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专业论文)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教育思想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教育思想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教育思想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教育思想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史专业论文)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教育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我国家庭教育历史悠久,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为家庭教育的发展进行了不 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民国时期 的家庭和教育都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发生了巨变,由此家庭教育思想也展开了革新的 历程,在有选择地继承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吸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受到 新思潮洗礼的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的家庭教育思想呈现了崭新的面貌,救亡图强 的民族意识,民主、科学的进步观念,都在家庭教育领域得到一定的体现,并对其 后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家庭教育的独特功能逐渐为人们所淡忘。 面对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家庭教育的历史中汲取精 华,以资借鉴。关于近代家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精英的家教思想,而民 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的家庭教育思想则乏人问津,事实上,对于以普通知识分子为 主的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施教者来说,这些思想可以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文章首先分析了近代家庭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包括古代家教经验的积累、近 代社会内忧外患的现状,以及欧风东渐后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论文的 主体部分着重解析了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的家教思想,围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任务、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究。第三部分对民国家庭教育思想 产生的影响作出了一定的评析,并得出了对于当今家庭教育的几点启示。最后从宏 观上对民国时期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简要的总评。 关键词:民国;知识分子:家庭教育思想;革新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f 锄i l ye d l j c a t i o ni nc h i i l al m sal o n g1 1 i s t o r y f o rt l l o 姗d so fy e a r s ,m a n yp e o p l e 谢ll o 衄i d e a l su i l d e r t o o k 砌e f a t i g a b l ee x p l o r a :t i o ni n t 0m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觚i l y e d l l c a t i o n觚da c c 啪u l a 土e dal o to fe x p e r i e n c eo ff 锄i l ye d u c a t i o n w i t l ln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1 1 et i m e s 锄ds o c i a lc h a n g e ,t 量l c 胁i l y 锄de d u c a t i o no fm er e p u b l i co f c h i n ac h 锄g e d 蛔a t i c a l l y 、) l ,i mn l es o c i a l 饥m s f - 0 m a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廿1 ef a m i l y e d u c a t i o nt h o u g l l t sh a v ea l s 0s c c nt l l ep r o c e s so fi i u l o v a t i o n o nt h eb a s i so fs c l e c t i v e 试h 嘶t 鲫l c e 自o mc l l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e m l c a t i o nt h o u g h t s 锄da b s o r p t i o no f 也ew e g t e m 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i l a l t l l e o r i e s ,c t l i n e s ei m e l l e c t u m s t l l o u g h t so f 白m i l ye d u c a t i o nt o o ko n an e wa p p e 删l c e t h es n 0 n gi l a t i o n a lc 0 i l s c i o u s n c s s觚dp r o g r e s s i v ec o n c e p to f d e m o c m c y 觚ds c i e n c cw h i c hw e r ea l l r e f l e c t e di i lm ef 撇i l ye d u c a t i o ne x e n e d f a r - r e a c h i n gi n n u e n c eo nm es u b s e q u e n tf i 锄i l ye d u c a t i o n w i 廿lc o n t i n u o 璐i m p r o v e m e n to fc i l i n e s es c h o o le d l l c a t i o ns y s t e m ,m es p e c i a l 缸l c t i o no f i l ye d u c a t i o n a d u a l l yf i a d e s 五的m l em e m o d ro fp e o p l e f a c i n gt l :屺 c u 碳舭s i t u a t i o n 锄dp r o b l e m so ft o d a y 。