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农产品加工业,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关联农业、 工业和流通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村工业化的有机结合点,对调整农业结 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在市场调节和政策驱动下,从初级 起步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 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己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农村繁荣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省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成为了我省与汽车 和化工并驾齐驱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探 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加以研 究解决。 本文利用“产业竞争力来源”理论,结合吉林省实际,阐明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 的内涵以及竞争力的基础,利用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产品加工产 业和其中的龙头企业竞争力做出实证分析,并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作出了 水平分析。指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吉林省农产品加 工业提高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决策参 考。 关键词:农产品,产业,竞争力,研究 a b s t r a c t t h e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i sr e g a r d e da sas u n r i s ei n d u s t r yi nt h ew o r l d t h ep r o c e s s i n gi s 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a g r i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a n dc i r c u l a t i o n , a n di ss i g n i f i c a n ti nc o n n e c t i n g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e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u n t r yi n d u s t r y t h e r e f o r e ,i tp l a y sa l l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a d j u s t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t r u c t u r e ,i n c r e a s i n gp e a s a n t s i n c o m ea n dp r o m o t i n gc o u n t r y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r e s e n ty e a r s ,t h e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i n d u s t r yi nj i l i np r o v i n c es t e p si n t oap e r i o do f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 e n tu n d e rt h em o t i v a t i o no f m a r k e tr e g u l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a n dp o l i c y , r e l y i n go nt h e r e s o u r c ea d v a n t a g e i tp l a y sa ni n a p o r t a n tr o l ei ni m p r o v i n g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p r o d u c i n g c a p a c i t yo fa g r i c u l t u r e ,a c c e l e r a t i n g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g r o w t hp a t t e r ni na g r i c u l t u r e , d e v e l o p i n g m o d e r na g r i c u l t u r ea n d b u i l d i n gu p n e ws o c i a l i s t c o u n t r y s i d e b e s i d e s , 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i n d u s t r y , w h i c hi so n eo ft h r e es u p p o r t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p a r a l l e l i n gw i t ha u t o a n dc h e m i s t r yi n d u s t r i e s ,h a sb e c o m ean e wg r o w t hp o i mi np r o m o t i n ga 鲥c l l l 删e f f i c i e n c y , i n c r e a s i n gp e a s a n t s i n c o m e ,p r o s p e r i n gc o u n t r y s i d ee c o n o m y a n dt h e h o p e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ea n dr u r a la r e a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i n d u s t r i e s h a v em a d en o t i c e a b l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a c c u m u l a t e dm u c he x p e r i e n c et h r o u g hy e a r s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 i tn e e d st ob e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 e db e c a u s eo f 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 a d o p t i n gt h et h e o r i e s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c o m p e t i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b a s e do nt h er e a l i t yo f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t h ep a p e re x p o u n d s0 1 1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b a s i so f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 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i n d u s l r ya n d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 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s y s t e m i nt h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i n d u s t r y t h ep a p e ra l s om a k e sap o s i t i v i s m 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l e a d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i