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借鉴德国银行的管理经验.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借鉴德国银行的管理经验.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借鉴德国银行的管理经验.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借鉴德国银行的管理经验.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借鉴德国银行的管理经验.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秘岔 日期:2 0 0 9 年5 月2 6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他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 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 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备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 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绀导师签名:1 萜诲矗 日期:2 0 0 9 年5 月2 6 日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在目 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得到迫切的关注。同时,我国 商业银行以信贷资产收益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信贷资产的质量关系到银行业乃 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 理水平都显得意义重大。而商业银行是企业融资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风险承担 者,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商业银行具有专业的风险控制手段和人员,因此本文 以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德国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被公认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中 小企业贷款运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综述了信贷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然后通过借鉴德 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促进我国中小 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1 ) 由于信息的 严重不对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评价和授信过程中存在“规模歧视”, 不仅表现为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还表现为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供给较为 单一,信贷风险的事前管理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 2 ) 由于银企之间未 能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缺乏对信用风险进行高度电子化监测管理的条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注重经验型的、定性的信贷风险识别和计量模式,缺乏技术型 的、量化的事中贷款监控。( 3 ) 在贷款风险的处理和对信贷员的业绩考核方面, 我国未能建立起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制度,不能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的事后管 理。本文的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健康发展提 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信贷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5 c 理论 ar e s e a r c ho n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o fs m e f r o mg e r m a ne x p e r i e n c e m a j o r :a c c o u n t i n g n a m e :l i a os h a o y u t u t o r :p r o f e s s o rt a n gq i n g q u a n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s m a l la n dm e d i u m - s i z e de n t e r p r i s e sh a v et a k e n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p l a c ei n0 1 1 1 s o c i a le c o n o m y f a c i n gt h ew o r l d - w i d ef i n a n c i a lc r i s i s ,t h e f m a n c i n gp r o b l e mo f s m a l la n dm e d i u m - s i z e de n t e r p r i s e sm u s tb eu r g e n t l yc o n c e r n e d t o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t h eq u a l i t yo fs m ei sa l s oi m p o r t a n t t h e r e f o r e ,t h er e s e a r c ho f t h i sp r o b l e mi sn o wf o c u s e do nt h ec r e d i tm a n a g e m e n t i nt h i sa s p e c t ,t h ep r a c t i c e e x p e r i e n c ea n dm a n a g e m e n ti n e a s u r ef r o mg e r m a n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i sg e n e r a l l y a c c e p t e da st h el e a d i n go n ew h i c h w ec o u l dl e a mf r o m i nt h i sp a p e r ,w ef i r s t l yi n t r o d u c et h et h e o r yo fc r e d i tr i s km a n a g e m e m a d o p t i n g t h ep r a c t i c ee x p e r i e n c ef r o mg e r m a n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 ,w ef m dt h ew a yt oi m p r o v e o u rc r e d i tm a n a g e m e ms y s t e m t h em a i nc o n c l u s i o n sf r o mt h er e s e a r c hi n c l u d e : ( 1 ) t h e r ee x i s t s s m a l l s i z e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 d u r i n g c r e d i tr a t i n gd u et os e r i o u s i n f o r m a t i o na s y m m e t r y ,w h i c hr e d u c e st h e f i n a n