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西安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研究.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西安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研究.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西安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研究.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西安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研究.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西安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研究西安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研究 专 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硕 士 生:鲁长亮 指导教师:张倩 副教授 摘摘 要要 随着西安曲江新区(一期)建设的基本完成,其依托城市景区和住区的共同 建设来带动整个新区发展的模式目前整体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城市景区 与住区协同发展的各个具体领域来看,尽管旅游业的发展和住区的建设均保持着 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在规划设计及使用等领域仍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因素,因此, 对其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及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找出加强两者互动发 展的策略,将为推动城市景区与住区共同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提供有益的帮 助。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建设时序的分析,明确了城市景 区与住区建设在时空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进而通过对曲江新区城市景区的游客 和住区的居民进行了调研,从使用者的视角对目前城市景区和住区协同发展的现 状进行了评估,明确了其在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等领域存在有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及分析,寻找出了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 产生矛盾的原因;最后,在汲取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曲 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在今后的互动发展中可采用以下策略:通过优化道路系统 和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来加强在道路交通领域的互动;通过合理确定商业服务 设施总量、内容及布局来加强在商业公共服务设施领域的互动;通过建立合理的 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机制、加强公益性服务设施功能复合化来加强在公 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领域的互动;通过确定合理的高度控制原则、加强规划设计时 的彼此协调、对已造成破坏的区域采用适当的景观补救措施以及利用公共政策对 住区开发商进行合理引导来加强在景观营造领域的横向互动;通过依托城市景区 风格来确定外围住区景观风格来加强其在景观营造领域的纵向互动。 关键词关键词: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住区;互动发展 本研究得到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城墙遗址资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保护与利用研究(2010q037) ”及“湖北省遗址型城市旅游景区与城市互动发展研 究(2011jyty005) ”的资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scenic area and settlement of xian qujiang new district specialty: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name: lu changliang instructor: associate professor zhang qian abstract with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xian qujiang new district (first phase) completed, the mode of relying on joint development of urban scenic area and settle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district has yielded.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is good, but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also won the china habitat environment award, it has become a successful story for the city who want develop both the urban scenic area and residential area. but by the comprehensive 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s not completely perfect, whether from the actual use 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re are still have some disadvantage, therefore, to assess its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then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enhanc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will make the urban scenic area and the settlement more harmonious, and do some favor to the