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续世说》浅探.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续世说》浅探.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续世说》浅探.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续世说》浅探.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续世说》浅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续世说十二卷,孔平仲撰。此书依世说新语的体例和类目,搜集自刘 宋到唐五代后周的士大夫言行分类编撰成书,乃“编宋至五代事,以续刘义庆之书 也” , “旧本分纂前言为要览,略而未备,爰有博雅君子,效而增广之,此续世 说之所以作也” 。内容多取自南史 、 北史 旧唐书 旧五代史等正史, 史料充实,立论有据。本文旨在通过对续世说中体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和各个阶层人物进行研究探讨,了解续世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色。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北宋笔记的特征,包括北宋笔记发展的概括 和北宋笔记的主要类别。 第二部分介绍了孔平仲的生平,从党争不断的北宋时期考察他起伏跌宕的人生 经历和他的精神磨砺。 第三部分是续世说的人文价值,这一部分分为四个小节,第一小节通过从 续世说的成书过程及其体例探析,对续世说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把握。第 二小节主要揭示了续世说体现的人文精神,包括个性张扬的生命意识和崇德尚 义的文化精神两个主要方面。第三小节对续世说的人物形象塑造进行了分析和 探讨,主要对德才兼备的女性形象、早慧的儿童、奸佞的群丑进行了研究。第四小 节对续世说的母题运用进行了研究,总结提炼出包涵在其中的守贞母题、比武 招亲母题、酒醉狂诞母题、神童母题、神算母题、色诱母题、孤母教子成人母题、 多世同堂母题、示众母题九个类型的母题。 第四个部分是续世说艺术特色和文学史地位。通过对续世说在选材、 矛盾冲突处理、人物形象塑造、寓意教化功能、优秀文化精神弘扬方面的总结,使 大家初步了解续世说的艺术特点、文学史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续世说;人文价值;形象塑造;母题 宋陈振孙著,徐小蟹、顾美华校点,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 秦果, 续世说序 abstract xu shi shuo is complete in 12 volumes, edited by kong pingzhong. xu shi shuo has the same styles and classifications as shi shuo xin yu, included statements and actions of scholar-officials from liu song to tang dynasty wu dai hou zhou. according to history books written in biographical style, such as, bei shi, nan shi, jiu tang shu, its historical data are ample and with strong arguments. the thesis analysi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features of xu shi shuo by studying politics, economics, culture and different classes of people in xu shi shuo.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characteristics of pen jottings in bei song dynasty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its development and division. mr. liu yeqiu believes that xu shi shuo should belong to the novels of anecdotes. the second chapter i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author, kong pingzhongs life. the author steels himself in his eventful life.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humanities values of xu shi shuo, which includes four parts.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arts features and literary status of xu shi shuo in terms of selecting subjects, to deal with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portraying characters and enhancing excellent cultural spirit. key words: xu shi shuo;humanities values;portraying characters; main topics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 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9 年 5 月 26 日 引 言 1 引 言 笔记及笔记小说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语录体记事传统和诸子散文,两汉六 朝是笔记快速发展阶段,唐代笔记在文坛已赢得一席之地,两宋时期笔记作为一种 文体得以成熟并奠定了在文坛的地位。