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探析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探析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探析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探析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探析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版式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门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它 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对这一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多是从形式美规律和 现代文化理念出发,只注重了版式设计要实现传达信息的实用功能和目的,导致不 少中国设计师在没有来得急多想的情况下,就一味的追求外国设计模式和所谓的现 代感的设计形式,生搬硬套地借用国外的设计,忽略了在设计作品中应蕴涵传统文 化精神。本文通过大量检索相关资料和广泛的社会文化调查,进而系统的、综合的 分析总结中国画章法的内涵,把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影响进行分类,并以 图片实例来明确分析说明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首先 通过分析中国画章法理论的发展历程,引导出对中国画章法形式美规律的探求。再 通过对现代版式设计含义及构成法则的解读,引出其形式美规律。在此基础上,对 其相似点进行分析,对差异点进行比较,阐述中国画章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现 代版式设计产生的借鉴价值。 中国画章法对于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体现在了创作思维以及艺术特点和形式等 两个方面,其中创作思维是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最重要的启示,作为艺术的两种 形式,无论是版式设计的构思还是国画章法的“精髓”都是需要置身在各自的文化 环境之下进行深刻的领悟。他们至善的形式美感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完成 的,都需要创新来维持。国画精神中的“人与画合”、“师以造化”的确是现代平 面设计师所应该学习的。形式规律的化用则是在前面论述的两种艺术相通之处进行 的,几种实例的借鉴说明章法对版式设计的启示是有理论基础,不是生搬硬套在一 起的,总的来说,现有的章法应用到版式设计的例子大多数是在形式上的应用,要 将国画章法的精神内涵应用到版式设计中,还需彻底了解国画。 从大的方面讲,中国画章法对版式设计的启示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之 中,讲的是“民族设计”的问题。中国画传统章法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完善,以其 独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和其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着我们的民族文化。随着时代 的发展,中国画章法在外来思潮的影响下,有了鲜明的时代感,出现了勃勃生机。 而中国的版式设计在西方设计理念的冲击下出现了断层,设计理念西化,丧失了民 族特色。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中国版式设计在世界设计上是没有特色的,因此 中国的版式设计必须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样才能真正在世界设计界独树一帜。中 国画的勃勃发展也说明提倡民族设计是有益的,毕竟中国版式设计的主要面对群体 是中国人,融入中国传统的东西也是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要求的。发展版 式设计民族的新风格,就要深刻学习传统文化、艺术,从中吸吮养料,而不是生搬 硬套,民族化的版式设计要真正做到创新,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章法;形式规律;版式设计;启示 a study on revelation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methodicalness to modern layout design linan(science of fine arts) directed by professor wang yu-xi abstract modern layout desig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ranches of art design subje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good layout design. a lot of research on this field has been done from aesthetic principles and the concept of modern cultur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lay stress on the layout designs practical function and purpose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s a result, many chinese designers just pursue the foreign design pattern