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沈宝基与象征主义.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沈宝基与象征主义.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沈宝基与象征主义.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沈宝基与象征主义.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沈宝基与象征主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法国象征主义对于中国新诗有过重要的影响,沈宝基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 一生致力于对法国象征主义的译介,且在此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诗艺探索。虽然作 为翻译家,沈宝基声名显赫,但鲜有人论及他在诗歌创作和诗学建构上的成就。论 文着力探讨诗人沈宝基与象征主义的结缘,并从沈诗和诗论两方面阐发法国象征主 义对沈宝基的影响以及诗人在中西诗学融合上的革新和努力。 论文分两章: 第一章从对沈宝基的人生经历和诗路历程的还原中,追溯诗人与象征主义的结 缘之路,且简要提及他对法国象征主义的译介活动,以期能窥见影响和接受的过程, 并深入到沈诗的意象世界探寻象征主义的因子。 第二章以“现实是梦的真”为核心概念探讨沈宝基的象征主义诗学观,从他的 诗歌理想、诗歌创作手法两方面来加以把握,旨在阐明其创作中的象征主义渊源。 而沈宝基作为中国诗人,在诗艺追求上又体现出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文章最后 追溯诗人与东西方传统的关系,并探讨诗人在中西文化之间、在个体与时代之间进 行的独特的化合与创造。 关键词沈宝基,象征主义,诗学,接受,影响 a b s t r a c t a m o n gt h eg r e a ta f f e c t i o no ff r a n c es y m b o l i s mt oc h i n e s ef l e e v e r s e ,s h e nb a o j ii so n eo f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w h od e v o t ea l lt h el i f et o t h ef r a n c es y m b o l i s m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u d i e s a sat r a n s l a t o r ,s h e nb a o j i g a i n e dh i sf a m ea n dr e p u t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 h i s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p o e t r y c r e a t i o na n dp o e t i c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r es e l d o mm e n t i o n e d t h ep a p e rt r i e st o l i n eo u tt h ec l o s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h e nb a o j i a n ds y m b o l i s m , e l u c i d a t et h ei n f l u e n c es h e na f f e c t e df r o mf r a n c es y m b o l i s mf r o mt h e a s p e c t so f h i sp o e ma n dp o e mt h e o r y ,a n d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i l i g e n c eh ed i d i nt h em e l t i n go f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p o e t r y t h ep a p e r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 c h a p t e r s :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w et r a c eb a c kt h e p o e t sg e t t i n gt ok n o w s y m b o l i s mt h r o u g hr e a l i z i n gs h e n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p o e ms t u d y m e a n w h i l e ,w eh o p et h em e n t i o no fh i st r a n s l a t i o nc a ng i v eu sac l u et o e x p l o r ef r a n c es y m b o l i s m sa f f e c t i o nt oh i ma n dh i sw a yo fa c c e p t a n c e a n dw es t i l ld e e pi n t ot h ei m a g e r yw o r do fs h e n sp o e mt