c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o fs m a l la n d m e d i u m - s i z e de m e r p r i s e s t h e r e f o r e ,as p e c i a l i z e ds t a n d a r dm u s tb eu s e dt oe v a l u a t e a n dg r a d et h ec r e d i to fs m e a l s ot h ef m a n c i n gm e t h o d so fs m ei no u rc o u n t r ya r e n o te n o u g ht os u i tt h e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o fc r e d i ta n ds h o u l db ei m p r o v e d ( 2 )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m ea n dc o m m e r c i a lb a n k si si n t i m a c ya n dr e c i p r o c a li n g e r m a n y i tc a nr e a l l yh e l pi m p r o v et h ea s y m m e t r i ci n f o r m a t i o np h e n o m e n o nb u ti t p e r p l e x e so u rc r e d i t r i s km a n a g e m e n tv e r ym u c h 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c r e d i tr a t i n gm u s tb eu s e dt oi m p r o v et h ee f f i c i e n c yo fs m ea n a l y s i s ( 3 ) t h e r ed o e sn o te s t a b l i s hg o o d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 sf o rc r e d i tr i s k sb a s e do nr i s k o r i e n t a t i o n ,w h i c hi n c r e a s e st h ec r e d i tr i s kw i t hh i n d s i g h t a l lt h e s ei n c l u s i o n sc o d d p r o v i d es o m eh e l p f u lr e f e r e n c e sf o rh o w t oi m p r o v ef m a n c i n ge f f i c i e n c yf o rs m ei n c h i n a k e y w o r d s :c r e d i tr i c k s :s m ef i n a n c i n g ,c r e d i tm a n a g e m e n t ,5 ct h e o r y n 目录 摘要1 a l j s i 1 j a :i i i 第l 章引言。l 1 1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一l 1 2研究的方法和框架4 第2 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7 2 1理论基础7 2 2文献综述1 2 2 3本章小结1 4 第3 章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前管理1 6 3 1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前管理现状一1 6 3 2借鉴德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前管理经验2 0 3 3中小企业信贷事前风险管理分析2 3 第4 章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中监控2 6 4 1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中监控现状2 6 4 2借鉴德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中监控经验31 4 3中小企业信贷事中风险管理分析3 5 第5 章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后管理3 7 5 1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后管理现状3 7 5 2借鉴德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后管理经验4 1 5 3中小企业信贷事后风险管理分析4 3 第6 章结论与建议4 5 6 1本文的结论一4 5 6 2 建议一4 6 1 1 1 参考文献4 8 后记5 0 i v 变化, 为国民 成为地 小工业 ,占全 以上工 7 3 8 , 协会官 方网站h t t p :w w w c a s m e o r g ) ,以上数据显示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国家也同益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推动,2 0 0 8 年8 月4 日,人民银行调增2 0 0 0 亿信贷规模,专项用于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 0 0 8 年9 月1 5 日,人民银行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 个百分点和贷款利率0 2 7 个百分点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使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意识到,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是分散风险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必然选择,然而面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管理 水平参差、企业信用状况良莠不齐的现实,如何创新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模式, 准确定位和筛选出优质的目标客户、对存量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跟踪管理、以及 贷后评价和回收的制度化问题是关系到商业银行能否实现中小企业贷款安全、高 效运作的重要课题。 回顾过去,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管理上大多有着令人 遗憾的过去,截止2 0 0 4 年末,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 9 3 , 其中近五年内新增贷款占比6 4 2 7 ,不良率9 0 7 。其分支机构中不良率在2 以内的占5 1 ,不良率在5 以内的占4 1 ,而不良率超过2 0 的占2 7 。在2 0 0 5 年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剥离的不良贷款有6 0 为中小企业贷 款,剥离的不良中小企业贷款达1 0 7 万户,户均余额在6 0 0 万元左右。截止2 0 0 6 年末,全口径小企业贷款不良率1 0 5 1 ,远远高出该行公司贷款不良率的平均 水平。到目前为止,小企业贷款不良比率仍然比其他各项贷款平均的不良比率高。 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中小企业在信息公开与透明度方面有着先天的缺失,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往往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由此可见,传统的商业银行信用管 理制度并不能在足额拨备和经济资本管理的技术条件下覆盖大部分的小企业贷 款风险( 韩平等,2 0 0 2 ) 。同时,现行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模式既不 能实现风险的充分控制,管理成本还长期居高,据银行小企业信贷部门的统计, 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平均约比大型企业高5 到8 倍。