and the so-called modern styles without any own thinking. they rote in copying foreign design and ignore the connotation, especially the spiri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is paper, a large number of search-related information and a wide range of socio-cultural surveys have been used, though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methodicalness will be profoundly understood. then the paper will classify the impact of chinese painting methodicalness in layout design and use examples and pictures to convince that chinese painting methodicalness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lightenment to modern layout design.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divided into 3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aesthetic principles of chinese painting methodicalness; the second one is the learn of modern layout design, concluding its history, meaning, structure and formal beauty; the last part is the description of reference value generated from the unique chinese painting to modern layout desig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ir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by comparison. the revelation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methodicalness to modern layout design reflects in two aspects: creation thought and artistic forms, in which the creation though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s two forms of art, ether the layout designs neat idea or the chinese paintings essence needs to profound understand their own cultural environment. perfect form beauty needs constant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so chinese graphic designers should learn the chinese paintings spirit of painter and painting is an organic unity and to learn from the nature outside, to get muse from the heart inside .use of artistic forms is on the basis of similarity of two arts discussed in the previous two parts, several examples show that enlightenment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methodicalness to modern layout design has a theoretical basis. but, the existing examples that the layout design use chinese painting rules for reference mostly in artistic forms not in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i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piritual connotation is well applied to layout design, chinese graphic designers should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general, the revelation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methodicalness to modern layout design is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merged into modern design to reach the goal of national design. as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 chinese painting methodicalness formed its own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charm after thousand s