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相关问题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相关问题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相关问题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相关问题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相关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火学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大力发展证券市场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需的,其有效运行的基础是 具有透明度和充分含量的信息。然而,会计信息作为市场上流动的众多信息中最 重要的一部分,其公共物品属性不仅使之潜藏着极易引发市场失灵的因素,而日+ 直接影响交易者的经济后果,使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消费机制经常引起公众和政府 及其黼管部门的注意,招致政府管制的介入。 人们认为政府干预经济主要是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但加强监管和促进效率 之间有时存在一定的矛盾。过紧的监管会引起市场参与的减少,抑制市场活跃度 和市场创新,产生效率丢失;丽过松的监管则会纵容欺诈行为和市场操纵,损害 投资者。因而政府监管存在一个“适度”的问题。适度的政府监管不但是一个政 府监管与市场自发调节相协调的过程,还应是一个政府与非政府监管相互调适的 过程。 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来看,略显稚嫩的监管 部门在和市场参与方的博弈中并未占据上风,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存在着定 程度的监管失灵,这既有监管不足又有监管过度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希 望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政府监管进行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对我国 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的效率进行分析,揭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现实 两方面探求其成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监管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完善会 计信息披露提供一些启示,推动证券市场真正实现“公平、公开、公正”,早h 步 入高效有序运转轨道,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有效配置。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适度市场失灵监管效率 上海人学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a b s t r a c t i ti se s s e n t i a lt oe n e r g e t i c a l l yd e v e l o pt h es e c u r i t ym a r k e tt oa d v a n c et h er e f o r mo f 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o fo u rc o u n t r y s e c u r i t ym a r k e t sf o u n d a t i o no p e r a t e de f f e c t i v e l yi s t h et r a n s p a r e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w i t ha b u n d a n tc o n t e n t h o w e v e r , a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p a r t i nn u m e r o u si n f o r m a t i o no nt h em a r k e t ,a c c o u n t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c o u l dl e a dt om a r k e t f a i l u r eb e c a u s eo fi t sn a t u r eo fp u b l i cg o o d sa n di n f l u e n c ed e a l e r s e c o n o m i c c o n s e q u e n c ed i r e c t l y , w h i c hm a k e st h ep u b l i ca n dg o v e r n m e n tp a ya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s u m p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fa c c o u n t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c a u s e st h e i n v o l v e m e n to f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 i ti sc o n s i d e r e dt h a tg o v e r n m e n ti n t e r f e r e n c ee c o n o m ym a i n l y t o p r o m o t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r p r o m o t et h ej u s t i c e ,b u t t h e r ea r ec e r t a i n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s o m e t i m e s b e t w e e nr e g u l a t i o na n de f f i c i e n c y t i g h ts u p e r v i s i o nw i l lc a u s er e d u c t i o nt h a tm a r k e t p a r t i c i p a t ei n ,s u p p r e s st h ea c t i v e n e s s o ft h em a r k e ta n di n n o