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 中文摘要 i 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 中文摘要 信任问题由来已久,现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社会信任的形成、稳固、发展在 一定程度上是基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来推动和发展的, 基层干部作为政府最基层的执 行人员,民众对其的信任直接影响对政府的信任。本研究基于中国本土文化,分为三 部分探讨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结构,分析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状况。 首先,对 30 名民众进行深度访谈,运用内容分析及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民 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内涵、结构。其次,在研究一的基础上,编制民众对基层干部 的信任量表,采用 spss 18.0 和 amos 17.0 进行数据分析。第三,运用自编量表在 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样本施测, 分析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整体水平和各方面因素的差 异情况。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包括信任生态、信任形成、信任反馈三个方面,三者是 一个动态过程,彼此相互联系。信任生态是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源,信任形成是对 信任生态中产生的问题的解决方式,最后才得出信任反馈。 2.自编量表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信效度较高,符合测量学标准。问卷总信 度(系数)为 0.918;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支持本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所提二阶 二因子一阶五因子模型,拟合状况良好。 3.量表的两个二阶维度分别为认同信任和信任缺失; 一阶五因子维度分别为胜任 力缺失、行为认同工作预期、干群关系、行为认同工作实施、品质认同。 4.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整体水平偏低,整体水平得分接近 3 分,这意味着当前 民众对基层干部信任的判断上的模糊,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接受。 5.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年龄、受 教育程度、 政治面貌、 家庭收入水平及居住区域的民众, 对基层干部的信任水平不同。 关键词:关键词:民众;信任;政府信任;基层干部 作作 者:者:张 晶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吴继霞 教授 abstract public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ii public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abstract trust has long been a problem, has become a social hot spot.the formation of social trust, stable,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is to promote and develop based on the public trust in government, the grassroots cadres as the most grass-roots government executives, public trust in its direct impact on trust in government.this study based on chinese native cultur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o explore peoples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structure, analysis of publics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first, about 30 people in-depth interviews,us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method,analysis of connotation of the publics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structure.second,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a,draw the publics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scale,data analysis by spss 18.0 and amos 17.0.third,using the self-made scale for large sample measured across the country, th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publics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and differences in various aspects.the main conclusions of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publics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including trust ecological formation, trust in three aspects, three is a dynamic process, contact each other. trust ecological is the source of publics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trust is trust to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in ecological way, finally trust feedback are obtained. 2.the self-made scale the publics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metrology standard. questionnaire total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alpha) is 0.918;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support the questionnaire through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proposed second-order factor two first-order five factor model, the fitting is in good condition. 3.scale of two second-order dimension respectively identity trust and lack of trust; first-order five factor dimension, respectively, for lack of competence - the relationship of public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abstract iii job expectations, and masses, behavior identity, behavior identity - work implementation, quality approval. 