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林语堂文化观的多源与多元.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林语堂文化观的多源与多元.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林语堂文化观的多源与多元.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林语堂文化观的多源与多元.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林语堂文化观的多源与多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的同情心和超然世外的浪漫情怀,给其文化观提供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 道家热爱天地自然,向往悠闲生活,追求艺术品质。使林语堂的思想内涵更 接近人性,更具有活力。佛家文化以慈悲为怀,倡导摆脱教条,随意而适、 唯心任运的人生态度,能包容和感化世间的所有罪恶和阴暗,换以平静和和 平。这些都为林语堂提倡性灵小品文,推崇悲天悯人幽默观,提供了意识的 支持 林语堂的基督教信仰经历了濡染背离回归三个阶段。在濡染阶 段,林语堂的基督教家庭赋予了他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善良的性格,使其感 受到了基督教大家庭的温暖。从中林语堂也学到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知识,使 他对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了初步了解。在背离阶段,林语堂凭着自我思 考,对基督教的保守、刻板以及虚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就促进了他转 向更为注重现实的人文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晚年时候,林语堂经历了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衰退,以及对生命悲剧意识的深沉觉醒,重回基督教信 仰的怀抱,找回了父亲般的依靠。在这个过程中,林语堂对于基督教博爱、 高大、宽容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最终形成了他对于宗教独特的理解和认识。 林语堂多元的文化观是其人生智慧的总结。它以“人 为本位,从解决 人生矛盾,追求人生幸福这个命题展开,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提高人格修 养,坚守道德情操,纯化人生品味,平和、宽容、包容的看待世事才能保有 自由快乐的幸福人生。林语堂注重天地人的和谐发展,以宽容幽默的心态对 待挫折和困境,过着知足近情的快乐生活。他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伟大而 高雅,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变得谦逊而美好他引进幽默理论,几十年如 一日地宣扬着幽默的社会功效。他提倡闲适的文风,教人以从容不迫的达观 态度他注重自然的享受,也不忘辛勤的工作;注重人格的修养、精神的纯 t t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l ll r ii r l l f li ii i i iiii y 17 3 6 4 7 3 化,但是也看重物质的生活。他的这种关注人性,追求幸福和和谐,注重个 人修为和自我觉悟提高的人生态度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 林语堂的文化观鲜明地体现于其作品之中。他真实自我的散文风格,广 博宏大的小说创作以及自传式传记的写作都彰显了其多源及多元的文化观。 林语堂的散文独抒性灵,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反对以文载道,提 倡用闲适的笔调与读者进行平等的对话,远离现实,从人文主义的高度关注 人的现代化。林语堂的小说大气宏伟,体现了他明确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 特别是京华烟云以道家思想贯穿全文,以人物的塑造来彰显作者的道家 情怀,而其他几部小说作品则从不同角度对林语堂的思想内涵做了很好的诠 释。林语堂的自传式传记则更为直接的表述了作者的内心混合的文化观。 林语堂独特文化观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为当代信仰迷失的现代人提供了一 个追求幸福生活的典范。林语堂注重人格修养、道德操守,是一位品味纯正 的智者。他的文化观对于当今的人们解决现实矛盾,实现人生价值,重拾幸 福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林语堂;文化观;儒释道;基督文化 i l 一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i ny u t a n g ,sm i 胍s o u r c ea n dm i 胍一c i j i 肌瓜a i e w l i ny u - t a n g ,a sam a s t e ri n c u l t u r eo f 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 , w a si na u n i q u ep o s i t i o ni n t h eh i s t o r y o fc h i n 雠l i t e r a t u r e , a n da l s oh a dw i d e l ya f f e c t e dt h ew h o l ew o r l d h em a d a l li m p o r t a n t c o n t n b u t i o nt o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 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sb yp r o d u c i n gal o to f w o r k so f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e n g l i s h m e a n w h i l e , h ef o r m e dh i su n i q u ec u l t u r a lv i e wb a s i n go nh i s a b s o l u t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c h i n e s ea n d 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s t l l i sv i e wo fc u l t u r e , w h i c hh a d d i s t i n c t i v ef e a t u r e so ft h ea g