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i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近年来,与创造力相关的研究呈井喷式增长,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 精细。 怎样提高个体的创造力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创 造技法应运而生。自上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各种创造技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实践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技法,使技法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 的发挥,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本研究以具体的创造技法强制联想法为切入点, 着重探讨强制联想法对于中国大学生创造性产出的影响。文章以某城市大学生为被 试,进行了两个与强制联想法有关的研究。 研究一主要探索强制联想法对于不同创造力指标:观点生成任务和解决问题任务 的影响。 实验采用两个单因素前后测设计,关注观点生成任务和创造性问题解决任务 上,强制联想法使用前后个体创造性产出的变化。 研究二主要探讨强制联想法的适用条件。研究外部动机(有/无) 、任务难度(高 /低)以及时间压力(大/小)三个影响因素对该方法效果的影响。该实验采用222 被试间设计。 因变量为创造性产出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上述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1. 强制联想法能够显著影响观点生成任务的创造性产出,对解决问题任务创造 性产出影响不显著。 2. 使用强制联想法时,动机、任务难度、时间压力三者对观点生成任务的创造 性产出均有影响。 3. 时间压力显著影响个体创造性产出的原创性、灵活性、流畅性;动机有无较 显著影响创造性产出的原创性、灵活性;难度高低较显著影响个体创造性产出的流畅 性。时间压力与动机在原创性与流畅性上有交互作用;时间压力、难度、动机三者在 原创性与流畅性上均有交互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创造技法 强制联想法 任务类型 动机 时间压力 难度 作作 者者:王颖超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阎 力 英文摘要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ii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he compulsory association method on creative output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about creativity increases year by year. the contents become specific and elaborate. how to improve creativity of individual and how to transform this ability into productivity is now what researchers are interested. last century, creative techniques were born. then different creative techniques are applied in many different fields and draw much public attention. how to choose a right creative technique method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how to develop its effect most is our focus. this research focus on a specific creative technical: compulsory association method, discussing its influence o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research use som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subjects, taking two experiments that are all related to compulsory association method. the first experiment aims to check that compulsory association method can influence creativity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this experiment use between-subjects design, aim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ulsory association method in idea generation task and problem solving task. the second experimen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mpulsory association method. the second experiment used three factors and between-subjects design, which explored the impact of external motivation, time pressure and difficulty on the output of creative thinking when using compulsory association method in creative thinking activities. there are three dependent variables: originality, flexibility and fluency.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 compulsory association method can promote the output of idea generation task significantly while promote the output of problem solving task less. 2. when using compulsory association method, motivation, time pressure and difficulty all can influence the output of idea generation task significantly. 