v a t i v e ,l e a dt o n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l o o s es u p e r v i s i o nc a r lc o n n i v ea tf r a u da n dm a r k e th a n d l i n g ,e n c r o a c h o ni n v e s t o r s t h e r e f o r ea n “a p p r o p r i a t eq u e s t i o n ”e x i s t si ng o v e r n m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t h e a p p r o p r i a t eg o v e r n m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i sn o to n l yac o u r s eo fc o o r d i n a t i n gw i t hm a r k e t , a l s oac o u r s eo fc o o r d i n a t i n gw i t hi 1 0 1 i g o v e r n m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q u e s t i o n se x i s t i n gi nt h ed i s c l o s u r eo fa c c o u n t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o f l i s t e dc o m p a n yo fo u rc o u n t r y , g o v e r n m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f a i l sw i t hac e r t a i nd e g r e e , i n c l u d i n gi n s u f f i c i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a n d e x c e s s i v er e g u l a t i o n d i r e c ta g a i n s tt h e s eq u e s t i o n s , t h i sa r t i c l eh o p e sp r o p o s es o l u t i o n st h r o u g hr e l a t i v e l yo v e r a l la n dd e e pr e s e a r c ho n g o v e r m n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o fd i s c l o s u r eo fa c c o u n t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o fl i s t e dc o m p a n y , a n a l y z i n gt h er e g u l a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o fo u rc o u n t r y ,d i s c l o s i n gt h eq u e s t i o n se x i s t i n gi n r e g u l a t i o na n ds e e k i n gr e a s o n sf r o mt w or e s p e c t s o ft h e o r ya n dr e a l i t y i no r d e rt o a l l o c a t er e s o u r c e se f f i c i e n t l y , t h i sa r t i c l ee x p e c t st oo f f e rs o m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f o r p e r f e c t i n gt h ed i s c l o s u r eo f a c c o u n t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d i s c l o s u r eo f a c c o u n t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 ,g o v e r n m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 m a r k e tf a i l u r e , a p p r o p r i a t e ,r e g u l a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 l i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1 :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 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 献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墨致日期签名:丛邈日期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扩疗玷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丢义导师签名:日期:扣订“ 上海大学论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章导论 1 1 选题依据与意义 从1 9 9 0 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设立算起,我国证券市场。己经走过了 1 0 余年的历程。十余年间,伴随着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壮大,证券市场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我国经济运行。与 此同时,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规范建设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 从零散到渐成体系的发展过程。政府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投入的力度是巨大 的,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著的。 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是一个很不成熟的市场,略显稚嫩 的证券监管部门在和市场参与方的博弈中并未占据上风,致使十年的发展历程充 满了各种各样的违规事件和丑闻,从早期的原野股份、琼民源,到后来的东方锅 炉、红光实业,再到最近的黎明股份、银广夏,不胜枚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些违规事件有一个共有的特征,就是通过制造并披露虚假财务信息骗取大众投 资者,以谋取私利。