sf 锄i l ye d u c a t i o n ,i ti sn e c e s s a r yf o ru st 0l e 锄 t l l ee s s e n c ef 幻m l e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t l i s t o 珂f o rr e f e r e n c e h lt e 肌so ft l l er e s e a r c ho f m o d e m 自m i l ye d u c a t i o i l ,t l l ef o c u si se l i t e s e d u c a t i o nn l o u 勤晒h o w e v 盯,c h i n e s e o r d i n a 巧i l l t e l l e c t u a l s f 锄i l ye d u c a t i o nt i l o u 曲t sa r eu l l p o p u l a r i nf i a c t ,f o rm ec u r r e n t c 1 1 i n e s ef i 锄i l yw h o s ce d u c a l o r sa r em 枷yo r d i n a 巧i 1 1 t e l l e c t u a j s ,t l l e s et l l o u 百1 t sc a i l p r o v i d em u c hb e n e f i c i a je m i g h t e 衄e n t 1 1 1 i st 1 1 e s i sh 蠲f i r s t 强a l y z e dt l l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e m e 玛e n c eo fm o d e m 细n i l y e d u c 撕o n ,i n c l u d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o f 觚c i e n tf 撇i l ye d u c a t i o n ,n l cs t i o no fd o m e s t i c t r o u b l ea i l df o r e i g ni n v a s i o ni nm o d e mc 吣n aa n dw e 鼬锄l e a n l i n gs p r e a dt om e & 坞t t h em a i n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f o c u s e so n 锄a l y s i so fc l l i i l e s eo r d i n a r yi n t e l l e c t l l a l s 鼬n i l y e d u c a t i o nt l l o u g h t sd 埘n g 1 er e p u b l i co fc l l i mi i la s p e c t so ft l l ei m p o r t 锄c eo f 胁i l y e d u c a t i o n ,i t sa i m ,t 舔l ( ,p r i n c i p l e s 砒1 dr n e t l l o d s t h et l l i r dp a r tr e s e a r c h e st l l ei m p a c to f c h i n e s e 细n i l ye d u c a t i o nt l l o u g h _ t so f t 1 1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a i l dt h ee i l l i g h t e 衄e n tf o r t o d a y sf - 姗i l ye d u c a t i o n a tl 硒t ,i tb r i e n ye v a l u a t e sc 王l i n e s ef 锄i l ye d u c a t i o nt l l o u 曲t s a t 也em a c r ol e v e l - 1 kr e p u b i i co fc h i n a ; i n t e i l e c t u 越;蠡姗i l y e d u c a t i o n t h o u g h t s ; i n n o v a t i o n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引言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我国家庭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在近代新式学校出现之前,家庭教育在整 个社会的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学校普及之后,家庭教育的功能大大退 化,学校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更是得到了前所 未有的重视,家庭教育更加边缘化,其功能也几近被人淡忘。在新出台的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 0 1 0 _ _ 2 0 2 0 ) 中,明确提出要把“积极发展学前 教育,到2 0 2 0 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 及学前三年教育 作为新阶段的发展任务。这样一来,儿童在校的时间继续向前 延伸,家庭教育的影响将进一步弱化。在肯定学校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国家的重要 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对家庭教育过于忽略,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 第一驿站,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基础的教育形式,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对一个 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为人父母的家长们, 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占去了收入的很大部分。虽然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论文、网 站等已纷纷面世,在就业、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面前,即使家长们“望 子成龙 、“望女成风 ,却常常教子无方,既没有时间也不懂方法,对孩子的教育 除了依赖学校、家教、辅导班,就是托交老人照顾,很少与孩子沟通、谈心,导致 现在的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等存在较多的心理和其他潜在问题,这与家庭教育的缺 失和不当有很大的关系。正因此等,“新纲要 进一步强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 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 生课业负担。”圆 家庭教育的继承性极强,其发展、演变都有着自身的规律可寻,因此在研究家 庭教育时,对家庭教育史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史中国家 庭教育史仅止步于晚清时期的家教研究,对于民国时期的内容并未提及,而民国 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和春秋战国相似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动荡的社会条件却英雄辈出,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在家庭教育领域 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为现代家庭教育奠定了基础。