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复习方法.doc_第1页
中医综合复习方法.doc_第2页
中医综合复习方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05级中医五年制的学生,今年7月刚刚毕业,9月份将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临床硕士。对于中医综合中的六门,需要记忆背诵的有中药、方剂、中内和针灸,对于其他两门,那是大一时学的课程,学了四年的中医,应该对中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就算不能掌握80%,那至少60%应该能掌握了吧,中诊的知识点是很多,但要一一背诵下来,是很难的,需要把近几年的考过的知识点看一遍,其实考来考去也就那些知识点。中药,我喜欢从大到小背,什么意思呢?就是先背章名,再背节名,再然后就是每节有多少个药,最后就是每个药的功效,而且要背特殊功效,比如说生地黄,它属于第九章清热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的第一个药,那么它肯定有清热凉血的功效,而它的特殊功效就是养阴生津,对于中药那么多药,一定要达到随便拿出一个药,你就能说出它是属于哪个章节哪一节的药,大轮廓背完了,就只需背所谓的特殊功效了,因为考研全是选择题,不是填空题,不需要你背的一字不漏,知道个大概就行。虽然我没有考过研,但是对于中医综合的复习还是有一定心得的,去年曾辅导过我们班三个同学的中综。考研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情,需要持久的毅力,好多同学到后期会出现烦躁不安,静不下心来,觉得快要崩溃,这都是正常现在,无论基础好的还是基础部好的,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本人喜欢总结东西,喜欢背书。去年把中药每味药近7年(0309年)的考点总结了下来,发现,没有考过的药这7年竟一个知识点都没出现,而考过的有的竟达4、5次,快接近每年都出一遍了,我说的是知识点,题可能不是一样,但考点确是一样的。中内考的是第七版教材,和我们学的不是一个版本的,我也把7版教材所有病的证型总结了下来,还有近7年的考点。我总结的东西都是手写版的,没有电子版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我,部分06级中医五的师弟师妹们有借过复印的,我这里还有03-09年的真题(打印版,电子版不小心弄丢了),而且答案全部是标准答案,全是考研大纲上的。其实对于中医的学生,没有太大必要去中综辅导班,因为中医和其他专业不一样,它需要的更多是自己的努力。今年暑假没有回家,想借这个暑假再陆续总结一下东西,也有意帮忙辅导中医综合(因为一个人复习时很枯燥无味的,而找自己的同学一起又不是很方便,因为大家都要考研),现在这个阶段应该开始背诵了,给自己制定计划,比如每天3首方歌,5个中药,3个中内的病,一条经的穴位。中医综合复习经验(详细版)本帖最后由 望尘 于 2010-9-10 09:33 编辑 对于考研中医综合的复习,想必大家有一些疑问,比如说应该用哪版的教材,应该怎么复习,我现在想说一下我的经验。中医综合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我们学的教材版本分别是学苑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其实对于考试用哪一个版本,除了中医内科学,其他科都无所谓。考研中医内科学以七版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主,可以说90%是七版教材上的,纵观03年09年真题,几乎所有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七版教材上找到答案。复习的时候我建议最好买一本中医内科学。据我所知,山东中医药大学好像就是用的七版教材,但是复试的时候如果要考内科,所需的教材则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别的医院我不清楚,但东直门医院是这样的)。自从在论坛上发了怎样复习中医综合的贴后,有一些人和我联系了,几乎没有我们学校的,还有其他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对于其他兄弟院校的师弟师妹们,我建议你们除了中医内科学,其他科你们直接看自己学的教材,不要在教材上浪费时间,其实他们的差别都不大。对于本科阶段没有学过中医专业课的同学,可以参照我们教材的版本。因为复习的经验我更习惯说出来,因为好多是外校的师弟师妹,为了让你们更好的复习,我尽量都写出来,大家参考一下。中医综合的内容很多,许多是需要背诵的东西,应该有好多早就开始复习了,应该有好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看完就是记不住呢,背了又忘了,那么多东西应该怎么看啊!很少人能够看了不忘,班里同学都说我的记忆力好,因为随便说出一种药,我能马上说出它是属于哪一章哪一节第几个药,他们都说我时背书的机器。