4.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peoples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is low, the overall level of close to 3 points, this means that the people trust the judgment of fuzzy, to grassroots cadres and there may be a certain degree of acceptance. 5.publics trust in the grassroots cadres in gender, age, level of education, political affiliation, six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family income level and living region exis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key words: the public;trust;goverment trust;grass-roots cadres written by:zhangjing supervised by:wu jixia 目 录 1 引 言 . 1 2 文献综述 . 2 2.1 信任的研究综述 . 2 2.1.1 信任的定义 . 2 2.1.2 信任的相关研究. 2 2.2 政府信任的研究综述 . 5 2.2.1 政府信任的概念. 5 2.2.2 政府信任的相关研究 . 5 2.3 关于基层干部的相关研究 . 8 2.4 问题提出 . 9 3 研究思路和意义 . 10 3.1 本研究所涉及概念界定 . 10 3.2 本研究的思路 . 10 3.3 研究意义 .11 3.3.1 理论意义 .11 3.3.2 实践意义 . 12 4 研究一: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的质性研究 . 13 4.1 研究目的 . 13 4.2 研究对象 . 13 4.3 研究方法 . 13 4.3.1 深度访谈 . 14 4.3.2 扎根研究 . 14 4.4 研究工具 . 15 4.5 研究程序 . 16 4.5.1 预访谈 . 16 4.5.2 正式访谈 . 16 4.5.3 内容分析 . 16 4.6 结果与分析 . 17 4.6.1 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内涵 . 17 4.6.2 信任生态民生问题 . 19 4.6.3 信任形成解决问题过程 . 21 4.6.4 信任反馈结果评价 . 22 4.6.2 信效度检验 . 22 4.7 讨论 . 25 4.7.1 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是一种过程信任 . 25 4.7.2 信任生态、信任形成、信任反馈三者的关联性. 26 5 研究二: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量表编制 . 28 5.1 研究目的 . 28 5.2 调查对象 . 28 5.3 研究方法 . 28 5.4 研究工具 . 28 5.5 研究程序 . 28 5.5.1 问卷编制 . 28 5.5.2 问卷预测 . 29 5.5.3 正式施测 . 30 5.6 结果与分析 . 30 5.6.1 项目分析 . 30 5.6.2 探索性因素分析. 31 5.6.3 验证性因素分析. 35 5.6.4 信度分析 . 38 5.6.5 效度分析 . 38 5.6.6 因子命名 . 38 5.7 讨论 . 40 5.7.1 民众对基层干部信任的量表结构 . 40 5.7.2 民众对基层干部信任量表的编制方法 . 41 5.7.3 民众对基层干部信任量表的信效度 . 41 6 研究三: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的现状及差异研究 . 43 6.1 研究目的 . 43 6.2 调查对象 . 43 6.3 研究工具 . 43 6.4 结果与分析 . 43 6.4.1 民众对基层干部信任的整体水平 . 43 6.4.2 民众对基层干部信任的差异比较 . 45 6.5 讨论 . 58 6.5.1 民众对基层干部信任的整体水平分析 . 58 6.5.2 民众对基层干部信任的差异分析 . 58 7 总讨论 . 62 7.1 关于理论构想的讨论 . 62 7.2 量表的测量学意义 . 62 7.3 民众对基层干部信任的特征 . 63 7.3.1 多样性 . 63 7.3.2 变化性 . 63 7.3.3 过程性 . 64 8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5 8.1 研究不足 . 65 8.1.1 样本分布 . 65 8.1.2 扎根研究的信效度 . 65 8.2 研究展望 . 65 9 结 论 . 67 参考文献 . 68 附 录 . 74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85 后 记 . 86 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 1 引 言 1 1 引 言 文章选择信任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主要是基于对社会现实的考量。信任,在人类 社会生活中及其重要,人们时刻关注自己是否得到他人的信任,同时也希望别人能够 值得相信。 掌握着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所形成的信任即政府信任, 对社 会生活的影响最深、危害最大。政府信任对于社会而言是最重要的信任,在现代商品 经济条件下,政府信任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前提,也是维护我国经济 发展、 政府稳定的可靠保障。民众是否信任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会影响政府的施政能力 与效果, 民众对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信任的形成、稳 固和发展。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一样面临社会信任危机问题。我们处在一 个信任危机的时代,信任作为一种资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稀缺过。恰恰是由于信任 这一资源的缺失,导致了人类在其他资源方面的浪费。只有一个受到公众信任的政府 才能够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凝聚强大的号召力,树立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从而形 成宝贵的高信任度政府状态,进一步形成政府和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为构建和谐社 会奠定稳固基础。 2 文献综述 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 2 2 文献综述 2.1 信任的研究综述 2.1.1 信任的定义信任的定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信任表述为“相信而敢于托付” 。在韦氏英汉大学词典中, 信任则是指对人或物的特性、能力、力量和真实性的确实信赖,强调对人性的期待, 强调行为主体和行为对象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研究者对信任的界定也存在多维度、多 视角的理解,因此对于信任这一基本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仍未达成共识。 学者luhmanm和coleman从风险的角度对信任进行了解释,认为信任是对风险的 外部条件所做的一种纯粹的内心估价,是基于风险和行动之间的循环关系,风险的产 生取决于此情境中被信任者的行为。 sabel(1993)认为信任是交往双方共同具有的,是双方都认为对方不会利用自 己弱点的一种信心,这一解释将脆弱性或弱点归纳到信任的概念中,进一步丰富了对 信任的理解。 随着信任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总结不同学科的观点,将信任定义为一种心理状 态,例如,rousseau等(1998)提出:信任即对他人行为、意图有正向的感觉和预期 而愿意将自己处于易受伤害的处境的心理状态。 