元明清尤其是清代,笔记的发展达到高潮。 笔记“补史之阙”的史学精神和包罗万象的丰富内容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提供了极为丰厚的素材。北宋孔平仲依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体 例撰写的续世说 ,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记录了南朝宋到隋唐五代事迹,具有很高的 史学、文学价值。孔平仲当时与“二苏”齐名的文人,空怀壮志而屡遭挫折,研究 他的续世说可以更准确的认识和把握续世说在宋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 在宋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作出的贡献。 自 20 世纪笔记小说研究兴起以来,由于人们对宋代文言小说有着“尊唐抑宋” 的偏见, 宋代笔记小说的研究几近停顿。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这种观念逐渐被纠正, 近年来,宋代笔记研究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各种成果层出不穷。 续世说始刻于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今所传者有宛委别藏本、 守山 阁丛书本、 粵雅堂丛书等,以粵雅堂丛书因“明显错误处以正史改之,其 余皆存正史原貌,最为善本” 。从存世版本的多样性来看, 续世说在当时应该 是广为流传。近年来,学界对孔氏三兄弟的生平、文学创作也逐渐开始重视。对孔 平仲的诗歌进行系统研究的有山东师范大学的王文玉,他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孔 平仲及其诗歌研究 。对三孔生平、文艺思想和艺术特色等进行系统研究的有四川大 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所的李春梅,她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临江三孔研究 。另外还 有几篇研究文章,侧重于一般性的知识了解,如程国政的孔平仲与续世说 ,韩梅 的孔平仲评传 。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把握续世说的人文价值和艺术特色,我立足原稿, 本着尊重原著的精神,客观地研究文本,参研北宋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的史料, 搜集和整理有关笔记小说的相关著作、论文,参考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力求比较全面的把握作者生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续世说成书、体例、人文 价值、艺术特色等。 续世说虽说是一部“续书” ,然而它忠于史实的精神、刻画人物的艺术、张 扬个性且崇德尚义的人文精神却值得我们深入地学习和认真地研究。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点校说明,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4 页 续世说浅探 2 第一章 北宋笔记发展概况 笔记这种文体,源于先秦,如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 行的笔记。西汉的刘向搜集整理史料,将先秦到汉代的历史事迹分门别类的编撰, 编成了说苑 、 新序 ,其中说苑中分君道,臣术,建本等二十节,体现了笔 记小说“以类相从”的思想,古代笔记小说在这个时候已经有意识的按照主题进行 分类了,这个时期是笔记早期形成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渐渐走上文坛,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登上历史舞台,这时候出现了搜神记 、 世说新语等志怪 和志人笔记,结构上情节较为简单,有的虚构成份较多,有的富于想象力和玄幻夸 张的修饰,当然其中也包括不少佛教、道教的宗教因素,这一时期的笔记小说类似 现代小说的成份很多。到了唐代,重视历史史实的风气日盛,一些史学家利用笔记 的形式记录异闻琐事,功用在客观上或针砭时事,或娱乐大众,或查疑补漏。笔者 认为,功用的不同导致笔记与志怪传奇小说等依照自身的特点分头发展,这也促使 笔记从文体和内容进一步发展成熟。唐代的学者在笔记中偏重于记载和探讨人事、 史实、典章制度、琐谈等。因此,唐代的笔记史料价值就比较高。到了宋代,宋笔 记的内容涉及面就更广泛了,历史、文化、民俗、艺术、政治、军事、哲学、科技、 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有所涉猎;志怪成份更少了;笔记的外部结构形式完善了。 这三个特点标志着笔记这种文体到此才完全成熟。由于宋代笔记的志怪成份比较少, 宋人又有潜心学术的风气,故而宋代笔记的史料价值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北宋开国的统治者统一了南北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虽然北 患仍存,但社会相对安定下来,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都有了较大发展。宋代的 统治者也和唐初统治者一样,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也召集文人政客编修前代史书。 