e , n a t i o n a l i t ya n de t h n i c i t y , a n dd e r i v e df r o mt h ei m e g r a t i o no f 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s ,c o v e r e da n dc o n t a i n e da l m o s te v e r y t h i n g , w a si na c c o r dw i mt h e 21s ts p i r i t u a l i t ya n dh a dap r o f o u n dm e a n i n go fm o d e r n i t y 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l i ny u - t a n g sc u l t u r a lv i e wi su n d i v i d e df r o mh i s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h e f u s i o no f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s w ec a nc l e a r l ys t h o s et w oe l e m e n t so f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w e s t e r nc h r i s t i a nc u l t u r ei nl i n sv i e wo fc u l t u r e l i ny u - t a n gl o o k e df o r t h ef o o t h o l do fh i so w n p e r s o n a l i t yf r o mt h ec h i n e s eu n i v e r s a li d e o l o g y , a n dt h e nh ec r e a t e dt h e b a s i ci d e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b a s i n go nt h ef r e e d o m ,i n d e p e n d e n c ea n de n r i c h m e n to f h u m a n i t y t h i si s t h ep r o d u c to ft h e $ a i i l es t r a i no fi n d c p e n d , ml i t e r a r yp e r s o n a l i t y f o rt h e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 , l i ny u - t a n gd i dn o tp e r c e i v ec o n f u c i u sa sas o i n t , b u ta st h ew i s e h ea d v o c a t e dt h e p h i l o s o p h y o fc o n f u c i u s 3 b e n e v o l e n t , m e n c i u s s 什a w 争i n s p i r i n g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竹,a n dl a i dh i sf o u n d a t i o no fl i f ew i mt s e :s s e st h r yo f t h eg o l d e nm 翩n ”l i n o p p o s e dt h en c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f o ri t s “络舡i c i 溉0 1 1t h o u g h t sa n da n 戏釉er a t i o n a l i t y , i n s t e a dh e e m p h a s i z e do nc o n f u c i a nh u m a n i t ys u c ha se t h i c s ,p e r s o n a lc u l t i v a t i o ne t c , a n dk e p ti t 硝ac o r e p a r to fh i so w i im i n d l i ny u - t a n g sa t t i t u d e st o w a r d sl i f eb a s i c a l l ya r eo fp c a , t o l e r a n c ea n d c o n t e n t m e n t , m a i n l yb e c a u s eh i sb e l i e fi nt a o i s ma n db u d d h i s m , b o t hi n s i s tap a c i f i s ma n d s i m p l i c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 , w h i c hi nt u r ng i v el i n sh u m o r o u se s s a y s - q u a l i t yo fs p i r i t u a l i t ya n d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m p a s s m m l i ny u - t a n gi sac h r i s t i a n , b u th i sf a i mi ng o de x p e r i e n c e dat h r e e - s t a g ec h a n g eo f i m m e r g e n c e , a b a n d o n m e n ta n dr e t u r n d u r i n gt h ei m m e r g e n c e - s t a g eo f h i sc h r i s t i a nb e l i e f , l i n h a db e e ne q u i p p e d 谢t l lo p t i m i s ma n dk i n d n e s sb yh i sc h r i s t i a n - b a c k g r o u n df a m i l y a n da l s o d u r i n gt h i ss t a g e , h eh a dl e a r n e da b o u tt h e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a n dd e v e l o p e dap r e l i m i n a r y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w e s t e r no p i n i o nt o w a r d sw o r l da n dl i f e l a t e r , w h e nh er e c o g n i z e dt h e c o n s e r v a t i v e ,s t i f fa n dn o t h i n g n e s ss i d eo