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论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已成为一个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屡见不鲜的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经常成为困惑学生的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英 汉语言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语言,并运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交际与成功地沟通。 本文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入手,应用学习迁移理论学说,通过对南京医科大 学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语用知识测试,认为制约大学生 英语学习的障碍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本身,而且是由于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缺乏, 不了解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所致。本文通过对测试结果统计分析来论述英、汉文化 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 性。作者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 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而且要培 养其文化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使用英语成功地进行跨 文化交际,并对此培养目标提出了理论模式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 a b s t r a c t i nc o l l e g e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 ,c u l t u r eh a sb e c o m eo n ei m p o r t a n te l e m e n tt h a t i n f l u e n c e sl a n g u a g el e a r n i n g ,m o r ea n dm o r ep r o b l e m sa r o u n dt h ec u l t u r a ld i f f e r e n c e s h a v ea p p e a r e da n dp u z z l e dt h es t u d e n t s s o c i a ls c i e n t i s t st e l lu st h a tc u l t u r ed i f f e r s f r o mo n ea n o t h e r , a n de a c hc u l t u r ei su n i q u e a sc u l t u r e sa r ed i v e r s e ,s oa r el a n g u a g e s l e a r n i n ga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w e l li sm o r et h a nm e r e l ym a s t e r i n gt h e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 g r a m m a r , w o r d sa n di d i o m s i tm e a n sl e a r n i n ga l s ot os e et h ew o r l d , a sn a t i v es p e a k s o ft h a tl a n g u a g ed o ,l e a r n i n gt h ew a y si nw h i c ht h e i rl a n g u a g er e f l e c t st h ei d e a s , c u s t o m sa n db e h a v i o ro ft h e i rs o c i e t y , l e a r n i n g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i r l a n g u a g eo ft h e m i n d ”t h et e a c h e ri nh i st e a c h i n gp r o c e s ss h o u l dp a ys p e c i a la t t e n t i o nt os u c h c u l t u r a ld i f f e r e n c e sa n dt od e v e l o pt h es t u d e n t s c u l t u r a la w a r e n e s s i nf a c t ,l e a r n i n ga l a n g u a g ei si n s e p a r a b l ef r o ml e a r n i n gi t sc u l t u r e t h i si st h er e a s o nw h yt h ea u t h o rh a s m a d eas t u d yo f t h ec u l t u r a ld i f f e r e n c ea n d c o l l e g e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 i n t h i st h e s i s ,b y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t h e c u l t u r a la n dp r a g m a t i c k n o w l e d g eo fn o n - e n g l i s hm a j o r si nn a n j i n g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k s t h a tt h eb i g g e s to b s t a c l ef o rt h en o n e n g l i s hm a j o r si nt h ec o u r s eo f e n g l i s hl e a r n i n g i sn o tj u s tl a n g u a g ef o r m ss u c ha sv o c a b u l a r y , g r a m m a r , s e n t e n c es t r u c t u r ee t c ,b u t t h ea b s e n c eo fc u l t u r a lk n o w l e d g ee s p t h ec u l t u r a l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t h et a r g e t l a n g u a g ea n dt h em o t h e rt o n g u e t h e r e f o r e ,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s h o u l dt a k ei n t oa c c o u n t t ot r a i ns t u d e n t si nt a r g e tl a n g u a g ef o r m ss u c ha sp h o n e t i c s ,g r a m m a r ,v o c a b u l a r y , p h r a s e sa n ds e n t e n c e sa sw e l la st h e i r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q u a l i t y ,c u l t u r a lq u a l i