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机车乘务员安全性评价研究.pdf_第1页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机车乘务员安全性评价研究.pdf_第2页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机车乘务员安全性评价研究.pdf_第3页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机车乘务员安全性评价研究.pdf_第4页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机车乘务员安全性评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l r a c l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 t h es a f e t y w o r ko f r a i l w a y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f a c e s t h en e ws i t u a t i o n ,t h e p a r t y a n dn a t i o n a lo v e r a l l w o r k i n g s i t u a t i o nh a v e p r o p o s e d h i g i l e r d e m a n df o r r a i l w a y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w eh a v eag r e a t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i nt h ep e a c ea n d s t e a d i n e s s o ft h er a i l w a y 1 m i st e x tr e g a r d st h ee n g i n ed r i v e r so fl i u y u a ni nx i n j i a n gr a i l w a y b u r e a u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i nt e r mo fg u a r a n t e e i n gt r a f f i cs a f e t yo ft h e r a i l w a y , c o m b i n i n gj o b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d e m a n dt h a t t h el o c o m o t i v e t a k e s ,t h et e x th a sa n a l y z e d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f u n c t i o no fh u m a n p h y s i o l o g ya n dp s y c h o l o g yf a c t o r , n et h e s i sa d o p t s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y a d v a n c e d a n a l y s i ss o f t w a r e ( s p s s ) ,h a s c a r r i e do no v e r a l l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t o4i n d e xt h e s y s t e m f r o mt h e b e g i n n i n gt ot h ee n do f3 9 2d r i v e r s a t t e n d a n c et h a t a r ec o l l e c t e d a n d p r o p o s e dt h ea t t e n d a n t ss e c u r i t ya p p r a i s a ls y s t e m ,t h es a f er e l i a b i l i t yh a s o f f e r e dt h es c i e n t i f i cb a s i sf o rt h ew h o l e q u a l i t ya n dr a i l w a yo fi m p r o v i n g t h er a i l w a yd r i v i n g t h i st e x te x a m i n ea n dc h o o s ea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w i t hp e r s o n n e l si o b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w h i c ht h et r a i na t t e n d a n t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f w u l u m u q i r a i l w a yb u r e a ul i u y u a n l o c o m o t i v ed e p o t ,t h r o u g h u s i n g r e l e v a n t m e a n sa n dm e t h o dw h i c hp e r s o n n e ls e l e c ti nm o d e r n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s 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o r y , s t u d yi t s e s s e n c et h r o u 曲t h e s ep h e n o m e n a ,r e c e i v e a c t u a lt h er a t i o n so fm e a s u r e m e n t sc a nt a k ei n d e xo f s e l e c t i n gt os o l v et h e m a n a g e r i a lp r o b l e mt h a tn e e d ss o l v i n go ft h es e c u r i t yu r g e n t l y i tr i m s p e r s o n n e l sr e c r u i t m e n t ,c h o o s e f o r t h e p o w e rs y s t e m ,t r a i n i n g a n d s e c u r i t ya p p r a i s a l i nt h ef u l u r eo f f e rc e r t a