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游戏性网络成瘾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游戏性网络成瘾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游戏性网络成瘾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游戏性网络成瘾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游戏性网络成瘾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壤士学短论史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摘要 专少年嚼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严耋麴教育、家庭孝鞋挂会目题,寻找窖双的、敏 感的生瑗诊断指标和探讨其脑机制具有驻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巍采用事件相 关电位技术对游戏性网络成瘾者进行了实验研究。被试是2 8 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考, 其中1 4 名成瘾者,1 4 名非成瘾者。刺激材料为纯音,诱发p 3 和n 1 。为研究成瘾 者戒断状态下的事件相芙电位变化,对成瘾组被试剥夺成瘾行为7 天之后重复兢次 实验。 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游焱涟网络畿瘾者酶感觉寻求量表总分帮三个分缝痰分( 潮激帮营险寻 求、经验寻求、单调厌恶) 均照著高于 成瘾撩,说明他们可能具有较高的感觉寻 求久赣特厦。 第二,游戏性网络成瘾者按键反应时低于非成瘾者,而且在行为剥夺后反应时 鞠显溪麓。说麓在竞残按键幸筝敷露减癔卷爱应较为敏捷,毽若壅瑷戒辩症狡,筵藐 力明显降低。 第三,游戏蛙网终残癔者豹犸浚瀛较低,露显囊夺冀戏瘢孬秀爱变褥甏糕。 此结论提示:网络游戏成瘾彳予为可能损害成瘾者对信息的深加工能力;剥夺成 癔霞为藤成癔纛可能出现残紧瘀姨,导致其认知热工戆秀进一步降低。 第三,游戏性网络成瘾者的n 1 波幅较低,而且剥夺其成瘾行为后变得更低, j 鲑:维论提示:网络游戏成瘾弦魏可能损害成癔考对傣息的感知能力,弓l 起其注意 力下降、朝向硬应减弱、脑皮质唤醒水平降低;剥夺成瘾行为后成瘾者可能出现 戏断症状,导致英感知能力进一步降低。 关键谒:网络游戏成癔;行为剥夺;事件相关电位;p 3 ;n l a b s 毫r a c t 均u n 班n g s 秘e tg a m ea d d i c t i o 珏h a sb e c o m 赫g _ h es 谢o u se d h c a l i o 蝴毛f 抽i l ya n d 鼙淡莲e 垂yp 髓l e 糙s ,毯珏d i 赶g 母毽e 娃i 擎e 黜ds 镶l i v ep s y c 魏幽g y 矗i 盎擎l o 辩i 珏d e x 鞠d d i s c u s s m gi t sb 蜥n sm e 拍a n i s mh a sm e 椭p o n a n tt h e o f e t 盍c s 蛐d a l i z i n gm e 锄g 撕s 黼a 斌n s 搴銎鬏p c e 弛o l o g ye x p i 西珏g 蛙掉2 8 狂眭吨d d 积妇。强扭w 毯穗蠛毛鑫靶1 4 a d d i c t 主o n c r sa n 娃1 4n o m a d d i d i 粕e i s 匍嘛s t i m t l l a l i n gm 纳e r i a 圭主sm a n - 堇n a d e u n 血 傩叛l | p 莲f a 面辩i 赫i 犸,勤黻d i 耋暾鞠i n 镣拄s 主童ys 。社娃蠡纽娃糕n 1 甄。辅样| o f c s 髓f c l 娃n gs e 赶s ed e p 糊曲喀p b e n o m 黜a n lc o 蟠硼毽mj n d h c 迅舀涮黼豌塔柳i c e , l 箍| c a 董2 0 趣涎l l 圭e s 。轨砌嚣蛔瑚# 甜醺囊塔鑫砖螽c l 量。郸奄悠瓤e k e 醚蠖l yc 蠹撞挂g 暑, i 矗d h 商瞩f e 蟠l 嚣gp 3a 矬dn lw 氛雌氇e 蟠d 蕊麟e 搭w e 玲d e p 南e 醚7 矗y s 弧i se ) 警钟l 雌e n th 聪t h e 茧。戚铘p 拯g d u s i o 辣s : 矬s 氇e 鬈e n e 越掉鞠溉鑫珏纛随e 。氆v i d 纽gd 鲧强蠡瓣站i 移f 龋n l 转罄e 辩涵曩a t $ 勰d a d v 豇i t t l 黼 s e 熊如舀尊x p 鲥锄。es e e 蜘g a 媳d h 嗽l d m m 魏b o m h a 嗡 o fl l l e 嚣髓- 弱氆西髓螂s e 赣s e e 斌g 氆e a 翱托王弧越e 西e 嬲yh i 豳娃强a 珏氇en o 小勰镬e o 稚e 塔, w h i c hs h m 铲t h a tt h e yh a v 罄v e r yh i g hs e n s es e e l d n 皋p e r s o n 甜i t yi i l c 场船 s 钱论硅建n e 垂_ 丽d 至髓酗酶e l s 嚣贰:耋i 耄。爱g y 弭翳孙w 疆趣黼秘。玲a 采重i 醴幻搿髂瘟如爨龆s e c 薹酬yw h 盟m e y 、e r e 触p d v co ft 1 1 i s 删o n ,w 酗蠊谢删n a l en d - a d d i c i o n 粥r c 蜘t o 妇y p f 铺s 主s f a s 海髓氇弧搿4 攮c i t y 越l d g w 拄e l 髓f l y i f a 辫地a 娃珏g 辅坛或s 舅列l o 采 霹潮,珏e t - 建翻主c t i o n 龆s p 3 鞠警瑾n d ei sl o a n db e 。疆m el a 辅惯w 酶巍d e p 西v 穗o f 箍癌镬醺熊,撼n 圭:摊e 蠹鑫砖鸯妞砖d 溺勰畦戤i 张蜡珏e l 鬈啦。差聩颦b e 魏黻a g e 搬蠢e l i 髓e f s 辫o c s sc a p 嶷c 耋哼毫。妇董b r m a 珏驰。蕊氆嚣。