t ya n d f i n a l l yt h e i r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q u a l i t y , s ot h a ts t u d e n t sc a l lc o m p l e t et h et a s ko f 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u c c e s s f u l l yw i t he n g l i s ha sat o o l a f t e rt h e i rg r a d u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a l s op r o p o s e sat h e o r e t i c a lm o d e la n d t e a c h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i nc o l l e g e 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 k e yw o r d s :c o l l e g e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 ,c u l t u r a ld i f f e r e n c e s 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a w a r e n e s 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暂劭 !j。一 前言 1 研究的背景 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经常成为困扰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难题,这些文 化差异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不易接受,严重阻碍了他们英语学习的进 程。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过分强调对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本身及语 言形式的传授,忽略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忽视了从词汇内涵、社会习俗、价值体 系、思维方式等方面介绍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国家的文化,即使介绍也只是 局限于对一些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介绍,因而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难以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与干扰,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英语基础相当扎实的学生在 跨文化交际中不能恰当有效地进行交流,不了解东西文化异同,交际双方就很难 做到真正有效的交流,甚至导致交际失误和失败。因此,英语学习中的语言与文 化迁移,特别是负迁移是造成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的 因素。而这种迁移既存在于语言层面上,更存在于文化差异上,即汉语与英语的 文化差异上。 纵观我国的英语教学史,在理论上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影响, 将语言与文化截然分开。本世纪五十年代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以语言形式为 主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依据,使其成为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的单纯语言技能训练,课 本中充斥着句型操练和其它机械式练习;在观念上由于没有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相 互依存的关系,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在交际中语言的使用和意义 的表达就会有很大差异。同时又担心学生因学习外来文化而冲击自己的文化,因 此在教学中,大量的西方文化语境被转换成本民族的文化语境,强调本民族的文 化的准则和价值;在教学实践上表现为课堂时间完全用在语法规则和句型操练 上,脱离所学语言的文化语境,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时常套用汉语 的模式,交际失误与失败在所难免。 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及语义学理论的建立, 尤其是交际法的盛行,人们开始意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与使用中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在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的外语教学中“文化 导入”的讨论与实践,到新的高等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文化知识”和“文 化素养”明确要求的提出,经历了漫长的认识、思考、摸索与实践,终于进入语 言与文化教学并重的新阶段。从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意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与 使用中的重要性并注意这方面的研究,许多高校外语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意识到文 化因素的重要性。提出:跨文化交际要结合外语教学,这对改进我国大学外语教 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内许多知名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许国璋( 1 9 8 8 ) 教 授的文化载荷论指出了不同语言之间对应词语的文化内涵范围不同的三种情况: a b :a b :a b 即a 有时大于b 有时小于b 。 虽然文化教学与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对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的深度和 广度与客观形势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目前主要集中对英语国家,主要是英、 美、加、澳等国社交准则的研究,而对干扰跨文化交际的其它因素,如非语言手 段、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研究却零散而稀少。 近年来有关跨越不同文化思想的交际经常会发生故障这一课题的研究也有 一些成果问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学者胡文仲,邓炎昌就率先提出了外 语教学与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语言与文化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章逐 渐见于报刊。在语言教学中对于文化教学的探讨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即教不 教、教什么、如何教。胡文仲教授1 9 9 2 年主编的文化与交际论文集,系统全面 地介绍了我国语言教学界在这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 国外有关文化对外语学习影响的研究著述较多。