因此,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 的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流程再造,完善对贷款企业的信用评价是我国银行业亟待解 决的问题。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5 c 理论,评价企业的信用情况应该系统地 从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去进行立体分析,才能 有效把控信用风险的状况。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管理的现状发现,造成我国商业 银行小企业信贷业绩不良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管 理制度,而是采用与大型企业相同或相似的方法,过分依赖于企业提供的会计报 表信息,从而使银行信贷部门对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的小企业无法获得可靠的信 息,作出相应的风险评估。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基于量化管理模型的信用风险管 理模式是以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按照大型企业的风险评价标准操作,实际上 是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 针对上述现象,本文考察了德国银行业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制 度与做法,对德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组织架构、风险管理、信贷决策 支持系统、授信人员业绩考核等方面的经验进行深入探讨,论证其合理性,从而 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工作提供借鉴。 1 1 2 研究的意义 第一,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对于商业银行改善信贷资产质量的意义。近年由于企业 短期融资券对银行信贷市场产生的替代效应的冲击1 以及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开 1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偏高的问题较为突出,贷款过度集中容易引发大起大落的风险,据银监会统 计,截止2 0 0 5 乍6 月,伞田1 7 家商业银彳j :中,贷款余额超l 亿元的大,有1 6 万户,占全部贷款,数o 5 的大户,贷款余额却占全部贷款的5 0 以。卜。 2 展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的推动,中国商业银行看到了中小企业信贷所潜 在的巨大商机,纷纷开始抢占小企业融资业务市场。同时,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 面对外开放,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加剧了金融业的全方位竞争,银行同业资金市 场出现的流动性增加,也迫使商业银行转向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兴市场空间。然而,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较高,对于以往主要经营大型企业贷款的中国 商业银行来说,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小企业风险 管理。“在传统经济体制下,银行信贷经营中政策性风险居于主导地位,当 今已演化成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政策风险交错并存的复杂局面 ( 魏国雄, 2 0 0 8 ) ,总体上,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大型企业的增贷空间有限,必须开辟 新的发展市场,而且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也有利于分散信贷风险和提高盈利的水 平。而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中小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小企业贷款将 会进入风险的高发期。因此,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正面临着市场拓展和 风险控制的双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充分了解和借鉴国际通行的小企业信贷风险 管理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德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被公认为具有世 界领先水平;就融资环境而言,中德两国都有“强银行、弱证券”的特点,当中 小企业出现融资需求的时候,首先选择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 德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措施的研究对我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第二,信贷风险问题的研究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目前中小企业的发 展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占我国企业总数9 9 0 5 以上的中小企业成为社会发 展的经济主体,中小企业也孕育着未来的大型企业,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具有 强大的融资需求,然而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也制约着银行对中小企业发 放贷款,中小企业因信用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也难以得 到银行资金支持。但由于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使中小企业融资基本上 依赖银行贷款,而银行的传统的信用管理政策却令中小企业难以较低的成本获得 资金,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极不 相称( 曲霞,2 0 0 8 )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因的分析研究,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融 资的地位和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有着与大型企业不同的特征,因此,针对中小企业 的信贷风险管理也对应地有别于大型企业的贷款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大多脱胎于 国有政策性银行,传统上采用的信贷管理办法基本上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要对 象,因此有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特征为: 1 生命周期短,用资频率高、期限短。因此其融资期限也相对较短,风险 在短期内集中爆发的可能性高于大型企业。 2 管理缺乏规范性。家族式管理或管理权过于集中,导致决策的随意性, 逃废债务等信用风险高于大型企业。 3 财务信息失真。相对于大型企业规范化的财务信息披露,中小企业的财 务会计制度不健全,导致不能依赖财务信息对其风险状况做出有效地判 断。 4 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抗周期性风险能力差。因此,导致中小企业在经济 周期下行阶段融资需求更强,融资的主要原因是维持经营,而非扩大再 投资。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运用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计量理论、信用风险管理的“5 c 管理等理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 题,并结合借鉴德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在制度没计方面的合理性,提出 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贷款信贷风险管理方案,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中小企业 信贷业务的收益水平、加强内部风险管理、降低贷款集中度风险提供可行的建议。 