fc h r i s t i a n i t y , h ea b a n d o n e dc h r i s ta n dc o n v e r t e dt o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 - m o r eh u m a n i s t i ca n dr e a l i s t i c a n dt h e ni nh i sl a t e ry e a r s ,w h e n e x p e r i e n c e dd e p r e s s e dp a s s i o nf o r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a n da w a r e n e s so f l i f e st r a g i cn a t u r e , l i ny u - t a n gc a m eb a c ka g a i nt oh i sf a t h e r sa r m - c h r i s t s a f t e ra l lt h e s e ,l i nr e t r i e v e da i n - d e p t h r e c o g n i t i o no fc h r i s t i a nl o v ea n dt o l e r a n c e , a n dd e v e l o p e dh i su n i q u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 w a r d s r e l i g i o nb e l i e f l i n sm u l t i c u l t u r a lv i e wi st h e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o fh i sl i f ew i s d o m i tp u t sp e o p l ef i r s t i t f o c u s e so nt h et o p i co nh o wt os o l v el i f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a n dp u r s u et h el i f eh a p p i n e s s ,a n dt h r o u g h t h i s , i tc o m e st o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o n l yo n er e f i n e sh i sp e r s o n a l i t y , u p h o l d st h em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 , p u r i f i e st h et a s t eo fl i f ea n dr e g a r d st h ew o r l dp e a c e f u l l y , t o l e r a n t l y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 c a nh e k e e pf r e ea n dh i l a r i o u s s o ,l i ne m p h a s i z e dt h eh a r m o n i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h u m a nb e i n g sa n dt h e m o t h e rn a t u r e h ea l s ov a l u e dh u m o ra n da d v o c a t e dt ob e i n gq u i e ta n dc a l m h en o to n l yc a r e d a b o u t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m e n t a lp u r i f i c a t i o n , b u ta l s ot h o u g h th i g h l yo f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m a t e r i a lw e l l - b e i n g s t h i sa t t i t u d eo fl i f ep a y i n g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h u m a n i t y , p u r s u i n gh a p p i n e s s a n dh a r m o n y , a c c e n t i n g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i m p r o v i n gs e l f -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sa b s o l u t e l yw h a tw e n e e di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o c i e t y l i ny u - t a n g sw o r ke m b o d i e sh i sc u l t u r ec o n c e p t s ,s u c ha ss i n c e r i t y , b r o a d - m i n d e de t e ,f r o m w h i c ht h em u l t i p l eo r i g i n so fh i sc u l t u r ec o n c e p t sh a v e b e e nd i s p l a y e d l i nh a t e dt e a c h i n gm a j o r p r i n c i p l e so fl i f ei n h i se s s a y s h i se s s a y s ,丽mal e i s u r es t y l e ,r e f l e c taw i s d o me g o ,w h i c hi sa l i t t l es c l f - c e n t e r o d l i na d o p t e dq u i e ta ne q u a lp o s i t i o nt ot a l kw i t hh i sr e a d e r sa n dc a r e dal o ta b o u t t h e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h u m a nb e i n g t h em a g n i f i c e n ta t m o s p h e r eo fl i n sn o v e ls h o w sh i sl i f e a t t i t u d e sa n dv a l u e sc o n c e p t s o n eo fh i sn o t a b l ew o r k s ,m o m e n ti np e k i n g , w a sw r i t t e nb a s eo n t a o i s ma n dr e f l e c t st h ea u