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doc_第1页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doc_第2页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doc_第3页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本课概述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本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主要介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一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课前将学生分为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及相关网址等。要求展示时间7分钟左右,方式不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过程与方法(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特点。(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图片导入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讯,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引出近代交通与通讯,从而引入主题。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推进新课合作学习(板书)一、交通工具的进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情境1:思考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哪几大方面?自主学习: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问题情境2:简述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自主学习:(1)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等,即“南方舟楫,北方马车“。(2)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近代以来,人力、畜力牵引的新式的、简易的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便各有数万辆之多。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以后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3)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运行较晚,上海是在1924年,北京迟至1935年才开始有公共汽车上路。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分成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航空组四个交通小组,然后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汇总出四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脉络,最后请各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成果:铁路组:时期概况19世纪70年代 淞沪铁路(外国商人建)19世纪80年代 唐山胥各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 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20世纪90年代 加快铁路建设“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机车制造取得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六次大提速公路组:时期概况20世纪初 上海开始出现汽车民国时期 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 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水运组:时期概况19世纪70年代 轮船招商局 新中国成立后 发展较快 20世纪90年代 萎缩航空组: 时期 概况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1949年 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 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问题情境3: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有哪些特点?(师生互动后,教师小结)(1)传统,的代步工具被人力牵引的新式简易工具取代。(2)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3)城市较乡村显著,这一切与城市乡村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系。(4)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工具的特点:多层次、范围广,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平衡。(板书)二、通讯工具的变迁问题情境4:请概述通讯工具的变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分成电报组、电话组两个通讯小组,然后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汇总出这两种通讯方式的发展脉络,最后请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多媒体课件展示成果电报组 时期 概况 1877年 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电报组:时期 概况 1875年 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19世纪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1949年全国电话容量只有37万门,电话用户26万户,普及率仅0.05%新中国成立后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后 电讯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末 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课堂小结近代化交通与通讯是在西风东渐下艰难起步的,但影响不容低估。它一方面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