正如陈汉文( 2 0 0 1 ) 指出的,“我国股票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罱、 推动经营机制等方面成效欠佳。不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与资产重组会计以及 舞弊审计的缺乏难辞其咎。”。上述现象表明我国在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方面存在着 一定的问题,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初步失灵,这个问题如不解次好, 将会给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埋下一个很大的隐患。 尽管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乃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促 进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地改进 和加强市场监管能力,完善各种相关法规制度,把我们的证券市场建设成为一个 “阳光下的市场”,使其更好地发挥资源配景的作用。显而易见,要建设一个理性 的、高透明度的证券市场,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适度的监管以确保其真实性、 公允性和完整性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条件。西方国家如美国的政府会计监管经 历了由开始的自由放任,到相对的自由,到尊重自律下的强化监管,政府亦步亦 趋地收缩着会计职业的自由权限;与西方国家沿循的监管路径不同,我国是由计 除菲另有说明,本文所称“证券市场”或“资本市场”均指公开挂牌交易的股票市场。 率文讨沦的会计信息披露涵盖了会计信息和尚未纳入会计核算的财务信息,比如利润分配预案、己签定位 尚未执行的重大购销合同、增发股票预案等等是广义卜的会计信息。 见陈汉史主笔: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 0 0 l ,p 3 e 海大学论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划经济时代大统一的会计制度,到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到股份有限公司会 计制度,再到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这一过程尽管没有改变政府干预的实质,但 e 市公司会计处理的可选择性逐步增大,政府的会计监管有着逐步放松的取向。 在这样的经济体制背景下产生的我国证券市场自律监管并未真正发挥其作用,我 国的监管体制还是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的集中型监管。因此,本论文确定以我国“上 r 1 丁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政府监管”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披露的政府监管进行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并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 状,揭示出我国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监管 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改善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政府监管,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 提供一些启示,推动证券市场真正实现“公平、公开、公正”,早日步入高效有序 运转轨道。 1 2 研究现状述评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主要是会计信息) 是解决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根本 手段,属于信息经济学研究领域。国外对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有关研究大体集中在 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从上个世纪3 0 年代以来,对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和研究。分为支 持派和反对派两种观点:支持派或从实用性出发,偏重讨论该制度的实际效果, 或偏重于探寻构筑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代表人物主要是一些法学者,如l o u i s d b r a n d e i s ,w i l l i a mo d o u g l a s ,l o u i sl o s s ,l c b g o w e r 等;而反对派则利用美国 s e c 建立之前与s e c 建立之后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指出s e c 并没有给证券市场 的运作效率带来明显的提高,进而对s e c 和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意义提出 了质疑,代表人物有g e o r g es t i g l e r , g e o r g ej b e s t o n 等。还有些学者认为强制性信 息披露增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它不仅加重了投资者的负担,而且将相当多的难 以承担如此高筹资成本的小企业排斥出了资本市场,为此认为自愿信息披露制度 才是最好的制度安排,如k f r e ds k o n s e n 。他们的争论最终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但现实情况是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已显得无可争议。 二是对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具体研究。自2 0 世纪3 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 府对经济的干预时紧时松,持续不断,凯恩斯、斯蒂格勒、植草益、丹尼尔f 史 普博等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监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公共利益论、寻租论、 2 上海大学论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经济监管论和程序论等各种不同的监管理论观点,指出了监管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髓管中涉及到的利益集团的影响、监管的供求关系以及由于政府行为的复杂性而 应对政府行政程序的特别关注等。