i nr e f e r e n c eb a s i s t h u s i t p r e v e n t st h ee m e r g e n c e o ft h ea c c i d e n te f f e c t i v e l y ;e n s u r et h eh a r m o n yo f t h e s a f e t yi np r o d u c t i o no fe n t e r p r i s e t h ei n n o v a t i o no ft h i st e x ti sm a i n l y :f i r s t ,t h ef i e l do fr e s e a r c hi s n e w s e c u r i t ya p p r a i s a l r e s e a r c hi sl e s s i nc h i n a b u tt h e s e c u r i t y a p p r a i s a lr e s e a r c ho ft h ee n g i n ed r i v e ri sm o r el e s s s e c o n d ,t h el i v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w o r k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c o m p a r e dw i t ho t h e r r a i l w a y b u r e a ua r e r e l a t i v e l yp o o r i n l i u y u a nl o c o m o t i v ed e p o t o fx i n j i a n g w u l u m u q ir a i l w a yb u r e a u ,i ti sm o r em e a n i n g f u lf o re n g i n ed r i v e r st o s t u d ys e c u r i t ya p p r a i s a lu n d e r t h i sk i n d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k e yw o r d s :s a f e t y t r a i na t t e n d a n t s a f e t ya p p r a i s a l s a f e t yt r a i n i n g 独创性声明 y 7 4 1 9 7 1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本人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为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或其他教学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起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签名: 幽堑 日期:上年月卫目 1 。绪论 1 1 研究背景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 针,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通过对不同事故类型 的特点及发生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在一些大型的灾难事故中, 人因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伤亡事故总数的7 0 8 0 。也就是说,人的 因素是占绝对地位的。那么,了解人的失误及其规律,进而对人的安 全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证明,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进行评价,对 于识别作业区域的危险性大小,弄清事故隐患对象和部位,及时进行 针对性整改,防患于末然,效果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 种机器设备越来越先进,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日益提高,运行环境也得 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人的环节上,由于人在生理、心理、社会 和精神等方面的特点和极限,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和难控制性。因此, 如何科学地进行人的安全性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铁路运输在中国各种现代运输方式中占有头等重要地位,是 中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社会发展的今天,铁路运输安全工作面临 着新的形势,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铁路运输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铁 路确保安全稳定责任重大。铁路跨越式发展正处在全面深入推进的关 键阶段,创造运输安全稳定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当前,铁路 发展形势很好,机遇极为难得。铁路许多重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带来了 大量新情况新变化,铁路运输安全面i 临新的考验。当前,铁路跨越式 发展的重点任务正在深入推进落实,运输生产力发展的速度、管理体 制改革的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带来了大量新情况和新变化,运输安 全面临新的考验。 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各部门工作的综合反映,同时受到社会经济 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对行 车安全产生严重后果。发生行车事故,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失,还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发生行车事故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 主要原因是由人的因素引起的。国内外重大行车事故分析都表明:人 的因素,特别是铁路司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人的因素进步 分析发现,铁路司机的生理、心理素质是引起行车事故的决定因素。 