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论文艺的生态功能.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论文艺的生态功能.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论文艺的生态功能.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论文艺的生态功能.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论文艺的生态功能.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生态学和生态文艺学都已成为我国学术热点,而研究文艺的生态 现象,探讨生态文艺学,离不开对文艺生态功能的研究。文艺本身的 生态性决定了文艺功能的生态性特征。文艺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内 在创生性和外在修复性,具体体现为生态审美、生态批判、生态调节 等功能。在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系统中,文艺的生态功能表现为对 统治自然论的批判,对科技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的调和,对人的心灵 的充实与净化。目的在于追寻并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引导人类寻求 诗意的存在,建设生态人文精神。文艺实践直接影响到文艺生态功能 的发挥。文艺生态资源向生态功能的转化是文艺生态创作的源泉,艺 术家的生态情怀与责任是生态启蒙的基础;文艺生态审美是文艺生态 功能发挥的关键;文艺批评则为文艺生态功能提供途径和创造生态环 境。文艺生态观念和文艺生态结构的优化是文艺生态功能优化的基础 和保障。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文艺学,文艺生态功能 a b s t ra c t e c o l o g ya n de c o l o g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h a v eb e c o m eh o ta c a d e m i c , r e s e a r c ha n dc u l t u r a le c o l o g y ,e c o l o g i c a ls t u d yl i t e r a t u r e ,i si n s e p a r a b l e f i o mt h ea r to f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i t s e l fd e t e r m i n e s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 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i sm a i n l ym a n i f e s t e di n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i n c l u d i n g c r e a t i v ea n de x t e r n a lr e s t o r a t i o n ,c o n c r e t e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 a e s t h e t i c ,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e c o - r e g u l a t o r yf u n c t i o n n a t u r a l ,s o c i a l a n dc u l t u r a le c o s y s t e m s ,t h e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f p e r f o r m a n c el i t e r a t u r e 0 1 1t h ec r i t i c a ln a t u r eo ft h er u l e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t h eh u m a n i t i e s ,t o r e c o n c i l et h em a t e r i a la n ds p i r i t ,t h ef u l f i l l m e n ta n dp u r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 s o u l ,l o c a t i n ga n dp r e s e r v i n gt h e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m a na n dn a t u r e p o e t i cg u i d em a n k i n dt os e a r c hf o r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e c o l o g i c a lh u m a n i s t i c s p i r i t a r t i s t i cp r a c t i c ep l a yad i r e c ti m p a c to nt h e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o f l i t e r a t u r e t ot h e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o u r c e si n t ot h ea r t s i st h es o u r c eo fc r e a t i v ea r t se c o l o g y 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i st h e a r t i s t sf e e l i n g sa n de c o l o g i c a l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e c o - a nt h e a t r i c a la e s t h e t i c i st h ek e y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 ;l i t e r a r ya n da r t i s t i c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i s t o p r o v i d ew a y sa n dc r e a t e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l i t e r a r ya n da r t i s t i c e c o l o g i c a ls t r u c t a r eo fe c o l o g i c a lt h i n k i n gi st h eb a s i sa n dg u a r a n t e e o p t i m a l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f l i t e r a t u r e k e yw o r d se c o l o g y ,e c o l o g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 ,e c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 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邋鲻数日期:丝丑年月皇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根 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逝必每姆师签名圣塾丝垩多日期:之= z 年上月卫日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论 导论 2 0 世纪9 0 年代,。