疆嚣h 鞠委氆尊藉e 耋- 矗d i 两e 勰w h o w e r ed # p 虹v eo fa d d i “i o n c 睁h 糙a p p e 糖诬ga l t a c 耋s y m p t o m ,帕i c h 黼s 堪t 攮啦e 8 d 基蕊糊e f s 。o 群i z ee 颦a c i 专y 臻雕el 。w e 氧 f o u n h ,n e t 啮d d i c t i 渊e r s n la m p l i t u d ei sl o w a n d 执龆m el o w e rw h e nd e p r i v e 娃o f a 鼹i c 畦雠,证魏把珏珏s :髓锶e 萎a n d ,氆e 矧d c 主i o n a la 酬。辣蜒酩g a m e 墩矗拍ed 魏撑鑫蓦e a d d i c t i o n e r s ,s e n s ec a p a c i t y 沁i n f o m l a t i o n ,b 痂撼h i sa t t e n t i o nf a l l ,t o w a l dr e t i o n w e a k e 娃a n db 鞠惦c 。娃e x 越翻l s ol e v e l 挑畦轻e e 弧穗eo 蜘e r 量| 强娃,t k 羹e 童- 咎d d i c t i 姻躺 c o u l da p p e a r i n ga t t a c ts y m p t o m ,w h i c hr e s u l ti nt h ea d d i c t i o n e r s s e n s ec a p a c i t ym o r c l 掰拢 融,w 州s 翳t 嚣雌e 鑫黼圭c l 魂;嚣龋。珏莲e 掣娩;拣p ;p 3 ;n 盖 硕士学值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1 研究背景 1 前言 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的普及,一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网络成瘾 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危害不亚于酗酒和赌博成瘾的心理障碍( 林琴等,2 0 0 5 ) 。 网络成瘾者以青少年居多,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沉溺网络不能自拔,以致厌学一逃 学、辍学、弃工,甚至于自残、自杀或走上犯罪的道路( 苏国辉,2 0 0 4 ) 。家庭、 学校、社会要求治理网络成瘾的呼声越来越高,因而引起了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 学等领域众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用“网络成瘾”搜索中文期刊网,从1 9 9 6 2 0 0 5 年1 0 年期间,搜索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专业研究文章5 8 7 篇。而且,大部分都是近 几年发表的,从图1 中,可以看到,在2 0 0 0 年后,对网络成瘾的研究呈急剧上升 趋势,足见此问题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网络成瘾表现为行为上的依赖性,同物质依 赖性成瘾( 如吸毒、酒精滥用等) 相比,其心理依赖性应该更强烈,因而,心理学 理应成为研究网络成瘾的主导力量。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成瘾”( i n t 锄e t a d d i c t i 衄) 概念的就是心理学家磁m b c d ys y 0 岫g ( y o u n g ,1 9 9 5 ) 。国外对网络成瘾 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雷厉,2 0 0 3 ) ,但在国内,围绕这个主题相关的心 理学研究还很少。在上述统计中发表在心理学类杂志的文章只有6 0 余篇,所占比 例仅为1 0 左右,而且其中有相当多属于教育学类的、描述层次和主观解释倾向的 文章,缺乏真正意义上心理学的、实证性的、探讨内在心理机制的、深入性的研究。 2 0 0 照 i5 d 数1a o l9 ,6l ,8z a o a2 0 0 2z 0 0 4z d 0 5 年份 图11 9 9 6 2 0 0 6 年发表的网络成瘾的研究文章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匿名性( a n 。n y m i t y ) - c 便利性( c o n v e nie n c e ) 网络成瘾 e 逃避现实( e s c a p e ) 图2 关于网络成瘾的a c e 模型( y o u n g , 9 9 6 ) 图3 网络成瘾的阶段模型( g r o h o i ,1 9 9 9 ) 关于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国外目前主要有三个模型:a c e 模型( y o u n g ,1 9 9 6 ) ( 图2 ) 、阶段模型( g m h o l ,1 9 9 9 ) ( 图3 ) 和认知行为模型( d a v i s ,2 0 0 1 ) ( 图4 ) 。分析这 三个模型可以看出,y o u n g 曾提出“究竟是网络使人上瘾,还是有成瘾癖的人在使 用网络”的问题,他这里所说的成瘾癖含有某种人格特质或天生的气质之意( y o u n g , 2 裟辩 1 9 9 6 ) 。d a v i s 的“心理病理学因素”也包含了瘸态人格的因索( w o o d s ,2 0 0 0 ) 。但他 翻均没鸯蹙律提到玺爨糗裁熬翊题。众多静研究发瑷,鄹络残癔者具有一楚稳定貔 人格特餍如敏感、抑郁、脆弱、多疑、兴趣擎、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 差、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自我评价偏低等( y o u n g ,r o g e r s ,1 9 9 7 ;k o ,c h i h h u n g 瑚e ta 1 ,2 0 0 5 ;张锋等,2 0 0 3 ;林琴等,2 5 ;麻爱华等,2 5 ;姚毅,2 5 ; 罗康玲等,2 5 ) 。