同时,商业银行在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才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 资金支持,从这方面来说,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研究对发展中小企业战略也有现 实的意义。 1 2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1 2 1 研究的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运用理论 分析和实例分析的方法,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手段将信贷风险限 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而获得最高的,经过风险调整的经济收益。只有在建 立了良好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商业银行才可能更大范围地进入 中小企业信贷领域。 笔者通过深入思考和观察研究,结合德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 。4 理的经验做法,具体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的信贷风险管理 工具、组合管理模式、信用功能以及业务流程方面的不足,提出建立一个有针对 性的、符合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特点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为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 提高信贷风险防控能力、改善与中小企业的银企关系提供实用性的建议。 1 2 2 研究的框架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图: 阳 阳 阳 图卜1 论文基本框架 信贷作业从贷前资格审查、贷款发放与监控到贷款期满回收各环节是有机 统一的整体,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风险控制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相连、顺畅衔接, 一 , 本文为了从不同风险管理要素的角度分析问题,将整个作业流程划分为三个部 分:信贷事前信用甄别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之前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主 要是对企业进行准入的评估,判断企业的风险等级等;本文所指信贷事中监控是 指在贷款存续期限内,商业银行对与之建立了借贷关系的企业进行的风险监测; 而本文所指的信贷作业事后管理,则是在贷款到期后,商业银行对风险贷款进行 处置以及对信贷人员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事后评价的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贷款 作业的这几个部分是密切关联不可割裂的,本文的划分角度是为了对不同阶段的 5 风险形成原因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在于信贷风险的评价,因为风险的识别与计 量是贯穿了整个信贷作业的全过程。 本文的内容组织如下: 第1 章: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内容、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提出需 要研究的问题。 第2 章:文献回顾及理论分析。本章主要综述了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并 就有关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作业中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相关文献进行回 顾,本章的理论和文献综述为下面对具体的信贷作业流程展开分析提供了理论依 据。, 第3 章: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前甄别。本章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 企业信用甄别的历史问题和管理现状,介绍了德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审查程 序、客户筛选管理i k b 评分制度和信用评级管理。分析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 贷潜在风险的甄别技术以及对应不同风险的信贷产品设计。 第4 章: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中监控。本章以德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 款的监控情况为借鉴,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存续期内的事中监控 效果,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研究贷款风险的监测分析。并提出德国商业银行的 f l a u s b a n k 制度和高度电子化的信贷决策支持系统,能够降低监控成本、改善信 用风险监控的效率。本章对信贷风险形成阶段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了重点分 析。 第5 章: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后管理。本章着重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到期 回收、损失控制和信贷风险最终评价进行分析。对中德两国中小企业贷款的回收 状况和风险贷款处置、以及行业风险控制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两国经济环境的总 体情况分析信贷风险管理的事后管理。 第6 章:结论与建议。 6 第2 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 1 理论基础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这一现实情况是由我国 “强银行、弱证券的融资环境决定的。因此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研究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就必须把握信贷风险的特征和表现, 本章将对信贷风险的基本内涵、信贷风险的成因、以及信贷风险的识别与计量等 方面理论进行简述和分析。 2 1 1 信贷风险的基本内涵 风险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客观存在于各种社会商业活动中,尤其是 存在于以信用为主要对象的企业融资活动中。风险是指在给定的客观情况下,在 特定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问的差异程度( 杨雄胜,2 0 0 3 ) 。由风险的 定义引申出所谓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经营过程中,由 于各种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蒙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 可能性( 魏国雄,2 0 0 8 ) 。