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工具选择.doc_第1页
书法工具选择.doc_第2页
书法工具选择.doc_第3页
书法工具选择.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宣纸的选择 宣纸国内主要的品牌有红星和汪同和。红星被认为是最好的宣纸。宣纸分为很多种,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的豆腐宣等等。一般来说写书法主要用的还是生宣比较多一些,因为生宣可以化开,效果相对而言好一些。宣纸一般是要放一下效果才会好,主要是放过一段时间之后,宣纸写起来比较润,而且比较健笔。二、墨的选择 现在的人写书法,一般用的都是墨汁。初学书法的人用墨汁也可以,主要有一得阁和中华墨汁。但是比较讲究的时候,还是用墨块研磨比较好,主要是研的磨可以充分体现出墨色的变化。尤其是在书法创作的时候,磨的墨可以起到很多特殊的效果。墨块一般是分为松烟和油烟两种,松烟墨相对而言墨色更淡一些。比较好的墨块有铁斋翁书画墨和黄山松烟。三、毛笔的选择办法 毛笔选择的主要办法就是:“尖”“团”“齐”“健”。具体在书写操作中的话,笔的选择会对书写有一定的影响。临习二王字帖这一路书法的,一般认为用小狼毫比较合适,因为这种笔的弹性比较强。如果是临习明朝中后期的大草类作品,一般认为是用长锋羊毫比较合适。四、解决腕子很硬的办法 腕子很硬的问题是一般初学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的。解决的办法有如下:一是刻意让自己的腕子放松下来,比如说写行草书的时候多用侧锋就是很好的办法。这样的话就可以让自己的腕子活起来。二是让自己持续练习的时间增长,比如说练四个五个小时的样子的话,练到后来你的腕子自然就会松下来。三是正确理解笔力的问题。笔力并不是你很用力地去写书法,而是你在很放松的情况下写笔力才会强。一、颜真卿的书法结构特点:颜真卿改变了王派书家大多左紧右舒、左低右高、右肩稍耸、字形微侧之势,灵便洒脱之姿。而是吸收了篆、隶正面取势,浑圆壮重的特色,笔画端平,左右对称,字字都以正面形象示人。改王派楷书的相背为相向,重点的竖画写得略带圆弧形,如饱满待发的强弩,包含了巨大的弹力,使整个字的结构更加圆紧浑厚而富于内在的劲力。在章法布局上,王派书法字小而行宽,具有宽舒静穆之感,犹如一首情深意长的抒情小调;颜体楷书却与此相反,大小参差,行距缩小,全篇布局具有充实茂密之致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气势,浑然一体,密不可拆,像一组雄壮高亢的交响曲二、颜真卿及其楷书特征简介:颜真卿传世墨迹(书迹)很多,楷书有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行书肯争争座位贴,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等。学习颜体书法,应“先仪骨体,后追精神”。临习颜体楷书当先掌握其特征,方能登门入室,学到精华。现在我们要学的是选用,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此碑系颜真卿60岁时所书,气势磅礴,雄迈清整,是颜体楷书的代表作。下面现将颜体的用笔,笔画和结构特征简单介绍给大家。一、用笔:颜体的用笔,注重园转,故以“逆入平出”的圆笔法为主,间以逆势切入的方笔法。在圆转的用笔中,笔意要如“屋漏痕”。二、笔画:颜体的各种笔画,以筋力取胜。点画,犹如坠石,力度很强;横画、起笔、收笔较重,中间运笔较轻,但很劲健;竖画粗壮有力,左右竖画呈外拱的弧状,颇有蓄力待发之感,这是颜体中富有特色的一笔,撇画,力到锋尖,充实劲利;捺画,起笔呈圆状,形似“蚕头”,收笔时衄锋捺出,状如“燕尾”,这也是颜体中特有的一笔,但不宜过分;钩画,虽短而劲;折画,常换笔分开,颇有隶法。三、结构:颜体的结构特征,一是豁达端庄,正面示人;二是宽博大方,雍容华茂;三是以拙为巧平中求变。总之,颜体宣有“雄”、“健”“秀”的特征,即雄在气概上,健在用笔上,秀在变化上。临摹时,如果忽视这些特征而一味追求粗壮,就难以得到颜书的真髓,初学者不可不慎。四、写字时必须注意:写上面时,必须想着下面,写下面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