完成了如新旧五代史 、 新唐书等历史巨著。在朝廷大兴文教的影响下,宋代 史书、类书编纂大为盛行,对古代历史史料等进行考辨的风气也渐渐形成,一大批 知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也积极投身笔记的写作,促使北宋的史料笔记和小 说故事类笔记、考辨笔记走向兴盛。这些笔记作品内容涉及面广泛、形式多样,具 有记载军国大事、历史事件、朝章典故、典制礼仪、科举官制、人物言行、遗闻轶 事、诗文本事、艺文评论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值得深入研究与利用。 刘叶秋将魏晋到明清的笔记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小说故事类笔记,主要包括志 怪、志人、轶事小说,如世说新语等都归入这一类。第二类是历史琐闻类的笔 记。主要包括记载野史、论谈掌故、辑理文献等的杂录丛谈,第三类是考据、辨证 第一章 北宋笔记发展概况 3 类的笔记。包括读书随笔、札记,等。刘叶秋认为,宋代的轶事小说“信笔直书, 于朴实自然之中显露文采, 蔚成一代风格” 。 其文学价值是不逊于其史料价值的。 当 然,由于古代笔记小说自身的复杂性,上述古代笔记小数的分类不一定完全合理, 如刘叶秋将世说新语列入了小说故事类的范畴,而将完全按照世说新语体 例编撰的孔平仲的续世说列入历史琐闻类“编辑旧文”的范畴,虽然说分类的 依据不同,但如果完全概念来划分,很显然在某些方面会对小说分类造成一些困惑, 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分析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一些变通。 陈文新将宋代轶事小说分为:杂录型、丛谈型、小品型、笑林型、世说型等类 型,对轶事小说进行了详尽的分类阐述,这对确立宋代轶事小说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宋代的轶事小说从初创到成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宋初的轶事小说主要是 一些唐五代的旧臣追述唐五代故事,宋仁宗以后,辑录本朝轶闻的创作进入高潮, 这期间,专题型的轶事小说相继面世,有专记师友言谈的如苏轼的东坡志林 ,有 专记风土的如吴自牧梦梁录 ,也有很多以“世说体”来编辑旧文的,如孔平仲的 续世说 ,这一时期的作品从类型上和数量上都很丰富。 刘叶秋古典小说笔记论丛宋代笔记概述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186 页 续世说浅探 4 第二章 孔平仲的生平及其经历 孔平仲,字义甫,也作毅父、义父。江西临江新喻人。 宋史孔平仲传作“义 甫” 。 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序作“义父” ,均指的是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 年)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中进士,授江西修水 县主簿,1071 年任密州教授,1083 年任江州钱监,同年妻子陈氏病逝,苏轼、苏辙 都作挽词悼之。元祐二年(1087)应制科而为集贤殿校理,是年八月又任太常博士,十 一月任秘书丞。元祐三年,文仲卒,诏平仲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以便护葬事,1091 年,平仲任秘阁校理、提点江浙铸钱,1093 年春,为提点京西南路刑狱,绍圣元年 (1094 年)冬,转任淮南西路提刑,1097 年,章淳专政,哲宗受其影响,厌恶元祐 党人,元符元年(1098 年) ,平仲知衡州,董必弹劾平仲不行常平法,平仲入潭州狱, 随即因罪知韶州。元符二年(1099 年)贬惠州别驾。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 是年, 平仲复职为朝散大夫, 召为户部、 金部郎中, 提举永兴路刑狱。 崇宁元年 (1102 年)六月,朝奉大夫、提举永兴路刑狱孔平仲送吏部舆合入差遣(担任实职) 。同年 八月,党论又起,孔平仲等五十余人被勒令不得在京担任实职,复被罢职, “主管充 州景灵官” ,同年八月底至九月初,平仲卒。 仕宦途中,平仲对新法表示强烈反封。他曾作熙宁口号诗:“百姓命悬三尺 法,知秋谁恤雨端情。近闻崇尚刑名学,陛下之心得好生。 ” “百姓命愚三尺法” , 是平仲从百姓利益出发,针封新法弊端而发出的呼声。绍圣元年,朝廷复行王安石 新法,平仲被指控在元祐中曾附会朝中权贵,诋毁先烈,被罢集闲校理,出知衡州。 平仲被贬至衡州后,新党仍然乘机落井下石,平仲在衡州将贮存了五年之久、即将 变质的旧粮食以低价赈济了百姓,这本是无可厚非之举,然而当时湖南提举董必弹 劾他不推行常平法(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 时减价而粜) ,造成损失官米六十万钱,给平仲罗织罪名,使平仲陷落潭州牢狱,狱 中,平仲也进行了辩解,但是,辩解带给他的,却是再一次贬官,他被贬为惠州别 驾,此后不久,他虽不久就复官,但旋即被免职,随后就病死了。他一生道路坎坷, 被刻上了元祐党人的记号,在党争的漩涡中沉浮挣扎,最后孤寂地死去。 北宋中后期的新旧党争,是由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两党之争,它始于神宗熙宁 二年(1069 年) ,终于钦宗靖康元年(1126 年) ,历时五十余年。持续半个多世纪的 新旧党争,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演变轨迹,即由政见之争转为相互倾轧,最后演变成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77 页。 宋 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著,孙永选校点,清江三孔集,齐鲁书社,2002.9,440 页 第二章 孔平仲生平及其经历 5 你死我活的党锢之祸。