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 语言学家s a p i r 在l a n g u a g e 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 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观念。”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 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 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s a p i r 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是 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继s a p i r 之 后,在四十和五十年代,美国的语言教学专家c d f r i e s 和r o b e r tl a d o 同样也 主张外语教学中对文化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注意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l a d o 出版的跨文化语言学( ( ( l i n g u i s t i c sa c r o s sc u l t u r e ) ) ) 一书,是美国对比语言 学建立的标志。英国语言学家j e n n yt h o m a s 在研究文化差异对于外语学习的干 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启 示。他在“跨文化语用失误”( 1 9 8 3 ) 一文中,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一语言 失误( p r a g m a t i c l i n g u i s t i cf a i l u r e ) 和社交一语用失误( s o c i a lp r a g m a t i cf a i l u r e ) 。 语用一语言失误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的某一诃语或结构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失 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例如,中国的英语学 习者喜欢用“o fc o u r s e 来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殊不知,虽然“当然”在汉语语 境中有时表示热情,但当一个外国客人问服务员“i st h er e s t a u r a n ti nt h i sb u i l d i n g ? ” 时,如果也用“o f c o u r s e ”来回答则显得口气生硬,很不礼貌。 2 研究的意义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基于自己近几年的观察、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在大 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 文化。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就需要学习和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了解 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联系与区别。不仅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同时也要 清楚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的,那么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制约,这 就决定了中国人学英语固有的特点。从本质上说,教授中国人学英语是让两种文 化相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是在业已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环境中移入英语语言文化进 而吸收和消化,最后在学习者身上生成双重文化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 于大学生的文化观已经形成,因此不可避免地发生中西文化冲突。那么如何在英 语教学中建立一种“文化语言观”,克服由于忽略语言文化的客观背景、语言交际 环境以及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用失误而导致语言交际中许多不得体现象或 尴尬局面,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2 0 0 4 ) 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 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 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里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既包括用 英语作为工具了解掌握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也包括双方 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从严格意义来讲,制约大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影响其跨 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不仅仅是对来自于英语文化的不了解,更主要是不了解英 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异同。同时,在两种文化的交流中不懂得用英语恰当地表 达汉语言中某些独特的文化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帮助学生开 阔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出发,使他们能够利用外语这门工具了解世界,借鉴 并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在深刻了解西方文化主要特征的同时,也要加深对自己民族文化 本质特征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他们的 学习积极性,使英语学习与母语水平相得益彰,提高他们对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 的鉴赏能力,并使之相互促进。可是,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对 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要求,但它并没有对其内容作出具体的规定。作为外语教学 的一部分,语言文化必须有自己的内容,有了比较固定的内容才能将其纳入教学 大纲,提出教学要求,进行测试检查。但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只是笼统 地提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 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综合文 化素养,”本要求里有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词汇表等,但没有语言文 化项目表。这就必然使语言文化教学内容没有具体着落。