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docx_第1页
听神经瘤.docx_第2页
听神经瘤.docx_第3页
听神经瘤.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小脑脑桥角肿瘤小脑脑桥角肿瘤以听神经瘤最常见,其他常见的有脑膜瘤、三叉神经鞘膜瘤、上皮样囊肿(先天性胆脂瘤)等。第一节 听神经瘤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 属良性肿瘤,起源于脑神经远端或神经鞘部的施万细胞,又称神经鞘膜瘤(neuroma,neurolemmoma)或施万细胞瘤(Schwannoma)。绝大多数肿瘤来自前庭神经,以上前庭神经最易发生,而蜗神经较少,确切地应称为前庭神经鞘膜瘤(vestibular Schwannoma) 。听神经瘤为颅内常见良性肿瘤,7075 原发在内耳道内,约占颅内肿瘤的810, 占小脑脑桥角肿瘤的8090 。多见于成年人,发病高峰为3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双侧者极少见。但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易患双侧听神经瘤,又称听神经瘤病。 【病因与病理】 听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占颅内肿瘤的810。源发于VIII 脑神经鞘膜,为神经鞘膜瘤(neuroma),或称施万细胞瘤(Schwann cell tumor)。听神经瘤绝大多数来自前庭神经,故将来自前庭神经的听神经瘤又称为前庭神经瘤(vestibular neuroma)。7075发生在内听道Scarpa神经节附近,可使内听道扩大。肿瘤表面灰红色,有包膜,增大后可呈分叶状。显微镜下Antoni(1920) 将听神经瘤分为两型 :1.Antoni A 型又称束状型:表现为成束的密集的梭形黑染的细胞交织在一起。2.Antoni B型又称退行型或网状型:表现为稀疏网状结构,细胞成分少,细胞核排列无序,常见变性区域。听神经瘤恶变很少见,肿瘤生长一般比较缓慢。 【临床表现】 多见于3060多岁的成人,女性较多,男女之比为2:3,多为单侧。早期典型症状:(1)单侧耳鸣:耳鸣为高音调;(2)渐进性听力下降;(3)眩晕及步态不稳:常常以步态不稳为主,检查可见患者步态不稳,闭目行走呈蹒跚态。本病起病和进展十分隐匿,但有时瘤体可因出血或水肿突然增大,类似Mnire病的发作。后期症状:由于瘤体开始多在内听道生长,所以多以第VII和VIII脑神经的损害症状为主。瘤体增大突出内听道,可波及第V脑神经,出现同侧脸部麻木或类似三叉神经痛。中后期可出现同侧面部麻木、小脑症状、肢体麻痹和头痛、面瘫、神情淡漠等高颅压症状。具体临床表现为:1.耳科表现期:多表现为位听神经的症状,少数病例有面神经症状。(1)耳聋与耳鸣是最常见的症状,占90,耳聋通常为慢性进展性,患者常有言语分辨力差的现象。10的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聋,有学者认为3的原发性突聋患者病因是听神经瘤。因偶有患者表现为低频波动性听力下降并伴眩晕,易误诊为梅尼埃病。耳鸣无特征性表现,可与耳聋同时出现。(2)平衡失调,因前庭功能受累引起,因多可被中枢神经系统代偿而不明显,偶有患者出现轻度平衡失调或黑暗中不稳感。(3)面神经虽可因肿瘤压迫而移位,甚至变薄,但临床上面瘫却很少见。若其感觉支受累,则有耳痛及压迫感,中间神经受累则表现泪液分泌异常或味觉改变。2.三叉神经受累期:有三叉神经症状者提示肿瘤直径大于2cm,表现为角膜异物感、面部麻木或不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等。一般情况下出现三叉神经症状与出现位听神经症状间隔2年左右或更长。3.脑干和小脑受压期:如出现同侧上、下肢的共济失调,水平、垂直或旋转性眼震和第IX、X、XI脑神经瘫痪表现。4.颅内压增高期:因第四脑室受压阻碍脑脊液循环致颅内高压,出现视力改变、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等。5.终末期:出现脑干生命中枢功能障碍以及小脑扁桃体疝而死亡。【检查】1.听力学检查:本病早期只有轻度的听力损害。当有更多的听神经纤维破坏时,才表现高频损失的感音神经性聋。严重者言语识别率下降较明显,不到30。Bekesy听力图为III型或IV型。音衰试验出现异常的听觉疲劳现象。耳声发射正常,听觉脑干电反应III、IV、V波潜伏期延长提示蜗后病变,患侧V波潜伏期及IV波间期较健侧明显延长,两耳波V潜伏期差超过0.4ms,或I波存在而V波消失,提示桥小脑角占位病变。 2.声导抗:镫骨肌声反射衰减阳性。3.前庭功能试验:早期病侧冷热刺激反应下降或消失。