3. time pressure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originality, flexibility and fluency of idea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英文摘要 iii generation task. motivation can influence originality, flexibility of idea generation task. difficulty can influence fluency of idea generation task. time pressure and motivation have interaction mode on originality and fluency. motivation, time pressure and difficulty all have interaction mode on originality and fluency. key words: creative technique, compulsory association method, task dimension, motivation, time pressure, difficulty written by: wang yingchao supervised by: yan li 目 录 引 言 . 1 1 文献综述 . 2 1.1 创造力 . 2 1.1.1 创造力的定义 . 2 1.1.2 创造力的理论与模型 . 4 1.1.3 创造力的测量 . 7 1.2 创造力任务特点 . 9 1.2.1 创造力任务类型 . 10 1.2.2 时间压力 .11 1.2.3 动机与创造力 . 12 1.3 创造技法 . 13 1.3.1 创造技法的概念 . 13 1.3.2 创造技法的研究现状 . 14 1.3.3 强制联想法 . 15 2 问题的提出. 17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 17 2.2 本研究意义 . 17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19 3.1 实验一 . 19 3.1.1 实验目的 . 19 3.1.2 实验假设 . 19 3.1.3 被试 . 19 3.1.4 实验方法 . 19 3.1.5 实验材料 . 20 3.1.6 实验过程 . 21 3.1.7 结果分析 . 21 3.1.8 研究结果讨论 . 23 3.2 实验二 . 24 3.2.1 预实验 . 24 3.2.2 正式实验二 . 25 4 综合讨论 . 33 5 结 论 . 37 参考文献 . 38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认 . 45 附 录 . 46 后 记 . 55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引 言 1 引 言 创造技法是运用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总结创造主体从事创造活动的实践经验,总 结创造者的创造成果,用以拓宽创造性思维空间、提高创造力的各种具体方法的总称 1。自上世纪30年代创造技法在美国问世以来,经过多国创造学家的共同努力,目前 已有300多种创造技法。这些技法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创造技法非常强调实践性,即应用于具体情境当中的效果。它从理论转化为 实践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和偶然性。在不同情境下效果如何,更取决于创造 主体的经验、知识背景以及复杂的社会性因素。同样的创造技法在不同的环境中、对 不同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创造技法的适用范围和有效条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的研究将创造主体、 创造技法、 创造情境等因素整合起来, 通过深入的研究, 探索出创造技法的适用条件。 同时, 现有的研究趋向于综合考虑多种创造力测量指标, 以此获得对创造力的系统认识。 因此,本研究从不同的创造力指标入手,探究在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使用与 否对个体创造性产出的影响。通过在外部动机、时间压力以及任务难度均不同的八种 情境下使用创造技法的结果,探索出强制联想法的适用范围和有效情境。 1 文献综述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2 1 文献综述 1.1 创造力 1.1.1 创造力的定义创造力的定义 创造力(creativity) ,也译作创造性,是创造力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关于创造力, 不同的研究者试图从不同角度给出其定义。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过程论)过程论 过程论是一种较早提出的创造力定义。研究者的着眼点是人们创造活动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创造过程所产生的所有事物都是具有创造性的。 持该观点的心理学家从 人的活动过程中理解创造力。例如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将创造思维过程界定为“意 识到缺口或成分的缺失,对此形成新的假设,验证这些假设并综合其结果,甚至对这 些假设进行修正和再验证的过程2。 ”另外,他还由此提出了四条标准: (1)思维产 出的新颖性和价值;(2)思维不落俗套;(3)进行思维过程中有强烈的动机和持久的 毅力; (4)思考的问题模糊性与不确定性3。一些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将创造力看作是 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过程,而创造力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如信息加工 学家纽厄尔等人认为“创造性活动看上去仅仅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活动,这种活动 具有新奇性、非传统性、坚持性、问题形成的困难性等特征” 4。 (2)人格论)人格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 p. guilford, 是从人格角度界定创造力的代表人物。 