国内学者将信贷风险定义为一种中性的概念,由此确 立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并非试图完全消除和规避风险,认为商业银 行能够通过承担适度的风险而获得风险回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指出“银行家 的任务就是管理风险,而不是避免风险” 信贷风险是多种类型风险的综合表现,理论界对信贷风险的分类方法根据 分类标准的不同而各异:根据风险产生的根源,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根据 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分为静态 风险和动态风险;根据风险回避的方式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而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权威的分类标准,信贷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利率 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声誉风险。其 中以贷款企业为研究对象的是信用风险,相对于市场利率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国 家和转移风险等宏观的系统性风险来说,信用风险的可控性较强,因此信贷风险 7 管理是以企业信用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活动。传统的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债务 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随着现代风险环 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定义已经不能反映现代信用风险及其管 理的本质。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 损失的可能性( 段善雨,2 0 0 7 ) ;更为一般地讲,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 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 能性( 梁鸿飞,2 0 0 7 ) 。而对于贷款企业信用风险的研究,则集中在贷款企业的 道德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方面。 尽管理论界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分类各有不同,但从分类的基础上看可以 总结归纳为对借款人的“5 c ”评价原则,信用“5 c 分析法就是通过“5 c ”系统来 分析交易对手的信用标准,是评估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品质、能力、资本、抵 押和条件: 1 品质( c h a r a c t e r ) :指交易对手履行其偿债义务的可能性,是评估贷款企 业信用品质的首要指标,品质是贷款的回收速度和回收数额的决定因素。 2 能力( c a p a c i t y ) :指交易对手的偿债能力,即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 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考察的是贷款企业运用信贷资金实现投资增值的能力。 3 资本( c a p h a d :指交易对手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其可能偿还债 务的背景,如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有形资产净值等财务指标等。 4 抵押( c o l l a t e r a l ) :指交易对手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做抵押 的资产,一旦收不到这些客户的款项,便以抵押品抵补,这对于首次交易或信用 状况有争议的贷款企业尤为重要。 5 条件( c o n d i t i o n ) :指可能影响交易对手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如贷款企 业在困难时期的还款历史、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的还款可能性等。 “5 c ”原则最初是由西方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时间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用 以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的理论,更有些银行将分析的要素归纳为“5 w 因素,即借款人( w h o ) 、借款用途( w h y ) 、还款期限( w h e n ) 、担保物( w h a t ) 及如何 还款( h o w ) ,还有的银行将其归纳为“5 p ”因素,即个人因素( p e r s o n a l ) 、借款目的 ( p u r p o s e ) 、偿还( p a y m e n t ) 、保障( p r o t e c - t i o n ) 和前景( p e r s p e c t i v e ) 。2 商业银行了解贷款企业的“5 c ”有以下几种种途径: 2 资料米源:亿维网:h t t p :w w w y e e w e c o m c a t e g o r y 1 e t t e r - 1 6 5 x h t m l 8 一是通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当企业出现融资需求而提出贷款申请的时 候,商业银行需要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而符合规范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包含了 企业基本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其他重大事项的披露,是理想的信息来源之一。 二是各种商业机构有偿提供的信用评级资料。当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不能提供足够规范的财务会计信息时,商业银行就会求助于社会信用体系。信用 评级机构足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大量的工商企业信用评级情 况,包括公司业务性质、财务信息、商业交易记录、甚至公司高级职员的简历等。 三是银行信贷人员的上门核查。要取得关于企业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授信 部门的人员有义务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状况,包括场地、人员、开工 情况以及仓储情况等。 四是交易核查。指向信用审查对象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以及其他有业务 往来的客户群体,了解关于核查对象企业的交易支付纪录是否良好以及其他商业 信用状况等。 现代信用风险理论认为信用风险也是市场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和制约力量, 信用风险的成因是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又包括“外在不确定性”和 “内在不确定性 两种。“5 c ”理论的考察因素中,企业的“品质”、“能力”、“资 本和“抵押”均属于企业的内在不确定性因素,而“条件 则考虑了企业信用 承诺履行的外在不确定性。 2 1 2 信贷风险的成因信息不对称理论 理论界大量的研究表明,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李家 军,2 0 0 6 )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或某一方对信息 掌握的不完全,由此对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所产生的一系列重要影响。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交易活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魏国雄,2 0 0 8 ) 通过信贷 业务的不同环节中风险结构的不同,从三方面分析了信贷交易中信息的不对称 性: 首先,在贷款发放事前阶段,认为企业为了以更低的成本获得银行的信贷 资金,主观上具有隐瞒自身缺点的动机,被隐瞒的缺点称为企业的“私人信息”, 由企业单方面掌握,银行在获得该部分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 才能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 9 在贷款存续期的事中阶段,银行对企业使用信贷资金的情况难以清晰掌握, 企业可能出于投机的心理在银行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资金用途改变,构成信息不对 称,企业投机失败的风险将会转嫁给银行。 