生态批评”最初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倾向在美国形 成,之后在世界许多国家出现。生态批评被定义为研究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与自然 的关系的文艺批评,主要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我国的生态批评、生 态文艺学与西方大致同时兴起,萌芽于8 0 年代,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危 机的严重而逐渐成为显学。早在1 9 8 8 年,我国就出现了“文学生态论”田,“绿 色系统工程”o 、“文艺生态学”o 的提法,只是当时尚未形成一种强大的影响力。 新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生态批评、生态文艺学的研究更为系统化和专业化。 在文艺理论方面,出现了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生态哲学等将生态视野和 生态理论与文艺学学科相结合的研究鲁枢元于2 0 0 0 年出版的生态文艺学o 专著成为中国学者研究生态文艺学的代表作。这本著作运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对 文学艺术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以生态文化的批判意识反恩人类文明,探讨文 学艺术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关系。他的研究较少来自欧美生态批评的影响,是 具有中国生态学特色的研究成果。同年,曾永成的 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 学引论o 面世,该著把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生态问题结合起来,以马克思。自然 向人生成”的观点为逻辑起点,系统阐述了文艺的生态本性、生态思维和生态功 能问题。张皓的 中国文艺生态思想研究 着重梳理了中国古代文本中的生态 观念,对儒释道三家的生态思想进行细致的分析,考察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踪迹 和流变。王诺的欧美生态文学o 则是国内第一部欧美生态文学研究专著。他 深入考察了欧美生态文学和西方生态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对 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2 0 0 3 年曾繁仁发表了生态存在 论美学论稿o 一书,在这部著作以及后来的一系列论文里,曾繁仁详细阐述了 生态美学和生态批评思想。此外,韦清琦对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宋丽丽对 西方生态文学的研究都在国内生态批评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文艺创作方面,自上世纪9 0 年代以来,环境文学、生态写作、绿色文学、 生态摄影、生态绘画等都日益兴盛起来。出现了如徐刚、李青松、哲夫、陈应松、 o 参见夏中义:艺术链) ,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8 年版 o 参见李希贤、张皓;潜创作论) 。长江文艺出版社,1 9 8 8 年版 o 参见鲍昌:文学艺术新术语词典) 。百花文艺出版杜,1 9 8 7 年版 o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 ,陕西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o 曾永成;t 文艺的绿色之恩:文艺生态学引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o 张皓:中国文艺生态思想研究) ,武汉出版社,2 0 0 2 年舨 o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 ,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版 1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论 郭雪波、杜光辉、姜戎等出色的作家。哲夫创作了我国首套生态纪实文学丛书 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o 在上百万字的记录和 叙述中,作者不仅揭示环境问题、曝光种种污染现象,并且涉及三大流域的政风 民情、文化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深入考察历史和社会问题。还有如徐刚的守 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绿色森林系列、王治安的长篇报告系列、陈桂棣的农村社 会生态系列、郭雪波的草原生态系列、陈应松的神农架生态系列等生态作品都充 分体现了文艺生态创作的杰出成果。王蒙、张抗抗、贾平凹、毕淑敏等著名作家 也开始加盟生态文艺创作,扩大了生态文艺创作的影响。 作为人类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同样在与时俱进,为人与自然、社会、文化的 生态和谐而积极探索。关爱自然生态、建构和谐社会生态、发扬生态人文精神己 成为当前生态文艺的重要内容。生态文艺学的兴起正是人文学者对当前生态环境 危机、社会生态难题、人的心灵困境所作出的思考和努力。本文从生态学的视野 来论述文艺对当下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所能发挥的生态功能,论证文艺 是缓和生态危机、解救人类生存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o2 0 0 4 年,哲夫的生态纪实文学丛书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2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艺功能的生态性 第一章文艺功能的生态性 一、生态学与生态文艺学 1 、生态与生态学 有学者提出,2 l 世纪将是生态学的时代,这种看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 同。