为保证行车安全,铁路司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然而司 机的职业责任心、劳动纪律、技术业务素质及先天体质都和生理、心 理素质密切相关。根据机车乘务这种特殊职业对人的生理、心理要求, 把生理、心理素质不适合作机车乘务人员,把那些容易引发事故的人 员从运转岗位上换下来,由一些生理、心理素质更适合该职业要求的 人来担任,这对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已成为世界 各国的共识并普遍受到重视。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在人的安全性评价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提出了众多的观点: 安全评价方面,以职业适性选拔应用方面为主,且以驾驶员应用 最为典型。 在德国,驾驶适性检查已被立法,检查具有强制性质,并由专门 机构负责驾驶员的适应性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发放驾照。 在奥地利、芬兰、瑞士、荷兰等国家,都定期对机车司机进行驾 驶适应性检测。旦发生事故和差错,为判定是否有司机的操作和行 为方面的问题,司机还要接受i 临时性的检测,如果在检、钡i 中判定事故 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和精神状态引起的人为差错,则采取严格的防范 措施。 在日本,1 9 7 3 年成立了“自动车事故对策中心”,并形成全国范 围的分支机构,对驾驶员进行适性诊断,对不合格者给予驾驶建议。 该中心诊断事故多发者的准确度已经得到社会的公认。尤其是在日本 知道县某电车公司,通过引进驾驶适性检测和相应的适性管理,对驾 驶适性进行检测和指导,引进前后事故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俄罗斯等国家,也认识到从生理、心理角度挑选机车乘务人员的 2 重要性和必要性,前苏联铁路医学科学研究院劳动心理学和职业选择 研究室,对该问题进行多年的研究,确认保证机车乘务人员具有职业 适应性的专有心理素质。 美国是开展职业适性研究比较成熟的国家,m v e 是美国h e s t e r 评价公司出品的一套可操作的、便携式职业适应性测试评系统。它可 以评价出一个人对2 0 0 0 个来源于美国的职业大词典( d o t ) 职业( 工 种) 的适应程度。该系统对一个人的评价指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 分包括生理极限、环境适应性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共2 5 项指标, 其中生理极限指标共九项,环境适应性指标七项,人际关系指标九项。 这2 5 项指标是通过主观评定直接给分的;第二部分也包括了2 5 项指 标,涉及操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认知能力,空间机械能力, 文书能力,数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交往和管理等方面的态度。这些 指标是通过m v e 所带的各种测试仪器和量表经过测试、评定给分的。 我国自从8 0 年代以来,随着各行各业对安全系统中人因的重视 程度的不断加大,铁路、公路、航空、电力等行业纷纷提供大量经费 开展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我国在各个领域已经初步开展 了对人的安全性研究,而且某些行业已经根据本行业特点制定了相应 标准。根据这些研究可以建立不同行业相关人员的安全性评价。如: 新华航空公司与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合作开创了“航线飞行员人 因训练大纲及综合心理品质评估系统”这一研究课题,并在民族文化、 飞行员职业文化及本企业文化的特征基础上,结合飞行技术训练特 点,建立起国内第一套科学规范的“人因”训练与飞行心理品质评价 系统。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完善现有飞行员的心理素质,预防和克服人 因失误的发生率,及进一步促进国内航空安全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航空领域建立人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在我国是最 早也是最为成熟的。 周一鸣、毛恩荣等曾采用不同仪器研究机动车驾驶员生理和心理 素质的差异性,分别测量了机动车驾驶员的视觉功能和注意力。视觉 功能包括:静态和动态视力、快速暗适应时问、视深度知觉、视觉简 单反应与选择反应能力。注意力包括:注意广度以及注意转移分配品 质、速度估计、知觉的场依存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机动车驾驶员 的视觉功能、视觉简单与选择反应能力、注意力、速度估计和知觉的 3 北京交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场依存性建立一个安全性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预测和提高驾驶员的 安全管理水平和科学性。 金会庆,戴平,田地等对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职业适应性检测指标 进行过研究。他们测试了作业人员的复杂反应、操纵机能、深视力、 动视力、速度估计、眼手协调以及空间知觉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作业人员的复杂反应、操纵机能、深视力、动视力、速度估计、 眼手协调以及空间知觉等指标建立安全性评价体系可以提高起重机 作业人员的安全可靠性。 由北京交通大学宋守信教授主持研究的项目“电力运行人员职业 适应性研究”以及叶龙教授主持的“呼和浩特供电局运行人员职业适 应性研究”,对电力企业的运行人员的职业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全部采用日本进口的测试仪器,对电力运行人员进行了6 类指标 的测试。包括:注意力分配与转移、复杂反应、速度预测、准确性、 眼手协调性、作业稳定性。 9 0 年代初,铁道部批准立项成立“机车乘务人员生理与心理素质 考评与标准的制定”课题组,针对铁路范围内对机车司机进行大规模 系统的心理素质测试与调查。