考察既往有关民国人物家教思想 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 0 l o _ 2 0 2 0 年) 【s 】北京:人民出版社,2 们0 7 :2 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 0 l o _ _ 2 0 2 0 年) 【s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l o 7 :2 4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研究成果,多是关于精英知识分子的思想,对于非名人或署笔名的普通知识分子家 庭教育思想的研究尚属风毛麟角,因此笔者将目光锁定在民国时期的普通知识分子 群体上,通过对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阶层的家庭教育思想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 今后的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借鉴,又能丰富和完善我国家庭教育史的理论体系。 ( 二)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我国家庭教育历史悠久,历代关于教导子弟的家书、家训、家范等资料非常丰 富,积累了宝贵的家庭教育经验。虽然在改革开放前已有相关论文出现,但把家庭 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进行研究,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兴起的,而家庭教育史作为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首先,近年来的家教史研究很注重挖掘一些重要教育家、思想家的家教遗产, 特别是关于精英家教的论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李剑萍的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 想述略( 教育评论1 9 9 2 年第5 期) 对曾国藩的家庭教育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赵忠心的朱庆澜的家庭教育思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8 6 年 第4 期) 对朱庆澜的家庭教育一书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 评介;李白斌的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 2 0 0 6 年,华中师范大学) 、鲁春 燕的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2 0 0 7 年,陕西师范大学) 等,亦以单个精英人 物家教思想作为研究对象。 其次,以1 9 9 7 年出版的马镛的中国家庭教育史为代表,我国的家庭教育 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该书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宏观上 勾画了中国家庭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于我们把握中国家庭教育发展史的脉络、 认识家庭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毕诚所著中国古代家庭 教育( 1 9 9 7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一书,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叙述了先秦至清朝末 年的家庭教育,主要以脍炙人口的家教故事编写而成,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 阶级和阶层的家庭及家教特点作了简明的介绍。此外,唐淑、钟昭华主编的中国 学前教育史,喻本伐编著的中国幼儿教育史,杜成宪、王伦信著中国古代幼 儿教育史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实和丰富了我国家庭教育史的学科体系。 关于历代的家书家训也有很多的专著介绍,比如喻岳衡主编的历代名人家训 ( 岳麓书社1 9 9 1 年版) ,李晓菲、邵宝龙等编著的中国历代家训大观( 大连出 版社1 9 9 7 年版) ,徐少锦、陈延斌所编中国家训史( 陕西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等,都是了解我国古代家教精华的著作。关于近代的家书家训系列也很丰富,如1 9 8 7 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左宗棠全集中的诗文家书集,1 9 9 6 年黄山书社出版的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李鸿章家书,2 0 0 6 年李志敏编集的曾国藩教子书等。此外,一些近代著名 人物的教育论著选中也常有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出现,比如1 9 9 4 年人民教育出版 社出版的胡适教育论著选中的论家庭教育,2 0 0 5 年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的鲁迅论教育中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还可以看出,虽然关于我国家教史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涉及到 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教育的论著十分少见。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挖掘其时的 优秀家教遗产,特别是对于当今以知识分子为主的新一代父母们更有启示意义的知 识分子家教思想和言论,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家教需要及完善家教史体系服务。有鉴 于此,笔者决定以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 选题。 ( 三)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运用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概念,体 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突出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及案例分 析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使文章更加丰满。