生产、流通、运输、储存领域的商品质量进行测试、检查、评价与评定等的监察性活动。 其主要法律依据是国家所发布的有关法规及条例,如:“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标准化法”、“消费者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等。32. 商品质量监督的类型:a. 国家的质量监督(如: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督、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优质产品质量监督、质量认证的事后监督、特殊商品质量监督)b. 社会质量监督(如:各类消费者协会的监督)c. 消费者的质量监督(如:商品采购者如外贸企业和使用单位,或者消费者的监督)d. 生产者质量监督(缺陷产品召回制度)33. 商品质量认证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特点:第一, 质量认证的对象是指产品,除产品外还包括服务;第二, 认证的基础是标准,所谓“合格”就是符合特定的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而认证就是证明产品是否符合特定标准规定要求的活动;第三, 认证是第三方从事的活动,它既非产品生产者,也不是产品采购者,而是独立于二者之外的第三方。生产企业自己出具的合格证或其他形式的合格证明,都不属于质量认证;第四, 证明批准认证的方式是认证证书(也称合格证书)和认证标志(也称合格标志)。34. 商品质量认证的分类a. 按照实施认证的约束力,分为强制性认证与自愿性认证 一般来说,没有经过自愿认证的产品也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但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可能不如经过认证的产品b. 按照认证的内容,分为安全认证、质量认证(自愿)、安全质量同时认证c. 按照认证的作用范围,分为国际认证(国际标准为依据)、区域认证(欧盟的区域认证)、国家认证35. 商品质量认证的表示方式l 认证证书(又称合格认证书,合格证书),由第三方认证机构颁发。l 认证标志(又称合格标志),是由认证机构设计并颁布的一种专用标志,用以证明某种产品符合特定标准或技术规范。一般按有关的法律规定进行注册。是质量标志,其作用是向消费者和使用者传递正确可靠的质量信息。商品(产品)的安全认证我国2002年实行了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由国家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 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对列入目录中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 36. 实行CE认证和标志的产品CE代表欧洲统一(CONFORMITE EUROPEENNE)。加贴CE标志的产品表示符合有关欧洲指令规定的主要要求(Essential Requirements),并用以证实该产品已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