整个研究从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的角度, 结合铁路机车乘务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分析了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诸 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在安全驾驶中的作用,以及作为能够胜 任我国铁路机车驾驶工作要求的合格司机应具备的生理、心理因素; 为提高铁路司机的整体素质及铁路行车安全可靠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1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铁路司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的要求,结合大量国内外有关人 的因素分析及职业选拔资料,为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研究提出了对现 役铁路司机上岗以及选拔的测试指标如下:心理测试指标:卡特尔人 格度指标、家庭量表度指标;职业素质指标:作业稳定性、注意力分 配与转移、复杂反应时、记忆力、学习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六个指标; 生理指标:血压、闪光融合值、握力和心率七个指标:安全态度和安 全意识指标:共有五个维度也就是五个指标。经过测试和数据统计分 4 绪论 析,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建立起一个运用乘务员安全性评价体系。 本此研究结合北京交通大学与铁道部合作的机车乘务员生理、 心理素质考评及标准制定课题组9 4 年在全路所作的大型调查研究 结果,以及心理学在交通安全运输方面的实际应用,将研究重点定位 于铁路机车司机安全性职业检查应该具有的生理一心理指标研究,形 成一套完整的铁路司机职业安全性检查系统。 鉴于其他领域的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研究对安全的贡献,因此铁 路乘务员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将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根据中国的国情和 铁路运行系统人员这一特殊职业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制定出一系列适 合于中国的铁路乘务员安全评价体系,从而建立一套适合铁路运行人 员的职业素质( 生理和心理素质) 甄选体系,来考察和选拔作业人员, 把那些生理心理素质不适合做该项工作的人,也就是具有较高引发未 来事故概率的人从运行岗位剔除,由一些适合该职务的人员担任,确 保铁路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1 4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在分析机务乘务员岗位特征的基础上,经过对乘务员岗位的 研究,利用安全评价理论和职业适应性理论,采用安全态度和安全意 识、家庭量表、1 6 p f 问卷调查、心理测量、疲劳测试分析,深入探 讨机务乘务员的生理、心理特点,重点分析机务乘务员的心理素质、 生理素质、职业素质、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建立乘务员的安全评价 模型,目的是为了更好为机务乘务员的选拔和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我国目前的用工体制下,在选拔机务乘务 员时,对他们的心理素质的考核应该提上r 程、走向规范。因为我们 现在的用工制度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机务乘务员的职业技能要求 方面,而对于从事火车司机岗位的职业心理适应方面的要求没有足够 的重视。这与铁路行业所属的行业性质有关,更与心理素质的考核不 如技能考核更简便、直观有关。可是铁路运输发生的种种事故表明, 机务乘务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样重要,同样值得引 起高度的重视。因为有太多的事故说明,技术再好的乘务员,如果没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事故同样可能因他们而起。所以,在选拔和培训 机务乘务员时,应该把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结合起来考虑。只有这样, 才能够选拔合适的人员从事运用乘务员这样非常重要的岗位,才能够 适应目前铁路运输对机车乘务人员可靠性的要求,才能够更好地保证 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行。 本次研究主要是研究乘务员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因此在充分分析 的基础上我们单独设立一个章节来研究乘务员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 立,研究出一套科学评价乘务员的体系是乘务员上岗淘汰的当务之 急,所以对乘务员的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非常重要。 其次作者认为:机车乘务员的安全培训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因为在选拔机车乘务人员时对他们的安全性进行测试与机车乘务人 员的安全培训之问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在实际工作中也是一脉相承 的。一般来说,教育训练可以提高机车乘务人员的能力。但是人员在 接受教育训练时其个性心理特征对教育训练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并非 每个人经过训练都可以获得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只有具有一定潜在 能力的人经过训练才能达到某种运行的要求,如果在教育训练之前就 弄清一个人的安全性,在进行教育训练时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 果。从另一方面来说,每个人对任何一个岗位都有一个动态的适应过 程,通过选拔筛选出了具有良好安全潜质的机车乘务人员,然后在后 期的工作中随着年龄、工龄的增加,运行经验的积累,运行人员的心 理状态也在发生或多或少的、有益有害的变化,通过一定的方法继续 提高机车乘务员的安全性势在必行。所以本文专门开辟一章,对机车 乘务人员的安全培训进行研究。 本次研究在整体上,运用人的安全性理论和心理学的理论与方 法,采用了家庭量表和卡特尔1 6 p f 人格因素、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 问卷,进行了职业素质、生理素质仪器测试,综合运用了频次分析、 相关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 1 5 论文结构 本文正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部分着重讲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本 6 绪论 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机务乘务员的可靠性需要由熟练的技术技能和 良好的心理素质来保证。