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问题研究”的实施_第1页
[职称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问题研究”的实施_第2页
[职称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问题研究”的实施_第3页
[职称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问题研究”的实施_第4页
[职称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问题研究”的实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问题研究 ” 的实施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教材编写时,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精选内容,注重问题探究,突出地理教材的“理”。“问题研究”是人教版教科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章的最后,紧密配合各章内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问题研究”的侧重点在研究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具有开放性。 一、“问题研究”的设置目的和实际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告诉我们,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而,“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就成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其对应实验教科书的重要旨趣。 “问题研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问题,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确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同时向学生展示如何自我质疑、自我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研究”作为一种 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学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总之,设置“问题研究”类的研究性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对于贯彻实施课程标准,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是故,“问题研究”的功能可以归纳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2.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考能力:通过对呈现问题的研究,可 激发学生批判和创造思考能力; 3.强化学生的后设认知能力:学生从界定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建立假设、比较不同解决策略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不断反思的学习能力; 4.凸显地理的应用价值:学生从学习活动中所习得的能力,所养成的地理素养,有助于其在未来实际情境的应用, 对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所贡献。 二、“问题研究”在内容选择和设计上的主要特点 人教版教材在处理“问题研究”与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以及“问题研究”的内容选择和设计上,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内容选择的互补性 “问 题研究”在内容选择上,往往是前面章节的基础知识的运用,或者是内容的延伸,也就是与前面的内容存在互补性。如必修 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其实就是探究城市的热岛问题,属于对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热力环流”这 一知识点的延伸和实际的运用。再如,要完成必修 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就要以该章的前面课文中关于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加以联系实际而成的。 2.问题设计的开放性、跨学科性和综合性 “问题研究”在问题设计上注 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从学科领域开放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学习、研究的问题内容是广域性的。有些是单学科的,也有些是跨学科的;有的是自然的,也有些是人文的;有些偏重于实践活动的,也有些是偏重于思辩性的;有些是社会的现实问题,也有些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有些是以前没有结论的,也有些是暂时不作结论的;更多的问题设计是上述各种角度的交叉和综合。如必修 1 第一章行星地球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研究抓住了探索外层空间这样一个世界航天事业的热点 问题,问题的设计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涉及到人文与自然科学有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因此,围绕这个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往往要组织多方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激活各种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研究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呈现问题的实践性 “问题研究”的活动设计,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为学生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问题探究学习和发现学习相似,是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小 学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来了解现实问题,了解问题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并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来研究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再次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如必修 2 的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探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该问题研究的内容是将本章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要收集、阅读资料,了解人们选择不同住房位置的情况,然后分析影响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 的基本思路,选择恰当位置的住房。 4.问题研究成果呈现的多样性 鉴于“问题研究”内容设计的开放性,学生通过探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呈现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以画图和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示研究成果的,如前面提到的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提出一个设计方案,拟定一张月球基地的构想图。再如必修 3 第三章农业地域发展的形成与发展的“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要求学生将前面系列学习活动的成果综合起来,最终的任务是完成展示一张家乡农业规划图。更多的问题研究,其研究成果的展示,可以用“ 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如必修 3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最后的研究成果,就是一篇有理有据的论文,而必修 2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就可以将研究成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有些研究成果,还可以成为科普资料,在班级或者班级以外的更大范围里,作展示和宣传,如必修 2 的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其研究的过程和主要成果,完全可以以宣传海报或展示版的形式,向全校同学宣传绿色食品和绿色 消费,引导广大学生初步建立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观。 5.问题研究设计给教学的自主选 择性 人教版的三册必修教材,每章后面都有一个“问题研究 ”,这一教学环节,安排在什么时候进行,怎样进行,占有多长的时间,等等,这些都给教师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比如说,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由于这个研究问题的起点比较低,研究难度也较低,可以在学习完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后,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和运用,以研究案例的形式直接穿插进课堂教学中,将问题研究的 重点放在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上。