relative districts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ly using condition between the urban scenic area and the settlement, first , we make sure that the urban scenic areas development could lead the settlements development, and then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the urban scenic area and settlement by the users view, finally, we find the main interactive insufficient aspects lay in the road system, public service and the landscape system. depending on the basic result, through collecting the urban scenic area and settlements material, do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spot, we find the main problem and the reason. by referring the excellent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finally find the strategies in the relative field as follow: through making reasonable road network density and improving the road network structure to optimize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he road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to reduce unnecessary travel and other transport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in the field of road traffic; through making reasonable decision in the total commercial services, content and layout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in the commercial service facilities; through establishing a reasonable mechanism fo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strengthening compositely application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in the field of public welfare facilities, through making the reasonable constrain principles in height-control plan, enforcing the harmony degree in the mutual coordin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n both side, and do appropriate remedial measures to the damage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in horizontal aspect, through refer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scenic area to determine the landscape style of the settlement to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in vertical aspect. keywords : xian qujiang new district; urban scenic area; settlements;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目录目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1.1 宏观背景 . 1 1.1.2 微观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1.2.1 研究的目的 . 2 1.2.2 研究的意义 . 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4 1.3.1 国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 4 1.3.2 国内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 5 1.4 研究的内容 . 8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9 1.5.1 研究方法 . 9 1.5.2 研究框架 . 10 2 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 11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1 2.1.1 城市景区 . 11 2.1.2 住区 . 11 2.1.3 互动 . 11 2.2 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相关理论 . 12 2.2.1 旅游乘数效应理论 . 12 2.2.2 旅游房地产理论 . 13 2.2.3 互动发展理论 . 17 2.3 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实践 . 17 2.3.1 纽约中央公园 . 17 2.3.2 深圳华侨城 . 19 2.3.3 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 . 22 2.3.4 相关实践经验总结 . 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2.4 小结 . 24 3 西安曲江新区及研究内容界定 . 25 3.1 西安曲江新区发展概况 . 25 3.1.1 曲江新区发展的历史沿革 . 25 3.1.2 曲江新区规划解读 . 26 3.1.3 曲江新区的发展特点 . 27 3.2 研究内容的界定 . 30 3.2.1 研究的空间范围的界定 . 30 3.2.2 研究的时间范围的界定 . 31 3.3 小结 . 31 4 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使用现状调研及分析 . 33 4.1 游客调研 . 33 4.1.1 游客基本情况简介 . 33 4.1.2 游客对城市景区的选择倾向 . 34 4.1.3 游客对城市景区与住区关系的态度 . 35 4.1.4 游客对城市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看法 . 