很显然,在今天这个世界,生态问题已日益紧迫,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 大。生态学已不仅仅是- r - j 学问,而是逐渐成为一套完整的观念系统,成为一种 审视自然、生命、人类社会的世界观。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生态 政治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文艺学等等以生态冠名的人文社会科学已在各自的领 域成为研究热点。 所谓生态,其本义是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所谓生态学,最初只是 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指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目 前生态学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很大变化,逐渐把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 境包涵进去,不仅是生物学的内容,也具有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特色,其目的是指 导人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对于生态学的研究,目前学术界有浅层生态学与深层 生态学两种思想。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在国际哲学杂志探索上发表论文 浅 层的与深层的、长远的生态学运动:一个概要o ,他深入分析了生态与环境、 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的内涵与区别。他认为浅层生态学依然是人类中心主义 的,它主张在不削弱人类利益的前提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深层生态学则是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的是整个自然界的利益。两种不同的生态思想在实践中 体现为不同的具体行动和现实主张。浅层生态学专注于环境污染恶化、资源耗竭 等问题,而深层生态学是要探寻环境危机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 的根源。浅层生态学主张改良现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深层生态学则主张重 建人类文明的秩序,使之成为自然整体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如在解决污染问题上, 浅层生态学主张用技术来净化空气和水,缓和污染程度,或用法律把污染限制在 许可范围内。深层生态学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评价污染,它关注的是每个物种和生 态系统的生存条件,而不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方面。深层生 态学认为浅层生态学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态危机归根到底还是现代 社会的生存危机和文化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我们现有的社会机制、生活方 式和价值观念 。参见雷毅; 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3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艺功能的生态性 尽管两种生态思想观点不同,但二者讨论的核心终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 题。人类要怎样方能生生不息? 代代无忧? 古人日安身立命,用现代语言来讲则 是如何更好地活着,如何在唯一的绿色星球上保持可持续生存发展。由此,生态 可以理解为生命的一种本然性的存在状态。第一,生态已不仅仅是生物学、生态 学中的重要概念和范畴,生态的内涵和意义已被泛化和延伸,成为极富组合性和 建构性的词语,更富有生命意蕴。生态“e c o l o g y ”一词源于希腊文“o i k o s ”和 “l o g o s ”,原意是研究生物住处的科学。后来在生物学生态学上,生态是指生 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或生物生存的条件因素。现在已被泛化使用。如生态小 说、生态诗歌、网络生态、人文生态、科技生态等等。第二,生命的本然性存在 状态是指生命的自由和谐之态。人与自然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的 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命体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各个子系统以及各个生命体 之间是一种自由和谐的生态关联,谁都不应去干涉另一个对象。第三,这种生命 的自由和谐之态并非绝对的、理想化的,而是需要不断调节与变化发展的,因为 就现实而言,人这种特殊的生物物种总会违反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态规则而为 所欲为。人与自然万物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这种关系成为生态思想 的实质。 2 、生态文艺学 目前对于“生态文艺学”的概念还没有权威定义。学术界依然在讨论与辨析 中探寻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建构与意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文艺学家鲍昌主编的 文学艺术新术语词典中写到文艺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及其他各种因素同文学艺术进行交互作用的科学。回他认为人类是世界总生命 网的一部分,人类同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有着互相影响、互相 作用的关系。文艺生态学是要通过对这种关系以及它们与艺术生产的关系进行分 析研究,找出艺术发展、分布、消亡的各种规律,并找出文艺生态平衡的可行办 法。古远清主编的 文艺新学科手册回主张文艺家不仅要用社会的、文化的尺 度,而且也要用自然的尺度去求真、善、美,文艺生态学要考察自然环境因素对 文艺的影响。如文艺的产生和发展同自然生态的关系、文艺创作活动亲自然倾向 研究、自然环境对社区作家群的形成、对艺术家独特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及对读者 审美情绪、情趣的影响等等。