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困与解困:本雅明都市理论的精神视域.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困与解困:本雅明都市理论的精神视域.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困与解困:本雅明都市理论的精神视域.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困与解困:本雅明都市理论的精神视域.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困与解困:本雅明都市理论的精神视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i l l l l lii l l li i lli l ll l l l i y 17 3 4 2 0 1 t h ec o n f u s i o na n ds o l u t i o n :t h es p i r i t u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b e n j a m i n su r b a nt h e o r y a b s t r a c t w a l t e rb e n j a m i n ,a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i s t ,p e n e t r a t e s dt h eu r b a n i t e s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s p e c t s w i t hw i s ea n d p r o f o u n dt h o u g h t s oa st os t r i v ef o ra ne t e r n a lw a yo fs p i r i t u a ls a l v a t i o n h e c o n t e m p l a t e dn u m e r o u sc o n f u s i o nt h a tm o d e mc i t i e sh a df a l l e ni n t of r o mt h ed i m e n s i o n o fs p a c e - t i m et h r o u g hd e e p l yr e a d i n gt h em a s t e r p i e c e sw r i t t e nb yt h em o d e r n i s tw r i t e r s , s u c ha sf r a n zk a f k a ,b a u d e l a i r ea n dp r o u s t h i su r b a nt h e o r yi s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h i s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h o u g h ta n dc r i t i c a lp r a c t i c e u r b a ns p a c ei st h ec o r n e r s t o n eo fh i su r b a nt h e o r yw h i c hi n c l u d e sb o t ht h es o c i a l s p a c ew h e r e t h eb e i n gl i v e sa n dt h es p i r i t u a ls p a c ew h e r et h es o u le x i s t s i ti sn o to n l yt h e a r e n aw h e r et h el i v i n gc o n f u s i o nt a k e sp l a c e ,b u ta l s ot h eh o p ei nw h i c ht h et h i n k e r sa n d c r i t i c ss t r i v ef o r t h es p i r i t u a lf r e e d o m h ea t t e m p t e dt oc o n s t r u c tan e wi d e a ls u b j e c t i v i t y t h r o u g ht h ec r i t i c i s mt om o d e m a r t b u th ef a i l e db e c a u s ei ti sd i s p e l l e db yt h er e p l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i n s t r u m e n t a lr a t i o n a l i t y h ed i v i d e du r b a nt i m ei n t oh i s t o r i c a lt i m ea n dc u r r e n tt i m e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t i m e r e p r e s e n t su r b a nr u i n sa n d i ti sat e d i o u sa n di l h s i o n a r yr e p e t i t i o n w h i l et h ec u r r e n tt i m e i st h es a l v a t i o ni n s t a n to ft h em e s s i a hr e l a t e dt ot h et r u t h e x p o s i n ga n dt h i n k i n go v e rt h e u r b a n i t e s s o u l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h i sc r