oe x p l o r et h e s y m b o l i s mf a c t o r i n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w ed i s c u s ss h e n ss y m b o l i s mp o e mi d e a t h r o u g ht h ec e n t r a lc o n c e p to f t r u t hi np o e m ,a n dw em e a n t oi l l u s t r a t e t h eo r i g i no fs y m b o l i s mi nc r e a t i o nf r o mt h ea s p e c t so fp o e t r yi d e a la n d 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t h o u g h t s m e a n w h i l e ,a sa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i ,s h e nb a o j i s e a r c hf o rt h ei n h e r e n ti n t e g r a t i n go fw e s t e r ns y m b o l i s ma n d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i nh i sp o e m ,t h i sp r o v i d eu s ac l u et of u r t h e rt r a c e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p o e ta n de a s t e r n - 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s ,a n dw ea l s od i s c u s st h e p o e t su n i q u em e l t i n ga n dc r e a t i o nw a yi ne a s t e r na n d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s , i n d i v i d u a la n dt i m e k e yw o r d ss h e nb a o j i ,s y m b o l i s m ,p o e t r y ,a c c e p t a n c e ,i n f l u e n c e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整交的学位论文是本入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另e j 3 n 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戈获褥孛毫大学或萁毽革簸的学霞或涯书两使爝过的材辩。冬我 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 堇罄辱; 墨麓:塑逮一年上冀j 雹 关于学位论文使羯授权说明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举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倦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 论文豹全部或部分内容,霹数袋用复印、缩印或箕它手段保存学像论 文;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豆越毒萼导师签名 咨边一日期:皿年月上日 硕士毕业论文引言 引言 一切消逝的不过是象征: 那不完美的在这里完成; 不可言喻的在这里实行; 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 一一歌德神秘的和歌【l j 如果说象征主义在一般意义上可以被定义为“用来描述任何间接地通过媒介 物说明一种事物而避免直接说到它的方式” 2 1 ,那么它不过是小写的s y m b o l i s m , 就象“r o m a n t i c i s m 和c l a s s i c i s m 一样,具有极其宽泛的含义。可以依次译作象 征手法、浪漫倾向、古典风格。”【3 】它一定还有另一种面貌,那就是查德威 克所说的“超验象征主义”:“象征主义终究可以说成是一种超越现实而深入理念 世界的意图:那些理念或为诗人胸中所藏,包括诗人的情感,或系柏拉图所指, 它们构成人类心向往之的完美的超自然世界。”【4 】“别尔佳耶夫说得不错,所谓 象征是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系,是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的标记。象征主义作 家相信有另一个世界。”【5 】 如果说,在西方“象征主义诗人漂浮于人世的无涯之境,最后赤身裸体走向 上帝,也许,这也是他们所要寻找的归乡之途”【6 】那么,宗法象征主义的诗人沈 宝基却是摈弃了求诸宗教救赎的西方之路,只专注于魅幻之美的艺术意境的营造 和对“至高至贵的故我”( 哭城) 的找寻。他融合中西诗学的主张和尝试,散 布于他的诗和诗论,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象征派实验诗人”【7 1 。然而此等验名证 身的称谓虽为诗人找回了遗落的桂冠,却也只能为暮年的诗人在不尽的遗憾中打 捞起零星半点的安慰。 与象征主义的结缘,诗人几乎将诗歌当作自己一生的“宗教”,也因为写作 着象征主义的“陉丽”的诗篇,“又不太愿意发表”,“文学史上也自难有他的一 席之地。