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模糊性”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始终贯穿于摄影艺术创作之中。如果说清晰 是一种美的形式,那么模糊就如同硬币的另一面,同样是一种美的形式,而且相比“清 晰”更具艺术感染力。模糊性是基于艺术家深刻敏捷的感觉能力,是一种理性上渐趋明 确、知性上朦胧混沌的模糊,它以模糊的方式实现复杂的精神现象。随着摄影艺术的不 断发展,人观看方式和心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纯的“写实”已远远不能满足人 们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利用各种表现手法,对改变世界进行模糊性表现,既是一种审美 理想的延伸,又是“多元时代”发展的必然。 本文用典型实例和作比较的手法,说明正确的理解与合理运用“模糊”的艺术表现 的意义。以“符号结构的模糊性” 分析造成画面形象模糊的原因,用“画面形象的模 糊” 说明模糊作为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强调绘画创作因其受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 性的影响使创作中避免不了模糊化的倾向,而这点与模糊美的审美追求有着因果关系 的。 所以, 摄影模糊性不仅需要发现图像模糊的表现形式, 更多的是正视摄影模糊性产 生是需要多个变量因素导致的结果, 理解和发现模糊性对摄影艺术家和创作活动之间互 动的作用,认识摄影模糊性具有的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伴随着摄影创作的始终。 关键词:摄影,模糊性,视觉表现,审美理想 ii abstract fuzzy as a kind of unique modelling language through out the photography art creation. if clear is a kind of beauty, fuzzy just as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in which is also a kind of beauty and more appealing than clear. fuzzy is based on the profound and alert feeling of the artists. it is a kind of rational clear and intellectually hazy which realized the complex spiritual phenomenon in a fuzzy wa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graphy art, the way of look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y made a great change. simply realistic could not satisfy the spiritual needs any more. the using of all sorts of expressional gimmick which is changing the world with fuzziness, not only the spread of aesthetic idea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ple times. this paper used typical examples and compare gimmicks, explained the meaning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reasonable using of fuzzy . using the symbol of fuzzy to analyse the reason which was caused by fuzzy images and the pictures image of fuzzy to show that fuzzy as the embodiment of techniqual expression. stressed by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ity and variability in social environment of art creation which could not avoid the tendency of fuzzy and has a causal connection with the pursuit of aesthetic. so, fuzzy photography not only need to find the expression of fuzzy,but also need the the result of multiple variables which is generated from fuzzy. understood and fou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hotography artists and their creations is a way to realize the universality of fuzzy which always accompany art creation. keywords: photograph ,fuzzy , visual performance,.aesthetic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 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 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 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 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引 言 1 引引 言言 (一) 选题意义 (一) 选题意义 模糊性,指涉及对象类属边界不清晰和性态不确定的特征,关于对象的信息充分并 且有序,只是边界划分不明确。 