他于1950 年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对创造力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创造力是指最能代表创造型人 物特征的各种能力”5。随后他又强调“创造性才能决定个体是否有能力在显著水平 上显示出创造性行为,而能否产生具有创造性的结果,还取决于个体的动机和气质特 征”5。guilford 等人在研究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基础上总结了创造性人格的一些 共同特征, 如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旺盛的求知欲, 强烈的好奇心, 丰富的想象力, 敏锐的直觉等。伯克利人格研究所研究了许多来自艺术、文学、音乐、技术等领域的 人员,也发现了创造性人物的特征,包括具有强烈的动机感、巨大的忍受性、浓厚的 好奇心、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思想行为独立、强大的自信心,这样的人易受模糊性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文献综述 3 和复杂性吸引,有极强的领悟性6。 (3)产品论)产品论 创造力的产品定义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定义。这一取向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 就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且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如barron认为,一个 答案或产品满足了以下两个条件, 即: 在被考察的特定同类群体中确实有某种稀有性; 该答案或产品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实,那就可以称之为具有“独创性”7。 sternberg 将创造力当作其成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8。他认为,创造力是创造性 智力的重要元素,是产生新异的(首创的,出人意料的) ,高质量产品的工作能力, 是能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有价值的产品。 它可以帮助我们一开始就形 成好的问题和想法。 俞国良将创造力定义为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即创造行为成就 的能力9。 俞国良认为人的创造力不是在所有情境下都能表现出来, 创造产品(包括观 念和实物) 的产生需要以下几点要素: 个体的创造力素质, 与之相匹配的知识、 技能、 促进创造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一般智力品质和个性品质以及其它外部因素, 如机 遇、环境条件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他将个体的创造力分为两种:内隐创造力和 外显创造力10。 内隐创造力是指个体的创造性以某种心理能力的形式存在, 为其能够 顺利产生创造产品提供可能;外显创造力是指那些潜在的并且可能外化为物质的事 实,它可以体现出主体的创造能力。 在以往产品定义的基础上,amabile 又补充了两条判断创造力产品标准的理论, 提出了创造力的评定一致性定义和概念性定义。 创造力的评定一致性定义是指隐含在 大多数主观性测评方法之下的明确的操作性定义11。 该定义认为一种产品是否有创造 性需要由适宜的评定者,即那些熟悉产品相关领域的人来独立认定。由此,创造力可 以被视为由适宜的评定者判断为具有创造性的产品或反应所具有的特性, 或是那些被 判断为具有创造性的产品或反映借以生产的过程。 创造力的概念性定义认为创造力是 对开放性任务做出的新颖、适宜的反应。这个概念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将产品的新 颖性与独特性作为一个判断标准,同时对任务的性质也做出了界定,即那些没有明确 的既定的解决方法的任务,也就是开放性任务。 1 文献综述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4 (4)交互作用论)交互作用论 许多学者从交互作用的角度来定义创造力的概念, 既包括个体内在机制的交互作 用,也包括个体与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内在机制交互作用的学者,如 amabile 认为创造力是工作动 机,主要领域相关的技能及创造性相关的技巧等三项要素的聚合11。gardner 认为高 创造力的天才是有能力跨越各种范畴的个人,可以在多种不同的智能(包括语言,逻 辑数学, 音乐, 空间视觉, 肢体动觉, 人际及内省) 间穿梭自如的特殊能力12。 sternberg cat) 21。同感评估技 术要求被评估的作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新颖性和适宜性,作品生产是开放式的。评 价者需要对相关领域非常熟悉,同时还需要根据自己对创造力的内隐理论,对产品的 创造性做出独立的判断。对某项作品进行评价时,首先需要挑选符合要求的评价者, 其次要告诉评价者应该对作品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最后由评价者对被试的产品做出 独立评价36。 1.2 创造力任务特点 任务特点指的是任务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或者被外部环境所限定的特征, 主要从任 务的内在特性以及外部限定两方面体现出来。 任务的内在特性是该任务独立于外部环 境和任务执行者的特点,主要有任务的类型、复杂性等几方面特点。任务的外部限定 是指独立于任务本身,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任务特点,包括任务的框架限定、时间限 定以及任务奖励等特点。现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的任务情境对创造力有很大的影响。 runco37等发现,被试对更加现实的问题产生较少独创性的解决方法。reiter-palmon, cross,buboltz 和 nimps 要求被试解决 3 个现实的日常问题。问题在复杂性、卷入程 度和问题基础上不同, 结果表明创造表现受到所解决的任务特点的影响38。 任务的外 1 文献综述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10 部限定对于个体创造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外部限定的研究中, 紧张性刺激, 如压力, 动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争议话题。 外部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非常之多且研究结 果之间有许多矛盾。