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交代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方法及基本思路等内容。 第一章为民国时期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分析,包括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经验 的积累、内忧外患的国情及西学东渐带来的新教育理论的传播。 第二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即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的家教思想解析,立足于 史实材料,分析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运作、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第三章为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家教思想产生的影响和启示,包括积极的影响 和局限性,结合当今家庭教育的实际进行反思,以资借鉴。 最后在结束语部分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在回应预期目标和意义的基础 上,指出本文的不足及有待改进之处。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1 民国时期:“从1 9 1 1 年辛亥革命结束清王朝统治到1 9 4 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历时3 8 年,史称民国时期。 2 普通知识分子:区别于民国时期知识精英的普通新进知识分子。 回蔡和森社会进化史【m 】北京:东方出版社,1 9 9 6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普通知识分子大致可分为封建保守的、开明进步的和保守 与进步并存的知识分子( 比如家里面的高老太爷、觉慧和觉新) 。本文主要指 其中的开明、进步的新知识分子。为避免语句繁复,标题和后文多处省略为“民国 时期普通知识分子、“民国普通知识分子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或“民国知识分 子。 新知识分子阶层大致由四部分人组成:“接受过传统教育,因再学习而转化、 投身于新式社会文化事业的人;毕业于中国自办的新式学堂的学生;毕业于外国教 会在华创办的学校的学生;经留学归国的学生。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是他 们都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在近代中国遭受内忧外患之时,都把救国看做自己当然的 责任和义务;二是他们都强烈地坚信改革教育是救国的重要途径,毫不犹豫地支持 教育变革;三是他们都深信中国社会比之于西方列强处在落后的位置,深信只有通 过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政治、文化和教育才能使中国富强。 圆 3 家庭教育: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教育,通常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 儿女辈进行的教育。本文指后者。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5 :1 2 4 。孙广勇社会转型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f 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1 7 7 4 一、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 一) 传统积淀: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经验的积累 家庭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教育,自从有了家庭也便有了 家庭教育,并且随着家庭制度、结构的演变,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的变 化和发展。到民国前期,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已经发展了近五千年,留下了灿烂的 家庭文化和丰富的家教遗产,留待后人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1 我国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的家庭教育历史悠久、绵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由对偶家庭发展而 来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就产生了家庭教育,并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家庭教育的萌芽,为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 原始社会的家庭教育主要以“家业世传”的形式传授生产劳动技能和天文、农学等 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促进古代社会生产发展和 使我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先进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奴隶社会尤其是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礼乐制 度逐渐完备,家庭教育也有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原始的家业世 传发展为较为系统的家教,出现了帝王家教、贵族家教及胎教等多种为后世所传承 的家教形式,而周易家人卦为我国古代的家教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 侯并起,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的现象。应运而起的士阶层带动学术大发 展,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繁荣景象。同时,随着宗法制的崩溃,形成了封建家长 制,表现为家长在家庭中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居于主宰地位,这对封建社会 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此外,诸子百家有关家庭教育的基本观点,特 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代表人物的家教思想,对儒学独尊的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阶 层的家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秦汉是我国封建中央集权制确立时期,“也是我国封建家庭教育框架定型时期”, 尤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后,儒家学说成为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重道 德、重知识的家庭教育传统逐渐成型,“三纲五常”为封建家长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而以班昭的女诫为代表的女子家庭教育思想也正式出现。 