2.1.2 信任的相关研究信任的相关研究 (一)相关学科关于信任的研究 信任(trust)一词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国内 外学者关于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任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派的学者们,认为信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信任不是一 种选择(如承担风险)或者是一种行为(如合作), 而是与这些行动有某种因果关系的一 种心理状态,是对他人表现出的一种合理行为的预期。 西方学者对于信任的研究始于心理学领域, 侧重于从个人的心理状态及个体在这 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 2 文献综述 3 种心理状态的影响下对环境的反应来研究信任,认为信任是一种存在于个体内部的, 对他人的善良所抱有的信念,并且是一种非理性选择行为。较早从人际关系角度来研 究信任的心理学家是rotter,他提出信任是个体认同另一个人的言词、承诺以及口头 或书面的陈述为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 (赵子真, 2010) 。 学者wrightsman与rotter 观点相近,认为信任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构成其个人特质之一的信念,认为一般人都 是有诚意、善良及信任别人的(徐瑛,2005) 。 国内学者关于信任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主要集中于人际信任方面, 张建新认为人 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一方在“或合作或竞争”的不确定条件下,预期另一方对自己做 出合作行为的心理期待(张建新,1993) 。人际信任是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对对方能 够履行他所被托付之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用日常用语来说,就是“放心” ,不 必提心吊胆,担心对方会不会照自己所期望、所托付而“为自己”做的事(彭泗清, 1999) 。 2.信任的社会学研究 在社会学中,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开创了信任问题研究的先河。 1900年, 他在 货 币哲学一书中对商业活动中的信任做了相关的研究。在社会学的范围里,信任本身 就被认为是社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学对信任问题的研究 已基本上区别于心理学上的纯粹的个体心理范畴,开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应 该与社会结构、文化特征、制度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结合起来分析,赋予“信任” 更广阔的内涵。如福山就是从这一宏观角度出发界定“信任” : “信任是一种普遍的文 化特征,是人们从一个行为规范、诚实、合作的社区或群体中,从群体或组织内共享 的规范和价值观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期待,它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群体成员 的素质。 ”卢曼认为信任是减少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复杂性的机制;巴伯认为信任的 特征主要是一种行动者对社会交往过程中发生的符合道德行为的预期; 吉登斯认为非 正式制度(惯例、习俗等)是信任产生的深层次基础。 3.信任的经济学研究 关注经济学的学者也意识到信任在经济交往中的特殊作用和位置。 经济学的学者 基于人的“经济理性” ,把信任理解为人们为了规避风险、减少交易成本的一种理性 计算结果,认为信任是基于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认为信任实质上是人们躲避风险和 2 文献综述 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 4 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理性计算。 4.信任的政府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各学科信任研究则又重新回归关注政府领域的信任问题。对 政府领域内的信任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信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资本问题为始端,主 要探讨信任与公民社会、民主制度等的关系问题,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研究了政府 领域中的信任问题,如对政府体制的信任问题、对政府机构的信任问题,信任与不信 任同民主政府的关系问题,探讨了政府上信任与不信任的社会和文化根源。 5.信任的组织行为学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任也逐渐成为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议题,研究组织的学 者关注信任问题,是因为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因组织控制机制价格、权威、信任的 历史转型而发生着变革。 (二)信任的研究取向 信任定义的不一致,反映了对信任的理解的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了信任研究的不 同取向。大体来说,在西方社会科学中存在四种研究信任问题的取向。 第一,将信任理解为对情境的反应,是由情境刺激决定的个体心理和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 deutsch(1958)的囚徒困境实验中,人际信任的有无以双方合作 与否来反映。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会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 信任被看作一个由外界刺激决定的因变量。 第二,将信任理解为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而形成的相对稳 定的人格特点。 其代表人物有心理学家rotter、wrightsman等。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 对人性的看法会使他(她)形成对他人的可信赖程度的通常期望(generalized expectancy)或信念。有的人倾向于信任他人;有的人则倾向于怀疑他人。持这种取 向的学者编制了很多量表来测量人们在人际信任特质上的个体差异。 第三,将信任理解为文化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伦理(社会文化规范)和习俗基础 上的一种社会现象。 不同学者对信任的理解也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将信任看作法规制度的 产物,认为人们由于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因此不敢做出违背信任的行为,所以才讲 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 2 文献综述 5 信任;相信他人则是出于对社会机制的有效性的信任。二是,将信任看作是文化价值 观的产物,由于文化中含有倡导诚信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并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内 化,因此人们会信任他人或值得信任。 2.2 政府信任的研究综述 2.2.1 政府信任的概念政府信任的概念 20世纪中期有关政府信任的研究开始出现, 政府信任是发生在政府生活中的各种 信任关系的总称。随着世界各国政府信任危机的加重,各国政府和学者开始关注政府 信任,政府信任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以及学者 们研究视角的差别,对于政府信任这一概念的界定也是不同的。