即便是偶有提及,也只是被归在此外、还有之类的行列。只 是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的名字才偶然出现于友人的一些回忆文章或评介文 字中,但人们多还是把他当作法国诗歌翻译家来介绍。” 8 1 作为中国象征派的中坚,沈宝基是不应被遗忘的。八十年代至今,对于其诗 人身份的发掘日渐明朗,这位曾在五四文学传统的助力下,在西方近现代诗歌理 论和中国古典诗学的多重滋养下,以现代意识创造新诗的诗人,就像雾退后渐渐 亮出的湛蓝的晴空本色一样,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沈诗的发掘和研究体现在以下四件可圈可点的大事件中: 其一,从19 9 0 年到19 9 9 年的十年里,长沙铁道学院外语系为诗人胶印出 硕士毕业论文引言 版了共七部诗集。它们分别是:沉舟( 1 9 9 0 年6 月) 、四个永恒的女性 ( 1 9 9 2 年6 月) 、祖国的光辉( 1 9 9 3 年5 月) 、第五季及其他1 9 9 4 年 4 月) 、历代杂咏( 1 9 9 4 年4 月) 、沈宝基诗集( 1 9 9 6 年1 2 月,含滚 石集、有生集、集外集) 、苏东坡秦太虚朱熹组诗( 1 9 9 9 年) 。 值得一提的是19 9 年沉舟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不过其间错误 较多,倒是胶印版沉舟更深得诗人的喜爱。胶印版沉舟里搜集了八十年 代一些后辈学者如孙恒、铁音对于诗人沈宝基的介绍回忆性文字。而有关沈诗研 究的则有学者王友轩的一篇文章沈宝基,中国象征派的实验诗人,文章主要 用原型批评和意象批评的方法来解读沈诗,和别的诗人的作品比较,认为诗人沈 宝基在美学意识和创作实践上均体现了象征派的共同属性,并总结出沈诗中的 “水”、“建筑物”、“手指”、“雷霆”、“镜”五组语象序列。 其二,2 0 0 2 年沈老去世之后,外语与翻译杂志第4 期为纪念沈老特辟 专栏,刊登了几位学者、后辈友人为其写下的回忆文章。其中包括余协斌译海 诗坛一主将著名翻译家、诗人沈宝基生平与著译贡献、北塔沈宝基教授 与法文研究、何云波寂寞沈先生、张旭形体虽逝,诗魂永存学者兼 诗人沈宝基先生印象、张森宽难忘的回忆共五篇文章。这些感性或理性的 文字为沈宝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其三,2 0 0 3 年12 月,沈宝基诗集、沈宝基译诗译文选的正式出 版为沈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这套作品集囊括了沈宝基的大部分诗 歌和译诗,其中不少作品还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 其四,2 0 0 4 年正值沈老逝世两周年之际,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1 辑里 开辟专栏来纪念这位成绩斐然却默默无闻的诗人。其中收录有佘协斌译坛任纵 横,青山留诗魂纪念著名诗人兼翻译家沈宝基先生逝世两周年;张旭、何 云波沉舟中的梦游中国最后一位象征派诗人沈宝基的诗艺旅程,文章从 历时的角度,追踪沈宝基先生的诗艺历程,认为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西游” 到“东归”的过程,并阐述其诗艺探索的总的趋势一将法国象征主义与中国古 典传统结合起来。邓艳艳象征主义与中国情结,文章以其代表作哭城为 例发掘出沈诗中对“自我恋”母题的模仿,和暗示了对屈原式人格的追求,从而 构成了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情结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文本。专栏还选刊了沈宝基先 生的代表性诗作和发表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两篇诗论:游丝和艺术家与 诗歌。 荣格在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时曾说:“一个已经过时的诗人,常常突然 又被重新发现。这种情形发生在我们的意识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这 个高度上诗人开始告诉我们某些新的东西的时候,实际上这些东西始终存在于他 2 硕士毕业论文引言 的作品中,只有时代精神的更迭,才对我们揭示出它的意义。,【9 l 沈宝基就是这样一位“过时”的诗人,重又被提起,并且引来越来越多关注 的目光,证明了他创作的潜在价值,也提醒我们记住这个闪光的名字。不过就目 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大多还只是局限于对其诗路历程、诗歌创作的分析研究,鲜 有学者注意到沈宝基独具特色的象征主义诗学观。鉴于目前尚未有人对他的诗、 诗学与象征主义的关系做过系统的梳理和阐释,他本人的理论又散见于他的诗歌 和诗论之中,本文围绕“沈宝基”对“象征主义”的接受、消化和变形的过程对 其象征主义诗歌及诗学进行阐发,以期深化对沈宝基诗歌及其诗学的研究,引起 学界对沈宝基其人其诗的更广泛的关注。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幻美之旅 第一章幻美之旅 一切都将流逝,惟有 强有力的艺术万古流芳 诸神都将死去, 永存的是至高无上的诗句 一一戈蒂耶诗艺【1 o 】 沈宝基在诗海里沉沉浮浮七十载,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已连同诗人的 去世一起化为一闪即逝的过眼烟云,而“永存的是至高无上的诗句”。 “写诗是一条寂寞的路”【1 1 】,但认定“一切艺术的最高最纯粹的目的是走向诗 歌的”1 1 2 踌人沈宝基默默地写作着难于发表的诗作,体味着诗海里“沉舟”的快感 与痛楚。