36 4.1.5 游客对城市景区交通设施的看法 . 37 4.2 住区居民调研 . 37 4.2.1 住区居民基本情况简介 . 37 4.2.2 住区居民对城市景区的使用情况 . 38 4.2.3 住区居民对住区与城市景区关系的理解 . 39 4.2.4 住区居民对曲江新区交通设施的感受 . 40 4.2.5 住区居民对曲江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感受 . 41 4.2.6 住区居民对住区内部景观系统的看法 . 41 4.3 调研结果分析 . 42 4.4 小结 . 42 5 曲江新区城市景区对住区发展的影响 . 43 5.1 对住区居住人群构成的影响 . 43 5.2 对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 . 4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5.2.1 住区规模 . 46 5.2.2 住区容积率 . 46 5.2.3 住区绿化景观条件 . 46 5.2.4 住区停车位配置比例 . 47 5.3 对住区规划结构的影响 . 47 5.4 对住区道路系统的影响 . 48 5.4.1 对住区外部交通体系的影响 . 48 5.4.2 对住区内部交通体系的影响 . 51 5.5 对住区绿化景观系统的影响 . 51 5.5.1 对住区绿化景观“量”的影响 . 52 5.5.2 对住区绿化景观“质”的影响 . 52 5.6 对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影响 . 53 5.6.1 对住区商业服务设施配套的影响 . 53 5.6.2 对住区公益服务设施配套的影响 . 54 5.7 小结 . 56 6 曲江新区住区对城市景区发展的影响 . 57 6.1 对城市景区建设资金来源的影响 . 57 6.2 对城市景区生命周期的影响 . 57 6.3 对城市景区景观品质的影响 . 58 6.3.1 风格协调问题 . 58 6.3.2 合理借景问题 . 59 6.4 对景区交通的影响 . 62 6.5 对景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 . 64 6.6 小结 . 64 7 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策略研究 . 65 7.1 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分析 . 65 7.1.1 互动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 65 7.1.2 互动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66 7.1.3 互动发展的可能途径 . 67 7.2 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的道路交通策略 . 6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7.2.1 道路建设策略 . 67 7.2.2 公共交通策略 . 70 7.3 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的公建配套策略 . 71 7.3.1 商业服务设施策略 . 72 7.3.2 公益性服务设施策略 . 74 7.4 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的景观空间策略 . 76 7.4.1 住区景观空间与城市景区的横向互动 . 76 7.4.2 住区景观空间与城市景区的纵向互动 . 80 7.5 小结 . 82 8 结论与研究展望 . 83 8.1 论文总结 . 83 8.2 研究局限 . 84 8.3 研究展望 . 84 致谢 . 85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87 参考文献 . 89 图表目录 . 93 附录 a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研究调研表(游客) . 97 附录 b 西安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研究调研表(业主) . 9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1 绪论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1.1.1 宏观背景宏观背景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逐渐不再满 足于把旅游当成偶尔的一次奢侈,而是希望能够在更近距离、更长久的享受美好 的生活。因此,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我国引入旅游地产的概念,进而根据中国 的国情扩展了旅游住宅地产开发的新类型,产生了在城市规划区内将城市景区与 住区直接融合发展的新形式。 在城市景区与住区联合建设的探索中, 深圳华侨城是最早的实践者, 其于 1985 年开始以建设特色城市主题公园景区为开端,通过开发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城市景区,通过近 15 年的时间,建立了完善的景区及景区配 套服务设施,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基础,自 2000 年起,其开始以城市景 区建设为基础,进行了大量以“旅游主题社区”为开发理念的旅游住宅房地产项 目的开发,陆续开发了波托菲诺纯水岸、海景花园、湖滨花园、桂花苑、中旅 广场、锦绣花园等众多依托于城市景区而发展的住区建设项目,其开盘均价均保 持在 8000 元/m2以上的高价位,高出同期类似地段住区价格一倍以上,是深圳高 端住区的代表之一1。 华侨城以城市景区为依托,通过城市景区发展带动住区建设的成功实践,为 城市新区住区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随后,万达集团的昆明滇池高档住区开 发项目、宋城杭州萧山第一世界休博园开发项目及西安曲江新区开发也相继采用 了类型的开发理念。目前,这种以城市景区带动住区建设,进而推动整个城市片 区发展的方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众多具有一定城市旅游资源的 二、三线城市正跃跃欲试,希望在获得旅游发展的同时,带动住区乃至整个城市 环境生活品质的提升,实现城市建设的多赢局面。 1.1.2 1.1.2 微观背景微观背景 西安曲江区域自秦在此设“宜春下苑”以来,历史上各朝各代都以此地为重 要游赏之地,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大量遗迹和游憩的风俗传统,成为了曲江区域不 1根据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网站()相关信息整理而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可多得的宝藏。1993 年,西安市依托曲江池遗址成立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拉开 了曲江旅游开发的序幕, 在此之后的 2003 年, 伴随着 “曲江新区” 的成立, 其 “打 造以唐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和最佳生活居住区” 1的区域发 展定位更是明确的将城市景区的建设与住区建设联系在了一起。