保证机务乘务员员的可靠性,就需要从源头 乘务员的甑选做起,综合考虑,即机务乘务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较 为熟练的操作技能之外,职业心理的适应也应该纳入考核范围。所以, 论文在绪论部分也介绍了国内外在人的安全性评价和职业适性方面 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研究综述。综述部分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第一是岗位研究;第二是人因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理论;第三 是对乘务员的岗位研究,具体研究了乘务员的职业环境和岗位要求 等;第四是以安全为导向,通过对运行人员进行职业素质测验和人格 因素分析,以及生理方面和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问卷调查,分析乘务 员的职业各方面的素质,包括生理、心理、职业素质和安全态度应该 研究的指标体系。 论文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乘务员的职业安全性测试各项指标。数 据分析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从相关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 方法展开共分了五个小的部分来论述。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乘务员的安全评价的体系。运用了判别分析以 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具体研究了乘务员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拔、上岗、 淘汰指标,并具体阐述了各项指标的使用建议。 第五部分着重研究乘务员安全培训。 最后是全文的总结。 7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综述 2 1 岗位研究 研究乘务员的安全性,也必须首先对火车司机这一职业岗位进行 一定的研究,了解火车司机岗位的职业性质、任务、要求、特点。通 过对火车司机岗位的研究,可以获得铁路企业乘务员的素质要求,然 后对乘务员的素质进行安全性评价,建立一套适合乘务员的安全评价 体系,从而为选拔合适的从事乘务员的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1 1 岗位研究的内容 岗位研究,就是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在实践中,岗位分析的目 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6 个方面的重要问题: 第一,岗位原因:为什么要设置这种岗位? 这种岗位任务的完成 对于其他岗位乃至整个组织的运转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二,岗位任务:这种岗位要完成哪些具体的工作任务? 这些工 作任务与其他岗位有什么关联? 岗位的基本职能又有哪些? 第三,岗位性质:这种岗位是管理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是技术岗 位还是操作岗位? 该岗位要求完成什么样的脑力和体力活动? 该岗 位的工作职责和义务是什么? 第四,岗位时间:这种岗位的工作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该岗位要 不要加班,加班的次数多不多2 该岗位的工作时间与其他岗位有没有 关联? 第五,岗位场所:这种岗位的工作场所在哪里? 要不要经常出 差? 该岗位的工作场所与相关岗位有没有联系? 第六,岗位条件:完成岗位任务需要哪些条件? 岗位人员需要具 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组织需要提供哪些硬件和软件条件? 等等。 研究综述 2 1 2 岗位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岗位分析的很多内容都需要有第一手资料,而第一手 资料的来源就是直接到岗位上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数量分析。数量分析就是运用现代数学、统计学等数量方法,对 经济进行量的分析,从而判定事物过程和各种因素属性的数值关系的 一种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取得基础性资料。通过对基础性资料进行 数量化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工作负荷问题,到底工作负荷重不重, 就要通过动作计时来检查。 心理学方法。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员工的思想状况,如某些岗位 工作量并不一定大,可能员工思想负担很重;有些岗位虽然工作量较 大,但是思想负担比较轻。如果需要,就可以采用心理学测试方法进 行测试。如技术部的心理负担可能比较重,因为如果在某个技术环节 上出现失误,可能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其它科学方法。在岗位研究中,应当注意学习、吸收和应用当代 科学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控制的方法,从而提高岗 位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可行性。 另外,在工作岗位研究中,特别要注意适用性原则和标准化原则。 就是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能不能在企业里推行,是不是适用, 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否则,很多研究是在做无用功。分析研究的 结果最后要落实到岗位标准上,这些岗位标准应该符合标准化原则。 2 1 3 乘务员岗位研究 在铁路的运输系统中,机车乘务人员既是正点运行的操纵者,同 时也是行车安全的保证者。乘务人员的工作责任重大、作息制度不规 律、工作中要接收的信息量大,突发事件多,作业环境单调、枯燥。 