瑗程,大多数学誊已经不孬爱辩久捂穗袋霹能存在玺疆蒺疆静闯 题( b u 烬e r ,1 9 9 7 2 0 0 1 ) 。国内一些临床工作潜尝试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来治疗网络成瘾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提示网络成瘾者可能有中枢神缀系统的改 变( 蘩巍,2 4 ;罗壤玲等,2 5 ) 。霆就,我稍雉凝,曩终戏癔者也可戆存在菜耱 生理枫秘。 豳4 病理魏拦联网使用静鼋夭箱一行为模受 关于网络成瘾,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统一的分类标准。不过,相关调查结果显 示,不阂类型瓣藏瘾溪在天日学交潼j 罄久揍转溪主毒在显著豹差异( 逗聪,凌霄, 2 0 0 5 ) 。因而,如果锻所有的网络成瘾者笼统烟为一类,或在一项实验巾不加区分 的把各类型网络成瘾者作为同质被试是不可取的。来自一烘调查的结果( 冯聪, 2 5 ) ,结合临床心理咨询实践观察,我们发现对青少年危整最大、所蠢魄铡最高 斡是瓣终游戏成滤。 事件相关电位( e n t r e l a t e dp o t e n t i a l s ,e r p ) 是指与一定心理活动( 攀件) 相 3 顾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关联的脑电位变化,它具有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能对心理加工过程进行分段记录 和分析。而且,随着头皮记录电极设备( 如电极帽) 的不断改进,它的空间分辨率 也大为提高。e r p 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心理活动脑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研究就是采用e r p 技术来探讨游戏性网络成瘾的脑机制。 1 2 研究意义 1 2 1 以往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从上面对研究背景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以往对网络成瘾的研究至少存在三点局 限或不足: ( 1 ) 既往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是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或通过因素分析探讨网络 成瘾的影响因素,还没有深入到对网络成瘾形成机制的实证或实验研究层面。 ( 2 ) 既往的研究把网络成瘾现象都概括在一个网络成瘾架构下分析,好像所有 的网络成瘾者具有同质性。事实上,不同类型的网络成瘾者在行为表现、人格特质 上均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需要更深入的、针对网络成瘾具体类型的研究,而这样 的研究还很少。 ( 3 ) 研究证明,成瘾现象是与脑功能密不可分的( 姚毅等,2 0 0 4 ) 。而国内对网 络成瘾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还未见报道。 1 2 2 本研究的意义 ( 1 ) 寻找游戏性网络成瘾者的事件相关电位指标有助于揭示游戏性网络成瘾者 的脑机制。 ( 2 ) 特异性的事件相关电位指标可以考虑作为游戏性网络成瘾者新的、可靠的 诊断指标。现在的诊断都依靠自陈量表,因为社会称许性等原因,自陈式量表的诊 断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测量事件相关电位则较之于量表更为客观可信。 4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2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2 1 网络成瘾的分类研究 有很多调查研究试图揭示网络成瘾和人格特质的关系( y o u n g ,r o g e r s ,1 9 9 7 ; k o ,c h i h h u n gm de ta 1 ,2 0 0 5 ;祝丽玲等,2 0 0 5 ;罗康玲等,2 0 0 5 ;麻爱华等, 2 0 0 5 ;徐勇等,2 0 0 5 ;王景芝,2 0 0 5 ) 。综合这些研究来看,网络成瘾者突出表现 出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例如敏感、抑郁、兴趣单一、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 制力差、性格孤僻等。但同时,也有研究者指出,不同成瘾类型者在一些人格特征 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杨文娇等( 2 0 0 3 ) 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中网络成瘾主 要存在三种类型: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信息下载成瘾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在网络 成瘾各类型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网络游戏成瘾者在感觉寻求量 表上得分较高。