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7饮食、器物课件.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7饮食、器物课件.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7饮食、器物课件.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7饮食、器物课件.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7饮食、器物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物,饮食,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我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作品中,时常可以见到有关饮食的记述和描写。对古人饮食习惯有个大致了解,无疑会有助于我们对古代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后,就以粮食作物为主食,所以自周秦以来,诗文中关于粮食的记述很多。粮食作物古代统称五谷或六谷。至于五谷六谷所包括的品种,则历来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黍、稷、麦、菽、麻为五谷,六谷即再加上稻。现在依次叙述。,黍即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米,色黄而黏。稷是今天的小米,现在北方称其作物为谷子。我国西北地区适合谷子的种植,在“靠天吃饭”的古代,谷子也较能适应风雨不时的干旱气候,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稷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社为社神,稷为谷神。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稷的这一突出地位是由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所决定的。,麦子的地位似乎没有黍和稷那么突出。麦子有大麦小麦之分,古代称大麦为麰。,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名。,麻,麻之所以列入谷类,是因为麻籽可以充饥。麻籽叫黂(fn,分)、苴(j,居),又叫枲(X,喜)。夏历九月正是麻籽成熟的时候,拾起来“食我农夫”,可见麻籽甚至是农民们的主要食品之一。,古书中还时常见到一些有关粮食作物的名称,如粟、粱、稻、禾、谷等。,粟是黍的籽粒。诗经小雅黄鸟:“交交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后来,则用粟作为粮食的通称。韩非子显学:“磐石千里,不可谓富;象人(俑人)百万,不可谓强磐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拒)敌也。”又:“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粱是稷的良种。小雅黄鸟:“交交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黄粱则是粱中的上品。,稻在中原地区的种植比上述几种作物要晚,大约起于周代。稻类有黏与不黏的分别,“稻”最初专指黏者,不黏的叫秔(同梗、粳),又叫稴(Lin)、秫(sh)等等。黏稻适于做酒。“稻”作为稻类的总称是稍后的事。,2、主食食俗(南人食米、北人食面)糗(qi):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饭或面食粘连成块状或糊状。糗一筐。国语楚语舜之饭糗茹草也。孟子尽心下饼:麦粉所制飺z:米粉所制糗饵粉飺。周礼饵:米粉所制的饼状物饵,粉饼也。说文粥:饡zn:以羹浇饭,与今天的“盖浇饭”相似,五牲,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再加犬和鸡,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五味酸、甜(甘)、咸、苦、辣(辛),羹,上古还吃羹。据说有两种羹,一种是不调五味不和菜蔬的纯肉汁,这是饮的。另一种是肉羹,把肉放进烹饪器里,加上五味煮烂。,古人进食工具与方式,人类进食方式,据国外学者研究,在现代社会流行最广的是这样三种:用叉子、用手指、用筷子。用叉子的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用手指抓食的人生活在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许多地区,用筷子的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部。,年代最早的古箸出自安阳殷墟1005号墓,有青铜箸六支,为接柄使用的箸头。到了汉代,箸的使用非常普遍。汉代的箸形状两端粗细不同,大体为圆柱形,长度一般为25厘米上下,直径多为0.2-0.3厘米。,汉代漆案、盘和箸,长沙马王堆汉武出土,匕,长柄汤匙,案,古代进送食物用的托盘叫做案,有长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前者四足,后者三足,可以放在地上,这是食案。食案形体不大,足很矮,所以后汉书梁鸿传说梁鸿妻“举案齐眉”。此外还有书案,长方形,两端有宽足向内曲成弧形,不很高。后世因为坐的方式改成今天的样子,所以才有较高的案几和桌椅。,簋、簠、豆、皿、俎,2019/12/13,22,可编辑,簋簠,古人盛饭盛菜不用碗。说文虽有盌字,那是“小盂”(水器)。传世古器自铭为盌的,实际上是一个小盂旁边加上一个柄,那是用来舀水的。上古盛饭用簋,一般圆腹圈足,两旁有耳,是青铜或陶制的,也有木制或竹制的。又有一种簠,长方形,用途和簋相同。古书上常以簋簠并举。簠、簋既同为盛食奉神之器,须整洁,故古人将“簠簋不饬”当作指责为官不廉的婉词(见汉书贾谊传)。簠出现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晚期,终于战国。,簠f: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鼎、甑、鬲、甗,上古的烹饪器有鼎、鬲、甗等。有陶制的,也有青铜制的。,甗y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称甑,用以盛粮,下体为鬲,用于煮水,即现代的蒸锅,上古煮饭用鬲,蒸饭用甗。鬲似鼎,有三只空心的短足,下面举火炊煮。甗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似鬲,里面盛水,烧火煮水使蒸气上升到上层。上层似甑(底部有孔的蒸器),里面放米谷之类。上下两层之间有个带着许多孔的横隔(箅子),既便于透过蒸气,又免得米谷漏到下层。,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鼎有三类:一是镬鼎,系用以煮牲及鱼、腊的大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镬字。著名的后母戊鼎便是镬鼎的代表,该鼎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第二类鼎是设食鼎,或曰正鼎,有的学者命名为升鼎。其主要功用,是盛放镬鼎煮熟的肉食。,王子午升鼎,第三类鼎是羞鼎,又称陪鼎。镬肉及盛到正鼎内的肉是无滋味的,所以食用时还需要以羞鼎内的羞味调和裹汁。,汉代错金银羞鼎,筵席,古人席地而坐,所以登堂必先脱屦。席长短不一,长的可坐数人,短的仅坐一人。席和筵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筵比席长些,是铺在地上垫席的;席是加在筵上供人坐用的。后来筵字用来表示宴饮的陈设。,床,古代床有两用,既可以用作卧具,又可以用作坐具。诗经小雅斯干“载寝之床”,那是用作卧具;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那是用作坐具。,几,古人坐时两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坐时可以凭几。几是长方形的,不高,类似今天北方的炕几。孟子公孙丑上说孟子“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说“南郭子綦隐机而坐”,机就是几。几通常是老年人凭倚的,所以古代常以几杖并举,作为养尊敬老的用具。,酒器尊、觥、罍、壶,上古的盛酒器有尊、觥、罍、壶等。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觥,同时又是饮酒器,壶除了盛酒外,还用来盛水。,尊,尊不仅是一种盛酒器皿的专名,而且还常常被用作礼器之总名。古人作器,皆称为“宝尊彝”,或是“宝尊”。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总名使用时,尊也有两种不同用法:第一种是“大共名之尊”,即全部礼器皆可曰“尊”。另一种是“小共名之尊”,即壶、卣、罍等之总称。,尊,壶:盛酒器和水器。流行于商至汉代,用于装酒和装水。,彝: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斗勺,古人用斗勺来舀酒、舀水。舀叫做挹,舀后倒到饮器中叫做注。所以诗经小雅大东说:“不可以挹酒浆。”诗经大雅酌说:“挹彼注兹。”,爵,爵是古代饮酒器的通称。但是作为专名,爵是用来温酒的,它有三只脚,下面可以举火。上古常用的饮酒器是觚和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