通过内部的资料查询和实际调研我们得到了乘务员岗位的工作 任务和心理生理活动如下: 9 北京交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表2 - 1 :机车乘务人员的主要作业任务及心理生理活动内容分析 作业程序作业任务心理生理活动 出乘前充分休息,保证值乘中精力情绪稳定,自律性强,能在下午或 充沛。前半夜充分休息,不被外务所干扰。 按时出勤。责任心,时间观念强 安全意识清晰。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自我提示,保 持最佳紧张度。 出勤了解运行区段实际天气和天主要凭借视觉和听觉接受数字和语 气预报情况,抄记“运行揭言信息,并准确记忆。 示”。 根据天气情况、列车种类制对所有的信息进行逻辑和思维加 定安全正点的措施。工,形成定势。 听取值班员传达运行耍求,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并牢固记 领取行车用品。忆。 接班听取交班乘务员语言传达或主要凭借视觉和听觉渠道接受信 通过交班纪录了解机车质量息,对关键信息强行记忆以待验证。 状况。 按作业程序检查机车状况,通过视觉和听觉接受信息和以往储 进行机能试验。存的信息进行比较联想,进行逻辑 思维和判断。 注意邻线以及前后机车状凭视觉和听觉等接受信息,准确判 态,周围环境人员动向。断,注意力集中性、广度、分配良 好,警觉水平高,反应迅速。 出段挂车确认信号、道岔,并呼唤应信息交流,自我唤起提醒,增强注 答。意力水平。 了解挂车股道车次。短时记忆, 检查机车与歹唾车连接状态。比较、思维判断。 确认吊车信号、道岔位置、视觉确认信息,与储存的信息比较, 脱轨器信号或标志。快速信息加工,逻辑思维判断。 平稳操作机车,按规定签点,手脚协调动作,视觉听觉接受速度 在规定地点一度停车。信号,动觉感知速度,习惯思维定 势。 起动及列按规定鸣笛警示,与有关入储存线路纵断面信息和视觉接受的 车运行员交换信息。 现实信息,脚踩或手动鸣笛。 1 0 研究综述 彻底了望、确认信号、对信视觉观察。敏捷思维判断:对不同 号、线路、行人、仪表等了的信息来源分配注意,对特别情况 望确认,并对异常情况迅速集中住意力,对各种信息注意广度 做出反应。好,形成习惯“模式”。 根据记忆的线路情况,站区根据记忆中储存的信息与视觉信息 间距离,调整控制速度,正比较,根据机车的制动力大小等数 确合理地操纵机车和监控装据综合思维判断合理操纵机车,回 置,安全正点。忆各种相关信息在规定地点按限速 行车。 对意外情况迅速恰当地处保持情绪稳定,根据储存的各种线 理,向前后列车司机、调度路情况和故障处理特殊行车信息, 员、值班员报告、听取命令。对特殊情况能够迅速思维判断,选 择最佳方案,尽快处理。 根据地面信号显示,站内或准确判断颜色信号当时速度和相对 区间停车。 空间位置,在有效时间内做出反应 把握减压时机和减压量大小以及追 压时机保证停车准确无误。 在上表所列的所有过程中司机及乘务人员心理生理活动都包括: 1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精力集中,不为外务所分散吸引。 2 对意外情况表现镇定、反应迅速、处理果断。 3 长时间紧张从事操作工作,而不降低工作质量和进度,即有 较强的抗单调、抗疲劳能力。 4 视觉、听觉、运动感觉、嗅觉等灵敏度良好,与动作协调好、 多通道信息加工处理。 5 ,注意广度、注意力集中和注意迁移适当。 6 瞬时、短时、长时记忆。 7 逻辑思维能力强而迅速。 8 敏锐感觉速度、距离、时间并准确判断。 9 对长时间噪音、振动、摇摆、磁场环境下工作适应能力。 1 0 自我控制、调整能力强,可适应在各个时间段退勤后充分休 息,体力、智力恢复快,责任心强,无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等行为倾 向,以保证随时自我激励,维持意识清醒程度。 北京交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人因分析及人的安全性评价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的机器故障导致的事故比例逐年降 低,然雨,接连的事故表明只靠发展技术装备是不能保证系统安全的。 m e i s t e r 提出,20 - - 5 0 的机械故障与人的失误( h u m a ne r r o r , 简称人误) 有关。人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 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影响。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根据系统辨证唯物论和系统的观点,把人为失误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 因,外因是个人工作的环境,内因包括个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据统计,铁路部门7 8 1 以上的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7 6 2 的人为事故是运行人员造成的。因此,铁路运输系统中,人的因素, 特别是运行人员对系统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对人的因素 作迸一步分析。 2 2 1 人为失误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人误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照人类信息处 理的水平不同或阶段不同,将人类信息处理分为几个层次,在每一层 次有可能出现人为失误。d a n o r m a n 认为在不同信息处理水平上会 出现下面相应的人为失误:在意志形成中产生的差错,含决策错误: 神经网络单元错误地被激励,含意图忘记、动作次序混乱、遗忘操 作步骤等;活动中的神经单元被错误地触发,如在个不合适的时 间错误地触发了一个已被兴奋的神经元,或者是由于不合适的匹配条 件使得不能触发等。 r o u s e 认为根据不同的信息处理水平的同时。应结合人类行为、 任务描述或系统描述进行人为失误的归类分析。丹麦心理学家j e n s r a s m u s s e n1 9 8 3 年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将人的认知活动分为技能 基( s k i l lb a s e d ) 、规则基( r u eb a s e d ) 、知识基( k n o w e d g eb a s e d ) 三类,并根据这个分类标准将人误分为相应的三种类型。技能基的行 为一般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是一种自动化、高度整和模式的行为; 规则基的行为是指在一个熟悉的工作环境下,操作者按照记忆中存贮 的规则进行操作;知识基的行为是在任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程序和规 研究综述 则中没有的情况或事件,操作者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决策。 