沈先生曾在作者前言中称:“诗集的总称:沉舟,我的诗歌的旅程最 后好似一艘沉舟,但我一直守在运载的货物旁仍在梦游。”【1 3 1 “寂寞沈先生”【1 4 】 的一生,也许便充当了这样一个孤独而执著的“梦游人”。事实上,“沉舟中的梦 游”正是诗人对自己的诗路历程的概括和抒写,而伴随着这悲剧生命历程绽放的抒 情诗、爱情诗、哲理诗和诗论,恰似一朵朵娇妍绚烂的幻美之花,为2 0 世纪的中国 诗坛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第一节诗与人:象征之旅 沈宝基1 9 0 8 年生于浙江平湖。自幼年起被送入程氏私塾开始接受正统的中国古 典诗词格律训练。与许多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走上文学道路的诗人一样, “五四”点燃了由平湖走入上海震旦大学就读的少年沈宝基的诗心。也就是从这时 开始,在“白话诗”沸沸扬扬的“炒作”之下,沈宝基也像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开 始写一些不押韵的短诗,并誓要“努力把生命写成佳句”( 西游记) 。 诗人与象征主义的结缘则要从中法大学说起。中法大学成立于1 9 2 0 年,它是在 民国初年蔡元培发起组织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 的。1 9 2 5 年从私塾走出来的少年顺利升入北平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人们今天看 到北京沙滩红楼的时候,知情人会记起沈宝基这个名字来。当时蔡元培、胡适、陈 独秀等人在北大执鞭,而这小红楼里,聚集了徐志摩、沈从文、丁玲等一批才华横 4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幻美之旅 溢的年轻人。沈宝基先生当年就是其中之一。叫15 】在那个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时 期,沈宝基还比较年轻,且没发表过什么作品,不是太有名。但是那里有着一批志 同道合的有为青年,启发了他澎湃的诗心,风华正茂的少年在那里开始了与象征主 义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他学习法文的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法国诗歌,也是从 这时起,翻译法国诗歌几乎成了他一生的事业。那段时间里所翻译的诗,其中有雨 果、缪塞、戈蒂耶的作品,译得最多的还是象征派的诗,“那时候还不太理解象征 派,只觉得好,合我胃口,我就译了。叫1 6 】译诗之余,诗人开始了最初的吟唱,然 而一提起笔,还是古典的格调。那些整齐、押韵的豆腐块似的诗作被友人戴望舒指 为像个忸怩作态的小姑娘。在初涉诗坛的岁月里,诗人虽不乏热情蒸腾、虎虎生风 的饱满诗情,笔下却处处受束缚,这与当时格律诗派的探索不无影响。无论从诗歌 探索的深度到艺术风格的特点来看,都可以视为诗人少年学步中所留下的点点屐痕。 1 9 2 8 年沈宝基以优异成绩选送入里昂中法大学,后转入里昂大学攻读文学,自 此,诗人便踏上了他诗歌旅程的“西游之路”。他满心欢喜,因为“门外是光和路”, “恨不能火烧了天生的束缚”。面对那些“从未进入过去东方人的梦”的新的理念 和新的艺术表达,诗人如饥似渴地遍览着法国文学,偏向于诗歌,诸如古典的,浪 漫的,象征的,超现实的等等流派经典。待到后来回忆起“古原上吐如醉的肌肉 水底扬起迷人的歌曲山林神的风笛响彻山林更有浴女的夏果,牧女的秋歌”他仍是 激动不已。与象征主义的再次重逢让诗人认定了那怪丽的歌声就是自己一直在朦胧 和困惑中想要抒写的故事与诗。( 西游记) 终于在“牺牲者的墓前拾得恶花一朵,折回杨柳半枝”,这恶花这杨柳托起了 沈宝基诗歌生涯里第一次的腾飞。与此同时,弗洛伊德的学说和达芬奇的著作也让 诗人甚为倾心。对精神分析的理解,对梦和潜意识的把握,成为他穿越“象征的森 林”的指引。“平原高山与城市清晨到黄昏的路”,在充满着梦幻的少年眼中,“步 步是眼的财富”。( 西游记) “画中的舞蹈画中的笑声”( i n t e r i e u r ) ) , 还有那响彻山林的风笛,都令诗人流连忘返,于是借波德莱尔的通感装饰自己的语 言,借瓦雷里的水仙作精神的冠冕,借弗洛伊德的梦畅游诗的世界,备齐了法宝的 诗人迈出了诗艺旅程的第一步。 跟随着象征主义的脚步,诗人渐渐走近那似乎触手可及却又缥缈玄妙的纯美世 界。美丽的幻象毫无保留的呈现出诗人的心灵图景,象征主义的诗风把诗人从现实 的琐碎里推进到幻美的诗的国度:“我的国土是无边的微笑城市建立在大地的干枯 上”。枯燥的生活需要诗歌,苦涩的大地需要文学,于是诗人的理想国度呈现出别 样的风情:“它的风景有各种颜色,舞蹈的颜色絮语的颜色它的脸散发出各种香紫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幻美之旅 月的香心的香见了露珠要惊讶的心的香”( 邀梦曲) 。 这时的诗人笔下满溢着热情和理想的光芒,他有意把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的 中国神话和弗洛伊德的学说连接,还曾打算将十二金钗作为象征,写一组歌剧。不 过据诗人后来说“写了好几首诗,不过后来都失败了,只有邀梦曲还在。”【1 7 l 邀梦曲里诗人借仙子之口宣传弗洛伊德的三个学说:第一是梦,第二是潜意识, 第三是泛爱和天性。仙子指明了将来诗歌的道路就是幻美,并通向诗人精心打造的 “太虚幻境”。不过,邀梦曲里,诗人虽然试图以波德莱尔式的豪情建立起另 一个世界的美景,但是他所缺乏的是波氏构建天堂的创造力和描摹彼岸的想象力, 于是只小心谨慎的记录下了这栩栩如生的梦境。但是诗人坚信顺着波德莱尔的指引 和弗洛伊德的导航是一定能够到达幻美之境,于是坚定了前进的方向,决定要在这 个旅程中继续远航: 自由的跨步吧眼底蓄着明光 从建设在你身上的城市中 来吧铁树已经开花了在你的自由的路上。 一一邀梦曲 与之前“豆腐块”的诗作相比,诗人似乎已经找到了在茫茫诗海里穿越的方式, 那便是倾听和被引领,那将是一种可以通向幻美的途径。