t h o r sr e l i g i o no r i e n t a t i o n a n dl i n sa u t o b i o g r a p h i c a lw o r ki sae v e n m o r ed i r e c t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a u t h o r sm i x e dv i e wo fc u l t u r e n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l i ny u - t a n g su n i q u ec u l t u r ec o i 哪i st op r o v i d et h e “l o s t g e n e r a t i o n w i t ha ne x a m p l ea b o u tp u r s u i n gh a p p yl i f o l i ny u - t a n g , ar e a lw i s d o mc h i n e s em a n , w i t hh i sc o n s t a n te m p h a s i so np e r s o n a l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m o r a l i t y , w i l la l w a y sb ea ne x c e l l e n t e x a m p l ew h e n e v e rw et r yt os o l v eo u rp r o b l e m so f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r e a l i z et h em e a n i n go fl i f eo f r e g a i nah a p p yl i f e k e y w o r d s :l i n y u - t a n g ;c u l t u r a lv i e w ;c o n f u c i a n i s mb u d d h i s mt a o i s m ;c h r i s t i a n i t y v i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录 摘要i a b s t i 认c t l v 目录v i i 弓l 论1 第一章中西融合:林语堂文化观的多源5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5 一、现实主义:儒家思想的核心力量6 二、自然主义:道家文化的人生底蕴9 三、禅宗文化:佛家思想的意识功用1 l 第二节西方现代文化1 3 一、心灵依托:基督教的影响1 3 二、理性反思:西方文明的影响。1 6 三、理论吸收:文学观念的融合1 7 第二章人生智慧:林语堂文化观的多元2 0 第一节敬天爱人的天地观2 0 一、仰视大山:卓然独立的伟大品格2 0 二、敬畏自然:谦逊雅致的人生态度2 l 三、由物及人:宽厚仁慈的人文情怀2 2 第二节智慧宽容的幽默观2 3 一、智慧洞察,看清生命真相2 4 二、宽容慈悲,坚守合理精神2 5 第三节知足快乐的闲适观2 6 一、崇尚自然,寻求生活之美2 7 二、优游岁月,寻求劳动之乐2 8 三、贴近人性,寻求自由之趣2 9 第三章林语堂文化观生态分析3 2 第一节真实自我的散文风格3 2 第二节广博宏大的小说创作3 5 第三节自传式传记3 8 结语4 1 参考文献4 3 致谢4 7 独创性声明4 8 v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i i i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论 引论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史上,林语堂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化大师。在新旧文化、中 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亦耶亦孔,半东半西 的林语堂是五四新生代知识分子中一个 既典型又特殊的代表。他“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突破了“非此即彼 的 一元化思维方式,注重对多元文化的融汇整合,用理性自觉意识来对待东西文化,被认 为搿直到今日对东西文化关系描述之精彩神妙,还没有人能超过林语堂l 。 林语堂一生的主要贡献就是进行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国外,他以英文写作作 为媒介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凭借对中国文化的绝对自信而成为一个相对公正的文化 使者,“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 。他立足于中西文化互补融合的立 场认为两者各有长短优劣,应该以己之长,补人之短,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他的作品 被翻译成七八种外国文字,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今仍是外国人了解中国 的必备之选。林语堂备受外国人的推崇。他曾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被 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 之一。在国内,林语堂将“幽默 引入中国,用 这种舶来品来改善国内过于严肃的文风,被称为“幽默大师 ;他站在人性的角度笑看世 界和人生,善待天地自然中的一切,劝说人们用豁达超然的态度对待困境;他自认是一 团矛盾,却能在矛盾中安然自乐,游刃有余,以自我的独特思考和人生选择,给现代人 树立了一个“半在尘世半为仙 的人格模范。 一 林语堂以“人 为单位的思考方式,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追求,更为贴近人性,为 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轻松的生活方式。他的文化观融杂着道家情怀,儒家思想,佛家理 论,以及基督文化。它们相互融合,融会贯通,孕育出一条更为和谐的矛盾解决之道。 这些都与当时的其他作家有所不同,所以更显其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林语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的文人群体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其文化观具有其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族群性。 首先,林语堂文化观具有时代性。林语堂文化观的形成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三十 年代,此时正处于中华民族重新认识自我和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开端时期,于是林语堂便 不可避免地沾染了那个时代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时代特色。