i t i c i s mt h e o r y h ed i s s e c t e dt h eu r b a n i t e s d i s o r d e ra n dr o o t l e s ss t a t ew i t hp r o s a i cl a n g u a g e ,d e e p l yr e q u e s t i n gt h e i rs o u l s ,a n dt h e c o n f u s i o no ft h em o d e r n i s t sd i s p l a y s b e n j a m i n su r b a nt h e o r y i sp r e d i c t a b l e ,p r o f o u n da n d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i ti s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r e s o u r c e sw h i c hu r b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c a nb o r r o wf r o ma g a i n s t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o f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t o d a y , a n di tc a np r o v i d eu s e f u lr e f e r e n c e sf o ri m p r o v i n gt h es p i r i t u a l c o n f u s i o nc a u s e db y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e c h n o l o g y k e y w o r d s :b e n j a m i n :u r b a nt h e o r y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m o d e r n i t y :s p i r i t u a ld i l e m m a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都市空间精神主体性的价值评判与消解3 第一节本雅明的都市空问及其理论范畴4 l 1 1 本雅明的都市空间界定及其多重涵义4 1 1 2 本雅明都市空间的特质6 第二节都市空间生存的辩证转换9 1 2 1 经验空间9 1 2 2 经验空间与体验空间的辩证转换1 0 l 2 3 体验空间1 2 第三节都市空间中精神主体性的价值评判与消解1 3 1 3 1 人的精神主体性的价值评判1 3 1 3 2 精神主体性的消解1 6 第二章都市时间实利与道德的见证与表征1 8 第一节在进步的名义下,道德从传统走向荒失2 0 2 l l 都市“进步”的历史与“紧急状态”2 0 2 1 2 现代性大都市里道德的荒失2 3 第二节辩证的言说与都市救赎微光2 6 第三章都市人心颠覆抑或救赎的权衡2 8 第一节心理层面,焦虑与虚无使都市人陷入生存危机2 9 3 l l 焦虑感使精神主体游离在窒息的边缘2 9 3 l 2 孤独与虚无令都市灵魂无所归依3 l 第二节观念价值层面,以追问和反思建构精神救赎的脚手架3 l 3 2 1 本雅明的价值观3 3 3 2 2 本雅明的生存观3 5 第三节知识分子主体的心灵叩问3 7 结语3 8 注释3 9 参考文献4 3 攻读学位期问的研究成果4 5 致i 射4 6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4 7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4 7 引言 引言 瓦尔特本雅明( w a l t e rb e n j a m i n ,1 8 9 2 - - 1 9 4 0 ) 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前 期代表,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著名思想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自由知识分子。 作为一名文艺理论家,他的批评思想涉及到语言、翻译、历史、政治、神学等多个 文化领域。他从自己的现实关切出发,深入到现代人审美经验变迁的最深处,试图 通过对文学艺术的批评表达自己的政治意图。对都市及都市人群的解读是他批评思 想的一种实践,也是他透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性格魅力、精英意识、精 神追求和强烈的现代感是本雅明在理论批评界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 国外研究本雅明的专家学者既有阿多诺( a d o r n o ) 、汉娜阿伦特( t t a n n a h a r e n d t ) 、朔勒姆( g e r s h o ms c h o l e m ) 、苏珊桑塔格( s u s a ns o n t a g ) 这样的本雅 明经典阐释者,又有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像波尔茨( n o r b e r tb o l z ) 、安德鲁本雅 明( a n d r e wb e n j a m i n ) 、维特( b e r n dw i t t e ) 、沃林( r i c h a r dw o l i n ) 这样的本雅明研 究者。他们对于本雅明的研究有的侧重于其哲学、美学等意识形态方面的知识论、 经验论阐释;或者侧重于其拯救性或救赎性批判,对现存的后工业化导致的后果进 行历史和文化批评;或者侧重于对本雅明的隐喻式意象进行各自的解释和挖掘,试 图突破概念范畴的迷宫对本雅明的思想进行界定。本雅明的都市理论也越来越引起 人们的关注。