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实验报告数据.doc_第1页
热工基础实验报告数据.doc_第2页
热工基础实验报告数据.doc_第3页
热工基础实验报告数据.doc_第4页
热工基础实验报告数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工基础实验报告数据 热工基础实验班级分组表(197人) 组名 学号姓名0301210103012102030121030301210403012110030121060301210703012108 组名学号姓名03012201吴牧笛03012202王若宇03012203钱蔚03012204钱利燕03012205钟宛云03012206贺东娇03012207张倩03012208马宇娜03012209韦晓蓉03012210王瑶03012211张秋双03012212曹群03012213王晨03012214高迪雅03012215张正华03012216戴中豪03012226庄沁宇 组名学号姓名03012302陈霞雯03012303谢玮祎03012304周缦春03012305林乾宇03012306闫珂03012307谌伊竺03012308周琳绯03012309陈玉婷 1-1(8) 陈高洁李平娇吴晓月杨坤徐屹蓝蒲咏梅吴琼瑶易洁 徐民江3-1(8) 2-1(9) 1-2(8) 03012112霍晓东03012115陈明泰03012118巩超宇03012129张树钊03012121张俊楠03012125王钱超03012126沙鹏03012119黄秋润 2-2(8)3-2(8) 03012311刘祎玲03012310罗亦芳03012313陈功03012314姚旺03012327何俊良03012315薛鹏飞03012321孙浩03012331宫冠吉 1-3(8) 0301210903012105030121110301211303012114030121160301211703012120 李璇李巧薛栋冯璇陈广闯周光灿李栋石耀光2-3(8) 0301121503011225030112170301122403011218030112190301122003011229孙峰 尹贵豪田永清钟振宇林镇国孙培亮钱佳诺邹丹丹 3-3(8) 03012312顾家辉03012318董顺03012319辛佳磊03012320张贯虹03012322李茂胜03012329马喆03012323李栋03012326秦文慧03012317陈武03012328潘飞03012330李军辉03012332伍祥瑞03012333李泽青03012316石田 1-4(9) 03012122林义成03012123钱丛昊03012131杨勇03012133李晨03012130刘宗鑫03012128杨得金03012132林宏宇03012123钱丛昊03012134冯远扬03012127柯希伟 2-4(9) 03012217徐睿03012218陈万圳03012219李谦03012220韩永康03012221梅简03012222曹运佳03012223房旭03012224皇甫咏春03012225刘一江 3-4(6) 组名 程志潘杭萍葛芝含于依卉张敏勤赵梦甜陈硕卞绍华 学号姓名 0301240103012402030124030301240403012405030124060301240703012408 组名学号姓名组名学号姓名盛溢刘天策郭珊田鹭卢雅林王祺麟张曼诸葛阳宋潞云罗杰 4-1(8) 贾东晓03312511洪彬龙03312514杨文03312527 5-1(7)沈图南03312525 王海阔03312517陈晔03312521孙塞佳03312505邓景升03312519 6-1(10) 3112601 31126023112603311260431126053112606311260731126083112609311261031126113112612311261331126143112615311261631126173112618 於鹏程汪杨王昌朔石岩许昌刘志强李雨轩王照彬 0301240903012410030124110301241203012413030124140301241503012416 杜纬逸03312508范镒03312524陈寒03312513张洪源03312507 5-2(8)王磊03312506 谢占鹏03312516肖叶胤郎03312515杨海涛03312528 王瑾芝03312501董方宇03312502申悦辰03312503蔡雯雯03312504 5-3(9)赵象罔03312510 刘秉暄03312522赵越03312523马瑞轩03312526蹇梓林03312509 王欣龙陈楠马昕宇谢晨晖潘晨豪陈舜嘉湛长丰周伟煜 4-2(8)6-2(8) 康泰金瑞凡张意祥刘明柳帅杨翔东肖鸣达杨祖辉 4-3(8) 0301241703012418030124190301242103012422030124230301242403012425 6-3(8) 胡晨叶3112619刘文3112620李向东3112621余禾3112622邹谢宇3112623钟勋平3112624杨耕3112625李航3112626蒋浩3112627周鋆昊3112628李世玮3112629林凯威3112630马川鉴3112631许斌3112632高天琦3112633张仕洋3112634 闫景春赵静于诗莹霍铭心潘天尧杨子玄吕浩杨洋 4-4(8) 0301242603012427030124280301242903012430030124310301243203012433 5-4()6-4(8) 天津大学 热工基础与应用实验报告 学校院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刘靖学生姓名:杨阳 准考证号: 020211301071 前言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 (2)进入实验室后,应注意听取指导教师对实验方法的讲授,待完全弄清楚实验方法与步骤后,方能动手实验。 (3)实验时,应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细心读取实验数据。若对实验结果有疑问,应重做实验。 (4)实验过程中,须保持实验场所整洁安静,做到文明实验。应爱护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其他公物,末经允许不得随便打开或关闭实验室的电路开关,如有设备损坏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 总之,应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一丝不苟的操作来对待实验,完成实验技能的训练任务。 三、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班级、姓名、同组人及实验日期; (2)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简图及仪器设备简介;(3)实验现象的描述、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结果;(4)在实验报告最后部分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回答有关思考题。