学生掌握的往往是教师 传授的、要求其掌握的、并进行检测的内容,从而忽略语言文化内涵的培养。趣 学,由于没有明确规定,教与学的效果也就难以保证。 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目前的教科书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上虽然比以往有 了很大进步,但有些教材仍然忽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选择的内容比较枯燥。 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语言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目的语文化的认知问题尚未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关注。教学中,教师味地 要求学生多读、多写、多听、多说,但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的训练机会。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首先应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使自己 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双重文化地理解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本国和英语 国家的文化知识,扩大知识面,使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得以真正实施。 缺乏相应的测试体系也是影响英语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综观国内外各 类英语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它们都没有把语言文化知 识的考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这势必导致学习者对文化知识的忽视与淡 漠。通过对我校参加全国统考的大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分析发现,英语语言文化知 识的匮乏是导致学生成绩低下的直接原因之一。另外,英语成绩的好坏与学生掌 握的语言文化知识的多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为: 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英语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 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 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并能顺利地加入到该语言社会的交往中。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课本有意识地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 史、地理、宗教、科技、文学、艺术等。学生一旦获得这些文化知识,就会把它 们分别用到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的学习中,既习得语言又拓宽了他们的 知识面,还能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真可谓一举三得。 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交际对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 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文化对 语言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不了解英语文化,以母语文化的风俗习惯、价 值标准、思维方式来应对英语文化必然产生误解、冷场、伤面子等尴尬局面。当 然,了解彼此文化,仅仅是学好外语并能进行成功交际的基本前提,还需学习者 在实践中经历一个对英语文化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尝试用本族人的眼光看待他们 的文化,从心理上认可其在西方文化环境中的合理性,调整观念,达到文化理解。 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角度入手,应用学习迁移理 论来阐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而论述在大学英语教学 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如下: ( 1 ) 英语文化知识调查。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2 0 0 2 级部分本科生的英语文 化知识调查,对比分析英汉在词汇、语用、句型、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文化 差异,阐明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 2 ) 英语语用能力测试。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2 0 0 2 级部分本科生英语语用 能力的测试,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进行英汉语言 文化差异的对比,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性 和必要性。 ( 3 ) 对策与解决办法。对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种种语言文化方面的问题通 过分析和归纳,探讨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的语言文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提出了大 学英语教学应强调英汉语言文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以及搞 好大学英语教学应处理好的四点:时机、角度、程度和方式。 第一章绪论 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源远流长的 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着各自人民的劳动创造、艺术成就、价 值取向和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文化之间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 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只有从文化差异出发去认识语言差异才 能有效地把握语言的实质。民族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而各民族的文化又是独特的,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交际中,语言的使用和意义的表达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就 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不能恰当地、灵活地用英语进行 交际,在涉外活动中犯“文化错误”。例如:学生会根据中国人的思维,用“d o n t b ep o l i t e n ot h a n k sa r en e e d e d i ti sm yd u t y ”等一些貌似合乎语法但却是很不得 体、不符合英语习惯的回应用语作答。