像苏珊桑塔格在她的( 单向街) 英文本导言中对本雅明与都市的 关系作了分析,认为“本雅明从他与城市之间的变幻不定、狡黠而微妙的关系中培 养出自己的敏感。街道,通路,拱廊,迷宫,是他文学研究经常触及的主题。圳剁安 德鲁撤克尔( a n d r e wt h a c k e r ) 的来往于现代性中:现代主义中的空间与地理 学( 2 0 0 3 ) 采用并发展了本雅明关于现代城市的早期观念,结合福柯关于空自j 与地 点的观念进行研究。本雅明的朋友和承继者西奥多阿多诺则认为本雅明的都市是 从客观角度,而不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来的:把都市的现代特征表现为同时既是新 颖、也是过时和永远同一的形象是本雅明拱廊街计划的哲学主题和核心的辩证 意象。而鲁迪蒂森在其资本主义现代精神批判中认为,在城市,作为现代精 神的资本主义社会成了现代的经验,本雅明把城市译成了精神围城,它促成了本雅 明对历史哲学的城市化,现代精神可能的主体都具有如此浓密的城市气息。蒂森还 认为波德莱尔笔下的都市是本雅明都市理论的有力实践,因为他史无前例地抒写了 现代都市人群的生存困境以及文人处境。 由上观之,不管是对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还是对“闲逛者”、“拱廊街”等都市 意象的反思,学者们已经试图从都市这一视角研究本雅明的思想。他们或者把城市 作为本雅明有关现代性本质剖析的对象,或者把城市抽象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肜象, 使得本雅明原来并不清晰的关于都市的批评理路变得明朗,不同程度地拓展了批评 青岛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实践的空间,也为本雅明思想研究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从近几年研究资料看,结 合当代文艺发展状况对本雅明都市理论进行阐释者越来越多,然而对于都市精神方 面的关注仅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没有对其本质和根源进行深入探讨,更没有 形成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由于本雅明首先是作为一名批评家而享誉文坛的,对他 的论著以及他所关注的文学文本都应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对其都市理论的研究更 需持久,这对推进当代城市化进程及文化建设有启示性意义。 国内关于本雅明都市理论的研究者有较早翻译介绍本雅明思想的张旭东、王才 勇和后来的郭军、曹雷雨等。朱立元也是较早对本雅明都市理论有所关注的学者。 他认为本雅明从城市大众中的游手好闲者入手,考察了这类人群“变成了不情愿的 侦探”的原因,使自己想论述的主旨与观点在富有寓意的深广度上得以呈现。王才 勇则从本雅明思想的批判性角度入手,认为本雅明对都市的关注主要是现代人心底 深处的一种精神体验,并将这种心理过程展现为现代人之所以为现代人的根源所在。 本雅明生前未完成的“巴黎拱廊街研究”表面看是在经由记忆对现代主义那些被忽 略之意味细节的披露,实际上旨在展示现代主义对人自然生活的损毁,从而以意象展 示方式实施他的现代性批判。张旭东的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与现代神话的消 解则认为本雅明阅读城市的态度是把城市作为一种感官上的抽象物,总是通过政 治抓住其物质意义,并形成它自己的拜物主义。与其他社会文化的人工作品相比, 大都会更贴近本雅明关于人类文化遗产的观念。以瓦尔特本雅明的城市理论 为命名的是余意梦婷的论文认为,本雅明用反传统的方法,从多个角度,以一种极 其独特的眼光来审视城市,他所洞察的是每座城市之后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政治意义。 与国外本雅明研究有些相似的是,我国的本雅明都市理论研究也大多集中在其 现代性和都市意象方面,不过有的是借助文学艺术文本透视都市人的精神状态,有 的是与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的批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还有的撷取本雅明都市理 论的一角如:历史、空间、街道等分别解析。对其都市精神层面虽有一定涉及,但 结合当今都市发展现状进行探讨者较少。而且从现有的资料看,对本雅明都市理论 的分析只涉及本雅明几个有代表意义的文本,仍有多方面的资料有待于细致研究。 尽管本雅明没有在其文本中直接论述其都市理论,但是由于他生长在都市,游 历求学以及生活思考都是在都市进行,都市是其思想的源泉,也是其都市理论得以 展开的场所,并且是这一理论向纵深开拓的现实基地。本雅明的寓言式批评、技术 生产理论以及历史哲学等等无不渗透着都市理论的因子,可以说,都市理论是本雅 明美学思想的基点,也是理解本雅明隐晦独特的哲学思想的有效途径。 都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文化的创造源和繁殖地,有的学者甚至认 为“都市文化的本质代表着人类文化的精华和发展的方向,以及它对其他文化强大 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4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也认为都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 2 第一章都市空间精神土体性的价值评判与消解 衡量现代化的尺度。正是都市和都市文化培养了人们的哲思和素养,提供了物质生 存和精神生活的丰厚养料。苏珊桑塔格曾评论说,正是都市使本雅明的土星性格 达到极致,甚至他的忧郁、迟缓、沉思和孤独都来源于大都市的生存体验。本雅明 在柏林、巴黎、莫斯科等大都市游荡、思索、写作,从对物质世界的关注延伸到人 的精神世界,从具体的实体世界深入到抽象的心灵世界,借助空间、技术、商品等 都市意象来展开其美学论述。