张皓给生态文学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或称环境文学、 绿色文学,包括描写大自然,描写人的生存处境,展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揭露生 态灾难,表现环境保护意识,抒发生态情怀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o 综合看来,对生态文艺学的界定可以概括为狭义与广义两类,从狭义上来 。鲍昌;文学艺术新术语词典 ,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7 年版 。古远清;文艺新学科手册)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敝。 。张皓,中国生态文学。寻找人与自然的和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 0 0 4 ( 6 ) 4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艺功能的生态性 讲,就是研究文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广义的看法则主张全面研究自然生态、社 会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和文学艺术的关系。在学科命名上,鲁枢元教授提 倡使用“生态文艺学”的概念,而曾永成教授则主张“文艺生态学”的提法。前 者认为生态文艺学将试图以生态文化的批判意识反思人类文明,探讨文学艺术与 地球生态的关系,进而运用现代生态学的观点来审视文学艺术。o 后者则认为文 艺生态学是把文艺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即在两门学科边缘上对文学的人学内涵 进行探究,以马克思的“自然向人生成”为逻辑起点,在人与文艺的生态关联这 个边缘地带系统阐述文艺的生态本性、生态思维和生态功能问题。o 不管是“生 态文艺学”还是“文艺生态学”,不管学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关键的问题应该 是文艺与生态或文艺学与生态学的最佳结合点是什么。如果说生态文艺学落脚点 是文艺学,强调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文艺学,应该强调生态文艺学与传统文艺学的 不同,强调文艺的生态性、生态特征、生态形态、生态意义。如果说文艺生态学 的落脚点是在生态学上,强调的是怎样的生态学,是研究文艺的生态学,应研究 文艺产生发展的生态条件,文艺创作的生态系统与文艺欣赏、文艺批评的生态因 素。然而,不管中心词是文艺学还是生态学,文艺与生态终究还是结合了。无论 如何定义,文艺生态学终究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其 二,如何维持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文艺学的任务就是从生态学视野研究文 艺与人的自然环境生态、人文环境生态的关系,以探求如何实现整体生态系统的 平衡以及文艺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 二、文艺生态功能 l 、生态审美功能 从狭义上讲,生态审美是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建构起来的审美关系。生态美 正是源于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发现与欣赏从广义上讲,生态审美除了自然生态审 美之外。还包括人与社会、文化生态的审美关系。 对美、审美本质的认识,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美是典型”,“美 是入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客观存在”,“美源于心灵”等等。随着生 态美学的提出,对美、审美的认识更进一层。中国学者提出了生态美学的观念。 “它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纬度的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它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 关系为出发点,包含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审美关系,以实现人的审美的 。参见鲁枢元;生态文艺学 t 陕西人民出版社,2 o 年版。 。参见曾永成,文艺的绿色之恐文艺生态学引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2 o 年版 5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艺功能的生态性 生存、诗意的栖居为其指归。”o 文学艺术的生态审美功能正是对生态美学观念 的实践。它是指以艺术审美形式来宣扬生态思想、生态保护意识,引发读者对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的思考,提高人类的生态审美意识。 人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性存在,理应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万物、社会文化的生态 关系。以生态审美的眼光看世界,人类将会推己及物,把人人平等的思想扩大到 物物平等、人与物的平等。当然这种平等并非绝对性等同,它是万物生存权利的 平等,而不是把人看成万物主宰。所以文艺生态审美是“以艺术审美体验的生命 情怀,感悟与深层次地体味人的生存魅力,建设性地、诗意化地,以生态性生命 存在的韵律,徜徉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行程。”o 审美对于人而言是一种源自生命 本性的需要和生态调节活动,文艺则是这种需要上升为自觉意识并具备了相应条 件之后的创造物,这种创造物反过来又直接影响着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体验。 其实中国古代诸多文艺思想都体现了生态审美的特色,如比兴、情景交融、 天人感应、意境等。比兴以自然物象为比,以人之感悟而兴。“关关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鸟的相互唱和想到男女之相思,实体性的自然 物却具有无穷魅力的生态性生命意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万物都是 有生命的,人类与自然相依存,人类一旦把花鸟当成同等的生命体来看待,又怎 会茶毒生灵? 人类如若能够真正懂得诗意性生存之道又何必会有诸多生存危机! 意境的生成离不开自然境象与人的精神情感。情感交融、虚实相生实际上体现了 自然生态与人的精神生态的和谐统一。古代文论家认为创作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 审美感应,发生于人与自然的生命交融中,强调的是物我感应。古人眼中的万物 都是气韵生动的生命体,而非仅仅是物象。 在当代文学创作领域,徐刚的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绿色森林系列、王治 安的长篇报告系列、陈桂椽的农村社会生态系列等都是真实反映人类生态系统的 作品,让读者在文学性阅读中感悟生态审美的意蕴。