在事后阶段的信息不对称则表现在贷款不能回收时,银行由于对抵押物或 担保人信息掌握的不充分,导致抵押物价值不足以清偿贷款或担保人代偿能力不 足的情况。 2 1 3 信贷风险的识别与计量理论 如上文所指,信贷风险的内涵是由包括信用风险在内的综合风险,信用风 险的实质,是贷款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因此,理论界对于信贷风险的计量和评 价,主要集中在对企业偿债能力的研究,而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和评价则关键是企 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计量。 风险的识别和计量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不可识别则不能控制,理论界对于 风险识别的研究主要关注识别的方法和变量的选择,并由此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主要理论有: 1 a l t m a n 的z 计分模型( z - s c o r e ) 。通过计算不同企业财务指标数据的加 权平均得分考察企业的信用风险情况,从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偿债能 力和活动性方面分别选取2 2 个决定性指标,由此确定企业的5 个风险变量作为 对贷款企业风险的判别。主要的公式是:z = 1 2 x i + 1 4 x 2 + 3 3 x 3 + 0 6 ) ( 4 + 0 9 9 9 x ; x 。= ( 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 资产总额 x 2 = 未分配利润资产总额 x 3 = ( 利润总额+ 利息支出) 资产总额 x t 亍权益市场值负债总额 x 5 = 销售收入总资产 a 1 t m a n 认为,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z 值,如果z 小于1 2 3 ,风险很大;z 大于2 9 风险较小。a l t m a n 对这些模型的研究一直在继续,1 9 7 7 年a l t m a n 又建 立了第二代模型,称为z e t a 信用风险模型。 l o 我国学者在z 计分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现金流量变动等指标,建立了f 分数模型,并以4 1 6 0 家公式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检验,f 模型的准确率达到7 0 。 ( 周守华等,1 9 9 6 ) 2 神经网络模型。2 0 世纪中后期,信用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开始与心理学 和认知科学等学科相结合,由此出现了从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而来的一种并行分布 模式处理系统。o d o m 和s h a r d a 采用类神经网络构建了企业破产预测模型,经过 检验,类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我国学者杨淑娥等采用b p 人工神 经网络工具,以1 2 0 家企业作为样本,选取了1 5 个备选财务指标,剔除未通过 t 显著性检验的指标后,保留l o 个财务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建立模型,提高了预 测的精确度。 神经网络模型可将一般分析和指标分析定量化,但其的最大缺点是其工作 的随机性较强。因为要得到一个较好的神经网络结构,需要人为地去调试,非常 耗费人力与时问,因此应用受到了限制。在对信用评分法有一定了解的同时,还 需要知道它的客观性所在,所以在实际中使用容易产生偏差( 郝丽萍等,2 0 0 1 ) 。 3 在险价值( v a r ) 模型。在险价值模型是一种衡量风险大小的方法,其 内容是考虑一种金融资产在既定概率的情况下,未来可能发生损失的最大价值, 也可以理解为信贷资产的风险暴露程度,在险价值( y a r ) 模型能够简明地表示 出资产风险的大小,主要用于事前的风险衡量,而非像其他风险管理的方法那样 在事后计算风险的大小。另外,在险价值( v a r ) 模型不仅能计算单个金融资产 的风险,还能计算资产组合的风险。计算信用风险的v a r 值的关键是估计违约率 和违约率的相关性。商业银行运用v a r 模型,可以估算出一段时期内信贷资产总 的风险程度。 利用在险价值( v a r ) 模型进行风险控制,可以使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确切地 衡量某项业务信用风险的大小,避免授信超出本行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实务中 相关的应用是,将一段时期内总的信贷资产风险程度与银行在这时所能承受的最 大风险相比较,以衡量和控制信贷发放和回收政策。在险价值( v a r ) 模型的局 限性在于其衡量的主要是市场风险,如果单纯依靠在险价值( v a r ) 模型,就会 忽视其他种类的风险如信贷风险。另外,从技术角度讲。v a r 值表明的是一定置 信度内的最大损失,并不能绝对排除高于v a r 值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管敏, 2 0 0 8 ) 。 2 2 文献综述 2 2 1 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回顾 回顾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认识阶段。2 0 世纪8 0 年代初商业银行受到债务危机的影响, 开始关注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催生了巴塞尔协议中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 不同权数来量化风险的做法,同时也开始了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区别化对待 的分析方法( 赵雷,2 0 0 6 ) 。 第二阶段:修改完善阶段。1 9 9 9 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对1 9 8 8 年巴塞尔协 议进行了修改完善,为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择, 改进了商业银行计算信贷资产的标准和方法,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了利用 数量模型对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的试验。 第三阶段:评价与量化阶段。2 0 世纪9 0 年代初期,商业银行普遍认识到信 用风险是最主要的金融风险,并越来越重视对信用风险进行测量和评价,商业银 行尝试将信贷风险进一步量化,并建立起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与模型。美国 j p 摩根财团联合德意志摩根建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等其 他几个国际银行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共同研究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评估银 行信贷风险的证券组合模型c r e d i tm e t r i c s 。该模型以信用评价为基础,计算 某项贷款违约的概率,并估算贷款同时转变为坏账的概率。 第四阶段:综合考察阶段。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大商业银行企业认识 到,信贷风险损失不再是由单一的因素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因 素联合造成的,因而开始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的研究、以及操作 风险量化的研究,目标是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 第五阶段:全球化风险控制阶段。