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修身养性对联十副.doc_第1页
精编修身养性对联十副.doc_第2页
精编修身养性对联十副.doc_第3页
精编修身养性对联十副.doc_第4页
精编修身养性对联十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编修身养性对联十副1.一生惟有读书乐,百计莫如为善高选自民国胡瑞芝养正录。清人吴恺在读书十六观补曾引尤袤(延之)的话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其嗜书之笃如此,读书者,当作此观。”看来联语作者深谙读书的意趣,体悟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藏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所以自认为一生唯有读书乐。其实,读书不仅有乐趣,而且能塑造人的品格。有几副联语,道出了读书与立品修德的内在联系:立品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云。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指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强调“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菑畬”;“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乐天知命为依旧”(均见格言联璧学问类)。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也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论读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有言:“百行以德为首”。下联即由此引申而来。善为德本,仁包万善,积善成德,积恶贻祸。故刘备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清人申居郧则用更浅显的语言剖白古人劝人为善的心迹:“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西岩赘语)下联就是对这些遗训的高度概括。与此联内容近似的还有:读有益书身心爽;行无愧事梦魂安。读万卷书才宽眼界;种千钟粟要好心田。(清石成金联瑾)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清王永彬围炉夜话)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清姚文田自题联)中国出版家、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也题有: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也有类似赠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2.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选自清金缨格言联壁接物类。上联讲严于律己。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不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原毁)下联讲宽厚待人。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在江西婺源流坑村有南宋状元董得元为休荣亭题写的对联,与此联内容近似:闲谈休论荣枯;静坐常思得失。3.知止自能除妄想,安贫须要禁奢心选自明范立本明心宝鉴安分篇和清石成金传家宝绅言。 “知止”,是说懂得适可而止,亦即知足。老子说:“知止不殆”(老子四十四章)。大意是说知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当然知道适可而止也就能消除妄想。相反,不知止,就会产生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正如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所云:“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这样,岂不空添烦恼。 “安贫”,即自甘于贫穷。语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安贫乐贱,与世无营。”但是要安贫,就必须制止挥霍浪费、追求过分享受的念头。宋李昉等辑的太平御览养生说:“若能摄生者,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驻颜。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屏虚妄,六曰除嫉妒。”本联讲的“知止”、“安贫”、“除妄想”、“禁奢心”,正是古人强调的为驻颜延年当戒除六害的主要途径。清石成金传家宝快乐联瑾中还有一副倡导“廉节不贪”“知足无求”的瑾联:黄金至宝非为宝,廉节不贪吾所宝;白玉奇珍不是珍,知足无求自有珍。4.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出自元马致远岳阳楼,载元曲选。上联是说,人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严以律己,身心就无忧无患。人的生命是神与形的统一。古人云:“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淮南子原道训)。这里的“形”指人的躯体;“神”即精神,指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所谓“克己”,就是要用理智(精神)去克制自己的嗜欲和贪欲。一个人如果奔竞浮躁,汲汲名利,在心灵上就不可能澄澈清静,在生理上就可能出现忧患病灾;反之,如黄帝内经所言:“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就可收形神兼养、长生久视之效。俗谚说: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又云:养性须修善,欺心枉吃斋。下联是说,做事不昧良心,不自欺欺人,心胸豁达坦荡,睡觉也会安稳。如何律己处世呢?清人张潮幽梦影中的清言很有启示: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早对秋气、春气有说明:“秋气严”,“春气爱”。即律己要严,处世宜宽,出以爱心。这样人际关系才会和谐融洽。