冯聪等( 2 0 0 5 ) 的调查也显示:男、女大学生在网络成瘾问卷上得 分有显著差异,商务类、游戏类、交友聊天类内容偏好得分与网络成瘾问卷总分有 显著正相关,视听娱乐类与网络成瘾问卷总分有显著负相关,游戏类、交友聊天类、 信息类、视听娱乐类内容偏好程度对网络成瘾问卷总分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不 同类型成瘾者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可能预示着一个假设:不同类型的网络成瘾者, 其成瘾机制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网络成瘾研究不应该仅仅是将所有的网络成 瘾现象都概括在一个网络成瘾架构下进行分析,还应针对网络成瘾具体类型作些更 深入的研究。 2 2 游戏性网络成瘾的诊断 杨文娇( 2 0 0 3 ) 和冯聪等( 2 0 0 5 ) 的调查还显示:游戏性网络成瘾在所有网络 成瘾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f b r a i ne ta 1 ,2 0 0 5 ;t r o n e r ,a d r e w , 2 0 0 5 ) 一致。国内的一些研究发现,因网络成瘾而失学甚至犯罪的青少年中,游戏性 网络成瘾是主要原因( 王景芝,2 0 0 5 ;孙涛,2 0 0 3 ) 。由于“网络成瘾”在界定上 存在争议,目前尚无一种为官方所认可的科学的诊断标准。美国心理学家瞄m b e r l y y o l l i l g 为了研究的需要曾依照d s m i v 中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修订了一个1 0 个题 目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附录1 ) 。该诊断标准包括1 0 个问题,有“是”和“否” 两种选项,如果选择“是”超过5 项,就可以被诊断网络成瘾。这一标准虽然显得 5 简单,但被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辫和临床工作嚣所采用。 凌国癍,已缎公开发表或修订瓣网络成癔分类诊断终爨表缀少,必蠢华中科技 大学溺治金教授放其学生扬文娇( 2 0 0 3 ) 邋避闯卷调查,避行探索性潮素分拆锸定 了一个由三个维发( 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信息下载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 构成的 综合闯卷( 附录2 ) ,该问卷具裔较高盼信效发。问卷采用5 级记分,得分超过均值 豹l 。5 夺标疆差繇霹诊瑟。 2 3 游戏性网络成瘾的人格特质 羧索孛英文麓礴数据痒,筠没奏鼗舅装予箍络戒瘾密事终穗关毫斑方瑟豹文 献。从哪里着手来选择我们要测缀或观测的e r p 指标昵? 我们拟从人格特质来考虑。 国外对感觉寻求( z u c k e r m a n ,1 9 9 1 ) 的研究较为成熟( r o b e r t ,e ta 1 ,2 0 0 3 ) 。 z u c k e r l l l a n 认为感滋寻求是探索惫异的具有粼激性情境的人格倾向,怒入静基本特 往之。它一般怒黻欲望和雩亍为韵机出现,一显特定的祷壤雩| 发,裁客器镬个钵怒 于一种激动的情绪状态之中,袭现出个体想骤达到某些目标的期望( 陈仲庚,1 9 8 8 ) 。 国内的一些调查也鼹示了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网络游戏成 癔蹇分维在感觉蠢求量表上骜分较裹,舞终游戏或癔嚣分缀在感爨寻求茨势量表 d i s ( 豢抑制) 与b s ( 单调厌恶) 上的得分与弼络游戏成瘾低分组的得分存在显著往差 异。 述有研究发瑗感觉寻求与浆些e r p 指栋有关( 许鑫等,2 0 0 2 ) 。谗鼹等钡l 试了 大学壅感觉寻求赦m mpi 入格特征,分掰长潜茯麓骄激诱发电键( p l 、n 2 等) 与感擞寻求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高、低感觉抖求组在轻躁狂、抑郁的 分量波得分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p o0 1 ) ,黼感觉寻求组的抑郁得分较低,轻躁狨 褥分较蹇,瑟羝感觉寻求缰爱与之捐反。 2 4 网络成瘾的脑机制 针对或癔瓣大霪磅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糖忝了药物辩受、敏感、镶羧、隘及擞 药反廒的生理机制。但在各种成瘾问题中,除了药物成瘾外,还有各种行为成瘾。 二者棚比,后者的心理依赖成分更为突出。谶年来对赌博、饮食等非药物成瘾的研 究发现,幸亍为成瘾与药物成瘾帮涉及到了边缘中脑多巴胺系统( m e s o l i m b i c d o 套黼i n es y s t 蹴麓强s ) 等验雨神经舔鼹豹活动,这表臻各耱戏癔阉题可戆有着 共同的关键机制。网络成瘾没脊受到摄入物滕的影响,是一种更为单纯的行为成瘾, 6 顽士举住论文 m a s t b r st h e s i s 故其依赖状态的形成主要是心理机制所致( c h i e n c h o u ,2 0 0 0 ) 。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意识到,成瘾在脑机制上既非是一种单纯的行为问 题,也非是一种简单与戒断症状关联的急性疾病,而是一种慢性而反复发作的脑疾 病。临床表现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和深加工能力降低。科研人员使用多种方法从基 因、分子、神经解剖、脑功能、行为和社会等多层面对成瘾问题进行研究。过去认 为只有药物、酒精等化学药品才能引起成瘾,而i 临床和实验室的证据表明:行为同 样可以成瘾。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t h ed i a g n o s t i ca n d s t a t i s t i c a lm a n u a l o fm e n t a ld i s o r d e r s f o u r t he d i t i o n , d s m i v ) 中就增 加了病态性赌博( p a t h 0 1 0 9 i c a lg 硼b l i n g ) 一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无论是 物质刺激还是心理体验都可以通过脑的奖赏系统引起脑内的改变,这种药物以及行 为造成的大脑长时程损害( 1 0 n g t e r md 锄g e ) 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功能性磁共振( f 豫i ) 对赌博成瘾者、酗酒者的研究发现,与相应成瘾行为有 关的刺激物可以诱发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的活动改变,这与可卡因等药物成瘾研究结 果很相似。