该问题会在本节之中详细阐述。 1.2.1 创造力任务类型创造力任务类型 在创造力研究中,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研究中,发散思 维任务是测量创造力的最常用的指标。许多研究者认为发散性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发散性思维任务是测定创造力最主要的指标 之一 3940。如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等,均使用发散思维 任务来测量创造力。衡量发散思维任务的产出的维度有:一流畅性、灵活性、精细性 和独创性。流畅性是指产生独特的、不同寻常的观点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数量。灵活性 是指能够产生不同种类观点的数量,反映了创造过程中个体在方法、目标和背景之间 的转换能力。精细性是指对创造性产品的描述的精确与准确程度。独创性是指观点的 非比寻常性和独创性,它反映了能够不依赖传统或习惯思维,而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与发散思维任务相对应的另一创造力指标,是洞察力任务。洞察力任务一般有正 确解决方法,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往往最初的反应是不正确的,需要对问题信息进 行心智重组, 达到对解决问题清晰和突然地理解41。 常用的洞察力任务测验主要有 “啊 哈字谜测验42” 、远距离联想测验43、weisberg总结出的24个“顿悟问题”44等,通 过新颖性和有用性两个指标衡量个体的创造性产出。 单一的以发散思维任务或是洞察力任务作为创造力指标, 都不能够完整的测量创 造力。因此,一些研究者从能力的角度将创造力分为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远程联想 能力和创造性观点生成能力4546。其中观点生成能力考察个体的发散思维能力,通 常采用非常规用途测验进行测量。远程联想能力考察个体的聚合思维能力,主要采用 远程联想测验进行测量。但现有的研究显示,该测验对被试回答的评估带有很大的主 观性47。 因此本文没有采用这一指标。 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全面地体现个体创造 力,因为创造性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该指标不仅考察发散性思维能力,也考 察聚合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通常采用洞察力问题和方案制定任务进行测 量48。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文献综述 11 1.2.2 时间压力时间压力 压力是指令个体紧张的威胁性事件、 突如其来的危险刺激情境以及个体在这些时 间或者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通过个体的认知与评价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情绪体 验49。 关于时间压力的定义,不同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界定。kinicki、vechio50认为以时 间为基础的压力反应了由于在不充足的时间内要完成与工作相关的任务而导致的紧 张;andrews、smith 51认为时间压力是工作者感受到在有限时间内需完成工作任务 的程度。ordonez 52认为时间压力表示的是时间限制引起的压力感,并需要应付有限 制的时间;amabile、mueller、simpson 等53认为时间压力是个体主观接受到时间期 限的紧迫性而感受到的压力程度。这几个概念大同小异,均认为时间压力是一个与客 观的时间期限有关但又不同的一个主观体验的概念。 本研究中的时间压力是指个体需 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而产生的紧迫感。 在创造力研究之初, 创造力测验的编制者们就考虑到时间压力也许会影响个体创 造力的发挥,其中,wallach 二是打不开思路,致使发 明过程中断。强制联想法的宗旨就是克服发明的这种困难。它围绕焦点事物任意列举 出一系列表面上看来与焦点因缘甚远或毫不相关的事物, 然后使之与焦点事物强行结 合,促使打开创新思路,实现超常思考87。 运用强制联想方法的好处很多:1,有利于克服联想定势和思维定势,把联想从 已知的领域扩延到陌生的领域,甚至是很多意想不到的领域;2,不仅能够充分发挥 1 文献综述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16 既有设计效益,而且强化和深化开发性重新组合的创造性和新颖性;3,不但能够自 成一体、不断更新和开发,而且能够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构成大量非常规的新设想、 新设计、新方案。 1.3.3.2 强制联想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选择焦点,即确定需要设计或者是完成的目标a; 第二步,列举与焦点无关的事物b作刺激物; 第三步,尽力列举事物b的一切属性,包括外形方面、性质方面、功能方面等; 第四步:以a为焦点,强制性地把b的所有属性与a联系起来产生强制联想。可整 体结合,也可将两者的构件、属性结合; 第五步,把得出的一系列相关设想加以组合,进一步利用刺激物b的特性诠释。 若能产生新奇有效的方案,就得到了一系列有关a设计的设想。在此基础上根据现有 的约束条件,最终确定方案。 例如,要生产新型椅子,使用强制联想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椅子作为焦点a; 2.列举与椅子无关的事物,如灯泡、挂钟、豆腐、橡皮等一切其它可以想到的事 物b。 3.分别列出b的一切属性,如灯泡:玻璃,透明,球形,发光等;挂钟:可挂墙上, 指针自动等;豆腐:可食用,软,白色等等。 4 将上述b的一切属性与a(椅子)强行结合,如:玻璃+椅子,球形+椅子,发 光+椅子,可挂墙上+椅子,自动运动+椅子 5 根据上一步联想, 进一步组合出钢化玻璃椅、 球形椅、 发光椅、 透明椅等方案。 依此类推,将挂钟、豆腐、橡皮等与椅子结合,又可产生许多新颖设想。 强制联想法自提出以来,在工业设计、艺术创造、建筑创意等领域受到了很大的 关注。然而在心理学领域,现有的研究并不多,并且多集中在定义的探讨上,目前对 该方法作用条件、有效性的原因以及实践过程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等,还需要更 多的研究和探讨。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2 问题的提出 17 2 问题的提出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首先,从创造技法的特点而言,它是人们根据创造理论及规律总结出来的,是以 往经验的积累。