摄影创作中,习惯性思维引导着大众具体地、清晰地表达主体图像的本来面貌,当 接触社会并对生活的感受逐步加深的时候, “清晰”的描写就不能满足摄影艺术家对于 艺术本质的理解和追求,更多渴望追求这种表面的、浅层的事物背后的本质。在其创作 中树立一种属于自己认识事物方法、 理念的过程是相对模糊, 因为看到的事物不可能绝 对清晰,总是在变化的。分析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模糊性这种独 特的现象是无所不在的,且更具表现力。 摄影创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激发了摄影艺术家创作的无限想象和激情。通过以上 方面使我萌发了把摄影语言的模糊性作为自己的论文课题的设想。 (二)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方法 本课题立足于对摄影模糊性图像的关注和其模糊审美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有比较 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实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在第一章中出现,从模糊语言中的内容 与形式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法则是通过对模糊语言学的特征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摄 影模糊性”产生的根源,依据并结合摄影语言本身的特征,归纳出摄影创作过程中内在 情感的模糊性在物质环境作用下导致创作意图不确定性和图像形象模糊性。 实例分析法 是模糊特征在图像中出现的作品, 总结出模糊语言在摄影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 以例子来说明摄影模糊语言的产生具有的社会性因素。 (三) 文献综述 (三) 文献综述 对于摄影图像模糊性的研究,国内外有一些相关的论著。在 goolgle 学术搜索、中 国知网和万方文献数据库中, 可以查到其中的部分。 其中与模糊性相关的理论著作很多, 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 2 但暂无专门总结或论述模糊语言在摄影图像中的应用和审美意味的文章。 同时也由于实 际情况的限制, 部分文献不能看到全文, 故本文的论据即建立在这些能够查询到的文献 之上。文献综述如下: 伊安杰夫里著的摄影简史 ,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 理 ,陈宗明的符号世界 ,萧春雷的猎色-国外后现代摄影家30家 ,吴风艺术符 号美学 ,苏珊朗格的艺术问题 ,温尼海德米奈的艺术史的历史 , 丹纳的 艺术的哲学 ,玛丽济纳玛利亚的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问的 文化史 ,滕守尧的审美心理描述,帕特里克弗兰克视觉艺术史,赵毅衡的 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章利国的现代设计社会学等论著译著或论文中收到启发和 帮助。 (四) 创新之处 (四) 创新之处 本文以艺术符号学理论作为研究摄影模糊性的理论依据, 以摄影模糊美的时代背景 和发展轨迹及其表现形式为切入点, 运用视知觉理论和实例去论证模糊影像的存在意义 和审美价值。文章分为四章: 第一章根据图像符号的象征意义剖析摄影的符号语言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阐述模糊性在摄影创作中的应用, 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摄影模糊性进行归纳和 总结; 第三章从摄影风格的流变, 追溯摄影模糊美审美价值, 以及模糊美对摄影艺术发展 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通过分析摄影模糊性的社会性因素,求证摄影模糊性产生的动因。 对模糊语言深入理解后发现模糊语言在摄影创作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摄影图像形 成的模糊性是我们应当关注的现象。 摄影表现手法上的模糊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 性是有关系的,这些都在当代模糊摄影作品上所体现出来。在摄影创作、摄影审美和摄 影图像的社会意义上模糊语言起着开拓和创新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当对摄影形式流派和 摄影的社会性产生积极的力量。 第一章 影像符号结构的模糊性 3 第一章第一章 影像符号结构的模糊性影像符号结构的模糊性 一、艺术符号的形式逻辑 符号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使用符号的各种规律,即符号的方式研究社会的文学、艺 术或其他方面的一门学科, 也是建立在将人类文化定义为符号表意及释义活动集合前提 之下的人文学科总的方法论。“符号结构就是指符号的二元关系(能指与所指,或 符与符释)或三元关系(能指、所指和符号对象),包括它们的表征和意指方式。 符号必须组成系统才能产生意指作用。系统是依靠编码建立起来的。编码就是规则,就 是使用者们之间的约定。 表征一词,有代表、表示和象征等含义。符号的表征方式, 主要表现为肖似的方式、指索的方式和象征的方式。意指既指符号能指和所指的结 构方式或行为过程。 正是意指的作用, 使得能指和所指结合成为符号的二元结构关系。 ” 艺术符号不同于科学符号。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艺术形式与情感形式在逻辑形 式上是一致的,人类情感是动态的,艺术形式是静态的,用艺术形式来表现情感内在节 奏变化和运动逻辑。