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 e t ) 研究中,发现赌博成瘾者与酗酒者在相 关成瘾行为信息的刺激下,都表现出了相似的皮层觉醒状态的变化。使用事件相关 电位可以在电生理水平考察成瘾造成的长时程脑损害,尤其是注意、记忆、情绪等 方面心理功能的变化。通过p 3 成分研究海洛因成瘾者和强迫症患者的脑功能时, 发现二者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工作记忆( w o r k i n gm e m o r y ) 损害和注意缺陷。 2 5 游戏性网络成瘾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是随着计算机在电生理学与心理学中的应用而于上世纪六十年 代出现的,它的问世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观察脑内心理信息加工的 窗口。e r p 是在脑电( e l e c t r o e n c e p h a l o g r 硼,e e g ) 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事件提纯的 脑电信号,一般是指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观察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在脑区 所引起的特定变化。四十多年来,它的使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成为研究神经 科学的一种独特方法。 随着成瘾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手段被应用进来。但每一种方法都 有其优势与局限。比如:细胞生化、神经递质等研究可以在分子水平探讨成瘾机制, 但较难分析成瘾的动态形成过程: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f m r i ) 、正电子发射断层 扫描( p e t ) 等研究能够较直观的观察脑区激活的状况,但时间分辨率相对较低, 而且操作成本也相对较高;行为指标、人格特点的研究可以为成瘾行为的干预和预 防提供较直接而便于操作的参考依据,但相对难以控制和不够精细。e r p 方法可以 7 顽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为成瘾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因为它的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无创性的、连续记录脑内 电位活动,而且可以非常容易地达到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这对于研究人体成瘾心 理依赖的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较为直接、客观地反映 脑内心理活动,可以连续、精确地测量大脑对刺激信息的加工过程。由于e r p 方法 可以在被试不做反应的条件下研究脑内信息加工,故在相当程度上不受主观因素影 响,而且可以研究意识下水平信息的加工机制。在以往研究中,e r p 已经应用于语 言、内隐记忆、情绪等方面的研究,并得到了n 4 0 0 、m m n 、c n v 等富含心理学意义 的特征成分,同时也形成一些成熟的实验范式。因此,e r p 方法是能够成功应用到 成瘾心理依赖研究中的。 e r p 中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人脑对刺激产生的早成分,受刺激的物理特性影响, 称为刺激相关电位,主要属于外源性成分,如n 1 ;另一类与人们的知觉或认知心 理加工过程有关,不受刺激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属于内源性成分,如p 3 。国内外 实验研究表明( w 抽gw ,1 9 9 9 ;许晶等,2 0 0 4 ) ,高感觉寻求者在长潜伏期听觉诱 发电位( a e p ,1 0 n gl a t e n c ya u d i t o r ye v o k e dp o t e d a l ) 上表现出显著的强度依赖现象, 低感觉寻求者的强度依赖性则比较弱。高感觉寻求者在间隔2 0 分钟的第二次测试 中,c z 、c 3 、c 4 三个部位的a s f 斜率值均明显减小,与首次测试结果相比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而低感觉寻求者则没有表现出这种差异。听觉诱发电位( 1 a t 曲c y a u d i t o r ye v o k c d p o t e 埘a 1 ) 是指被试接受声音刺激时,在头皮上记录到的由听觉通路 产生的诱发电位活动。其中,潜伏期1 0 m s 内的几个很小的波反应的是听神经和脑 干的电活动,是一种远场电位,称为脑干诱发电位( b a e p ,b r a i l l s t e ma u d i t o r vc v o k e d p o t e n t i a l s ) ;潜伏期1 0 8 0 m s 内的几个波( n o 、p o 、n a 、p a 、n b 、p 1 ) 称为中潜 伏期反应( m l r ,m i 咖el a t e n c yf c s p o n s e ) ,可能起源于丘脑非特异性核团、内侧膝 状体和原始听皮质;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是指给予诱发刺激后1 0 0 毫秒左右开始 出现的一系列波群( 主要包括n 1 、p 2 等) ( s h a g a s se ta 1 ,1 9 9 2 ) 。