当然,也可以在完成本章所有内容的学习后,尤其是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之后,将这一“问 题研究”作为复习案例,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进措施的讨论上。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实际的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现有知识建构和能力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时间长度,调控好研究 的深度和广度,这些都是“问题研究”这个环节给予教师的很大的自主选择性。 三、问题研究实 施的主要策略 问题研究的实施,笔者认为要思考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选择“问题研究” ,或者说“选择问题”研究的原则是什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之后,要不 要选择本章节后面的“问题研究”,这涉及到很多教学的实际问题。我认为,“问题研究”选择的首要原则,应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选择。比如,对于必修 3 的“问题研究”,你面对的是地理选修还是必修的同学,他们的需要是高考的学业水平必修测试还是高考的选修测试,起点要求不同,目的不同,选择的结果肯定不同。还有学生的接受水平,也决定着“问题研究”选择的必要性。 第二个选择的原则是教学的实际情况,如课时安排是否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 此外,“问题问题研究”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师的指导者作用该如何体现?这个指导者的功能,如何实现从帮助、扶手的作用,过渡到最终脱手,仅仅起到监控作用?这也可以作为选择问题研究教学的重要补充原则。 2.是否要对问题研究进行改造,改造的理由是什么? 教材上的“问题研究”,看起来非常有条理,科学性和操作性很强,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与实际情况有这样或那样的出入,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和选择,进行适当的改造。一般而言,以 下几种情况,需要加以改造:一是“问题研究”不符合当地的情况,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必修 2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 是多了还是少了,教材是以北京为例,作为江苏的学生,要进行类似的问题研究,教师当然要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将研究的内容和问题的设计做一番改造。如我们常州,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是两种最为普遍的城市交通运输工具,私家轿车是数量剧增的交通运输工具,那么问题研究就可以改造成:常州的私家车(摩托车或者电动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这样改造后的问题研究,学生就能走入当地社会, 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二是问题研究的案例,可以更换成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热点问题。比如,必修 3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材是以阿斯旺水坝为例,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其改造替换成长江三峡的案例,学生可能更感兴趣。三是“问题研究”的思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或者已有知识不很符合时,可以将研究思路作适当改造。如必修 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教材给出的研究思路是:收集、阅读资料,了解人们选择不同住房位置的情况;分析影响人们选 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的基 本思路,选择恰当位置的住房。我将其研究思路改成不同时代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情况,调查过去和现在的住房位置选择情况,然后预测将来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情况,我认为这样改造后,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城市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城市发展特征与人们对住房位置选择一一对应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就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影响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将学到的城市化、区位选择等知识真正运用到了实际中。 总体而言,对问题研究是否进行改造,要一切从学生出发,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 3.“问题研究”是单独成课还是分散穿插在教学中? “问题研究”的设计形式多样,有的要查阅很多的资料,有的要深入生活调查研究,学习展开的时间要求长短不一,是选择单独成为问题研究课,还是穿插在日常教学中分散进行,我认为没有一定之规,要因生制宜,因课制宜。如必修 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由于这个问题研究是从崇明岛的形成开始的,所以,完全可以作为本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的穿针引线的案例,教学时以介绍崇明岛的基本情况引入新课,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和未来这一环节,当然也可 以在复习反馈环节作为案例引入,这样的话,问题研究所占有的时间就比较短,如果课时允许,将这个问题研究作为一节完整的课,并且动用课后的一些时间,放手让学生做模拟实验,收集与分析资料,然后从自然和人文两大角度,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推测,则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现在,必修的课时都比较紧张,尤其是高一必修 1,难点多,往往教材中的常规内容的学习都很难保证充足的课时,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因为与教材常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适宜零星地插在日常教学中。 4.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学生 的“问题研究”成果,也就是学生“问题研究”成果的呈现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 笔者觉得这个原则用八个字简单概括,就是:适应差异,形成特色。要注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学生开展问题研究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研究思路上可以各有侧重,在成果呈现方式上也可以有所不同。有的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内容综合程度高、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可以调查报告或展示图版的形式;有的专题则可能较偏向于单科性、学术性,可以以论文的形式。教师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课堂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构建有 个人特点和学校特色的问题研究呈现方式, 形成有机的一个系列,同时为不同学生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成果展示方式留有较大的余地。 5.“问题研究”学习效果的评价要遵循哪些原则,评价方式有哪些? “问题研究”要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要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要重在亲身参与探索,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他人经验。因此,“问题研究”的学习效果评价必须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评价要和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实践 反思 ”、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必须强调评价的激 励性,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气氛。 “问题研究”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哪些评价方式?与其它类型的学习活动相比,“问题研究”的学习评价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问题研究”的学习评价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指导者),也可以是学生个人,可以是学生小组。甚至有的成果已获奖在报刊上发表或校园内展示,则媒体和全校师生也参与了评价。二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可以是在考试中体现,如该不该建大坝?以阿斯旺水坝为例的研究内容,完全可以在 日常的考试中呈现。更多的评价应该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思维品质的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