nt h ew h o l e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i n d u s t r y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e v e l o p i n gr e a l i t yo ft h e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i n d u s t r yi n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t h ep a p e r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f a c t o r sa n ds t r a t e g i e st h a tc o n d i t i o nt h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i n d u s t r yi nj i l i np r o v i n c es oa st os h e dl i g h to nt h ep r o j e c to f r e v i t a l i z i n g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i n d u s t r yb a s eo f 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sa r e a sf o l l o w s t h e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h a sb e c o m ea na d v a n t a g e o u s i n d u s t r yi nj i l i np r o v i n c ea n dh a sp o s s e s s e dt h e b a s i sf o rc o m p e t i t i o n h o w e v e r , i ft h e 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i nj i l i np r o v i n c ew a n t st oc o m p e t ei no u rc o u n t y o re v e ni nt h ew o r l d ,i t s h o u l da b i d eb yt h ep r i n c i p l e so f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sa n dc o m p e t i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s t h e m a r k e ta n dp o l i c ys h o u l db eg u i d e d p o s i t i v e l y t oe n h a n c et h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o f a g r o - p r o c e s s i n g k e yw o r d s :a g r i c u l t u r ep r o d u c t :i n d u s t r y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p o s i t i v i s ms t u d y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錾! 煎日期:盎崞。监型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 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建堑虱趣,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师签蜓銎 日期:二二 电话: 邮编: 引言 当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和组织对产业竞争力都进行研究,给出了不同概念。竞争力 的理论创始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竞争力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竞争 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经济竞争力是指该国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该国获得生产 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同时,他还认为产业竞争力是在一定贸易条件下, 产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利润的能力【1 1 。随着全球 化进程的加速,有关产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国内外经济学、地理 学、管理学等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纵观竞争力研究的发展历程,国外产业竞争 力研究始于2 0 世纪7 0 年代,其后研究不断深入,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国内研究从2 0 世 纪9 0 年代初开始起步。 我国的一些经济学者近些年也展开了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从两种不同的角度 阐述:一种认为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个产业的总体资源配置状况及 其效果;另一种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该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区域产业以更高生产力创造价 值,使社会财富不断增殖的能力,是一国或地区某一产业整体的竞争力。但无论是哪种 观点都承认,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差异直接体现为其主导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因为各种资源最终必须配置到各个产业部门,由此形成了强弱不同的产业整体竞争力, 进而决定其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特别是处于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产业竞争力不仅决定 产业兴衰,并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命运。产业竞争力越强,该地区或国家的 生产力和竞争力就越强,工业化进程就越快【2 】。所以,在谢立新所著区域产业竞争力 中,给出了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其表述为:一个特定地区特定产业在参与国际国内 竞争中具有相对于其他地区更能优化资源配置,营造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不断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地区竞争力的实质是比较生产力,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实质也是 比较生产力【”。 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产业竞争力就是一个地区的产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合理地 利用各种资源,能够提供市场和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建立、 保持和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总和。而每个产业又依据自身发展条件和规律的不同有着各 自的特点。 农产品加工业包含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和中药等七个产业【4 1 。从普遍意义上说,农产品加工产业竞 争力就是通过对农产品资源的生产、加工和整合,能够使加工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获 得一定市场份额,并通过对农产品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在未来与竞争对手进行角逐, 并建立一定竞争优势的能力d 1 。具体到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有其自身独特 的内涵【6 】: 1 、通过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将吉林省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建设成农业强 省和工业省。 