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政府会计监管的研究。泰 勒和特幂l j ( p e t e rt a y l o r s t u a r tt u r l e y , 1 9 8 6 ) 就政府会计监管目标、会计信息披露要 求、法律框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经济后果等方面,对监管进行了比较系统全 面的研究;瓦茨和齐默尔曼( r o s sl w a t t s & j e r o l dl z i m m e r m a n ,1 9 8 6 ) 从有效性币 场假设的角度评述了早期的信息披露监管观点,阐述了市场失灵、监管成本、股 价效应以及监管目的等问题,沃克( h a r r yi w o l k ,1 9 9 7 ) 分析了会计监管的经济学机 理;迈克林( s t u a r tm c l e a y , 1 9 9 9 ) 展示了监管体系的复杂框架,从欧共体区域角度探 讨了政府在推动会计协调中的作用等等。 在国内,对政府会计监管的研究方兴未艾:江) 1 1 ( 1 9 9 7 ) 研究了有关利益关系 人及其动机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庄丹( 1 9 9 9 ) 、陈国辉和李长群( 2 0 0 0 ) 从经济学 的角度研究了政府会计监管的必要性:薛祖云( 1 9 9 9 ) 从经济学视角构建了r 一个分析 会计信息监管的理论框架,包括会计信息供求关系、会计监管主体行为、监管性 质藕过程等问题;刘峰和林斌( 2 0 0 0 ) 、谢德仁( 2 0 0 1 ) 研究了政府监管对注册会计师 业发展的促进和影响;陈汉文、林志毅( 2 0 0 1 ) 系统地研究了政府监管下的会计信息 披露框架;张俊民0 0 0 1 ) 对会计监管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初步性的比较系统的研 究,并提出了建立政府会计监管学的设想;徐经长( 2 0 0 2 ) 研究了证券市场会计信息 的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监管目标,并分折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案例:葛家澎、 黄世忠( 2 0 0 2 ) 从安然事件分析入手对美国的监管运行机制进行了反思。另外还有许 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会计监管进行了深浅不一、角度不同的探讨。 已有的政府会计监管研究成果为会计理论增添了新的血液。但相对于浩如烟 海的基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政府会计监管的理论探讨还是风毛麟角,特别是针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政府监管适度界限等问题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而 且己有的理论观点也存在某些值得商榷之处,如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不足问题、 会计确认与计量准则的制定主体问题以及政府会计监管的目标定位问题等。既有 的研究需要深化,理论上的争执需要廓清。本论文试图对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学、会计学、审计 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但基本思路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 露监管问题进行分析。 :海人学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1 3 内容安排 除第一章导论外,本文正文的内容和框架大致是这样安排的: 第二一:章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理论基础。经济 学中的监管观点为政府会计监管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思路;会计信息市场失灵决定 了需要政府作为监管者来弥补市场的缺失;另外,会计信息分布的非对称性理沦 以及有效市场理论也从有效实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高市场效率方面说 明了对信息披露进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探讨了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的界限问题。政府监管有其必要性和优 势,但也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发挥优势弥补缺陷的适当办法是政府实施适 度监管。本章通过几个模型的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这个“度”的存在及大小, 指出适度的政府监管不但是一个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发调节相协调的过程,还应是 一个政府监管与非政府监管相互调适的过程。 第四章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进行概述,然后描述了我 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会计 信息相关利益主体的效用与行为选择进行分析,从外部监管的角度剖析问题的成 因。 第五章承接上一章,结合我国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的效率,指出目前我国存在市场失灵和监管失灵的双重困境,并从理论和现实两 方面探求政府监管失灵的原因。 第六章是对策研讨,针对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监管的低效率,提出改 善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的具体路径。 