(5)实验结果的表示:在实验中除根据实测数据并计算结果外,有时还要采用曲线图来表示实验的结果。曲线均应在坐标纸上,图中应标明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坐标分度,实验点应当用形如“。”、“”、“”、“”等标记表示。当描绘曲线时,不要用直线逐点连接成折线。简单的方法是根据多数点所在的位置,内插描绘成光滑的曲线。 (6)实验报告必须按实验求每人独立完成一份,并按规定时间交给指导教师。 实验3二氧化碳气体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强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巩固课堂讲授的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理论知识,加深对饱和状态、临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2的P-V-T间关系测定方法。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及经过临界状态时的气液突变现象,测定等温线和临界状态的参数。 二、实验任务 1测定CO2气体基本状态参数P-V-T之间的关系,在PV图上绘制出t为20、31.1、40三条等温曲线。 2观察饱和状态,找出t为20时,饱和液体的比容与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3观察临界状态,在临界点附近出现气液分界模糊的现象,测定临界状态参数。4根据实验数据结果,画出实际气体P-V-t的关系图。 三、实验原理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 实际气体: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状态参数(压力、温度、比容)之间的关系不再遵循理想气体方程式了。考虑上述两方面的影响,1873年范德瓦尔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进行了修正,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a?p?2?v?b?RT(3-1) v? 式中:a/v是分子力的修正项; b是分子体积的修正项。修正方程也可写成:pv 3 2 ?(bp?RT)v2?av?ab?0(3-2) 它是V的三次方程。随着P和T的不同,V可以有三种解:三个不等的实根;三个相等的实 根;一个实根、两个虚根。 1869年安德鲁用CO2做试验说明了这个现象,他在各种温度下定温压缩CO2并测定p与v,得到了PV图上一些等温线,如图21所示。从图中可见,当t31.1时,对应每一个p,可有一个v值,相应于(1)方程具有一个实根、两个虚根;当t=31.1时,而p=pc时,使曲线出现一个转折点C即临界点,相应于方程解的三个相等的实根;当t31.1时,实验测得的等温线中间有一段是水平线(气体凝结过程),这段曲线与按方程式描出的曲线不能完全吻合。这表明范德瓦尔方程不够完善之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汽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2简单可压缩系统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定的关系,可表示为: F(P,V,T)=0 或 v=f(P,T) 可见,保持任意一个参数恒定,测出其余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工质状态变化规律。如维持温度不变,测定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图3-1二氧化碳的-t关系 四、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由压缩室本体、恒温器及活塞式压力计组成,如图32所示。 活塞式压力计:由手轮带动活塞杆的进退调节油压,提供实验中所需的压力。 恒温器:提供恒温水,用恒温水再去恒定CO2的温度。保持实验中在不同等级的等温过程中进行。 压缩室本体:压缩气体的压缩室本体由一根玻璃毛细管和水银室组成,如图33所示。预先刻度和充气的玻璃毛细管1插入水银室2中,再打开玻璃管 下口。图32实验装置系统 实验时,由恒温器提供的恒温水,从1压缩室本体2活塞式压力计实验台本体玻璃水套下端进口流入,上端3恒温器 出口流出,反复循环。玻璃恒温水套维持了毛细管内气体温度不变的条件,由于水套上的温度计误差太大,用恒温器上的精密温度计来代替,可以近似认为玻璃管中所存的CO2温度与此温度相同。实验中要缓缓转动活塞式压力计的手轮,逐渐增大压力油室3中的油压,使毛 细管内的CO2气体压缩。透过玻璃管可以看到气体的压缩过程。 CO2气体压缩时所受压力是由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气体的体积V 由毛细管上的刻度 读出,再经过换算得到。 五、实验步骤 1首先恒温器接通电源,开动电力泵,使系统水进行循环对流。 2.旋转电接点温度计的顶端幅形磁铁,调整实验中所规定的恒定温度。 3开始加热,观察恒温器上精密温度计,若其温度计读数与电接点温度计标定的温度一致时,则可近似认为玻璃管中CO2的温度处于标定的温度。 4.开始加压,应缓缓地前进活塞螺杆加压,并注意观察CO2受压后的各种现象。 5.进行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数据、状态。6.当需要改变温度时,重复上述步骤。 六、注意事项 1.恒温水的温度应稳定足够长的时间,使毛细管内外的温度均衡后再开始测量数据。 2.增大油压时,使毛细管内水银面缓缓上升,要保持缓慢压缩。 3.维持温度不变,调整若干次压力,压力间隔一般可取5bar左右,在接近饱和状态或临界状态时应取0.5bar。 4.除t=20时,须加压至绝对压力为102bar(100ata)外,其余各等温线均在5090间测出h值,绝对不允许表压超过102bar。 5实验结束卸压时,应使压力逐渐下降, 不得直接打开油杯阀门卸压。图33压缩室本体示意图 6实验完毕将仪器擦净,恢复原状。1玻璃毛细管2水银室3压力油室4温度计5恒温水套七、实验数据 1CO2比容的确定实验中由于CO2的质量m不便测定,承受玻璃的内径d也不易测准,因而只能用间接方法确定V值: 因为二氧化碳在20,100ata(102bar)时,比容v? 0.00117m即: 3 Vco2 因为 h(20,100ata)= ?A ?m h ?m ? 4 d? 0.00117m 3 m0?K(常数) ?A0.00117 则任意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比容: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 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