艺术品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知觉和想象的整体并且这一整体也展 现整体内部的各个关系的特定模式,这种表现形式就是一种逻辑形式,艺术是一种特殊 的象征性符号,符号与其象征事物相似点具有的共同逻辑形式。艺术这种逻辑形式具有 个别性、具体性和幻象的表现形态。艺术逻辑形式的个别性,“朗格认为,任何一件艺 术品都是直接作用于知觉的个别形式,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形式。这种特殊的形式具有 自己独特的内涵。” 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可见的个别形式,通过色彩、点、线、光影、 平面或组成作品的所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 艺术逻辑形式的具体性表现在艺 术形式不单单只是从形式事物中抽象出来,同时还要考虑色彩、线条等因素,这种艺术 形式的复杂性远超过其它逻辑形式。最重要的艺术逻辑形式通常是以“幻象”的形态表 现出来。“这里所说的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或表现性形式,它 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结构,而是一种幻象。在观者看来,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所表现出来的 陈宗明:符号世界,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一版序,第 2 页。 吴风:艺术符号美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年一月第一版,第 106 页。 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 4 富有活力的感觉和情绪是直接融合在形式之中的,它看上去不是象征出来的,而是直接 呈现出来的。” 可以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一种逻辑表现形式。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人工符号,有着特殊的能指和所指。 “艺术形式,亦即艺术作 品的能指。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 的关系,激起人们的审美感情。这些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 就是贝尔所说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符号的所指是“意味”,是指作品所体现的 人的一种情绪或情感。这种情感是人类“普遍的感情”,不单单是个人的喜怒哀乐。情 感是通过艺术品呈现出来的,是由情感化成可听的或可见的形式。艺术品的内容是思想 和感情的交融,情感有“不可说”的情感,艺术作品也存在着“不可说”的意味并且这 种意味导致图像画面模糊性审美特征。 二、摄影符号的形式运用 视觉艺术符号是用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被人们视觉感知的艺术形象, 来表现社会生 活和艺术家的情感,具有客观存在的静态凝固的审美特征。 摄影利用现代摄影技术进行艺术造型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摄影就是光影艺术。摄 影形象作为视觉的艺术符号,基本的要素就是光和影,光和影在摄影中始终密切相连。 光和影的变化表现了物体的空间结构 关系和质感, 拉开了画面的空间距离, 渲染了艺术氛围,创造独特的艺术效 果。作品月升(图1-1 )中光和 影展现了自然肌理,模糊的云朵增加 了画面空间,晕染了气氛,光和影创 造的模糊效果在亚当斯的作品中可以 显现。线和形也是构成摄影形象的要 素。 自然事物本来不存在所谓 线条 , 而在摄影作品中出现的线条是摄影艺 术家在自然界提炼出来的艺术形象并运用模糊的手法象征性的表现出来的。 细长的三维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版,第 24 页。 陈宗明:符号世界,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一版序,第 175 页。 图 1-1 亚当斯,月升 第一章 影像符号结构的模糊性 5 空间物体近似地看成二维平面图像上的线条,如树木、高楼大厦、电线等。通过光、影、 线手段来近似或象征的表现物体形象, 并在创作中摄影艺术家对物体形状的提炼等方式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以上因素相比,色彩也是具有情绪化和表现力的。人们从情感体 验和思想观念的因素,赋予了色彩隐喻的意蕴或特定的象征,例如红色象征热情、绿色 象征生命、白色象征纯洁、黄色象征高贵等等。 这种摄影符号在摄影艺术中所体现的象征意义和功能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所以 它具有“模糊”性特征,这种模糊性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意境美的创造。 三、摄影符号模糊性特征 “象征符号有两种区别:(1)意义,(2)意义的表达。前者,无论内容如何,是个理 念或主题,而第二个则是一种感性存在或是某种画面。” 象征符号是在外表形状上就 可以暗示要表达思想内容的符号,不仅仅要看它本身,更要看它直接呈现面前的形态, 需要全面的理解象征符号。 象征性符号在各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意义是不同的, 象征符号相对传统真实写照的 摄影来说是抽象,这种符号不代表具体的事物但其目的又反映了某种意义和内容,所以 这种象征性符号在摄影图像中又有模糊的特征, 而这种模糊的特征作用于画面内涵的直 接体现。 象征主义具有个人主观情感反应功能, 物体形象的抽象性和不稳定性是象征主义作 品自身的特点,包含了个人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其摄影作品体现的含义朦胧晦涩。