of years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ideas, it is developing with the time and has a new distinct feature of the age and a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ppositely, chinas layout design completely use westernize styles under the impact of western design and throw away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nation is the world, chinas layout design do not unique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be one of important design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layout design in china must have its ow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also shows that the national design has lots of benefits. after all, chinese people are the main readers of designs. the works contai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be better harmony with chinese peoples reading habits and aesthetic requirements.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for chinese-style design to be truly innovative. to form new national style, it is necessary for designers to study the profound traditional art and culture and derive the essence from them. key words: methodicalness; form and laws; layout design; revelation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 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 资料外, 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 年 月 日 引言 1 引言 版式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门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它 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对这一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多是从形式美规律和 现代文化理念出发,只注重了版式设计要实现传达信息的实用功能和目的,导致不 少中国设计师在没有来得急多想的情况下,就一味的追求外国设计模式和所谓的现 代感的设计形式,生搬硬套地借用国外的设计,忽略了在设计作品中应蕴涵传统文 化精神。从根本上看,版式设计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植根于人类早期的物质 和精神活动,因此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先有民族艺术,通 过交流才有了世界艺术,因此版式设计也应该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而不该疏远或根 本忘却了先辈所留下的文化与精神遗产,纵然一概的“泥古不化” 将会导致某种艺 术的枯萎,但是在革新的路上,不能全然放弃传统,抛弃根基,只会是空中楼阁、 昙花一现,中国的版式设计要想在世界上鼎立,就要吸收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画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中国画中为现代版式设计汲取养 料,应该是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因此本文试通过中国画章法理论对现代版式设计影 响的研究,使版式设计者对它们的关系等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得到更多 启示,并从中找到新的融和点。改变现在大多数中国版式设计者的设计创作观念、 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在设计中要有突破和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就必须对中国传统艺 术形式国画加以重视和利用,进而提高本土现代版式设计的品质,凸显民族特色。 本文通过大量检索相关资料和广泛的社会文化调查,进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 总结中国画章法的内涵,把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影响进行分类,并以图片 实例来明确分析说明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的主要内 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国画章法理论的发展历程,引导出对中国画章法形 式美规律的探求,了解和论述中国画章法独特的艺术美感。之后在和国画章法比较 中谈现代版式的设计的发展以及其形式规律。