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也是背了就忘,但是我会忘了再背,记得大一学中药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把当天学的药背一遍,等期中考试的时候,我会把所有学过的药再背一遍,期末考试的时候就会感觉期中考过的药我就很熟悉,后几章的药就不熟悉了,我就会重点背诵后几章的药,但是我没有放弃背诵我熟悉的的那些药。麻黄是中药学的第一味药,我想它已经被我背了至少两百多遍了,我每次都会从麻黄开始背,第一次可能会卡在它后面第30个药,第二次背还是从麻黄开始,这次可能会卡在第40个药,第三次还是从麻黄开始背,这次可能会卡在第50个药、以此类推,会对所有的药越来越熟悉,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是背着中药睡着的,第二天早上起来想想昨晚背到哪个药睡着的,然后接着背完,然后再从麻黄从头背一遍。所以我经常对他们说不是我记忆力超人,而是我下的功夫和时间比你多,我在走路、坐车、无聊的时候都会背中药,也许第一次把200多个药(只背药名还没开始深入功效)需要一个小时,久而久之速度会越来越快,也许有时候我能20分钟就能把这些药从头到尾背一遍。说实话这六门我也就中药背的最好,因为对于方歌我老是背不好,也许没有考研的压力压着我背但是我想把我背诵中药的经验可以照搬到方剂、中内和针灸上。我曾经辅导到我们班同学的中医综合,但那时候已经是11月份了吧,她们都已经复习一半了,所以我就开始带着她们做真题了,也许有人会说真题自己也可以做啊,为什么要带着做啊,因为我喜欢联系,比如一道题:2008年第71题腰痛的基本病机是:A 外感湿邪,经脉不畅B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C肾虚精亏,瘀血阻滞 D邪痹经脉,气血不畅 这道题不难,答案是B,因为其他选项都不全面,腰痛有实证和虚证,也许有些人做完就做完了,没有多想,如果是我,我就会让你把腰痛的证型和方子背一遍。腰痛有5个证型,分别是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肾阴虚和肾阳虚)用的方子分别是甘姜苓术汤、四妙丸、身痛逐瘀汤、左归丸、右归丸。然后要知道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是出于金匮要略,方剂书是在苓桂术甘汤后面的复方,当然在方剂上不是大纲要求的,但是这个方子治疗的症状很特殊,“肾着之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为什么要记住呢,因为我做过一道题,不记得是哪上面的题了,记得知识点是“腹”重如带五千钱,不是腰重。其实只要看到有这个症状就可以断定是腰痛的寒湿证型,因为中内的选择题好多都是给你一些症状要你选证型或方子,不会直接考你寒湿证型用什么方子。为什么要记住特殊症状呢,比如还有有一道题(04年第54题)患者腹中雷鸣彻痛,胸胁苦满,呕吐,舌苔白,脉沉紧,治疗宜选A乌头桂枝汤 B金匮肾气丸 C附子粳米汤 D 通脉四逆汤E暖肝煎我一看到“雷鸣彻痛”四个字我就知道选附子粳米汤了,因为这是金匮上的方子,症状很典型,如果仔细分析这道题,它首先是腹痛,而且是第一个证型寒邪内阻证,但书上的主方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但答案并没有,这是考的附方,其实中内考的好多都是附方,附方是在主方症状的基础上加了一些症状,如果告诉你内外皆寒,则选A,如果告诉你少腹拘急冷痛那么就是E了。例子我就举这么多了,我带着她们做题的时候会提问一些问题,而且不仅仅局限于一门,因为中药、方剂、中内、中基、中诊时有内部联系的。还是那句话,虽然我没有考过研,但对于复习中医综合是有一些经验的。如果现在还没有复习的同学,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可以参考一下。今天是8月9号,明天开始每天背5个中药(只背功效就可以了,虽然用药部位、产地、药性都是大纲要求的,但是考的并不多,主要是功效,其实背中药的前提是把大框背完,就是考纲上要求的药,我不知道新的大纲出来了没有,可以参照10年的大纲,10年有380个药,按章节先背熟了,那么首先你对于这个药至少知道它属于哪一章,大概的功效就能说出来了。)3首方歌,我想大家学方剂的时候应该都有方歌吧,先把方歌背熟了,对于主治功效好多方歌会涉及到,没有涉及到的以后再看书。1个中内病的证型和方子,治法就了解一下,因为治法无非就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针灸的总论部分很重要,一定要背,总论时最基础的部分,比如经络系统的组成,与脏腑的关系,经络的作用、腧穴的主治特点和主治规律,反正就是考纲要求的都要掌握,尤其是腧穴体表定位的方法,骨度折量定位法一定要记住,因为以后各论背每个穴位的定位时会有帮助的,把总论背完之后要背一条经,每条经有多少个穴位,每个穴位的定位,还要学会纵向横向一起记,比如都位于腕横纹上的穴位有哪些?距前正中线0.5寸、2寸、4寸分别是什么经脉,这道题中医基础理论考过,其实中基的第三章可以放到针灸里看,因为针灸讲的更详细。具体背的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来定,只要自己能完成就行了,其实看起来并不多,要你坚持5个月真的很难,说实话,我没有坚持下来过,每天都给自己制定计划,每天完成任务后,晚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