它与早成分的区 别就在于它不只是对传入声音物理特性的反应,而是受试者大脑皮层对于刺激的意 义和重要性的反应( s h a g a s se ta 1 ,1 9 9 2 ) 。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产生于听觉通路投 射的皮层结构,可代表大脑皮层的广泛激活。当刺激强度增加时,由头皮记录到的 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波幅会随之增加或减小,将此现象称为诱发电位的强度依赖 性( i n t e n s i t yd e p e n d e n c e ) ,并以波幅一刺激强度函数( a s f ,锄p l i t u d es t j l n u l u si n t e n s i t y f u n c t i o n ) 来表示。这种波幅一刺激强度函数表示刺激强度增加时波幅的变化。强度 依赖性的测定( 即a s f 斜率的测定) 是通过最小两乘法在强度水平上对波幅值做一 条直线而获得( h e g c re ta 1 ,1 9 9 3 ) ) 。若这条直线的斜率值较大,则说明具有明显的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1 h b s l s 强度依赖性。间隔2 0 分钟重复测量,计算两次a s f 的差值,就可反应测试者是否 存在快速习惯化现象。 e r p 中p 3 又被称为认知诱发电位( c o g n i t i v ee v o k e dp o t e n t i a l s ) ,它是被试 辨认“靶刺激”时,在其头皮上记录到的潜伏期约为3 0 0 m s 的最大晚期正性波,有 时表现为双峰波形。p 3 的头皮分布广泛,中线部位f z 、c z 、p z 、o z 的波幅一般较 高。p 3 波幅在顶部( p ) 最大,中央部( c ) 次之,也有报道在c 处最大。p 3 的头皮分 布相对集中于顶部中央,而不在各自的感觉投射区,表明p 3 并不是单纯的感觉诱 发电位,而是来源于顶叶深部边缘系统的海马结构的认知电位。关于p 3 的产生机 制,国外研究表明刺激所具有的信息意义是引出p 3 所必需的条件,因其反映认知 活动,其电生理过程很可能不是单一的。 2 6 问题提出 围绕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描述研究已经很多了,这些研究已经勾勒出了网络成 瘾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人格倾向等流行病学特征,可是,国内外还没有找到令 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当然与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过于复杂有关,但其发 生机制不明更可能是制约临床治疗疗效的关键。我们考虑,游戏性网络成瘾者对网 络游戏的依赖是行为层次的表现,其人格特质是心理层次的表现,而在行为、心理 层次下面还应该有生理机制的因素。成瘾行为、人格特质和生理基础之间应该是相 互作用的( 图5 ) 。我们的假设是,如果游戏性网络成瘾者与某种得到研究证实的、 具有特定脑电指标的人格特质相关度较高,那么,与这些脑电相关的e r p 指标就可 能成为我们研究游戏性网络成瘾脑机制的窗口。 生理基础等 图5 成瘾行为、人格特质和生理基础之间的关系 9 本研究拟通过诱发n1 和p3 指标,来观察游戏性网络成瘾者和非成瘾者对刺 激的感受、反皮以及信息的深加工的脑桃制上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假设是: 1 ) 游戏髋网络成瘾者是离感觉寻求者,他们在感激寻求总分和四个分维度( 刺 激和冒险寻求、经验寻求、去抑制和单调厌恶) 上的分值高于非成瘾卷。 2 ) 游戏性嗣络成瘾者的p 3 波幅与非成瘾者相比可能存在蓑异。 ( 3 ) 游戏性网络成瘾者的n l 波幅与非成瘾糟相比可能存在麓异。 l o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3 研究方法 3 1 被试 3 1 1 招募 公开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作被试。招募对象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武汉 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对应征者主试先通过电话询问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对疑 符合要求的志愿者通过e m a i l 发送封感谢信( 附录3 ) 和三个附件:实验程序( 附 录4 ) 、实验协议( 附录5 ) 和被试登记表( 附录6 ) 。感谢信中介绍了本研究的意义 及对被试的要求,实验程序和协议帮助被试了解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其对被试 权利的保障。如果被试在知晓实验基本情况的条件下仍然同意参与,就填写好登记 表回寄给主试。主试根据被试登记表的信息首先和被试的重要他人电话联系,核实 被试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使用网络和玩网络游戏的情况、左右利手、听觉功能、精 神病病史及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使用情况,符合下面要求者正式纳入被试名 单:男性、正规本科生、右利手、听觉功能正常、没有精神病及使用作用于中枢神 经系统药物史。 3 1 2 诊断 预约被试来实验室后,先填写两份问卷:y o u n g 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杨文娇 等的网络成瘾分类诊断问卷。填写好这两份问卷后快速记分,以确诊是否为游戏性 网络成瘾者或非成瘾者。对分值达到诊断要求的被试签定协议书,并测量其感觉寻 求人格特质。 