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准直器原理.doc_第1页
光纤准直器原理.doc_第2页
光纤准直器原理.doc_第3页
光纤准直器原理.doc_第4页
光纤准直器原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光纤准直器原理曾孝奇 一. 模型 光纤准直器通过透镜能实现将从发散角较大(束腰小)的光束转换为发散角较小(束腰大)的光束,从而以较低损耗耦合进入其他光学器件。在这里,我们将从光纤中的出射光束认为是基模高斯光束;光纤准直器基本模型如下:图1 光纤准直器原理示意图其中,(i=0,1,2,3)为高斯光束的q参数,q参数定义为:, (1),; (2)图1中,(i=0,1,2,3)分别表示光纤端面,透镜入射面,透镜出射面,和出射光束的束腰处的q参数,而和分别表示透镜变换前后的束腰;l表示光纤端面与透镜间隔,lw为准直器的设计工作距离。二. 理论分析根据ABCD理论,高斯光束q参数经透镜变换后, (3)而且,。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经过透镜后的束腰大小:, (4)工作距离:, (5)方程(5)是关于l的二次方程,为使得l有实根,方程(5)的判别式应该不小于零,从而我们可以得到:, (6)方程(6)表示准直器的工作距离有上限,就是一个最大工作距离。此时,我们得到:。分析:不论对于何种透镜,准直器的出射光斑和工作距离都取决于透镜的传输矩阵ABCD;对于给定的透镜,它们还跟入射光斑大小和光纤端面与透镜间的距离l有关,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入射光束和给定的透镜,我们可以通过在透镜焦距附近改变l来实现不同的工作距离。在实际制作准直器当中,我们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不同的工作距离的。进一步地,如果我们需要定量计算准直器的出射束腰和工作距离,需要具体知道不同透镜的ABCD系数。对于G Lens(自聚焦透镜,通常为0.23P),它的ABCD矩阵为:, (7)其中,透镜的透镜的轴线折射率,L为透镜的中心厚度,为透镜的聚焦常数。由于G Lens的ABCD系数取决于,L和,因而,适当选择这些参数,同样能改变准直器的出射光斑大小和工作距离。对于 C lens(厚透镜),它的传输矩阵为:。 (8)三实例分析本小组采用C lens已制作的一些准直器,C lens参数如下:曲率半径R=1.2mm,透镜长度L=2.5mm,C lens采用SF11材料,在1550nm处折射率n=1.744742。另外,从单模光纤SMF28出射的光斑半径为。这样,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容易得到出射光在不同位置的光斑大小,并且,我们将理论计算值与Beamscan得到的测量值比较,如下表: 表1 已制作C lens准直器beamscan数据与理论计算值比较良好(第一焦点)32mm近场(7mm)远场(110mm)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100)beamscan测量305.3/293.2702.4/693.6-3.3122.376理论分析309.5681.825mmbeamscan测量305/307693/684-2.017-0.692理论分析312.3693.3有问题的(第二焦点)32mm近场(7mm)远场(110mm)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100)beamscan测量206.8/202.31959.9/2026.3-3.4230.2616理论分析211.81987.925mmbeamscan测量161.86/152.872517.5/2664.6-8.188-6.793理论分析171.42779.9 说明:产生“两个焦点”原因在于对于给定的工作距离lw方程(5)关于l的解有两个,一个近,一个远,实际中,应取离透镜近的才能获得发散角小的光束。在实际制作准直器中应当注意这个问题。 上面提到,对于给定的透镜,准直器出射光束大小和工作距离取决于光纤端面与透镜间的距离l,我们可以从下图定性了解这种变化关系。图2 工作距离lw与l的关系。图3 出射光斑大小与工作距离lw的关系。其中,近场距离为7mm,远场距离为110mm。图4 出射光发散角与工作距离lw的关系。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随着l的增加,工作距离lw先增后减,当l=0.2306mm时,工作距离lw=54.44mm为最大值。该最大值由透镜决定的,无论怎样改变l,工作距离也不可能超过它,因此在实际制作准直器中应当考虑这个问题。从方程(6) 和(8),我们也可以得到C lens准直器的最大工作距离的表达式:。 (9)在这里,由于Rmm, n-11,在估算C lens准直器最大工作距离时我们可以省略掉项。从方程(9),我们可以看到,C lens准直器的最大工作距离是由它的曲率半径决定的,它跟曲率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容易选用大的曲率半径的C lens获得较大的工作距离,这也是C lens区别于G lens的一个地方。例如,如果我们选用曲率半径R=1.8mm的 C lens,我们可以得到最大工作距离是120mm的准直器。当工作距离在最大值以内时,有两个不同的l同时能满足工作距离的要求,一个近,一个远,就如我们上面计算看到的,例如,当lw =25mm, l=0.1897, 0.4056mm。为获得发散角小的光束,我们应当取l=0.2306mm,这个问题在实际制作准直器中同样应当考虑到,当l=0.2306mm时,lw的变化随l变化很敏感,例如,当l=0.1773mm, lw=1mm,当l=0.1870mm,lw=20mm,这意味中我们在制作准直器中调节l要很缓慢。图3和图4分析了不同工作距离对出射光束的影响。从图3,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大工作距离内,近场光斑在300m附近变化,远场光斑在700m附近变化;近场光斑和束腰大小随着工作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而远场光斑随工作距离增加先减小,在45mm附近有稍稍增加。从图4,在最大工作距离内,随着工作距离的增加,光束的发散角从6.2mrad (0.3552)单调增加至7.4mrad(0.4240),这说明,工作距离越小,所获得光束准直效果越好。四总结本文简要分析了准直器的工作原理,并定量分析了影响出射光束腰大小和工作距离的因素,对于给定的透镜,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纤端面与透镜距离来实现工作距离的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