上海大学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基本理论 卜市公司联结着证券市场和投资者,政府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实施监管意在 维护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转,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所以上市公司强制性信 息披露、市场有效性理论与政府会计监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经济学理论是进 行会计研究的基础,经济学家对于政府监管问题的研究历史悠久,形成了各具特 色的政府监管观点,它们是对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进行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 本章将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理论支撑。 2 1 政府监管的一般理论 在经济学中,许多学者基于自身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从不同角度对政府监 管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府监管理论。这种理论可为对会计信息披露 政府监管的研究提供借鉴。 1 公共利益论( p u b l i ci n t e r e s tt h e o r yo fr e g u l a t i o n ) 公共利益论是2 0 世纪5 0 年代以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根据该理论,政府 监管是政府为了保护公共利益,针对市场缺陷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和资源配置无 效率所做出的无代价的、有效的和仁慈的“挽救行为”。该理论为政府监管指明了 出发点和归结点,但理论的构建过于抽象和理想化:首先,该理论所推崇的“公 共利益”,隐义是社会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信息需求,而现实中不同社会成员问的 信息需求既存在差异,又有强弱势之分,且处于不断变化中,政府监管只能在 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满足强势利益集团的需要。在不具备转化和实现机制的情 况下,维护“公共利益”只能是监管者的政治口号;其次,该理论将政府视为公 共利益的无私代表,而实际上,由于监管过程的复杂性、监管行为的不可直接观 察性和监管主体的有限理性,监管者的出发点很可能是自利而不是公益。如能针 对具体的环境将公共利益具体化,基于政府“经济人”假设将政府的监管行为纳 入经济运行效率分析的框架,则有助于克服公共利益论的上述缺陷。 2 俘获论( c a p t u r et h e o r yo fr e g u l a t i o n ) 该理论是2 0 世纪6 0 年代产生的一种观点,认为监管本质上是被监管者通过 寻租竞争利用国家权力转移社会资源的一种工具。监管作为一种规则被某个行业 所获得,它也就按照这个行业的利益来设计并运行。如诺斯认为“管制通常是产 上海入学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尉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业自己争取来的,管制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管制产业的利益服务的。”马沃 ( m a r v e r ) 和泊斯汀( b e m s t e i n ) 创立的监管机构生命周期理论进一步解释了监管机构 逐渐为被监管者所利用的过程:政府监管的出发点始于保护公众利益,被监管者 最初可能反对监管,但当他们对立法和行政过程逐渐熟悉时,就会行动起来,对 监管当局施加影响,通过法规和行政工具达到取得或维持更高收入的目的,被监 管者成为监管的支持者或竭力维护者,最终监管演化为对被监管者的僵化保护, 随至走向衰亡。这样,监管的实际效果往往偏离于政府宣传的监管效果,也远不 像传统监管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有效。 但寻租论的解释是不全面的:它无助于解释除被监管者之外的其他利盏集剧 对监管施加的影响;忽视了社会公众确实从监管中得到好处的事实。 3 经济监管论( e c o n o m i ct h e o r yo fr e g u l a t i o n ) 乔治斯蒂格勒( g e o r g es t i g l e r ) 于1 9 7 1 年发表的经济监管论开辟了用微 观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分析监管的新视角,并因此获得1 9 8 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 核心观点是:监管是响应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具体观点为:监 管是利益集团为了增加自身收入,通过国家权力从其他利益集团手中重新分配财 富的途径;监管者将选择政治支持最大化和反对最小化的政策,但没有证据说明 该种选择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监管是一种商品,被监管者向监管者支付的活动 经费、竞选经费等是监管的购买成本;各利益集团受到的保护程度不同,它取决 于一国的政治、法律、行政传统以及各不同社会和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因为大 集团的组织成本过高且人均受益较低,有强烈偏爱的小利益集团更有可能从监管 中受益,能比人数众多的消费者更好地给立法者提供政治支持。 虽然经济监管论在直观上颇具吸引力,但在经验上却难以验证,因为把蠊管 的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数量化来衡量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是很难的。 4 程序论( p r o c e d u r et h e o r yo fr e g u l a t i o n ) 西蒙( s i m o n ) 在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理性程序性 标准,即对既定的结果,只要对行为进行了适当的考虑,保证行为程序的理性, 结果就是可接受的。与此相对应的是结果理性,它强调结果符合目标性,而不在 意产生这一结果的行为程序。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人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无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出版社,1 9 9 1 年,p 1 8 8 。 6 上海人学论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法按照结果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只能依靠采用某一理性的程序来减少不确定性 程度,因而应以程序理性代替结果理性进行研究;丹尼尔f 史普博指出,传统 意义上对监管的研究过于狭窄,监管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监管下市场的均衡,也 包括行政过程,即监管学研究的应是监管过程及作为其结果的市场均衡。