目前,西安曲江 新区已经拥有了大雁塔北广场、曲江海洋馆、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唐 城墙遗址、唐慈恩寺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寒窑爱情主题公园、秦二世墓遗址 公园等大量知名的优秀城市景区,同时,已建或在建的住区达 50 余个,城市景区 与住区共同建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2007 年,西安曲江新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两 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2009 年,曲江新区又获得了由建设部颁发的“中 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至 2010 年 10 月下旬,曲江新区住区在售普遍住宅均价已 达到了 9713 元/m2,远高于西安同期 6551 元/m2的均价 3,已成为了西安名符其实 的高档居住社区最为集中的区域,充分显示出了城市景区与住区协同发展的优势。 至 2011 年 2 月,曲江新区一期建设中曲江池以西区域已基本开发完成,曲江 池以东的地段也正如火如荼的建设着,城市景区和住区建设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目前,曲江新区二期的开发在即,总结一期的经验与不足,进而找出进一步 完善和优化的策略,为曲江新区二期及其它类似区域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构建 了本论文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1 2.1 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 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在城市建设领域的经验一直是西部地区模 仿的对象,西安曲江新区依托城市景区与住区的共同发展来带动新区建设的实践 既汲取了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又具有明显的自身文化特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西安曲江新区依托城市景区与住区共同发展的模式无疑 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有一些不足,因此, 通过必要的调查研究,对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进而寻找优化策 1 在西安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职能分工中,曲江新区的定位为:打造以唐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 的文化旅游区,建设中国最佳传统文化示范区,西部文化产业集中消费区,西安最佳生态环境区,最佳生活 居住区。 2 资料来源于西安市曲江新区管委会网站( 。 3 资料来源于西安市西安房地产信息网()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略,可以有助于为曲江新区今后的提供有益的建议,同时,也可为类似区域的发 展少走弯路提供帮助。 1 1.2.2 .2.2 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目前,对于城市景区和住区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虽然较多,但基本上分列在 旅游和住区规划两个各自独立的学科领域,从宏观层次上将其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的成果仅限于旅游住宅地产开发领域,且成果不多;同时,相关研究从经济层面 研究的较多,从空间层面上研究的较少;从必要性和原则上研究的比较多,而从 操作层面和实施后评价方面研究的比较少;从单向影响方向研究的较多,从互动 发展方面研究的较少。 本论文拟从交叉学科的综合视野出发,通过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 景观学、旅游学和社区规划学等领域的综合视角,以曲江新区的发展为研究平台, 以规划实施后评价的方法,将城市景区的规划建设与住区开发建设结合起来进行 研究,探寻城市景区与城市住区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景 观营造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及演变机制,最终寻求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的策略。 到目前为止,在这一领域还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也尚未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理 论成果,因此,通过对曲江新区城市景区和住区相互影响及互动发展的思考,寻 求城市景区与住区和谐互动发展策略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的。 2. 现实意义 2009 年 10 月 27 日,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研究通过了曲江新区扩区发展 规划 ,决定将目前的曲江新区向东、向南扩展,进行二期开发。此次扩区,曲江 新区的面积将扩大到原来面积的 2 倍。 在新增用地范围内, 规划新增居住用地 6000 余亩,如此大规模的城市住区开发建设,将极大的影响西安市的人居环境品质。 曲江新区在未来是否能够真正的成为西安最佳生活居住区,主要取决于二期住区 规划建设是否能够汲取一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具有更高的发展平台。本研究以 曲江新区一期城市景区与住区建设为研究对象,是对一期开发的总结与思考,将 对曲江新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同时,随着曲江新区和深圳华侨城以旅游产业为导向发展城市新区的模式取 得了阶段性成绩,目前希望通过发展城市旅游而进行新区建设的城市日益增多, 但是目前相关区域的发展仍并非尽善尽美,照搬其发展模式并非是能包治百病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举,因此,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总结,特别是对现阶段曲江新区城市景区与住区发 展的总结和对未来互动发展策略的探索,有助于其它相关城市在引导城市景区与 住区协同发展时少走弯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1.3.1 国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国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对于本研究领域,国外并未将城市景区建设与大规模住区开发建设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性的理论研究,但是在住区与外部环境关系研究领域和旅游地产领域国 外已有一定量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值得借鉴。 1. 