鸦片战争及以后的一段历 史,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的侵入更是极 1 王兆胜: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文津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7 页 1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论 大地震撼了中国人依附于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使人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焦虑之 中,导致社会心态严重失衡,于是有识之士在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同时,也在思考古老 的中国文化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应该如何拯救我们的民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群结队 的新文学作家站了出来他们以西方哲学思想作为新工具,开始批判传统文化,以期能 改造国民性,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化中国。与鲁迅的全盘西化、胡适的杜威实用主义等 思想相比,在基督教家庭长大的林语堂在对西方文化的选择上更显得公正和中庸在五 四时期,林语堂曾经提倡。欧化的中国 ,极有力的反驳了当时的国粹主义复古派,彻底 地批判了国民的软弱和消极。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犹如一剂强心剂,是有利于中国民 族意识的觉醒的但随着时代和社会形势的发展,林语堂发现这种浮躁的批判并不能从 根本上改造人们的思想,而是应该给困惑中的人们寻找一个思想的出路,于是他举办杂 志,提倡幽默,引导人们通过建立一种现代化思路,以实现思想的改造,从而建立了他 独特的哲学体系 其次,林语堂的文化观具有民族性。在国民性改造初期林语堂曾与鲁迅一道站在中 国传统文化的对立面,严厉的批判中国僵化迂腐的传统文化,主张用西方的自由主义来 改造中国传统落后的国民思想,但是之后基于对民族意识的自然亲近,林语堂决心反抗 从小开始的清教徒教育而“沉入民族意识的洪流”,开始了灵性的大旅行。林语堂作为中 西文化的使者,在他的作品中有大量关于中国古代思想的介绍和论述,其中涉及孔子形 象的颠覆,儒家中庸哲学的提倡,道家思想的推崇,佛家思想的解读等等。他最著名的 幽默观思想中也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慈悲。特别是在吾国吾民 一书中,基于自己对中国人的了解和中国文化的自信,林语堂满怀希望的呈现着祖国的 一切困恼纷扰,用纯朴的观点讲述着中华民族的优势和劣势。不仅如此,生活中的林语 堂也是从中国普世价值( 儒、释、道) 中寻找自己人格的立足点。他自认是天性近乎道 家,终生以中庸思想来调节自己的思想,从佛家道家的清静无为中获得乐观知命、悲天 悯人的性格元素。这些都说明林语堂虽然常年生活在国外,但是其烙印在身上的民族印 记并未被清洗掉。 第三,林语堂的文化观有其族群性。以人性的自由、独立、丰富为旨归的基本思想 体系的建立,是中国独立品格文人一脉相承的产物。国学大师陈寅恪在王国维的碑铭中 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被后辈学者奉为圭 桌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学者像竹林七贤,像苏东坡,像袁枚,像陈独秀, 像鲁迅等等都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文人的独立品格,但是他们或彻底远离社会和政治,放 2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论 浪形骸,在追逐自由的同时,放弃了对社会和民众的责任,极力地追逐自我体验;或秉 持着民族本位和阶级本位,为民族为民主而呐喊,在社会的洪流中实现自我。极少有人 能做到行走在体制之外,脱离家族、民族、阶级本位,通过完全自我的人生体验来完成 。 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林语堂就是这极少数中的一员。与前人不同的是,他的思想体系中 融入了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因素,所以更显独特。这种有继承有创新的独立体系,在现当 代文坛堪称一代典范。林语堂“凭借对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价值理念天然的亲近和坚 信,营造出一个独立于流行舆论与公共行为之外的纯私人的精神空间。在这里,他的人 格摆脱了完全依照社会通行的价值规范来自我评判的羁绊,以真实自然的人性为标准来 评价自我,因而得以逃脱外在世界的纷扰而享有一份自在宁静 1 。 在这份宁静中,他独行其是,始终以个人的心性感悟来批判现实社会,而不是某个 共同利益集团意志的代表。他构筑信仰大厦,进行人格的自我完善,建构独特的文艺理 论。他始终将人作为评判一切的最高价值判断标准,强调个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力的不 可侵犯性,从而形成了林语堂与众不同的思想内涵。 研究林语堂文化观,其现实意义尤为突出。二十一世纪的到来除了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的挑战,也带了新的问题、新的危机。挣扎于世的人们都面临着焦虑和苦闷,世俗、 功利、忙碌正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他们无从体验快乐和幸福,他们的想象力正面临着枯 竭,他们的美好愿望正不断枯竭,人生正走向痛苦的困境。人们面临着矛盾重重、困惑 重重的现实问题,不得解脱。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理解、对待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和 人生,如何能找寻到一个智慧的生活方式,林语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林语堂一生生活在动荡不安、矛盾重重的环境里,饱尝了社会和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他用敏感而深刻的心灵体验着人生的这一切。但是,与众多中国现代作家厌恶矛盾,仇 视矛盾的态度不同,林语堂对矛盾始终抱着积极乐观开朗成熟的看法。他将人生的矛盾 与各种思想联系起来,从中看到了和谐的智慧,于是各种矛盾在他的笔下、心中变得相 安无事而又相得益彰,于是他便拥有了一种超脱、明智、升华的境界,使世界和人生的 沉重变得轻盈和潇洒。 这种人生智慧之于当代的我们有着很深刻的借鉴意义,因为当代的矛盾更为复杂, 社会的诱惑更为多样,人们的信仰在多元的外衣下变得虚无。