生态审美功能带有了更多的 反思意味。哲夫的黑雪、毒吻、天猎、 地猎、极乐等生态 危机系列,郭雪波的沙狐、大漠魂、沙狼等草原生态系列,陈应松 的豹子最后的舞蹈、狂犬事件、松鸦为什么鸣叫等神农架生态系列 的生态小说都充分体现了文艺生态审美观与生态功能。 2 、生态批判功能 文艺自古就有针砭时弊的功用,从“美刺”“反讽”到“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从“不平则鸣”到“嘻笑怒骂”,从“安能催眉折腰”到“横 眉冷对”等,无不表现出文艺鲜明的批判功能。从生态学视野看,文艺的这种批 。曾繁仁:生态美学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观念 ,中国文化研究,2 0 0 5 ( 4 ) 。 o 盖光t 诗意的和谐t 文艺生态审美的构成性)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敝) ,2 0 0 6 0 ) 6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艺功能的生态性 判性正是源于作者对社会、文化生态的深刻感悟,对社会体制的弊端,不良文化 现象的深刻批判。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正是对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生 态所作出的批判和反思。文艺生态批判功能是指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来抨击人类 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的行径,批判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弊端和人的异化现象,反思 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社会文化的负面效应,揭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文化危机的 根源所在,引起读者对当前人类生存方式的深刻思考 现代社会并非一个完美社会,现代性带给人类的不只是高科技和物质享受, 也带给人类一系列的生存困境。生态批评的兴起正是源于工业社会对自然、社会、 文化生态的负面效应。“森林先行于各族人民,沙漠在人后接踵而至”,。在一 定条件下,发展就是不断地烧东西。烧掉的是资源,留下来的都是垃圾和污染, 产生的是g d p ”o 墨子曾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们在食饱、衣暖、居安之后追求美味、华丽、乐趣本 无可厚非,只是在物质满足后进一步追求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而已,然而人心 无拘,贪欲难止,猴脑、穿山甲、娃娃鱼,人们追求到无所不食;虎皮、熊皮、 孔雀毛,无所不衣;天空、海洋、森林,人的足迹无处不在,一方面证明了人的 伟大,另一方面也把原始的自然资源掠夺无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属于发展 中国家,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中,虽然生态保护的意义不难理解, 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必然离不开生态保护,可很多时候,一旦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 发生矛盾时,就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所以对于我国现状而言,文艺的生 态批判功能就更为重要。只有以深刻的批判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生态保护意 识,才能实现生态建设的功能。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他的小说荒凉山庄中直接描绘了被污染的环境:“烟 雾笼罩着泰晤士河的上游,在绿色小岛和草坪上空翻滚着,烟雾也笼罩了泰晤士 河的下游,缭绕在桅杆之间,飘浮在又大又脏的城市靠近河岸的垃圾上到处 脏乎乎的。烟雾迷住了人的双眼,堵塞了格林威治靠人养活的一批老者的喉咙。” 狄更斯对英国泰晤士河上烟雾的写实揭露了工业污染破坏自然生态的状况,表达 了生态不容污染的呼声。文艺功能随着文艺需要的变化而改变,当生态危机日 益严重,文化危机、生存危机令现代人困惑难解时,文艺的生态功能便被关注。 在我们追求美味、华丽、乐趣的同时也要考虑子孙后代的衣食住行有所保障。“地 球人类面对的生态问题,是一个拥有绝对价值与终极关怀性质的问题,一个顶级 的、全覆盖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或科学管理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问题、 哲学问题、信仰问题,甚至是一个诗学的、美学的问题。”o 文艺应该继续发扬 传统的“实录”和“批判”精神,对当前破坏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的行径和思 m 参见新周刊 ,2 0 0 6 年4 月,总2 2 5 期第1 0 页 。鲁枢元l 生态文艺学的原则 ,文艺理论( 人大复印资料) ,2 0 0 1 ( 5 ) 7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艺功能的生态性 想进行批判,维护人类生存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生态批判主要是一种生 态危机现实迫切需要的思想批判,是以生态整体观、系统观、生态平衡观作为主 导思想、以文学作品为媒介的文化批判,其主要目的是挖掘并揭示生态危机的思 想文化根源,揭示人类的思想、文化、科技、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如 何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恶劣态度和竭泽而渔式的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 恶化和生态的危机。 3 、生态调节功能 曾永成认为文艺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态性的功能,即对人与自然、社 会、文化进行适应性调节和生成性激活与建构的功能。如果说文艺的生态审美功 能教会人们一种生态审美的意识,文艺生态批判功能令人们看清事实真相,找出 弊病,那么文艺生态调节功能则针对弊病对症下药,弥补人类所犯下的错误,修 复人类生态系统的缺漏。所以文艺生态调节功能是指文艺对生态文明的建构功 能。文艺的生态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文艺对生态思想、生态保 护意识的宣扬。其二,文艺对缓和社会矛盾,建构和谐社会所能发挥的功能。其 三,文艺对精神家园缺失的弥补,对建设生态人文精神的意义。 前苏联美学家莫伊谢依萨莫洛维奇卡冈在美学和系统方法一书中认 为,艺术功能系统有五个子系统,即艺术一社会、艺术一人、艺术一自然、艺术 一文化、艺术一艺术等子系统层面。在艺术一社会系统中,具有社会组织功能; 在艺术一人系统中,有审美愉悦功能;在艺术一自然系统中,有自然审美功能; 在艺术一文化系统中,有文化自我意识功能;在艺术一艺术系统中,有审美自我 完善功能。