。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7 :4 3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战乱连年、政权频繁更替的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家庭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社会 动荡导致官学时兴时废,逐渐兴盛的家学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使我国的学术文化得 以传承,并且在打破“独尊儒术 的各种思想活跃的条件下大放异彩,多个领域出 现了名垂青史的杰出人才,而家庭教育也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的问世为标志, 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的家教思想,并创造性地出现了“家训”这种家教思想结晶。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异常繁荣,并建立了从中 央到地方完整的官学体系。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反而导致家庭教育发展渐缓,但也 有其独到之处,例如在诗歌发展的鼎盛时代,教子诗也成了人们教育子弟的重要形 式。 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由盛转衰,家庭教育却繁荣发展,尤其是宋代,在 “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政策下,文化、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学校、科举更为 兴盛,教子读书入仕成为光耀门楣的必经之路,而一大批家庭教育思想家的理论贡 献和实践家的经验总结,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古代的家庭教育及其思想宝库。 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更加衰落,至清末逐渐解体,社会开始转型。古代家 庭教育也随之由繁荣趋向衰落。明清君主专制高度集权,思想文化专制也不断加强, 家庭教育中充斥着伦理道德的说教。同时,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以及西 学东渐的推动,经世致用思想也出现在部分人的家庭教育中。清代家教虽然在数量 上发展到鼎盛阶段,但内容上陈陈相因,新意无多。古代家教已步入尾声,随着时 代的变革,家庭教育也必将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 古代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 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具体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其 中,原始社会的家庭教育最为简单,主要是为满足生存需求而传授生产劳动技能及 相关的科技知识;奴隶社会则在家庭教育的理论、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 进展,并且为后世家庭教育奠定了基础;而对近现代家庭教育影响最为直接、深远 的是封建社会的家教思想。这也是本文在这一部分着重论述的内容。 ( 1 ) 家教目的:修齐治平的理想人格 我国之所以具有重视家教的传统,与儒家关于个人、家庭、国家三者关系的理 论密切相关。孔子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孟子的“天 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大学中“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等思想,无一不 从巩固国家政权的角度出发重视治家教子。在以儒学为主要考察内容的科举考试制 度下,这些思想不仅是学子入仕的必备常识,更成为了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 家庭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导家人和子弟修身养性,学会做人。纵览历代名人教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子诗训,绝大部分都包括了对子弟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为人处事并最终成为对 家庭、国家有用的人才的教诲。如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居易就写了多首教子做 人的诗。如在其狂言示诸侄中写道:“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舍宅小, 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教导侄子知足常乐,物质欲望不要太强。 晚清的曾国藩教导子弟要戒骄奢,倡勤俭,不恃官位,不存官气,不预公事,并注 重培养高尚的品格。 由于古代社会“家天下 的国家特点及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家庭即一个小型 的社会、微型的国家,因此家庭这种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单位受到统治者高度的重视, 尤其是数世同堂的模范家族更是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嘉奖。于是“求忠臣于孝子之 门,也成为古代选官的重要标准或方式。这种政治导向促成注重家庭、家族的名 声,教导子弟光宗耀祖、扬名显亲等,也成为古代家教的重要目的。如三国陆绩的 “圣人教从家始,家正则天下化之”。司马光强调齐家为治国之本,认为治国者必 先教家人,而后才能教国人。在其家范中有言:“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内圣外王”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人格,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可以说“治国平天下”才是家教的最高目的。所以,在家庭教育的史料中, 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屡见不鲜,特别是在社会动荡时期,保家卫国成为家长对子弟 的殷切希望;官宦人家则主要教导后代为官廉直,造福百姓。例如家喻户晓的岳母 刺字,“精忠报国 四个字不仅刺在了岳飞的背上,更刺在了他的心里,正是这种 升华了的动人的爱国情感才使得这个故事千古流传。又如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的陆 游,从小受到爱国主义的家庭教育思想熏陶,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临终前还不忘 对子弟进行爱国教育,并留下了绝唱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这种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无疑会给子孙留下刻 骨铭心的记忆。 ( 2 ) 家教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文化知识 在原始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满足生存需要而必须掌握的生产劳动技 能以及为此服务的天文历法等原始科学技术,通过家业世传的形式代代相承。奴隶 社会最典型的是统治阶级的家教,为了培养合格的继位者而注重胎教和统治经验的 传授,从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培养人才。而成为士大夫家教源头的贵族家教主要以 德育为主,通过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两个方面来进行,并且在这个时 o ( 唐) 自居易狂言示诸侄【m 】赵忠心编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3 :1 6 6 。( 宋) 司马光家范f m 】周秀才等编中国历代家训大观大连:大连出版社,1 9 9 7 :6 0 。( 宋) 陆游示儿【m 】赵忠心编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3 :2 3 6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候已经有了男尊女卑的印迹,女子的家教主要是为成为“贤妻良母 做准备。 在儒学独尊的文化氛围及科举取士的选才制度下,封建社会主要以四书五经等 经史之书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认为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经过先圣们修订过的书籍才 能学会为人处世,才有机会扬名显亲。在启蒙阶段,通过学习千字文、三字经、 百家姓等童蒙读本进行识字教育,以此来引导孩子们认识和了解我国的古典文 化。其后便以四书五经等科考内容为主体进行学习和钻研,以备踏上仕途所用。此 外,古代社会还进行其他文化知识的教育,比如一些初步的自然、社会科学常识, 尤其在以诗、书、画、乐、医、律、数等专门知识传家的家庭里,文化艺术更是百 花齐放,各有千秋。应该说,在我国古代社会,首重德育,次为智育。德育主要以 三纲五常等人伦教育为主,智育则重在学习四书五经等先贤之圣言。 ( 3 ) 家教原则和方法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重视早教。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视早期教育,除了胎教和童蒙读物以外, 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提出了宝贵的早教观点。如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提出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袁采在袁氏世范中也指出“教子当在幼,也有古训 提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等。古人已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了初步的 认识,指出儿童时期思想单纯,记忆力强,可塑性强,真性情尚未丧失,正是接受 教育的关键时期;要克服儿童的不良习气,必须从人之初开始。 注重身教言传。古人已经认识到幼儿的求知欲和可塑性极强,受环境和家人的 影响很深,因此非常注重对后代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修己正身,成为子弟的楷 模。例如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杨家将正是在一代 代热血报国的先烈影响下才英雄代有人才出;在家训中强调为官清廉、不得犯赃的 包拯本人就是有名的青天。可见,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有说服 力。 讲究爱教结合。父母与子女有着天然的血缘和亲情,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容易产 生以情胜理的偏差,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历来爱教结合,他们反对一味地溺爱而不知 教化,也反对过于严苛而失去了慈爱。如司马光在家范中写道:“为人母者, 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郑板桥也在其家书中提出要“爱之必以其道 。 此外,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还很讲究家教艺术,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严慈 相济等,为近现代的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 宋) 司马光家范【m 】周秀才等编中国历代家训大观大连:大连出版社,1 9 9 7 :6 8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 二) 内忧外患:民族民主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风云变幻,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变。鸦片战 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等帝国主义恶行一次次在落后的灾难深重的中国大地 上演,割地赔款、主权丧失,中国人民忍辱负重,在不断的挫败中一次次重新开始 斗争。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晚清政府,中国掀起了崭新的一页。但是,革命 尚未成功,国人仍须努力。我们的国际环境没有变化,帝国主义国家依然虎视眈眈, 丧失的主权也并未收回。与此同时,“连绵不断的战乱,是民国时期突出的社会现 象。从讨袁战争到军阀混战,从北伐战争到五次围剿,从抗日战争到国民党挑 动全面内战,整个民国时期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经济凋敝,财力枯竭,使教育难 以稳定发展”。o 自科举制度废除后,士子们大多转化为新式学堂的学生,开始接受新教育,了 解近代科学文化,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被唤醒,尤其是激情澎湃的进步 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中愈发的觉醒,除旧布新、民族复兴的 要求空前高涨。伴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覆灭,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儿童观也受到了 强烈的冲击。以巴金为代表的出身于封建大家庭的知识分子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处 在没落、崩溃边缘的封建家庭的种种罪恶及上演的一幕幕悲剧,追根溯源,都是由 封建、腐朽的家庭教育所导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新旧思想急剧交替,个 性解放、婚姻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旧传统的养育方式和教育思想在时代的激流中 明显地呈现出捉襟见肘的窘态。