学者王晓琳(2011) 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政府信任是公众对于政府如何基于公众期望而运作的 基本的评价,反映了公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历史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未来良 好公共行政的合理预期。政府信任是政府的一种信誉资本,是民众对地方政府良好形 象的一种肯定判断,表现为民众对地方政府政策、法令的遵从和坚守。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政府信任是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 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它涉及的是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政府信任体现着公众 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认可、支持、满意和赞赏等积极的心理倾向。 (3)从人际关系角度看,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是双向的,包括政府对公众的 信任以及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政府信任关系是国家行政机构执行国家权力过程中所涉 及的对象,包括公众个体、社会群体和各级行政组织,即行政客体,对行政体系总体 的也包括对行政体系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状况的合理期待,以及在行 政机构回应基础上的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高松雪,2008) 。 2.2.2 政府信任的相关研究政府信任的相关研究 (一)国内学者关于政府信任的研究 在我国,对政府信任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在2000年之后,研究原因主要是基于近 年来我国民众的政府信任感出现的一些变动趋势。 我国学术界近十年来对于政府信任 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理论的回顾引介与述评、中西方政府信任的比较研究、当代 2 文献综述 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 6 中国政府信任现状分析与评估、当代中国政府信任问题原因分析、当代中国政府信任 的建构及培育途径探索五个领域。较为典型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角度: 1.政府信任问题的理论研究角度 (1)政府信任问题研究的历史发生学视野。张康之(2000 年)探讨在历史的坐 标中看信任信任的三种历史类型; 程倩 (2004) 对政府信任关系的研究路径与缘起、 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的结构化分析以及契约型政府信任关系的形成与意义等进行的 系列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在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存在与三种社会治理模式相对 应的三种政府信任关系,即习俗型的、契约型的和合作型的。 (2)政府信任问题研究的结构化视野。在传统研究中,有的学者是站在客观主 义的立场,如学者李砚忠(2004)认为政府信任建立在公众对政府的理性预期的基础 之上, 因此政府信任是可预期和操纵的。政府信任或不信任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民众 对政府的期望与认知的相对剥夺感和失落感。 (3)政府信任问题研究的学科化视野。这一点与国外有关信任的研究呈现出类 似的特点。所谓学科化视野是指各个学科运用自身的观点、立场以及方法,并对政府 信任问题进行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学视野、社会学视野、政府 学视野等。郑也夫从社会学领域讨论了人类信任行为的生物学根源、心理根源、制度 基础(理性)以及文化基础(习俗),提出了关于信任的社会功能、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信任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信任与货币、秘密社会中的信任、 “杀熟”现象等问题。 2.比较政府学中的国别政府信任角度 西方学者习惯于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角度出发, 却常常忽略了文化因素在人们政府 信任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作用。马得勇(2007)对亚洲八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信任分布 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他认为,在一个具有专制或威权主义统治历史的国家,人们对 政府的信任不仅是基于政府的表现,而且也基于人们对权威的崇拜和依赖。根据分析 认为,中国大陆地区的政府信任仍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同时也应意识到,支撑政府信 任的因素不仅来自体现政府执政能力方面的因素,还有文化上的因素,随着现代化进 程的深化,当政府威权主义价值观因素对政府信任的正面影响日渐减弱的时候,政府 信任的下降或许是不可避免的(郭英莉,2012) 。 3.政府信任的研究现状 民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研究 2 文献综述 7 李连江(2008) ,以地区调查和走访的形式对中国农民的政府信任问题进行了实 证分析, 结果发现,农民对高一级政府的政府信任程度明显高于对基层政府的信任程 度, 他们大多时候相信中央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是政策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 顺利贯彻执行,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逐渐偏离了中央政策的目标。肖唐镖(2011)在 分析农村政府稳定状况时发现,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权威有较高的认同,但对基层政府 和基层干部的认同度则较低;同时指出,农民对基层政府的政府信任虽相对较低,但 还不至于影响社会大局的稳定, 针对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局部性群体事件虽时有发 生,但当前农村还不具备社会大变革的民意基础。史红民(2004)研究指出,生活满 意度与政府信任呈正相关关系,生活满意度高,政府信任度也就会高。而当生活不满 意时,往往也伴随对政府价值分配的不满意。 (二)国外学者关于政府信任的研究 西方政府思想史上,最早关注政府与信任关系的是英国思想家洛克,而继洛克之 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信任基本处于学术研究的边缘,没有受到普遍关注。20 世纪70年代以来,以政府系统理论、公民文化理论以及社会资本理论为依托,政府信 任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的理论问题,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西方学术界 关于政治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信任的学理研究。这些研究侧重于从理论基础方面对政府信任进行探 讨。他们一般从“信任” 、 “信用”等概念剖析着手,并将这些概念引入到政府范畴中, 进而讨论政府信任。 在 信任信任的逻辑和局限 中, 巴伯首先分析了信任概念, 他认为信任是一种“期望” ,是对自然的和道德的秩序的坚持和履行的期望,信任是 对被信任者愿意履行他的或她的信托义务的一种确信。 然后他将信任的概念引入了政 府领域中,如对政府体制的信任问题、对政府机构的信任问题,信任与不信任同民主 政府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