住区与外部环境关系研究领域 对于住区发展与外部环境关系研究的理论始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在其 构建的田园城市模型中,其住区建设就是围绕中心公园这一类具有良好生态景观 环境的区域进行展开的,从此引导了以生态景观环境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建设模式 以及住区应与良好环境相融合的住区设计原则。 以生态景观环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实践行为甚至更先于田园城市理论的产 生,早在 1857 年,f.l.olwsted 和 c.vaux 联合规划了纽约中央公园,通过中央公 园的建设,促使中央公园四周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高档办公区和高档住区的集中发 展区域,景观的改善有效的促进了人居环境的建设,提升了周边住区居民的满足 感,依托公园景区引导住区建设的模式也由此开始了实践历程。在此之后,英国 伦敦也依托海德公园建设了一系列高档住区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是这一领域 的杰出实践代表。 2. 旅游地产领域 以景区建设为先导,依托景区建设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理论源于 20 世纪 60 年 代欧洲的“分时度假”概念,其实质是以旅游项目为依托,以优美的景观和良好 的配套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一定旅游主题的房地产项目开发模式。它通过将房地产 开发和旅游项目相融合,使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有别于传统 住宅项目的、旅居结合的、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等诸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 旅游休闲社区。在这一理论中,还特别包含了旅游住宅地产这一类型,其是指依 靠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或者度假区的各种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住宅物业。包 括为游客提供度假需求的公寓、度假别墅、产权酒店等物业类型,这一类最初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义于第二住所,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良好环境的长期占有需求,其外 延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也逐渐产生了以第一住所为消费目标的住区开发形式。 依托旅游景区进行地产开发建设的实践则始于 20 纪 60 年代,法国有 12 个家 庭在阿尔卑斯山合买了一套房子,每户拥有 1 个月的使用权,这就是“分时度假” 的雏形,同时,也是以旅游为动因,在景区及景区周边建设住所的开端。 1.3.2 1.3.2 国内研究的现状及水平国内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根据与本研究课题的相关性,对于国内的研究现状与水平主要从城市景区对 住区发展的影响、城市住区对城市景区的影响以及城市景区与住区互动发展等三 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城市景区对住区发展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城市景区对住区发展的影响方面鲜有直接的研究,但是,对于景 区对旅游地产(其中包括与住区建设相关的旅游住宅地产类型)发展的影响领域 则有一定的研究,对于研究城市景区对住区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一类研究 主要集中以旅游地产开发的视角,关注旅游景区对旅游地产开发的带动效应以及 在城市景区建设旅游地产的注意要点和设计原则上,典型研究成果如下: 马秋芳(2005)在其论文大型旅游房地产开发:造景与借景中对大型旅游 房地产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其通过对华侨城与西安曲江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了其采用的两种开发模式“构景开发”和“借景开发”两种开发模式 的异同,提出了大规模、高门槛和旅游与房地产紧密结合是大型旅游房地产的共 性;同时,从区位选择、市场定位、文化主题确立和用地特征等方面具体分析了 两种开发模式的区别;最后指出了今后发展旅游房地产应充分重视旅游景区的景 观特质开发以及房地产开发应与景区开发理念相切合的观点。 魏峰群(2005)在其论文论旅游驱动型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中提出了旅游 驱动型房地产经济的新概念,并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代表,深入研究旅游驱动型房 地产经济的概念内涵、出现背景和发展特征,并据此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孙炬(2006)在其论文城市规划中的逆向思维中以“反规划”的生态观 为切入点,通过对曲江新区旅游景区中的绿化、文物保护区域的分析,提出了曲 江新区开发过程中应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为导向,控制开发建设项目、保 护曲江特色,从生态角度为曲江新区开发建设提出了一些原则性建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徐晓丽(2006)在其硕士论文西安曲江城市设计再思考雁塔“轴线段” 城市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中以“雁塔轴线段城市设计”为切入例, 以城市设计的视角对曲江规划设计进行了的思考,对于雁塔路沿线的发展,从建 筑色彩,形式,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城市设计的建议。对于曲江新区雁塔路沿 线城市住区发展,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了一些空间形态方面的控制原则。 李静(2007)在其硕士论文关于曲江新区开发实践中的城市经营理论探索 (西北大学,2007)中以城市经营为研究切入点,根据曲江的现状和定位,从政 府管理模式、经营操作流程、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经营策略。同时明 确提出了以旅游业带动房地产业发展应被作为曲江城市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 任超(2009)在其论文依托城市大型主题景区的旅游房地产开发研究中 指出:目前依托城市大型主题景区的开发来带动城市房地产经济已成为一种公认 的成功模式,而且已初步实现了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双赢局面,其以西安曲江旅 游示范区的发展为例,就曲江主题景区对周边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影响以及曲江旅 游房地产业开发建设现状进行了简述。 