假如一个人没有一颗超然 的心灵,没有和谐的人生观,那就只能陷入迷茫和堕落。然而,如果我们都能像林语堂 那样有一颗宁静安详、玲珑剔透的明慧之心,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至于陷入那样的困境。 1 藏萍:林语堂:文化转型的人格符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0 页。 3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论 林语堂注重人格修养、道德操守,是文化和人生的智者,他始终抱有那颗对天地的敬畏、 对人世的淡然、对人事的宽容之心,他的性格、境界、精神、心灵都是与二十一世纪的 一精神相适应的,也是其他作家相对缺乏竹0 一。一: 一_ 一 4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第一章中西融合:林语堂文化观的多源 林语堂多元文化观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因素,但综合分析起来,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 是主因。林语堂生长在基督教家庭,在启蒙阶段就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后来进 入北京这个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文化变革中心,自学中国古典文化,并深受鲁迅、胡适等 中国文人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自我的独特理解。之后三十几年里,他对西方人 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西方文化,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两脚踏中西文化,一 心评宇宙文章,突破了“非此即彼 的一元化思维方式,注重对多元文化的融汇整合, 用理性自觉意识来找寻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理解方式和表 达方式,形成了具有林语堂特色的多元整合的思维方式。林语堂对待东西文化不偏不倚, 他赞美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宽容、乐观知足、中庸和谐的人文情怀,但对中国社会缺乏 理性民主、自由,以及中国人的惰性、世故、明哲保身等性格缺陷进行严厉的批判; 他欣赏西方科学的发展,民主自由的风气,法制制度的完备以及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对 于西方理性、逻辑、分析的过度重视,忽略了人的感性、情感等价值意义却颇有微词。 林语堂更侧重中西文化的互补和融合,“西方主动,东方主静;西方主取,东方主守;西 方主格物致知之理,东方主安心立身之道,互相调和,未尝无用一1 。林语堂求取中西文 化中的异同,将两者用理性思维进行加工,便形成了林语堂特殊的文化观。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 由于林语堂出生成长于基督教家庭,其启蒙教育一直是西化的,林语堂与中国传统 文化多年的相离,让他长久以来都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也正是因为这种相离使 其在理解传统文化时能心无旁骛的从心灵深处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解释。对待中国文化, 林语堂不简单地取舍,而是兼收并蓄。他既肯定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某些优秀成 分,又喜爱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的诸多精华,即使对不太喜欢的佛教文化,林语堂 也不是完全否定,比如对禅宗直觉、顿悟等,林语堂也十分推崇。他不单独推崇哪一派 的思想而是认为在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儒家起着主导作用,支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道家与佛家则起着补充作用,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人的思想主流。 1 林语堂:林语堂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0 6 页。 5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一、现实主义:儒家思想的核心力量 对于儒家文化的态度,林语堂既不像鲁迅等左翼作家那样将其看作是专制主义欲除 之而后快,也不像钱穆那样对其盲目崇拜,为儒家教条之马首是瞻。两千五百年来,中 国人始终将儒家奉为天经地义的中心思想,虽然它一直被看做是封建社会的迂腐制度而 遭到激烈的批评,但是“作为人道主义文化,或者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点,仍不 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1 。儒家思想代表的是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它“以伦理为法,以 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蒂一l 。儒家文化 虽然不是一个宗教,但是却起着宗教的作用,在中国人的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 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所以,林语堂在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之束缚的基础上, 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扬弃,以关注人性、面对现实为中心,试图重建儒家文化。在林语堂 看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它可以分为许多不同 的阶段,孔子、孟子以及之后的子思才是儒家的正宗,而苟子一派的代表宋代程朱理学 则走上了儒家的异化之路。 林语堂对儒家思想的重建是从对孔子神圣形象的解构开始的,“我喜欢剥去孔子及儒 家某些他们早已被曲解的意见和信仰 3 。在道学家心中的孔子是个拘执小节、具有不可 触犯尊严的圣人,是一个缺乏人味、完美的圣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后人只能瞻仰。 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忽然变成了中国变革的罪人,文人们纷纷“打倒孔家店 ,“打 倒孔老二一,不予余力的打压孔子的形象与众不同的是,林语堂用西方注重个体的思考 方式,把孔子从政治思想代言人的位子上拉下来,还原成了一个可爱可敬幽默豁达的智 者形象,这个形象近情、幽默、智慧更加贴近平民百姓,也更加适合追求个性和自由的 现实社会 引仁,或真人性,在道德感的形式上,是以人的内心和外在的宇宙的道德相和谐 为基础。