y o u n g 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记分及诊断:该问卷由1 0 个问句构成,每旬均背是、 否”两个选项,要求测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作答。答“是”超过5 项即为 网络成瘾者。 网络游戏成瘾分类诊断问卷记分及诊断:该问卷共有8 题,记分采用的标准是 5 级记分:1 、2 、3 、4 、5 ,选中哪个等级即为该题得分。该问卷总分超过2 5 分可 判断为游戏性网络成瘾者。 感觉寻求量表( s s s v ) 记分及诊断:该量表最初由z u c k e m 柚编制。本实验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所采用的感觉寻求量表是经c a n o n 等人做了少许修改,并由国内王伟等人翻译并投 入使用。该量表具有较好的跨文化可靠性与稳定性。本量表由四个分量表组成:刺 激与冒险寻求( 耵埘u 蛆d a d v e n t u r es e c k i n g ,t a s ) ,经验寻求( e x p e r i e n c es e e l 【i n g , e s ) ,去抑制( d i s i i l l i i b i t i o n ,d i s ) ,单调厌倦( b o r e d o ms u s c c p 曲i l i t y ,b s ) 。每个 分量表有1 0 个项目,每选中与感觉寻求相对应的一项即得1 分,除了计算各分量 表的得分以外,将四个分量表得分相加还可以得到感觉寻求的总分。 通过招募和诊断,共得到2 8 名志愿者参加实验,其中游戏性网络成瘾者和非 成瘾者各1 4 名。根据被试登记表的内容,选择了年龄、学习专业、来源、网龄、 网络成瘾问卷“是”选项和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得分6 个项目,整理出下面的被试基 本情况统计表( 表1 )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在网络成瘾问卷“是”选项和网络游 戏成瘾问卷得分两个项目上成瘾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外( t 值分别为1 1 6 9 ,1 1 8 6 , p 值均 o 0 1 = ,在另外4 个项目上成瘾组和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被试分组 基本达到了均衡设计的要求。 实验结束付给被试一定的报酬。 3 2 剌激材料和数据记录 3 2 1 刺激材料及呈现方式 运用s t i m 软件在电脑上人工生成纯音作为刺激材料,p 3 和n 1 的刺激材料和呈 现方式分别为: p 3 :固定声音强度,变化声调。强度为8 0 d b 纯音,依频率不同生成两种刺激 材料:l o o o h z 和1 5 0 0 h z 。1 0 0 0 h z 为非靶刺激,1 5 0 0h z 为靶刺激。呈现概率:靶 刺激1 5 ,非靶刺激8 5 。刺激呈现间隔1 5 0 0 m s ,呈现顺序完全随机。 n l :固定声调,变化声音强度。频率为1 0 0 0 h z ,依强度不同生成四种刺激材料: 7 0 d b 、8 0 d b 、9 0 d b 、l o o d b 。四种刺激呈现概率各2 5 。刺激呈现间隔1 0 0 0m s ,呈 现顺序完全随机。 3 2 2 脑电数据记录设备 采用u r o s c a n 公司生产的6 4 导脑电记录仪。主要设备是6 4 导电极帽 ( a g a g c l 电极) 、s y n a i i i p s 2 放大器、s c a n 生理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硕士攀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3 3 实验程序 整个实验过程按照标准化的e r p 实验流程进行( 图6 ) ,刺激发生器由s t i m 软 件控制,刺激材料为纯音,被试耳机接受。p 3 实验时,要求被试按指导语作按键反 应,同时记录脑电数据和行为数据。n 1 实验时,不要求被试作反应,只要求注意辨 别四种声音。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 3 1 数据记录 实验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脑功能与心理健康实验室进行。先给被试洗头, 以去除汗渍、碎皮屑等,减少头皮电阻,使电极与头皮接触处电阻少于5 kq 。电吹 风吹干头发,戴上6 4 导电极帽,注入特制导电膏。连接好各项设备后,测试被试 听觉功能,填写被试信息。电脑自动呈现指导语,主试并作必要的讲解。 指导语是:尊敬的被试,您好! 谢谢您参与本次实验! 本实验对您没有任何伤 害,而且只需要您作出简单的反应,所以请您在实验过程中不要紧张,尽量保持身 心放松。您的任何身体运动都会对脑电数据造成一定干扰,所以请您在正式实验过 程中尽可能减少身体不必要的动作。谢谢! 使用微型数字键盘作按键反应。 正式开始实验时排除一切可能的信号干扰,如关闭冰箱、手机,实验室门上张 贴警示语,把所有电脑声音系统关闭。杜绝一切可能的意外干扰。 主要记录参数设置:采用1 0 一2 0 扩展系统进行电极配位( 图7 ) ,单极导联, 头顶参考( c z 与c p z 之间) ,v e o g 眼电。a c 采样,带宽:0 0 5 5 0 h z 。所有电极 与皮肤接触点电阻少于5 kq 。 正式记录e r p 数据前,记录2 分钟e e g 作基线数据。尔后分别诱导、记录p 3 、 n 1 。整个实验大约持续1 个小时左右。 然怒。 蘑8实验流程菠数摄聚集势耩;器窳蹈 黼tq 蹬趣搬赫擞霈稚燃 1 4 f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表1 被试基本情况统计表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t h e s i s 3 3 2 成瘕行为剥夺 3 3 2 1 剥夺时间确定 理论上分析,作为一种成瘾行为,当该行为被剥夺达一定时间之后,成瘾者应 该出现戒断症状。