而大多数文人均是由科举入仕的,文人的党争,势必祸及文 人,而孔平仲恰恰因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对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的种种不合理之 处,对王安石为变法而不惜重用奸佞的种种做法强烈不满,因此他屡屡上书表示反 对王安石的新法,虽然他没有更多的看到新法的有利之处,但是,他“苟利国家生 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也因此被归在元祐党人一籍。 其实,北宋儒学在庆历之际就已复兴,无论是新党旧党,均以感激论天下事、以天 下为己任的自觉精神成为当时士人的普遍风尚。复兴后的儒学以经世致用为本,这 说明在大致方向上,各个“党派”的思想指向是一致的,但就在具体施政方法上有 了一定的分歧,进而由于元祐党人将变法一派全部归为“小人” ,进行了人身上的毁 誉,这才导致新旧两党交恶及至拼死倾轧,以文为祸。北宋新旧党争中两党文人都 经历了“从放逐到回归”的经历。旧党文人从放逐(熙宁、元丰)开始,至元祐回 归,这是第一回合;从放逐(绍圣)到回归(建中) ,这是第二回合。新党文人则以 在朝(熙宁、元丰)开端,其后两度放逐(元祐、建中) 、两度回归(绍圣、崇宁) 。 所以,自熙宁以来,文人仕途大体表现为“放逐回归再放逐再回归” 的整体特征。 孔平仲的生平也大抵如此,一波三折。 萧庆伟著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5 页 续世说浅探 6 第三章 续世说的人文价值 一、续世说的成书过程及其体例探析 1、续世说的成书过程 在变法之初,北宋儒学复兴,文人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精神,孔平仲 本着高扬的参与意识和革新意识积极进言献策,针砭时弊,却不料因为其与新党有 不同政见被归为旧党,政治上屡受打击,孔平仲的心态由年轻时的积极参与逐渐变 得消极起来,尽管他从未因为打击而变节,但是无休无止的党争使他厌倦了,平仲 和经父寄张绩二首“解纵枭鸱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但知斩马凭孤剑,岂 为摧车避太行!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 外乡。 ”已有厌倦纷争而寄情山水的意味,但平仲毕竟没有放弃仕途,因为他还想 为朝廷做一些事情,因此他仍然在党争的漩涡里面挣扎,仍然在“仕”与“隐”的 矛盾中徘徊,在空怀报国壮志而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他将自己的才华通过自己最 擅长的方式发泄出来,平仲精通历史,于是,他通过编撰续世说来抒发自己的 内心不平,寄托自己无法实现的报负。续世说十二卷,三十八门,述说魏晋南 北朝至五代史实,以类排列。笔者统计如下(统计从粤本粤雅堂丛书) 卷一 德行 三五条,言语 四六条 卷二 政事 五二条,文学 三四条 卷三 方正 五五条,雅量 三八条, 箴规 二十条 卷四 品藻 一二条,识鉴 三二条, 夙慧 二四条, 捷悟 一六条 卷五 赏誉 二四条,宠礼 三六条, 任诞 二二条, 容止 一九条 卷六 术解 三九条,巧艺 四二条, 排调 六七条 卷七 自新 一一条,企羡 一条, 简傲 一五条,尤悔 二四条 卷八 栖逸 二九条,轻诋 二八条, 贤媛 二八条 卷九 惑溺 一一条,黜免 一五条, 伤逝 八条, 汰侈 三八条 卷十 直谏 八一条 卷十一 忿狷 一四条,仇隙 二十条,纰漏 二四条,俭啬 二三条 卷十二 假谲 二一条,邪謟 四条,谗险 二六条; 奸佞 一九条 全书共 1098 条,较世说新语少“豪爽”门,多出“奸佞” 、 “邪謟” 、 “直谏” 三门,每门标题即是其内容主旨所在。编南北朝时宋至五代事,史料来源主要是南 宋 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著,孙永选校点,清江三孔集,齐鲁书社,2002.9,422 页 第三章 续世说的人文价值 7 史 、 北史 、 旧唐书 、 资治通鉴 旧五代史等正史及史料。 因为续世说与世说新语一样,都是编辑旧文而成,20 世纪初期,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世说文字,间或与裴郭二家书所记相同,殆亦 犹幽明录、宣验记然,乃纂缉旧文,非由自造” 因此我们说,续世 说不是个人创作,而是一部编撰之作。 然而,孔平仲对史料的甄别选用,并非是完全照抄史书,而是对史书进行必要 地编辑,按照类目的性质,还进行了删减,以达到“要而不烦”的目的,除此之外, 孔平仲还对部分史料进行勘正,因此,“信而可考”的续世说还洋溢着孔平仲 其人浓厚的实事求是的史学学术精神光辉。 旧唐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四十八: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然素无学术,每当朝谈议,涉于浅近。常以 公清勤俭为己任,时亦矫情为之。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 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 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太常谥曰“贞肃”。右司员外郎刘同升、都官员外 郎韦廉以暹有忠孝之美,所谥不尽其行,建议驳之。太常博士裴总执曰:“杜尚书 往以墨縗受职事,虽云奉国,不得为孝。请依旧为定。”孝友又诣阙陈诉上闻,而 更令所司详定,竟谥曰贞孝。 续世说德行 第十八条: 杜暹弱冠便有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 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本段史料原来共 227 字,但孔平仲只取其与“德行”相关者 49 字,不仅没有感 到断章取义,反而使人觉得词约而义丰,足以达意,作者史家之风展示无遗。 再如:旧唐书卷七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先是,京城诸街,每至晨暮,遣人传呼以警众。周遂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 令罢传呼,时人便之,太宗益加赏劳。