2 、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静态优势转化为动态优势,即丰富的农产 品资源如何优化配置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竞争能力。 3 、在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不变的条件下,吉林省如何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升 地区竞争力,并保有一定的线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4 、所构筑的竞争力至少要保证未来5 - 1 0 年内可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竞争 对手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几个农产品加工强省,而且要面向广阔的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 争,在国际舞台上建立、保持和创造竞争优势。 本文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基础入手,阐述了产业竞争力形成的条件,从经 济学角度说明了竞争力概念、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竞争力来源的理论基础;利用产业竞 争力的测度方法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吉林省农产品 加工业竞争力提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培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建议和对策。 2 一、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述 ( 一)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泛指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 比较而具有的优势。具体而言,区位优势主要是指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 势是指在该地区发展经济的诸因素当中,相对而言,对于经济发展最为有利的那些因素。 比较优势是古典经济学家在市场经济中确定地区专业化分工的基础。而竞争优势则是该 地区在发展经济上与其他地区相比较的优势,是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因素。竞争优势在某 种意义上说,有点类似于亚当斯密所说的绝对优势川。但是,绝对优势是静态的、侧 重于自然资源方面,而竞争优势则是动态的、涉及到各个方面。 尽管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存在区别的一组概念,但两者都是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基 础。两者的区别是,比较优势强调同一国家不同产业间的比较关系,而竞争优势强调不 同国家同一产业间的比较关系。前者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后者则强调各国 产业发展的现实态势。与区别相比,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一国一旦发生对外经济 关系,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会同时发生作用;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 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嘲。因此,比较优势 是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决定因素,而竞争优势是直接作用因素。比较优势是产业国际分 工的基础,也是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原理却不能直接用来解释产业竞争力 水平的高低,而竞争优势原理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可直接用于解释产业竞争力 的形成机理。 所以,研究如何发展区域经济时涉及到的区位优势,应该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两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1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 1 ) 生态、资源优势突出 吉林省是全国首批批准的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之一,生态环境优美,资源独特丰饶。 东部长白山区是三江之源,自然风光壮丽,生态资源丰富,被称为“天然动植物园”和 “绿色食品宝库”,生态环境系统完整,可恢复性强。被列入国际生物圈保护网和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林地经济、动植物经济开发价值很大;中部松辽平原美丽的松花江两岸, 沃野千里,是世界第三大黄金玉米带,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西部科尔沁草原广袤 无垠,地处松嫩平原中心,是中国著名的大草原和畜牧业之乡。西部草原湿地生态区土 地适合粮草轮种,可作为全国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储备区。 ( 2 ) 产业基础 丰富的原料资源,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经多年建设,吉林省农产品加 工业做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基本框架现已形成。目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已形成包括食 3 品工业、中药制造业( 另有规划) 、皮革工业、纸、纸制品及其印刷工业、木材加工及 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等多个工业门类的加工体系,到2 0 0 6 年底,全省较大 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 8 4 5 个,同比增长9 2 9 6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 6 0 亿元, 固定资产总值达7 0 0 亿元,同比增长3 4 ,粮食加工量达1 3 0 0 万吨,同比增长1 8 2 , 畜禽屠宰加工量达2 4 亿头( 只) ,同比增长1 4 3 。全省实现园艺特产业产值2 8 3 7 亿元,比上年增长1 5 8 。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4 4 2 个,有机食品1 7 5 个, 无公害农产品1 1 4 9 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 9 2 个,环境监测面积达到2 8 0 0 万亩。 全省“三品”( 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 当年产量2 1 2 0 万吨, 实现产值2 8 0 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 5 亿元,带动农户1 5 0 万户,带动从事“三品”生 产的农户户均增收1 3 7 0 元 9 1 。 ( 3 ) 政策优势 产业政策出现历史性机遇。温家宝总理在2 0 0 2 年中国国际农产品深加工一一食品 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指出:“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 产业。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 标志。中国有1 3 亿人口,应当成为食品工业大国。发展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一个大战略。”明确表明了国家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产业政策走向。 2 0 0 2 年,吉林省向国家申报的一批农产品加工国债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这批项目 的建设将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在“十五”及2 0 1 0 年期间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随 着国家对老工业基地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还将迎来又一个新的 发展机遇期。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 性机遇。