关于药物、吸烟等物质依赖性成瘾的戒断症状及戒断症状的出现 时间已经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游戏性网络成瘾的戒断症状和出现戒断症状的 时间几乎还是空白。那么,怎样来确定对游戏性网络成瘾被试的剥夺时间呢? 我们是通过对1 4 名成瘾组被试在登记表中的一项记录项“您曾经能最长 能坚持多久不上网玩游戏”的登记,并结合和被试的交谈来确定的。 1 4 名成瘾组被试填写的“曾经坚持不玩网络游戏的最长时间”是: 1 ,4 ,4 ,5 ,6 ,6 ,7 ,7 ,7 ,8 ,9 ,9 ,1 0 ,2 0 ( 天) , 因为两边有极端值,取中位数m ;7 ( 天) 我们发现,大多数被试的时间集中在一周左右。所以,我们决定确定7 天作为 对成瘾组被试的剥夺时间,也就是说,要求每一名成瘾组被试间隔7 天之后,在第 一次记录脑电数据的同一时间再次来实验室重复上一次的实验过程,在这7 天之内 禁止上网和玩游戏。 3 _ 3 2 2 剥夺行为的保证 为了保证两次实验间隔期间成瘾组被试能够履行“不玩网络游戏“的承诺,我 们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1 ) 思想交流。通过电话交流和面谈,强化被试对科学 精神的尊崇,强调剥夺行为对本实验的意义。 ( 2 ) 在开始给被试的感谢信中就明确强化此要求,并把此条要求纳入与被试签 订的协议中,用承诺来约束被试。 ( 3 ) 请被试的重要他人进行监督。剥夺期间主试经常给重要他人电话联系,询 问被试情况,并要求重要他人填写被试剥夺期间行为日志( 附录7 ) 。在第二次实验 前与被试交流了解到,所有被试均遵守了承诺。 3 4 数据初步处理 整个实验共记录2 8 名被试脑电和行为数据,经脑电预览获得有效数据:网瘾 组1 4 名,对照组l o 名。对照组中剔除了4 名受5 0 h z 严重干扰数据( 硬件问题) 。 根据数据情况,对所有记录到的原始脑电文件( c n t 文件,总计4 4 6 g ) 统一采用 1 6 壤击挚拄论之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如下处理步骤: ( 1 ) o c u l a ra r t i f a c tr e d u c t i o n ( 去眼电) :v e o g 。 ( 2 ) g f p 嚣e f e r e n c e ( 参考转换) :转换头礞参考为平均参考。 ( 3 ) e p o c h ( 数据分段) :一2 0 0 l o o o m s 。 4 ) a r t i f 疆e tr e j e c t i o n ( 毒;啻迹) :一1 5 0 pv l s 0 # v 。 ( 5 ) a v e r a g e ( 叠加) :叠加次数在6 0 次以上。 6 ) f i l t e r ( 害蓉渡) :3 瞳z ,2 4 d b 。 ( 7 ) b a s e l i n ec o r r e c t ( 基线校正) :刺激前一2 0 0 o 0 0 m s 。 ( 8 ) s t 基t i s t i e ( 统诗分辑) ;重复溅爨t 硷疆、重笺溺量穷差分辑、溅耐矗。 1 7 霹。l 慧觉寻求测量 4 实验结槊 感蹩寻求绫诗分攒络暴( 袭2 ) 显示,除了在去撼剿( d i s ) 维度上成癔组靼对 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在蒯激与冒险寻求( t a s ) 、经验寻求( e s ) 、单调厌恶( e s ) 及感觉露求总分( t o t a l ) 上,成瘾组秘对照缎差异均具有显袈意义,特别是在经 验寻求维度上有极显著意义。 表2接渡熊觉寻求绫幸 分辑袭 4 2 纷势数据 对被试在p 3 实验中的按键反应时及正确率统计分析( 表3 ) 显示; 成瘾组剥夺前、残瘾组莉夺后浇较,l - 一4 6 9 0 ,p o o l ”,说骥爱瘟对襻在非 常显著麓异,丽正确率没有差异; 或瘾缍剥夺前、戏瘾组彝夺磊分裂与对爨缀魄较,只有莉夺静与辩照组爱癍对 蒺异显蒋,卢一3 1 1 5 ,d o o 0 5 ,额送f ( 2 ,3 5 ) 一6 2 l ,p o 0 5 ,中央区f ( 2 ,3 5 ) = 6 3 3 ,p 0 0 5 ,额区和中央区差异显著,前额区不显辫。 褒4裁额送、蓣区和中央嚣p 3 平均波幅( # v ) l 奎 碾去擎强论戈 m a s t e r + s t h e s i s 4 4n 1 一鞯 一露鞲 豳9p 3 效应 4 磊ln l 诱发 n l 怒发缀程5 0 l s o m s 时段的受澈位波,是种晰擞后墩樾,被试必需接受声 音刺激,而不用作出行为反应就能被诱发出来。观察获得的波形,四种强度的声音 鞠激( 7 0 分员,8 0 分癸,9 0 分炎,1 分受) 均诱发出了碉显的p l 波( 图1 1 ) , 舀溺峰值在一2 一4uv 之简。 4 4 卫n 1 差异 阉p 3 波一样,各个被试6 4 导电圾上n l 波都缀熊型,墩链杏大多数迨投上戏溅列 成癔缀剥夺 l 誊、剥夺嚣及对照维3 组之翔瓣l 蜂壤存在麓异。般瓣究戆采爨,辩i 在脑前区和侧颞区最典型,波幅最大( k i n g ,2 0 0 2 ) 。根据脑电鼹测,缝合呶投魄 魃区分毒,我l f 】选取了8 个电极点( f p l 、f 咒、,f 7 、f 8 、躲? 、疆8 、专? 、t 8 ) ,对 3 个被试组的n l 波形、波幅峰值( 图1 2 ) 予以比较,势把8 个电极分成3 个脑区 ( f p l 、f p 2 裁额送,f 7 、f 8 攒| 额区,f t 7 、辩8 、1 7 、t 8 测鼷区) 进行 n l 数据( 表5 ) 统计分析。 表4前额区、侧额区和侧颞区n 1 波幅峰值( uv ) 3 ( 成瘾组剥夺前、成瘾组剥夺后和对照组) 3 ( 前额区、侧额区和中央区)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 组被试存在主效应,w i l k e s l a j n b d a 系数为0 0 0 2 ,说明 3 组被试类型主效应显著,与从波形图( 图1 3 ) 观察到的结果基本吻合。其中剥夺 前成瘾组n l 波幅最高( 第1 次,一2 7 4 1 9 5 ;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