抽 象主义是世纪初以来为开拓摄影艺术思想, 丰富摄影艺术语言的新思潮运动的背景下产 生的,有明显的符号性特征。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否定造型艺术是以可审视的艺术形象 来反映生活、表现艺术家审美感受的这一基本特性,宣称要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 抽象主义摄影初期,是用无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摄体的细部纹理和丰富影调,制作成仅表 现其形状的“光图画”。这种抽象的手法后来发展到运用光线、剪辑集锦、中途曝光、 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 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力图使用所谓形式、影调、色 彩和素材的绝对抽象性语言,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 美温尼海德米奈:艺术史的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第一版第 124 页。 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 6 状的结合体。这种抽象的符号诠释了摄影艺术家内心的活动与现实事物的冲突和反差。 以此来表现人类最真实、最有本质力量的潜意识世界。 图 1-2 克兰,人类的形状 在克兰的作品人类的形状(图 1-2)中抽象符号的应用尤其明显,人类文明的 诞生,首先作于它的创造者人脱离于动物界的爬行状态,从被动的适应客观,到直 立行走,到有了发达的大脑、能够思维、主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着主观世界。 这种线形的象征性符号表现了人类的本质。人类的形状以轻灵的笔触,概括了极 其丰富的思想,这种抽象符号的应用使其内容丰富,形式上又不是生硬单板。洁白的画 面上,沿底边平行着一条断续、虚实粗细相间的线,这种情感感受不是用具体的某一种 事物所能表达的。抽象被摄物体变成摄影艺术家随心所欲地产生表现自身想象和个性 旋律的音符。 第二章 图像模糊的视觉表现 7 第二章第二章 图像模糊的视觉表现图像模糊的视觉表现 “ 模糊 这一称谓没有明确外延和内涵。 模糊性就是人们在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别、 边界、性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彼性,也就是中介过渡性。” 模糊摄影的模糊,指广义 的模糊,包含:模糊、朦胧、含糊、紊乱、混杂、叠影、晦涩等意思。 摄影中出现的模糊这一独特艺术语言。 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的札德 教授在 1965 年 创立了模糊集合理论,模糊理论为模糊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内容为科学家探索科学禁 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也为摄影家探寻艺术创作活动中的模糊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理 论,一扇窥探摄影艺术真谛的大门在我们眼前展现。 对于摄影艺术品来说造型手法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连最固执的写实主义者,在描 绘自然时,也不得不采用一些虚构的手法。” 模糊语言的运用不排除虚构的手法, 在 营造画面的氛围和意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的概括是艺术形象有力的体现。概括 的艺术形象不仅蕴藏有作者主观的审美意识,而且具有自然原型本身的特征,不仅具有 广泛的普遍意义,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作品的时空意义已超越了被摄体原有的 时空意义。模糊形象实现的方式正是模糊摄影的艺术概括。 一、主题模糊与画面模糊 摄影艺术家意识到能够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的真谛, 因此机械再现不在满足 他们的创作需要,而是主观情感移入到本来不具情感色彩的客观对象成为了首要目的。 主题模糊摄影的成像在图像显现中是清晰的, 在内容上借助荒诞情节来表现朦胧的 哲理和模糊的意蕴。“从摄影艺术家贝尔纳尔富孔的摄影作品中可以看到,摄影对绝 大多数人来说是照相,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真实场景。对于贝尔纳尔富孔 来说, 摄影是造相,也就是摆拍,因为虚构才能表达作者的气质。他说:摄影要追求的 不可能是所谓的真实,而表达。把相机机仅仅当成记录工具,他认为这是对摄影的贬 黎千驹:使用模糊语言学,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 1 月第一版,第 2 页。 美札德 (l,a zadec),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教授,模糊逻辑理论创始人。 法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论美术与美术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第 258 页。 贝尔纳尔富孔( bernard faucon )法国摄影家,1950 年生。 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 8 低。摄影是自我表达的艺术,如同文学绘画。” 用真实的场景来表达模糊的意蕴。画 面中出现的许多要素是一个温馨浪漫的儿童真 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的。