“ 会计信息是受会计规范约束的,不同的会计规范下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会 汁估计与判断的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异,由此而产生的会计数据可能有着天壤之别, 至今,会计中的这种差异还是存在着,而且近期也无法消除。人们对会计现状的 这种容忍,只能归结为人们对于程序公认性的认可。首先是剥会计数据生成过程 的认可。从实践上看,会计数据的生成要严格遵循既定的程序进行确认、计量、 记录和报告,程序的错乱足以导致会计信息的扭曲。只要会计信息是依照程序生 成的,会计信息就是公认的,就能够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其次是对会计准则制 定程序的认可。从7 0 年代起,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安排和制定过程引起了越来越多 的学者和业界人士的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影响。会计 准则的制定权安排和制定程序是政治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股潮流促使了专职 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 a s b ) 的成立。该机构的设立框架 和准则制定过程中所采用的充分程序( d u ep r o c e d u r e ) 都体现了程序性控制在会计准 则制定中的重要作用,f a s b 成效的显著也充分体现了程序性控制所产生的实质性 效果。 但是f a s b 也时常遭受政府和公众的批评和压力,这说明,“仅靠程序性的修 修补补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允当的程序仅是有效结果的保障环节之一。 经济学中的上述四种观点分别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监管 的着重点。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也由于价值观念、社会制度、政治和文化之间 的差异,既有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是相对的。现实中的监管是复杂的结合体, 单纯强调某个方面都有失偏颇。有效的监管应是各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公共利益 是监管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厂商等的介入是监管中应考虑的利益集团的影响:供 求关系可以提供监管有效性分析的逻辑框架;而由于政府行为的复杂性,在供求 模型中应增加对利益集团政治影响和政府行政程序的考虑。 丹_ 已尔f - 史普博,余晖等译:市场与管制,l - _ 海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p 2 5 。 参见谢德仁: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上海人民出版祉,2 0 0 1 年7 月,p 1 8 2 。 斯蒂芬 泽弗、贝拉g 德兰主编夏冬林等译: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问题与争论,经济科学“ 版社,2 0 0 0 年1 月,p 1 4 。 7 上海大学沦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2 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理论基础 首先会计信息监管有助于改变私人信息搜寻非合作博弈之“囚徒困境”,降低 信息成本,节省社会资源,降低股票市场的运作成本;而会计信息生产、披露的 垄断性、外部性以及公共物品属性造成的信息市场失灵也决定了需要政府作为监 管者来弥补市场的缺失;另外,会计信息分布的非对称性理论以及有效市场理论 也从有效实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高市场效率方面说明了对信息披露进 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2 2 1 私人信息搜寻的非合作博弈 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一个古老的命题,理性经济人的行为总以个人利 益最大化为目标,博弈论是在这一命题基础上发展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的。然而个体理性行为并不一定是集体理性,相反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这是个体非合作博弈所带来的一种后果。在信息搜寻问题上,理性的个体在搜寻 信息时,也总是基于个人成本效益原则,但个人追逐效用晟大化的行为是否一定 导致的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呢? 下面我们从个人信息搜寻的非合作博弈所导致的社 会福利的损失来探寻会计信息监管的必要性。 假设证券市场中有甲、乙投资者,均持有a 和b 两只股票各n 股,假设交易采 用直接换股的形式。设有某一会计信息的如台,a 股票会上涨p 1 元,b 股票会下 跌p 2 元,不妨设有p l p z 。投资者将有两种策略选择,是事前进行信息搜寻,但 需支付信息成本c o 元,二是不进行搜寻。则有图2 1 所示博弈矩阵图: z 。 不搜寻( w ) 田 搜寻( s ) 不搜寻( w )搜寻( s ) n ( p 1 p 2 ) ,n ( p l - p 2 )一2 n p 2 ,2 n p i c o 2 n p l c o ,一2 i l p 2n ( p l _ p 2 卜c o ,n ( p 1 冲2 ) 正。 图2 - 1 会计信息搜寻博弈矩阵图 有三种可能博弈策略组合发生: 1 w w 策略组合。双方均不搜寻,不进行换股交易,双方的收益均为n ( p l - p 2 ) , 熬个社会效益为2 n ( p l p 2 ) 。 2w s 策略组合。搜寻者按1 :1 的比例换出b 股,而换入a 股,由于不搜寻 者不知情,换后本期效应没有改变,又假设不考虑交易税费,他将同意搜寻者的 8 上海大学论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换股。这时,搜寻者的收益为2 n p l - - c o ,不搜寻者的收益为- - 2 n p 2 。整个社会效 益为2 n ( p l p 2 ) - - c o 。 3 s s 策略组合。甲、乙都搜寻,但因彼此都知情无法实施换股交易,双方收 益均为n ( p l p 2 0 ,整个社会效益为2 n ( p 1 p 2 ) - 2c o 。 但在上述模型中,博弈的最终结果是s s 策略,形成纳什均衡。从整个社会效 益来看,s s 策略是最不幸的,甲乙都在信息上进行了过量投资,这属于一个典型 的“闲徒困境”。