徐健生(2009)在其硕士论文浅议居住区设计中如何体现对城市风貌的尊 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中以金地曲江项目(金地湖城大境)为例,从 规划策略、建筑策略和景观策略三个方面对居住区设计中如何体现对城市风貌进 行尊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特定旅游景区周边,住区规划设计要敢于设计城市 的背景建筑,具备“甘当绿叶配红花”的精神,从而为城市风貌的保护贡献一份 力量。 权瑾(2009)在其硕士论文历史环境下城市高度控制体系研究 (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2009)中,在综合分析曲江新区的历史、人文、自然、建设和开发现 状基础上,明确曲江新区城市特色和空间形态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利用与 发掘的潜力后,以 gis 技术为研究平台,分别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 价,构成了整个曲江新区高度控制的技术方法体系。最后,针对多因子综合评价 的结果在应用上进行了拓展,包括高度分区和高度控制导则两个方面,组成了整 个曲江新区城市高度控制体系的策略和方法,为曲江新区建设发展提供了空间高 度控制上的借鉴。 张帆(2010)在其硕士论文西安市曲江新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 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中,在对曲江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行了 系统调研之后,结合城市公益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规范,对曲江新区公益性公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服务设施的规划提出了相关的规划方案及实施策略,这些策略为曲江新区住区公 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提供了有益的改进建议。 2. 城市住区对城市景区的影响 目前,国内在城市住区对城市景区的影响方面并未进直接的研究,但是,针 对住区对与城市景区功能比较类似的类型公园的影响研究则有一定的基础,虽 然城市景区较公园而言,在对于为游客提供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景观主题设计方面 都有更高的要求,但鉴于两者在空间形态和管理上的巨大相似性,目前的研究已 经可以为本研究课题提供一个良好的思路借鉴了。其典型研究成果有: 王敏(2007)在其专著城市公共性景观价值体系与规划控制 (东南大学出 版社,2007)中,针对目前公共性景观价值受周边发展影响而出现损害的现状, 以公共政策和规划控制的视角,提出了规划控制的指导性意见和方法。 刘晓惠(2008)在其论文公共景观与公众利益关于“公园地产”的规划 控制和引导中,针对目前“公园地产”无序、失控和超强度开发的现状,从公 共景观和公众利益的角度入手,论述了规范和控制公园地产开发的必要性,同时, 从影响因素、空间模式和视线分析等方面分析了公园地产对公园景观环境的影响, 并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应加强对公园地产进行规划设计控制和引导。 彭莉在其硕士论文开放式城市公园游人破坏性行为及其设计对策研究 (西 南大学,2009)中,以调研为基础,以基础理论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关于公园环 境使用后评价的探索,提出基于游人破坏性行为研究的开放式城市公园环境使用 后评价的基本模式,探讨了该评价的评价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 3. 城市景区与社区互动发展领域 对于城市景区与社区的互动发展,目前没有直接的研究成果,但是,杨靖在 其系列论文中针对封闭式社区如何与城市互动进行了探索,同时,姚雪艳在其博 士论文我国城市住区互动景观营造研究探索了如何开展互动式景观营建的理 念与途径,这些研究成果为城市景区与社区互动发展提供了研究方法论上的借鉴。 典型研究成果如下: 杨靖、马进(2007)在其系列论文建立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观 、 与 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实践 、 与城市互动的住区商业形态设计中对住区开 发建设中封闭式住区带来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应该从城市的角度建 立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观。文中从住区道路交通、公建配套设施、景观空间、 住区结构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建构了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姚雪艳(2007)在其博士论文我国城市住区互动景观营造研究 (同济大学, 2007)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住区景观建设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开展互动 景观营建的理念和途径,并初步建立了针对城市住区互动景观的分析评价方法和 指标体系。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已有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从城市经营的视角去依托城市景区发展城市住区,以及如何 从城市设计及生态保护视角去保护城市景区资源等方面,成果多是单向的、局部 性的,在城市景区如何与城市社区互动发展、和谐共生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成 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研究拟以实施后评价的视角,对西安曲江新区城市景区 与住区发展的相互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同时,通过分析,找出其得与失, 并进行反思,进而探索城市景区与住区和谐互动发展的规划建设策略。本课题的 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综合性,研究方法具有可行性,研究成果也将具有 一定的实用性,因此,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 1.41.4 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内容 在曲江新区的发展历程中,城市景区以其特有的景观和文化资源推动了城市 住区的高速发展,给城市住区带来更好的环境并带动了住区的相关建设;同时, 城市住区也为城市景区提供了资金和稳定的客流,为城市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保障,两者就像曲江新区发展的两驾马车,推动着曲江新区的高速发展,使其 由以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郊区型新区,转变成为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和“宜居新城” 。 “曲江模式”也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