o 自然、社会、文化正是构成了艺术的生态系统,文艺的生态功能也 正是对人的自然一社会一文化生态进行适应性调节和生成性激活与建构的功能。 董学文、张永刚在文学原理中提出文学功能源于文学的价值结构。文学价值 有两个基本取向,其一是世俗取向,其二是精神取向。文学更高的功能价值则在 于它的精神向度。文学给人以情感抚慰与心灵皈依的启迪,净化人的灵魂。文学 通过把宗教的精神方式在人类的终极关怀前提下加以放大,使人们对神的信仰变 换成对人自身的信仰,通过求真向善来建构飘逸但不虚幻的美的世界,通过对人 类终极目标的理性化追求来获得信仰之光。o 文艺的生态功能虽然可以概括为生态审美、生态批判、生态调节三个主要 方面,但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生态审美可以使文艺更具批判力度和生态视 野,使文艺更好地发挥协调修复功能;生态批判则能够使生态审美意识更深入人 心,使生态修复更好完成;生态系统间的协调和谐正是生态审美、生态批判的成 。参见欧阳友权;文学原理) ,南方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1 2 页 o 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8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艺功能的生态性 果。生态文学的核心内涵正是把文学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存在。文学生态系统 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彼此关联,构成一条彼此衔接、互相吻合的生态长链,使文 学生态具有复杂开阔、内涵丰富的特点,促使文学在八面来风的生态环境中强化 文学主体与作品本体的生态功能,藉以提高特定文学生态系统的生态位。”o 。陈玉兰l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文学生态学途径 ,中田文学同h t t p :i m 1 i t e r a t u r e o 珞曲 9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文艺功能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文艺功能的生态系统 一、文艺功能与自然生态 1 、统治自然论批判 文艺的生态功能首先表现为对自然价值的肯定,肯定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 深层生态学中最深入人心的理论观点便是摒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将人对自然 主宰式的支配转化为人对自然共存性的守护。 总观生态文艺作品,不管其体裁与题材有多大差异,但其思想内涵有一个共 同之处,就是对待自然的态度。“人定胜天”,“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做 自然的主人”,“战胜自然”,这些多年来令人激奋的口号已成为生态主义者的 批判对象。想必大家还记得非典之后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大讨论。2 0 0 3 年5 月2 3 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署名为草容的非典教我们敬畏大自然一文, 同一天,科学时报刊登了对刘华杰副教授的长篇采访敬畏:我们对自然的 一种态度。而著名科学家何祚庥院士却对敬畏自然的观点表示反感,在环球 杂志2 0 0 5 年第2 期上发表惊人见解,“敬畏自然会导致反科学”,他认为敬畏 自然实际上是批评科学主义,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有所作为,反映到人与自然 的关系就是敬与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o 由此一场声势浩大的争论上演。 敬畏自然是不是反科学不是本文论证的重点,而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却 是生态文艺学关注的关键性问题。从这场辩论可以看出现代人的思想困惑,对于 常常挂在口边的世界观却终究没有彻底搞清楚,在争论的背后也展示了生态危机 牵涉的是文化危机与人的生存困境。一方面,社会要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更追 求完美和安逸,而另一方面则是沙尘暴、s a r s 、禽流感、海啸。每次自然灾难出 现之后,人们都应该认真反思灾难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弥补。然而规 避自然灾难除了依靠科学和技术的手段,还需要人对自然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因为技术性手段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直接暂时的方法,而人与自然如何相 处的问题却是一个更深更根本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正是生态文艺的职责 所在。“今天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重新让人类清楚地认识到他在这个濒危的世 界的位置。为什么自然写作、地点文学、地方色彩写作、自然诗,尽管被绝大部 分现代批评界忽视或藐视,又重新繁荣起来了呢? 因为在文学领域之外,已经广 泛地认识到,将人类与环境隔离开来的现代意识形态的没落性是显而易见而且也 。参见何柞庥t 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环球 杂志2 0 0 5 年第2 期。 1 0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文艺功能的生态系统 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自然不可置疑地是真实的、美丽的、有意义的”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类逐渐忘记了自己从属于自然。随着自然科学的 发展,人们越来越相信,人类能改造、征服自然。能够重新设计自然。生产力的 定义就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现在看来仅仅是生产力并不能真实地 反映人类的生存状况。因为这种能力越强大,也许带给自然的伤害也就越大,它 会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也许它会更快速地破坏自然环境,高效率地 使人类走向自我毁灭之路。“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统治异民族一样,绝 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o 相反,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 这是一种包含关系,我们在自然中。