俄拜给事中。十二年,转中书舍人。周有机 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 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 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 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63-64 页 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m,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2533-2534 页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9 页 续世说浅探 8 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王为皇太子,拜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本段共 586 字) 续世说言语 第十七条 马周有机辩,能敷奏。太宗曰:我于马周,暂不见便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 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搉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 不可减。听之靡靡,人忘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 原文共有 586 字,而孔平仲却只将其中寥寥数语摘出,本条只有 95 字。原文有 马周自己的不少言行,但本条用侧证法,引用别人的话来对马周进行描述,这也同 样侧证了孔平仲撰文的匠心独具。 2、续世说体例探析 首先,续世说的体例是以人的性格来分类的,有着“以人为本”的叙事方 式。按照常理,编一部书必须先将写作体例确定下来。而体例并不仅仅是谋篇布局 之类的纯技术性问题,其实它蕴涵着编者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思考及学术取向,包涵 着一种独特的审美角度,所以,体例的规划和设计历来受到编著者的重点关注。 “世 说体”分门记事,一门隶属若干事,每事分属一人。这种体例受到后世的好评,所 谓“世说体”最早也是因为这种独特体例而得名。目前学术界较一致的看法是“世 说体”与西汉刘向的说苑有渊源。确实,从形式上看“世说”的体例类似说 苑“以类相从,条别篇目”的体例,但实质上二者有较大差别。例如说苑的 “君,道”、“臣,术”等门类在书中主要起分类、总领作用,而“世说体”的“德 行”、“言语”等门除此之外还有对人物的褒贬之用。“门”的种种意蕴显然是主 编赋予的。一些学者指出了“世说体”的“以类相从”这种特殊体例与叙事的关系, 而体例对“世说体”以及任何文体叙事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不管三十八门的“门” 有何作用,单看其名字如“雅量”、“方正”、“文学”、“夙惠”等就知道这种 分类跟人的性情有关,或者说是按人物性格分的类。这就限制了“世说体”叙事的 主旨必须在人物性情的范围内,所叙之事一定要描写和刻画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 也促使“世说体”只谈人事,另外,由于以人为中心,“事”也就是情节只作为陪 衬和映证,所以,这种体裁的文章篇幅也不能够很长,而且绝少有志怪色彩。 其次,续世说是按人物品评的等级分类的。续世说仿照世说新语 的体例而编撰, 而 世说新语 即是在魏晋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公元 220 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m,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2115 页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17 页 第三章 续世说的人文价值 9 年,曹丕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在各州设大中正官,各郡县设小中正官,代替宗族乡 间来考察和评定人才优劣,人品分为三等九级,分别为上上、 上中、上下、中上、 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由中正定好品级后,由官府依品级授予 官职。九品中正制刚开始实行时确实为寒门士子打开了入仕之门。但后来,随着世 家大族势力的扩张,九品中正制逐渐失去了原来的进步意义,反而变成巩固门阀制 度的工具,中正评定品级也只是例行公事,除世族显耀的子弟外,对于寒门子弟并 无积极意义。这样,与官场和仕途联结的人物品评,在社会上逐渐演变成对于人物 的才华、外貌、智慧和风度的品评,这才使“世说体”具有了美学上的意义。 和世说新语直观地按照人物品藻分为上中下三卷也即将人物分为上中下三 品类似,续世说共分为十二卷,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人物及其品性分门别 类地造行全面的衡量和品鉴,比方说,它从人物的内在心性和外在表现来可以分为 三类,即善、不善不恶、恶三类。表现善性即上品性情的如德行、方正、雅量、识 鉴、捷悟、夙惠、贤媛七门;不善不恶的中品性情如企羡、伤逝、尤悔三门侧重於 心理活动。恶性的如任诞、简傲、排稠、轻诋、假谲、俭啬、汰侈、忿狷、谗险、 奸佞、邪謟十一门;人物品性借以表现的外在特征有言语、政事、文学、赏鉴、品 藻、规箴、直谏、容止、自新、栖逸、术解、巧艺、宠礼、黜免、纰漏、惑溺、仇 隙等十七门,可以说续世说三十八门从三十八个不同角度描绘了形形色色人物 的真实面貌和内心世界。作品通过对人物内在品性的比较分类进行褒贬;通过对人 物外在表现的分类写出作者的见解和时代风尚,其分类的标准有一定的统一性、规 律性,脉络十分清晰。 第三,续世说叙事以突出人物典型性格为中心,从而打破以往时空限制和 故事情节限制的叙事方式。