国家发改委将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列为重点支持产业,在前两批老工业基地项目 申报中,全省有2 5 个农产品加工项目获得了批准,居东三省同类项目之首。同时,国 家实施的一系列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增值税扩抵政策等的实施都为吉 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玉米经济、实施粮 变肉工程、加速工业省、生态省、科教省建设和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等战略方针的确定 与实施,也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l q 。 ( 4 ) 民营资本活跃 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吉林省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n i 业吸引了大量的 民间资金和外资。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通过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 相继建成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带动了全行业的发展。目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 企业几乎都是由民间投资或与外商合资建成的,如长春大成、吉林德大、长春皓月、吉 林沱牌、吉发实业等。这些民营骨干企业已经成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 体。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活力,促进了整 个行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为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全行业的未来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基础i l ”。 ( 5 ) 科研体系完备 4 吉林省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每万人科学家、工程师列全国第6 位,科技活动人员 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居全国第2 位;专业技术人员指数列全国第l o 位。高新技 术产业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居全国第8 位,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及 科研人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目前拥有2 0 多个从事与农产品加工有关的科研机 构和大专院校,其中包括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联合国援华玉米开发研究 中心和国家玉米深加工工程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开发中心,每年有几十项农产品加工 方面的科研成果通过国家级和省级鉴定。在大豆、玉米深加工研发方面,吉林省处于国 内领先水平,有一大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通过先后引进大型淀粉、酒 精、啤酒、饲料、大豆分离蛋白、卷烟、色拉油、造纸等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使这些 行业的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l “。 综上,较强的地区比较优势,表明吉林省的产业环境非常适合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地区比较利益。依据比较优势原则选择发 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使社会各种要素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往 往比较容易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2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区域竞争优势分析 ( 1 ) 产业整体竞争水平显著提升 从总体上判断,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处于规模扩张和提高质量阶段,主导产业基 本形成,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玉米、大豆和稻谷为主导产业的加 工业格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其在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龙头 企业快速成长,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 2 ) 装备技术有所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东北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注意依托高校、科研部门,形成联合开发,合作攻关 等”产加研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问世,科技已成为龙 头产业企业加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得到较 大提高,支柱产业框架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是体制创新、 结构升级、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重要转折期。而能否全面提升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整 体竞争能力的前提,取决于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创新程度。产业集群为创新提供了新 的范式和可能,它改变了单一企业创新的线性模式,成为网状结构,更利于创新。同时, 产业集群创新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作引导,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基础,市场为导 向,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产业集群创新真正为区域经济和企业服务。 ( 3 ) 国际竞争力日益加强 随着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的不断增长,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结构正在悄然发生着变 化。2 0 0 3 年,全省玉米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8 2 4 ,而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仅占农产品 出口的0 1 ;2 0 0 4 年、2 0 0 5 年,根据国家出口调控政策的新变化,吉林省玉米出口比 重逐渐下降;2 0 0 6 年,增加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成为吉林省扩大外贸出口 的主旋律,仅仅4 个月,玉米深加工产品占农产品出口的比重就大幅上升,达到1 5 1 , 5 较2 0 0 4 年上升了1 5 个百分点i n 】。 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带来了高附加值、高利润。赖氨酸酯及赖氨酸盐的平均 出口价,为每吨1 0 0 0 美元,深加工后每吨玉米增值近4 0 美元。在市场石油短缺、原油 价格急剧攀升的情况下,以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乙醇身价不菲,每吨的利润在1 0 0 0 元左右。 ( 4 ) 市场呈现产品、企业“双集中”的趋势集中优势 近年来,吉林省着力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集中,重 点建设了2 0 个农业产业化集中区,形成了玉米、水稻、大豆、肉猪、肉牛、禽业、中 药、特产、乳业、绿色食品等1 0 大龙头) m t 企业集群,呈现出项目集成、产业衔接、 立体开发、循环发展的良好势头。在长春市郊区建成了大成2 4 0 万吨玉米加工、皓月5 0 万头肉牛加工、华正3 0 0 万头猪肉加工和广泽乳业、吉发鹅肥肝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各 市州也都建起了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产品加工区 1 4 】。 ( 二)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总体发展情况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对于核心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地区核心产业的 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进程和形式,一方面取决于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在 很大程度上,与更大范围内各产业间的分工协作状况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两个方面 又相互关联着,都与该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密切相关。 借助于贸易纽带相联系的大范围的产业分工,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将会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可以生存下来,发展壮大。而那些不具备比较 优势的地区将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从这一点上说,地区比较优势对于核心产业的 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吉林省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浮出水面。当它和汽车、 石化形成三足鼎立、共分天下之势,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也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重 组和嬗变。 1 龙头企业纷纷崛起产业效应迅速集聚 近年来,吉林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的发展战 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把其培育成为与汽车、石化并驾齐驱的三大支柱产业之 一,带动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全省已经培育了5 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 业集群:依托玉米资源优势,培育以大成、天景等企业为代表的玉米加工型企业集群; 依托大豆资源优势,培育以吉粮、裕龙等企业为代表的大豆加工型企业集群;依托畜禽 资源优势,培育以皓月、华正等企业为代表的畜禽业加工型企业集群;依托长白山自然 资源优势,培育以敖东、东宝等企业为代表的中药、特产品加工型企业集群;依托环境 优势,培育以德春米业、春光米业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型企业集群。五大企业集群 的形成和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壮大了的农产品加工业,产生“聚集效应”,一大批省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 6 外大型投资集团,将目光投向吉林省域外企业落户,形成资金流、项目流,又吸引更多 企业青睐。 继山东金锣、四川四海、辽宁辉山、江西汪氏蜜蜂园等省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来吉 林省投资后,江苏雨润集团2 0 0 6 年频出“大手笔”,在扶余、白山和农安等地投资开 发肉牛、肉猪等项目,总投资将达1 0 个亿;四川高金收购公主岭吉港,大连三江在双 辽建设鹅养殖加工项目;2 0 0 5 年已经建设的杭州天源,在抚松县投资建万良人参市场; 白山市中韩合资的人参保健品加工等项目,2 0 0 6 年也进行了二期扩建。以玉米加工企业 长春大成公司、肉牛加工企业皓月集团、肉鸡加工企业德大公司“三驾马车”为代表的 一批龙头型加工企业迅猛崛起,拉动吉林农产品挺进国际国内市场。吉林省依托自身资 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 把其培育成为与汽车、石化并驾齐驱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带动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 的发展【1 6 】。 2 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核心平台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集群的核心,只有壮大这一核心,才能对千家万户的农户 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要根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断创建新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 龙头企业集群,并抓好产业的拓展和延伸。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吉林省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先锋队和生力军。对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全部8 8 户省级以 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自主发展意识空前强烈,在其带动影响下,吉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龙头企业概况简介旧 吉林省企调队近期组织力量,对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全部8 8 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 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问卷与走访调研相结合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龙头企业辐射 带动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发展意识空前强烈,在其带动影响下,吉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 有望加速。8 5 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7 3 户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在促 进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 升吉林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在认定的全部8 8 户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中,除洮南市关东乳业有限公司、吉林省松江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乾安县 植物油厂有名无实外( 前二者根本未建立起来,后一户企业已连续多年停产) ,共有8 5 户企业完整地填报了调查问卷及调查表。 表1 :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状况表( 单位:户) 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l1 74 02 7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 1 ) 从企业规模上看( 见表1 ) ,在吉林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有7 9 是中小型企业, 大型企业占2 0 ,只有四平红嘴集团1 户特大型企业。这说明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尚处在 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多的是依赖中小型龙头企业来带动。 表2 :龙头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状况表( 单位:户)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 5 9 4 0l l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嗣站) ( 2 ) 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上看( 见表2 ) ,在吉林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私营企业居 多,占4 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也超过集体企业占1 3 。