无论都市空间还是都市时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体, 那就是“人 。归根结底,本雅明所思考和批判的仍是“都市人”这一精神主体,是 “人”在都市空间中的生存状况,他们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走出困境。 都市是由空间和时间组成的人类活动的集合体。本雅明从都市出发探寻生存于 其中的主体的精神之困,用断片式的理论文本剖析潜存在同益繁盛的物质和商品之 下的心灵拘役。他利用空间这一视角折射出都市人精神主体性的消解,从城市地图 上推进自己的思想疆域;又从时间这一视角纵观历史,得出线性都市历史的废墟特 质,以道德滑坡和实利蜂拥为表征。如果说以上两点是本雅明从社会本身出发来实 现其都市理论的外在批评,那么他对于都市人心的关注则是借助于艺术文本的内在 分析来建构其都市理论的内在本质。 本文试图在本雅明认识论、经验论以及历史哲学研究基础上探讨其都市理论, 理解其美学思想,并从都市空间、都市时问和都市人心等多个视角探求都市人的生 存状态、他们精神上的困境以及如何解困的可能路径。 第一章都市空间精神主体性的价值评判与消解 空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含着清晰的物质生活,也蕴涵着复杂的精神生活。 都市的空间就像一个宽容而冷漠的巨大器皿,既承受着都市的历史和未来,也承受 着都市的人文和希望。本雅明的都市空间除具有以上意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涵 义:它是都市人的生存空间。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奋争、体验和思考,拥有空 问即意味着具有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把它解读为物质空问和精神空问的结 合体,即生活在现代性大都市里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承载者和表征者。所 谓“现代性 大都市,是指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其规模、人口、生活水平等都 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大都市。关于“现代性,一般认为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社会的现 代化,即理性主义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渗透和制约;二是指以文学艺术等文化 运动为代表的审美现代性,表现为对前一种现代性的反思、质疑和否定。本雅明对 现代性大都市的审视,既和以上两个层面有所契合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往往借助 对文学艺术文本的批评来实现。他通过剖析复制技术和工具理性对艺术造成的冲击, 启迪人们突破精神围城,寻求一种更合理的空间生存。 本雅明对空问情有独钟,他善于从都市空间透视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人的精 3 青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神生存。他赞同超现实主义的时间空自j 化,即把历史的哲学瞬间用当下构成要素寓 言式地展现出来。苏珊桑塔格认为这是性格使然:“对于一个土星性格的人来说, 时间只是履行着压抑、单调、重复使命的介质,在时间中,个人只能是他所是的 这一个人:他一开始是什么,就永远是什么。而在空间中,个人可以成为另一个 人。 n 3 时间不留给人改变的余地,把人从过去向前抛,不论你愿不愿意,它都一刻 不停地拉着人向前走。然而,空间却是宽阔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人可以脱离丌 原来的自己,自由地成为多种想象中的自己。不过,能做到这样的人由于土星气质 的“生性迟缓和优柔寡断,使他有时不得不用刀子为自己开辟通路,有时就把刀尖 最终对准了自己。, 叼j 下因为这种迟缓和寡断使他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并且对于自 我毫不宽容,为了寻求真理,必要的时候他会首先向着自己开刀。其实,性格只是 一方面,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周围环境的挤压也是本雅明钟情空间的重要原因。对 于世界对于他人,本雅明是极为谨慎隐晦的。为此,他只能借用“拱廊街”、“废墟、 “世界博览会等等意蕴深厚的空间意象柬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为我们揭示一幅 幅现代生存的真实而隐秘的图景,以独特的方式言说精神的困境,并以忧郁的、断 裂的、碎片式的语言为投枪,射向社会和政治经济的暗层,给生存着的人以深刻的 启迪。 研究本雅明的思想,有一点十分明确,就是他对文学的关注。他秉承了当时德 国青年运动领袖维内肯“以文学和艺术等方式”和“批评的审美标准”来审视社会 的精英主义思想,从德国浪漫派批评家弗施莱格尔和荷尔德林那里接受了一定的 思辨哲学的文学批评观,在拱廊街研究中又试图用西美尔美学社会学的方法来发现 诗歌的意义。可以看出,文学艺术始终是本雅明关注的焦点,也是他的思想框架得 以建立的平台。他要完成的是摆脱功利思想的束缚,从文学艺术中透视现实世界, 独辟一条美学批评之路。从他几部代表性的作品中,如拱廊街研究计划、巴黎, 十九世纪的都城、单向街、发达资本主义的抒情诗人等,可以见出他如何从 都市空间这一维度揭示人的精神主体性价值建构与其消解的思想理路。 第一节本雅明的都市空间及其理论范畴 1 1 1 本雅明的都市空问界定及其多重涵义 本雅明时而把都市喻为一本厚重的晦涩之书,时而把都市描述为电影蒙太奇式 的空间剪接,时而又把都市生存解为孤独漫步者的震惊体验。