不考虑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完整,不顾忌时间与空间 的顺序,把人物事件打碎,分别归纳到三十八个门类中去。有的人物可以在多个门 类中出现,言行事迹在很多门类中被记载;也有人只在一个门类中出现一次。从表 面上看一个人物被拆解到各个门类中去了,但合起来又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形象, 其好处是省略了大量说明、交代、背景之类的叙述,能够集中笔墨突出人物主要的 性格特征与精彩的言语行事,承载了时空跨度很大而人物事件众多的叙事内容。这 种叙事结构称为“分类开放式结构”,就好像一个超市,读者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 的爱好各取所需,可以从书中的任何一个小故事读起,而不会受到故事情节的制约 和影响。 第四,从结构上看,续世说的文体更接近小说。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续 续世说浅探 10 世说比世说新语更富有小说的特点 。虽然其中每条篇幅也并不长,也基本上 没有虚构的成份,总是截取人物语言和行为的一些片段,也不刻意去描述完整地故 事情节,但是已经有了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的编撰主旨,作者运用对比、白描等 艺术手法,抓住人物主要性格和行为特征,恰当地剪裁故事情节和娴熟地处理以人 物为中心的其它因素,使一个个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跃然纸上。比如“唐郑善果” 一条,“唐郑善果,其父諴,周大将军,死于王事。善果年九岁袭爵,家人以其婴 孺,弗之告也。及受册,悲恸擗踊,不能自胜。观者为之流涕。” 寥寥数言,刻画 出一个儿童的早慧、对事理的通晓以及失去父亲的悲痛这么多种复杂的情感。 二、续世说体现的人文精神 1.个性张扬的生命意识 所谓生命意识可分为表层意识和深层意识,表层意识是指生存意识。 深层意识 又可分为对人格价值和生命价值的追求。上文说过,续世说有“以人为本”的 叙事特点, 既然是以人为中心,那么就应该强调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归宿, 体 现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尊严,从而表现为人类的自我关怀, 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 的关切、追求和维护。续世说正是在人与人的精神价值方面对中国的传统人文 精神做出了有力的传承: 重视人的人格价值、生命价值的追求和真实性情的表达。 1.1 独立人格的执守 1.1.1续世说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官清廉,身无长物,守贫节俭,鄙弃 穷奢极欲。如: 梁顾协清介有志操,初为廷尉,正冬服单薄。寺卿蔡法度欲解襦与之,惮其清 严,不敢发口。谓人曰:我愿解身上襦与顾,顾难衣食者,竟不敢以遗之。 (德 行第四条) 顾协清作为管理司法的官员,竟然贫困到冬衣单薄的地步,我们可以想象到他 的妻子儿女生活是何等的贫困了,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别人忌惮他的清高和严谨, 连衣服都不敢送给他穿,可想而知,他的清廉和节操是多么的令人感佩。一个人在 掌握司法大权的情况下仍能够固守这种身无分文仍心怀天下的高尚人格,直到今天 也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梁明山宾性笃实,尝乏困,货所乘牛。既售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 韩梅,孔平仲评传j,明清小说研究,2000,04,12 页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71 页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7 页 第三章 续世说的人文价值 11 疗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 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德行第二条) 明山宾忠厚老实,卖牛后将牛曾经患病的事情和买主讲明,买主因此马上就反 悔了,把钱又要了回去。隐士阮孝绪听说此事后,感叹地说:“明山宾的这番话足 以使那些欺诈之徒返璞归真、激浊扬清了。”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明山宾真是有一点迂腐了,他卖的是病已经治好的牛,而 非正在生病的牛,但是他仍然选择将牛的患病史对买牛的人据实以告,这是为什么 呢?尽管他家贫困到连生计所必需的牛也要卖掉了,但是他仍然信守儒家“诚”的 人格信条,不自欺,也不欺人。 杨绾久积公辅之望,及大拜诏下,朝野相贺。绾素以德行著闻,质性廉贞,车 服俭朴,居庙堂未数日,人心自化。御史中丞崔宽家富于财,有别墅在皇城之南, 池馆台榭为当时第一,宽即日毁拆。中书令郭子仪在邠州行营闻绾拜相,座内音乐 减散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驺驭百余,亦即日减损留十辟而已。其余望风变奢从俭 者,不可胜数。其镇俗移风若此。 (德行第二十条) 杨绾早就有了宰相的名望,因此任命他为宰相的诏书一下达,朝廷内外互相称 贺。他一向以品行高尚著名,气质性格廉洁坚贞,车马服饰节俭朴素,做宰相不过 几天功夫,人心自然变好。先是御史中丞将别墅拆毁,接着中书令郭子仪将行营内 乐器与乐工减去五分之四,京兆尹也将马夫只留下原来的十分之一朝中重臣尚 且如此,其余望风由奢变俭者不可胜数。 从本条可以看出,续世说改用间接描写的方式,对杨绾的人格操守以及由 此带来的社会风气的转变进行了侧证。这与前面几篇文章直接描写方式是不同的。 本条并没有直接描写杨绾廉洁、俭朴到了何种地步,然而,从多名位高权重的大臣 闻风而动的叙事中,杨绾的人格力量可见一斑。 1.2 生命价值的追求 1.2.1续世说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心系社稷,忠诚爱国,处处国事为重, 不以私废公。 