在新思潮不断的冲击下,封建家长制控制下的传统 家教观念已经显示出岌岌可危的状态,日渐暴露出其腐朽、荒唐的一面。“我国振 兴教育,垂数十年,试问效果何在? 试一按实际,当不禁大失所望! 此中原因虽不 一,而家庭教育的不讲求,实为一大原因。因为社会上虽对教育力谋改革,而一般 家庭,则固执成见;遂致家庭与社会隔离,非独不能助教育的不及,反致杀灭其势 力。” 因此,在家庭教育领域,民族民主意识不断渗透,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光 宗耀祖,而是民族复兴;教育的方式不再是家长专制,而是更加的民主、科学;教 育的内容也不再是四书五经,转而以实用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 ( 三) 西学东渐:欧美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 早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到了清朝末期,由于列强侵略, o 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7 :8 0 8 。东岑论家庭教育的改革【j 】妇女杂志,1 9 2 8 ,1 4 ( 1 2 ) :2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国势日衰,社会与政治都起了突变,处于水火之中的中国人忍痛吸取教训,将目光 投向了强大的西方,先是器物的引进,再是制度的学习,最后是文化的汲取,西学 东渐的高潮开始到来。 1 清末民初留学热潮对西方家教思想的引入 在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留学生是一支队伍虽小而影响极大的重要的社 会力量。就其总体和主流而言,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们不仅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 文化的排头兵,担负了批判传统文化和开拓新文化的使命,而且在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充当了推动社会变革的先锋,因此,“留学生是晚清以来中 国向西方学习、谋求现代化的重要媒体。 晚清留学行为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就曾零星出现,多是教会学校的学生在传教 士的撮合下成行。1 8 4 7 年由美国传教士勃朗带出国门的容闳等人是近代中国最早的 留学生。洋务运动时期,为“求强 、“求富,洋务派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积极 选派留学生赴美欧学习“西艺 ,由此正式拉开了近代中国官派留学的序幕。1 9 0 5 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斩断了传统士大夫阶层的仕进之路,出于国内对新学及新式人 才的需要,“在清末新政的激励下,近代留学教育在进入2 0 世纪后骤然勃兴,首先 是在1 9 0 6 年前后形成了规模盛大的留日高潮,其次是在1 9 0 8 年美国实行退款兴 学政策后留美潮流逐渐兴起”。圆这一时期的留学教育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产生了 极其深远的影响,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如黄兴、宋教仁、秋瑾、陈独秀、鲁迅、蒋 介石、蔡元培、胡适、马寅初、竺可桢等,都对当时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 作用,尤其是后来成为革命派骨干追随孙中山的留学生们对推翻清政府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早期的留学教育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也促进了西学东渐 及社会风气的转变。民国成立后,在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下,中国的状况 没有转好反而每况愈下,青年知识分子们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呼 声日益高涨,特别是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和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以“教 育救国、“科学救国 为目标出现了新一轮的留学热潮。 留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投身于祖国的救亡和建 设,促进了国内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为近代中国的进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尤其 在文化教育领域,开始了除旧布新的新征程。受西方观念影响,我国传统的家庭教 育也受到了挑战,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提出了革新家庭制度和家庭教育的新主张, 在他们的文章里也时常充斥着西方先进的思想和观念。由于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 。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7 :7 5 0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3 4 9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方幼儿教育制度和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大力提倡、传播和亲身实验及实践,促进了我 国家庭教育思想发生革命性变革。 2 西方传教士的办学和国外教育家来华介绍 从鸦片战争到十九世纪末期,大量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办学并附设带有慈幼性 质的孤儿院、育婴堂,这些来华传教士们“既是西学东渐的主体,同时也是西方教 育思想传播的主体 。他们的传教和教育活动使我国民众对西方的教育思想尤其是 幼儿教育思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对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中国教育向近代化的转 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创造的多元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当时世界上包括各种教育理 论、学说的各种新思潮几乎同时被介绍到中国来,福禄培尔、蒙台梭利、杜威等人 的教育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大量传入中国。