他的都市空间既不同 于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 h e n r il e f e b v r e ) 把空问与存在紧密相连的“空间 生产 理论,也不同于福柯把都市空问作为二十世纪以来的思想和现实中最鼋要+ l 三 题的被压抑空间,更不同于中国美学家宗自华所提出的“节奏化了的空i 、日j ”理论。 本雅明的都市空问既代表着自己生活的社会空问和历史空间,也代表着认识和价值 4 第一章都市空间精神主体性的价值评判与消解 所依附的精神空间,是都市人所处的生存环境,也是他们心灵状念的栖居场所。它 是静止不动的,同时也是变动不居的:在社会学意义上它是一种物理空问,而在人 类学和美学意义上它是一种精神空间、心灵空间;既是与瞬间和废墟相连的人被围 困于其中的空间,又是寻求救赎、试图突破精神围城的现代意义上的理论空问。 “清晨,我驱车穿过马赛去火车站,当我在路上经过熟悉的和新的、不熟悉的, 或者只是依稀记得的地方时,这座城市成了我手中的一本书。在它从眼前消逝之前, 我匆匆向它扫了几眼,谁知道什么时候这本书将被扔进储藏室的纸箱里。蚍刊他穿行 在城市里,阅读着城市,触摸着城市,也丢弃着城市,就像对待一本厚重而难以驾 驭的书籍。都市和书一样,不仅是世界的一个断片,它本身就是一个小世界,是世 界的微缩。各式各样的人们寓居其问,在这个空间里游荡思考或者躲避。然而都市 “正如所有事物在一个不可逆转的被混杂与玷污的过程中会失去它们的固有特性丽 以模棱两可取代本真性一样,城市即是如此。大城市本来具有着无与伦比的使人安 心和获得认可的能力,它们能使在里面工作的人和睦相处,还能以宽阔的视野唤起 人对从不安息之自然力量的意识。可是,正在侵入的景观使这样的城市到处都遭到 破坏。导致这一点的不是自然景观,而是无拘无束的自然中最令人感到痛楚的东西: 翻耕过的大地、高速公路,闪烁的红色灯区再也遮挡不住的夜空。”呻。都市本来是安 全和归属的象征,是人栖居和活动的场域,然而人为的玷污和破坏使都市丧失了固 有的特性。人造就了城市,同时也被城市遮蔽了视野,居住在都市中必然要面对空 间的挤压带来的压抑感和无安全感,以及远离自然带来的精神缺失。本雅明认为导 致这一缺失的并不是自然本身,而是人为造成的与自然的疏远。确实,高速公路、 红灯区、惊恐的人群以及冷冰冰的都市建筑这些都市意象都给人一种陌生感、疏离 感和恐惧感。技术文明的进步不能掩盖精神的荒失,都市空间里形形色色的人世浮 图折射出灾难性的生存境况。都市空间不仅仅给人们造成了挤压,也使都市人在这 样一种物质空间中找不到精神的坐标。本雅明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影像,即都市空间 给人类造成的心灵困境。 本雅明善于利用街道、人群、微缩景观等都市里典型的“空间意象隐晦表达 他的美学评价。单行道和拱廊街研究计划可以说是本雅明“空间意象”的组 合群,借用语言把精神、物象和内容融合在一起,没有过渡而直达社会和事实的真 相。就像阿多诺所说的那样:“单行道一书的主导性题旨是,即便无望也义无反 顾地在既存事物的强势威力下去铸造强硬的自我:从梦幻里听出的神圣呼声往往是 矢志抛开一切有关内心感受和安详感幻想的呼唤,一种没有所弃,就没有所得 的原则。思索性的回忆想从l j 世界的残忍中学会用自己的峰韧去战胜现世界的残 忍。州们“单行道 本身就是一种意象,无论生存还是情感,都是一条无法回头的睢 行道,每个人都沿着自己的轨迹前行,想回头时已经无路可走。在这样一种空i h j 罩, 5 青岛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生存变得远离自身,只是身不由己地前行。而在拱廊街研究计划中,空间更是 浓缩进了一个自足的玻璃世界,天空和群星、大地和树木都成了模糊的记忆背景, 真实的只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是市场、酒店、咖啡馆和人群涌动的街道。本雅明善 于“在地图上推进自己的生命疆域” 10 | ,他情愿在都市的迷宫里走失,这样他可以 尽情地接近城市,阅读城市,从而深层地揭露城市。因为,“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异 样的世界,它不同于眼前事物那样地在摄影机前展现。这个异样首先源于,在人们 有意识地编织的空间中出现了无意识地编织的空间。”n 门在本雅明看来,当人无限制 地追逐物利时,意识也成了他的帮凶,无意识的善意提醒遭到了拒绝,人们只被眼 前的利益所蒙蔽。引申而言,如果人类陷入自己造成的灾难中,不能把责任归于无 意识或者欲望。人是理性的生命存在,但是理性的无限膨胀也会走向它的反面。只 有把握住自己,维持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才能完成突围,救赎自身。 本雅明寓言式的理论言说方式使得对本雅明都市空间的明确界定成为冒险,在 这里只能是一种解读和思考。从现有资料看,之所以本雅明对空问情有独钟,原因 在于都市空间的立体包容性和意蕴深厚性。在本雅明的叙述中,都市空间是从物质 空间到精神空间的一种折射,也是从实体的空间走向象征空间的一种提升。它既是 生存的场所,也是精神主体迷失的疆界;是困境发生地,也是解困的必经途径,是 困与解困的矛盾统一空间。 l l 2 本雅明都市空间的特质 本雅明的都市空间理论无疑是独特的,这表现在其多重特质上。 一、空问的碎片化。本雅明从碎片化的现代社会体验出发来剖析都市人的心灵, 并用诗化语言达成对艺术文本的另类解读。这首先表现在他所关注的对象如巴洛克 戏剧、收藏、废墟建筑、人群等意象的存在方式上,其次表现在对这些意象的不连 贯的叙述评论上。废墟是碎片化的存在,市场是不连贯的东西的任意组合,而人群 则各自为营互不关心,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一个碎片化的世界的存在。碎片化的空间 中,生存必然也是碎片化的,过去的经验不能给当下带来任何教益,只能穷于应付 突如其来的各种事件和人物类型。没有统一的规范和道德标准,也没有固定的场所 培训反应的机敏,只能凭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本雅明申请教授职位的论文德国 悲剧的起源用寓言揭示了一个残败、零散、断裂的世俗世界,在和象征艺术的比 较论述中,寓言更加犀利地直指这个线性的、空洞的、废墟式的灾难世界,它体现 的是精神与物质相分离、内容与形式无关联的分崩离析的世界。