第三部分是整篇论文的重点,它主要 是通过前面两部分的分析研究,发现国画章法对版式设计的一些启发,这部分主要 是从两个方面上谈启发和借鉴:一方面是创作理念上的。另一方面则是具体形式上 的借鉴,最后总结指出中国的版式设计应该在满足现代设计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借鉴 民族传统内涵,中国画章法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提炼,在中国特色艺术中扮演重要 的角色,因此应用这一传统文化基因将带给现代版式设计灵感和启示,对于创建中 国风貌的版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丰富世界设计艺术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探析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 2 第一章 中国画章法文献综述 在谈中国画章法前首先要了解下什么是章法,章法是我们民族特有的词汇,它 最先应用于文学,指的是文章的起承转合等文章经营规则,既然章法是法,它就有 原则、规律可遵循,因此它很快就被应用到艺术创作实践当中。后来扩大指称到书 法、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的创作原则之中,中国画章法作为中国画表现方法之 一,历来为文人画士所重视,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它在研究笔法和墨法无数文章、理 论的光辉之下显得黯然失色,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从古到今,文人画士都很重视 章法在创作中的应用。各种关于章法的论述散见于文人的笔记、提拔、眉批、题画 诗词等,虽然像画论整体那样并没有呈现出系统性,但是却足以说明章法在中国画 中的重要地位。 1.1 中国画章法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绘画章法在远古时代的绘画形式中就有所体现,著名的马家窑文化代 表舞蹈纹彩陶盆的纹饰就根据盆体的形状依势布置主题纹样以及舞蹈人物的大 小和比例,注重布局。到先秦时期还没有明确说绘画章法的文字, 考工记 “杂四 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被认为是笼统的组色成章法则,汉代的“谨毛而失貌” 说的就是作画要顾全大局,不要拘泥于局部细节。 1 讲的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绘 画遵循的重要法则。到了唐宋之前的东晋六朝,绘画章法才有完整的论述。这个时 期的章法言论主要有两个:一是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中的“寻其置陈布势” 和受顾恺之观点影响的“经营位置” , “置陈布势”观点表明了章法的目的就是取形 用势,画家把客观物象在画面进行定位就是“置陈” ,而“布势”犹如双方作战所展 开的阵势,应当有一定的冲击力量; “经营位置”是南朝谢赫在其六论中中提出 的著名“六法”论中的的六法 2之一,经营位置之说 也是在现代许多谈章法论文中常常谈及的,可见它 在章法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言简意赅,但 是经营二字的确道出了章法的精髓,经营两字含义 深刻,它昭示出作画构图不是随意的布置而是像经 营管理企业那样有一套战略思想,它包含了思考、 分析、研究、推敲等一系列活动。唐宋以后中国画 1 陈英俊.经营位置浅谈j.国画家, 2007(05): 66-67. 2 六法指的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 图 1-1 舞蹈纹彩陶盆 第一章 中国画章法文献概述 3 发展成熟,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现象是随着“文人画”的全面成熟而产生的,每个 成熟的画家其画面出现稳定的布局与特点,为总结章法提供了具体的素材,有关于 章法的言论逐渐丰富起来,唐代的张彦远的“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把经营 位置看做是作画前的总纲,强调了章法的重要性,提出章法国画诸多环节的首要环 节,它的好坏决定着以后环节的成败,被称为是国画的灵魂。后来文人画士的观点 中都证实了这一点,元代李衔认为“画家自来位置最难所以父子至亲亦不能接 受” ( 息竹斋竹谱 ) 。到明清时代明代绘画作品的典型表现开始是千篇一律,无论 是主题、章法、笔墨乃至风格。许多画家都“泥古不化” ,明代赵左在讲章法的的时 候,针对这一现象指出,若是章法空有其形是补纳不是创作。 “画山水大幅,务以得 势为主,章法不用意构思,一味填塞是补纳也” ( 论画 ) ,这一说法不光把是“势” 再一次提出来了, 还涉及到了 “意” , 国画中的意和平面构成中讲到的概念要素类似, 都是指在创作落稿之前心中成熟的形象以及体态神韵,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尤为重视 立意, “作画必先以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 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 , 3 意是章法应用的前提,这个创作意念是整个艺术创 作的灵魂所在,不光是在国画创作中,在一切的艺术创作中都是十分讲究立意的, 章法作为表现这种意的手段之一,在创作的第一个环节对立意的表达至关重要。章 法通过取形用势,来达意,是章法的总原则,因此关于 “势”论也是章法的重要内 容之一。关于“势”论的有清王原祁“龙脉开合起伏为画中气势” ( 雨窗漫笔 ) 、 唐岱“故画山水起稿定局,重在得势,是画家一大关节也” ( 绘事发微 ) ,直接谈 章法重要性的有方薰“凡作画者,多究心笔墨,而于章法位置往往忽之”(山 静居论画),清邹一桂说: “以六法言,当以经营位置为第一。 ”明代李日华也赞同 “大都画法以布置意向为第一” ,章法程式化的最后结局就是导致了国画的不思前 进,一味的仿古,石涛画语录中谈到,古人的知识经验可以作为我们的工具,为我 们所用,但是不能僵死应用, “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之也” 、 “有法必有化” ,他 认为章法虽然有程式感,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章法也在稳中求变, 才有发展的新路,因此石涛在章法上提出“章法当随时代” ,不泥古法,对后来的画 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国门打开之后,中国画章法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章法从 这个时期开始一般多用“构图” 。 “构图”虽然是个舶来之词,但却和“章法”有异 曲同工之妙,构有构建,构思之意,虽没有“经营”意蕴深刻,但谈起构图还是为 现代人比较容易接受和认识的,近现代的潘天寿、齐白石等人的章法理论就多用构 3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m.上海: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9. 探析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 4 图来表述章法,这个时期之后的章法理论较为成熟,法则法规描述十分具体、翔实, 比如说“取舍” 、 “开合”等,内容谈及章法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联系,其中在对中国 山水画等构图学有深入研究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潘天寿先生。他的构图学理论详见于 关于构图问题 。 4 近当代国画的章法发展则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除了继承传统 的构图知识之外,有了新的创新形式,此部分内容详见于本章第三节,在此就不再 赘述了。 中国画的章法发展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是“陈置布势”时期; 二是“经营位置”时期;三是“文章化成”时期;四是近现代的“构图”理论。 5 章 法的发展历程表明,关于章法的言论并不系统,却道明了画家十分注重章法在创作 中的重要性,根据上述种种零散言论的基本精神,中国画章法的基本含义被科学地 定义为:画家需要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将所要表现的物象按照一定的章法规律加 以组织和巧妙的协调,在一定的画面空间安排和处理各种关系,把局部的形象组成 一个视觉的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就是章法的基本含义。 6章法是艺术形象 的组织原则,它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组织表达画家心中的意象。 1.2 章法的功能形式特征 章法作为一种“法” ,它就有规律可循,国画的章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它的 形式规律一种是外形式,如条幅、中堂、横批、长卷、册页、扇面、镜片、斗方等。 另一种则是内形式,如宾主、取舍、疏密、虚实、开合、布势、空白、边角处理、 笔墨、款书与印章等。 7这种形式规律也有人叫做构图法则、方法,或者是“章法的 经营与构思” 。 1.2.1 章法的外形图式简介 任何一种绘画必须是在一定外形图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中国画的章法布局相对比 较稳定,最常见的横向矩形构图和竖向矩形构图。 横向矩形构图是最早的外图形式,纸幅宽高比例 1:1.6,典型的例子有传世作品 洛神赋图 ;这种横向结构的构图有利于故事情节按时间或顺序排列组织,符合中 国人的“步步移,面面观”欣赏习惯。到唐宋之后,横向矩形发展成一种固定的形 式,经过一定的发展,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宽度进一步的加长并经过装裱形成了 4 潘公凯.潘天寿对画面结构的探索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1994-2008: 11-18 5 黄文婷.浅谈中国画”章法”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7(03): 3-4. 6 王益武.中国山水画的章法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7 王益武.中国山水画的章法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第一章 中国画章法文献概述 5 现在的“手卷” ,唐宋章法成熟后,关于形式美的问题考虑也多了起来,这时候画作 一般是“上留天、下留地”的格局,逐渐演变了竖向矩形的外图式,观看方式从从 左到右变为从上到下,视觉重心一般也偏向于上轻下重,竖向矩形经过一定的装裱, 就形成了国画作品装裱式样中的 “立轴” 。 根据尺寸不同, 相应的叫法有 “大轴” 、 “中 轴” 、 “大堂” “中堂” 、 “斗方” 、 “横批”等。 1.2.2 章法的内形式规律 章法的外形式是我们肉眼所能直观的,点、线、面等绘画形式要素通过精心的 编排组织,成就了不同美感的作品,或密实庄重,或清透柔美,这些形式美是如何 表达出来的?是画家随机创作出来? 还是有一定规律可言?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 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规律体系,而非单纯的经验主义。要讲求形式美,绘画更要注重 形式美,就要探求形式美的规律,这是绘画发展的永恒课题。中国画的形式美法则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宾与主 “定主宾之超揖,列群峰之威仪” ,这是先哲对主与宾的对立统一的最好阐述。 主是画中的突出的形象,它是画面的视觉中心,宾是从属或者是辅助主,宾在画中 可大可小,可多可少,但不能喧宾夺主,元汤垕在画鉴中说“画有宾主,不可 使宾胜主” 。因此,宾主之间必须呼应配合,不能各自独立,宾主这对矛盾对立体在 国画创作中往往是利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主体,做到宾主分明,使画面统一在一个有 序的整体中。 (二)取与舍 国画大师黄宾虹说:“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舍取不由 人,舍取可由人。潘天寿先生在谈取舍关系的时候也讲求“只取最动人的景物” ,在 有限的画幅之中表现无穷的自然,全搬照抄不得要领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小范围中, 对客观事实的复制,没有艺术韵味;二来是全然描绘在大范围内不容许,因此要对 表现的景物进行选择、剪裁,突出最感人的地方,这是每幅作品必须面对的问题。 取舍的主要原则是不求全只求精,因此所出绘画的千差万别,就比如说竹子,在自 然界中,它们的形象差不多,但是在不同的画家的取舍,千姿百态,如何做到取舍 得当,还是得益于画家心中的意象,而心中的意象的培养则“师承自然”,以自然 生活为师,方能做到胸中有竹。 (三)疏与密 疏密指画材的排比交错,画材与画材的排比,相距有远近,文错有繁有简有了 探析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 6 远近繁简。即成疏密。 “疏中有密,密中有疏” ,潘天寿说:“无虚不易成实,无实不 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虚实相生,疏密相用,绘事乃成。 ”疏 密的排列不仅在对立中取得了调和,还造成了错落有致的层次感、空间感。 (四) 虚与实 虚实在国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为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 意境的表达就是通过 空旷的留白来营造。所谓“没有虚实不成画面。 ”虚实的变化,只有在画面对比中才 可以存在。实因为有了虚的对比才会显得浑厚,虚因为有了实的对比亦会显得空灵、 清晰。 (五) 藏与露 藏与露这对矛盾,可以对画面进行含蓄的艺术表现。当画面不需要一览无余时, 它可以使画中部分物象,巧妙地藏起来,使未藏处在对比中更显突出。有时画面隐 隐约约, “藏而不藏,不藏而又藏”的感觉,更能让画面产生含蓄的变化,让观者产 生无限的联想。一般来说,隐者藏,显者露,藏得巧妙也是显,藏得好,藏得巧, 使“无有笔墨处,似有笔墨,无有景色处,似有景色” 。 (六) 4 诗、书、画、印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历史发展中文人画萌芽的成因,使中国画多 加了许多文化上的修养,画风儒雅,品质高尚, 这种有机的结合是西方绘画中所没 有的,是中国绘画艺术所独创。是中国绘画特有的一种形式美。几种艺术融为一体, 相互取长补短,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 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因为他们的有机结合, 而不是不相干的拼凑,所以它们的位置也需要仔细的 经营,比如说吴昌硕的平安吉庆 ,这幅画的构图集 中在中下部,题置放在画面的左上角平衡了画面同时 梅花、白菜与题款形成三角形势,款又呼应了白菜下 的留白,形成虚实对比,意境深远。 8 除以上六种介绍矛盾关系,虚实、开合、布势、 空白、边角处理、笔墨、粗与细、轻与重、长与短、 浓与淡、亏与盈等扩展和丰富了章法的血肉,这些形 式规则经过中国文人画士的经典提炼,绘画的章法日 趋成熟,章法形式规则的核心法则可归结为“均衡” 、 8 唐健钧.中国画章法款识艺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图 1-2 吴昌硕平安吉庆 第一章 中国画章法文献概述 7 “整体” 、 “变化” 、 “和谐” 。 “均衡”是构图的基础, “整体”可使画面具有稳定感, 有条不紊。 “变化”是指打破稳定、平衡,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稳定和变化是对 立的,却同处一个画面,这就需要协调双方,以求和谐,在不稳定中求得稳定,从 不平衡中求平衡把形态、位置、结构、透视、笔墨、色彩等造型诸因素进行调整, 使其和谐统一。 章法的目的在于构图取势,构图就是正确处理形象的矛盾关系,制造矛盾,解 决矛盾,获得画面整体气势的创造过程。也就是处理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协调统一的 关系。作品的气势除了在画幅上的体现,更多体现在“主宾” 、 “虚实”等形式下的 巧妙组合而达到的一定视觉中心,有一定的力量感,除了在气势上的作用之外,这 些规律的应用对于表达意象起很大的作用。 1.2.3 基于哲学构图原理以及形式审美 “整体” 、 “变化” 、 “谐和”这样的形式原则不光是中国画的形式原则也是我国 古代朴素哲学观的反映。中国画的章法主要体现在山水画上,中国山水画自成熟起 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氛围的熏染,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绘画构图的审美观念, 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构图原理:散点透视, “s”形章法形式美感以及“计白当黑” 审美意境。 散点透视是中国绘画对透视空间的一种独特理解,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视点固 定、光线固定、被描绘的形象固定,换言之,西方绘画是以科学严谨的方法被动地 描绘对象,而中国的散点透视则是多个视点的审美结果,在描绘形象上,则根据画 家的情感需要经营,大胆取舍, “去其繁章,采其大要” (荆浩笔法记 ) ,而且可 以把不相关的素材揉进一张画面之中,使中国山水画在构图取景上更加灵活多变。 这种独特的透视方法是和我国古代哲学以及欣赏习惯有关。中国古代绘画思想主要 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道家“天人合一”美学思想认为人与天地并生,万物为一, 人为沧海一栗,脱离了天地就不会得到充实与发展。如何能在有限的尺寸之内描绘 博大的世界, 成为画家在落笔之前的思想考虑, 为了尽可能地描绘形象, “三远法 “和 多视点的方法使画面尽量面面俱到,以及在有限局部的形象中如何体现表现无形无 穷的世界,散点透视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之下形成的。