在节日 1984(图 2-1)这张图片里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画面儿童 的野餐,美好的野餐时间确出现熊熊火焰。玩火 能带来乐趣,可能人类的本性就倾向于破坏吧。 在图葡萄(图 2-2)中儿童们兴高采烈的吃 水果,可是餐桌上躺着一个真人扮演的死者,孩 子们在享用“人体盛”,仿佛宗教仪式。这些场 景不仅具有戏剧性,还具有神秘性,难以理解。 主题上带给观者是晦涩的情感,荒诞的画面极富 哲理性。 画面模糊图像利用多样的技术手段,使被摄 对象朦胧化,模糊化,甚至抽象化,将客观对象 通过技术手段改造成审美对象。画面模糊的造型 手段不一定合理,不符合常规,甚至离奇古怪, 但人们可凭借生活学习中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联 想、想象,甚至用幻觉帮忙去识别图像思维和欣 赏摄影作品思维,从图像中新异、奇特,高度概 括的点、线、面组成的虚影图像中感悟到事物的 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可以说在摄影中主题模糊 是用感性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思维, 而画面模糊在摄影中则是用抽象的形象去表现 理性的思维。 春雷:猎色国外后现代摄影 30 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28 页。 图 2-2 贝尔纳尔富孔,葡萄 图 2-1 贝尔纳尔富孔,节日 1978 第二章 图像模糊的视觉表现 9 二、象征模糊与抽象模糊 象征本身就具有模糊性。 出现的任何艺术现象和美学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象征的 色彩。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某种事物是艺术摄影表现模糊美的常用方法,也是艺术常用 的表现手法。例如,白色象征着纯洁高雅,也可以象征恐怖与绝望;黑色象征着稳定、 庄重,也可以象征死亡与残暴;在东南亚各国佛教中,黄色象征着超凡脱俗等教义,神 与佛头上的光圈代表着神圣。而日本黄色象征思念和期待。在基督教中,由于黄色是犹 大衣服的颜色,故在欧美国家被视为庸俗低劣的最下等色;松柏象征着坚强;玫瑰花象 征着爱情当然,象征物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的影响下,其 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不完全一样。 在对花的象征意义上体现明显的当属梅普尔 索普 经典的花卉静物作品(图 2-3,图 2-4)。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梅普尔索普拍摄 花卉,对他擅长的题材并没有远离,只不过将性爱的陈述方式由直接改变成了隐喻,散 文变成了诗。“大片的黑暗背景,衬托出被光线精心照亮的一朵绽放的马蹄莲,或者百 合、罂粟,画面十分纯净。像波浪一样,花瓣柔媚生动,一茎花蕊从花心悄悄探出,如 孤云出岫,时而羞怯柔弱,时而挺拔骄傲。我们既感受到花卉的沉静冷艳,孤芳自赏, 又察觉一种危险的魅惑,一种被脆弱的理性约束着的黑暗欲望。骨子里,那些花是妖冶 伯特梅普尔索普( robert mapplethorpe )美国摄影家,1 946 年生,1 989 年去世。拍摄题材男女裸体、同性 恋以及施虐受虐狂大量的情色题材和经典花卉。 图 2-4 梅普尔索普,花2 图 2-3 梅普尔索普,花1 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 10 的,诡秘的。” 梅普尔索普根据这不同的象征意义对象征对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使摄 影作品产生不同的审美价值。 19世纪以后摄影艺术家在创作探索上对影像效果的表现主要在相机的光圈、焦距, 景深等方面,对画面具体形象进行主次、详略、虚实的处理,以拍摄人像为例:拍摄单 个人时,强化身体的特别部位,突出手或突出眼睛,其余部分虚化,拍摄多个人时,虚 化陪体,强调主体,这些都是有虚有实具体形象的模糊表现形式。抽象模糊是以自然具 体形象为依据的,使相机突破记录事物影像的机械复制技术性功能,转为将具体的形象 交错重叠、重组、夸张、变形,甚至从表现三维空间突破到表现四维空间,多重视角, 创作出全新的、抽象的形象,营造一种立体的、梦幻般的思维空间。 大卫 霍克尼 的摄影拼贴在摄影创作中是别 具一格的。在图像中刻意强调,一幅画面,往往 由数十或上百个局部片断组成(图2-5),既有错 位又有重叠。他为母亲做的一幅作品,嘴部出现 在五错落的片断里,重叠重组嘴部特征创作出全 新的摄影形式而左右脸颊, 明显是从侧面拍摄的, 就这样多重视角拼接而起。错位叠加的部分刻意 加强人们的记忆,这种别具一格的错位式是由一 系列单独的照片拼合而成的。霍克尼用局部照片 去拼贴,营造出马赛克一样斑驳陆离的抽象模糊 效果。 三、意境模糊与虚实模糊 意境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落实,是虚与实的结合,精神与气的合一。在摄影上是 摄影艺术家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上,意与境,情与景交融在一起,形式与内容诸多因素组 合呈现的一种摄影艺术图像“意境”。意境可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等不同 形态方式。 “意境的创造,从艺术家创作的逻辑来看,首先是艺术家观察与体验客观 世的物象,睹物生情,而生心象。心象在精神中获得自由,在想象的力量中膨胀、扩展, 春雷:猎色国外后现代摄影 30 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11 页。 大卫霍克尼( david hockney )英国画家、摄影家,1 932 年出生。拼贴是摄影作品体现的强烈个人形式。 图 2-5 大卫霍克尼,母亲 第二章 图像模糊的视觉表现 11 此刻心灵在与自然的交流融合中,感悟把握到物象整体上的气氛、色调、力感,即整体 的气象。它实际上是由人的情感熔铸提升了的整体上抽象的心灵气象。艺术意象感 性方面,必须有具体的意象和整体的气象(整体的情感氛围、气势、力、色调)这样两 个层次。