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觉察到两种文化 的差异,从而不自觉地采用了中国式英语的表达方式。由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 是在汉语和汉文化的环境里学习的,只有有意识的学习英语文化,加以积累,形 成一定的英语文化积淀,才能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做到精确、运用自如。因此, 要想学好英语就需要学习和了解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了解异国文化与本国 文化的联系与区别。不仅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同时更要清楚中国人是在 中国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的,那么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制约,这就决定了中国人 学英语固有的特点。从本质上说,教授中国人学英语是通过两种文化相碰撞和融 合,在业已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环境中移入英语语言文化并进行吸收和消化,最终 在学习者身上生成双文化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的文化观已经 形成,因此不可避免地发生中西文化冲突。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建立一种“文 化语言观”,克服由于忽略语言文化的客观背景、语言交际环境以及由于文化差 异而产生的语用失误导致语言交际中许多不得体现象或尴尬局面,是大学英语教 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过分强调对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 本身及语言形式的传授,忽略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未能做到在教学中既传授语言 知识,又能从词汇内涵、社会习俗、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等方面介绍西方国家的 文化,尤其是英、美等国的文化,即使介绍也只是局限于对一些社会风俗习惯等 的介绍,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与干扰,这就 是为什么一些英语基础相当扎实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够恰当有效的进行 交流,不了解英、汉文化异同,交际双方就很难做到真正有效的交流,甚至导致 交际失误和失败。不少闯过“托福”考试难关的学生,踏上美国国土后仍然难以经 受文化冲击( c u l t u r a ls h o c k ) ,感到无所适从。这也足以说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 否取决于多种因素。会讲英语固然重要,熟悉英语文化显然也是成功之关键。因 此,英语学习中的语言与文化迁移,特别是负迁移是造成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障 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因素。而这种迁移不仅存在于语言层面上而且存在于 文化差异上,即汉语与英语的文化差异上。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不了解英、美文化,一味以母语文 化的风俗习惯、价值标准、思维方式来应对英、美文化必然产生误解、冷场、伤 面子等尴尬局面。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其英文的确切含义,与英、美 人进行交际时就可能被他们误解为英语里的“l o v e r 即”隋人”的意思。这就是由于 缺乏英语文化知识而导致的交际失败的典型例子。当然了解彼此文化,仅仅是学 好外语并能进行成功交际的基本前提,还需学习者在实践中经历一个对英、美文 化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尝试用本族人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文化,从心理上认可其在 英语文化环境中的合理性,调整自我观念,达到文化理解。再如中国人多以谦虚 为美德,不愿锋芒毕露,受到赞扬时往往会谦虚一番。一个英语专业的大学生, 如果因其英语说得好而受到外教称赞时,却说:“o h ,n o ,m ye n g l i s hi sp o o r 那么 那位外籍教师定会感到茫然甚至生气,因为他会觉得你以为他连好坏都不分。因 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有意识地传授英语文化知识,这不仅能帮助学 生提高其英语语言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其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1 9 9 9 ) 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 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这 里的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既包括用英语作为工具了解掌握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 识,为祖国建设服务,也包括双方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从严格意义来讲,制 约大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影响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不仅仅是对来自于英语 文化的不了解,更主要是不了解英、汉语言文化之间的异同。同时,在两种文化 的交流中,不知道怎样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汉语文化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大学英 语教学应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出发,使他们能够利用外语这 门工具了解世界,借鉴并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所以,大 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深刻了解西方文化主要特征的同时,也 要加深对自己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和英语学习的 积极态度,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外语学习与母语水平相得益彰,提高他们 对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并使之相互促进。 “l e a r n i n gal a n g u a g ei sl e a r n i n gac u l t u r e 1 2 ,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 一个重要方面,是反映民族文化的镜子。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 容,只有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注重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真正 的教好英语,用好英语。 