象征主义教会诗人能梦能 幻的本领,挂在半梦半醒之间,生活于他而言不过是块巨大的幕布,揭开这幕布后 面隐藏着的真实才是诗歌最高的目的。 经历了六载的西游,回到祖国的怀抱,不久诗人显然已经感受到了诗路的狭隘。 暗示也好,通感也罢,不过是小写的s y m b o l i s m ,直面真实心灵的勇气才是象征主 义之所以大写的根本。当尼采尖锐地指出“由于悲剧精神的沦亡,现代人已经远离 人生的根本,贪得无厌,饮不择食的求知欲和世俗倾向恰恰暴露了内在的贫乏”【1 8 l 时,象征主义诗人已经开始内省般的挖掘着将要枯竭的内心去寻找诗意的源头。沈 宝基对象征主义聪明的领悟体现在他如悟道般的小诗里:“以天为天只见空碧以 心为天无所不见”( 天) ,诗人此刻走向了更加深远的心灵真实。跟随着这第 二次的诗艺探索和自我超越,于是在这首in terie u r 里,我们听到了 在“幽暗里”的“我”孤寂的声音: 我是宇宙的一粒细沙 宇宙却在我心底幽暗里- 我来幽暗的灯下 展开自己的天地 6 硕士毕业论文 第一章幻美之旅 幽暗的灯下我欲哭又止 幽暗的心底 凝满天星泪 诗人对象征主义的拿捏准确到位,难怪诗人彭燕郊称其为“正宗的象征派诗人” 【1 9 l 。而殊不知得其真传的诗人也曾有过诗艺上的彷徨,面对东西方诗学的差异,如 何融合又如何继承他曾显得有些举棋不定。邀梦曲里,缪斯不过是披上了警幻 的外衣,二位神女并未有过交心的恳谈,诗人于是想为自己的诗歌找一个灵魂,它 将是历史的回声,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继承。最终选择回归传统的诗人,写作了一 组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尤其重要的一篇宣言性的诗西游记是他这一时期诗路转 变的证明: 回去遗物发古代的幽香暗室散我淡淡的珠光 风中老屋依然稳固剥落的门墙抹一层素粉 我感到自豪我感到幸福 昔日欲毁的故居重作归人的寄托 而回去,并不意味着拒绝接受,对象征主义深刻的领悟和对传统诗学潜移默化 的承继,让诗人决定在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基础上另辟蹊径。那就是把象 征主义的影响和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他的教养结合起来。这两部分经过巧妙的剪辑, 它们已经形成沈宝基诗学里不可拆散的整体。在进行了这样一番“移花接木”之后, 诗人更坚定地吹他的横笛了: 一支横笛即可吹隐人间 一砚小池显得秋水无边 谁能再阻我 逍遥游于无限 一一西游记 于一支横笛、一砚小池中透视大干世界,于有限的人生中去追索无限,也许这 便构成了诗人的追求幻美的“象征”之路。 7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幻美之旅 第二节诗歌译介与象征主义 通过对沈宝基的生平与诗路历程的纵向描述表明,诗人与象征主义的结缘之路, 也是他从译诗到写诗的顺理成章的过程。而对象征主义的翻译和介绍活动是诗人在 文学接受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沈宝基译诗译文选( 2 0 0 3 年版) 中搜集了 他大半生心血炼成的经典,不过整本译著里仅“法国革命歌曲”就占去了三分之二 的篇幅,而诗人所钟爱的法国近现代诗人仅有六位有幸入选。其实,“据不完全统 计,沈老共译介法国诗人约一百人,其中重点介绍三十人,如赛孚、龙沙、拉辛、 贝洛,高乃依、拉马丁、雨果、贝朗瑞、戈蒂叶、贝尔特朗。奈瓦尔、波德莱尔、 魏尔伦、兰波、马拉美、耶麦、克洛岱尔、瓦雷里、阿波里奈尔、艾吕雅、普莱维 尔等等。”刚从这一长串的名单里我们不难看出,沈宝基对法国近现代诗人尤 其象征诗派的喜爱,他着墨最多的还是那“合乎胃口”的象征派的诗。 从诗歌译介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无论是创作风格上的鲜明还是诗学观念的成 形都与沈宝基在译介活动中诸如对象的选择、模仿和借鉴上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可以说翻译和研究法国诗歌的经验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中法大学学习法文时,他已经开始翻译一些象征派的诗。1 9 3 4 年,学成归国 后,立志于做学者的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对法国诗人及其作品的译介事业中。1 9 3 9 年 到1 9 4 3 年,应主持者铎尔孟的邀请,他和鲍文蔚、曾觉之等人一起为中法文化出版 委员会编写法文研究杂志,翻译介绍法国文学。“法文研究从内容上说, 不亚于当时印行的任何刊物,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最纯粹也是最高级的。”1 2 1 1 这种说法并非言过其实,从沈宝基主要介绍的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马拉 美、兰波、瓦雷里等流派代表就可以看出这份刊物的分量。 曾经以在波德莱尔坟前“拾得恶花一朵”( 西游记) 而甚感自豪的诗人, 对波氏的译介和研究更是不遗余力。戴望舒曾在恶之花掇英译后记中称对于波 德莱尔的翻译,“都是从英文转译的,自然和原作有很大的距离:诗译出的较少, 可读的更不多。可以令人满意的有梁宗岱,卞之琳,沈宝基三位先生的翻译。” 2 2 1 抛却这些翻译不谈,单从他所选译的有关波氏的两篇评论性文章鲍特莱的位置 ( 梵列利著) 、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快乐“恶之花”百年纪念( 阿拉贡 著) 和他自己撰写的长达两万字的鲍特莱尔的爱情生活来看,他的态度已昭然 若揭,那就是将他心中真实的“鲍特莱尔”完完整整的献给读者。