并且“留天置地”的幅面形式 也是受天地合一的思想所影响。 北宋画家郭熙在其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 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 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 探析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 8 渺渺。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 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 “三远”法是古代绘画对画面空间的认识, 也是对庄子苍苍茫茫,无穷无尽的淡无虚境界的反映,中国人采取视点高于观者的 立足点,以鸟瞰的气势捕捉自然美景,将多角度的景物人为地组合在一幅画中,视 点随思维的想象主观延伸,画面景物的安排能从山前看到山后,从山下看到山上, 从房内看到房外,满足了中国人步步移,面面观的审美习惯以“饱览卧游”的需要, 使咫尺千里的美景尽收眼底。 易经中说:地为坤,为阴,为玄,玄为黑,黑为阴; 白为乾,乾为阳,黑白相生,阴阳相发,这个古老的哲学思 想影响到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黑白意境之说以及形式优 美、中和的 s 形形式法则。太极图是古代哲学在中国画章法 应用最完美的诠释,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也及其赞同 “书画秘诀在太极中” 。 9太极图首先阐释了万物之阴阳对立 统一之说,阴阳本来是一对对立的矛盾体,太极图以黑代表阴,以白代表阳,中间 通过一条反 s 的曲线将两者完美结合,再者白中有一黑点,黑中有一白点,正是白 中有黑,黑中有白,黑白相辅相生,对立却统一,在形式美感上,黑白对比,左右 相称,体现了一种平衡、对称、稳定、有序的美。中间 波浪形的曲线, 透出了一种动势, 并活画出黑(阴)白(阳) 两条鱼的形象在游动中旋转, 这种动势通过 s 先和静止 的图形完美结合,静中有动、静动结合形成一种中和之 美。由于这条调和阴阳,起到了起承转合的效用,同时 由于其中和之美,增添绵里藏针,柔和浑然一体的“气 势” ,后来这种符合中国人人生观点的原准则被充分体 现在他们的书画创作之中。 它的主要原则是和孔子提出 的中和之美哲学原理一致,讲求取中,执中。把握事物 的适当的度.拒绝极端;又是指调和、和谐,强调矛盾 的转化和消解、存异而求和,也就是“中庸之道” 。 10 s 形构图是中国画构图的基本样式,其他形式都是 在此基础之上变化发展而来的。 “s”形章法形式具有延 9 李平 张霞云.论周易对中国古代书画理论的影响j.艺术探索, 2007(04). 10 王益武.中国山水画的章法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图 1-3 易经阴阳太极 图 1-4 王原祁山水图 第一章 中国画章法文献概述 9 长、变化的特点,常常被应用到竖向矩形的画幅之中,比如 说清代清代王原祁山水图 。陆俨少将这种构图称为“之” 字形。 “之”字形运动就是变化、延伸,转化,体现出来的 是一种开合关系。s 形又似山脉气势连绵,浑然一体,在绘 画中尤其是山水画中去其形式来造势, 表现张力和方向轻重 的例子也非常多见如清代龚贤的代表样式的作品 山家黄叶 图从前至后,树林与山石呈现先向左、再向右的扭转的反 s 曲线.而最后那山石的走势又朝向右上方,再加上题款, 完成最终向左的回转。在画面的布局走势中,s 就像一个潜 在的回归的内力,画而物象的向外的偏移的张力.最终总能 在这个内力的牵动下,趋于运动之势的回复与平和。c 形构 图是不完整的 s 形的发展变异,它是章法简化的一个表现, 它只取上或下 s 形,形成 c 或者 c 的反形,如李思训的江 帆楼阁图 ,近代的许多中青年画家都在此形式美感中不断 突破,以至于现在的满构图也是 c 形实墨的增多,留白增多的结果。 ?11除此几种形 式外还有三角形稳定式的构图,以及上下轻重构图、左右对称构图等。 黑为阴,白为阳,八卦图的绘制中并没有用白色颜料来表示阳,于不着色处却 恰如其分地表现阳这个思想概念来,体现出“计白当黑”的哲学思想来,不着墨处 亦有意象的表露,其中“意象”中的象则是以墨为色,通过丰富的墨色层次、浓淡 效果表现出来事物的虚实变化,墨即为黑,是实在存在图面之上的山水树等的实体, 而白表现一种虚体,在画面中并不去用墨色来表现,恰是通过巧妙的留白,以白计 黑,达到虚实相应,表现云、水、气等,给观者无限的遐想。是“意境”营造的主 要手段。如熟悉的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是一幅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创 造出意象境界的典范之作。在这幅画中,作者着力描绘垂钓者的凝神专注神态,和 几条淡淡的轻柔起伏的水纹,来引起观者的想像,使空白不再是虚无,而给人以茫 茫江水,悠悠天空的印象。美学家认为, “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 ,引起我们的 想象是虚 ” 。 ?12意境深远、黑白虚实意境是中国画章法一个最独特的特点,也形 成了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风格品质,所以中国画较西画更加空灵,更加清虚,更加疏 朗,更加宁静。 ? 韩梦林.中国山水画章法的形式美感j.艺术广角, 2008(06): 79-80. ?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图 1-5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探析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 10 1.3 近现代国画章法的演变 近现代画家、理论家对章法研究究做出巨大贡献,上述第二章提到的形式规律 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吕凤子先生在其著作中国画研究中,把立意、为象、写形、 貌色和置陈布势五大内容统统归纳于内, “六法”进一步高度概括为两法(笔墨与章 法) ,在章法总结有创新的黄宾虹先生,章法要点有四个方面:“剪裁、层次、疏密、 气脉” 。