僧鉴虚自贞元以来,以财交权幸,受方镇赂遗,厚自奉养,吏不敢诘。宪宗时, 于頔以赂求出镇,事发连鉴虚,权幸争为之言。上欲释之,中丞薛存诚不可。上遣 中使诣台宣旨,曰:朕欲面诘此僧,非释之也。存诚对曰:陛下必欲面释此僧,请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6 页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9 页 续世说浅探 12 先杀臣,然后取之。不然臣期不奉诏。上嘉而从之,杖杀鉴虚,没其所有之财。 (方 正第四十四条) 僧人鉴虚自贞元(785805)以来,以钱财结交权贵,并以此收受节度使贿赂 的财物,生活奢靡,有关官员无人敢过问。唐宪宗时,大臣于頔想以贿赂求得外任 节度使, 事情被揭发, 牵连到鉴虚,权贵们争相替鉴虚求情, 唐宪宗也打算释放鉴虚, 然而御史中丞薛存诚不同意这样做。唐宪宗想将鉴虚从狱中接到皇宫并伺机释放, 薛存诚就对传话的中使说:“如果陛下一定要释放这个僧人,就请先将我杀掉,然 后再放他走。否则,我定然不接受诏命。”后来,唐宪宗称赞薛存诚严守公法,并 听从了他意见,将僧人笞打而死,并没收了僧人的财产。 从本条来看,御史中丞薛存诚以身护法,忤逆皇上的意旨,无疑冒着生命的危 险,然而薛存诚丝毫不顾及自身的安危,忠于职守,一心护法,对贪赃枉法之徒决 不姑息,对来自最高统治者的压力也决不屈服,体现了对法律公正的不渝追求,也 体现了维护法理公平的无畏决心,这在封建时代也是难能可贵的。当然,从诸位大 臣直至皇上都为僧人说情的情节上分析,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司法环境的恶劣和 贪污受贿的猖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薛存诚宁死不屈,体现自己独特的生命价 值取向。 裴垍作相,器局峻整,人不敢干以私。尝有故人子自远诣之,垍资给优厚,从 容款狎。其人乘间求京兆判司,垍曰:公才不称此官,不敢以故人之私伤朝廷至公。 他日有盲宰相怜公者,不妨得之。垍则必不可。 (方正第四十三条) 裴垍担任宰相一职,才具气度严整而庄重,人们不敢因私事而求他。曾经有一 位朋友的儿子从远方来到裴垍这里,裴垍送给他许多财物,毫不拘束地热情招待他。 此人乘机请求京兆府参军的职务,裴垍说:“你不适合担任这个官职,我不敢因朋 友的私情去损害朝廷至高无上的公道。以后如果有瞎眼的宰相怜悯你,你不妨得到 这个官职,我这里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对于故人之子,裴垍公私分明,故人之子远来是客,他赠送钱财,热情招待, 是为私情所然,然而,故人之子以为既然裴垍如此热情,那么不妨乘机向他提出要 官的要求,结果,遭到了裴垍的断然拒绝和无情的嘲讽。裴垍不以私废公,严守朝 廷法度,严守自己的道德防线,使某些跑官要官的奸佞小人受到了打击和抑制,他 受到时人敬重,是理所当然的。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4748 页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47 页 第三章 续世说的人文价值 13 朱泚盗据宫阙,源休劝泚伪迎銮驾,阴济逆志。乃遣其将韩闵疾趋奉天。时德 宗苍黄之中,未有武备,段秀实陷在贼中,以为宗社之危在顷刻,乃倒用司农印印 符以追兵。闵至骆驿得符,军人亦莫辨其印文,皇遽而回。秀实自度闵之来,已必 死,明日泚召秀实议事,语至僭窃,秀实勃然,夺源休笏,唾泚面曰:狂贼,恨不 斩汝万段!遂击之,泚举臂自捍,才中其额,流血被面,匍匐而走。秀实遇害。 (方 正第二十一条) 朱泚盗据朝廷,准备称王,源休劝他表面上伪装迎接唐德宗的车驾,暗中成就 其称王的打算,于是就派遣泾原兵马使韩闵带领精锐兵马直奔奉天。当时在奉天的 唐德宗正处于匆忙紧张之中,防守力量非常薄弱。段秀实身在叛军中,感到国家危 在旦夕,于是就倒印上司农印的印符,派人带上去追赶韩闵。韩闵行至骆谷关驿站, 得到印符,这些军人们也不能分辨印文的真伪,不知长安发生了什幺事,就匆匆地 就往回赶。段秀实预感韩闵一回来,自己必死无疑。第二天,朱泚传召段秀实商议 有关大事,当谈到称帝登位时,段秀实勃然大怒,猛地站起来,夺过源休的象牙笏 板,朝着朱泚的脸吐了一口唾沫,说:“狂妄的叛贼,我恨不得斩你万段。”于是 用象牙笏板猛击朱泚。朱泚举起手臂抵挡。笏板只击中了他的额头,血流满面,连 忙爬着逃跑了。段秀实后被叛军杀害。 段秀实忠义而死,为了国家的安危,他不愿苟且偷生,附会叛党,明知会必死 无疑,仍然要奋起一击,作为国家的重臣,为国家慷慨赴死,他死得其所! 1.2.2续世说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刚正不阿,直言不避祸。 颜杲卿为安禄山所擒,禄山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 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嗔目曰:我身为唐臣, 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便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尔,叨窃恩宠,致 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缚于东都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 解之。比气绝,大骂不息。杲卿子泉明亦贤。 (方正第三十六条) 安禄山责骂颜杲卿不该反对自己,因为自己曾经向朝廷举荐过他,而颜杲卿反 驳说“我是唐朝的臣子,难道因为你上奏朝廷任命我官职我就跟从你造反吗?何况 你原来不过是一个放羊的胡人奴才,皇上对你不薄,你为什么要起兵反叛呢?安禄 山闻言大怒,将颜杲卿等人绑在柱子上开始用刀分解他们的身体,颜杲卿大骂不止, 直到气绝。颜杲卿不屈服于当权者的胁迫,不作背理违心之论,敢说真话而不说假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42 页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46 页 续世说浅探 14 话、媚俗的话,这是需要勇气和不怕牺牲的。 