第二章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英汉词汇上的文化差异 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各民族文化的个生特征, 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词汇又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所承 载的文化信息最明显,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生活,各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 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因此透过词汇,就可 以看到所属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及其变化。大学英语词的汇教学,不能简单地 讲解其字面意思,而应该在教学生掌握字面意义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词汇所 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的词汇。 1 比喻 动物比喻:各民族都擅长用动物作喻体来比喻人物的某些品质,由于中英文 化环境不同,其含义的理解英语与汉语有着极大差别。在中国文化中牛是农民耕 种的重要工具,而在英国文化中,马是农民耕种的重要工具,这两者都表示同一 个含义:吃苦耐劳,力大无比。汉语有:“力大如牛、老黄牛”,英语则要说成“s t r o n g a sa h o r s e ,a w i l l i n gh o r s e ”;在汉语里,把老虎比着山中王,而在英语里把狮子 比着山中王( 1 i o n k i n g ) ,汉语的“猛如虎”英文是“b r a v e l i k ea l i o n ”;“拦路虎”便是 “a l i o n i n t h e w a y ”;在中国文化里,龙是中国人的图腾,是皇权的象征,汉语用“真 龙天子”来比喻帝王,用“龙的传人”比喻中华儿女,老百姓也就有“望子成龙”之 愿望,但是在西方人的眼中龙却是怪物,是邪恶的象征。为了避免误解迎合西方 文化,英语中把“亚洲四小龙”译作“亚洲四老虎”( f o u ra s i a nt i g e r s ) ;中国民间 流传中【狼( 来自东郭先生与狼) 的寓言因此,狼是恩将仇报的代名词, 而在古希腊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农夫与蛇的寓言,因而蛇被认为是恩将仇 报的代名词,由于圣经创世纪( s n a k e ) 中,亚当、夏娃在魔鬼化生一蛇的 引诱下违背上帝旨意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因此英文有as n a k ei nt h eg r a s s ( 虚假的朋友) 。类似的比喻性用法还有不少,这里再试举两例。 y o uc h i c k e n 不是“你这只鸡”,而是“懦夫,胆小鬼” av i s i tb yt h es t o r k 不是“有鹳鸟做客”,而是“孩子诞生” 颜色比喻:英汉两种语言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某些颜色所表达的意思有时也 不相同。r e d ( 红色) :虽然在英语国家和中国,红色都与庆祝活动或喜庆的日子 有关,英语里有r e d l e t t e rd a y s ( 纪念日,喜庆日子) ,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 用红色标明的,“t op a i n t t h e t o w nr e d ”表示“狂欢”“痛饮”,“r o l lo u t t h er e dc a r p e t f o r s b ”表示“隆重地欢迎某人”:而汉语有“红双喜”,“开门红”等,这是传统喜庆吉利 的象征。但是,英语中有些包含“红色”的字样的说法却与汉语大相径庭。如: t os e er e d 表示“使人生气”,“发怒”,“w a v ear e df l a g ”则表示“做惹别人生气 的事”。汉语的“红光满面”显然不是“y o u rf a c ei sv e r yr e d ”,应译为:“( o n e sf a c e ) g l o w i n gw i t hh e a l t h ”根本不必把“红”字译出。由此可见,同一词汇在不同语言中 的不同文化内涵。 w h i t e ( 白色) :对中国人和西方人来说白色所引起的联想是相近的,即p u r i t y ( 洁白) ,i n n o c e n c e ( 清白无辜) ,但英语中的“w h i t e l i e ”却表示“没有恶意的谎 言”;并非表示“清白无罪“天真”的谎言。而在有些场合,汉语“白”字和颜色毫 无关系。例如: 白菜( c h i n e s ec a b b a g e ) 白熊( p o l a r b e a r ) 白费事( a l l i nv a i n ) 白开水( b o i l e dw a t e r ) 白话( v e r n a c u l a r ) 白痴( i d i o t ) 由此可见,有时,汉语的“白”字并不总是英语的w h i t e 。再如: g r e e n ( 绿色) :汉语的“眼红、嫉妒”译成英语便是g r e e n e y e d 。 y e l l o w ( 黄色) :汉语的“黄色书刊”不能对号入座译成“y e l l o wb o o k s ”,因为 英语里无此一说,却有“y e l l o w p a g e s ”( 黄页,指电话号码簿) 一词,但又不是 汉语的“黄色书籍”,英语应为“f i l t h yb o o k s ”。更有趣的是,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 时对同一物体或现象却用不同的颜色来加以描述。英国人喝的是b l a c k t e a ,而汉 语不叫“黑茶”而是“红茶”。中国人说“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英语应为“b eb e a t e n b l a c ka n db l u e ”。 2 成语谚语 语言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各民族习语的形成都有古老和悠久的历史,所以它 们带有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的特点。因此,英语中的许多习语从字面上很难看 出其真正含义。在教学中,应教导学生不能望文生义,否则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例如美国家喻户晓的习语:“t of a c et h em u s i c ”并非汉语打算去听音乐会之意。此 0 习语可追溯于1 0 0 多年前,当演员上台演出时,首先面对的是乐队,在台上面对 不知是否友好的观众,有时紧张得连台词都会忘记,但还得上台,把戏演下去。 因而,t of a c et h em u s i c 就是“勇敢地面对困难,接受惩罚挨骂”之义。再如,汉 语的“世外桃源”英文的相关表达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a r c a d i a ,来自于古希腊的 一个山区,这里的居民过着田园、牧歌式的淳朴生活。英国诗人s i d n e y 用其作 为田园传奇故事阿卡迪亚的书名( a r c a d i a ) ,从此在英语中流传开来,成为 “世外桃源”。u t o p i a ,乌托邦是1 5 1 6 年英国作家t h o m a sm o r e 所创,u t o p i a 源自希腊语“子虚乌有之地”。s h a n g r i 。l a ,“香格里拉”,表示理想王国,源自 英国作家j a m e sh i l t o n 于1 9 3 3 年所著小说失去的地平线( t h el o s th o r i z o n ) 。 以上只是列举出词汇应用于比喻、习语中的一些文化差异,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大学生这些对正确理解和掌握外语词汇是很有效的。 3 词汇的空缺 词汇的空缺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 对应或契合的词。