艺术意象,从艺术意象中感觉把握整体的气象,由此转入心中心象,以及 心象中的气象,并引发情感升华和哲理性感悟,从而体味到意境。意境又进一步促使欣 赏者精神得以提升,感受得以升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陶醉和满足以及难以言传的审美 愉悦。” 意境不是实体,在空间上没有明确的外形和边线,在时间上没有明确的起与止,因 而它有形而又无形, 这种模糊性导致想象必然如思维的特性, 随感情的波动而起落飞扬, 因此它是朦胧的。 需要摄影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艺术想象力去理解 和挖掘的,摄影艺术作品是作者与欣赏者在情感上的共鸣,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意 境”。意境具有流动的、整体的、笼罩一切的、渗透一切的形、气韵、节奏、色调、氛 围的特性。它产生的朦胧美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幻想性和情感性。画有尽而意无穷的 无我这种艺术形态是意境模糊表现摄影艺术的最佳效果。 虚实模糊是摄影形式上表达的一种手段,是摄影艺术创造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虚 与实的对立统一。图像中运用的虚与实的结合能突出主体,使画面形成主次关系。虚实 模糊主要有下实上虚、前实后虚、上实下虚、前虚后实等形式。摄影拍摄者在其创作过 程中的“凭虚构象”的创造来源都是真实的现实生活,然后对所获得的信息删减、提炼 和加工。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和感受、集中和发掘,从而作品经过素材的筛选具 有虚实模糊这一形式内容。这种虚实模糊是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选择、集中、加 工、概括、改造和升华产生的。 彭吉象:中国艺术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 月第一版,第 411 页。 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 12 摄影图像的虚实模糊影像是从观者的视觉承受和接受角度上考虑的。 人的眼睛在注 视图片时,视觉中心只有一个,如果图像上的画面到处清晰,信息量太大,杂乱无章, 容易产生视觉疲倦,观者是接受不了的。主次分明的画面,视觉冲击力才大,才能使观 看者印象深刻。摄影艺术恩斯特哈斯 的摄影作品纽约市(图 2-6)运用虚实模糊 影像的效果,流动的彩虹象征着飞驰而过的汽车,影像变形模糊,难辨真相。地上的箭 头提醒人们颇有梦幻色彩的画面只是街头的寻常的一景。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 多新奇事物来去匆匆,让人应接不暇。就像眼前划过的彩色车流,还未看清,便已消失, 只留下晃动模糊的影子。清晰的箭头与模糊的车影对比强烈,突出汽车速度,隐喻着色 彩斑斓、多变匆忙的现代都市生活。在画面形象中一掩一映、一显一晦、一出一没之间, 显示出虚中见实、有虚有实、虚实相生、实中见虚、变化无穷的辩证活力,体现着较强 的艺术效果。 四、空白模糊与隐匿模糊 空白模糊是以构图的空白处理构成的。空白模糊在图像上虚实、模糊,留给观众的 是更多的 “再创作” 的空间。 在摄影画面中出现一定的空白, 在绘画上这种手法称为 “留 白”,图像中的空白处没有影像,这样使得观者在思维上出现模糊情感,给观者更多的 想象联想空间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摄影创作中, 留白的手法在构图中经常运用。 迈克 马 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19211986)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因拍摄了一组奥地利战俘从东欧的俘虏营返回 维也纳的照片而确立了地位。被美国大众摄影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创作思想的 10 位顶级摄影大师之一。 图 2-6 恩斯特哈斯,纽约市 第二章 图像模糊的视觉表现 13 库 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裸体,头部、脸部被双有力的大手撕扯得 全然不见踪影,豁然露出触目惊心的巨大空洞,令雕塑般的结实体魄看上去颇有几分惊 心动魄的恐怖感(图2-7,图2-8)。白色空洞的处理是空白模糊的一种最好的应用。 隐匿模糊:隐匿模糊有人也称之为掩隐模糊。这一形式在画面中的表现正好与空白 模糊相反,它是用浓重的色彩或浓黑的影调,把影像隐匿起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 象力,由读者的模糊思维产生联想。在摄影作品中,含糊的色块、光斑都是隐匿模糊的 形式,用大片的色彩或以物遮挡,由图片的模糊性引发观者的联想。 波兰摄影师贝尼卡追求的是一种画意概念(图2-9,图2-10)。颜色总是不饱和的 迈克马库(michal macku ) 捷克艺术家,1 963 年出生。在科隆的路德维格博椭物馆首次举办的“当代捷克摄影 作品展”令他一举成名,成为世界知名的摄影家。 图 2-10 贝尼卡 图 2-9 贝尼卡 图 2-7 迈克马库 图 2-8 迈克马库 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 14 甚至发灰的淡彩,光线柔和得接近朦胧,纹理处理上更偏向油画。图像主题人物隐匿在 暗淡的背景中。充满质感的各色背景的映衬下主体模糊不清,这在众多写实作品中显得 有一些荒诞和怪异,引起观者的无限遐想。 第三章 图像模糊性的审美意蕴 15 第三章第三章 图像模糊性的审美意蕴图像模糊性的审美意蕴 、模糊美的历史追溯 摄影术于1839年诞生,到现在已有170余年的历史,摄影的历史进程也如绘画等领 域一样,形成了风格的多样性,并呈现多元化形态。摄影创作中对模糊风格的探索和模 糊语言的应用日渐成熟在摄影初级阶段的影像模糊称之为“无意识模糊”,是一种不自 觉的行为。