从波德莱尔身上, 沈宝基明白:“一个诗人的伟大,在于能写出别人不敢写的东西,或者在别人写出 来就显得平淡无味的东西,只有在平淡的诗句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天才。”聊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幻美之旅 而直接或间接地以恶之花为精神粮食的诗人眼里,鲍特莱就是这样一位天才, 诗人从他那里继承来的教养是如马达般轮转不息的探索的精神,翻看沈宝基的诗集, 我们不会惊奇于那些明显受到过波氏指教的诗篇所显示出的非凡而持久的魅力。“但 鲍特莱最大的光荣也许是产生了几位极伟大的诗人。”删 顺着波德莱尔的指引,沈宝基接下来将注意力放在了这“几位极伟大的诗人” 身上。“如第一期( 法文研究) 上,性格豪爽的沈先生率先让法国象征主义诗 派三大主将之一的韩波( r i m b a u d ) 亮相。”瞄j 对于韩波( 现译为兰波) 这位“既 伟大又重要”的诗人,他倾注了更大的热情,有专门的论文( 韩波a r t h u r r l m b a u d ) 论述他“奇特的命运”。文中,他对韩波的钦佩是溢于言表的:“韩 波! 提到这名字,我总想起多神童的中国几千年没有一个像他的神童;提到这名字, 我总想起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他像天空跌落的一个陨星,今古中外的文学史上难 逢第二个他了。”闭于是,沈宝基认为“我们的任务是用了各种方法帮助我国的读 者去了解一个法兰西近代文学中最不可疏忽的,公认为难懂的异常的诗人。”【2 7 1 此 外,他还为韩波的许多诗篇写下了精彩的注解,比如那首尽人皆晓的醉舟,他 称:“韩波这首诗内已经是先知者了:我时或得见人所信见之物而全篇的主旨暗示 过去的成就与逃向不可知的预告。”郾l 基于韩波的启示,他认为“诗歌应该转变方 向了,中国不在例外。但中国虽有新进者的努力,我未见一个有相当天才而十分有 勇气的人。”【2 9 】这位“能显示一切的秘密的自信的先知”指引着诗人像他一样,坐 上一艘“醉舟”,像他一样,探入心的深奥处。 既然提起韩波,当然也避不开魏尔伦。对于魏尔伦,诗人也是非常的喜爱,但 相对收敛了些。建国前仅写过一篇魏尔伦小传,为的是破除国内对魏尔伦一知 半解的偏见。建国后,才有了对魏尔伦的诗歌较为系统的介绍和解析。 至于马拉美,诗人也是“慷慨解囊”,将他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真实的马拉 美引介回国。字里行间表现出沈宝基对这位大师和他的经典作品有着很深的研究。 沈宝基的诗学观还深受瓦雷里的影响。他选译过瓦雷里的几首诗,其中有诗、 石榴,足步、睡女、棕榈树等,沈宝基对瓦雷里诗艺追求的赞同 和敬佩体现在他的这几首译诗当中,他认为一个完善的诗人应该像瓦雷里在棕榈 树一诗中所说的那样,必须从两个方面来培养自己,一是地,一是天,作为生在 天地之间的诗人,先要看得见宇宙中的天地,这要靠耐心与修养方可做到。急于想 成为诗人,反而成不了诗人。i 刈 在法文研究里,介绍的即便不是象征派,也是对象征派产生过影响的如十 六世纪的诗人摩利思赛孚,沈宝基称他“是里昂诗派的主将,其诗细腻,影响了象 9 硕士毕业论文 第一章幻美之旅 征派”【3 l l 。或者是与象征派渊源颇深的诗人如克洛岱尔、阿波里奈尔、法郎西斯 若姆。从他重点推荐的法国诗人中,可以看出他在诗艺选择上的自觉追求,从他对 法国诗人的评介文字里,亦可以看出他对象征派诗歌创作技巧的赏识和表达方式的 钟情。 而沈宝基在建国后直至晚年的诗歌翻译,少了些个人的追求,更多的是符合主 流意识形态的需求,如对法国革命歌曲的翻译。诗人还选择贝洛故事诗这种寓言式 诗体来翻译,这对他晚年倾向于非诗化的特点的形成不无影响。不过诗人并未放弃 年少时的诗艺追求,对那些诗歌创作上的领路人,如雨果、耶麦、阿波里奈尔、普 莱维尔、瓦雷里等人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喜爱着。 大量译介法国诗人的同时,也激发了沈老创作的热情。这四年时间里创作的诗 歌多而又好,而且大多带象征派色彩,显示了他中西诗学的渊博修养。代表作如哭 城、塔下的呻吟等,而稍晚发表的则有短诗、平凡的故事、海的 呼唤、游丝、艺术的魔力、五月等。 抛开沈宝基或组织或亲自引介象征主义诗歌和诗学不说,他在借鉴象征派诗人 的诗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这些理论和范本又成为指导他诗 歌创作的精神内核。译介和研究活动对于诗人的创作和诗学观的影响应该是深入的 而且是透彻的。 获得象征派真传的诗人究竟要领我们进入怎样的一片象征的森林? 第三节象征的森林意象世界 “几乎没有一个标签会如象征主义或象征派那样让人包括那些似 乎是这两个标签最棒的诠释者接受得那么困难。”魏尔伦就曾惊讶道:“象征 主义? 不知道。这大概是个德国词儿! ” 象征主义不是如模具般可以批量生产出脾气、品性一致的诗人,恰恰相反,此 流派的诗人们都实践着自己对于象征主义的不同的理解。在波德莱尔那里,象征主 义意味着一种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及自然主义相背离的现代诗歌趋向。如果说波 德莱尔的叛逆和反拨赋予了象征主义以存活的契机,那么他的伟大还在于他所写作 的“于理想与现实中寻找契合点、于现象世界中发现本体世界”的象征味很浓的 诗;而魏尔伦虽然想借波氏之力,将象征主义对理想世界的开拓继续下去,然而他 的出名倒不是因为这些带有模仿痕迹的“超验”的诗,“而是因为无词的浪漫曲 那种既吞吞吐吐又灵活多变的诗歌。”州反倒是无需再标举象征派旗帜的兰波却有 1 0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幻美之旅 着和波德莱尔如出一辙的激进的气质,只是他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将诗歌引向最幽 深最难懂的人心深处:马拉美“为了使诗成为绝对的存在方式,更是将幻觉、 暗示、象征和音乐性都推进到了绝对的程度“8 ;其追随者瓦雷里则紧遵导师教诲, 专注于“纯诗”( 也就是马拉美所说的“绝对的诗”) 的创造,且将“冷静的理智 混入纯美的艺术” 虽然象征派诗人们不是踏着整齐伐一的步调齐头并进的,甚至还会有些偏离, 但是他们最终的追求却有着某种内在的契合。