清乾隆进士唐仲冕为家居“果克堂”的题联,对于如何克己修身也写得很独到: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5.寡欲能高寿,有德可延年“欲”是欲望、欲求,源于人自身的需要,与人生的乐趣希望密不可分。人生在世,要生存,要发展,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从社会来讲,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欲”人人皆有,个个都求,但要节制,不可放纵。所谓“节制就是用理智的头脑有力地支配欲情和其他邪恶的意念冲动,使之适可而止。”(古罗马西塞罗修辞学的创新)譬如食、色,这是人之大欲,但如果暴食暴饮,咨情纵欲,则会伤身损命。“咎莫大于欲得”(老子四十六章),“患生于多欲”(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这是至理名言。司马光则指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廉示康)这种多欲、贪欲,只会败德伤身,甚至锒铛入狱。清大臣、学者、诗文家魏象枢说:“清心寡欲,寿之骨也。”(寒松尝集)另一位清代诗人申涵光进一步解释:“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荆园小语)这都说明只有寡欲才能高寿。如何才能寡欲?简单说来,一是知足,即知道满足;二是知止,即适可而止。“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故寡欲者,养身之要也。”(清程鹏程急救广生集卷一)下联“有德可延年”则揭示了道德修养与人的长寿的内在联系。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明确提出了大德必得其寿的精辟见解;道家也认为“德全而神不亏”(庄子刻意)、“德全者形全”(庄子天地);我国最早的重要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在总结先民的养生之道时也指出:上古之人“所以能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不危也”。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医家以及后来传入我国的释(佛)家,都把修德积善与延年益寿联系在一起。养寿须修德,这是我国历代养生家的共识,这一共识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同。世界卫生组织曾在著名的卫生大宪章中指出:“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1990年重新完善了的健康定义,则认为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完好,才算完全健康。显然,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这一健康新概念把健康的内涵扩大了,更有利于人们注重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可以说:这副联语指出了人们延年益寿的一般规律。正是:大德必寿;寡欲延年。所欲不求大;得欢常有余。(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6.知足常乐,能忍自安这是一副谚语联。选自清人石成金传家宝联瑾、金缨格言联璧。上联是说,知道满足的人时常感到欢乐。这里有个心态问题。宋代诗人林逋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省心录)所以,“惟知道知足者,无往而不乐。”(宋倪思(经堂杂志卷六)怎样才能使人感到满足呢?关键是要“少私寡欲”,“少欲则易足,易足则身心安乐。”(清冯斑钝吟杂录家戒下)对于老年养生来说,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尤为重要。72岁的孟凡立有一首打油诗写得好:无忧无虑又无求,何必斤斤计小筹;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知足胜过长生药,克己乐为儒子牛;切莫得陇又望蜀,神怡梦稳慢白头。(书法1983年第2期)下联是说,遇事能忍,心里就会安宁。自古以来,国人似乎特别看重忍:如“必有忍,其事有济”(尚书君陈);“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害大义”(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民间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养太和”的谚语。至于以唐张公艺名义写成的百忍歌在旧时流传更广。百忍歌云:“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当然,对“忍”也要具体分析,不能不分场合、对象,不分是非曲直,一味地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相反,对坏人坏事,则要“横眉冷对”,伸张正义,对亲属、同事、乡邻和非原则之事,则要忍让大度,和谐相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倡忍耐、忍让,对于修身养性仍不无积极作用。劝君:知足心常乐;能忍身自安。7.不思八九,常想一二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诗人、书法家于右任挂在客厅中的养生联。于右任先生一生饱经沧桑,淡泊名利,荣辱自安,享寿86岁。友人请教他的养生之道,他指指客厅上的这副对联,笑而不言。这副对联还有一个横批:如意。暗示事事能符合心意,称心如意。古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宋方岳别子才司令)。宋辛弃疾也感叹:“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贺新郎肘后俄生柳)斯联正源于此。“人生十事九堪叹”(陆游春雨),这似乎是人们生活中常有的事。如何对待生活中如意的事或不如意的事呢?于右任的态度就是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常想一二,“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分之一二,最终以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宋三弦、李孟苏健康蓝宝书)。老年人怀旧是正常的事,但心境应是快乐的净土,多忆甜,少忆苦,多想愉快的事情,多品味生活中美妙、温馨的一面,这样就会笑口常开,活得愉快,使自己保持洒脱豁达的心境。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道路就举步维艰,甚至会伤身损寿。 “老来万事等闲看,圆缺阴晴顺自然。”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常想“一二”的理念,会使我们超越烦恼,并把它化为生命中的养料。中老年人应当充分发挥自己涵养老到的优势,保持乐观的情绪,无论遇到怎样的不如意或不顺心的事情,都要面对现实,从容对待,重视心理微调,才能永葆身心健康。8.学张公写百忍图,受许多快乐得老子退一步法,讨无限便宜选自清石成金传家宝联瑾。上联的“张公”,即唐代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堂,唐高宗祀泰山,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高宗称善,命赐缣帛而去。“百忍图”指以张公艺名义写成的百忍歌。百忍歌全文,见拙编中华养生名言警句精选第350352页。张公艺的养生之道,注重修身养性,而且特别专重一个“忍”字。对此,明代清虚子评价说:“能其忍者,唯唐时张公一人而已。公自幼及老,事无论大小,人无论贤愚,莫不处之以从容,过之以乐易。在人见之为险阻者,公视之皆坦夷也。在人见之为艰难者,公视之若平易也。”因而心中能得许多快乐。下联的老子退一步法,是指老子“贵柔”,不与人争的一系列主张。老子二十八章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意思是说,人们处世,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要安于柔雌的地位,甘作天下的沟溪;虽深知什么是光明瞭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不求人知;虽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于屈辱的地位,甘作天下的低谷。老子二十二章云:“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为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会变得笔直,卑下反而能盈满,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的人没有哪个能和他相争。置身于众人之后,却往往在众人之先,把自己置之度外,反得到保全,“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第七章)。老子又指出:“祸莫大于不知足”(老子四十六章),不知足就要与人争。因此,老子主张“退婴”即像婴儿一样柔弱无争。原文:“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第十章)。老子柔弱退让的主张,虽有其权术或消极的一面,但对于恬静养神却有无限好处。一个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如果凡事作退一步想,淡定从容,知足常乐,对于保持心情的平和与身心健康,无疑会有积极作用。正是:“退一步乾坤大,饶一著万虑休。”(元王德信集贤宾退隐套曲)。曾任清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的张廷玉曾进一步指出:“处顺境则退一步想,处逆境则进一步想,最是妙诀。”(澄怀园语)卷一)这既可避免飘飘然,又可避免愤愤然,是调整心态的好方法。与此联相似的联语,还有:退一步天空海阔;让三分心平气和。(黄山市黟县古联)退一步行,是安乐法;说三句好,得欢喜缘。(宋真德秀)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由隐忍而大。(清林庆铨楹联述录名言)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他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吃。(清蒲松龄省身语录)争先的路径窄,退一步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淡一分悠久一分。(清李惺药言)谦到十分方有诈;让人一步不为愚。(近代小说家孙玉声(18621939)的自箴联)9.每把戏言多取笑,常怀乐意莫生嗔此联为明代御医龚廷贤摄养诗的颈联,载寿世保元丁集四卷。这是一副劝诫人们要善于调控心态的对联。荷兰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也为痛苦而降。”不同的心态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而好的心态往往是健康的活化素。如何保持好的心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呢?“每把戏言多取笑,常怀乐意莫生嗔。”上联的“戏言”,即开心的话、开玩笑的话与幽默语言等。“戏言”的目的是为了“多取笑”。因为笑是美好心情的流露,是心灵之花的绽放,是身体的最佳补品,又是延年祛病的良方。笑对人体每个器官的功能都有一定的增强和平衡作用。发自内心的笑,可使人舒展筋骨、活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通气和消化功能。国外有位医学专家曾把笑的作用归纳为十大好处:增加肺的呼吸功能;清洁呼吸道;抒发益于健身的情感;消除神经紧张现象;轻松肌腱;释放多余的精力;驱散愁闷;减轻“社会束缚感”;有助于克服羞怯的情绪;乐观地面对现实。笑,不仅是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化郁为畅的良方,也是化解矛盾、促进人际交流的催化剂。但笑也要注意适度有节,避免大笑或狂笑引起某些生理功能的紊乱和对某些重病人造成危害。下联的“乐意”,即快意、高兴。庄子盗跖:“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嗔”,即发怒、生气。“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黄帝内经举痛论)实践表明在人的情志活动中,对健康最有益的是乐,而最有害的情绪之一则是怒。下联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乐观、豁达、愉快的心境,切莫生嗔(发怒),避免情志内伤。因为愉快的情绪可使中枢神经分泌一种内啡肽样物质,具有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作用。此外,愉快的情绪还可刺激脑下垂体,促进内分泌活动,增加免疫系统的功能。故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经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这是延年益寿的秘诀之一。”他还指出:“人心中应当经常充满希望、信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