艺术的自足性遭到 了灭顶之灾,传统艺术已经不能揭露现实的黑暗和无望,只能借助寓言式的言说束 暗示这样一个破碎、灾难、虚空、世俗的都市空间中的生存。 本雅明喜欢收藏细小的东西,图书、邮票等都是他收藏的对象,这源于他对空 间式的都市记忆的偏爱。“我心中充满与现在所谈很不同的想法并不是思想而是 6 第一章都市空间精神主体性的价值评判与消解 意象,是记忆。我发现那么多东西的各种城市的记忆:里加,拿波罩,慕尼黑,丹 兹格,莫斯科,佛罗伦萨,菲色,巴黎:记忆中还有罗森塔尔在慕尼黑豪华的住房, 丹兹格证券交易所拥有藏物,使之成为他与身外物品所能有的最亲昵的关系。 并不是物品在他身上复活,而是他生活于物品之中。州比1 他对都市的记忆隐藏在身边 的物品之中,记忆的选择性使得这些城市如不连贯的画面一样留在大脑,那些曾经 涉足的都市空问使得本雅明更清晰地了解了都市,认识了都市繁华下的本真面目, 也体验到寓居其中的人的情感和经历。 本雅明曾设想写就一部专门由引文组成的书,引文的碎片化特征在某种意义上 与都市空间的碎片化生存有一定的相似性。把引文从原来的语丛中解救出来,放置 在新的语境罩,使得引文的真正意义得以显现,也就是让文章的真理内容得以显现, 这彳是引文真正的意图。从旧有语境中提取蕴含意义的“单子”并使其获得自我存 在是本雅明认识论的基础。阿多诺曾认为本雅明想把拱廊街研究计划组织成一 个没有评论支撑的引文蒙太奇,理由就是本雅明曾说拱廊街研究的方法就是文学蒙 太奇,不带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杜撰自认为聪明的词句,只有废品和废料, 利用它们把没有引号的引用艺术提高到最高水平,这一理论必须与蒙太奇理论保持 最密切的联系。超现实主义在本雅明这里派上了用场:他利用文学蒙太奇把拱廊街 现实加以显现,利用梦幻意象把每个时代的乌托邦梦想加以对比,把当下的底层生 存放在历时的角度思索,都市的生存困境才如此清晰、如此尖锐地呈现。“只有当 世界意识到的时候,才能现实地拥有它。本雅明把意识到的行动与从梦幻中唤 醒的因素联系在一起,这个行动同时还承担着把梦幻中所包含的乌托邦潜能现实化 的使命。, 1 3 1 引文、梦幻和蒙太奇在本雅明的世界里都不是其真j 下目的,只有现实j 是他的最后皈依。现实比任何梦幻更加真实更加残酷,现代人无法回应也无力反抗, 只是被世俗的漩涡裹挟着亦步亦趋木然前行。 本雅明用他超现实主义的碎片化的断想和叙述构建了一个记忆中的世界。在柏 林纪事和1 9 0 0 年前后柏林的童年的回忆录中,他客观而冷静地展现了一个碎 片化的都市空间。“本雅明的章年回忆的新奇之处在于:空问叙事压倒了时问叙事。 对此,他曾作如是说:回忆录,即便是充分展开,也不总是等同于自传。这些回忆 确实不是自传,即使我在这里谈论的仅仅是柏林岁月。因为自传必须涉及时间、前 后关联,从而构成生命的连续流程,而我在这里谈论的只是空问、片段和非连续性。” n 4 3 这两本书以空间回忆的形式把碎片化的童年生活客观地展现出来,没有主观干预 的痕迹,也没有整一的线索,只是一些散文式的图景,互不相连的记忆并臀在一起 就造成了奇特的蒙太奇效果。本雅明以空间叙事压倒时问叙事的目的,就是想让这 些画面更为深刻地印在读者和作者的心里,让这些记忆以电影式的展播造成奇异的 效果,从而引起思考,引发关于那个社会的空间想象。正如克拉考尔所占:“空i 日j 意 7 青岛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象是社会的梦。无论哪罩,只要切空间意象的象形文字得到破解,那旱社会现实 的基础就会呈现出来。 u 副 二、空间的多义化。多义化空间生存在本雅明的著述中可以解释为以下几层意 思:l 、卡夫卡式的无安全感、无归属感和永远的失败者空间。2 、波德莱尔式的破 败、颓废、罪恶化的空间。3 、普鲁斯特式的“追忆流逝的空间”。 本雅明在评论卡夫卡笔下的“助手 意象时说:“没有一个创造物有自己固定的 位置,有明确的和不可变换的轮廓;没有一个创造物不是处于盛衰沉浮之中;没有 一个创造物不可以同自己的敌手或邻居易位:没有一个创造物不是精疲力竭的,然 而仍然处于一个漫长过程的开端。在这罩,根本谈不上秩序与等级。们本雅明对卡 夫卡推崇有加,原因在于卡夫卡的寓言世界是对本雅明寓言式批评的完美解说。这 是一个无根、无序、无人性的变形世界。无论是城堡中的k 还是变形记中 的格罩高尔以及地洞中的小动物,都处在一个与周围世界疏离的境遇中,永远 找不到出路,永远没有依托,永远在寻找,却又不知道寻找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汉 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初版序中说到,二十世纪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 之后,“我们看到同一种现象在极不相同的条件下和全然相异的环境旱发展精神 上的无家可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漂流无根的心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州。 现代人在经历了战争和金钱以及欲望的体验之后,走进了共同的困境,那就是“精 神上的无家可归”和“漂流无根的心绪。处于此种困境,都市人就会像k 或格咀高 尔那样永远在寻找,永远找不到归宿,最后只能无果而终。 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的抒情诗人论波德莱尔中认为波德莱尔处于传 统与现代的转折期,对当时社会经济现状的衰微、破碎和颓废有着深刻描露,是真 正的都市诗人。大都市繁华表象掩盖下的黑暗与腐朽在波德莱尔笔下裸露,那些都 市空间里的闲逛者也为了生存进行着灵魂交易。本雅明对恩格斯的一段话格外欣赏: “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 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任何迹象这真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就在那些街道的拥挤 中包含着某种丑恶的违反人性的东西,所有这些人越是聚集在一个小小的空问 里,每一个人在追逐个人利益时的那种可怕的冷淡,那种不关心他人的独束独往就 愈让人难受,愈使人受到伤害。