潘天寿的观点也有四点:取舍、气势、轻重和均衡、题款和印章。在气势气 脉上论述的除上述的两位,齐白石也认为脱离师造化,闭门苦心造作,是经营不出 有灵气的章法来的。 ?13 随着国门的打开,中国画受到了西方绘画思潮的影响,更有一部分画家先前是学 西方绘画, 因此他们给国画带来了个性发展的时期, 在外图形式上已经没有严格 “横 向矩形” 、 “竖向矩形”一说,有时候会根据装饰位置等的需要,制作相应的幅面和 形状,在构图方法上出现了西方构图常用的“满构式” , 尽管满构图并不是始于西 方,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形式,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满构图相较“留天 置地”的习惯构图显得比较新鲜,逐渐成为现今画坛上最为流行的构图样式,在空 间的再考虑上,构图平面化被广泛接受,平面构图注重平面构成,很少考虑空间层 次关系,甚至会扭曲透视关系和比例关系,因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能产生意想不到 的画面效果,基本上舍弃了“三远”传统的空间原则,它的形成除受西方平面设计 的影响,还受绘画语言单纯化,以及墨法应用等其他方面的影响。近现代的国画创 作中除了遵守上述第二节的形式特征外还应用到了平面设计方面的形式原则。比如 说分割与穿插、残缺与减缺、透叠等。关于这些 平面形式规律在下一章详见, 在此就简单举一个 分割在国画中应用的例子。 将一个关系元素或整 个画面按需要以各种技法划分成若干个局部, 再 生出更多的形态,取得造型上的自由,这就是分 割的基本含义 ?14,比如说林风眠的蓝衣少女 用墨韵变化分割线。 景物人物之间的外边缘线既 区分了形体又巧妙地对画面进行了分割, 使画面 产生一种具有装饰性的平面构成感, 颇有西画风 格,淡雅逼真,极具意味。 ? 陈英俊.经营位置浅谈j.国画家, 2007(05): 66-67. ? 于 宁.中国画章法与现代构成d.福建师范大学, 2004. 图 1-6 林风眠蓝衣少女 第一章 中国画章法文献概述 11 1.4 小结 中国画章法从最初的概要、轮廓性理论,如“经营位置” 、 “置陈布势”发展到 今天的“构图说” ,变得详细、具体。主宾、虚实等十几种处理手法都是在先辈的不 断摸索中提炼出来的,这些前辈通于哲理,一专多能,所述多能切中肯棨 ?15,为指 导我们今后的创作提供很好的理论工具。国画章法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完善,以其 独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与成为我们的民族艺术。它融合了中国的哲学,无论是 散点透视,黑白意境之说,还是形式优美的 s 形章法,都是中国画通于哲理,和中 国其他传统文化浑然一体的标志性说明。创新作为一种艺术欣欣向荣的必然条件, 中国画章法在遇到程式不化的时候还具备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品质章法随时代创 新,在和西方文化相互冲击碰撞时,它能够从西方绘画中汲取养料,为中国画注入 新鲜血液。满构图以及西方绘画技巧都被巧妙地融在了国画中,使国画在继承传统 中又赋予了适合现代审美的新内涵。 ? 毛建波 江吟.石涛话语录m.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6. 探析中国画章法对现代版式设计的启示 12 第二章 现代版式设计文献概述 2.1 版式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版式设计的历史起源,在现有的理论著作中找不到准确的定位,有文字就 有了书,有书就有了版式,大抵从文字的产生就需要编排,就有了版式的雏形,只 是相比较而言,文字的纪实性占有重要的考虑因素罢了。版式设计发展的历史最先 是从书写、文字创造开始的,也就是说最开始的版式设计偏重于文字的编排设计。 各个民族都有各自文字的产生,如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象形文字,中国 人的象形、会意和仿音结合的文字体系,相应的版式也各自有特色,主要成因则是 相对封闭环境下当地人的审美习惯和生活态度产生不同的文化差异,然而数千年相 对封闭的环境版式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达发生了变革,世界各国的人民交 流、交往密切,版式设计在汲取各个民族优秀的因素之后,形成了通用的版面理论。 版面设计理论的形成,源自 20 世纪的欧洲。英国人威廉莫里斯最先倡导了一 场工艺美术运动 ?16,并随之在欧美得以广泛响应。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 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莫里斯 的古典主义设计风格,开创了版式设计的先导 ?17,而之后盛行的现代主义则是现 代版式的形式特点形成之始。 纵观古代版式设计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材料、技术的更 新,中国古代的甲骨文版式的显著特点是:文字与图形编排 受天然材质的形状和大小制约, 在版式考虑上明显以记实为 主,简牍的书写形式直接影响到后来纸张书籍的形 式,虽然后来随着纸的产生,木、竹承载基础没有 了 , 但 是 竖 向 条 格 划 分 的格局形成(图 2-1), 这 样 的 布 局 方 式 , 使 字 体排列整齐,阅读方便, 成为主要的书籍版面程式,这个时期的版式设计 主要是通过字号加大标题的醒目,以及分段落,有意 编排字与行间距,使阅读起来舒适,图片形式主要在 ?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 19 世纪下半叶英国,其起因是针对工业革命批量生产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 良运动。 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莫里斯。 在装饰上崇尚自然, 多用蔓延枝条作为装饰元素, 是现代设计的开端。 ? 杨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