每一种技法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逐渐发展、完善的,具有其独特性。 因此每种技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一种技法的使用条件无法照搬的另一种上。从 创造任务角度而言,不同的任务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技法。从使用对象角度而言,年 龄、职业等因素也会影响技法的有效性。有研究者发现,被试的年龄对不同创造技法 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该研究使用强制联想法和头脑风暴法对儿童进行训练,发现后 者对儿童创造力的提高更显著,尤其是在开放性和精密性两个维度上88。因此,一种 技法的研究成果无法照搬到其他技法上,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每项创造技法的特征、 机理、有效条件等,由个性到共性,为整个创造技法的理论、实践研究做出贡献。强 制联想法是生活中实用性很强的一种方法,但是国内外关于该法的研究却并不多。根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该法使用条件和结果的研究少而又少。它的适 用范围、有效性都是亟待探索的问题。 其次,从创造力研究的趋势来看,现有的研究趋向于综合考虑多种创造力测量指 标,以此获得对创造力的系统的认识。研究者关注的内容已不仅仅是技法本身、技法 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而是将创造主体、创造过程与创造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全面 地考察创造力。现有的强制联想法研究多是从其来源、步骤角度出发,几乎没有研究 涉及到该法在具体情境下的研究。因此全面考察该方法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2.2 本研究意义 理论上,丰富创造技法的体系,完善技法的研究成果,促进创造技法在理论的 丰富和应用。 现有的创造技法研究普遍集中在头脑风暴法这一研究上, 其他技法的研究成果相 对很少。因此,对强制联想法的研究可以丰富创造技法的研究成果。 实践上,有助于揭示任务类型对强制联想法和个体创造力关系的影响,探究强 制联想法适用的任务类型,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从而提高该方法的有效性。 2 问题的提出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18 2.3 研究假设 假设一:强制联想法对观点生成任务的创造性产出有显著影响,对问题解决任务 影响不显著; 假设二:外部动机有无、时间压力大小与任务难度高低对个体在观点生成任务的 创造性产出有显著影响。 假设三:外部动机有无、时间压力大小与任务难度高低在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 性上有交互作用。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19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3.1 实验一 3.1.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研究强制联想法对个体观点生成任务和解决问题任务的创造性产出是否具有显 著影响。 3.1.2 实验假设实验假设 强制联想法对个体观点生成任务的创造性产出有显著影响, 对解决问题任务没有 显著影响。 3.1.3 被试被试 本研究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64名,其中男性30人,占47%;女性34人,占53%。 被试来源于苏州大学纳米学院、文学院、凤凰传媒学院、教育学院、社会学院、医学 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建筑学院。其中,大一15人,大二17人、大三15人、 研究生17人。 3.1.4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单组前后测设计,两个平行实验;前测为被试未接受强制联想法时创造力水平; 后测为学习强制联想法后被试创造力水平。 1. 自变量:强制联想法 2. 因变量:创造性产出(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流畅性:能连续、快速地产生新想法,本研究以被试产出的观点总数(去除重复 观点后)计分,每产出一条观点得一分。 灵活性:观点所涉及的种类,本研究中,被试观点的种类总数即为其分数。 独创性:统计学意义下的低频反应,即该观点在一组实验产出的所有观点中所占 的比例。在本实验中,独创性的低频反应设置水平为:比例5得1分,比例1的 2分。 本文并未采取精细性这一指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主试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因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20 此会向被试强调:只需简单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观点。被试无需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精细 的加工。 如果要求被试精确详细的记录其观点,则会对独创性和流畅性产生很大的影 响。因此精细性不作为一个衡量指标。 3.1.5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 本研究的实验材料包括强制联想法学习材料,2份观点生成议题,2份解决问题议 题,强制联想法事后调查问卷。 1.强制联想法学习材料 为清楚直观的帮助被试学习并运用强制联想法,将强制联想法的内容、使用步骤 及使用范例印在一张a4纸上,具体内容参见附录二。 2. 2份观点生成议题 四份议题印于四份a4纸上,分别是: 观点生成任务: 1. 请你设计出一款新型的自行车 2. 请你设计出一款新型的沙发 解决问题任务: 1. 小明以前在郊区买了套房子,可是政府不久前宣布将在该地区建立一个火车 站,想到火车的轰隆声小明苦恼不已。请你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案来帮助小明。 2.去年苹果价格高,果农因此而大赚了一笔。于是老吴在去年花了毕生积蓄的30 万元买了一个苹果园。然而今年,苹果的价格大跌,老吴损失惨重。请你想办法帮助 老吴。怎样才能帮助他脱离困境呢? 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研究者对上述四个议题进行了预测,四个议题分别请20 名同学就上述议题进行练习。分别计算四个任务议题问卷中:产出观点最少者观点数 和最多者观点数。然后,给每条观点赋值1分,个体产出多少观点即得到多少分。