1 8 1 现代性的大都市罩,人口的急剧扩张和面积的无 限延伸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来温情脉脉的生存空间成了竞 争和敌对的生死场,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人性复杂多变, 人际关系紧张激烈,人的主体性受到了空前挑战。这是大城仃的生存体验,是巴黎、 伦敦这样的大都市带给现代人的i j f 所未有的感觉,也是波德莱尔这样的都市诗人所 体验所书写的暴露在精神世界的暗疮。唯有敢于揭露这疮疤的人j 是时代的英雄。 所以,本雅明说“波德莱尔的艺术家形象是按照英雄的样二f 被塑造出来的。”蛔因为 8 第一章都市空间精神土体性的价值评判与消解 他“只将道德上的痛苦还视为一种痛苦州驯,正是这精神上的痛苦才让深彻思考的 艺术家撕开文明的假象,检视社会的暗流,并勇敢地加以抒写,希望给予救赎。 对于普鲁斯特,本雅明则有着另样的情怀。他欣赏普鲁斯特带着忧郁的感伤追 忆流逝的岁月,在缜密的铺排中尽情扩充思维的空问,宏大叙事隐去了,代之而为 繁琐平淡的同常化描绘。本雅明沉浸在都市犹如普鲁斯特沉浸在回忆,在空间的地 图中迷失。经验与体验在此交汇,理性与情感在此融化,客体与主体消失了界限。 “城市在本雅明的理论视野里成为欣赏、玩味、缅怀与陶醉的对象。广阔复杂的城 市空间,即使对于作为城市闲逛者的本雅明来说,也是令人晕眩的,同样地,本雅 明所指出的在庞大且复杂的都市空间罩迷失的经验,也是我们感受现代城市的重要 特征。 2 妇现代都市确有它吸引人的无上魅力,不然的话不会有那么多人蜂搠而入, 但是真正沉浸其中,生活的滋味、生存的艰辛也只有亲自品尝之后才能深切领悟。 本雅明在弥赛亚救赎神学的启示下,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预见性地指 出了自然与人分化后,人类所走上的不归路。“许多民族最古老的风俗似乎在向我们 发出一个警告,在接受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如此丰富的东西时,我们应当谨防一 种贪得无厌的姿态。因为我们不能把大地母亲变成对我们自己的馈赠。圳2 2 1 原初的力 物和谐、生生不息被打破,人奠定了自己世界主宰者的地位,同时也把自己放在了 自然万物的对立面。当技术和理性把人一步步带进飞速发展的城市快车,也把他们 抛向了一个远离大地的虚空。人与自然的疏离也是对人性自身的践踏,当利益成为 统治一切的工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薄如蝉翼,人自身也异化为自己的反面,诗意 存在与自由生活同时坠落为虚构的神话。 第二节都市空间生存的辩证转换 l 2 l 经验空间 经验在德文中写作“e r f a h r u n g ”,有“阅历、“体会的意思。即哲学上的与 感觉相连的经验,是人同客观事物接触时通过视、听、触、摸等感觉获得的对于客 观事物与世界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知。 本雅明以康德经验论为批评基点,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学”为参考,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空间理论。他习惯以差异性而不是同一性 为方向,认为所有的意义、真、善、美都建立于自身,经验之所以成为庸民的福音 书,在于经验为惯常生活习俗所束缚。本雅明哲学思考的出发点是以经验为基点, 试图寻找一种规避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弊端的道路,目的仍在于精神救赎。这在 他早期的随笔经验和论文未来哲学论纲以及后来的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 题中可见一斑。康德的经验论综合了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先验实在论”与贝克莱 的“经验唯心论”,在时空观性质概括的范畴中引出了他的“先验唯心论”和“经验 9 青岛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实在论”的结合体。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先验实在论 意为时空的实在不依赖于经 验的“物自体 ,或“物自体”的性质,它是先于经验,独立于经验,与经验无涉的。 而贝克莱的经验唯心论认为时空没有客观实在性,它们只是从心灵产生的一种主观 经验。康德在此基础上,认为先验形式不是物自体的性质,而是人类认识的主观形 式。时空只是人类的感性直观形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形式,先验实在论者把 时空作为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认识的客观存在或物自体的存在形式,是一种“幻相”, 是把人类所特有的主观性混淆为事物固有的客观性。康德一方面强调人类认识的形 式是先验的主观的,另一方面又坚持主观形式只有在被运用与感觉材料的情况下才 是有效的,才能成为决定经验的先验条件;脱离了感觉材料的纯形式不能成为人类 知识的一部分,不是先验哲学研究的内容。 本雅明从这一理论批判入手,认为康德的严重错误就在于不加批判地接受了自 己那个时代的认识经验标准和自然科学发展起来的现实概念,这是一种低级的经验 或世界观。因为康德的出发点是一种极端的主观主义,由于对先验意识的绝对性质 的信念,导致康德对真理的讨论极为贫乏。不应该从孤立的个人立场推演出整个世 界,而是客观性的世界在本体论上先于理性主义的认识主体。