从波德莱尔开始,他们“更侧重于从 外部世界的感受里发现作为独立的存在物的丰富性,发现那未被考察过的长期被隐 蔽和用各种各样方法歪曲了的生命的本来面目,生命的真实的存在形态和意义。” ”也就是说,他们真诚、坦率的面对生活,拒绝虚伪,挣脱束缚,争取到“人性的 深处和远处”( 哭城) 不断的开拓和深入;也是从波德莱尔开始,他们都旨在 构建一个理想的世界,因为他们相信“现实不过是外表,它下面或者藏着诗人内在 的思想与感情的世界,或者藏着诗人所渴望的理想世界。”嘲他们莫不是凭借着想 象和梦幻直觉地感应和创造着理想世界。这个理想或是引向宗教的,或者是纯粹的 艺术。于是,他们开始在诗艺上各显神通,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魅幻、音乐 诸多手法的借用只为了达到象征主义的最高理想。 而意象,尤其是属于不同感觉的意象在象征派诗歌里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诗 的魅力来源于它那无穷的意味,来源于意义的含混。”啪那么对制造含混和多义性 的象征意象的精挑细选就成为诗人尤其是象征派诗人可以“借题发挥”之处,为的 是达到足令人惊颤的陌生化效果。 沈宝基深切的体会到身为象征派诗人的要义:诗人善醒,但诗人更要能梦、能 醉。“由梦由醉诗人方能暂超世俗,起俗凡近,深深地深深地坠入这世界人生的一 层变化迷离,奥妙惝恍的境地。”他亦认为诗即是梦的真,一切的梦境都是不脱 离现实的幻美。徘徊游弋于梦幻与现实之问,半梦半醒的诗人,渴望在或深或浅的 意象的隐蔽下传达一种情绪、一种意义。 加斯东巴什拉在论物质的想象中说:“物质在两种意义上使自己有价值: 在深化的意义上和在飞跃的意义上。从深化的意义上讲,物质似是不可测的,似是 一种奥妙。从飞跃的意义上讲,它似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力量,一种奇观,在这两种 情况下,对某种物质的思考培育着一种敞开的想象。”1 而“要使遐想不仅仅是一 瞬间的走神,那么遐想应该找到它的物质。”诗人莫不是借着这敞开的想象,游 荡在“象征的森林”。 沈宝基的诗里不难看到这样一种承载想象的物质水的存在。对于诗人来说,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幻美之旅 “水是形象的载体,而且是形象的供给,奠定形象的原则。水便逐渐地在越来越深 化的静观中变为物质化想象的本原。”m 作为“物质化想象的本原”,沈诗里的水意象,在期待创造陌生化效果的诗人 笔下有着形态万端的幻化。学者王友轩就曾指出沈诗中的水“它时而象征女性美, 时而象征艺术,它甚至象征宇宙的真质。” 对于一个像沈宝基这般善于通灵忠于幻想的梦游者而言,水这种纯净美好的物 质象征着同样纯净美好的女性。沉舟里诗人写给恋人的梦幻式的爱情吟唱让我 们体会到了幻美。面对温柔神秘多变的恋人,诗人禁不住要用一切美好的东西来描 绘她,在温柔甜美中显示深情绵邈:“你的脸有着一切美好的景物,一切美的名字” ( 你的脸) ,花鸟与和风,行云与流水,天使的羽翅,飞舞的玉镜,瑰丽的意 象纷至沓来,青梅竹马的爱清在诗人“如水”的心境中娓娓道来,相濡以沫的情感 不需要赤裸的爱的宣言,只需“你以如水的柔指我以如水的心情”( 琴边) 去 感知去体会那“你知有我我知有你”( 至惠二) 的脉脉温情;“谁是谁的领 路人呢我们同在黑暗中隐灭”,默坐中对未来的渺茫开始显露笔端,但很快就 在雨中花、琴边、致惠、定情诗等诗作中被爱的光芒遮盖,众多 美丽朦胧的意象就像缤纷的花雨把这段单纯美好装点得光彩熠熠。 如果说如“雨中花”般令人怜惜的恋人给予了诗人幻美之初体验,而另一类永 恒的女性如同但丁的贝阿特丽奇,在沈诗里则扮演着引领诗人通向幻境的领路人: “太虚幻境里的仙子”对我唱出朦胧的歌声,引“我”入梦,更有“香菌下的小仙 女”,“在空中描绘出宇宙的真形与节奏”( 舞蹈) : 你从天上人间海底 取得自然的神秘 你在你自己深处 蕴藏着神秘的一切 生命的光万物的喜悦 诗人终于等来了守护幻境的仙子邀请他这“半泥半水的人”( 邀梦曲) 入 梦,虽是瞬间即逝的梦却成为艺术本真的最高境界。他不禁喊出“现实是梦的真” ( 致青年之二) ! 于是,拨开“层层花梦”,听到“红雾里钟声”( 山寺) 的响起,“雾”的语象有着朦胧的质感,暗示了某种去俗的艺术境界,同水的命运 合二为一的诗人经仙子的引领和钟声的启示,不期然闯入了艺术的幻美国度。 除却象征着“女性美”的水,水的其他形态在沈诗中也均有极其生动的表现。 “抬头见天天的海低头是地地的海”( 弄潮儿) ,面对满世界的水,诗人不禁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幻美之旅 要问“水水水远来的水你的源头在哪里呢”( 水) 敞开的想象赋予诗人更开阔 的眼光,“这水是世上种器官,是流动现象的粮食,是生长的本原,是增添光彩 的本原,是泪的躯体大地的眼睛是水,水便是土地的眼光,是它观察时间的工 具”阍,而我们的眼睛不正是“那滩上帝安置在我们身心深处的未经开发的液态光 亮吗? ”啪于是,在诗人“眼的海泪的海”里,“愿望与回忆一切都似海”( 弄 潮儿) 。诗人愿只追随着兰波,乘着“醉舟”,开始一场逃避现实的流浪,“河 水任我漂向我愿去的天涯”。 对于从未“经历过这样颠波,这样磅礴的怒潮”( 韩波醉舟,沈宝基译) 的诗人,在海上的穿行又将不可避免遭遇到他诗艺追求中难逃的劫数沉舟:“我, 小湾里的沉舟,密如发丝的海藻里的沉舟飓风把我抛向飞鸟绝迹的太空”( 韩波醉 舟) 。是兰波的豪情鼓舞着他继续前行,“沉舟”已然成为诗人坚韧精神的外化, 仿佛有一种超然的力量暗暗默许了诗人的这一趟“沉舟中的梦游”,于是他说“我 是不怕海的”( 弄潮, i l l ) ,即使“海上将起波涛我还在舟中向高仰望”( 风) , “风涛里的舟却没有沉没呵”( 三十六) ,因为“我”是“不怕颠覆的轻舟” ( 寄给谁) ,而且还有“眼睛还有眼睛做我自己的灯塔”( 三十六) 。 “小小舴艋舟载的不是愁”( 至惠三) ,而是“我的归宿与梦”( 弄潮 儿) : 屋的舟床的舟书的舟 我的邀游与思怀 身的舟心的舟 那末我的一切 又都象是舟了 要渡大宇宙的海 去寻找你的 不可知的神秘 显然对于兰波醉舟里更深层的意图诗人已然明了,他在文章里写道:“醉 舟包含的意义其实超越了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兰波本身或是 诗人而言,而是对所有的人而言,它的意义在于追求力与自由深奥的前景,精神想 要进入其中的未知的世界,这绝对不是指神秘主义者的内在世界,而是渴望幸福的 人类能够达到的内在世界。”m 对内在世界、对意识、对梦幻的本源加以挖掘不光 是兰波更是整个象征派诗人们所试图展现的画面,而沈宝基借“水”驰骋着想象, 灵性的水成为流淌入诗人真实心灵的血液: 硕士毕业论文 第一章幻美之旅 世界是大的国土也是大的 但任何地方的水任何地方的风 能流到我心中吹到我心中 一颗幽闭而又通达的小小的心中 一一水 如兰波所指引的不可知的神秘和那新奇的天地,虽是已沉的舟,但是从此“我 追逐长浪,月复一月”,“从此我沐浴在大海的诗篇银海映星花,吞蔚蓝”( 韩波 醉舟) 。 诗人对水的想象又同他清澈透明的梦同他迷离怅恍的梦遥相呼应,水滤去了世 界的嘈杂,留下了寂静的画面,生命无法摆脱时间,然而诗人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到 想象之中,以梦想和静观汇合起全部的力量,就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认识自我。 如何超越? 水又成为智性的象征,给诗人以暗示: 绵绵的雨吗树上呢眼里 即使仍是鸟声的呖乱 亦不再扬起炎尘了吧 火里得来的教训 如果不在水里消灭 下吧下吧云中的泪 下吧下吧c a t h a r s i s 净化的雨 来洗我肝肠 一一霹雳 智性的水有着纯净的特质好比“观音瓶中的柳水”( 山寺) ,借着水的灵 性,诗人也使自己成为了如兰波一样的可以通灵的诗人。 诗人作为通灵者,他们常常认为诗歌体验应当从属于梦幻。幻象的获得不论是 无意识地自觉地涌入“通灵者”的脑海里,如同兰波,还是有意识地被树立的“不 存在的花”和“纯粹的理念”的意象,如同马拉美,都要借助梦幻去感应或者去建 构,因为梦幻是通灵者达到未知、成为“至高无上的智者”m 的媒介。沈宝基梦里 见到的幻象如同水中影、镜中象一般呈现出一种若隐若现虚虚实实的朦胧美。这水 中影和镜中象也给他以朦胧的遐想和辽远的思绪。这种梦与镜的朦胧在马拉美精雕 细刻的诗歌里常可以看到:希罗底 喔,镜子! 因厌倦而封冻在你框中的寒冷的水 1 4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幻美之旅 多少时辰多少回,为梦幻 而忧伤它寻找我的回忆 如同冰层下深坑中的落叶 在你身中我似遥远的影 可是多可怕呀! 夜里,在你严峻的泉中 我领略了我的乱梦的赤裸! 在马拉美的诗歌里,镜子是一潭沉睡的冰封的水,它凝固了回忆冻结了情感, 剩下的是“乱梦”的倒影。沈诗中也有水与镜与梦的意象的套嵌,如雪: 灵魂的窗子宇宙的镜子 难道能留住 这自然的影子吗 月的玉声钟的清韵 落在心海里的 半天冷絮珠思 冰封的水成为灵魂的窗子、宇宙的镜子,却留不住这漫天飞舞的自然的影子。 大雪虽无痕,但是片片雪花如同记忆的碎片点点落在心头,激起阵阵涟漪。于是远 在异国他乡的诗人在一潭静水中看到的是故国的影子: 千里外的树影 印入此地池中 千里外念我的人 应在听梦 镜里的一切终成为无望的追寻:因为“明镜只留近内的影子镜中人忆不起远外 的身世”( i n t e r l e u r ) 。究竟谁是影谁是形诗人有意的模糊了界限,我们似乎 还可以隐约的察觉出镜中人和照镜人的区别,如同马拉美所说的“在你身中我似遥 远的影”。是诗人偷换了时空,把现在的“我”同过去的“我”拉在了一起,渐行 渐远的过去,稍纵即逝的现在,无穷无尽的将来,诗人想要在“时间的永恒里寻找 我永恒的影子”( 姑妄言之) 。 南宋画家马远的洞山渡水图上题有一诗: 携藤拔草瞻风,未免登高涉水。 不知触处皆渠,一见低头自喜。 洞山和尚低头看见自己的影子,豁然开悟,明白一切外在的追求都是虚妄不真 的徒劳,而明河映照出来的自我才是真实和根本。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幻美之旅 沈宝基对于水中影、镜中像的执着恰恰体现出他由外在凭藉返回内心本真,由 对自我的拯救求得心灵的逍遥,这也就构成了沈宝基诗歌的象征之“境”。 硕士毕业论文第二章诗是梦的真 第二章诗是梦的真 第一节现实是梦的真 随着五四运动的退潮,又越过了李金发艰涩的初期象征主义实验之后,象征派 诗歌在沈宝基那里逐渐呈现出一种成熟的气象。所谓成熟,也可以说是诗人在面对 法国象征主义诗学时,不再把象征主义看成是一时一地的文学运动,也不再把象征 单单作为一种诗歌技巧引渡。象征主义在沈宝基的诗学里可以做两重解释:现实如 同一块巨大的帷幕,它下面或藏着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或藏着诗人渴念的理想世 界。 由此,沈宝基说:“在文学中,似与是的差别与危险,大于显然的。似 与不是。”f 5 1 】“似”可以说是比喻,而“是”则可以看作是象征。他以为,要揭 开现实的帷幕,比喻是微不足道的,他说:“比喻总是不太妥当的,自然与艺术虽有 相通之点,但自然是自然,艺术是艺术,千比万喻,只能窥见某种艺术的一部分, 而它的底蕴仍然难测,况且这个人和那个人的比喻往往彼此矛盾。”【5 2 】如果说“比 喻”只能窥见艺术的一部分,那么艺术的底蕴靠比喻来揭示总让人不放心。于是借 助于“是”的表现象征,才是象征主义诗人所认可的完美的言说方式和想象方 式。可以说,沈宝基的这一见解是相当深刻的,他与克莱夫斯科特、时芝的见解 不约而同。克莱夫斯科特认为象征与隐喻的区别在于:“隐喻在诗里的存在是局部 的,而象征说明整首诗,并能把它包括进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