例如多数英美人从来没有睡过中国的“炕”( k a n g ,ah e a t a b l e b r i c k e db e d ) ,没有吃过“冰糖葫芦”( c a n d i e dh a w so nas t i c k ) ,也没有用过中国 的“秤”( s t e e l y a r d ) 。大部分中国人没住过美国的m o t e l ( 专为开汽车的游客开设 的有停车场的旅馆) ,也有人没有吃过h a m b u r g e r ( 汉堡包) ,类似这样的词汇便 是“词汇的空缺”。汉语中的“粽子”“窝窝头”在英语中也属词汇空缺。因此,只能 用音译加注法,分别译为“z h o n g z i m a d eo fg l u t i n o u sr i c e ”( 由糯米做成) 。 “w o w o t o u - s t e a m e db r e a do f c o mo rs o r g h u m ”( 用玉米或高梁做成的馒头) 。又如: 中国妇女穿的旗袍,男子的“中山装”在英语中也属词汇空缺,“旗袍”只能按我国 广东方言“长衫”音译为c h e o n g s a m ;“中山装”译为“m a o s j a c k e t ”,因为毛泽东主 席身前总是穿“中山装”。【3 】汉语中的“玉兔“观音土地庙”均具有独特的中国文 化内涵,也只能采用音译加注或意译分别为“j a d er a b b i t ,t h em o o n ”:“b u d d h i s m g u a n y i n ,t h eg o d d e s so fm e r c y ”;“t h ep r o t e c t i v es h r i n eo ft h el a n d g o d ”,这样才 切合原意。 英语中具有独特文化背景的词语在汉语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也十分常见。例 如,( ( t h e2 1 “c e n t u r yc o l l e g ee n g l i s h ) ) 第三册第1 2 课里出现的a m e r i c a nd r e a r n 一 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崇尚自由和机会均等:a u n tj e m i m a 一杰迈 玛大婶,原为美国商业广告中的黑人厨娘,指对白人俯首帖耳的黑人妇女; c h e e s e c a k e 一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现又派生出b e e f j a k e 牛肉蛋糕, 指男性健美照:l a z ys u s a n 一懒惰的苏珊,指一种盛食品的自动转盘。这些词 汇在汉语中很难找到语义和文化内涵都与之对应的词语。同样,汉语中由颜色构 成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词如红白喜事,又红又专,青蓝工程等,英语中也很难 找到语义和文化内涵都对应的词语。 4 词汇的“貌合神离” 所谓“貌合神离”的词语,指两种语言之间字面意义对应而实际意义不对应或 不完对应的词语,语言概念意义对应而文化内涵意义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词 语。 4 1 ( 毕继万外语与外语教学2 0 0 0 9 期) 教学中发现,这类词汇也是大学生的一大难点,他们常被词汇的外表所迷惑, 例如,将g a ss t a t i o n 理解成“煤气站”,将“s e r v i c es t a t i o n ”理解成“服务站”,其实, 两者都是指“加油站”。又如,将汉语“怒发冲冠”译成“t om a k eo n e sh a i rs t a n do n e n d ,必会招徕争议,其实两者含义差之千里。前者源于“完璧归赵”故事,形容 “愤怒之极”,而后者则源于英国1 8 2 5 年一名盗马贼被拉上绞刑架时恐惧万分的 形象,意为“毛骨悚然”。“t n ”被译为l a i d - o f f w o r k e r 或u n e m p l o y e dw o r k e r ,殊 不知“下岗”与“l a i d o f fw o r k e r ”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并不完全对应,应译为 “o f f - t h e - p o s tw o r k e r s ”。 5 1 类似的还有: r e s t r o o m 休息室,它是浴室、厕所的说法: h i g hs c h o o l 高等学校,它指美国的中学; b u s b o y 4 :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或司机,它与公共汽车没有任何关系,它指勤 杂工: p o l i t i c a lc a m p a i g n 政治运动,在美国英语中指竞选活动。 这类词语最易使学生在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受骗上当”,因此在教学 中,要提醒学生切忌“望文生义”。 5 词义的联想 张后尘教授在语言学热点扫描一文中指出:从比较不同的语言词汇得知, “词汇空缺”现象十分普遍。然而,更能反映文化差异的却是词汇一词义联想。由 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种差异最大的文化类型,因此,东西方民族在词语的 联想意义上必然存在较大差别。例如:汉字“八”能使中国人联想到“八卦”和“发 财”,而英文“e i g h t ”则无法使英美人产生类似的联想;又如,中国人把“山羊”看 作一种老实巴交的动物,如替罪羊,但英语中的“g o a t ”却含有“色鬼”“好色之徒” 的意思:汉语中的“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而英语却用o l i v e b r a n c h ( 橄榄枝) 来 象征“和平”:中国人见到“赏月”二字时,往往会联想到中秋的明月之夜与故乡亲 人们团聚的情景,但欧美人见到“e n j o yt h em o o n l i g h t 时,就不太可能产生类似的 联想。此外,汉语中的“东郭先生”、“南郭先生”、“青梅竹马”、“连理枝”、“忠字 舞”、“乌纱帽”、“戴高帽子”等词语也会使我们产生丰富的词义联系,而英语文 化是没有上述联系的。如果将它们照字面意义进行翻译而不加任何解释的话,外 国人就很难理解上述词语的真实语义和文化内涵。 第二节英汉语用上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在哪些方面容易发生语用失误呢? 笔者设计了一次语 用能力测试,现依据测试结果,探讨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用失误的几个方面及英 汉文化规约的一些差异。 这次语用能力测试的对象是南京医科大学刚刚结束第一学年英语课程的五 年制临床、口腔和七年制临床专业1 3 7 名大学生。测试试题是2 5 个选择题( 每 题2 分,满分5 0 分) ,并附有简短的情境说明。测试题的内容只涉及日常生活, 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对参试的学生不会造成困难。 测试结果的计量统计 平均分:3 5 分 中位数值:3 6 分 标准差:5 0 表2 - 1 测试对象答对率统计 表2 - 2 全部试题难度统计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表示集中趋势的平均分和中位数值这两个统计量比较 接近,标准差也不大。因此,可以认为平均分和中位数值代表了参试学生的语用 能力的一般水平。统计数据表明,试题难度指数在0 7 以下的共有1 2 题,占试 题总数的4 8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认为这份测试的难度中等,大多数参试学生 的语用能力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根据上述计量分析结果,难度指数在o 7 以下的1 2 道题可以看作是参试学 生语用困难之所在。这些题涉及称呼、问候、介绍、寒暄、告别、询问等,下面 将逐一作简要说明。 1 称呼 各种语言都有特定的称谓系统和使用规则。人们相见时用姓名称呼对方,这 是包括说汉语和英语在内的许多社团里通常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