这说明民营和外商资本更 看好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表3 :龙头企业组织类型状况表( 单位:户) 独资企业合作合伙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82 5 71 8 ( 资料来源:国冢统计局网站) ( 3 ) 从企业组织类型看( 见表3 ) ,在吉林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居多, 占6 7 ,其次是股份有限公司占2 0 。这说明吉林省龙头企业公司制实现程度较高,企 业具备规范运作、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 4 ) 从企业行业分布看,在吉林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有4 6 户企业主营农副食品 加工业,有9 户企业主营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有8 户企业主营流通 服务业,有3 户企业主营农业种植业,各有1 户企业主营麻纺织业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业。这说明吉林省的农业产业化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以农产品流通服务 业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 5 ) 从企业地区分布看,在吉林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中,长春市最多,达2 9 户,其 余依次是:通化市1 3 户,四平市1 1 户,白城市9 户,延边州8 户,吉林市6 户,辽源 市4 户,白山市3 户,松原市2 户。长春市的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是松原市的1 4 , 5 倍,这说明了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8 二、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现状 ( 一) 产业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1 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是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被正式 提出的。对于竞争力的争论由来已久,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和不同机构。对于竞争力的定 义存在着不同理解。迈克尔波特是第一位从事产业层次研究竞争力的学者,他将产业 定义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把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 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1 8 】。竞争力的概念是多 角度、多层次和动态的。我国学者对于产业竞争力内涵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 面: ( 1 ) 从层次性看,产业竞争力是中观层次的竞争力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看,竞争力可分为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 竞争力等不同层次。产业竞争力位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中间层次,它既和企业竞争力紧 密相连,又和国家竞争力密不可分,是联系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纽带,是一个国 家、地区综合竞争力在各个产业中的具体体现。国家( 区域、城市) 竞争力则是宏观层 次的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增强的基础是区域内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众多产业竞争力的提 高则可提升国家竞争力。3 个层次的竞争力内涵、侧重点不同,但又彼此联系、融合。 ( 2 ) 从空问性看,产业竞争力有国际、国内两个层面 区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指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区域产业的 ( 区际) 竞争力则是一国内部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内市场( 即区际市场) 上的竞争力, 简称区域产业竞争力。从本质上看,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指在一国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竞争 中,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和地位,这种表现或地位通常是由该区域 产业所提供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具体显示出来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是综合性概念, ( 3 ) 从产业分类看,包括产业总体竞争力和具体产业竞争力 产业总体竞争力是指综合考察区域内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后,得到的区域产业整 体竞争能力,具体产业竞争力是指区域内具体某一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等, 可以用市场占有率,产业集中度等指标,评价某一产业不同区域间的竞争力,也可以通过 产业贡献率、产业成长情况等指标判别某一区域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 ( 4 ) 从研究内容看,包括产业结构竞争力和产业组织竞争力 产业结构竞争力主要研究区域内各产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及相互间的比例 关系是否合理,以及对区域竞争力所产生的影响;产业组织竞争力是研究一个区域通过 一定的组织形式把生产同类商品或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商品的企业整合起来实现 9 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是由于仅仅改变了产业组织而获得的竞争力。 2 产业竞争力来源的理论基础 ( 1 ) 关于竞争力来源的理论解释 成本优势理论认为竞争力主要来自于成本优势,而成本又取决于劳动力、资源察赋、 人力资本、研究与发展、信息、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该理论主要是从国际贸易角度出 发,认为外贸竞争力就是国际竞争力,具有片面性。但它所提出的比较优势的思想,一直 是竞争力理论的重要基石。 以熊彼特为代表的技术创新论,认为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技术及组织的不断创新 熊彼特在其1 9 1 2 年发表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并逐步形 成了自己的套技术创新理论。按照熊,彼特的定义,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生 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在他看来,企业家对创新的不断追求,成为竞争力的源泉,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 州。 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力来源于经济资源和要素分工协 作的系统化。从2 0 世纪8 0 年代到9 0 年代初,迈克尔波特先后出版了竞争战略、竞 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3 部著作,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 个层次较为全面地论述了 竞争问题,提出了影响竞争的5 种作用力( 即潜在侵入者、供方、买方、替代品等) ,企 业的3 种基本竞争战略( 即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目标集聚) 和价值链分析等一系列具有 新意的观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站在国家立场讨论了一国如何把比较优 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问题,提出了竞争优势决定因素的菱形模式。