恩格斯早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 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次胜利, 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 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可 地球上不只有人类。人类在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不要带给其他生灵的灭项之灾, 否则当地球上只有人类的时候也正是人类灭亡的时候。 2 ,寻求诗意的存在 统治自然论越来越没有说服力,其后果也让人不知所措。现代生态学的世界 观则认为人只不过是大自然这根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这根链条无论在哪个环节上 发生断裂,整个生态系统都将濒临崩溃。这就要求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 把自然当成掠夺虐待的对象。现代生态学的观念不但为文学艺术的研究开拓了一 条与生态学相结合的新途径。而且为文学艺术的创作开拓了一片广阔空间。文艺 可以从生态危机、人类生存境况去探寻人类更好的生存方式,思考人生的意义与 价值。文艺可以充当人与自然对话的中介和平台,发挥潜在的生态功能,建立和 发展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 9 6 2 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发表寂静的春天,引起人们 对生态保护的关注。1 9 7 2 年,联合国发布 人类环境宣言,将自然保护提高 到全人类关注的高度。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人类文明正处于由工业 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过渡的观点。胡锦涛主席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 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总而言之,人类的生存发展 离不开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为何还要肆意掠夺破坏自然呢? 这无异于自我毁灭。 可见这不是人类不知道的问题,而是不知道如何具体去做的问题。甚至人们知道 怎样做是对的却根本不愿意去做的问题。人们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根本不会去想也 。宋丽藤,生态批评:向自然延伸的文学批评视野,江苏大学学报,2 0 0 6 ( 1 ) 。转引自王诺,欧美生态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3 6 页 。转引自王诺l 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3 8 页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艺功能的生态系统 不愿意去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妥。坐在舒适豪华的轿车里的人怎会去想为 了人类的子孙后代而放弃享受的机会而减少大气污染,那些吃猴脑吃珍贵野味的 人怎会去想自己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罪人。保护自然生态就得先拯救人的精神生 态。 寂静的春天之所以引发世界范围的强烈反响,绝不仅仅因为作者揭示了 几种杀虫剂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激怒了一些利益集团,也不仅仅由于她艺术地 向世人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更主要的是因为卡森“质疑了我们这个技术 社会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揭示出“隐藏在干预和控制自然的行为之下的危险观 念”,“警告人们缺乏远见的运用科技征服自然很可能毁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 源,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回詹克明世上本无害虫从生态整体论出发, 指出一切生物的相互依存,本无有害无害的区别,恰恰是人类处于短浅的功利主 义对它们进行选择、区分,有用则培养,无用则蔑视消灭,最终给生态系统带来 灾难。t 9 7 3 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的第 八十二章“抚今追昔,以史为鉴”的最后写道“人类将会杀害大地母亲,亦或将 使它得到拯救? 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 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欲,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欲 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造物付出代价。何去何从, 这就是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斯芬克斯之谜。”o 生态文艺就是要自觉承担起生态责 任,要通过文艺的审美形式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人类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 由人的平等发展到人与自然在“生物环链”之中的相对平等,由人的平等,由人 的生存权发展到人的生存权之中包括人的环境权,由人的价值发展到同时适度的 承认自然的价值,将对于人的关爱发展到兼及对其它物种的适度关爱,将对于人 类的当下关怀发展到对于人类的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法国作家卢梭在其散文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抒写了处在大自然中的乐趣,为读者描绘了一种让人 向往的生活图景。其中写道:“我迈着平静的步伐,到树林中去寻觅一个荒野的 角落,一个人迹不至因而没有任何奴役和统治印记的荒野的角落,一个我相信在 我之前从未有人到过的幽静的角落;那儿不会有令人厌恶的第三者跑来横隔在大 自然和我之间,那儿,大自然在我眼前展开一幅永远清新的华丽的图景。”使卢 梭神往的是没有遭受任何奴役的“大自然的乐园”,他徜徉在那些充满奥秘的花 草林木之间心醉神迷,表现了对自然生态的钟爱和对奴役者的厌弃。生态摄影、 生态写作、生态绘画等艺术作品都是通过对诗意性生存方式的描绘或对反面事实 的揭露而表达了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省,表达了人类要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的美好愿望。 