18世纪下半叶,摄影犹如镜子般地记录和再现生活,这正是摄影技术得到发 展和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彩纷呈,人们不再仅仅追 求摄影的机械属性,镜子般的再现生活,而是有意识的使用模糊手法在摄影创作中实现 自己的审美追求。比如,十九世纪末的“印象主义摄影”,就是借鉴绘画中印象主义 风格。致力于追求明暗和色彩对人的视觉印象以及情感表现。作品中的形象没有 明确的线条和轮廓界线,影调趋向朦胧美。“纯粹主义摄影”成熟于20世纪初, 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 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细致的纹理 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纯粹派后期的作品则向线条、图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 面发展。“达达主义摄影”与传统和理性对立,宣称与美学无缘。通过暗房、拼接 等技巧构筑作品。崇尚虚无,使创作近乎戏谑,晦涩的主题。清晰的细节局部已 变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超现实主义摄影”,该流派 的艺术特点是在一幅图里奇怪的组合物体和事件。用近摄、特写、剪切等手法, 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神秘荒诞的画面 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以用来体现模糊的主题思想。“抽象摄影”为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初期,用无底放大法省略去除“被摄体” 的细部纹理和丰富影调,制作成仅表现其形状的“光图画”。后来发展到或运用 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 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 有形态和空间结构,塑造的形象完全模糊,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 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 16 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 图像模糊不仅具有外部形态,也具有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内蕴丰富的艺术意境,同 时图像也包含着摄影家微妙情感形态。 摄影艺术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创作实质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和特殊的意识形态。 在摄影创作的整个过程中,摄影艺术家心理活动有模糊的成分。正是这些模糊心理因素 导致摄影家在创作中有可能摆脱了精神束缚和造型法则的束缚, 也正是因为这种模糊的 状态,摄影艺术家在其摄影创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对被摄体随心所欲地改造, 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摄影艺术创作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创造性活动,但 其中也存在着某些无意识的、不知不觉的心理活动。在其摄影艺术创作的构思阶段,艺 术语言的选择, 素材的筛选, 主题内容的提炼, 在作品中无一不需要情感的想象和参与。 在摄影艺术创作体验阶段,社会生活的感知对摄影艺术家是模糊的,体验中获得了模糊 的审美表象, 导致产生的创作欲望也是模糊朦胧的。 这样的想象是在模糊表象的基础上, 所创造出的审美意象是朦胧的。 况且情感本身也具有模糊性。 直接支配摄影创作的情感, 不仅仅是简单的爱、恶、惧、喜、怒、哀、乐等因素,往往中间还渗杂一些情感因素是 无法解释清楚的。作为复杂情感物态化产生下的摄影艺术形象,必然具有模糊的外部形 式。灵感、直觉就是一种无意识(潜意识)的显现。在按动快门的瞬间,摄影家得以捉 住最真实、最动人、最美好、最激情的瞬间是来已于直觉的支配,灵感的突发,有意识 技巧的下意识创作过程。 拍摄之后摄影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清楚当时所处的状态和拍摄初 动机。由此可见,这种模糊心理状态在艺术传达阶段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失控和深层 无意识的表现。 摄影艺术家能动地反映被摄体是模糊摄影的一种审美活动。模糊摄影图像,有时来 源于摄影艺术家的被动模糊认识,有时则来源于摄影艺术家的主动模糊认识。被动模糊 认识是指摄影艺术家因其自身情感的局限,自身技术缺陷的局限,或认识能力的局限, 或因对象过于复杂而造成表现能力的局限,导致作者别无选择的无意识行动的记录。主 动模糊认识指摄影艺术家的主动和有意识的创作,有意识地创造出模糊美,在模糊中捕 捉艺术之趣之美。如果摄影艺术家只是消极的精确真实的反映被摄对象,作品必然陷入 如“镜子般准确”真实的反应现实的摄影机械运动当中去。摄影作品会成为一幅有灵魂 的,具有美的感染力的艺术品的情况,这一情况只有在摄影艺术家的情感与被摄对象溶 汇于一体时出现。摄影艺术家十分隐蔽地把自己的观点和自身的情感掩藏在摄影作品 第三章 图像模糊性的审美意蕴 17 中,在摄影创作中看似为对象拍摄,其实是表现内心世界的“自我”情感。摄影中的模 糊性正是摄影艺术家用来表现情感的一种手段,媒介和工具。正是因为模糊,被摄体的 非本质性的细节被删节省略掉,变成其中的某种符号。模糊性的艺术意蕴表现是一种情 感、一种思想、种最高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意境。摄影图像观点的单一化,表面化 是与艺术相违悖的。拍得清清楚楚,真实再现的图片反而游离了艺术的真谛。正是艺术 意蕴的这种模糊性,使摄影作品在有限画面中表现出了无限的意蕴,在个别中体现出了 普遍意义,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 二、摄影模糊的审美性 摄影语言的模糊性是把图片模糊的意象传达给别人的感情接受机制。 