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 势的发展可分为4 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不同的:第一阶段为要素推 动阶段,此阶段基本要素上的优势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第二阶段是投资推动阶段, 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资本要素;第三阶段是创新推进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通过自己的 研究、生产和开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第四阶段是财富推动 阶段,国家靠吃老本维持竞争优势,竞争力逐步下降。 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竞争力优势理论认为,竞争力主要来自于通过制度创新, 营造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潜能发挥的环境。1 9 7 0 年,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和 汤玛斯合作,在经济史评论上发表了西方世界成长的经济理论一文,提出了一个 著名观点:个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制度是促进经济、技 术发展和创造更多财富的保证。诺斯认为有效组织是制度创新的关键,而制度创新往往 是经济组织形式或经营管理方式革新的结果,所以,制度创新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 追加利益的现存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从而产生一种更有效的制度的变迁过 程。制度创新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在于一个效率较高的制度的建立,能够减少交易 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效益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活动,使劳动、资 本、技术等因素得以发挥其功能1 2 0 。 ( 2 ) 对竞争力来源理论的简要评价 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可以说以后所有西方主流派的国际贸易理 1 0 论都是它的继承和发展。从李嘉图之后的赫一俄理论到产业内贸易理论,实际上都没有抛 弃比较优势这一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而只是在造成比较成本相对优势的原因上做文章。 归纳起来,这种国际竞争力观认为,外贸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国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源 禀赋、人力资本、研究和发展、信息、技术进步或规模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在这些方面 具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要比别的国家或地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外贸竞争力是一国国际 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一国输出扩张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外贸易作为 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身即影响着该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一国对外贸 易的成功有助于提高一国的经济绩效,有助于其国内经济实力的提高,因而用国际贸易理 论对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解释有一定的适用意义。但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国际竞争 力观把一国的外贸竞争力当作国家竞争力,显然是片面和偏颇的。波特把国际贸易和投资 与竞争战略理论融合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超越了比较优势理论,弥补了国际贸易理论 的不足,成为国家竞争力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 2 l 】,其贡献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科学的“竞争优势”概念。波特认为国家的 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其实 质上是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它们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和基础。有比较优势的国 家不一定有竞争优势,这不仅是概念上的区分,从根本上讲,它会导致经济政策制定过程 中的两种思路。很明显,以竞争优势为出发点的贸易和产业政策更具有战略眼光。 第二,该理论分析框架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涉及生产要素、需求、市场、 政府等各方面因素以及相互关系,具有综合性特征,更加贴近现实,也更系统和全面。 第三,波特将国家竞争优势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其中各个阶段的划分是对一国经 济发展过程综合考察的结果,使得该理论具有较强的动态特征。 第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与产业经济学紧密相连的。从竞争战略、竞争优势 到国家竞争优势,波特的研究逻辑线索是:国家竞争优势取决于产业竞争优势,而产 业竞争优势又取决于企业竞争战略,站在产业( 中观) 的层次,向上、向下扩展到国家和 企业层面。 第五,该理论具有较强的政策借鉴意义。波特指出政府的作用是为企业竞争创造良 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定科学的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战略。他提出的产业分析框 架、竞争优势的演进规律对一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当然,尽管波特 的竞争优势理论角度新,理论框架较为完整,仍有一些不完美之处,如对于企业和产业的 各种外部环境,如体制、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资本、社会文化状况等均能对企业和产业 的国际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重视不够,甚至是忽视了;同时其菱形模型的许多结 论也未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再者,对于一个国家从创新阶段过渡到衰退阶 段的结论也值得科学论证 2 2 1 。 虽然对竞争力的研究只有不足3 0 年的历史,对竞争来源的理论探讨却上下2 0 0 余年, 涉及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其理 论观点异彩纷呈,有的甚至完全对立,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解释了竞争力的 来源,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印记,反映了对竞争力理论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 1 1 同时也为开展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鲫。上述关于竞争力的种种理论,均从 不同视角解释了竞争力的来源,都有其科学合理性。也有其不完善之处,实际上竞争力是 由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区产业竞争力既来源于比较优势,更依靠创造竞争优势才 能得以实现,应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积极创造竞争优势。 ( 二)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及龙头企业综合发展竞争力综合评价 目前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与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型方法,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 在评价区域产业竞争力时,应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实证性的方法在 区域分析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