出现自发性眼震及其他中枢性反应提示瘤体增大,经常提示压迫小脑和脑干。4.三叉神经试验:瘤体明显增大时,同侧角膜反射消失,皮肤触痛觉下降或消失。5.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听神经瘤诊断的主要依据。早期内听道内小听神经瘤在普通内听道X线片上没有阳性表现,X线片头颅额枕位(汤氏位)主要观察内听道口有无扩大,断层片可提高阳性诊断率。CT骨扫描可见到内听道扩大(图7-8-1),CT内听道检查可以观察到内听道内的小听神经瘤。MRI可显示直径2mm的小听神经瘤。MRI检查使得听神经瘤的早期发现率明显提高(图7-8-2)。T1加权像显示内听道或桥小脑角软组织阴影,T2加权像常见内听道高信号的蛛网膜下腔呈充盈缺损现象。听神经瘤有强化后高信号现象。小脑组织常见被肿瘤压迫征象。图7-8-1(图7811)图7-8-2(图7812)【治疗】1.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可通过不同的手术入路摘除。在耳科领域里进入内听道摘除听神经瘤的手术途径主要有:迷路入路、中颅窝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图7-8-3)。(1)经迷路入路(translabyrinthine approach):用于无实用听力者,言语频率听阈大于80dB,或病人原意放弃一侧听力者可采用经迷路入路听神经瘤摘除。其优点是通过经迷路进路,损伤小,面神经显示清楚,保存面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机会大。经迷路进路不但可以开放内听道,还可以较好地暴露桥小脑角,是达到桥小脑角的最短进路。(2)经中颅窝入路(middle cranial fossa approach):有实用听力且予保留听神经的病例主要采用经中颅窝入路。经颅中窝入路主要针对直径1.5cm以内局限在内听道和管外小于1cm小听神经瘤。(3)经乙状窦后入路(retrosigmoid sinus approach):主要用于肿瘤大于4cm的桥小脑角肿瘤。对于小于1.5cm大于0.5cm的肿瘤有可能能够保留听力。图7-8-3(图7813)(4)伽玛刀治疗:可用于小听神经瘤治疗,但不适用于脑干受压或颅压高的病人。伽玛刀治疗后复发者,可再行手术,但手术难度增加。第二节 其他小脑脑桥角肿瘤(一)上皮样囊肿小脑脑桥角的上皮样囊肿主要为先天性胆脂瘤(congenital cholesteatoma),发生在颅骨(尤其是颞骨)的上皮性囊肿,系胚胎神经沟两侧外胚层迷走上皮遗留演变而成。正常发育过程中,胚胎神经上皮逐渐发育或退化,如果胚胎性神经上皮残留在颞骨,会形成上皮性囊肿,即先天性胆脂瘤。先天性胆脂瘤位置较深,可以发生在颞骨的任何部位,但主要发生在颞骨岩尖部,并向中耳乳突发展,破坏中耳及内耳组织,甚至波及枕骨斜坡。先天性胆脂瘤出现在完整鼓膜内侧,与外耳道无连续性,没有鼓膜穿孔和耳感染的病史,因此起病与慢性中耳感染无关。可根据其在颞骨的部位进一步分类:岩尖、乳突、中耳腔。CT可以显示颞骨内大囊性腔,边缘有硬化圈。(图7-8-4)主要临床诊断依据为:1.正常鼓膜内侧的白色肿块。2.正常的鼓膜松弛部和紧张部。3.没有耳漏和鼓膜穿孔的病史。4.CT表现为颞骨岩部为主的胆脂瘤样改变。5.中耳炎的发作不是排除的标准。图7-8-4(图78211)(二)三叉神经瘤三叉神经瘤起源于三叉神经节、节后神经根或周围支鞘膜的施万细胞。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分为中颅窝型(发生在三叉神经节)、后颅窝型(发生在节后神经根)、后中颅窝型(跨颞骨涉及中颅窝和后颅窝)、颅内外型(发生在周围支)。其中中颅窝型占4955,后中颅窝型占27。肿瘤多见于成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主要临床表现:1. 三叉神经的刺激症状或三叉神经破坏症状:面部疼痛,面部感觉异常如面部麻木、无痛觉或触觉,咀嚼肌无力、萎缩等。2. 其他颅神经症状:III 、IV、V颅神经症状,如复视、病侧眼球活动差和眼球突出等。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对侧锥体束体征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3影像学检查:CT常显示岩尖部骨质破坏,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扩大。MRI可清楚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相邻关系。 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