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整 个社会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信用风险分析的研究也越来越 深入,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使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成 为了信用风险的研究重心。 1 2 层 风 主 多 险性监管的基础。( 陈国辉、刘宗业、刘丽杰,2 0 0 6 ) 。 在委托- 代理理论指导下,部分专家学者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加入了其他 非财务指标的因素,如企业家个人素质( 丁栋虹,1 9 9 9 ) ,提出企业家征信制度 的建立对促进企业家成长,提高企业信用十分重要。另外,国内学者认为,信贷 过程中存在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信贷过程中出现道德风 险。道德风险是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源。银行实际操作中,显性与隐性激励机制的 存在可以减少信贷风险。通过建立防范道德风险的激励模型和企业声誉模型,使 显性与隐性激励机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起到控制作用。( 程鹏,2 0 0 1 ) 。部分学 者也提出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内部评级体系不成熟、历史信息数据库的建 立不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信用风险评估和定 价模型、建立信用资产的数据库、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健 全和完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立良好的银行信用文化等对策。( 付瑶,2 0 0 6 ) 。 总体上说,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等, 专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研究较少。其中,关于借鉴国外风险经验的也比较集中 1 3 重马银资济的评风 于小企业借贷技术( 兰莹,2 0 0 7 ) ,与信用评级模型( 马文扬、王振宇,2 0 0 8 ) 等具体方面,提出以先进的分析技术控制信用风险。 2 3 本章小结 本章理论基础以风险为出发点,阐述了信贷风险的内涵、信贷风险的成因 以及信贷风险的识别与计量等理论。介绍了国内外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 风险评估的数量模型。 首先,从风险的定义出发,引申出信贷风险的概念是指商业银行在信贷业 务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蒙受损失 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由此说明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并非试图完全消除和规 避风险,而是通过承担适度的风险而获得风险回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信贷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 法律风险等等。当中信用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可控性比较明显,因此,本文 中对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集中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因此,对于信用风险管 理的“5 c “理论做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信用“5 c 分析法就是通过“5 c ”来分 析交易对手的信用标准,五个方面分别是: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由 此奠定了文章对信用风险进行多角度分析的基凋。 本章还对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也就是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了介绍,列举 了几种经典的信贷风险识别与计量方法,比较了信贷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的优缺点,提出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1 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涵: l 道德风险( 对应5 c 的“品质”) i 风险一信贷风险一信用风险弋财务风险( 对应5 cs j “资本”“抵押) l i 经营风险( 对应5 c 的“条件 ) 2 信贷风险的成因: 信息不对称理论( 事前、事中、事后) 3 信贷风险的识别与计量: a l t m a n 的z 计分模型( z - s c o r e ) 1 4 神经网络模型 在险价值( v a r ) 模型 本章说明了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相关因素,归纳和总结得出信用风险分析 的主要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定性分析偏重专家的经验判断,定量 分析注重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对企业各类客观数据指标进行测量。定性分析主观性 较强但分析的风险因素较为全面,而定量分析比较客观,但限于对企业非财务数 据采集的困难,分析主要集中在财务数据方面,而且评价标准难以覆盖处于不同 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且规模各异的企业。总的来说,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有 优缺点,应相互结合运用才能对企业的信用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 同时本章回顾了信用管理发展的几个主要的阶段和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 献。本章的理论和文献回顾为下面几章的分析和说理提供了依据。 1 5 第3 章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前管理 3 1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事前管理现状 3 1 1 信用评级与授信 根据信贷风险管理的“5 c ”理论,授信审查首先会对企业的“品质”情况 进行甄别,筛选出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而按照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企 业作为融资市场的资金使用者,所掌握的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要比资金提供者 多,资金供求双方对信息占有的非对称性质导致了交易前的逆向选择和交易后的 道德风险( 武巧珍等,2 0 0 6 )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融资市场上资金的提供者所 掌握的信息不足,由于担心出现逆向选择而不愿意进行交易,在我国目前中小企 业融资的问题上,表现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调查显示,我困中小 企业在贷款申请时往往规模越小越容易受到拒绝,如表3 ,1 所示。 表孓1 银行对企业贷款申请的拒绝情况调查 企业规模申请数量申请次数拒绝数量拒绝数量拒绝的次拒绝次数 的f 1 比数的 比 5 0 1 人 4 61 5 21 22 6 0 93 72 4 3 4 合计 1 3 0 12 8 4 4 ”7 5 85 8 2 61 8 4 96 5 0 1 资料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2 0 0 5 年第3 期 从表3 1 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企业规模越小的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