而在审美中却 是一种生动丰富和多样统一的体验。摄影创作中,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决定性瞬间,被摄 对象所提供的现实条件(拍摄环境)和摄影艺术家对被摄对象的认识深度和认识方式。 拍摄环境是客观不变因,而摄影艺术家的认知程度是主观可变的,这种认知程度取决于 摄影艺术主体的思想情感、心理结构和文化背景。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组成模糊摄影的 前提条件。 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在现实世界许多时候界限和边缘具有模糊性。 作为对客观现实 能动反映的摄影艺术,在创作阶段必然存在着许多模糊的审美现象。在摄影作品的创造 性过程中作品的完整性也同时包括观看者的联想与情感上的共鸣, 使观看者调动自我的 想象力参与再创造,丰富和完善画面。图像产生的多义性为观看者的再创造提供更广阔 的天地。“多义性首先产生于作品本身之语法结构的模糊和语义上的模糊,这种模糊最 终又会导致一种“模糊”体验。这是审美经验中与意义有关的一种最典型的体验。” 摄 影艺术家在其艺术创作中正是利用模糊多义性并运用在艺术创作中出现的空白上, 这些 空白点,正是观看者要去再创造的。 模糊摄影借助模糊形式来表现社会现象。 模糊摄影形式使摄影艺术家在构图中控制 和组织情感。模糊形式帮助观看者更容易唤起自身情感,净化情感。模糊形象是一种摄 影形式符号。 摄影符号的发出者与接受者具有共同的思维模糊, 情感模糊和理解模糊时, 才能理解摄影符号的审美意义。 这种模糊思维交叉方式在人类社会交流中更具广泛性和 高效性的功能。摄影的模糊性语言在摄影拍摄者与观看者之间相互思想交流,让他们在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 3 月第一版,第 244 页。 象幻的永恒摄影模糊性探究 18 模糊的艺术境界下,共同完成摄影作品的创造。英国摄影家马可宾的马可宾自画像 (图 3-1)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现实作品,将具体 形象分解、穿插、切剖、重叠组成新的图像,使这 些模糊混乱的形象掩饰具体形象。它运用四次曝 光的手法拍摄出来的一次正面,两次侧面和一 次一只眼睛把“超现实”的虚和现实中的实揉合 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既虚幻又实在的境界画面,利 用技法做出荒诞的、不合情理的、幻想的自我形 象这与人们经历过世界大战的痛苦、 扭曲的心态相 符合。观看者在欣赏时拥有的同样审美心理,这才 能使模糊作品更可能的被接受和理解。 人的大脑对事物,即使是模糊性事物,有一 种特殊的认识趋向。观看者对模糊画面深入理解 时,根据虚影和模糊轮廓并结合自身的学识和生活经验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推理、 判断使模糊形象在头脑中实现逐渐清晰,从而确定对认知对象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意象 合并、迭合起来,合并的结果是产生出一种朦胧模糊的意味和经验,它逗留于我们的经 验之中,即使混乱不清的画面,紊乱的点,线,面、体构成的形象受精神刺激的影响而 具有特殊的意义,干扰了认识正常思维过程,增加观者的认知的迷惑性和复杂性。在记 忆与过去经验模式上联想,人们也能将这些混乱形象与自我的认识模式系统联系起来, 与自己的经验模式相互联系,相互比较,形成最有意义的特征认知理解,使建立起来的 二者相似或特征的综合性体验来使假设基本吻合。观看者正是借助多次体验经验,渐渐 地从对作品模糊形态的直观感受到认识、理解和深化作品内涵,从紊乱,模糊中体会到 图像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的美感从而获得艺术审美享受。 三、模糊美艺术摄影的新发展 摄影术发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相机的成像的质量越来越清晰、 逼 真, 甚至超越人的视觉真实表现。记录再现变成摄影的主要功能。并且摄影艺术的审美 特征具体表现也是真实感和美感的统一,客观存在的审美特征。但是人的内心世界是复 杂多变的,摄影这一艺术符号自然而然的成为摄影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情感再现。随着人 图 3-1 马可宾,马可宾自画像 第三章 图像模糊性的审美意蕴 19 们的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在科技快速变革的社会活动地冲击, 导致心理结构的改变和思 维方式的变化。艺术审美心理结构的外化使摄影显示出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纪实功能不再满足人们的摄影需求,在表现和显示生活的同时也要有自我情感的表现。 利用摄影造型手法特有的想象力和概括力,对客观世界进行选择、变形、改造,使被摄 对象成为心理活动的写照和情感的抒发。 摄影图像的这种从画面上向画面外延伸的审美 认知,使越来越多的摄影艺术家挣脱机械带来的束缚和写实、清晰的摄影图像模式。模 糊美的审美趋势使模糊摄影出现,也是艺术多极化发展成为的必然产物。 19世纪后期已有许多摄影者在自觉不自觉的进行模糊的实践。 摄影艺术家已借鉴绘 画这门艺术的模糊手法。摄影艺术的两个基本流派深深的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一派摄 影艺术家不停地探索摄影艺术真实写照的独特个性,真实再现地记录生活中典型性瞬 间, 充分发挥摄影的特性, 这是写实主义摄影; 而画意摄影的出现打破了摄影的单一性, 开创了有意识的模糊性摄影创作,运用光圈大小、移机拍摄、快门速度、多次合成、后 期制作等摄影技术手段创新了原有的绘画摄影形式,摄影模糊美的新追求,开始了新的 摄影风格模糊摄影。 影像的清晰与模糊是两种表现形式也是一对矛盾体, 清晰与模糊既相反又相对, 它 们互相依存, 互相补充。如果说清晰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