再 将四个议题的20份数据按分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列, 分半选取分数最高的10个作为高分 组,另外10个为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 观点生成任务1: t=9.050,p=0.0040.01 观点生成任务2: t=8.604,p=0.0040.01 解决问题任务1: t=5.382,p.=0.0000.01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解决问题任务2: t=6.275,p=0.0020.01 因此,高低分组差异非常显著。 3 事后调查问卷 实验结束后,请被试填写事后调查问卷,目的是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测,检验自变 量的操作效果,衡量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具体内容见附录四。 3.1.6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 1 将招募到的被试随机分配在两组实验中,每组各32名。带入指定的场地。 2 主试宣读指导语: 亲爱的同学你好,非常感谢您能参与本次调查。以下是为艺术学院征集创意思路 的一个调查,请您就给定的题目“请设计出一款新型的自行车” ,进行思考。写下您 的观点,观点数量越多越好。在这张a4纸上空白处逐条写下观点,每条观点无需详 细阐述,只要求简短、清晰地表述出来即可。时间10分钟,到时间才能把写好的答案 上交。无需署名,直接放在桌子边,会有研究人员过来收集。 3 规定时间过后,收集被试的议题。同时发放强制联想法的学习材料。 4 介绍强制联想法:面我们来学习一种创造技法强制联想法,等一下要用这 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心学习,掌握住这种方法。自己学习5分钟,统一讲 解时间5分钟。练习时间3分钟。 5. 请大家使用刚刚的强制联想来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同样是艺术学院思路创意 的一个调查:请设计出一款新型的沙发。用时10分钟;不要提前交卷,即使已经完成 也请等实验结束;不要相互交流,各自单独完成。 6. 正式实验(10分钟) 。 7. 回收问卷,发放事后调查问卷(3分钟) 。 8. 感谢被试。发放小礼品,研究结束。 解决问题任务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相同的学习材料和事后调查问卷。但采用的 两个任务为解决问题任务议题1和2 。 3.1.7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具体结果如下: 1.使用强制联想法前后解决问题任务议题创造性产出结果: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22 解决问题任务创造性产出前、后测成对样本统计量 类别 m s 原创性 1(前测) 2.91 2.582 原创性 2(后测) 3.59 2.650 灵活性 1(前测) 3.94 1.585 灵活性 2(后测) 4.06 1.544 流畅性 1(前测) 5.16 2.112 流畅性 2(后测) 5.72 2.51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习该方法前后,个体创造性产出在原创性、灵活性、流畅 性三方面均有差异。原创性:m1=2.91,m2=3.59;灵活性:m1=3.94,m2=4.06;流 畅性:m1=5.16,m2=5.72 。由此看来,实验控制前后,个体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有 差异。但差异是否显著,还仍需进一步检验。 前后配对t检验结果 类别 m sd sem t df p 原创性 1 - 原创性 2 -.688 2.533 .448 -1.535 31 .135 灵活性 1 - 灵活性 2 -.125 1.540 .272 -.459 31 .649 流畅性 1 - 流畅性 2 -.563 2.257 .399 -1.410 31 .168 注:*p0.05;*p0.01;*p0.001 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解决问题任务上,被试前测与后测的创造性产出 在原创性、灵活性、流畅性三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原创性:t=-1.535,p=0.135 0.05;灵活性:t=-.0459,p=0.6490.05;流畅性:t=-1.410,p=0.1680.05 。 2使用强制联想法前后观点生成任务议题创造性产出结果 不同情境下强制联想法对创造性产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23 观点生成任务创造性产出前、后测成对样本统计量 类别 m n sd sem 原创性 1(前测) 2.78 32 2.210 .391 原创性 2(后测) 6.69 32 4.083 .722 灵活性 1(前测) 4.28 32 1.689 .299 灵活性 2(后测) 5.31 32 1.975 .349 流畅性 1(前测) 6.81 32 2.007 .355 流畅性 2(后测) 8.34 32 3.023 .53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习该方法前后,个体创造性产出在原创性、灵活性、流畅 性三方面均有差异。原创性:m1=2.78,m2=6.69;灵活性:m1=4.28,m2=5.31;流 畅性:m1=6.81,m2=8.34 。由此看来,实验控制前后,个体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有 差异。但差异是否显著,还仍需进一步检验。 前后配对t检验结果 类别 m sd sem t df p 原创性 1 原创性 2 - 3.906 3.495 .618 -6.322 31 .000* 灵活性 1 灵活性 2 - 1.031 1.942 .343 -3.003 31 .005* 流畅性 1 流畅性 2 - 1.531 2.032 .359 -4.263 31 .000* 注:*p0.05;*p0.01;*p0.001 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观点生成任务上,被试前测与后测的创造性产出 在原创性、灵活性、流畅性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原创性:t=-6.322,p=0.000;灵 活性:t=-3.003,p=0.0050.01;流畅性:t=-4.263,p=0.000 。 3.1.8 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结果讨论 研究假设认为,强制联想法能显著影响观点生成任务中的创造性产出,对解决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