本雅明意识到在一个 技术理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现代化社会,经验空间越来越受到体验空间的挑战,经 验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或者正在发生转变,成为新的经验空i 日j 。原来那种传统的 仅凭口口相传或口耳相传的经验已经没有了市场,因为人们不再坚定不移地相信别 人的述说,而宁可用自己的体验来印证。社会风气的转变,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技术、 商品的极度扩张已经使传统经验失去了存在空问。瞬息力变的时代给生存空间带来 了新的考验。 在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中,本雅明区分了两种经验空间:一种是真实的 经验空间,另一种是文明大众的标准化、非自然化了的生活所表明的经验空问。这 是两种对立的空间指向,生活现实所表明的经验空间只是一种表象化的空问,是低 级的、技术化的、机械化的经验空间,即康德所 兑的经验时空,停留在这种经验的 哲学必将使知识的丰富性和深刻化大打折扣。本雅明认为“经验的确是一种传统的 东西,在集体存在和私人生活中都是这样。与其说它是牢固地扎根于记忆的事实的 产物,不如说它是记忆中积累的经常是潜意识的材料的会聚。这个时代是一个 大规模工业化的不适于人居住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只有诗人才是胜任这种经验 的唯一主体。州2 朝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经验只是真实经验形成的第一步,把这些经验 经过诗人的审美化创造而汇聚成文学艺术作品,从而启迪人的心智,才是真实经验 的完成。 l 2 2 经验空间与体验空间的辩证转换 本雅明对经验空间和体验空问的论述是通过对回忆和记忆的心理描述实现的, 1 0 第一章都市空间精神主体性的价值评判与消解 因为只有挖掘心灵深处的根本原因才能揭示更真实的都市世界。经验空间和体验空 间本身就是一种辩证的存在,在彼此冲突和转换中完成对现实生存的认识和提炼。 本雅明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为切入口,对与“经验”有关的回忆和记忆等心 理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弗洛伊德的分析中,记忆是与经验相关的,而回忆是 与体验相关的,只有当记忆的材料沉入潜意识,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才进入无意识 状态变为回忆的潜台词,这种状态是认知与经验的同化和顺应之后形成的主客和谐。 “对于一个生命组织来说,抑制兴奋几乎是一个比接受刺激更为重要的功能; 保护层由它本身的能量储备装备起来,它必然力求维护一种能量转换的特殊形式, 在这种形式中,它的能量抵制着外部世界过度的能量的影响,而这种过度的能量会 导致潜势的均等以致导致毁灭。这些能量对人的威胁也是一种震惊。州钏在这罩,本 雅明引入了“震惊”概念,对震惊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本雅明认为凹忆是 一种基本的现象,它的作用就是当我们遇到意想不到的外界刺激时,给大脑充分的 时间来组织原先无法接受的刺激反应,并使快速而准确地处理这种刺激成为可能。 而且,在这种时刻,所有的潜意识都参加了这一活动,梦和回忆也是其中因素。但 它们都是在清醒的意识之上发展起来的,这一机制位于大脑皮层的某个部位,这个 部位由于“如此经常地接受刺激的打击”而形成了接受刺激的反射条件,原来的经 验就这样变为体验。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抒情诗钟情于把以震惊经验为标准的经 验当作自己的根基了,因为震惊经验可以把以往的非意愿记忆和意愿记忆融会贯通 为显在的震惊体验,把原来不可言说之物以及无法言说之物在体验的空间罩尽情抒 发,只要诗人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本雅明认为波德莱尔就是这样一位勇于以“国 家大计”为己任的诗人。他说:“波德莱尔的诗担负着一个使命。他发现了一个空旷 地带并用自己的诗填补了它。州捌这个空旷地带就是震惊体验的场所,随着震惊因素 的扩张,意识防范震惊的功能也就越强,但是却以意识的完整性的丧失为代价,震 惊的刺激在认知的程序里逐渐被体验的瞬i 日j 所代替,经验在这时已经躲到远不可及 的地方了,这也就是波德莱尔所努力做到的:摆脱经验的束缚,变而为体验的存在。 震惊产生的心理因素也是基于一定的外界刺激,这种外界刺激就是本雅明所说 的这个“大规模工业化的不适于人居住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由于大规模工业化 的入侵,由于技术理性的无限扩张,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居住在大都市的人 们不得不穷于应付层出不穷的新鲜而诱人的刺激,不得不面对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 各种灾难和病变,不得不以震惊体验代替过时的经验。“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很明显: 经验已贬值。经验看似仍在继续下跌,无有尽期。只消浏览一下报纸就表明经验已 跌至新的低谷。因为经验从未像现在这样惨遭挫折:战略的经验为战术性的战 役所取代,经济经验为通货膨胀代替,身体经验沦为机械性的冲突,道德经验被当 权者操纵。小剐本雅明给出的答案正是现代社会生存着的人类所面对的物质与精神的 青岛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双重危机,在这个意义上,本雅明认为所谓的人类的文明进步不啻一为种倒退。莫 斯科之旅、布莱希特的戏剧和卢卡契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影 响,让他接触并思考马克思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