崔祐甫性刚直,遇事不回。为中书舍人时,中书侍郎阙,祐甫知省事,与宰相 常衮不合。陇州猫鼠同乳,衮以为瑞,率百官称贺。祐甫独不贺。中官诘之,祐甫 云:此物之失常也,可吊不可贺。猫当食鼠,今受人养育,职既不修,何异法吏不 触邪,强吏不捍敌?恐须申佥宪司,察听贪吏,戒诸边吏,毋失巡檄,使猫能致功, 鼠不为害。代宗深嘉之。 (方正第十八条) 崔祐甫任中书舍人时,中书侍郎的职位空缺,就由崔祐甫主管中书省,但与宰 相常衮不合。陇州猫与老鼠同吃乳,常衮以为祥瑞,率领朝廷百官向皇上表示祝贺, 唯独崔祐甫没有去祝贺。宦官就去责问他,崔祐甫说:“这是事物的反常现象,令 人伤心,哪里谈得上称贺。猫应当吃老鼠,现在受人养育,不去做应该做的事,这 与执法官不去惩治邪恶、边防官不去抵御敌寇有什幺不同?恐怕应该告诚执法的御史 们,调查处理贪官污吏,命夸各地的边防官吏,时常巡逻边界,使猫能立功,老鼠 不成为祸害。”唐代宗非常赞赏崔祜甫的意见。 崔祜甫性格刚强正直待人处事不奸邪,敢于对那些捕风捉影、唯上媚俗的官 员唱反调,如此一来,他得罪的可是所有的人,幸亏最高统治者还不至于昏聩,否 则他的直言将得罪皇帝,也得罪和宰相一起去朝贺的文武百官,当然,并不是说文 武百官中的一些人或者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崔祜甫说的这个道理,而是他们都不敢开 罪当朝宰相,以致于他们只有和宰相一道去颠倒黑白、同流合污,只有崔祜甫一个 人鹤立鸡群,勇敢的站出来说出一针见血的见解,如此一来,群臣的鄙薄和崔祜甫 的刚直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那个时代官场的角度讲,崔祜甫已经成为了权臣们 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但崔祜甫如果不是因为刚直的性格和公平公正 地待人处事,哪会在后来唐德宗时代被任命为宰相的亨通呢? 1.3 真实性情的流露 1.3.1续世说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超逸达观、风流潇洒、任情任性、率真 可爱。 陶渊明为彭泽令,郡遣督邮儿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曰:我不能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里小儿。遂赋归去来以遂志,尝言:五六月北窗下,遇凉风暂至,自谓是 羲皇上人。 (栖逸第四条) 陶渊明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之,逢江州刺史王宏送酒至,即便就酌,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41 页 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m,大象出版社,2006,135 页 第三章 续世说的人文价值 15 醉而后归。潜不解音乐,而畜素琴一张,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意。贵贱造之,有 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任诞第九条) 陶渊明 41 岁时(405 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 85 天的彭泽令。陶渊明归隐是 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并作归去来兮辞 表明自己的志向,虽然说并不是代表他不热衷政治,不想返回权力的中心,只是他 不想和目前的当权者同流合污,而甘愿在“五六月北窗下”享受习习凉风。这样的 思想行为可真算得上任情任性,达观洒脱了。至于他有酒则醉,醉则抚琴,则完全 是心性率真的一种表现,不解乐理的他自然弹奏不出美妙的音乐,然而他并不是为 了演奏,也不是为了让他人欣赏,只是自己兴之所至、率性而为的一个爱好而已。 北齐韩晋明好酒纵诞,招引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其俭。朝廷欲处 之贵要,必以疾辞。告人云:废人饮美酒,对名胜,安能作刀笔吏,番故纸乎? (任 诞第十一条) 北齐韩晋明喜欢喝酒,放纵荒诞,固然不值得为我们所倾慕和效仿,他鄙弃刀 笔吏,被皇帝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仅仅百日就以病辞官,我们也可以看作他因为袭父 爵位封东莱王而不屑于在朝廷任职。但身处在那样的乱世,有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宰 相之位,在韩晋明看来就像只“臭老鼠”,是因为他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 诈,倾心于怡然自得地饮酒宴乐,使自己的身心得以舒展而毫无羁绊。这是古人优 良的品德心性,也是今人应该去深思体味的。 1.3.2续世说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处变不惊,喜怒忧惧不形于色。 宋明帝赐王景文死,敕至之夜,景文在江州,方与客棋。看敕讫,置在局下, 神色恬然。争劫竟,敛子纳奁毕,徐谓客曰:奉敕见赐以死。方以敕示客。乃默启 答曰:敕举赐鸩,谓客此酒不可相劝,自仰而饮之卒。 (雅量第三条) 王景文正在与人下棋,局中接到皇帝的赐死敕书,看完后就放到了棋局下面, 脸色如常,等下完棋后,慢条斯理地对客人说:“我今天奉诏被赐死,你不要阻挡 我喝了这杯毒酒。”说罢“饮之卒”。王景文或许早已料定会有这么一天,然而一 般人即使有预见,也不能够接着下棋还“神色恬然”,必是神色惶然,哭天抢地, 但王景文没有,说明生死对于他而言,早已看得透彻,当然这并不说明他不热爱生 活,他接到赐死敕书还坚持完成棋局便是他热爱生活的明证,他只是明白一切都无 法挽回,该来的迟早要来,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死前为了使朋友远离祸患,还叮嘱 朱易安、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