其后,外国教育家的纷至沓来驱动了 教育改革的热潮,尤其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为中心、 从儿童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对儿童进行教育,反对注入式和强制性教育,与我 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存在很大偏差,对近代中国教育思想的影响可谓深远,教育即生 活、儿童中心论等成为中国教育的新理论,而介绍或已经学习、接受了这些理论的 民国知识分子又进一步将其引入到家庭教育领域内,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 点,并且影响了中国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在1 9 1 2 _ 1 9 4 9 年的3 8 个春秋里,伴随着社会转型的阵痛,民国教育经历着从 传统向现代的蜕变。对传统教育的摒弃与继承、否定与弘扬,对西方教育的排拒与 接纳、抗阻与移植,对民国教育的构思与运作、试验与调整,交织成一幅错综复杂、 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作为晚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过渡,民国教育承前启后, 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民国时期的中国出现了许多进步人士,如科研单位的 精英和从事报刊杂志等著述和编辑的学术群体,以及大中小学的教师们,既包括接 受过国内新式教育的进步知识分子,也包括学成归国的留学生群体,他们自身具有 较高的素质,站在时代的前沿,又吸取了国外的现代先进文化和知识,他们对西方 文化的输入做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他们也积极 地引入西方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包括介绍西方的家庭及家庭教育,进而对 中国家庭及家教的落后方面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打破了旧中国传统家教的思维框架 和理论模式,促进了我国的家庭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5 :2 9 9 1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二、民国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教育思想解析 ( 一) 家庭制度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 关于近代家庭制度的讨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制度或结构也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家庭 变迁是社会变迁的重要方面和缩影。自家庭产生以来,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 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父权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等几个大的发展阶段。在 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也就是家庭变迁的历史。家庭研究专家凯文女士说 过,家庭是一种适应制度,本身虽不发动社会变迁,但能与社会变迁相适应。能变 迁才能适应,能适应才能存在。家庭能于“穷中生变,变中求通”,故自有人类以 来维持至今而不堕。 家庭是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研究家庭教育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家 庭状况,而民国时期普通知识分子关于家庭制度的讨论在2 0 世纪前期的中国也是 极具特色的。家庭是组织社会的主体,如果家庭制度不良,社会与国家都会受到直接 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在民国知识分子的眼中,“中国今日社会之病根,一言以蔽之,曰 无良好家庭 。“欲建设良好之社会,非从家庭之旧制度入手改革不为功”。圆 民国初年“际兹社会纷攘,新旧交替之时,无论何事,新者抵旧,旧者斥新, 言各有理,莫衷一是 ,“譬如研究家庭制度者”。 而关于家庭制度的新旧,有些人 认为主要是就规模之大小而言:“家庭之旧与新者,大小之别耳。我国古制以数世 同堂为荣( 而欧美则以愈小为愈善) ,有历史宗教风土等等关系,固难于强之使同。 但近来欧风东渐,凡西人之一举一动在一般心目中,一若靡有不可为师表者,于是 新旧之争以起。 回由此可见,我国近代关于家庭制度的讨论也是受到了西学东渐的 影响。关于大小家庭,民国时期的主流观点认为:“我国为大家庭制,欧美诸国为 小家庭制,二者之差别不在形式,而在精神。就形式言,我国非无一夫一妻构成之 小家庭,但就精神言则概为大家庭而非小家庭,小家庭之父母对于子女仅负教养之 责任,子女成人后即离父母而自构新家庭。大家庭之父母对于子女负无限之责任, 子女成人后由父母为之成家。 因此,新旧家庭的区别并不完全在于形式的大小, 其实质在于二者的精神不同。民国时期的特色在于其多元性,这是一个多种思想、 。景改良社会当自改良家庭始咖申报,1 9 2 1 0 2 2 1 ( 1 ) 。沈雏鹤改革家庭旧制度商榷【n 】申报,1 9 2 1 0 8 2 l ( 1 ) 纾庵余之家庭制度谈【n j 申报,1 9 2 1 0 8 - 2 8 ( 1 ) 。金刚旧家庭与新家庭f n 】申报,1 9 2 3 0 9 - 0 2 ( 1 ) 西伧父家庭与国家【j 】东方杂志,1 9 1 6 ,1 3 ( 3 ) :7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多种势力共处一室的时代,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即便在所谓的新知识分子中间, 思想也并不完全一致,既有新旧思想的交锋产生的融合,也有对旧事物彻底的批判 与对新事物绝对的推崇。在关于家庭制度的讨论中也主要分成为两派:一种比较激 进,对旧家庭制度持彻底批判态度,“激烈分子,几攻之体无完肤 ,对新家庭建设 则积极推动;另一种持中立态度,辩证地看待旧家庭与新家庭的利弊。 ( 1 ) 新旧家庭的利弊分析 中国1 日时,国人都迷信大家庭的制度。“长枕大被,传为美谈;五世同堂,得 邀荣典。”考其所以迷信之故,不外四种:保全团聚;天伦之乐;相扶相助;财政 宽裕。但现实是,除第一种外,都是理想上而非事实上的。旧世人们的理想家庭, 五世其昌,几代荣华,“不是为后人的富贵荣华打算就是要博得几代同居的虚荣 。 在民国知识分子看来,历史上或现在的大家庭的理想状态虽然实现过,但大半是文 人的润饰,当时的大家庭里,“终日在拌嘴抹眼泪 中度过。分析原因即在于:“凡 是一个团体,分子越复杂,结合力越薄弱,大家庭里的分子除了礼制而外,往往别 无他种强有力的结合力,而相互的利益又往往冲突。他们的理想本以虚荣为对象, 而不以自己的享乐为本位,免不得个个忍气度日。” 尤其是从大家庭里出来的知识 分子,感触尤深,比如在巴金的家中,在新学堂接受新知的觉民觉慧兄弟,亲 眼目睹这个大家庭的腐朽没落,祖父的绝对权力控制下的家人各行其是,妯娌之间 矛盾丛生,叔父们蓄妾养妓,一味顺从的觉新活在痛苦之中,“激进”的觉慧愤然 出走后才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但是在抨击旧家庭制度的同时,也有人看到另一面: “天下固无绝对之美恶,亦无绝对之是非,今人多论大家庭制之弊害,而扬小家庭 制之利益矣。然则今人竭力毁大家庭制而崇小家庭制,谓其返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