当这个真义实现时,便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儒家的哲学基础。一 孔子的“仁者,人也,“仁一即“爱人一,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人性发展到理想 的圆满阶段。在林语堂看来是孔子订立的“一个纯人性的标准,而教人以人的标准是在 乎人的本身 5 。仁学成为一个最贴近人本身的理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_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林语堂: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2 页 2 林语堂:左手孔子右手老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2 页 3 棒语堂:国学拾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3 页 林语堂:国学拾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1 0 页 5 林语堂: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林语堂自传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2 5 8 页 6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及人之幼 ,仁是拥有一颗宽恕宽容的同情心,种善良的对待人和自然的方式,是“教 人完成我们的人性就是合乎道德律的最初的、古典的儒学一1 。而“孔子个人温而厉, 恭而安,无适无必,无可无不可,近乎真正的幽默态度,孔子之幽默及儒者之不幽 默,乃最明显的事实 2 ,这一现象更是为林语堂的幽默哲学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正 统依据。 林语堂对于孟子的推崇,则源于父亲早期的启蒙教育,“少时,我常听父亲引孟子 说:虽存乎者仁者,岂无仁义之心哉。这句话不知如何,永远萦绕在我心上 3 。 而孟子的性善说以及浩然正气则让林语堂认为孟子是儒家中的理想主义者,他“又雄辩、 又弘毅、又自信、又善讽喻、善幽默,是一种浩然大丈夫气象 。这股浩然正气在林语 堂看来就是一种积极进取、快乐自信的君子之风。除此之外,虽然林语堂不像鲁迅那样 把儒家的“修身弄家治国平天下看做是自己的人生使命,但是却对儒家思想中的现实 的功利性颇为看重,无论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性善说都是一种贴近现实,为现实服务 的理论,这让林语堂更加关心人自身的安乐和感受。这种现实性不仅让林语堂在面对人 生的困境时能很快的消解不如意,顺利地进行生活,在其文学写作上也变得更加朴素自 然、亲切感人。 中庸是是孔孟实现用仁爱之心对待万事万物的途径,“中庸者,不偏谓之中,不易谓 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5 ,即:。中一,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 之意,“庸 则是常的意思,因而“中庸”即永恒恪守中道之意。中庸之道其实就是理性 思维的结果,它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其中蕴含着这样的人生信条,即全面考虑,不执其 一端,取其中而用,合情合理的处理各种情况,“讲情理者,其归结就是中庸之道一6 。林 语堂在中庸之道中说到“对庸见或日通情达理精神的信仰是儒家人文主义的组成部 分。正是这种合情合理的精神才使得中庸之道儒家的中心思想得以产生。 于是这种对庸见的崇拜,就变成了在思想上对所有过激理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 的一种厌恶。结果自然就形成了中庸之道 7 中庸之道其实就是要讲究合情合理,近 乎人情,关乎人性。林语堂特别强调“合情合理 ,认为“情代表着可以活动的人性 原素,而理则代表着宇宙之万古不移的定律。一个有教养的人就是一个洞悉人心和 1 林语堂:国学拾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1 0 页。 2 林语堂:论幽默,林语堂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5 9 页。 5 林语堂:无所小谈合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2 8 页 4 林语堂:孟子说才志气欲,无所不谈合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2 7 页 子思:中庸,中华书局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8 9 页 5 林语堂:中国文化之精神,林语堂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2 4 2 页 7 林语堂:吾国吾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9 7 页。 7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天理的人。所以近情,即承认人之常情,每多弱点,推己及人,则凡事宽恕,容忍, 而是趋于妥恰。妥恰就是中庸一1 即中庸追求的是在面对现实时,人们态度的合理性即 情理之间的“度”,把握的准确了就能享受到平和和快乐,从而实现人对于幸福生活、平 静心境的追求 中庸思想是林语堂思想中最主要的元素,他能在一团矛盾中自得其乐,全是因为一 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有条不紊的生活中庸的学说在调节。中庸这学是这样的,它 。介于动作与不动作之间;介于尘世徒然的匆忙与完全逃避人生责任之问l 在世界上一 切哲学之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满的理想了还有一点更加重要,就 是这两种不同的观念的混合,产生了一种和谐的人格,这种和谐的人格便是一切文化和 教育的公认的目的一2 这种和谐的人格就是要对任何事情都取中和之道,不要过分克制 感情,也不能事事顺从没有主见。这种中庸人格的形成,使林语堂对于生命、对于生活、 对于社会、宇宙及造物等,都采取了较为近情、一贯而和谐的人生观。他喜欢自然却又 喜欢生活在城市;他努力工作,又尽情享受;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但是也要。亲兄弟明算 账气他是现实的理想家,又是热心肠的讽世者此外,中庸思想是林语堂幽默观产生 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易于知足、包容天下可包容之事,不与无可争辩之事纠结,就 不会时常埋怨世事之不公,心态就容易归于平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