不同的行为过程中可能产生相应类型的人误。在最高水平上,基于关 于被控制系统的工作知识形成一定的目标,在中等水平阶段,使用规 则按照一种逻辑的、寻求目标的方式去实现预期的目标。然后,这些 规则成为一种程序并在技能水平上被实旌。r o u s e 就根据这一系列的 水平分析提出了普遍所要求的行为。系统状态的观察:假设的选 择;假设的检验;目标的选择;程序的选择;程序的实施。 2 2 2 人为失误的原因 在数理统计中,有一条重要的统计规律: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 实验( 活动) 中发生的概率为p ( p 0 ) ,则在n 次实验( 活动) 中 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 巳= 1 一( 1 一p ) ”式( 2 - 1 ) 由此可见,无论概率p 多么小( e p , j , 概率事件) ,当n 越来越大 时,p n 越来越接近l 。美国著名学者墨菲根据这一结论指出:做任何 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 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有 某人按照错误的做法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也就是洗,只 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 的。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墨菲定律”。 菲雷尔( r u s s e l lf e r r e l l ) 认为,作为事故原因的人误的发生 是由于下述三方面原因: a 超过人的承受能力的过负荷: b 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的反应; c 由于不知道正确的方法或故意采取不恰当的行动。 皮特森( p e t e r s e n ) 在菲雷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事故原因包括 认为差错及管理缺陷两方面的原因,而过负荷、工效学方面的问题及 决策错误是造成人为差错的原因。 在这里,过负荷是指某种心理状态下的感受能力与负荷不适应。 负荷包括操作任务方面的负荷、环境负荷、心理负荷( 担心、忧虑等) 及立场方面的负荷( 态度是否暖昧、人际关系如何等) 。不致反应 北京交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指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与自己要求的反应不一致,或操作与要求操作 不一致( 尺寸或力等) 。采取不恰当的行为可能是由于不知道什么是 正确的行为,或由于决策差错。决策差错是由于低估了事故发生的可 能性,或低估了事故可能带来的后果。 著名心理学家r e a s o n 在人为失误心理学一书中,从心理学 角度,对人为失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全面的分析。他认为:人 的感知觉、注意、记忆、信息处理能力、反应时间、动作技能、学习 能力、疲劳、人格特质等都对人为失误的产生有影响,并且各自保存 着独特的影响规律。 安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不安全行为及事故 发生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因此,具有一定心理特征的人,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 2 3 。人的安全性评价理论 对于人的安全性,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可以从安全性、安全 性评价、人的可靠性及其分析几个方面来分析、定义人的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它是运用安全工效学和安全系统工 程等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度量和评估。这种评 估包括人的素质及其不安全行为,设备的竞好性及其存在的事故隐 患,环境因素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人的可靠性的一般定义 为:在规定的最小时间限度内,在系统运行的任一要求阶段,由人成 功地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可以说,提高人的可靠性即可以一定程度 地提高人的安全性。人的可靠性分析( h u m a nr e l i a b i l i t ya n a l y s i s ,h p , a ) 可定义为:分析、预测、减少与预防人的失误为研究核心,以行为 科学、认知科学、信息处理和系统分析、概率统计等理论为基础,对 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新兴学科。 因此,人的安全性评价可定义为:以行为科学、认知科学、信息 处理和系统分析、概率统计等理论为基础,运用安全工效学、安全系 统工程学等多种方法,对影响人的安全状况的行为、生理和心理素质 的状态进行科学准确地测量和评估,使人能准确、恰当、充分、可接 受地完成其所承担的绩效标准范围内的工作任务,提高成功地完成一 1 4 研究综述 项任务或作业的概率。 国外在有关人的安全性研究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进而为人的安全性评价与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1 9 5 8 年,威廉斯( h l w i l l i a m s ) 首次提出在系统可靠性预测中必须包含人的可靠性,否 则预测的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能代表实际情况,此后人的可靠性研 究逐渐成为系统可靠性研究中的一个常见话题。1 9 7 3 年,美国电气 电子工程师协会可靠性学报出版了人的可靠性专集,这被认为 是人的可靠性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于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者不约而同地进入人的可靠性和安全 性研究领域,因而对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也就至少存在着两种 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人的工程学可靠性”研究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研 究人的可靠性的研究者多来自工程学的专业领域,他们把研究机器设 备可靠性的研究方法直接移植到人的可靠性研究中来。