如果信息纯粹服务于交易的话,那些信患搜寻者的私人价值最终 以牺牲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而使个人受益,因为信息搜寻成本的存在,投资者整 体面对的将是一个负和博弈,导致“个体理性”与“合成谬误”冲突发生,造成 社会成本的无谓增加。而要改变这种困境,一个直接思路便是促使投资者之间达 成协议。均不开展私人信息搜寻,以实现理想的w w 策略组台,但这种协议将因 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的高昂而难以执行。相反,一种可行的方案便是将会计信启、 公歼披露,抑制私人信息搜寻的动机。亦即以制度的方式强化对信息的监管。尽 管监管需要付出成本,但相对于无数投资者进行信息搜寻所付的高昂成本而言, 会计信息监管无疑是提高股票市场信息效率,节约社会资源的最往手段。 2 2 2 证券市场信息失灵 市场有效配蜀经济资源的最优状态是帕累托效率状态o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 ( m a r k e tf a i l u r e ) 就是指市场不能有效率地配置经挠资源。证券市场回样存在市场失 灵的情况,失灵的原因则主要在于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的存在。其主要表现 就是信息供给不足和垄断性定价。为了减少市场失灵的影响,需要政府作为监管 者来弥补市场的缺失。 1 垄断 垄断一般指少数大企业联合起来,对某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 场实行控制或独占。在垄断的情况下,由于产量是可操纵的,因而为了获取超额 垄断利润,垄断企业往往人为地制造供给不足,以抬高销售价格,进而实现利润 最大化。就会计信息的供给而言,它带有垄断性特征,企业是自身信息的独家提 供者,虽然管理层有自愿披露的动机,但由于会计信息的钤部性使得会计信息供 给不足。如果不对其进行管制,就会为压缩信息的生产并进行垄断性定价创造了 即资源配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在任何一个人境况不变坏的情况f ,使任何一个 的境况变好。这情况h 胄希完争竞争市场中,当产品价格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时才存在。 9 l 海大学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机会,从而造成交易成本。提高,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2 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 e x t e m a l i t i e s ) 和公共物品( p u b l i cg o o d s ) 。的性质 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外部性分为两类:披露内容和时问所引发的外部性。就披 露内容而吉,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会被竞争对手利用来采取相应的应对策 略,从而使披露者丧失竞争优势。即使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适用同样的披露规则 但非上市公司却可以不受这些规则的限制,上市公司仍然被置于因披露而导致的 不利境地。为了规避由于披露所导致的外部性,上市公司可能会拒绝充分披露信 息;就披露时间而言,时间上的外部效应是指与同类企业相比,披露的先后将刑 对方的股价产生影响。一般先披露者股价调整比较大,后披露者因人们对前者的 预期,使后者的股价调整幅度较小。有关的实证研究结果已经证明,有好、坏不 同消息的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的披露时间上存在愿意提早和故意拖后的差异。信 息披露时间差异而导致的外部性会增大优劣不同的上市公司在披露时间选择上的 随意性。出于信息生产的外部收益很难内部化,使得私人边际效益小于其社会边 际效益。丽企业只会生产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的会计信息量( 所以不 排除企业有自愿披露的动机) ,因而仅仅依靠市场会造成会计信息供给不足。 对上市公司而言,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它具有公麸产品所必 备的两个要素: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从会计信息的非排他性而言,会计信息 经披露便成为公开信息,不能排斥他人的免费消费;从会计信息的非竞争性而言 个体对会计信息的消费不影响和干扰他人的消费。而公共产品又是一个与外部性 c o a s e 把交易成本划分为搜寻成本( s e a r c hc o s t ) 、谈判成本( , n e g o t i a t i o nc o s t ) 和监督成本( m o n i t o r i n g c o s t ) 。 外部性,即某个经济主体生产和消费物品及服务的行为刁i 以市场为媒介而对其它经济主体产生的附加效府 的现象。外部性导致私人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背离及非最优化贽源配置的后果。当私人边际成本 小十社会边际成本时产生供给过剩,而当私人边际成本太于社会边际成奉时就产生供给不足。 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多人享用,并月其供给成本与享用效果并不随享用人数的变化而变化。i 扫于 公共物品无法排斥未付费者的消费或排斥成本太高,生产者成本无法得到补偿而缺乏生产激励,导致生产量 小于需求量,产生市场失败。增加供给的方法是为公共物品生产者提供补贴等。 详见陈向明: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嚣及时性研究,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 0 0 1 年,p 2 7 。 许多学者把会计信息假定为公共物品进行分析如冈尼蒂斯和多普奇( 1 9 7 4 ) 。虽然也有学者认为会计信息 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商品之间,如l ;i = 茨和齐默尔曼,1 9 8 6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人们并不认为会计假i 息( 主 要指对外披露部分) 是私人商品。笔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会计信息的双重属性,但在分析会计信息市场失 定时,主要从其公# 物品属性的角度出发。 f 竞争性是指公共产品的消费方面,个体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或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1 f 排他性, 是指公共产品的生产省无法排斥他人对该产品的使用或者是排他的成本高昂而使排他成为不司能。 但由于会汁信息影响到股价的变动,若能先于别人获取信息,则可在股价变动前做出有利决策,吲而从这 一意义上说,它具有竞争性。