o 章海荣;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1 5 页 o 转引王诺,陈初:生态危机与中国文学) ,中国艺术报,2 0 0 5 4 - 1 5 1 2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文艺功能的生态系统 = 、文艺功能与社会生态 1 、市场经济下的文学艺术 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变革,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无限机遇。 当市场经济成为主导形式,社会、文化也随之相应改变,文学艺术的变化也成必 然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业的重大工程。作为精神产品的文学艺术,应该如何积极适应变化中的生态 环境昵? 文艺怎样通过影响人而作用于社会生态呢? 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艺术呈现两个趋势特征;一是娱乐化、世 俗化;一是产业化、商业化。“由于市场经济的推动,文艺在空前广泛地与社会 大众相融合的同时,其与社会相分离的现象已经在两个向度上存在着:一是体现 主流意识形态意图的文艺难于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一是文艺的娱乐性和商品性 的强化造成的文艺与社会主流实践的疏隔。”o 市场经济在带给人类物质享受的 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消费观念。文学艺术作为一种高雅性的精神享 受也在明显地发生变化特别是网络的兴起,网络文学、网络文化颠覆了传统文 化、文艺观念。这种变化也直接影响到广大传统作家的创作观念。可以说网络技 术对文艺界也同样是一项重大变革。网络小说的畅销,博客的日益走红,文学网 站的兴隆、网民的热心评论,这些是否就意味着网络时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 天? 文学艺术本身就具有娱乐的功能,能够使人身心愉快,获得审美快感。然而 当前很多文艺作品重在娱,而非乐,只为吸引眼球,而将“俗”演绎得俗不可耐。 虽然低俗、恶俗的作品并非主流,但文艺的娱乐化、世俗化趋势却有目共睹。从 安妮宝贝、木子美到韩寒、郭敬明,从 第一次亲密接触到武林外传,从 。猪之歌”到“东北活雷锋”,从无极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从“我 型我秀”到“超级女生”,从老徐博客到韩寒、白烨博客对骂,无论是大众狂欢 还是自我表现,无论是刻意打造还是无意形成,娱乐世俗的因子已经四处渗透, 无不尽显市场经济下的文艺发展特征。娱乐型文学艺术“并不旨在解释生活的底 蕴,只求满足由文本激起的情感本身,固然,这种情感也折射出社会内涵,但不 是为了揭示真实的历史感,而是欣赏者所理解的历史。”毒 经济是人的生活的物质基础,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人性状态和人格特征必然 要影响人的整个人格,就社会来说,也必定要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 心理和人格追求。市场经济把文艺产业化。进入市场的文艺必然要受制于市场规 律,其直接的结果就是文艺与大众之间的关系的深刻变化。文艺产业化是市场经 。曾永成,文艺的绿色之思一文艺生态学引论 ,人民文学出版杜,2 0 0 0 年版第4 1 1 页 祁述裕l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文学艺术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1 9 页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文艺功能的生态系统 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文艺产业化是否在赢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能实现文艺的 社会效益呢? 文艺的产业化、商业化道路对于文艺的繁荣发展具有正负两面效 应。一方面,产业化操作、商业化运转能够为文艺创作提供充足的资本、优秀的 人才、有效的宣传、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金钱权势的诱惑使得文艺的纯粹性、 高尚性染上瑕疵。韩寒就曾在博客中揭露了文艺批评家参与书商的炒作包装活 动。当前所谓学者名人也有诸多被金钱权势拉下水,不能自拔。在影视圈,也许 一部优秀的文艺片背后却是不可告人的内幕。张珏的视频揭露就让人惊愕不已。 好莱坞影片将美国文化撒播向世界各地,韩剧的成功正是源于对东方文化、韩国 民族文化的感悟与阐释。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旗下,文学艺术更应该积 极宣扬中国特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 市场经济在带来经济繁荣、物质丰富、国力强盛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社会、 文化生态的严重问题。不断地扩大再生产,无止境的开发导致资源短缺,资源浪 费、大气污染、土地沙化、森林锐减、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自然生态的破坏直 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引发诸多疑难杂症,危害人类健康。癌症、白血病、 心脑血管疾病等病魔夺去了多少人的健康和生命。禽流感、苏丹红、红心鸭蛋事 件让人谈食色变,日常饮食都让人胆战心惊。恶性竞争,对金钱的追逐腐化了人 心,异化了人性本善,污染了社会文化生态。文艺应当自觉承担起生态保护、教 化人心的责任,宣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审美理念,缓和社会矛盾,避免人的异化。 因为一切罪行恶果皆因人而起,“只要现在过得好,管它子孙后代事”,“人不 为己,天诛地灭”,不高尚的思想,自然不会有文明高尚的行为。所以拯救地球 先要拯救人类自身,战胜人类行为先要净化人类思想。因此曾永成说市场经济的 现实效应还需要文艺的文化批判和人性审视功能的充分发挥,那就是要求通过文 艺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审美观照,以推动其自觉的自我超越。文艺要担负起监督和 批判现实的任务,要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市场经济的各种弊端和罪恶,使人性的生 成不至误入歧途。 2 、文艺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中国当代美学家周来祥教授有旬名言:“美是和谐”。和谐社会意味着江山 之美,社稷之顺,人民之福。和谐社会意味着消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美化家 园;意味着社会矛盾缓和,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意味者心灵解放,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这些目标最终是要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提高全民的人文素质而能实现的。而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