人这生产主 体,在工程师的眼里不过是生产系统中的一个与一颗螺丝或一个电子 器件没有分别的部件,于是人的可靠性被定义为“人不发生差错的概 率”或“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或作业的概率”。 第二种策略“人的行为学可靠性”研究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研 究者多来自行为科学领域,如心理学、管理学等,他们从人本身及其 所处的状态来判断人在具体生产系统中的可靠性,他们把人看作是群 体中的一员,看作是一个有情绪、有个性的动态的人,他们在研究中 采用行为的或心理学的方法。 两种策略之不同处,主要在于它们对于生产系统中人的理解有所 不同。在前一个策略中人被看作“零部件”,称这种模型为“零部件 人模型”;后一个策略中人的人格得到完全尊重,这种人的模型我们 称之为“个性人模型”。“零部件人模型”强调了个体与个体的一致性、 等价性,即每个个体的可靠性是一致的、稳定的,而且个体与个体之 间是孤立的,缺乏有机联系的。“个性人模型”强调了个体与个体的 差异性与互补性,即人与人之间在可靠性的高低上是不同的,在工作 上是互相联系配合的。 按照这两种策略,国外研究除了许多不同的研究人的可靠性的方 法。如:人误率预测技术t h e r p ( t e c h n i q u eo fh u m a nc r r o r r a t e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 r e d i c t i o n ) 、操作员动作树o a t ( o p e r a t o ra c t i o nt r e e ) 、社会一技术人 的可靠性分析法s t a h r ( s o c i o t e c h n i c a la p p r o a c ht oa s s e s s i n gh u m a n r e l i a b i l i t y ) 、人误分析技术a t h e a n a ( at e c h n i q u ef o r h u m a ne r r o r a n a l y s i s ) 、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 r e a m ( c o g n i t i v er e l i a b i l i t y a n de r r o r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 耋;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模型。 2 3 机务乘务员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实际的调研和安全性评价理论研究,我们设置了机务乘务员 安全性评价的测试指标体系。然后将指标分成四个大类,分别是:职 业素质指标、心理素质指标、生理素质指标、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指 标。另外我们还专门对机务乘务员的主观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了描 述。现就五类指标概述如下: 2 3 1 职业素质指标 在现场实测中共获得职业素质方面的6 项指标( 学习能力、瞬时 记忆力、注意力、作业稳定性、复杂反应、手眼协调能力) ,各项指标 中还包括多项分指标。根据本次职业适应性对比分析的实际需要以及 各指标优良组的方差分析结果,挑选出6 个指标其分别是学习能力、作 业稳定性中的第一次平均完成量和第一次错误率、注意力、复杂反应 中的平均反应时、手眼协调能力。 学习能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学习能力趣定在 9 0 秒内完成测试操作,每一正确填充符号记一分,最后得出总的分数: 瞬时记忆力要求被试者在瞬时记住数字与符号的“联系”,以判定 其视觉动作协调能力、译码速度、持久能力和操作速度。本次测 验包括顺背数字和倒背数字两部分。顺背数:顺背成功的最高位数为 记分数,如7 位能成功的背出,则记7 分。如一次失败,二试通过仍 可记该位的分,已通过的位数分不可相加。倒背数计分方法同顺背数 测验。顺背位数+ 倒背位数的总分。该测试可测瞬时听觉记忆、注意、 不分心、不受外界或思维影响的各种能力。 1 6 研究综述 手眼协调能力测量所使用的器具包括:放大器、追踪表、固定板 及秒表。测量时,被试用双手移动放大器的手柄,使铅笔沿着追踪表 上的平行线划线。依据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划线的长度计分,来评价被 试眼和手的协调能力。 作业稳定性是心理学检查的指标之一,该测试是内田精神病发类 检查方法之一,测试方法如下:第一行开始自左向右,将想邻两数想 加之后写入一位数,十位数不要,每行限定1 分钟,然后转入下一行, 共1 5 分钟完成,稍事休息后,再完成另一个1 5 分钟的测试。每行完 成量的多少,表示了作业的稳定性、速度,前后两次检查比较被试的 作业持续性,正确性,以及作业疲劳的影响。通过这一检查可以从作 业的正确性,速度的快慢以及作业过程的稳定性与否将人群分出优劣 等级。 复杂反应实验是测定人对按一定间隔时间连续显示的多种随机视 觉刺激信号和听觉刺激信号,从中选择出已决定的信号,并作出正确 反应的能力,并通过测定这种反应能力来考察人的视觉、听觉、识别、 判断和选择等特性。 注意力的特征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和紧张性、以及注 意的分配和转移。本次注意力分配主要是研究运行人员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注意力的持续性、注意力的分配及转移。 2 3 2 心理素质指标 心理素质指标是从现场获得的1 6 p f 、家庭问卷获得的。分别由 1 6 p f 的2 4 个因素和家庭问卷的l o 个维度组成。 ( 1 ) 1 6 p f (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简称1 6 p f ) 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 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和科学实 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的测验。 本测验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广泛应用于人格 测评、人才选拔、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该测验己于1 9 7 9 年引入国内并由专业机构修订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