这一先于他人获得信息的作法实质上是内幕交易,它有违股票市场公平原则吲 m 足被各国证券立法列为禁止之列。这样,卜市公司成向外界同时披露会汁信息,如此,会汁信息则具有非 竞争性的特征。 0 上海大学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裙政府瞌管相关问题研究 相互联系的概念,它往往带来负的外部性。由于公共产品生产成本的独占性和效 益的非独占性,私人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往往是缺乏效率的,容易导致信息供给 的不足。要解决会计信息供给不足,要么由政府对会计信息生产单位补贴使社会 效益内部化,要么由政府强令其生产足够的、符合一定标准的会计信息,当今, 世界上通行的模式一般是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 2 2 3 会计信息分布的非对称性( i n f o r m a t i o na s y m m e t r i c ) 支持会计监管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获得市场即使是不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 也无法达到的一些特定的社会目标。证券交易所一直关心如何定义“公汗的报告” 和对投资者的保护问题。资本市场的公正性是一种基于公众利益的观点,这种观 点假定只有当所有的( 包括潜在的) 投资者拥有获取相同信息的同等机会时,股 票市场才是公正的,即所谓的“信息对称”。因为信息分布得越广泛,资本市场的 竞争就越充分。 由于社会结构的层次性、利益主体的有限理性( 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f | 的差 异】、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严重分离以及公司治理上的不足等等,决定了上 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 ,信息不对称形成的“道德风险”( m o r a l h a z a r d ) 干 j “逆向选择”。( a d v e r s es e l e c t i o n ) 最终会导致市场的缺陷,导致效率损 失。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进行强制披露就是试图防止那些掌握了不对 外公开信息的人们利用这些信息谋取私利,因为这种行为有损于投资者对资本市 场公j 下性的信心。 2 2 4 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是由美国的法玛( f a m a ) 提出的。法玛认为:在一个充满信息 交流和信息竞争的社会里,一个特定的信息能够在证券市场上迅即被投资者知晓, 随后,股票市场的竞争将会驱使证券价格充分且及时反映该组信息从而使得投资 者根据该组信息所进行的交易不存在非正常报酬,而只能赚取风险调整的平均市 场报酬率。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每一种证券的价格都永远等于其 投资价值,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该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 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从而使得帕累托最优的交易刁;能实现,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根本卅;存在交易:信 息不对称按照发生时间,可以分为在当事人签约之前发生的不对称和签约之后发生的不对称。前肯称为逆向 选择,后者称为道德风险。 a k e i l o f ( 1 9 7 0 ) 通过其著名的1 日车市场模型( ( l e m o n sm o d e l ) 论证r 这一观点。 1 l 上海大学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相关问题研究 的前提条件之上的:( 1 ) 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状态,没有垄断和操纵行为;( 2 ) 资金可 无阻碍地流动,任一经济主体可按市场利率水平借贷所需资金,资产完全可分割, 市场磨擦成本即交易成本足够小,市场参与者面对同时、同质的完全信息;( 3 ) 所 有市场参与者均为理性的,从而形成合理预期、追求效用最大化而积极进行信息 收集和处理。然而,这一系列的近乎完美的假设,在现实很难完全得以满足。结 合实证研究,学术界把证券价格对各种信息反映程度的不同,将证券市场分为三 种类型:一是弱式有效市场( w e a k f o r me f f i c i e n c y ) ,证券价格被假设完全反映包 括它本身在内的过去的历史的证券价格;一是半强式有效市场f s e m i f o n n e f f i c i e n c y ) ,所有公开的可用信息假定都被反映在证券价格中;一是强式有效市场 ( s t r o n g f o r me f f i c i e n c y ) ,在这种形式的假设下,所有相关的信息( 包括内部信息和 公开信息) 都在证券价格中反映出来。 有效市场理论所描述理想状态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严格的前提条俐:之e ,办即 要实现市场有效就须同时实现信息公开的有效,信息接收的有效,信息判断的有 效,信息的接收者依照其判断实施投资的有效,丽这些条件在现实中不会自动满 足。市场有效性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各种与证券市场相关的信息在披露、传输、解 读和反馈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信息披露是全部问题的起源,也 是其中的关键。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披露或进行虚假的披露,即使信息在 其传播、解读和反馈时不发生任何问题,投资者也不可能获得进行投资决策所需 的有关证券价值的足够信息,或者获得的是虚假信息,从而投资者的决策就不可 能是有效的决策,由此形成的需求就不可能是合理的需求,由此形成的价格就不 会是有效的价格。而价格信息是证券市场资本有效配置的内在机制,价格的无效 将导致市场的无效。因此,要实现市场的有效就是促成现实中市场有效实现的条 件,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促成信息公开的有效,正是基于此,有效市场理论的运 用为政府对证券市场效率的干预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 础。 2 3 管制与非管制之争 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管制与非管制之争实质就是政府干预与自由经济之争。自 本世纪6 0 年代以来,有的学者对该信息强制披露制度的存在价值发起了挑战,他 们对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